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農業建設中的風險評估問題論文
一、我國農業發展的風險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ㄒ唬┺r業市場不夠完善,市場反應失靈
我國農業是在小規模分散經營的條件下進行的,相當多的以戶為單位的分散小農生產,使得處于弱勢地位的農戶在農業市場中被動等待,無法主動獲取及時準確的市場信息。農業生產周期長,受氣候影響大,市場供求變化快,市場信息不及時、不對稱等因素,導致農業市場信息和價格信號的滯后效應。正是由于農業市場調節的滯后性,使得農戶在面對市場變化時往往很難做出科學準確的決策。例如:當農戶發現某種農業產品供不應求,價格高漲時,在短時間內卻很難及時調整現有的產業結構,即使參與了調整,在很多情況下也只是缺乏理性的跟風,甚至在還未見成效的情況下放棄原有的產業結構,造成了農業生產力和生產資源的巨大浪費。
。ǘ┺r業保險事業有待進一步加強
農業保險作為目前狀況下一種最重要的農業風險規避手段,通過事前分散和轉移農業風險,增強了農民的抗風險能力和災后自救能力,同時也減輕了的財政負擔。從發達國家的經驗來看,農業保險是轉嫁農業風險的重要途徑。我國農業保險的商業化經營與農業的產業性質及發展需要不相適應。眾所周知,一般保險公司的承保能力有限,而農業風險尤其是農業巨災風險破壞極大,保險公司即使盡其所能也難以承擔。有調查資料表明,自20世紀80年代始近28年來,農業保險累計保費收入僅83億元,其中賠款支出就有近74億元,賠付率高達89%。高賠付率和高虧損率使得保險公司不愿意主動參與進行農業保險業務。
。ㄈ┖暧^經濟政策影響
農業發展發展農業的過程中,必須采取有效地支農政策,充分發揮國家的宏觀調控功能。然而國家宏觀經濟政策的調整,必然會對農業生產秩序造成重大影響,甚至誘發一系列的農業風險問題。雖然,連續多年中央一號文件都是以“三農”問題為主,但是由于受不正確政績觀的影響,以及多方面因素影響,地方配套、支持力度沒有達到預期。同時由于加入WTO之后,我國不得不取消一系列在流通環節上對農業的補貼措施,這對我國農業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沖擊。
二、農業風險防范體系的構建
綜合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目前我國農業風險問題十分突出,而風險防范體系尚不完善,農業風險的防范能力仍很脆弱。農業安全,是維系農民生活和農業發展的大事,而農業風險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是客觀存在的、不可避免的,因此建立具備風險識別、預警、抵御、轉移以及補償等多元化的農業風險防范體系,對于我國農村經濟的發展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
。ㄒ唬┙⑥r業風險監測預警系統
為了提高農業信息化的程度,要建立科學的農業風險監測預警系統,盡可能以定量指標或定性指標全面反映農業風險的相關信息。該系統可通過收集、整理和加工農業風險信息,在相關技術支持的基礎上建立省、市、縣、鄉四級農業信息網、農業信息資源數據庫等,并定期向農業部和農民發出報警訊號,運用現代信息系統和技術進行農業風險預業發展,農業經濟2013/8警和防范。還要加大宣傳力度,提高農民的風險防范和管理意識。
。ǘ┩晟妻r業基本建設投入體系
在農業結構調整中,農業基礎設施是最重要的公共產品。應增加對農業基本建設的投入,完善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在投資方式上,要創新機制,除了依靠財政支持外,還要充分發揮政策引導和市場機制“兩只手”的調節作用,以優惠的政策吸引個人、集體、外資等各類經濟主體投資建設農業基礎設施,同時加強各部門、各單位的協調配合,共同推進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向縱深發展。
。ㄈ┡囵B科技型農民
一般而言,農民整體素質越高,對風險的承受能力就相對越強。目前我國廣大農民的文化素質普遍較低,嚴重缺乏抵御農業風險的能力。因此,在農業結構調整中要重視提高廣大農民的綜合素質水平,具體做法有:首先大力發展農村的職業技術培訓和職業技術教育,提高農民的科技素質。其次大力發展農村高等農業教育,鼓勵并吸引高素質、高學歷的技術人才到農村從事農業技術推廣和農業經濟管理工作。此外,對于農業技術風險的防范,不僅要提高農民的農業文化素質,還要培養其理性的市場分析和生產決策能力。在引進新技術時,要考慮因地制宜的因素,理性分析市場前景,切不可盲目跟風,輕易改變生產結構;當出現“被跟風”現象時,要依據市場行情和自身條件做出決策,當棄則棄,以便尋求新的發展出路。
。ㄋ模┙⒂行У霓r產品價格保護
機制農業的特殊地位和農產品的特殊屬性,決定了必須要通過適當的方式對農產品市場加以調控。一是建立農產品收購價格保護制度,保障農民能夠承受的風險底線;二是建立農產品的儲備制度,通過在市場價格低于保護價格時增加農產品儲備,在市場價格高于保護價格時拋售儲備的方法來平衡市場供需和價格波動。此外,考慮到農業市場信息的滯后性,對農民的扶持不應是在農產品供不應求而價格高昂之際,而應是在供過于求而價格低迷之時。通過建立規范的農產品價格保護機制,尤其對于農業市場風險的化解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五)建立農業風險專項基金制度
我國應建立由牽頭的農業風險專項基金制度,即設立專項的農業風險基金用于救助和補償遭遇風險的農民,有效轉嫁農業風險,減少受災農民的損失,具體內容包括:根據每年的年度財政預算按照一定的比例從當年財政收入中提取資金用于建立專門的農業風險基金,基金規?捎筛鞯氐慕洕l展情況來定,并成立規范的農業風險基金委員會,負責農業風險基金的使用和管理。此外,為了實現農業風險基金數量的累積增加,除了隨著財政收入的增長逐年擴大基金規模外,還可以將暫時閑置的基金用于一些風險較小的投資,既避免了資金的閑置浪費又實現了風險基金的保值增值。
。┩晟妻r業保險機制
總結美國、加拿大、日本、法國等農業發達國家的經驗,不難得出,農業保險已經成為農民分散和轉移農業風險的重要工具。相對于災后救濟,農業保險不會扭曲市場價格,也減輕了直接財政支出的負擔,同時它又屬于WTO規則中規定和允許的“綠箱政策”范疇,對于防范農業風險和穩定農民收入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應為農業保險提供法律、經濟和行政等方面的支持,加快完善農業保險機制,大力發展農業保險事業。在經濟上,一是可向農戶提供保費補貼,這是影響農民投保的首要誘因。二是可向保險公司提供其經營農業保險業務的費用補貼。三是可在農業保險業務單獨核算的基礎上對農業保險收入免征營業稅、所得稅;在行政上,應加強對農業保險機構的領導與管理,對農業保險進行有效地監管,提高農業保險理賠服務水平。
。ㄆ撸┘涌彀l展農產品期貨市場國內外的實踐
經驗表明,農產品期貨市場是分散農業風險的有效工具。理論研究得出,期貨市場的功能主要體現在價格顯示和風險轉移兩個方面,發展農產品期貨市場可以平抑農產品市場價格,減少市場價格波動和市場風險,并且不會扭曲市場價格,有利于減輕的財政負擔,此外,利用期貨市場的套期保值和保證金制度等功能,可以有效地防范、分散和降低違約風險。但目前我國期貨市場體系不健全,其防范農業風險的作用尚未得到廣大農民和農業企業的高度重視和普遍應用。因此,應大力發展農產品期貨市場,盡快完善農產品期貨市場體系。
(八)創新農業巨災風險分散機制
由于中國農業發展較為落后,再加上農業自有的高風險性和弱質性,導致農業生產極易受到洪水、干旱、地震等農業巨災風險的影響而遭受巨大損失。目前中國尚未建立完善的農業巨災風險管理體系,其應對措施主要是救濟、社會捐助、農民自主管理和農業保險等傳統方式。前三種措施在時間上屬于災后管理,是被動的風險管理方式。而承保能力有限的農業保險在應對賠付率超高的農業巨災風險時,往往入不敷出、資不抵償,嚴重者甚至破產,保險公司為彌補偏高的成本不得不提高保費抑制農民的保險需求。因此,我國迫切需要創新農業巨災風險分散機制,運用科學有效地管理方式化解農業巨災風險。成立專業的農業再保險公司。針對農業巨災風險的高賠付率,應在政策的支持下,鼓勵成立專業的農業再保險公司,為保險公司提供價格合理的再保險業務,有效分擔巨災風險帶給保險公司的經濟壓力。
【淺析農業建設中的風險評估問題論文】相關文章:
農業保險風險問題的綜述的論文03-04
淺析高校精品課程建設中存在的問題論文12-23
淺析我國壽險公司風險評估的相關研究12-01
淺析船舶投資風險及應對措施論文03-08
淺析骨灰的相關民法問題論文11-13
淺析問題的引領價值論文01-12
淺析風險評估程序在現代審計中的重要性03-01
淺析高校預算控制問題及對策的論文03-04
資產評估課程改革的問題思考論文02-25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