- 走近清明感受傳統主題班會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走近清明感受傳統主題班會[經典3篇]
在年少學習的日子里,大家對主題班會一定再熟悉不過了,主題班會以提高知識、發展個性、愉悅生活、促進良好班風形成為目的。其實很多人都不太清楚好的主題班會是什么樣的,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走近清明感受傳統主題班會,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走近清明感受傳統主題班會1
一 、活動目的:
1、通過這次主題班會,希望學生作為一個炎黃子孫能全面正確的了解清明節,深切感受清明節的文化內涵,積極的過一個有意義的清明節。
2、通過這次主題班會引導學生了解中華民俗、風情和傳統美德。有利于青少年對孝悌、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的理解和升華在緬懷革命先烈的豐功偉績的基礎上,繼承先烈遺志,發揚革命精神,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
3、通過這次主題班會,增強青少年對傳統文化的認同感,熱愛民族文化,主動地傳承民族文化、弘揚民族文化。
二、活動地點:
三、活動過程
班主任:清明祭祖掃墓,是中華民族慎終追遠、敦親睦族及行孝品德的具體表現。自古以來,清明掃墓不僅是紀念自己的祖先,對歷史上為人民立過功,做過好事的人物,人民都會紀念他。下周就到了我國的傳統節日清明節,為了更好的開展這次活動我們舉辦了這次班會.。
(一)利用競答交流的形式讓同學們知道清明節的由來和清明節的習俗。
1、 引導學介紹清明節的由來
生:簡述晉文公與介子推的故事(略)
生:大約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它在古代不如前一日的寒食節重要,因為清明及寒食節的日期接近,民間漸漸將兩者的習俗融合,到了隋唐年間(581至907年),清明節和寒食節便漸漸融合為同一個節日,成為掃墓祭祖的日子,即今天的清明節。從此,清明節踏青掃墓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自己搜集講述清明節的由來更能深入領會清明節的文化內涵。
2、指導學生領會清明祭祖掃墓的文化內涵
班:清明節的習俗是豐富的,最主要的還是祭祖掃墓。
播放清明節習俗活動影像資料或展示有關圖片,最后播放一組民間掃墓、祭祖圖片或影像。
班:看了最后一組圖片影像,同學們有什么想法?這是封建迷信活動嗎?對待我們的先
人我們該不該緬懷,該如何緬懷?(全班同學分成小組討論小組代表口答)
總結:清明祭祖不可少,掃墓祭祖”可以幫助我們“追思先人、勿忘生者”,理解自己生活和事業基礎的真正內涵,能激發人們勇于生存和追求幸福的斗志,更能體現人類生生不息、繁衍永續的精神。掃墓祭祖可以促使我們加深對自己生命原本的認識,讓每個生者都牢記自己身世的淵源、了解自己生命的脈絡?傊鎸ο热说恼掌蚰贡,表達濃濃的思念和真誠的敬意,是我們生活在這片古老土地上的幸福和動力。
祭祖方式:寄托哀思的同時也要愛護城市環境,采取鮮花、水果、網上祭祀等“低碳”的文明祭祖方式,不隨地燃燒紙幣等祭祀用品,不亂堆亂倒等。
引導學生互相介紹自己的家族,并交流自己在清明節與父母去掃墓祭祖打算。
班:沒有我們的祖先就沒有今天的我們,他們還為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可以說一個家族史就是一個家族的奮斗史。我們應該紀念他們。除了拜祭我們的先人,我們還要祭拜歷史上為人民立過功,做過好事的人物。
播放愛國電影(淮海戰役)片段請同學們觀看,并談談歷史上為我們浴血奮戰的革命烈士與我們現在和諧生活的關系。學生五人一組交流觀后體會、學生推薦代表談談體會.生:明確沒有他們為我們拋頭顱灑熱血,也就沒有我們今天的和諧,今天的幸福。因此,我們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班:祭祖掃墓是清明節的主題,但不是全部,還有吃青團、踏青、蕩秋千、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活動。你知道這些活動的有關知識嗎?下面全班按課前布置分成兩組互相提問,答對問題最多的一組獲勝。
3、指導學生以小組競賽的形式了解清明節的.習俗。
問題如:有哪些體育活動?秋千最早叫什么?蕩秋千有什么好處?
蹴鞠是一種什么游戲?誰發明的?什么叫探春?為什么要植樹?為什么要插柳?戴柳?祭祖時一般在什么樹合適?等等問題
設計意圖:通過小組討論辯論搶答的方式有助于學生全面了解清明節的習俗,直觀的畫面有利于學生真切感受清明節的氛圍,領悟清明節祭祖掃墓的人文內涵,并在思想上明確怎樣才能過一個文明的有意義的清明節。
指導學生扎白色、黃色、紫色的紙花如百合、玫瑰、菊花等,一生做單獨的一朵,一學習小組做成一束,兩組以上做成一個花圈。
設計意圖:本環節的設計與美術結合起來,讓學生用自身的能力去緬懷先人烈士更有意義。
模擬祭掃烈士現場:
奏哀樂,全體學生默哀1分鐘表達自己對先人及烈士的悼念,寄托對革命先烈的無限哀思,頌揚革命先烈的崇高精神。
設計意圖:通過模擬活動,讓學生在感知的基礎上,用具體行動緬懷先人烈士,讓學生的情感在具體活動中得到升華與提高。
四、拓展
清明節小長假與父母一起祭奠祖先或烈士并寫一篇作文或用一幅美術作品,記述自己過程、見解或感受。
走近清明感受傳統主題班會2
活動目的:
1、通過隊會,讓學生對我國的傳統節日——清明節有更具體、詳實的了解。
2、緬懷革命先烈,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引導廣大青少年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促進我校精神文明建設。
活動準備:清明節的有關資料
活動過程:
《熱愛祖國繼承先烈遺志發奮學習》,六二中隊主題隊會活動現在開始!
一、引入
[清明]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
二、釋題
主持人:
1、清明:最開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含有天氣晴朗、草木繁茂的意思。它在每年的4月4~6日間,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是人們春游的好時候。
主持人:
2、清明節:清明不僅是一個極其重要的農事季節,也是24節氣中唯一演變成民間節日的節氣,又稱“清明節”。作為節日,它又包含了一定的風俗活動和某種紀念意義。
主持人:
誰知道清明節的來源
三、清明節的來源
談到清明節,自然會想到歷史人物介子推。傳說在兩千多年以前的春秋時代,晉國公子重耳逃亡在外,生活艱苦。跟隨他的介子推不惜從自己腿上割下一塊肉讓他充饑。后來,重
耳回到晉國,做了國君(晉文公),大肆封賞所有跟隨他流亡在外的隨從。惟獨介子推拒絕接受封賞,帶了母親隱居綿山。
晉文公無計可施,只好放火燒山,他想,介子推孝順母親,一定會帶著老母出來。誰知,大火燒了三天三夜,介子推母子抱著一棵燒焦的大柳樹,死了。晉文公發現介子推脊梁堵著的柳樹樹洞里的衣襟上,題了這樣一首血詩:
割肉奉君盡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柳下作鬼終不見,強似伴君作諫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憶我之時常自省。臣在九泉心無愧,勤政清明復清明。
為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每年的這一天,禁止生火,家家戶戶只能吃生冷的食物,這就是寒食節的來源。寒食節在清明節的前一天,古人常把寒食節的活動延續到清明,久而久之,人們便將寒食與清明合而為一了。現在,清明節取代了寒食節。
主持人:王金諾誰還知道清明節有哪些古老風俗?
四、清明節的古老風俗
1、考慮到老人和孩子耐不住寒冷,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于是就有了各項野外健身活動。
(1)放風箏,把風箏放上藍天后,便剪斷牽線,任憑清風把它們送往天涯海角,據說這樣能除病消災。
(2)踏青,古時叫探春、尋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處呈現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時光。我國民間長期保持著清明踏青的習慣。
(3)鞠是一種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內用毛塞緊。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這是古代清明節時人們喜愛的一種游戲。相傳是黃帝發明的,最初目的是用來訓練武士。
(4)這是中國古代清明節習俗。秋千,意即揪著皮繩而遷移。它的歷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為了避忌諱,改為秋千。古時的秋千多用樹椏枝為架,再栓上彩帶做成。后來逐步發展為用兩根繩索加上踏板的'秋千。打秋千不僅可以增進健康,而且可以培養勇敢精神,至今為人們特別是兒童所喜愛。
(5)插柳、戴柳,中國人以清明、七月半和十月朔為三大鬼節,人們為了防止鬼的侵擾迫害而插柳、戴柳,柳在人們心目中有辟邪的功用,觀世音以柳枝沾水濟度眾生。楊柳有強大的生命力,俗話說:“有心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柳條插土就活,插到哪里,活到哪里,年年插柳,處處成陰。
主持人:
2、清明節除了這些古老風俗外,它還是一個紀念祖先的節日,主要的紀念方式是掃墓。關于掃墓,你知道多少?
(1)讓學生回憶以前跟長輩去掃墓的情形,用幾句話說說掃墓的經過。
(2)掃墓,已隨著社會的進步而逐漸簡化,但同學們要明白,我們為了什么而掃墓?(緬懷英雄的崇高品質,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
主持人:
3、提到烈士,說說自己知道的烈士。
主持人:
4、下周四就是清明節了,我們不會忘記那些英雄,更不會忘記那些屈辱。清明節成為了法定節假日,放假三天,同學們普遍感到高興,但清明這個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又讓人感到淡淡的哀愁。
主持人:
下面讓我們懷著對先烈們的崇高敬意——詩朗誦
五、詩朗誦
1、《清明》杜牧
2、《寒食》(唐)
清明時節雨紛紛,春城無處不飛花,路上行人欲斷魂。寒食東風御柳斜。
借問酒家何處有?日暮漢宮傳蠟燭,牧童遙指杏花村。輕煙散入五侯家。
主持人:
六、活動總結
我們緬懷先烈的崇高品質,雖然他們已長眠于地下,但他們的可貴品質卻永遠激勵我們,所以,我們要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努力學習,天天向上,以此來告慰長眠地下的英靈。
希望同學們在這個即將到來的節日里,過得開心,過得有意義!
本次班隊會到此結束。
走近清明感受傳統主題班會3
主題:
生與死的歡會
教學目標:通過對清明節的習俗講解與詩文鑒賞,挖掘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從而實現情感、態度、價值觀的遷移。
教學重點:詩文閱讀,鑒賞其間的情感
教學難點:理解民族文化中對生死大事的態度。
一、導語設計(課前播放樸樹的歌曲《旅途》)
“我夢見一個孩子,在路邊哭泣,他丟失了他的氣球,在遙遠的山谷。
老爺爺把它系在屋頂上,等著爸爸帶你去尋找,有一天爸爸走累了,就走失在茫茫的那個山坳,像那只氣球,再也找不到。 我們路過森林,路過湖泊,路過沙漠,路過荒原,路過人們的城堡和花園,路過幸福,路過痛苦,路過一個女人的溫暖和眼淚,路過生命中漫無止境的寒冷與孤獨??”
這首歌充滿了預言和暗示,大家讀懂了嗎?哈姆雷特發出永恒的質疑:To be or not to be,生存還是死亡,這是個問題。但是在某個時刻,生存與死亡,竟然同時被紀念,這就是清明節。
二、民俗文化基本知識介紹
1、清明
含有天氣晴朗、空氣清新明潔、逐漸轉暖、草木繁茂之意,另有清淡明智之意。 自古人們用它安排進行農事活動,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凈。故謂之清明!鼻迕饕坏剑瑲鉁厣,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后,種瓜點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梢娺@個節氣與農業生產有著密切的關系。
2、清明節的習俗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按陽歷來說,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按照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后叩頭行禮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
3、清明節的活動
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蕩秋千、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相傳這是因為清明節要寒食禁火,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所以大家來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以鍛煉身體。
因此,這個節日中既有祭掃新墳生別死離的心酸淚,又有踏青游玩的歡笑聲,是一個富有特色的節日。例如: 掃墓
清明節是一個充滿懷念的節日。人們向革命先烈紀念碑敬禮,緬懷先人;為逝去的親人掃墓,寄托哀思。當人們在墓前點香獻花時不難發現,種.種懷念,多夾帶一種“感恩”情愫在其中:感念先人及親友,并為親人在世時自己的種.種不足而深感遺憾。在此意義上說,清明節可以算作是中國人自己的“感恩節”。傳統節日中“知恩圖報”的內涵,在不斷提醒著現代人生前盡孝、薄葬厚養,學會感恩,并付諸實踐。
踏青又叫春游。古時叫探春、尋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處呈現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時光。我國民間長期保持著清明踏青的習慣。 戴柳插柳,植樹
清明節植樹的習俗,發端于清明戴柳插柳的風俗。清明前后,春陽照臨,春陽照臨,春雨飛灑,種植樹苗成活率高,成長快。因此,自古以來,我國就有清明插柳的習慣。又傳說清明既是鬼節,值此柳條發芽時節,人們自然紛紛插柳戴柳以辟邪。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里說:“取柳枝著戶上,百鬼不入家!鼻迕鞴澋闹矘滹L俗一直流傳至今。1979年,人大常委會規定,每年三月十二日為我國植樹節。這對動員全國各族人民積極開展綠化祖國活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放風箏
每逢清明時節,人們不僅白天放,夜間也放。夜里在風箏下或風箏拉線上掛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燈籠,象閃爍的明星,被稱為“神燈”。過去,有的人把風箏放上藍天后,便剪斷牽線,任憑清風把它們送往天涯海角,據說這樣能除病消災,給自己帶來好運。 蕩秋千
這是我國古代清明節習俗。秋千,意即揪著皮繩而遷移。它的歷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為了避忌,改為秋千。古時的秋千多用樹椏枝為架,再栓上彩帶做成。后來逐步發展為用兩根繩索加上踏板的秋千。 蕩秋千不僅可以增進健康,而且可以培養勇敢精神,至今為人們特別是兒童所喜愛。 蹴鞠
“蹴”即用腳踢,“鞠”是皮制的球,“蹴鞠”就是用腳去踢球。這是古代清明節時人們喜愛的一種游戲,相傳是黃帝發明的,最初目的是用來訓練武士。
蹴鞠是影響了中國和世界兩千多年的傳統文化和體育項目,它起源于春秋戰國時期的齊都臨淄,在漢唐宋時期得到發展并走向全面繁榮,為中國和世界人民帶來了無窮的歡樂。2004年7月15日,國際足聯確認:蹴鞠就是足球的起源,臨淄是世界足球的起源地。
三、詩文鑒賞
出示三首風格各異、時代不同的詩詞,請學生概括詩歌內容及思想情感,并比較其中的區別。
(1)清江引·清明日出游(明)王磐
問西樓禁煙何處好?綠野晴天道。
馬穿楊柳嘶,人倚秋千笑,探鶯花總教春醉倒。
明確:描述人們游春的歡樂情景,語言清新明麗,主要手法有設問和擬人。
(2)清明(宋)王禹俏
無花無酒過清明,興味蕭然似野僧。 昨日鄰家乞新火,曉窗分與讀書燈。
明確:寫出了作者凄涼貧寒的讀書生活,語言樸實無華。
(3)送陳秀才還沙上省墓(明)高啟
滿衣血淚與塵埃,亂后還鄉亦可哀。 風雨梨花寒食過,幾家墳上子孫來?
明確:描述了歷經戰亂、民生凋敝以至于無人上墳的清明凄慘景象,寫出了戰爭的殘酷,表達了作者對戰爭的厭惡。
小結:清明節是一個很有文化價值的節日,體現了華夏民族的“沖和”與“平衡”。在這個節日里,人們佇立在冰冷的墳塋之前追悼死去的親人,盡情地表達著平日里故作漠然而無法流露的哀思;同時又愉悅地走進生機勃勃的春天原野以種.種載歌載舞的'歡樂形式歌頌著生命的美好。歡樂與悲傷、生與死,竟然都和諧地共存在這個時空間隙,融合成一個圓滿。
四、討論:為什么要在清明掃墓呢?
明確:這大概是因為冬去春來,草木萌生。人們想到了先人的墳塋,有否狐兔在穿穴打洞,會否因雨季來臨而塌陷,所以要去親臨察看。在祭掃時,給墳墓鏟除雜草,添加新土,供上祭品,燃香奠酒,燒些紙錢,或在樹枝上掛些紙條,舉行簡單的祭祀儀式,以表示對死者的懷念。
五、圖文卡片鑒賞
1、展示寫有短詩的圖畫,并略作點評。
清明雨上(圖片主色調為綠色,綴有烏篷船和柳樹)
月影憧憧
煙火幾重
燭花紅 紅塵舊夢
夢斷都成空 雨打濕了眼眶
年年倚井盼歸堂
點評:清明時常伴隨細雨,黃梅時節更添離人愁緒。幾個短句言簡意遠。
2、欣賞清明節期間所盛開的燦爛花朵
六、國外清明節
離故土越遙遠,思念和懷舊的感情似乎就越綿長,世界上只要有華人的地方,每年的清明節就會有人按照傳統習俗,在當地眺望故里,遙寄追念。
1、印度教徒點燈紀念故人
為寄托哀思,印度人通常在家中、辦公室甚至自己開設的商店的顯著位置掛上死者的遺像,并用黃色的萬壽菊花環裝飾像框。印度每年最大的節日—燈節(其重要性等同于中國春節)那天,等到夜幕降臨,家人會在樓梯、走廊、陽臺以及屋里都安放上點燃的一根根蠟燭,為死者祈禱,并期盼亡靈保佑家人平安。每逢死者忌日,家人還會舉行一種叫“沙拉達”的儀式來祭祀,參加儀式的人通過吃一種特制的米糕來緬懷故人。
2、日本人祭祖神神道道
在日本人看來,人的肉體生命就仿佛煙花,絢爛而短暫,而人的靈魂不滅,可以永生。所以在日本,與祭奠亡靈、追悼故人聯系在一起的法事、祈;顒邮址倍啵衩磕甏悍趾颓锓智昂蟮摹氨税稌、死者周年、50歲、70歲和百年大祭等層出不窮。日本最盛大的節日盂蘭盆節也和追祭亡人聯系在一起。每到陰歷的七月十三至十五左右,全日本都放7天左右的長假歡度盂蘭盆節。據說在這段時間里,逝去的祖靈都會回到家中,為了不讓祖靈找不到家,人們會在家門口擺放歡迎的火盆,并在屋內掛上燈籠。每年盂蘭盆節初日的傍晚都會舉行“迎火”式,即為迎接先祖之靈在門前焚燒麻竿,而節日的最后一天就有“送火”式,即把供物放入河里或海中,代表恭送祖靈而去。
3、新加坡
新加坡華人的風俗稍有不同,比起清明節他們更看重每年陰歷七月十五的“中元節”。據說這個節日也是從中國傳過去的!爸性潯钡娘L俗和清明節非常相似,也是給先人上點供品、祭拜一下,不過他們的舉動有時更具迷信色彩,不少人在整個七月都盡量避免遠行,搞得新加坡的飛機票那個時候特別便宜。
【走近清明感受傳統主題班會】相關文章:
走近清明感受傳統主題班會04-10
“走進清明,感受傳統”主題班會05-13
走進清明,感受傳統主題班會06-24
“走進清明,感受傳統”主題班會作文07-31
“走進清明,感受傳統”主題班會設計方案07-24
走近父母主題班會03-03
“走近父母”主題班會10-06
《走近父母》主題班會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