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小論文(通用6篇)
論文常用來指進行各個學術領域的研究和描述學術研究成果的文章,簡稱之為論文。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高中歷史小論文(通用6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中歷史小論文 篇1
摘要: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中學歷史教學創新不斷。史學理論界興起的全球史觀、文明史觀、現代化史觀、環境史觀、社會史觀,為中學歷史教學提供多元視角,但在中學歷史教學實踐中如何運用多元史觀也存在諸多問題,例如中學教師史學觀念和史學知識沒有及時更新等。所以針對這一歷史教學現狀,本文結合教學實例分析,如何將新史觀運用到中學歷史教學實踐中。更多歷史論文相關范文盡在top期刊論文網。
關鍵詞:歷史論文
一、多元史觀內涵解讀
我們主張多元的歷史,那么什么是多元史觀!镀胀ǜ咧袣v史課程標準》突出體現了四種史觀,即唯物史觀、全球史觀、文明史觀、近代化史觀。除此之外,還有革命史觀、階級史觀、正統史觀、英雄史觀、生態史觀、社會史觀等。在新課標改革之后,傳統的革命史觀和階級史觀逐漸淡化。
現代化史觀是指由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變遷的過程(傳統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的變遷過程),其動力是工業化,其核心是經濟的工業化和政治的民主化。文明史觀認為,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就是人類文明演進的歷史。在認識歷史的范圍上,要改變以往偏重政治史的習慣,將思想文化和社會生活的內容視為文明演進的重要內容,文明史觀要承認文明的多元性,承認歷史發展的多樣性;既要看到人類社會發展有共同的規律和趨勢,又要看到各個文明的獨特性,同時還應關注不同類型文明之間的關系,把中華文明納入到世界文明中考察,同時又從中國文明的角度看待世界其他文明的發展。全球史觀的基本觀點是:將人類社會的歷史作為一個整體來看待。世界各個地區、各種文明在各自和交互的發展中,逐步打破了孤立、分散狀態,逐漸融合成密切聯系的全球統一體,這種全球一體化進程是歷史發展的客觀主導趨勢。
二、新史觀下的歷史教學
新的課標,寬泛的高考立意,全面的史觀,這些對我們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這種新的形勢下,我們要做出調整,以適應當前教學的實際情況及幫助學生樹立全面、正確的歷史觀。
1、教學理念的轉變。過去相對較保守和過于程式化的史觀中解放出來,突破“只重史實”的局限性思維方式,進而上升到以“史論”的高度去看待高考、看待歷史。
歷史思維能力的培養離不開科學的歷史觀指導,沒有方法的歷史教育是不能稱之為科學的,從高一教學開始就不斷滲透對多元史觀的應用。如必修一對鴉片戰爭、開放通商口岸、太平天國運動及辛亥革命的評價;必修二新航路的開辟、洋務運動、兩次工業革命的影響及羅斯福新政的評價;必修三近代社會生活的變遷等這些題目都以多元的史觀為角度,有比較經典的高考試題可供借鑒參考。
2、在新史觀的指導下整合教材。從文明史觀的角度編排教材即體現在三個必修模塊上,教材以專題的形式分別體現了政治文明、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避免了傳統教材體系的學科體系、教材體例、教學內容的重復。 政治文明建設的核心是政治制度民主化,教材從文明史角度重點介紹了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演進、古代雅典和羅馬民主政治制度的發展、西方資產階級代議制的確立和發展、近現代中國民主政治等重大主題。物質文明方面明確了經濟活動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突出了中華文明在人類文明發展史上的地位;在世界史方面,近代突出了工業革命引領的工業文明歷程,特別注意在文明是關下人們社會生活發展變化,當今世界經濟全球化趨勢下對各國經濟的影響。精神文明方面,與農耕文明相適應的儒家文化成為構成了中華文明的主干。工業革命以來的西方文明在中國的傳播,推動了中華文明的發展。
3、注意培養學生運用多元史觀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過去相對較保守和過于程式化的史觀中解放出來,突破“只重史實”的局限性思維方式,進而上升到以“史論”的高度去看待高考、看待歷史。
歷史思維能力的培養離不開科學的歷史觀指導,沒有方法的歷史教育是不能稱之為科學的。從高一教學開始就不斷滲透對多元史觀的應用。如必修一對鴉片戰爭、開放通商口岸、太平天國運動及辛亥革命的評價;必修二新航路的開辟、洋務運動、兩次工業革命的影響及羅斯福新政的評價;必修三近代社會生活的變遷等這些題目都以多元的史觀為角度,有比較經典的高考試題可供借鑒參考。
4、教師通過各種途徑提高自身能力。教師在教學常過程中,應該注重多關注史學研究動態,關注史學界研究的重點和熱點。引導學生從更新、更具時代感的角度去了解和認識歷史。對最新史學動態的關注,對一線的中學教師來說有一定的難度,但是無論是課改前還是課改之后,這都是我們必修的功課之一。在日常生活之中,更多地積累素材。要合理地運用教材。教材是教師師和學生最基本的學習資料,所以要充分利用好教材已有的資源。如相關版教材的知識鏈接,這些內容應該是專家們精心選來的,價值不容小覷。
我們使用的舊教材體現的是片面的、教條的舊唯物史觀。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人類社會五種社會形態是舊唯物史觀主要觀點。隨著新課程實施,教師關注課程觀念和教學理念的轉變,但忽視新的史學觀念的吸納,史學理念陳舊。因此無論舊教材還是歷史教師都存在新史觀的缺失。
新史觀的缺失既不利于高中歷史教學的與時俱進,也不利于學生高考歷史考試的發揮。在高校和中學最緊密的結合點――高考命題這個環節上,高校教師必定會把他們平時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成果直接或間接地體現出來。縱觀近幾年全國各地高考歷史試題都融入了新史觀,如全球史觀、文明史觀、唯物史觀中的現代化史觀等。
新時代要求和高考推動,迫使我們在使用歷史舊教材的教師在教學中融入新史觀。例如,在《中國近代現代史》教學中有必要融入文明史觀、現代史觀、全球史觀。中國近現代史反映了工業文明與農業文明的碰撞與沖突,中國近現史也是中國走向現代化的歷史,用全球史觀審視中國近現代的發展變化。
多元史觀在新課程中的運用,改變了以往單一的僵化的看待歷史的態度,使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全面地分析歷史,從而適應了新時期的要求。
高中歷史小論文 篇2
【摘要】真正的`素質教育和三維教學目標是一個長期效應,有利于學生良好心態的形成,真正的成人成才,才是我們教育必須堅持、不懈追求、孜孜奮斗的方向;而活躍課堂氣氛在高中歷史的素質教育和三維教學目標中亦為重要,因為高中學生較之于小學初中學生更具有理解能力、鑒賞能力。與老師之間更能進行語言、思想、情感的溝通。更需要課堂的活躍性和幽默感,激發學生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提升學生的激情、激情比方法更重要。所以改變古板式的填鴨式的教學方法而注重活躍課堂氣氛更能提高教學質量更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關鍵詞】高中歷史 教學 素質教育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
首先,精辟開講,先聲奪人!拔娜缈瓷讲幌财健币环N新奇巧妙、引人人勝的課堂導入能使學生一上課就處于一種積極的學習準備心理之中,很快就能集中全部的情感、意志于學習新課上。因此,教師應精心組織導入,或巧設疑問,或以情動人,或結合時事……通過不同的方式巧妙、自然地引導學生進入渴望獲取知識的境界,讓學生在積極的學習狀態中不知不覺地接受知識,提高能力。其次,求新求異,不斷創新;歷史是一幅有血有肉,豐富感人的畫卷,但大部分的學生不愛學習歷史,究其原因,我覺得主要還是由于歷史課堂教學不盡人意,缺乏趣味性;為此,我大膽探索,力求在“新”、“異”上創出特色來。最后,營造情景,以情求趣。恰當合適的語言會很快將學生引入思辨的天地,趣味橫生的語言會打開學生思維的閘門,幽默風趣的語言會引起學生的共鳴和思考;教師應該用語言魅力征服學生、感染學生、吸引學生,讓學生喜學、樂學,陶醉在歷史學習中,感受歷史帶給我們的無窮魅力。
二、重實踐和觀查
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用于感化我們的同學構建今天的和諧社會,需要我們以博大的胸懷、寬容的心去融化別人的錯誤,那不是放縱而是原諒,在潛移默化中改正別人的錯誤。林則徐的“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譚嗣同那“有心殺賊,無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吉鴻昌的“恨不抗日死,留做今日羞,國破尚如此,我何惜此頭?”周總理的“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倍际亲詈玫娜^教育的材料。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從而揚起三觀教育的激情。學習歷史要與現實相結合,做到社會化實用化。經世致用為現實服務學習歷史關注社會,既關注社會實際問題,又關注高考熱點、難點問題;從古代的毀林開荒到今天的退耕還林到今天的可持續發展戰略,從清朝前期的閉關鎖國到今天的改革開放,從鄭和下西洋新航路的開辟到今天的全球一體化和地球村。都要以史為鑒不要重蹈覆轍,從歷史的悲劇中去領會和總結今天的我們該做什么怎么做,以加快社會發展。讓學生學以致用,從成就感和責任感中去增加興趣。
三、在探索中活躍課堂氣氛
在課堂教學中改變傳統的教師講,學生聽的刻板的教學模式,讓學生主動探索,參與知識的形式過程,少灌輸、多活動。通過獨立學習或小組合作學習,在觀察、思考、做做,議議等過程中盡情地、毫無顧忌地發表自己的觀點,即讓學生自己去發現,自己去講解,自己去小結,不僅激活學生的思維,使課堂充滿生機活力,更使學生學會學習。波利曾說,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都是由自己去發現。因為這種發現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內在規律、性質和聯系。因此,我努力創設條件,讓學生自己發現探求新知。通過學生自己的探索,找到了一些方法,學生情緒高漲,都為自己是一個發現者而激動、驕傲,學習氣氛熱烈而活躍。課堂教學,如果只是教師講、學生聽,則學生處于被動的地位,思維就趨于呆板,那么在課堂上何不嘗試讓學生講、老師聽呢?不僅讓學生掌握學習的主動權,而且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說話能力。基于這種思想,對于一些適宜學生講的教材內容,可充分讓學生探索道理,講思考方法。這樣教學學生探索有激情,討論的比較方法超出了書上列舉的范圍,且印象深刻。在掌握知識的同時,鍛煉了學生的表達能力,思維有深度,更有創新度。
四、運用圖片、實物、模型等,直觀展示
教師在講授歷史時,必須運用多種手段再現歷史,最大限度地讓學生掌握難以記憶的歷史知識。運用圖片、實物。模型、投影等直觀材料的展示與解說,可以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使他們更容易接受知識;也可以把較復雜的問題簡明化,抽象的問題形象化,使學生易于理解;它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歷史敘述的是過去的社會生活的現象,教師的敘述無論怎樣形象生動,如果學生沒有視覺上的感受,就會印象不深。借助直觀教具,幫助再現歷史現象,就顯得十分重要。實物和模型不僅能形象地反映出歷史的真實情況,而且是許多重要歷史知識的直接來源,在歷史研究中和歷史教學中有很高的價值。圖片的內容也十分豐富,它可以把歷史的資料展示給學生,通過感觀的刺激,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啟發學生的思維與想象,有利于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和能力培養,有利于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
最后,高中歷史具有信息量大、思維量大、理論性強的特點,尤其是中國近現代史,內容豐富而復雜,貼近現實生活,素來是歷史研究的活躍領域,給中學歷史教學提供了新的資料,也出了許多難題。如何教好訓中歷史是一個艱苦的探索課題,我也每個高中歷史教師的責任。這需要我們教師有較強的理論功力,但我相信,在我們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高中歷史教學一定能迎來一個新明天!
高中歷史小論文 篇3
在走向現代化的過程中,由于國情不同,各國走向現代化的道路,遇到的問題、阻礙也各自不同,中國是一個的文明古國,有著五千年的傳統。在中國現代化的過程中,曾反復出現關于中國傳統能否走向現代化的爭論。這一歷史現象鮮明地揭示我們:中國傳統能否走向現代化?如何走向現代化?是一個具有重要現實意義、必須弄懂搞清問題。
一、否定傳統,也是否定歷史
許多歷史事實證明,一個國家走上民族振興,走向現代化,無不是從弘揚 民族精神做起。民族精神是民族之魂。否定傳統,必然抹煞民族精神。那種認為中國現代化只能從異質中汲取力量,企圖以就是以西方模式代替中國傳統模式的過程稱為西化派是錯誤的。
中國傳統的豐富內涵,主要體現在這樣幾方面:
1、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中國歷來關注現實人生,孔子說:“未知生,焉知死”,并說:“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正是這種入世的人生哲學,培育了中華民族敢于向一切自然與社會的危害和不平進行頑強抗爭。中國人就有不信邪、不怕“鬼”的精神,強調人生幸?孔约喝撛臁R獙崿F現代化,這種自信自尊的精神是決不可少的。
2、知行合一觀。中國儒家所講的“力行近于仁”,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行重知輕”的認識論思想,這與實踐品格具有某種一致性。實踐是認識的源泉。實現現代化,當然要努力學習外國的先進的東西,但更重要的是自己的社會主義實踐。
3、重視人的精神生活。中國傳統非常重視人的內在修養與這精神世界,鄙視那種貪婪與粗俗的物欲。提出“充實之謂美”,并認為“寶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這是對人格的根本要求,這種傳統美德,對現代人格的塑造,也是非?少F的。
4、有愛國主義精神。愛國主義,就是千百年來鞏固起來的對自己祖國的一種最深厚的感情,愛國主義,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古人云: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在今天,一個國家只有走上現代化,國家才會繁榮富強。而實現現代化,全靠全國人民團結一致,共同奮斗。
5、追求真理,勇于奉獻的精神。中國傳統蔑視那種貪生怕死,忘恩負義、追逐名利的小人。古人在談到對真理的追求時,認為“朝聞道 ,夕死可矣“。宣揚”,吾將上下而求索“的精神。這種對真理執著、獻身精神是推動現代化的強大動力。
6、團結互助,尊老愛幼的倫理規范。古人說:“,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币粋社會只有,寬以待人,形成團結互助,尊老愛幼的,社會才能充滿溫馨與和諧,才能給人帶來希望與力量。上述種種僅是中華傳統精華地的一部分,僅此就足以體現中國傳統的博大精深。傳統是一種巨大的精神力量傳統作為一種社會精神形態,是一定社會存在的反映,這種傳統是一種巨大的精神力量,它對社會長期發生作用。
二、由傳統走向現代化,是推動社會主義不斷發展的精神動力
區分傳統中的精華與糟粕,拋棄其糟粕,吸收其精華用來為社會主義服務,也就是使傳統走向現代化,才能更好地為社會報務。
第一發展市場經濟經濟的需要。過去,實行的是計劃經濟,這種經濟是人治經濟,一切由政府統管,,按辦事,亂放炮抱粗腿界
第二、它是建全社會主義法治的需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法制意味著合法性、權威性、公正性。
第三,市場經濟是效益經濟,市場經濟要求對中國傳統那種“不謀食”把“義”與“利”對立起來的舊的價值觀的否定,從而增強人們的務實精神與進取精神
高中歷史小論文 篇4
一、打造閱讀課堂,把握知識脈絡
在高中歷史課堂中打造“閱讀”這一環節不僅可以增加學生的閱讀時間,對于學生的在歷史知識方面的大略了解也有著重要的作用。在課堂學習中教師應該鼓勵學生通過閱讀教材的方式梳理課文知識脈絡,讓學生能夠更加清楚地建立自己的知識網絡體系,從而為提高學習效率和加深知識印象奠定基礎。第一,引導學生進行“目錄閱讀”,讓學生在標題閱讀中梳理歷史知識。閱讀能力不僅體現在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還體現在學生可以通過閱讀豐富知識內容,累積知識經驗加深對歷史事件的串聯效果。在歷史教材中的目錄不僅可以體現出題目之間的內在聯系,對于引導學生把握答題知識框架具有重要作用,教師應該讓學生經過閱讀經驗“學會閱讀”,善于分析章節之間的聯系和因果,從而在宏觀上發現歷史發展的重要引導點。例如,在目錄中第一節的內容是“新文化運動”、第二節的內容是“五四運動”、第三節的內容是“中國共產黨的產生”,教師應該引導學生發現其中隱藏的規律,從而達到閱讀的目的。第二,增添“任務閱讀”的課堂環節,讓學生帶著疑問促進有效的閱讀。傳統的歷史教學課堂知識一味的根據教材內容向學生“灌輸知識”,學生在被動式的學習中容易產生厭倦、消極的學習氛圍,因此要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不僅要注意引導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要豐富學生的閱讀方式,利用多樣教學的手段促進閱讀能力的發展。教師在讓學生進行課堂閱讀前可以先給學生提出一些問題,讓學生通過對歷史知識的閱讀過程中找到對答案,這種“任務法”的設計不僅可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還可以促進學生的閱讀總結能力。
二、豐富課堂閱讀環節,提升學生閱讀能力
教師要促進學生的閱讀能力的有效發展,首先要合理設計歷史課堂,創造讓學生樂于閱讀的環境,其次教師應該通過各種手段豐富學生的閱讀,讓學生通過各種學習方式增加閱讀量,最后教師應該通過學生的進步和變化制定更加適合學生教學計劃,從而為全面提升學生閱讀能力而努力。第一,創造閱讀環境,促進多樣閱讀方式并行的高中歷史課堂。傳統的歷史課堂場地只是局限在教室內,學生面對有限的資料和教材內容無法實現拓展知識的學習,因此教師可以將學習的場地定期換成圖書館閱覽室、計算機機房等,讓學生可以通過各種途徑和手段查閱資料、豐富歷史文化知識,可以在閱讀的同時提升自己的閱讀能力發展。閱讀的環境是促進學生實現高效閱讀的基本內容,多樣閱讀的方式對于學生閱讀能力的有效發展具有決定性的作用,改變以往的老舊、固定式的傳統課堂是讓學生改變學習觀念重視閱讀能力發展的重要手段。第二,組織小組合作閱讀,實現互相閱讀交流,促進學生閱讀思想的多樣化。合作學習作為重要的學習方式不僅深入到高中課堂,教師可以將這種學習方式引進到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課堂中,學生之間通過合作閱讀的方式互相交流閱讀的心得,不僅可以增添學生對于閱讀的興趣,還可以促進學生加深閱讀內容的理解,讓學生通過小組成員的閱讀感悟發現自己在閱讀過程中忽視的內容。閱讀能力的發展不僅需要通過學生自身通過對閱讀內容的感悟和積累,閱讀環節的交流也可以增加學生通過不同的角度了解知識內容,通過閱讀產生的多樣化思想是讓學生促進能力發展的重要基礎,教師要鼓勵學生對閱讀感悟的抒發,讓學生在交流中成長,在發展閱讀能力的同時鍛煉表達能力的發展。
三、總結
在高中歷史教學中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過程表明,教師只有根據學生在課堂中的學習表現和學習能力制定適合學生的發展計劃,通過優化課堂結構內容實現閱讀課堂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科學和進步。教師應該在今后的歷史教學中通過學生實際閱讀能力的發展情況,結合制定的相關目標計劃打造適合學生發展的高效課堂,讓學生喜歡閱讀、樂于閱讀,從而實現現階段對于培養學生的全面高素質發展的人才目標。
高中歷史小論文 篇5
一、當前高中歷史課堂的現狀
中國式課堂教育向來是教師教、學生學。歷史課程具有一定的客觀性,因此學生學習起來十分枯燥。歷史上著名的戰役發生的時間、人物、事件需要學生死記硬背,這就導致學生對歷史學習的排斥。而且很多歷史事件的時間很接近,學生容易混亂,這也導致歷史課程更加枯燥。很多教師認為歷史課程就是按照教材死記硬背,把史實向學生講清楚,并且讓學生記住,就完成了歷史課程的教學。這樣導致學生學習沒動力、教師講課沒激情,高中的歷史教學一味灌輸知識,課堂過分枯燥、缺少趣味性,這些原因最終導致學生成績不佳。隨著科技的發展,教學手段也在日益更新、進步,我國大量課堂開始使用多媒體教學。但是,一些教師因為年齡和心態的原因,無法接受新鮮事物,認為多媒體教學不靠譜,所以依舊選擇枯燥的教學方法;或者是被迫使用多媒體教學,只是放簡單的幾張圖片給學生看看,課堂上依舊只顧著自己講課,不允許學生說話,嚴重阻礙學生和教師的溝通,不利于學生對歷史知識的理解。很多學校歷史教師的文化素質及專業水平不夠,F今社會,我國依舊存在校園教師素質和文化水平低的情況,這也是我國高中學生對于要學習興趣不高的原因之一。調查研究顯示,教師學歷高、素質高、專業水平高,對活躍課堂氣氛更加專業,學生也更加喜歡。一些整體素質不高的教師,只會照著書本上的知識講,沒有一點延伸和討論,這樣的情況下學生也會產生聽課不如自己看書的心理,積極性自然下降。當今社會,部分教師的職業態度存在很大問題,沒有把教育事業當成驕傲,而是像完成任務一樣,只考慮自身利益,對教學缺乏熱情。他們認為只要把教科書上的內容教給學生就萬事大吉。這一點在歷史課上可以充分反映出來,因為歷史和其他課程不一樣。很多人認為歷史就是死記硬背,但是調查表明,如果任課教師在課堂上和學生多一些互動,或者增加課堂樂趣,學生很容易在歡樂的氛圍中記住歷史知識。
二、高中歷史課堂如何引入歷史故事
第一,想要學生學好歷史,首先要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歷史的學習是需要一定的過程的,教師要帶領學生在有樂趣的情況下感到有興趣,最后轉變成志趣,因此歷史課的學習要融入歷史故事。歷史故事有一定的情節,加上教師生動的講解,學生自然會記住這個故事。第二,教師在講解歷史知識的時候,要把所學內容和歷史故事相融合,在講故事的時候帶入歷史知識,隨后再加以強調。最好可以在不篡改歷史的情況下,把故事加以修改,在重點知識的部分加入比較精彩的內容。這樣事后再次強調的時候,學生更容易記住。第三,在歷史知識中結合歷史故事,最好采用穿插教學的辦法,不能一味地講解知識,也不能一味地說故事,要把這兩者相結合,并不斷提出小問題,或者講出小笑話,持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只要教師準備得充分,學生一定會在娛樂中增長知識。第四,教師可以給學生留課后作業,讓學生查找下一節課的歷史小故事,在開課之后利用課堂前十分鐘,讓學生在講臺上講故事,并且提出自己講的故事內容和本堂課知識的關系。這樣不僅有利于學生記住歷史知識,而且鍛煉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和社交能力,還可以讓學生養成自學的習慣。
三、總結
綜上所述,在我國歷史長河中,有很多引人深思的小故事,將歷史故事引用到高中歷史教學中是非常具有可實施性和操作性的。本文雖然沒有十分詳細地對高中歷史課堂該如何引用歷史故事做出解釋,但是提出了建設性的建議。歷史故事作為學生學習歷史知識的輔助材料,對于開闊學生眼界、提高歷史學習成績有很大的幫助。
高中歷史小論文 篇6
摘 要:
近年來,隨著高考歷史論文題型的頻繁出現,歷史論文作業已成為中學歷史教學評價方式中的研究熱點之一。歷史論文作業的沿革充分體現了教學評價從重視知識向重視能力及歷史思維的培養轉變過程,以及從標準型向開放型的發展過程。但在作業的設計與評價方面仍有許多不足,值得我們深思。
關鍵詞:
歷史寫作;作業設計;作業評價
自2001年在北京高考歷史卷中推出小論文題型以后,歷史寫作題以其能夠有效考查學生歷史學科素養、考查思維能力綜合運用、助推課程改革及其保持區分度等優勢,逐漸受到考試命題者的賞識青睞,并逐步成為越來越多省份歷史高考的亮麗風景線。為應對高考歷史寫作題,老師們開始在平時的作業中進行歷史論文寫作的訓練。在高中歷史教學過程中,教師如何設計歷史論文寫作題、如何指導學生撰寫歷史論文,成為當前歷史教育中一個值得探討的課題。本文試對這一問題提出一些粗淺的看法。
筆者最近從有關材料上獲取了一道美國中學歷史作業題:關于奴隸問題的短文。
1。作業介紹:完成一篇字數500—600個單詞的短文,這篇短文要以兩本關于奴隸問題的書為基礎,其結構是以高中最常用的五段落格式來表達。這兩本關于奴隸問題的書分別是:
(1)To Be a s1ave,by Ju1ius Lester。
。2)The Narrative of the 1ife of Frederick Doug1ass,by Frederick Doug1ass
你可以從下列四個主題中選擇其一作為你的主題
(1)奴隸制度無論是在體力上還是精神上都是殘酷的;
。2)奴隸制度是非人性的;
。3)奴隸主受到奴隸制度的消極影響;
。4)奴隸是比奴隸主更好的人。
2。作業要求
引言段:
(1)引言段要吸引讀者的注意力并且貫徹主題(3分);
(2)引言段要用正確的陳述語句(3分)。
短文主體:
。3)每個段落用正確的相關主題句開頭(9分);
。4)第一段需要三個論據來支持你的主題句,這三個論據必須合乎邏輯,完整并直接與主題句相關(6分);
(5)第二段需要三個論據來支持你的主題句,這三個論據必須合乎邏輯,完整并直接與主題句相關(6分);
(6)第三段需要三個論據來支持你的主題句,這三個論據必須合乎邏輯,完整并直接與主題句相關(6分)。
結束段:
。7)最后一段以另外一種方式重述你的主題并結束全文(3分)。
3、質量及語法要求:
。8)沒有任何錯別詞(3分);
。9)正確地引用支持你論點的信息(2分);
(10)所有句子都是有意義的,也就是說,每一個句子都不需要重新改寫(5分);
。11)把引用文獻放在正確的頁碼上(2分);
。12)正確利用兩本小說,每本小說至少引用三次(2分)?偡郑50分。
《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實驗)》中對歷史習作是這樣闡述的:“撰寫歷史習作是體現探究性學習成果的內容之一,也是歷史學習評價的方式。通過撰寫歷史習作,重點考查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語言文字表達能力、收集和處理信息能力等。”
[1]歷史作業是歷史教學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具有檢測、反饋、提升、發展的作用。歷史習作作為一種歷史作業類型,伴隨著高考歷史論文熱,教育者的研究也見多起來。鄭連生老師指出歷史論文的寫作要注意選題切入口要小、閱讀廣博、取材精實、批改時宜面對面。
[2](P68)北京特級教師曹家驁指出撰寫歷史論文題目要注意審題,確立標題,推敲論點,組織材料。
[3](P65—66)張樹生老師根據自己的教學實踐提出,開展歷史論文教學有利于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有利于學生掌握基本知識,提高思想認識和培養綜合能力;有助于培養學生嚴謹求實的學風;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4](P42—43)歷史論文的教學需要老師設計情境、提供材料并且給予一定的指導,給學生寫作空間,并恰當評價給予適時反饋,F有的研究成果一部分主要集中對歷史論文題型的撰寫及教學指導進行探索,另一部分則主要是對歷史高考小論文題目的命制特點及解題技巧進行探究,對歷史論文作業的設計與評價的論述不多。
【高中歷史小論文(通用6篇)】相關文章:
科學小論文范文(通用10篇)06-16
小論文寫作10-30
高中歷史經濟史教學研究論文08-22
小微企業論文致謝08-14
小論文寫作技巧10-20
社會小論文寫作格式08-26
寫小論文的格式11-08
小論文格式范文10-12
歷史小論文格式10-20
小論文格式模板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