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施工新技術的應用探析論文
摘要:隨著經濟的發展,我國對能源的需求與日俱增,促使了我國加快對水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基于此,我國水利工程的施工技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與有效的發展。本文針對水利施工的特點,對水利施工新技術的應用進行了簡要分析,希望能夠對水利施工人員提供些許幫助。
關鍵詞:水利施工;新技術;應用
隨著科技的發展與生活的進步,水利工程施工技術也在一定程度上進行了改革,施工過程中應用的新技術越來越多,不僅提高了工程質量、延長了工程壽命,還有效地節約了時間與成本,一舉多得,恰好印證了“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近年來,我國水利工程的技術人員更是將很多的新技術運用到水利施工之中,攻克了諸多以往難以解決的技術難題,提高了工作的效率。
1水利工程的概況
1.1什么是水利工程
水利工程是指為了避免洪澇、干旱等自然災害,國家對地表以及地下的水資源進行調配和控制的工程。水是生命的起源,是城市發展的命脈,更是人類生產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寶貴資源。但在自然界中,水資源的分配并不平均,自然災害時有發生。因此,國家就需要興建水利工程,對水量進行調節與分配,以滿足人民生活和生產對水資源的需要。
1.2水利工程的特點
(1)對環境有較大的影響。興修水利工程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它可以防洪、灌溉、開發航運,為當地居民的工業用水與生活用水進行服務,促進經濟發展,給居民帶來實際的利益;同時,水利工程可以進行發電,減少煤炭的燃燒,從側面保護了環境(自然環境)。但另一方面,水利工程又對當地的環境、自然景觀、湖泊河流,甚至氣候條件造成一定程度的改變,影響了野生動物的棲息與繁衍,又從另一方面對環境(生態環境)造成了破壞;此外,部分水利工程占用了農民的耕地,更有甚者拖欠了農民的賠償款,又影響了農民的利益。因此,需要相關部門對各因素綜合考量,盡量減少負面影響。(2)施工的條件比較復雜。水利工程在施工過程中一般受到多種不可控因素的影響,如氣象、水文、地質等等。而我國幅員遼闊,地質差異極大,某些地區氣候多變,施工條件甚是復雜,非常不利于水利工程的建設。(3)綜合性、系統性較強。大型水利工程項目往往由多個單項小型水利工程組合而成,這些小型水利工程相輔相成又相互制約,系統性非常強。同時,水利工程是一項關系國計民生的巨大工程,與財政、城市建設等國家部門息息相關。因此,在進行水利工程的施工之前,相關部門必須從全局出發,綜合、系統地進行統籌,以確保水利工程實施最佳方案。
2水利施工新技術的應用
2.1監測的新技術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水利施工技術迎來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如遙感技術、數據庫技術等等。其中,最重要的兩個新技術就是GIS(地理信息系統)與GPS(全球定位系統)。GIS是一種針對特定空間的信息系統,它能對整個或部分地表信息進行采集,并通過計算機對相關數據進行運算、管理與分析,進而對施工對象進行動態監測。其特有的仿真模塊,能夠將施工對象的立體、動態信息呈現出來,真正實現施工的智能化、數字化與可視化。GPS作為大家熟知的系統,在水利施工的過程中也有完美的運用。它能為施工單位提供精確的技術參數,大大提升了施工測量的實時性、精確性與有效性,減輕了施工人員的工作量,全面實現水利施工的信息化。
2.2圍堰的新技術
圍堰是指在水利施工的過程中,為防止水或土進入水利設施的建筑位置,臨時修建的圍護結構。那么,對于施工人員來說,如何排水就成了關鍵問題。采用計算機新技術對排水的數據進行測算,使排水工程順利進行。另外,眾所周知,水利工程具有工期較長的特點,如果在先期無法有效地進行好圍堰工作,不但無法保障將來的施工環境,降低施工效率,而且在之后的汛期,也無法確保施工的安全。因此,圍堰導流需要選擇質量好的填筑材料以及新型防滲黏土,以確保整個施工的工期與安全。
2.3加固的新技術
加固在整個水利施工的過程占據非常重要的地位,這是一個不容忽視的部分。在生命高于一切的今天,在對于施工人員生命安全越發看重的中國,加固工程的新技術更是施工單位的迫切需求。垂直防滲墻就是加固堤防中一種非常有效的新技術,采用置換、高噴、擠壓或深攪等幾種施工的方法,有效地加固了堤防,促進了整個水利施工的發展。護岸工程最常采用三種新技術,分別是鉸鏈式混凝土沉排護岸、合金鋼絲籠塊石和模袋混凝土,較之以往,更為有效地保護了河岸不受波浪水流的沖擊。此外,在進行水利施工的過程之中,地基的建設也具有很大的復雜性,需要施工部門的注意。在這個環節之中,施工部門一般會采用防滲帷幕灌漿的方法對地基進行加固。這種灌漿新技術,可以適應地下不規則的巖體,適用于多種地形;還可以完全切斷地基的透水層,徹底解決地基的滲透變形的問題,從而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成本,增加了經濟效益。
2.4材料的新技術
2.4.1防水復合材料技術傳統的防水材料對機器的要求比較多,受地形結構的影響也比較大,操作不佳時極容易出現遺漏問題,還會給生態環境造成一定的不良影響。隨著科技的發展,防水復合材料技術就開始廣泛應用起來,它具有質量輕、抗拉強度大、操作簡單等特點,不但能更加高效地起到防水防滲漏的作用,還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對生態環境的破壞。
2.4.2碳纖維復合材料技術碳纖維復合材料是一種新型技術材料,是我國現階段從根本上解決壩體裂縫的重要方法。壩體裂縫是水利施工中常見的一種問題,可能會對水利施工造成嚴重的影響,不但會拖延工期,導致施工質量不達標,嚴重還有可能引發潰堤風險。這時,就需要使用這種高分子聚合物材料修復裂縫,防患于未然了。目前,在碳纖維復合材料中使用最廣的是一種名為土工膜的材料,它具有重量輕、防水佳、污染小、功能強、操作簡單、施工方便等特點,很大程度上減少了施工人員的勞動強度,提升了混凝土的防滲能力,極大程度地解決了壩體的裂縫問題,因此深受施工部門的喜愛,也是當前保護生態環境的必要產品。
2.4.3新型混凝土技術在整個水利施工的過程中,關于混凝土的新型技術總共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是綠化混凝土技術,另一個是堆石混凝土新技術。首先,我們來看一下綠化混凝土技術。綠化混凝土簡單地說,就是在高分子材料混凝土中間種植上綠色植物,將混凝土的防護功能與植物的生態功能完美結合,有力地提高了自然界的水土保持能力與整體工程的抗沖刷能力,不但使護坡更加堅固,也能使得整體工程更加的低碳、環保,真正地實現了工程的可持續發展。接下來,我們要提一下堆石混凝土的新技術。這種新技術對原有的堆石混凝土技術進行了改進,先將大塊的粒石堆出需要的形狀,再將混凝土倒在堆石的上方,使混凝土在重力的作用下將石堆里的縫隙全部填滿,最終成為一體。這種方法不但提高了混凝土的密度與強度,還能節約水泥的用量,達到了減小成本、提高效率、保護環境的效果,一舉多得。
3總結
綜上所述,中國的綜合國力在一天天加強,對于水利工程的要求也不僅僅停留在經濟、安全等方面,更重要的是在經濟、安全的同時確保各種資源的節約與生態環境的保護,建立一個可持續發展的小康社會。因此,水利工程的施工部門需要不斷研發新技術,將創新放在首位,為中華民族的發展與崛起奠定更為堅實的基礎、提供更大的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1]王川江.淺談水利施工新技術的應用[J].中國水運(下半月),2012,11:179~180.
[2]朱孝勤.水利施工新技術的應用[J].江西建材,2016,04:140.
[3]于興龍,于興平,王作強.水利施工新技術應用現狀及發展趨勢[J].山東水利,2016,01:44+46.
【水利施工新技術的應用探析論文】相關文章:
水利施工新技術的應用論文03-17
淺談新技術在水利工程施工中的具體應用論文03-04
簡談水利施工中防滲新技術的應用03-27
防滲技術對水利施工的應用論文12-02
汽車新技術的應用現狀與發展趨勢探析論文07-01
水利施工的滑模技術應用論文03-17
水利施工圍堰技術的應用分析論文12-02
圍堰技術在水利施工中應用論文03-16
新技術在水利水電工程施工中的應用論文06-14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