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產業化經營模式分析
畜牧業的發展始于20世紀80年代,當時養殖水平低,規模小,主要采用現金采購飼養和自行銷售的模式。這種一家一戶的小規模養殖模式特點是市場風險小,養殖風險小,但銷售難度大,養殖水平低,養殖成本較高。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碩士論文,希望大家喜歡,更多內容請瀏覽(www.oh100.com/bylw)。
摘要:家庭農場和合作社是現代農業新型經營主體,“家庭農場+合作社”是農業產業化經營的一種新模式。通過介紹畜牧業的發展歷程,分析了“家庭農場+合作社”經營模式產生的背景,闡述了“家庭農場+合作社”經營模式的概念以及面臨的機遇,評價了其存在的社會效益,并對“家庭農場+合作社”產業化經營模式進行了展望。
關鍵詞:家庭農場;合作社;產業化;經營模式
創新農業經營體制機制,構建集約化、專業化、組織化、社會化的新型農業經營體系是農業產業化健康發展的關鍵,以適度規模經營的家庭農場為基礎組建農業專業合作社,是創新農業生產經營組織體制的有效途徑[1-2]。隨著畜牧業的快速發展,畜牧業生產經營體制不斷創新,出現了從最初的“養殖戶+經銷商”到“養殖戶+企業”“養殖戶+合作社”等產業化經營模式,但這些經營模式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弊端。最終出現了“家庭農場+合作社”農業產業化經營模式,這種模式以合作社為依托,聯合農業生產類型相同或相近的家庭農場組成利益共同體,開展農業專業化生產、企業化管理、社會化服務和產業化經營的組織形式,是現行分散家庭經營制度和傳統經營模式基礎上的制度創新。
1“家庭農場+合作社”經營模式產生的背景分析
畜牧業的發展始于20世紀80年代,當時養殖水平低,規模小,主要采用現金采購飼養和自行銷售的模式。這種一家一戶的小規模養殖模式特點是市場風險小,養殖風險小,但銷售難度大,養殖水平低,養殖成本較高。到20世紀90年代,開始出現經銷商,他們開拓市場,墊付資金,形成了“經銷商+養殖戶”的經營模式,該模式市場風險大,養殖戶利潤沒保證,不利于養殖業發展。21世紀初,龍頭企業、合作社開始出現,并且出現了“企業+養殖戶”的農業產業化經營模式,通過公司保價回收,降低了養殖戶的市場風險,一定程度上減少了養殖戶進入市場的交易費用,維護了養殖戶的部分利益,促進了養殖業的發展,壯大了養殖隊伍。但養殖戶始終處于產業化鏈條的“產中”位置,實力和地位無法與處于產前和產后公司相抗衡,難以形成平等的利益共同體;ブ献、改變弱勢地位的內在要求驅使養殖戶聯合起來建立養殖專業合作社,并且通過“合作社+養殖戶”模式將養殖戶與其他經濟主體之間的交易關系內化為與合作社的交易,由合作社組織養殖戶進行有序養殖、畜牧業投入品的購買和畜產品的加工銷售,增強了養殖戶的話語權,合作社成為實現農業產業化經營的最佳載體。養殖業雖已進入穩定發展期,但仍然受到資金、技術、銷售渠道、管理經驗等各個方面的制約,當遭遇價格波動和疫病流行等重大因素影響時,散養戶便成為風險的最大承擔者。如何降低養殖風險,也就是如何提高生產力、降低養殖成本[3],已經是擺在養殖業面前的最大困難。這就需要從改善養殖條件、提高養殖水平、提高機械化水平、改進品種、完善服務體系、增加個體養殖量等方面入手。最終導致養殖業進入變革期,產生了“家庭農場+合作社”農業產業化經營模式,在該經營模式中,合作社幫助一部分優秀社員進行“標準化、機械化、規;⑿畔⒒”一系列改造,通過擴大生產經營規模、降低生產成本和交易成本等手段,提高農戶收入,增強規避風險的能力[4]。
2“合作社+家庭農場”經營模式的概念
家庭農場是指以家庭為主要勞動力,從事農業規;、集約化、商品化生產經營,并以農業為主要收入來源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家庭農場的生產經營以追求效益最大化為目標,商品化程度高,更注重實現標準化、機械化、規模化、信息化,以及農產品質量安全。合作社是勞動群眾自愿聯合起來進行合作生產、合作經營所建立的一種合作組織形式。“家庭農場+合作社”是一種以合作社為依托,農業生產類型相同或類似的家庭農場在自愿基礎上組成利益共同體的制度安排,通過市場信息資源共享,農技農機統一安排使用,在農產品的產、加、銷各個階段為社員提供包括資金、技術、生產資料、銷售渠道等社會化服務[5-6]。
3“家庭農場+合作社”的4種模式
3.1“家庭農場+合作社+公司”模式
公司根據市場需求與合作社簽訂契約,合作社按照契約規定的品種、數量、質量組織家庭農場生產。畜產品由合作社初驗、收購,而后由公司進行加工和銷售。家庭農場以合作社為依托,與公司建立了利益聯結機制,增強了家庭農場與公司的談判地位,有效約束公司的機會主義行為,確保畜產品的價格和銷路。
3.2“家庭農場+合作社+超市”模式
合作社與超市建立供求關系,保證超市的貨源供應,由合作社統一品牌和標準化生產服務,建立畜產品可追溯機制,家庭農場根據訂單由合作社組織進行有計劃的生產,減少了中間流通環節產生的成本,提高了生產效率[7]。
3.3“家庭農場+合作社+直銷”模式
合作社與學校、企業食堂、餐飲等企業簽訂供貨合同,通過該方式將畜產品直接銷到消費者手中,縮短了由“養殖場”到“餐桌”的距離,節約了成本。
3.4“家庭農場+合作社+合作社自辦加工企業”模式
這是4種經營模式中一體化程度最高的模式,以合作社為產業化經營的主導力量,對農業產業鏈各環節進行統一經營管理,合作社對社員生產的畜產品自行加工銷售,組織穩定性和合作性增強,內部成員利益高度一致。
4“家庭農場+合作社”經營模式的機遇
“家庭農場+合作社”經營模式必然通過提高機械化水平和生產技術,使傳統養殖過程發生轉型升級,擴大養殖規模,降低勞動強度,提高養殖效率,實現社員收入倍增。一是以互聯網信息技術提高生產效率;ヂ摼W信息技術的發展能力不可估量,它能夠改造傳統畜牧業,使畜牧業實現自動化、智能化、標準化生產,在節省人力成本的同時,提高生產效率、降低人員流動帶來疫病傳播的風險,提高畜產品質量。通過互聯網不但可以建立養殖服務平臺,為養殖戶提供技術、銷售等各方面的服務,還可以建立金融體系,為養殖戶提供資金支持[8]。二是以現代生物科技實現農戶養殖技術創新。通過開發引進新品種、加強免疫接種、完善技術服務體系、研究完善的飼料配方、研究和推廣新的養殖技術等手段提高生產效率。
5畜牧業“家庭農場+合作社”模式的社會效益分析
5.1經濟效益在“家庭農場+合作社”的經營模式中,家庭農場從事專業化的農業生產,合作社負責提供產前、產中、產后的社會化服務,有利于生產要素在更廣闊的空間內實現優化組合。1個家庭農場一次性投資100萬元,建設4000m2養殖場,年出欄30萬羽肉雞,年產值500萬元,年利潤60萬元,2年就可收回投資。有利于一部分社員在當地找到投資方向,實現自我價值。5.2節約養殖資源、保障糧食安全肉雞養殖是目前糧食轉換食用蛋白比例最高的畜禽養殖品種,大力推進肉雞養殖,是增加人均蛋白提供、節約糧食資源、保障糧食安全的重要舉措。“家庭農場+合作社”模式生產效率高,可以有效降低料肉比,提高糧食利用率,從而減少糧食浪費,節約資源,保障糧食安全。5.3保障畜產品質量安全“家庭農場+合作社”模式養殖技術水平較高,能嚴格執行肉雞防疫、休藥期等制度,動物疫病綜合防控能力強,降低了肉雞疾病發生的可能,減少了獸藥的使用,降低了畜產品的獸藥殘留,最終保障了消費者的食品安全。5.4生態效益“家庭農場+合作社”模式對培育主導農業產業,調整農業結構,促進地區養殖業全面走向規;、高效化起到積極作用,有利于產業結構的調整和資源的優化配置,對發展高產、高效、優質養殖業具有明顯的生態效益。
6展望
將來養殖業的發展方向必然是標準化、機械化、規;⑿畔⒒,但養殖業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決定了其不可太大規模,規模太大生產成本高,養殖業本身競爭的關鍵就在于高質量、低成本。“家庭農場+合作社”產業化經營模式正是養殖產業化發展的方向,是“養殖戶+合作社”的升級版,是對傳統養殖戶規范、改造、提升的理想模式和必然結果,是提高畜牧業生產效率的有效方法,更是實現新的生產要素對傳統落后要素進行替代的重要載體[9]。
【農業產業化經營模式分析】相關文章:
淺析農業知識產權產業化模式03-27
農業產業化經營現狀研究論文03-21
企業經營模式的論文01-01
傳統教學模式與多媒體教學模式對比分析11-13
小學德育教學模式分析論文03-09
日語教學的新模式研究分析11-14
基于運營管理的沃爾瑪發展模式分析11-16
企業營銷模式的創新行為分析論文02-20
財政農業支出對農業經濟影響的計量分析論文02-12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