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簡析高校外國文學教學方法

        時間:2024-10-16 16:57:58 碩士論文 我要投稿

        簡析高校外國文學教學方法

          教學相長在新的時期被賦予新的意義,并且在教學實踐中有重要作用。新課程把教學推向了新的階段,我們對教學的認識,不再是傳統意義的教學了。在分析高校的外國文學教學方法同時更要想出具體的改進辦法與措施。

        簡析高校外國文學教學方法

          內容摘要:外國文學涉及大量紛繁復雜的文藝思潮、文學現象及作家作品,較之其它課程,教學難度相對更大。而傳統的文學教學大多依據文學史的發展脈絡對學生進行課堂講授;這種教學模式以教材教師為中心,難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創造精神。本文從教學內容和教學策略兩方面進行探討,主張在調整課程內容體系的同時采用主體性研討式教學策略,以期為外國文學教學的探索提出有效倡議。

          關鍵詞:文學教學 教學內容 教學策略 主體性教學

          外國文學課擔負著傳播引介民族文化,拓展學生視野,提高學生人文素質的任務。由于它源于不同的民族文化形態,具有異質文化性質,在精神心理、價值建構、審美追求等方面均顯示出與中國文學不同的特點,學生在理解上往往產生距離感、陌生感。同時,外國文學涉及的范圍廣,作品多,從古至今傳承下來的文學思潮和現象紛繁復雜,同一思潮在不同的國家的表現形式有很大的差別,即使在同一國家里,不同的作品也同時存在相同點和獨特性。因此教學難度相對較大。

          傳統的外國文學教學“一般依循文學史發展脈絡,做史選結合的綜合描述:內容上厚古薄今,詳遠略近”;方式上基本以教材教師為中心,進行課堂講授。這樣的教學內容和方式無疑難以實現培養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對文學作品進行深層次、多向度的研究,建立跨學科跨文化研究的大視野的教學任務。因此,對傳統的外國文學教學的改革勢在必行。

          一.調整教學內容體系

          目前,大多文學教材采用“時代背景→作家生平→作品節選”的三段式套路,因其“史”和“編”的特點,長期以來在學術理念上形成了誤區:教材定位的非學術化,文學史知識的純客觀化,操作方式上的集體化。于是,教材忽視了文學自身規律和特性,重點不夠突出,缺乏創新性和學術價值。實踐證明,教學內容的選擇應反映文學發展的基本規律和時代特性:

          第一,從縱向上,根據“厚今薄古”的原則調整課程內容體系。整個西方文學的內容大致可分為:中世紀文學,文藝復興時期文學,17-18世紀的古典主義和啟蒙文學,19世紀的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文學,20世紀的現代主義文學,以及20世紀中期出現的后現代主義文學。傳統的文學教材及教學內容往往側重于19世紀及以前的經典文學,對于20世紀尤其是20世紀中期以后的現代主義文學則無暇顧及或只是匆匆帶過。于是便形成了這樣的弊端:知識陳舊,即時性差,信息獲取滯后于當代重要研究成果及前沿動態。因此,在教學中對課堂教學內容應做適當調整,“本著詳近略遠原則,把重點從古代移到現代”,尤其是20世紀后的現代主義文學,體現文明成果的發展和知識的更新轉換,使學生了解現當代重要的研究成果、文學思潮、批評策略。

          第二,從橫向上,壓縮文學史教學,開展專題教學。在以往的文學教學中,我們多采用“古代、近代、現當代”的分段式教學模式。這種文學史教學內容涉及的范圍寬,作家作品多,文學現象紛繁復雜,面面俱到,給教學增加了不少困難,易影響教學效果。此外,基礎課程占用的時間過長,既不利于教師的科研探索和學生的自學研討,也影響課程體系的建設。所以,在保留外國文學史教學中必要的基礎知識的同時可對其大力壓縮,并推出一系列專題選修課,比如:英美文學經典、西方文學思潮、現代主義文學、西方小說敘事研究、西方詩歌藝術研究、西方悲劇藝術研究、比較文學研究、二十世紀西方文學理論專題研究、西方文化概論等。這樣改革,極大豐富了本學科的教學內容,使課程體系趨于完善,尤其是為我們的研討式教學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更有利于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鉆研和深思,完成文學的創造性閱讀和闡釋。

          第三,重視文學理論在教材中的作用。文學理論是用于詮釋文本的普遍理論,原是對文學創作經驗的總結,但反過來又影響和指導創作。具有歷史重要性的文學理論學派包括有:新批評、形式主義、馬克思主義、心理分析批評、結構主義、解構主義、女性主義等。學生掌握了不同的文學理論,便有可能采用多種文學批評策略從新的角度和層面對作品進行分析和闡釋,F代文學教育正是要形成多元化的闡釋格局,培養學生的主體性和創造性閱讀。

          總之,在編訂外國文學教材時,我們應堅持“以史為經,以論為緯,以作品研究為中心”的原則,編寫出有主有次,主次分明,具有大學特點的外國文學教材。

          二.采用主體性研討式教學模式

          大學的教學任務,不僅僅是為了替學生解惑答疑,更重要的是通過教學傳授給學生基本的學習和研究策略,培養學生獨立研究和實際工作的能力。為此,外國文學課堂應采用“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主體性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的創造性閱讀和闡釋能力。

          第一,更新觀念,建立“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主體性教學模式。依據當代詩學闡釋學思想,“作品包括文本和讀者理解兩部分,那么學生的閱讀和理解才是文本自身作用得以實現的唯一途徑”。所以文學教學應當徹底轉變以往以老師講解為主的課堂教學模式,采用以學生為主體的研討式教學方式。

          在主體性教學模式中,教師由原來的知識的傳授者、灌輸者轉變為學生主動學習的組織者、指導者。教師在學生主動性的基礎上充分發揮“引導”主體的作用,使教學活動具有發展學生主體性的功能。為此,在教學中,我們應當堅持“精講、少講、不講”的原則,即重點、難點的地方精講;參考資料多的內容少講;簡單易解的部分不講,盡量把時間留給學生,最大限度地調動和激發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創造性。這一教學模式使學生從單一的專業知識學習中解脫出來,達到“一課多能”的教學目標。學生既能掌握專業知識,提高文學鑒賞、文學批評的能力,又能在思維策略、學習態度、表達技巧等方面得到綜合訓練。

          第二,提倡獨立深思、大膽創新的“沙龍式”研討。長期以來,我們的文學教學多采用單一的社會學歷史學批評策略,以是否“真實地反映了現實生活”作為衡量作家成敗、作品優劣的重要標準。然而一部經典作品,無論在文化容量還是美學內涵上,都是博大精深的,因此我們應注重從文化、哲學、宗教、社會心理及科學等諸多方面進行探討,通過多角度、多層面、多策略的闡釋,構建多元化的闡釋格局。“在教學中將語言的輸入和文化的導入”,就可以使學生體會和接受不同民族文化間的生活方式、社會習俗、價值觀的空缺和不同,在沙龍式的研討中更好的實現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簡析高校外國文學教學方法】相關文章:

        簡析高校設備維修經費預算03-04

        簡析地方高;鶎訉W術組織改革實踐研究03-03

        簡析高校人力資源管理的不足與對策12-04

        簡析文化營銷06-10

        簡析高校開設定向運動課程的必要性03-07

        簡析連帶責任02-28

        簡析成語的哲學意蘊11-26

        簡析大學特色的本質03-28

        簡析糧價上漲原因11-19

        簡析白居易的諷喻詩06-20

        • 相關推薦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