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稱不再考外語和計算機了嗎
2017職稱英語何去何從?評職稱不再考外語和計算機了嗎?和小編來看看下文!
我國職稱制度主要經歷了新中國成立初期至上世紀60年代中期的技術職務任命、1977年至1983年的專業技術職稱評定、1986年以來的專業技術職務聘任等階段,F行職稱制度共設置科學研究、工程、農業、衛生、教師等29個職稱系列。
德才兼備,以德為先
放評價標準首位
攙Ⅻ火發的《關于深化職稱制度改革的意見》最具突破性的改革措施,就是評價標準之變。
《意見》把“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放在了評價標準的首位,實行學術造假“一票否決制”,通過違紀違規行為取得的職稱將一律予以撤銷。
英語計算機考試
不作統一要求
論文、職稱英語考試、計算機應用能力考試不再作統一要求,取而代之的評價材料更傾向于專業技術人才的工作能力和業績成果。并對長期在一線工作的專業技術人才,也將適當放寬學歷和任職年限要求。
五年內爭取完成
所有領域改革
攙蚖豎葛評價標準,《意見》還創新職稱評價機制,對特殊人才通過特殊方式進行評價,對基層專業技術人才單獨評價。
改革將在3年內完成工程、衛生、農業、會計、高校教師、技工院校教師等職稱系列改革任務,5年內爭取完成所有系列職稱制度改革任務。
病例教案
開是參評材料
在職稱評定中“唯論文論”曾經是不少人的痛,而此次改革的重點也是放在了“論文不是評定職稱的必要條件”這一點,取而代之,專利、科研成果、病例、教案等等都將變成參評材料。
攙Ⅻ汫布的《深化職稱制度改革意見》,對論文的要求實行了三放寬的改革措施。不再將論文作為評價應用型人才的限制性條件;對在艱苦邊遠地區和基層一線工作的專業技術人才,淡化或不作論文要求;對實踐性操作性強,研究屬性不明顯的職稱系列可不作論文要求。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專業技術人員管理司司長俞家棟說:“給人才松綁,讓他們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做自己的本職工作,在自己的崗位上做出更大的貢獻,這是我們這次改革重要的方向。”
評價標準
推行“代表作制度”
改革后的職稱評價標準將推行代表作制度,專利成果、項目報告、工作總結、工程方案、設計文件、教案、病例等成果形式都可以替代論文。
中國社會科學院人事教育局局長張冠梓說:“論文不是唯一的評價標準,實際有更多的評價標準,更注重實際的業務工作能力和表現。”
有重大突破
或可直接申報高級職稱
更重要的是,今后評職稱,將突出對業績水平和實際貢獻的評價。增加技術創新、專利、技術推廣、標準制定等評價指標權重,注重考察研究成果的經濟社會效益。取得重大研究和技術突破的,甚至可以直接申報高級職稱。
中小學教師
也能參評教授
攙前,工程、經濟、會計、中專教師等11個職業,都沒有設置正高級職稱,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個人職業發展空間。而此次改革將全部沒有正高級職稱的系列都設置了正高級,這也讓“小學老師”成為“小學教授”變成可能。
中小學教師職稱制度改革,在2015年全面推開,也正是在那時候中小學老師有了正高級,也能當教授了。48歲的李明新是北京一所小學的語文老師,他參加了北京市試點的首批中小學正高級職稱評定,成為了一名“小學教授”。
北京小學正高級語文教師李明新說:“特別高興,特別自豪,就覺得小學校也有大教育,小學教師也能夠評教授,這就說明了整個國家認識到小學,是基礎教育中的基礎,是非常重要的。”
一老師告訴記者,允許中小學教師來參評教授,拓寬了老師們的職業發展空間,也讓中小學老師更有了榮譽感,工作積極性都提高了。北京市已經有86名教師有了正高級職稱。
攙Ⅻ《意見》提出保持現有職稱系列總體穩定,目前未設置正高級職稱的系列均設置到正高級。這也就意味著“工程、經濟、會計、統計、農業、船舶、飛行、工藝美術、實驗技術、中專教師、技校教師”這11個職業系列的專業技術人員可以參評正高級。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專業技術人員管理司司長俞家棟說:“目的是暢通各個層次的職業發展通道,保護他們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
渀央視、新華社
■答記者問
學術造假一律撤銷職稱
昨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湯濤,就《關于深化職稱制度改革的意見》貫徹落實等問題回答了新華社記者的提問。
目前未設正高級的均設置到正高級
記者:《意見》明確了哪些重點改革任務?
攙魬:在健全職稱制度體系方面,《意見》提出保持現有職稱系列總體穩定,適時調整、整合,探索在新興職業領域增設職稱系列。職稱系列可根據專業領域設置相應專業類別。目前未設置正高級職稱的系列均設置到正高級。建立職稱與職業資格的對應關系,取得職業資格即可認定其具備相應系列和層級的職稱。
在完善職稱評價標準方面,《意見》突出品德、能力和業績導向,把品德放在專業技術人才評價的首位,重點考察專業技術人才的職業道德,強化職業操守和社會責任。強調以職業屬性和崗位需求為基礎,注重考察專業技術人才的專業性、技術性、實踐性、創造性,突出對創新能力的評價。強調注重考核專業技術人才履行崗位職責的工作績效、創新成果,并向基層一線和做出突出貢獻的.人才傾斜。
在創新職稱評價機制方面,建立以同行專家評審為基礎的業內評價機制。對特殊人才通過特殊方式進行評價,對基層專業技術人才單獨評價。進一步打破戶籍、地域、身份等制約,暢通職稱申報渠道。打通高技能人才與工程技術人才職業發展通道。推進職稱評審社會化。嚴肅評審紀律,加強評審監督。
在改進職稱管理服務方式方面,《意見》明確提出科學界定、合理下放職稱評審權限,發揮用人主體在職稱評審中的主導作用。對于開展自主評審的單位,政府不再審批評審結果,改為事后備案管理。同時,建立職稱評價服務平臺,探索跨區域職稱互認。
一線專業技術人才放寬學歷、任職年限
記者:《意見》在完善職稱評價標準方面提出了哪些具體舉措?
攙魬:《意見》圍繞品德、能力和業績三個方面,提出一系列具有突破性的改革措施:一是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實行學術造假“一票否決制”,通過違紀違規行為取得的職稱一律予以撤銷。
諛是合理設置論文和科研成果條件。對實踐性、操作性強,研究屬性不明顯的職稱系列,可不作論文要求;探索以其他成果形式替代論文要求;推行代表作制度,重點考察成果質量,淡化論文數量要求。
三是對職稱外語和計算機應用能力考試不作統一要求。確實需要評價外語和計算機水平的,由用人單位或評審機構自主確定評審條件。
四是突出評價業績水平和實際貢獻。增加技術創新、專利、技術推廣、標準制定等評價指標權重,注重考察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做出重大貢獻的專業技術人才,可直接申報高級職稱。對引進的海外高層次人才和急需緊缺人才,放寬資歷、年限等條件限制,建立職稱評審綠色通道。
鐀是向基層一線傾斜。對在艱苦邊遠地區和基層一線工作的專業技術人才,不作職稱外語和計算機應用能力要求,淡化或不作論文要求;對長期在一線工作的專業技術人才,適當放寬學歷和任職年限要求。
減少交叉評價和“多頭”評價
記者:《意見》在下放職稱評審權限方面有哪些措施?
攙魬:《意見》提出政府部門要加強宏觀管理,加強公共服務,加強事中事后監管,減少審批事項,減少微觀管理,減少事務性工作。發揮用人主體在職稱評審中的主導作用,科學界定、合理下放職稱評審權限,逐步將高級職稱評審權限下放到符合條件的市地和社會組織,推動高校、醫院、科研院所、大型企業和其他人才智力密集的企事業單位按照管理權限自主開展職稱評審。
職稱評審要化繁為簡,按照“于法周全、于事簡便”的原則,科學合理地設置評價條件和程序,減少交叉評價和“多頭”評價,讓專業技術人才少跑腿、少填表、少準備資料,減輕人才“被評價”的負擔。同時,要避免“一放就亂”,對于不能正確行使評審權、不能確保評審質量的,將暫停自主評審工作直至收回評審權。
【職稱不再考外語和計算機了嗎】相關文章:
2017年職稱英語取消了嗎11-02
高級會計師申報評審需要考職稱英語和計算機嗎201711-04
職稱評定改革:職稱外語取消成焦點10-31
2017職稱英語考試取消了嗎08-15
2017年取消英語職稱考試了嗎11-05
2017年高級會計師申報評審需要考職稱英語和計算機嗎08-11
職稱外語考試英語A級詞匯10-27
2017年職稱英語考試取消了嗎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