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世界史的形成的論文
無論是在學習還是在工作中,大家都接觸過論文吧,論文可以推廣經驗,交流認識。那么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論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淺談世界史的形成的論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摘要: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現實的需要,應構建一個與現有體系有所不同的新的世界近代史體系。錢乘旦提出的“現代化體系”具有很多優長之處。但是在構建世界近代史體系時,需要注意世界通史的整體性、內容與主題的聯系性、世界近代史和世界現代史在其內涵的提法和表述上具有一致性,并且應有明確的時間概念和重大歷史事件作為世界近代史起始和結束的標志。
關鍵詞:
世界近代史;世界近現代史;世界現代史;現代化體系
世界近代史的體系問題,是國內史學界,特別是世界近代史教學和研究工作者十分關注的一個問題。這個問題,簡而言之,就是按照什么樣的思路來編寫世界近代史,或者說以什么作為世界近代史的主題、主線或中心思想,并按這個中心思想將近代時期的世界歷史系統地、有機地組合起來。到目前為止,國內已先后出版了多種《世界近代史》。這些著作大多作為高校教材使用,內容大同小異,由于主導思想和史實編排的差異,在某種意義上也可以認為是不同的體系。
就影響的廣度和深度來說,最具代表性的世界近代史著作,主要有三種。一是楊生茂等主編、人民出版社1972年出版的《世界通史·近代部分》,該書是周一良、吳于廑主編的四卷本《世界通史》的組成部分。這部著作按照社會形態(社會制度)來確定近代時期,即近代是人類歷史的資本主義時代,起自1640年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止于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和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二是劉祚昌等主編、人民出版社1997年出版的《世界通史》近代卷。該書是崔連仲、劉明翰等主編的六卷本《世界通史》的組成部分。這部著作也是將世界近代史確定為資本主義的歷史,起自1640年英國資產階級革命,下限原來定為1917年十月革命,后來改為1900年。三是劉祚昌、王覺非主編,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出版的《世界史》近代史編。
該書是吳于廑、齊世榮主編的六卷本《世界史》的組成部分。這部著作雖說是按照縱向發展和橫向發展的觀點來編寫世界近代史,但仍將世界近代史與資本主義相聯系(只是在文字表述上有所不同),并將世界近代史的起點定在1500年,終點則定在1900年。綜合起來看,第一種與第二種起點相同,終點不同;第二種和第三種終點相同,起點則不同。三種體系的共同點是將世界近代史與資本主義聯系在一起,只是第三種體系強調世界歷史是在近代時期(即資本主義時期)由分散而發展成為整體的。
以上三種世界近代史體系,從上個世紀60年代直至今天,在我國史學界產生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對于我國世界史學科建設來說,這三種體系無疑起到了巨大的積極作用。對于這三種世界近代史體系,我們不擬詳加評論,但是本著“百家爭鳴”的精神,本文提出與之不同的世界近代史體系新看法。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現實的需要,有必要構建一個新的世界近代史學科體系。而在這個方面,我國著名學者錢乘旦提出了一個設想,可以稱之為“現代化體系”。錢乘旦在《以現代化為主題構建世界近現代史新的學科體系》一文中認為,自世界進入近代以來,幾乎一切事件、一切變化都圍繞著現代化這個主題。因此,他主張“以現代化為主題構建世界近現代史新的學科體系”。錢乘旦根據現代化這個主題或主線,將世界近現代史劃分為五個階段。他所劃分的第一個階段到第四個階段(從離現在約六七百年的中世紀晚期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也就是世界歷史的近代時期。雖然這個體系目前只是一種設想,還沒有出版按照這個體系編寫的世界近代史(以及世界現代史),但是這個新體系的提出,很有新意和創見。從總的方面來說,我們贊同錢乘旦的意見,認為世界近現代史的確是世界各國走向和實現現代化過程,可以將現代化作為世界近現代史的主題、主線或中心思想。但是,就“現代化體系”涉及的諸多方面的問題,我們還想談點補充意見。
我們認為,世界近現代史是人類社會實現現代化的歷史過程。這個過程可以分為兩個時期:近代和現代。第一個時期的歷史是世界近代史,第二個時期的歷史是世界現代史。在我們看來,所謂近代,就是人類社會實現現代化過程中的第一個時期。
現代化過程的第一個時期(世界近代史)開始于工業革命。這是因為,工業革命使人類開始進入工業社會(或工業經濟時代)。18世紀60年代開始的工業革命,是人類歷史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重大轉折,是劃分農業經濟時代和工業經濟時代的一個界標。我們認為,世界近代史是工業經濟時代的世界歷史,或者說是工業社會形成和發展的歷史,因此,我們主張以工業革命作為世界近代史的起點。
世界近代史的上限是18世紀60年代開始的工業革命,其下限是20世紀4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1945年)。這是人類社會實現現代化的第一個時期。但是,由于各國的國情不同,因此現代化道路呈現出多樣性,F代化不僅沒有同一模式,而且也不是同步進行的。因此,在近代時期(即人類社會現代化過程的第一個時期),大多數資本主義國家實現了現代化(俄國的現代化是在十月革命后的蘇聯實現的),亞非拉廣大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雖然(以另一種地位和方式)走上了現代化的道路,可是它們在近代時期并沒有實現現代化,以致其現代化任務還要留到現代時期(即人類社會現代化過程的第二個時期)去完成。
人類社會現代化過程的第二個時期(即錢乘旦所提出的新體系的第五個階段)是從20世紀40年代開始的。工業社會發展到20世紀40年代,第三次技術革命興起。第三次技術革命使人類社會在經濟、政治、思想文化方面均發生了巨大而深刻的變化。這種變化,使人類開始走向知識經濟時代,進入信息社會。雖然亞非拉國家尚未實現現代化(個別國家例外),就整個世界范圍來說,人類社會現代化過程并沒有結束,因此也可以將信息社會(知識經濟時代)看成是工業社會(工業經濟時代)的繼續、發展和延伸,但是,由于20世紀40年代以后世界發生的巨大而深刻的變化,已經使世界歷史具有了不同于現代化第一個時期(近代時期)的特點和規律,因此,我們將人類社會現代化過程中第二個時期的歷史,稱之為世界現代史。為什么贊同“以現代化為主題”?我們認為,“以現代化為主題”構建世界近代史體系,具有很多優長之處:
首先,從指導思想來說,它符合馬克思主義的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觀點,而這個觀點正是構建世界近代史新體系的理論根據。生產是人類社會生存和發展的基礎。人類社會歷史主要是社會生產方式(包括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發展的歷史。社會生產方式構成社會的經濟基礎,社會經濟基礎決定社會上層建筑。生產力的發展引起生產關系的改變,從而引起社會生產方式的演進。因此,從古至今,才會出現不同社會形態的依次更替。世界近代歷史發展過程,也就是社會生產方式演進的過程。這個過程的主題或主線,就是現代化。
其次,這個主題抓住了世界近代時期歷史發展的核心和實質。從人類社會歷史發展的整個過程來看,經歷了農業經濟時代、工業經濟時代,直到今天的知識經濟時代。知識經濟時代也可以看成是工業經濟時代的繼續、發展和延伸(有學者稱之為“后現代”、“后工業”社會)。從古至今的歷史,也就是從傳統社會走向現代社會的歷史。人類進入現代社會,開始于近代時期,如果將世界近現代史視為一個整體的話,那么,近代時期的歷史則是它的上部。因此,將現代化作為世界近代史的主題或主線,正是體現了世界近代時期人類社會歷史發展的實質,也就是世界近代史的核心問題之所在。
在這里,我們想對老一輩世界史學者提出的“從分散到整體”的觀點談點看法。“從分散到整體”的觀點把世界歷史形成為整體看成是“縱向發展”和“橫向發展”相互交叉發展的結果。這一具有獨創性的觀點,在我國世界史學界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歷史發展事實表明,世界的確是從分散走向整體的,世界近代史的新體系也必須包含“縱向發展”和“橫向發展”的內容。但是,我們認為,“從分散到整體”的觀點,如果從字面上來看,容易使人感到這個提法只是著眼于世界歷史發展的表面現象,而沒有反映出世界歷史發展的內在實質!皬姆稚⒌秸w”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是社會經濟的發展。正如提出這一觀點的吳于廑先生所說過的:“物質生活資料生產的發展,是決定歷史縱向和橫向發展的最根本的因素,它把歷史的這兩個方面結合在一個統一的世界歷史發展過程之中!保ā犊傂颉罚┮虼耍澜缃鷼v史發展的實質,應該是社會經濟的發展,也就是現代化。
再次,“以現代化為主題”的新體系拋棄了“以階級斗爭為綱”的思想影響。新中國的世界史學科在建立過程中曾受到“蘇聯體系”的影響。包括世界史在內的蘇聯歷史著作強調階級斗爭,把歷史寫成了階級斗爭史。在這種思想的影響下,我國的史學無不突出歷史上的階級斗爭!耙噪A級斗爭為綱”的影響在以往的世界近代史著作中有著多方面的表現。例如,對于世界近代史的界定,過去就曾表述為它是“資本主義產生、發展和走向衰亡的歷史”。后來編寫的世界近代史著作,則將“走向衰亡”去掉了。這表明隨著時代的發展,史學工作者的認識也在逐漸深化。去掉“走向衰亡”的提法,已初步擺脫了“以階級斗爭為綱”的束縛,而今天“以現代化為主題”的提法,則可以說是完全拋棄了“以階級斗爭為綱”的思想影響。再如,過去的世界近代史著作強調革命斗爭,對改革則頗多微詞,甚至斥之日“改良主義”而進行批判。其實,革命和改革都是解放生產力,都是為了實現現代化,只不過采取的方式方法不同而已。革命的作用和改革的作用,同樣都應該受到重視。在世界近代時期,英國、美國、法國通過資產階級革命走上現代化道路,德國、俄國通過改革走上了現代化道路,日本通過革命加改革的方式也走上了現代化道路。在中國近代時期,康有為、梁啟超的變法,孫中山的革命直到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其目的都是為了中國實現現代化?梢姡袁F代化為主題構建世界近代史體系,就不會單純強調革命而忽視或者貶低改革的作用。
復次,新體系有助于恢復歷史的本來面貌。本來,歷史發展過程是客觀存在的。但是,由于種種原因,過去某些歷史著作往往不能實事求是地敘述和解釋歷史發展過程。就世界近代史來說,西方資產階級歷史學者總是把歐洲資本主義勢力對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侵略、掠奪說成是“白種人的負擔”,把自己打扮成歷史的主角,從而形成史學中的“歐洲中心論”!皻W洲中心論”漠視東方各國在世界歷史上的地位和作用,這當然是錯誤的,理應予以擯棄。但是,重視東方各國在歷史上的地位和作用,也沒有必要反其道而行之,來一個“東方中心論”。應當承認,建立在自然經濟基礎之上的東方各國,到近代時期的確是落后了。正是認識不到這種落后,近代東方各國人民雖然進行了英勇的反抗斗爭,但其結果大多歸于失敗或者造成走向現代化的道路的某種曲折。因此,無論是“歐洲中心論”,或者是“東方中心論”,都不符合世界近代歷史發展的真實情況。馬克思在《不列顛在印度統治的未來結果》一文中說:“英國在印度要完成雙重的使命:一個是破壞性的使命,即消滅舊的亞洲式的社會;另一個是建設性的使命,即在亞洲為西方式的社會奠定物質基礎!
馬克思在這里所說的“雙重使命”,以及在造成東方國家的“社會革命”(指自然經濟的崩潰)時西方資本主義“畢竟是充當了歷史的不自覺的工具”的觀點,雖然并不是直接論述世界近代時期的現代化問題,但是卻為我們正確認識世界近代歷史發展過程中的西方和東方提供了科學的理論依據。因此,圍繞著“現代化”這個主題或主線來構建世界近代史體系,就能夠防止片面性,避免產生“歐洲中心論”或者“東方中心論”,按照歷史發展的本來面貌敘述世界近代時期的歷史。
最后,以現代化為主題的新體系具有涵蓋寬廣的優點。世界近代史有著十分豐富而生動的內容。以往的世界近代史著作,大多偏重在政治史方面,社會經濟、科學技術、文化教育、社會生活等方面的內容很少,使讀者感到歷史著作非常單調和枯燥,以致閱讀興趣不大。盡管有些學者已經注意到了這一點,并且作了一些改進,但是似乎還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以現代化為主題構建世界近代史體系,并在這一體系框架下編寫出的世界近代史,我們相信將是一部內容充實、觀點新穎、文字生動、富有特色的著作。之所以能夠做到這些,原因就在于現代化這個主題。我們認為,所謂“現代化”,實質上是一個經濟概念,或者說首先是一個經濟概念。它指的是人類歷史由傳統的農業社會向現代的工業社會的轉變,即從舊的生產方式向新的生產方式的轉變。
“現代化”首先體現于經濟領域,即生產方式的現代化,它的核心是工業化。由于工業化(或工業現代化)的完成,就為現代社會打下了堅實的經濟基礎。于是,建立在這個基礎之上的上層建筑必然要隨之而發生變化。也就是說,隨著經濟的發展,整個社會的各個方面(包括思想觀念、政治制度、文化教育、生活方式等等)都要適應現代社會而發生改變,或者說它們本身也都需要實現現代化。因此,現代化涉及世界近代歷史的全部內容。正如錢乘旦所說的:“事實上,近代以來,世界上幾乎一切事關全局的大事或體現著大方向的進展都以現代化為中心,而不論這些進展是政治的、經濟的、文化的還是社會生活的!庇纱丝梢,以現代化為主題構建世界近代史體系,既有著學術上的深度,同時也具有內容上的廣度。按照這個新體系來進行編寫,肯定能夠將一部豐富多彩的世界近代史著作呈現在廣大讀者的面前。
構建世界近代史的新體系,是一個重大課題。作為一個體系,它不僅是本門學科的“主心骨”,而且涉及方方面面。因此,在構建世界近代史新體系的時候,需要進行深思熟慮,反復推敲,做到言之成理,持之有故。我們在思索這個課題的過程中,聯系已有的多種世界近代史體系,避免可能產生的缺陷,想到了若干要求(也可以視為“原則”或“規則”)。至于這些要求是否合適和恰當,謹提出和同行學者商討,并望共勉。
我們認為,構建世界近代史體系時,需要考慮到以下一些要求:
首先,應注意世界通史的整體性。世界近代史是世界通史的一個組成部分,即近代時期的世界歷史。作為世界通史組成部分的世界近代史,應該從世界通史的整體結構來考慮。也就是說,必須考慮到它在整個世界通史中所處的位置。世界近代史上接世界古代史,下聯世界現代史;它的起點即世界古代史的終點,它的終點即世界現代史的起點。因此,在構建世界近代史體系的時候,就不能孤立地只著眼于近代,同時也需要看到古代和現代。正是出于對這種整體性的考慮,我們將從古至今的人類歷史發展過程劃分為三個時代。也就是說,將世界通史劃分為三個部分:世界古代史是農業經濟時代(或者稱為農業社會)的歷史;世界近代史是工業經濟時代(或者稱為工業社會)的歷史;世界現代史是知識經濟時代(或者稱為信息社會)的歷史。這種劃分,不僅反映出人類歷史由傳統農業社會發展為現代工業社會的過程,而且也體現了世界近代史的主題,并說明了世界近代史是現代化第一個時期的世界歷史。
其次,應注意內容與主題的聯系性。世界近代史雖然不是地區史和國別史的拼湊,但它必然要涉及世界各國的歷史,因此其內容是十分紛繁復雜的。不過,無論多么紛繁復雜,無論是縱向或橫向的敘述,無論是經濟發展、政治變革、科技進步、教育興盛等等,都應該圍繞著世界近代史的主題或主線。也就是說,作為一個體系,必須考慮到歷史發展的內在聯系;如果沒有這種內在聯系,那就只能看到歷史知識的堆集和羅列了。那么,怎樣才能使歷史發展(無論縱向或橫向)具有內在聯系呢?這就關系到主題或主線。世界近代史的主題或主線的作用,就在于圍繞著它,就能使紛繁復雜的歷史事件具有內在聯系,因而才能使世界近代史形成一個體系、一個整體。用主題或主線將紛繁復雜的歷史事件(歷史知識)聯系起來,這種做法好有一比:“以線穿珠不見線。”就是說,諸多的歷史事件(歷史知識)好象一顆一顆的珠子,只有用一根線將它們串聯起來,才會形成一個整體(體系)。當然,在敘述諸多歷史事件(歷史知識)的時候,這個主題或主線并非顯露于外,而是隱藏于內的,這不正表明了它們之間具有的內在聯系嗎?!
再次,應考慮到世界近代史和世界現代史在其內涵的提法和表述上具有一致性。如前所述,世界近現代史是人類社會實現現代化的歷史過程。近代是這個現代化過程的第一個時期,現代是這個現代化過程的第二個時期。因此,世界近代史與世界現代史有著密切的關系。當我們把世界近代史作為一個相對獨立的學科來構建它的體系的時候,不僅需要考慮它在內容上與主題或主線的內在聯系,而且在解釋什么是世界近代史的時候,還需要考慮到它同世界現代史之間的關系。也就是說,要使世界近代史和世界現代史在內涵的提法和表述上保持某種一致性。之所以提出這一點,是因為現有的世界近代史和世界現代史在這方面存在著不一致之處。我們看到,當前國內有代表性的兩種世界通史著作,一種是崔連仲等主編的六卷本《世界通史》(人民出版社出版),一種是吳于廑等主編的六卷本《世界史》(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這兩種版本的世界通史近代部分都將世界近代史與資本主義聯系在一起。人民版《世界通史》近代卷稱“世界近代史……主要是一部資本主義上升發展的歷史”;高教版《世界史》近代史編則稱“世界近代史就是一部資本主義在西方上升、發展、向全世界擴張并由之在全世界產生巨大影響和反響的歷史”。而關于世界現代史,人民版《世界通史》現代卷表述得比較含糊,沒有明確地說什么是世界現代史;高教版《世界史》現代史編則籠統地說“世界現代史大體上相當于20世紀的歷史”。顯然,對世界近代史和世界現代史的上述界定,在提法和表述上不具有連續性。這種提法和表述的不一致,使人們看不到世界近代史與世界現代史之間的有機聯系。
最后,應有明確的時間概念和重大歷史事件作為世界近代史起始和結束的標志。世界近代史作為一門相對獨立的學科,應該有一個時間范圍;作為世界通史的組成部分或一個時期,也需要有它的上限和下限。不管世界近代時期之內如何具體分期或分段,但是世界近代史的上限和下限卻是構建體系所不可缺少的。因此,時間斷限也是構建體系的一個要素。這個時間斷限,應當同重大歷史事件結合起來,作為起始和結束的明顯標志,從而構成一個完整的體系。關于世界近代史的上限,人民版《世界通史》近代卷定在1640年英國資產階級革命,高教版《世界史》近代史編定在1500年(“地理大發現”在此前后)。關于世界近代史的下限,這兩種版本的世界近代史都定在1900年。之所以定在這一年,其理由是“1900年可以視為已在支配世界的資本主義經濟形態發生巨大變化的標志”。這個“巨大變化”,指的是“自由”資本主義發展到壟斷資本主義,也就是說,帝國主義在這時(1900年)最終形成了。作為帝國主義最終形成的標志性事件,的確發生在1900年前后,即:1898年的美西戰爭,1899—1902年的英布戰爭和1904—1905年的日俄戰爭。雖然我們對這兩種版本的世界近代史關于世界近代史的上限和下限的具體時間有著不同的看法(那是另外一個問題),但是這兩種斷限都有明確的時間概念和重大歷史事件作為標志,因此應該說,這是符合構建世界近代史體系的要求的。
綜上所述,我們對現有世界近代史體系提出了一些不同的看法,贊同“現代化體系”的設想。但是,構建世界近代史體系是一個系統工程,還需要史學工作者下大力氣才能完成,我們就此提出一些建議,以供參考和討論。
第一,現有的幾種世界近代史體系(包括定義、分期、斷限等)各有千秋,可以諸說并存。這些體系,代表了眾多學者對世界近代歷史的各種觀點,都有他們的依據和理由。這些不同的學術見解,很難說誰對誰錯。我們雖然提出了一些不同的看法,但這并不意味著對現有體系的否定。同其他學術見解一樣,對世界近代史體系的主張也不一定要強求一致。希望持有不同觀點的學者相互尊重對方的意見,不把自己的看法強加于人。
第二,在相互尊重、諸說并存的基礎上,開展各抒己見的學術討論。在討論中充分闡述自己的看法和理由。有學者提出,為了構建新的世界史體系,現在應該從“百花齊放”的狀態進入“百家爭鳴”的階段,并在成熟的條件下實現相對而言的“大一統”。這個意見很好。希望對世界近代史的體系(包括定義、分期、斷限等)問題展開討論,通過討論達成基本共識。
第三,目前,我國高校歷史院系使用的世界近代史教材,并沒有統一的規定和要求。除了正式出版的《世界近代史》之外,也可能還有各高校教師自己編撰的教材。教材雖然不同,但是世界近代時期的歷史事實卻是客觀存在的,不可改變的。因此,關于世界近代史體系的學術討論,并不會對高校歷史院系的世界近代史教學工作產生多大的影響。但是,作為高等學校歷史院系的學生,應該對有關世界近代史體系的不同學術觀點有所了解。因此,我們建議,無論使用哪一種世界近代史教材,都應該將其他體系的不同觀點加以簡要介紹,從而啟發學生的思考,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甚至也可能促使學生發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見。這種做法,不僅有助于師生互動和提高教學質量,而且也有利于推動世界近代史體系的討論。
第四,積極啟動按照新體系編撰世界近代史著作的工作。如前所述,世界近代史不同體系的著作已有多種!耙袁F代化為主題”構建世界近代史新體系的主張雖然提出來了,但是還沒有按照這個主題編撰的世界近代史著作?磥恚瑥男麦w系的提出到最后完成著作,還有一段路程要走。我們建議,高校歷史院系和科研機構應組織人力對新體系及其框架的設想繼續進行探討,使“以現代化為主題”構建的世界近代史新體系日臻完善。然后,結合具體史實,編撰成書。我們盼望著新體系的世界近代史著作早日問世。
參考文獻
[1]錢乘旦.以現代化為主題構建世界近現代史新的學科體系[J].世界歷史,2003,(3).
【淺談世界史的形成的論文】相關文章:
淺談瀝青路面裂縫形成的原因及控制措施論文03-12
淺談北京語言的特點及形成的原因06-15
淺談公民社會形成中的倫理責任12-04
淺議幼兒弱視形成與防護論文03-01
論文提綱的形成及格式結構03-15
淺談教育論文的寫作11-20
淺談修改論文的常識12-08
淺談問題設計論文02-24
淺談如何修改論文03-21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