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寫作規范
在學習、工作中,許多人都有過寫論文的經歷,對論文都不陌生吧,論文是描述學術研究成果進行學術交流的一種工具。那么,怎么去寫論文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論文寫作規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論文寫作規范1
1、 摘要
應扼要敘述本設計的主要內容、特點,文字要精練。一般字數控制在400字左右,采用小四號宋體,要有3-8個關鍵字。
2、前言
4、 結論
概括說明本設計的情況和價值。分析其優點、特色,有何創新,性能達到什么水平,并應指出其中存在的.問題和今后改進的方向,特別是對設計中遇到的重要問題要重點指出,并加以研究。
5、 致謝
簡述自己通過本設計的體會,并應對指導教師和協助完成設計的有關人員表示感謝。
6、 參考文獻
正文后面一般包括若干篇參考文獻,格式為:序號,作者,篇名或期刊名,書號(雜志號),出版日期或刊出日期。
列出的參考文獻應英文書目在前、中文書目在后(按第一作者名的字母順序排序,中文名以拼音順序排序,同一作者,按出版時間排序)。
7、 附錄
附錄可有若干個,一般包括源程序,參考的有關數據等。
8、 其它
畢業論文的排版要求:題目為三號黑體,正文為五號宋體,各章節標題均采用黑體字,頁邊距為左3cm,右2.5cm,上下各2.5cm,標準字間距,標準行間距,頁面統一采用A4紙。
論文寫作規范2
關于護理科研論文的寫作規范。主要圍繞以下幾點來寫,選題的原則;格式要求;論文上交時間等。
一、選題要求
(一) 選題的原則
1.體現護理專業基本訓練的要求,圍繞護理專業所學知識和操作技能選擇論文題目,堅持先進性、科學性、可行性。選題應有一定的事實根據和科學的理論依據,設計要科學合理, 資料真實, 方法科學, 計算準確, 論據充分, 觀點明確,用科學的態度、理論進行分析、討論, 表達所從事的研究及結果。強調和重視解決護理實踐中的實際問題,減輕患者痛苦,促進人類健康。文章要有新意,具有創新性和前瞻性,
能夠反映護理研究獨創的、新的研究成果,善于從醫學領域中的難點、疑點和空白點中選題, 報道未發表過的或尚未研究透徹的新理論、新發現、新方法。注重實踐性,要選擇有研究價值及發展前途的主題。
2.畢業論文(設計)題目可圍繞學校擬定的題目選擇,也可自選認為具有一定實用價值的、具有本學科知識、能力訓練的題目。
3.所選題目要注意份量恰當、難度適中,學生經過努力可以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畢業論文(設計) 任務。
(二) 題目分配原則與方法
1、分配原則
畢業論文(設計)內容要求符合本專業教學大綱的要求,要求每人一題。
2、分配方法
(1)指導教師列出選題計劃。(2)學生根據自己的情況和興趣,圍繞列出的備選題目,在教師指導下選擇或擬定題目。內容要結合臨床工作實際, 不可出現抄襲和雷同現象。
二、指導教師
1. 指導教師應由教風嚴謹、學術業務水平較高、責任心強并具有實踐教學經驗的中級及以上職稱的護理系教師或附屬醫院、實習醫院帶教老師。如因設計題目及課題的需要,可聘請所在醫院中級以上職稱的人員擔任指導教師,但要有學校本專業的教師參加聯系和指導,以便掌握教學要求和畢業設計進度,保證畢業設計的質量。
2. 為確保畢業論文(設計) 質量,每位指導教師所指導的學生人數一般不超過15人。
附:護理系中級及以上職稱教師信息
三、格式要求
。ㄒ唬╊}目
盡量做到簡潔明了,突出論文中有獨創性、起到畫龍點睛啟迪讀者的作用,字數一般不宜超過20個字,避免使用化學結構式、數學公式或所熟悉的符號、簡稱、縮寫及商品名稱等,題目中盡量不要用標點符號,必
要時可用副標題來做補充說明(副標題應在正題下加括號或破折號另行書寫),宋體, 小二, 居中。
。ǘ┳髡咝畔
題目下要求寫清專業、班級、姓名、學號、指導教師(職稱、工作單位),宋體4號字。
。ㄈ┳謹
字數不得少于3000字,要求微機打印、A4紙型,上下邊距2.5cm ,左右邊距 2.6cm,頁眉1.8cm ,頁腳1.5cm 。
。ㄋ模┱
摘要是科研論文主要內容的`簡短、扼要而連貫的重述,必須將論文本身新的、最具特色的內容表達出來(重點是結果和結論)。
1. 摘要一般分成目的、方法、結果和結論四個欄目,規定250字左右。
2. 摘要具有獨立性和完整性,結果要求列出主要數據及統計學顯著性。
3. 一般以第三人稱的語氣寫,避免用“本文”、“我們”、“本研究”等作為文摘的開頭。
。ㄎ澹╆P鍵詞
關鍵詞也叫索引詞, 主要為了圖書情報工作者編寫索引, 也為了讀者通過關鍵詞查閱需要的論文。
1. 關鍵詞是從論文中選出來用以表示全文主題內容的單詞或術語。
2. 關鍵詞一般選取3~8個詞。每個詞之間應留有空格加以區別。
3. 關鍵詞通常位于摘要之后,引言之前。
(六)引言
引言(導言、序言)作為論文的開端, 起綱領性作用,主要回答“為什么研究”這個課題。
1. 引言的內容主要介紹論文的研究背景、目的、范圍, 簡要說明研究課題的意義以及前人的主張和學術觀點, 已經取得的成果以及作者的意圖與分析依據,包括論文擬解決的問題、研究范圍和技術方案等。
2. 引言應言簡意賅,不要等同于文摘或成為文摘的注釋。如果在正文中采用比較專業化的術語或縮寫詞時,最好先在引言中定義說明。
3. 字數一般在300字以內。
。ㄆ撸┱
正文是科研論文的主體,包括材料、方法、結果、討論四部分內容,其中某些部分(特別是方法和結果)可按需要列出小標題,以使層次更加清晰。
1. 材料 材料是科學研究的物質基礎,需要詳細說明。
2. 方法
(1)采用已有報道的方法只要注明文獻的出處即可,不必詳述其過程;若為有創意的方法,要詳細介紹創新之處,便于讀者依此重復驗證;若是對常規方法作出改進的,應具體描述改進部分及改進的理由,同時也要注明原法的文獻出處。
。2)對于實驗條件可變因素的控制方法(如放射免疫法的質量控制)要加以詳細說明,以顯示本文結果的可靠性和準確性。
。3)實驗研究論文要設立陰性對照組和陽性藥物對照組,前者一般采用溶劑作為對照,后者選用被公認的、確有療效的藥物,以驗證實驗方法的可靠性。
。4)實驗設計時應考慮到每組有足夠的樣本數以滿足統計學處理的需要。
3. 結果 試驗結果是論文的核心部分,這一部分要求將研究中所得到的各種數據進行分析、歸納,并將經統計學處理后的結果用文字或圖表的形式予以表達。
4. 討論 討論是結果的邏輯延伸,是全文的綜合、判斷、推理,從感性提升到理性認識的過程,也是作者充分運用自已對該領域所掌握的知識,聯系本課題的實踐,提出新見解、闡明新觀點之處。
。ò耍﹨⒖嘉墨I
參考文獻要求引用作者親自閱讀過的、最主要的文獻,包括公開發表的出版物、專利及其他有關檔案資料,內部講義及未發表的著作不宜作為參考文獻著錄。
1. 所列參考文獻一般不超過30條。
2. 文內標注法:著錄時按文中引用文獻出現的先后順序用阿拉伯數字連續編號,直接引用作者全文的,文獻序號置于作者姓氏右上角方括號內。
3. 文獻序號作正文敘述的直接補語時,應與正文同號的數字并排,不用上角碼標注。如:實驗方法見文獻2或據文獻2報道。
4. 著錄格式
。1)雜志:序號(頂格). 作者. 文章名. 刊物名,年、卷(期)、起始頁碼.
如:
[1] 劉康, 季暉, 李紹平, 等. 三種大鼠骨質疏松模型的比較. 中國骨質疏松雜志,1998,4(4):13~18.
。2)書:序號(頂格). 著者. 書名. 版次. 出版地:出版社, 出版年, 起訖頁碼.
如:
[2] 陳亦人. 傷寒論譯釋[M].第三版. 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1992:2
四、論文上交時間
1. 畢業論文于畢業考試當天,由班長收齊,以班級為單位交護理系辦公室。畢業論文(設計)作為畢業考核的一項內容,其質量高低作為畢業參考。
2. 論文要求不能出現抄襲現象,否則作廢處理。
論文寫作規范3
1體現中醫的整體觀念及辯證施治
中成藥是在中醫理論指導下,由多味中藥加工配制而成的,它和中藥湯劑一樣,都要遵從中醫辯證論治原則來治病。如果不分析辯證,審因論治,看標不治本,隨手用藥,結果會藥不對癥,輕則貽誤病情,雪上加霜,重則發生醫療事故。例如感冒癥,中醫分外感風寒型和外感風熱型。中成藥西羚解毒片屬辛涼解表劑,用于風熱感冒療效較好,若用于風寒感冒,會使寒者更寒,病情加重。
2合理使用兩種以上中成藥
臨床上有的病情較為復雜,有的一病多癥或數病相兼,這時需要選擇兩種或兩種以上中成藥來配合應用,于是難免出現配用不當的情況。如感冒初期的`風寒咳嗽,痰液多呈白色,此時應服半夏露配以小青龍沖劑來溫化寒痰,方可起到相輔相成的效果;如果配用祛痰靈、 蛇膽川貝液這些寒涼之品來清熱化痰,那將是寒熱并投,未免失于匹配不當。當然寒 熱 虛 實兼有的咳嗽,要分清病癥后再適當選用止咳的中成藥。
就是在湯方的基礎上加上中成藥可以擴大治療范圍,提高療效。這種配伍方法較常應用,但要注意使用有毒中藥時,防止中成藥的成分出現相加作用,劑量過大,發生中毒現象;還要避免湯方與中成藥的組成產生配伍禁忌的情況,如用半夏白術天麻湯配正天丸治療頭痛,正天丸中含有附子,即烏頭的根,十八反中半夏反烏頭,因此兩者不宜配合應用。
3合理使用中成藥與西藥
要充分利用能產生協同作用,從而增強療效的藥物相互配伍。有雜志報道,用補中益氣丸與環磷酰胺合用,可大大降低環磷酰胺的毒副作用,并可促進機體免疫功能的提高,對環磷酰胺的白細胞減少以及脾臟的萎縮具有顯著的對抗作用,并使之增生。 避免使用產生拮抗作用,甚至產生毒副作用的藥物配伍。如含有機酸的山楂丸、五味子糖漿等不宜與磺胺類藥同服,否者易在腎小管中析出結晶,引起結晶尿、血尿、尿閉等;含黃酮類成分的中成藥與含鈣、鎂、鋁成分的西藥同服,可生成金屬螯合物而改變其性質與作用。 注意同種藥品的劑量不要重復。許多中成藥名為中藥,實含西藥,是中西藥混合制劑。說明書中對西藥成分含量多未予注明,如三九感冒靈沖劑含撲熱息痛,如果西藥處方再加服撲熱息痛,劑量將加大一倍之多。若是有毒性藥物會產生不良后果。
4禁止用現代醫學理論應用中成藥
這種情況在診療過程中經常發生,如發燒病人,經檢查血象偏高,認為體內或局部有炎癥存在,就用清熱瀉火及清熱解毒藥治之,這是不妥的,因為從中醫的理論來講發燒病人還有真寒假熱的證象。再如對闌尾炎病人不分何期,屬何類型,即用大量清熱解毒、活血化瘀藥治療,也是不可取的,應該根據實際情況對癥下藥,或改用其他治療。因此要中西醫結合辨別病證,不能僅根據西醫診斷選用中成藥。
論文寫作規范4
關于規范議論文寫作詳解
干事業需要激情
議論文結構
寫作技巧提示:
模式二:奇妙的“三三制”式,即開頭三句話提出論點,主體三段文論證中心,三個事例充當論據。
例七
選 擇
我們似乎每一天都遇到需要作出選擇的事情。選擇無處不在,無時不有,選擇一條正確的道路,將會影響人的一生。因此,我們要學會心靈的選擇。
我們要選擇真理。還記得布魯諾殉難的故事嗎?布魯諾是16世紀一位著名的唯物主義者,他闡述和捍衛哥白尼的日心說,還提出宇宙在時間和空間上都是無限的。他的堅持引起了當時教會的強烈不滿,而在個人的生命和堅持真理中,布魯諾毅然選擇了真理。于1600年,布魯諾在羅馬鮮花廣場上被宗教教徒放火燒死了。布魯諾雖然光榮地犧牲了,但是清醒的人們深深知道他的選擇是正確的,他使唯物主義在后世得到推崇和繼承,為科學真理作出了貢獻。
我們要選擇國家利益。劉胡蘭、邱少云在國家利益和個人利益面前,不屈不撓,視死如歸,為國捐軀,為新中國的解放貢獻力量。還有近代著名作家魯迅,他為了喚醒中國那部分麻木不仁的人,決定棄醫從文,他深知只有醫好病人肉體上的病患是不夠的,精神上的病患同等重要。魯迅寫下了《狂人日記》、《藥》、《孔乙己》等作品,揭露了中國封建社會的吃人制度,喚醒千萬群眾,為新民主主義的`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魯迅選擇了國家利益,舍棄自己的愛好,但他的選擇無疑是正確的。
我們要選擇光明的前途。記得一位高考狀元是這樣說的:“在我的讀書生涯中,我舍棄了平凡,選擇了讀書;舍棄了大量的游戲,選擇了學習;舍棄了驕傲和自滿,選擇了謙虛,我的成功是在選擇中獲得的!”我們的確要為自己的前途作出正確的選擇。在科學技術相當發達的今天是人才的競爭,這就要求我們要樹立遠大的理想,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抵制形形色色的誘惑,不斷地實踐自己,充實自己,改善自己,為自己的光明前途奮斗。
選擇如此重要,我們應當學會心靈的選擇,拋棄阻礙自己發展的事物,保持清醒的頭腦,作出正確的選擇,走向光輝燦爛的明天。
【簡評】這篇高考優秀作文就是典型的“三三制”式,給人的感覺是清晰明朗,條分縷析,克服了常見的議論文“觀點+事例=議論”的毛病,使閱卷人能夠在短時間內抓住作者的行文思路和思維進程,同時又給人內容厚實,論據充分之感,肯定是高分佳作。
模式三:六段定“乾坤”
第一段:開宗明義,提出論點。或引用,或比喻,或排比,或比興,總之,三句話即直奔主題,切忌故弄玄虛,彎起繞八,拖泥帶水。
第二段:詳例剖析,敘議結合。事實勝于雄辯,一個精當的事實論據,往往能夠有力地證明論點。只是要寫好詳例剖析殊為不易,不少學生忘記了議論文的體裁特點,敘事過于詳盡,變成了記敘文的寫法,這是應該盡力避免的。筆者在指導時,就讓學生學會“三明治”式的結構,即首尾是議論評價性文字,中間是高度概括性的敘述(一般不超過120字)。
第三段:略例排比,形成氣勢。如果說詳例是點的勾勒,那么略例就是面的鋪展。點面結合能夠形成立體感,略例以三四個為佳,若能形成古今中外的格局,則更有全面的代表性了。
第四段:正反對比,凸現中心。即在上面詳例剖析、略例排比的基礎上,再從反面切入,正反結合,對比鮮明,從而更加突出中心。
第五段:辨證分析,立論周全。任何理論都不過是一種假設,絕對的結論容易產生偏頗,因而一段辨證的分析能使立論更為嚴密周全。
第六段:聯系實際,升華主題。這一段是為了突出的現實針對性,聯系實際,解決問題,從而使主題得到進一步升華。
這種模式,易于掌握,可操作性強,非常適合考場作文。因為它的優勢很明顯:思路清晰,邏輯嚴密;六步模式,環環相扣,一氣呵成,無啰唆拖沓之嫌,使閱卷老師一看即明;論據充實,論證充分,有效地克服了寫議論文內容空乏的毛病。
我們看看高考優秀作文《走出舊框框,沖破習慣勢力》(1988年全國卷)的結構:
第一段,追根溯源,引出習慣:千年歷史,沉重習慣。
第二段,初舉一例,習慣可變:人們習慣了“迪斯科”。
第三段,連舉三例,強調危害:愛迪生、趙王和猿人。
第四段,辨證分析,指明危害:缺乏創新,永遠落后。
第五段,沖破習慣?安于現狀?正反對比,敲響警鐘。
第六段,聯系實際,習慣沉重;呼吁沖破,煥發潛能。
此文就是六段定“乾坤”,思路清晰,層次分明,有論據,有分析,論證充分合理,克服了常見的議論文“觀點+事例=議論”的毛病,值得借鑒。
議論文的結構模式有許許多多,每一種都要學習,每一種都要掌握,對于高三學生來說,肯定是不可能的。千萬不要讓學生什么都去訓練,否則可能什么都練不好。上面三種模式,幾乎適用于任何作文話題。因此,在備考階段,我們就讓學生反反復復地練這兩三種,熟能生巧,一年下來,大部分學生能對這幾種結構模式爛熟于胸,考場上也就能游刃有余了。
論文寫作規范5
撰寫國際關系論文,研究模式沒有一定之規,但要做到邏輯自洽,結構合理,特別是要有所創新,有幾個規范是必須遵守的,包括(1)研究對象要對應明確的國際關系事實;(2)有對事實的疑惑作為研究問題;(3)有對問題的明確答案即核心觀點;(4)有適宜的文獻綜述證明自己的核心觀點具有新意與研究價值;(5)有適宜的方法以實現論證核心觀點的目的;(6)有明確結論構成對國際互動現象的新認識并產生政策啟示。這六個方面,前五點是基本要求,第六點是前五點做好的結果。作為相互聯系的一個整體,這些規范是衡量論文設計與寫作的必不可少的要素。
一 研究對象——事實的確定
進行學術研究,都有一定的研究對象。國際關系研究的對象,根本特點是與現實的國際互動密切相關。對于研究者來說,不但演繹的每一步都須與現實相聯系,而且其最終結果也必須與可以觀察的現實有對應關系。即使是進行抽象的概念或理論探討,也不可能脫離現實,因為這些概論與理論一定是對于現實的概括與解釋,F在的一些國關論文人們讀不懂,一個可能的原因就是理解不了其論證過程或結論與現實的國際互動有怎樣的聯系。這種“玄之又玄”的研究,不是值得倡導的模式。從規范的角度講,進行國際關系論文的設計,首先需要明確自己的研究是與哪些具體事實相關。不能指明這樣的聯系,設計論文就如同是緣木求魚。
作為對象的國際關系事實,概括地講,包括國際行為體本身,行為體的觀念、政策與行為,行為體的互動和互動所導致的結果。研究者選擇研究對象,可以是單一事實,也可以是多個(一組)事實;可以是歷史事實,也可以是正在發生的事實;可以是作為實在的事實,也可以是作為文本的事實;可以是具有物質屬性的事實,也可以是具有觀念屬性的事實。研究者進行事實選擇,無論出于怎樣的偏好,根本宗旨都是要實現研究的創新。
選擇事實實現研究的創新,可以體現在論文寫作的四個環節中,即描述、解釋、價值判斷與提出對策。
(1)描述
描述就是把對事實的觀察表述出來。描述要創新,就要通過觀察有新的發現并把這種發現表述出來。在這里有兩種情況。
第一,通過現象觀察,發現并描述了新的事實。例如,新聞記者進行突發事件的報道,國際機構就重大事態(如核問題、人權問題等)進行核查并提出研究報告,專業研究者通過閱讀文獻、檔案發現新事實并做出描述等,都屬于這一類情況。
第二,在已知事實的基礎上,發現并描述了事實的新的關系、屬性、特點、變化趨勢,特別是相關關系與因果關系等。例如,描述國際格局的新結構、大國關系的新特點、國家對外政策的新動向、全球治理的新的作用機制等。在國際關系研究中,對雙邊關系、區域形勢、國別政策走向等問題的研究,通常都應包括對機制、結構、趨勢的新描述。
在描述環節創新,關鍵是要有新的發現。如果僅僅是梳理已有描述,即使文字做得更好,也不能算創新。對于研究者來說,僅僅把新發現描述出來是不夠的,還必須做出解釋。實際上,國際關系研究中的描述不可能是單純的“是什么”的研究,研究者還必須作出有關“為什么”的解釋。因此,描述的創新往往會帶來解釋的創新。
。2)解釋
解釋就是對于事實的機理進行系統說明。它不是針對事實“是什么”,而是針對事實的“為什么”。由于國際關系事實作為人的行為都具有社會屬性,有可以觀察的外在現象和由人的意圖所決定的內在意義,因此在這里解釋有兩種不同的情況。
第一,對觀察事實的解釋,例如對相關關系與因果關系的解釋,F實主義者觀察國際沖突現象所提出的有關權力政治的解釋,[1]自由制度主義者觀察相互依賴現象所提出的有關國際合作的解釋,[2]都屬于這樣的情況。在國際關系研究中,人們研究某一類機制(諸如沖突解決、一體化進程、經濟制裁等),常常需要分析各種影響因素,在這樣的研究中就包括對觀察事實的解釋。
第二,對社會意義的解釋,例如對外交政策意圖的解釋。這種解釋,主要針對的是國際關系事實與文本中所蘊含的主觀因素,包括事實發生的社會意識背景,國際互動所形成的集體意向,以及國際關系文本中所內含的作者原意等。由于國際關系事實都具有社會意義,因此進行國際關系研究始終需要這種解釋。在國際關系的主流學派中,建構主義的研究就屬于這個范疇。溫特有關霍布斯文化、洛克文化和康德文化的論述就是有關無政府狀態的社會意義的系統解釋。[3]
研究者要在解釋的環節進行創新,就要提出與此前解釋不同的東西。通常,人們提出全新的解釋是困難的,能夠在已有解釋基礎上再向前走一小步,例如彌補已有解釋的不足,或是糾正已有解釋中的缺陷或錯誤,那就是難得的創新了。
在解釋環節創新,如果能提出具有新意的系統說明,提出一組相互聯系的命題,那就實現了理論的創新。在國際關系研究中,理論的創新通常具有比較重要的地位。例如,如果研究者能夠對事實發生的原因、屬性、運作機制和國際影響做出系統的新說明,那就具有了理論創新的意義。
。3)價值判斷
價值判斷就是對事實進行好壞的判斷。在國際問題研究中,大到國際格局的結構,小到一個國家的身份認同乃至一項具體的對外政策,研究者都會在某種程度上涉及價值的評估與取舍。尤其是涉及國際倫理問題時,人們往往需要就正當性與合法性進行闡釋。例如,冷戰結束以來圍繞人道主義干涉而不時發生的國際爭論,就涉及了這個領域的問題。
在國際關系研究中進行價值判斷,就是從學理的角度進行正當性的闡釋,例如,說明什么樣的事態符合國際正義,怎樣的格局有利于世界和平,怎樣解決人權問題,怎樣看待民主的價值,怎樣做一個負責任大國,國家應怎樣遵守國際規范等。進行這樣的闡釋,關鍵是要有新意,即要講出此前學界未講過之理由,而這樣的理由能夠成為政策選擇的依據。
。4)提出對策
提出對策就是建議政府應當怎樣做。通常,價值判斷與對策建議是相聯系的。研究者認為有價值的政策,也就是希望政府能夠采納的政策。在這個研究環節進行創新,就要基于事實的判斷與價值選擇,提出具有新意的建議,或是針對已有對策提出新的分析與闡釋。
在以上的四個環節中,研究者基于事實都可以創新。不過,從學理研究的角度講,解釋的創新應該居于最重要的地位,因為沒有解釋的創新,就沒有理論的創新,也就沒有國際關系學科的發展。因此,在設計論文選取研究對象時,應首先思考能否提出新的解釋。以此作為標準,在觀察事實時,可以側重思考對國際互動的原因、運作機制、影響因素等有沒有疑惑,對所發現的相關關系、因果關系有沒有進一步解釋的前景。
以創新為目標選取事實,適當性標準只有一個,即發現了尚未解決的疑惑。如果有關事實的方方面面都清清楚楚,那就不存在創新的可能和進行研究的必要。只有存在疑惑,人們才能夠提出具有研究價值的問題。
二 提出問題
把事實的研究價值體現在論文設計中,其表現就是提出研究問題。所謂研究問題,是指學術界有待解決的疑惑或爭論。對于研究者來說,研究問題不單是需要解答的疑問,它還具有規定研究出發點和所要達到目的的屬性。沒有研究問題,研究者都會茫茫然而不知向何處去。在這里,我們需要明確撰寫學術論文與編著教科書在宗旨上的不同。編教科書是綜述、梳理已有的知識,而撰寫論文則是要通過解決問題創造新的知識。
從知識的構成來看,研究問題是處于已知領域與未知領域相交的部分。研究問題相對已知的知識而言,應該是未知的東西,但這種未知并不是完全的未知。對于完全不知道的東西,研究者是不可能提出有意義的研究問題的。在這里,研究者提出問題所要探求的未知,必須是與已知有聯系的東西。這種東西應該存在于已知與未知這兩個范疇的交界之處。研究者能找到這種具體的交界之處,就有可能提出有意義的研究問題。[4]
設計論文提出的問題,在形式上可大體概括為“是什么”、“為什么”和“做什么”三大類。
“是什么”的問題是與前述的“描述”相對應的。在國際關系研究中,一個事實是否存在,有怎樣的形態、屬性、影響和變化趨勢,都需要通過描述來解決。例如,《美國利益面臨五大威脅》一文,所要解決的就是一個“是什么”的問題。[5]除了對現實問題的描述,“是什么”還涉及對理論概念的描述。例如《國際政治中的權力是什么?》所描述的就是一種概念化的事實,即一個行為體使他者做原本不會做之事的能力或關系機制。[6]通常,在有關概念的研究中,描述與解釋總是結合在一起的。研究者在運用概念闡釋有關現實的“為什么”的同時,也需要回答有關它自身“是什么”。
“為什么”的問題是與前述的“解釋”相對應的。比如,發問“北約為什么要東擴”,“美國為什么會把戰略重心轉向東亞”,所提出的就是這樣的問題。針對冷戰后現實主義不再具有解釋力的批評,肯尼思·沃爾茲(Kenneth N. Waltz)20xx年在《國際安全》雜志發表了題為《冷戰之后的結構現實主義》的論文。該論文討論的核心問題,就是為什么冷戰后現實主義仍然具有解釋力。
“做什么”的問題是與前述的“價值判斷”和“對策建議”相對應的。由于在國際關系研究中進行價值判斷就意味著贊同或反對某種行為體、互動行為、政策或現狀,而對策建議則總是與價值判斷相聯系,因此這兩者就研究問題而言往往是分不開的。例如,《美國不同的大戰略觀》一文所進行的戰略觀的比較,[8]就包含價值的取舍和美國政府應當“怎樣做”的建議。
研究者設計論文提出問題,途徑沒有一定之規,但其中最基本的來源有兩個,一是現實,二是文本。在這里,現實是指實際發生的各種國際關系事態,而文本是指描述、解釋現實的各種成果。對于國際關系研究者來說,觀察現實和閱讀文本都是必須做的.事情。觀察現實可以得到有關真實的信息,而閱讀文本則可以得知有關真實的描述、解釋、價值判斷和應對策略。如果人們發現這兩者不一致甚至相矛盾,就會產生疑惑,并進而提出有待研究的問題。
從操作的角度講,提出研究問題可以經由這樣幾個途徑:
第一,觀察事實,進行橫向與縱向比較。人們的觀察通常會從個案開始,關注與他者不同的事實,或是理論不能解釋的事實,由此提出問題。進行這樣的觀察,人們可以橫向地比較同類的事實,以探求事物的新屬性;也可以縱向地進行歷史的比較,以探求事物的發展變化。前者是由此及彼,后者是由表及里。在國際關系研究中,盡管堅持實證方法的人青睞大樣本的統計分析,但直接做這樣的研究是困難的,因為不知道什么樣的事實可以做定量研究。通過對個別事實進行深入觀察,即個案研究,就有可能發現進行統計分析的路徑。這也是一個從點到面的過程。通過這樣的觀察提出問題,人們重點應關注現有理論不能解釋的東西,這樣就能從發展理論的角度進行創新。
第二,閱讀文本,進行理論、概念的比較。人們閱讀文本,了解一個理論概念的時候,總會對比已知的其他文本和已知的事實。對理論、概念進行判斷,固然要看邏輯是否自洽,但最關鍵的還是要看與事實是否相符。通常,得到一定認可的理論總是能解釋一定的對象。在閱讀文本時產生疑惑,通常是因為有些事實用現有的理論不能解釋。當研究者發現一種理論不適用時,就會思考是不是有其他理論可以解釋。當發現沒有適當理論可以解釋時,就需要針對已有理論提出問題。這種問題可以是顛覆性問題,也可以是修正和補充的問題。對于一般的研究者來說,針對已有理論的弱點、缺點和遺漏進行增強、修正、補充,以便把原有理論再向前推進一小步,是很值得做的事。當然,為了能夠提出真正有意義的理論問題,研究者必須對相關事實和文獻有全面和深入的了解。
第三,詮釋意義。研究者提出“為什么”的問題,通常都涉及對意義的解釋。例如,提問小布什為什么堅持進行伊拉克戰爭,伊斯蘭極端勢力為什么與西方為敵,日本的右翼政客為什么堅持參拜靖神社,中國為什么能夠和平崛起,都是涉及行為體意圖的問題。
第四,變換角度,探討新的研究思路。當研究者發現傳統的研究路徑不能有效解決問題,或是發現可以借鑒其他學科有效方法時,就可以跨學科進行研究途徑的借鑒。在國際關系研究中,人們借鑒經濟學、社會學、語言學的研究視角與手段,就是這樣的探索;谛陆嵌冗M行研究,就可以提出新的問題。當然,借鑒新的學科方法,最終是要為國際關系研究服務,因此只有在確有必要的情況下才應該進行這樣的轉向。一般來說,變換思考角度要向研究較少、較薄弱的方面轉化,向研究的空白點轉化。[9]
第五,提出政策建議。當國家外交面對新挑戰需要有新的對策與戰略時,就可以提出這樣的研究問題。這樣的研究問題,與現實的國際互動有直接關系,所要解決的是行為體應當怎么辦。例如,應如何進行特定問題的外交談判,應如何對國家利益進行判斷,應怎樣排列不同的目標與需求,應怎樣處理國際危機等,都是對外政策的決策部門需要研究者加以回答的問題。除了短期和急迫的對策需求之外,國家還面對著中長期的對外政策問題或戰略問題,如國家應實施怎樣的發展戰略、安全戰略、地區戰略以及針對某一特定國家的戰略等,都可能需要對策建議。提出這樣的核心問題,配套問題通常涉及對形勢走勢、國家得失、資源運用、相關國家的可能反應等方面的研究。
以上所講的問題提出途徑,都有一個深思熟慮的過程。不過,研究問題并非都是經過深思熟慮才產生的,有時問題可能是來自靈感和突發的聯想。牛頓看到蘋果下落,突發奇想而提出了產生重大影響的問題。在國際關系研究中,我們也不能排除這種情況。研究者在思索研究問題時,應該不受任何拘束。當然,有了初步的想法之后,還要經過仔細推敲,以便判斷它是不是一個好的研究問題。
關于好的研究問題,有四個方面是可以考慮的:
第一,一個好的研究問題,一定對應于一個未解決的疑惑,所期待的答案與論證具有創新性。這種創新性具有現實意義與理論價值,F實意義是指能產生對于事態的新的描述、解釋或對策,理論價值是指有助于推動理論研究的發展,要么能推翻一個錯誤的理論并建立新理論,要么能修正一個有缺陷的理論使之更完善。
第二,好的研究問題應表述得非常清楚,有嚴謹的邏輯基礎,其指涉對象沒有含糊之處。如果問題表述含糊,那么針對它的研究,無論是證實還是證偽,都不可能給出清晰的論證。要想使所做研究不產生歧義,提出清晰的問題是一個必要前提。
第三,好的問題應當有適中的領域范圍,有較為廣闊的研究和解釋空間,但又不過于寬泛。通常,其構成應當是以核心問題為主的一組問題,這一組問題能夠很好地構成研究者的研究框架。如果大問題不能分解或演繹成若干具體的小問題,研究者就可能無處著手。
第四,好的問題應當有適用的研究方法和資料。對于研究者來說,問題就是要達到的目標,沒有適宜的方法,就不知道應如何研究,自然不可能達到目標。由于研究者掌握和熟悉的方法都是有限的,因此所提問題一定要與自己的研究能力相適合。再者,研究者有了好的方法,還要考慮能否找到適用的資料。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在國際關系研究中,例如進行外交史研究,有時就是因為檔案不開放而無法進行研究。
關于問題的提出,我們可以看一個例子:約瑟夫·奈在《理解國際沖突》一書中的問題設計!20世紀上半葉,大國兩次介入毀滅性的世界大戰,導致將近5000萬人喪生。20世紀下半葉,世界又經受了冷戰、地區戰爭以及核威脅的折磨。為什么會發生這些沖突呢?在新世紀里它們還會再度爆發嗎?抑或日益增強的經濟和生態相互依存、跨國和國際制度的發展、民主價值觀念的傳播會帶來一個新世界秩序嗎?在21世紀,全球化和信息革命又將如何影響國際政治?信息技術又在怎樣影響著全球的權力分布?”約瑟夫·奈雖然提出了一系列問題,但他的核心問題是清楚的,即“為什么會發生國際沖突”。
三 提出核心觀點——問題的答案
研究者提出問題,同時需要給出問題的答案。在論文設計中,與問題相對應的答案就是論文的核心觀點。[11]在設計論文時,核心觀點必須先行提出,這一點與寫小說不同。寫小說可以把懸念留到最后,寫論文則必須在一開始就把觀點亮出來。有人主張寫著看,在寫作過程中逐漸明確自己的觀點,“摸著石頭過河”。從操作的角度講,未嘗不可,但一旦觀點明確,就必須在論文的結構中體現出來。人們閱讀論文,需要在一開始就知道作者要論證的觀點是什么。事實上,論文選題有沒有意義,自己的研究是不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有所創新,自己的方法是否適當,都是相對論文的核心觀點而言的。
論文的核心觀點,在不同類別的研究中有不同的形式。
進行實證研究,例如論證所發現的因果關系、相關關系,核心觀點就是論文的核心假設。作為對變量間關系的一種學術猜想,假設既是對研究結果的一種預測,也是對所研究問題的預先給出的有待驗證的答案。這樣的答案是要說明國際行為體間有怎樣的關系,國際事態為什么會發生和怎樣發生的。從形式來講,假設乃是陳述事實的一個命題。
對于假設的提出,鐘倫納指出,在一定的時間和資源條件下,每一個可以接受檢驗的概念或概念間的關系,都可以成為一項待驗假設。有些題目可以轉化為一項而且只有一項待驗假設,有些則可以分解為多項或多種可以互相代替的待驗假設。如果研究者遇上題目廣泛而時間或資源不足的情況,那么就應選擇最重要或最具代表性的假設來檢驗。[12]
對研究者來說,要提出假設,基本的前提就是研究對象要可以觀察。如果研究者提出的命題包含不能觀察的要素,那么這樣的命題就無法進行經驗實證。例如,建構主義者所提出的命題“共有觀念建構了國際體系的結構”,就包含了“共有觀念”、“建構”、“國際體系的結構”等不可以直接觀察的因素,因而不能作為研究假設。相反,民主和平論者所提出的“民主國家不打仗”,則符合假設的條件,因為該命題所涉及的兩個要素,即“民主國家”與“戰爭”,都是可以觀察的,因而是可以進行驗證的。
根據指涉變量的屬性,假設可以反映因果關系,也可以反映相關關系。如果觀察事實發現A是C發生的原因,那么就可以提出有關A與C的因果關系的假設;如果發現A與B是影響C發生的因素,那么就可以分別提出有關A與C和B與C的相關關系的假設。例如,米爾斯海默所提出的大國關系導致爭霸戰爭的觀點,指涉的就是因果關系,[13]而基歐漢和約瑟夫·奈所提出的在復合相互依賴條件下非國家行為體地位上升、國際政治中低政治議題地位上升和軍事力量地位下降等命題,[14]所指涉的則是相關關系。
根據指涉的對象,假設可以分為特定假設或一般假設。特定假設是有關特定對象的假設,主要用于解釋國際關系中的特定事件,帶有特殊性。例如,冷戰是一個特定事實,對于冷戰的結束,人們就可以提出待驗證的假設(答案)。一般假設是針對具有普遍意義的一般事實,具有較廣泛的解釋力。用于解釋規律的假設,就是一般性假設。上述米爾斯海默和基歐漢的假設就屬于一般假設。這種假設即使只能表明變量關系的或然性,仍具有較廣泛的解釋意義。
在國際關系研究中,不論研究者提出何種假設,從規范上來講,都應該有清楚明確的表述:假設所涉及的基本概念不應存有爭議;所有變量都應有明確的界定;表述應為陳述句而不是疑問句;每一個假設說明的都是兩個變量的關系,如果有更多的變量,則應分解為不同的假設。如果假設在表述上存在模糊性,人們在理解上就會有不確定性,進行驗證也會有歧義。
同實證研究不同,如果研究者是進行非實證研究,那么就不能采取提出假設的方式陳述核心觀點。通常,探討事實之意義的研究,進行戰略意圖的研究,解讀文本的研究等,所提出的核心觀點,都是基于對事實理解的主觀判斷。例如,美國實施“再平衡”戰略,把力量的重心轉向亞太,這個事實的意義何在,是不是有遏制中國的意義,研究者只能根據自己所得到的信息進行解讀和判斷。
研究者采取非假設形式提出核心觀點,特別需要表述簡明清楚。如果是用一段話來陳述擬論證的觀點,那么其中一定要有核心命題。一般來說,核心命題越簡明,設計論文框架就會越明確,是否有創新就會越清楚。如果讀一篇文章找不到清晰的核心命題,那么這篇文章就可能存在根本性缺陷。
設計論文提出核心觀點,必須要有新意,這是設計與寫作論文的最重要的規范。所謂有新意,就是要與此前學界已提出的觀點有所不同,能夠貢獻新的知識。要清楚地表明這一點,研究者就必須進行文獻綜述。
四 進行文獻綜述
專業研究者進行文獻綜述,有兩種不同的情形。一種是學科綜述,即說明學科的發展,表明自己對相關研究有充分了解,擬在前沿問題上做進一步探索。另一種是問題綜述,即集中于所要研究的問題,通過陳述已有研究的觀點,說明自己正進行的研究具有創新性。這兩種綜述有密切關系,但范圍與功能是不同的。前者是要說明研究者所選定的研究領域,而后者則是要說明論文擬研究問題的特定知識背景。從撰寫論文的角度講,闡明自己的觀點具有創新性,擬做研究才具有合法性。
以創新為目的進行文獻綜述,既要表明論文擬論證的觀點與已有研究的不同,又要表明這兩者間有密切聯系。研究者集中陳述學界對該問題研究的方方面面,要旨是搞清楚自己擬解決的疑惑學界已有怎樣的研究,是否已經解決。如果發現學界已有研究,自己的觀點沒有新意,那就需要調整自己的研究角度和觀點,或是放棄對該問題的研究。如果發現自己的觀點有明顯新意,且與已有研究存在邏輯聯系,那就能證明自己的研究具有合法性。在綜述中,如果研究者發現學界沒有或很少相關文獻,要慎言“填補空白”,因為與現實相關且具有學理意義的問題,通常不可能沒人關注。除非研究者有前所未有的重大發現,否則這樣的問題很可能是沒有研究價值的。
一般來講,學術研究都具有沿襲傳承的特點,有一個不斷積累的過程。任何一項研究的創新都是在一定的知識背景下產生的。從這個角度講,適當的研究問題應當處于既存在研究又存在疑惑的領域。研究者為解決疑惑,其問題與觀點應當是從已有研究的基礎上演繹出來的。在這個從已知走向未知的過程中,研究者的演繹做得越精妙,擬做研究的創新價值可能就越大。在這里,成功的演繹乃是創新的保證。
從操作來講,進行文獻綜述要特別避免泛泛而談,例如從三大主義講起;谘芯繂栴}進行文獻綜述,就象是為蓋房子而打地基。房子的地基不應打在任意的地方,而要打在擬建房子的地方。如果做綜述缺乏針對性和深入性,所綜述的文獻與所要研究的問題沒有邏輯關系,那就像是在一片土地上東挖一鍬,西刨一鎬,然后就隨意地把房子建起來。這樣的房子是肯定會出問題的。
以擬提出的問題和觀點為導向,綜述文獻要選取與問題相關的資料,特別是對于該問題的直接論述。如果沒有直接論述,則要選取有邏輯聯系的相關論述。這里所說的邏輯聯系,是指有直接的推導關系,而不是泛泛相關。為了說明邏輯聯系,進行綜述就不能是純粹的梳理,而是要聯系擬提出的核心觀點對資料進行評述。例如,可能需要說明已有研究是否涉及過這個問題,已提出了哪些觀點,是否解決了問題,哪些問題沒有解決,為什么沒有解決,在已有研究途徑無法進一步深入的情況下為什么選取新途徑具有學理意義,等等。對文獻進行學理分析,對于研究進程來說是一個不可缺少的環節。
總之,做好文獻綜述,歸根結底是為了在學界已有研究與論文擬做研究之間建立起邏輯聯系。這種聯系闡釋的越明確、越深入,綜述的任務完成得就越好。
五 方法的選擇
有了適當的問題和擬論證的核心觀點,還要選擇適宜的方法才能實現論證的目的。在撰寫論文時,研究方法的選擇決定于研究對象的屬性。由于國際關系事實既是客觀實在,又是行為體的意圖的結果,因此針對可以觀察對象的實證方法和針對不可以觀察對象的非實證方法都是必不可少的,它們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以對軍事力量的研究為例。一個國家的軍費開支、武器裝備、軍隊規模與部署等都是可以觀察(包括統計)的“外在現象”,需要進行實證研究。國家發展軍事力量的意圖,對安全問題的判斷,特別是會如何運用其軍事力量,則具有不能直接觀察的“內在意義”,只能進行非實證研究。再比如,研究美日同盟關系的演進,對于其意圖需要做非實證的研究,即依據各種文本進行詮釋;而對其實際行動則需要做實證研究,即進行經驗觀察與解釋。總之,對于任何一個國際事態,都需要同時研究其兩面,只解釋一個方面是不行的。當然,在實際研究中人們都會有所側重。
研究者進行實證研究,必須堅持客觀性原則,這一點與自然科學研究是一致的,即在搞清楚事實客觀真象的基礎上探求變量間的關系。這樣的研究不能靠主觀想像與猜測,所得結論必須是可以檢驗的。從操作的角度講,實證研究可以選用多種方法,包括關注一個或幾個事例的案例方法,對大樣本進行統計描述與分析的定量方法,以及把事實模型化、數學化的形式模型方法等。這三種方法是國際關系研究中的主要實證方法。
案例法是針對單個或少數事例進行深入分析與解釋的一種途徑。研究者基于特定目的挑選的事例與大樣本研究中隨機選出的樣本是不同的,通常不能代表事實的總體。用案例法進行研究,可分為非理論性研究和理論性研究。前者是對該事實本身進行解釋,類似于歷史性研究,而后者則是為了檢驗或發展理論。用案例法對理論進行檢驗,可以進行證實,也可以進行證偽。不過,由于案例法在本質上不是一種普遍性研究,因此用于證實一般性命題通常被認為缺少說服力。相反,用案例法進行證偽則是受肯定的,因為只需要找到一個反例,就可以證偽一個命題。用案例法發展理論,其目的不是檢驗假設,而是要探求新的變量關系,以便提出新假設。這類研究作為理論創新過程的初始階段,是最值得提倡的一種案例研究方式。
定量研究法是與事實的量的規定性相對應的。對于可以觀察之事實,沒有恰當的定量研究,就不能進行準確描述,也不能發現規律并得出具有普遍意義的驗證。在國際關系研究中進行定量分析,簡而言之,就是研究者根據大樣本數據描述事實的現狀、過程、趨勢(包括測量變量間關系),或者根據部分數據以及問題的條件和假定對未知事物作出推論。由于這種研究途徑具有科學的形式,因而在國際關系學界有日益流行的趨勢。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許多有重大意義的國際關系事實不具有進行大樣本統計的條件,因此定量研究的選題是有很大局限性的。再者,進行統計推論盡管可以得出非!翱茖W”的結論,但這種計算結果未必與事實的發展相符,因為國際關系的演進并不是純客觀的進程,人的意圖發生改變,國際互動的“客觀規律”就會被打破。
形式模型(formal model)方法是指運用數學、圖形和符號的研究途徑。其中,以研究對抗沖突中的最優對策為目標的博弈模型是一種比較典型的方法。由于外交談判、經濟制裁、軍備競賽、軍事結盟等國際關系的過程和模式經常會表現出某些類似博弈的特征,研究者基于理性選擇模型可以明確各方的戰略選擇與收益,并推論出結局,因此把某些國際問題形式化是可以得到許多有益啟示的。例如,研究者可以簡化真實世界的某一部分以描述其邏輯關系,可以用模型的方式演繹在經驗世界無法觀察到的景象,也可以用經驗事實對所做推論進行證實或證偽。這些都是運用形式方法的長處。不過,形式方法的局限性也是明顯的。由于把問題形式化會忽略掉許多關鍵因素和條件,因此所做推論很可能與現實情況有較大距離。再者,以形式方法演繹的結果是以博弈者對環境與規則有共識為前提,但現實卻未必是這樣的,即決策者未必是理性的,因此,用形式模型說明現實問題時,必須綜合考慮更多的因素。事實上,實際決策者是不可能把形式模型的結論簡單地應用于實際的。
與實證研究同等重要的非實證研究,所需運用的主要是詮釋方法。這種理解與解釋文本的途徑,在國際關系研究中針對的是事實的不可以觀察的方面,宗旨是說明事實的社會(歷史)意義。運用這種方法,研究者首先要理解文本的語言學意義,即文本的原意。再進一步,則需要理解文本作者的主觀世界,即解釋作者思想是如何從生活的整體環境中產生的。由于文本的內涵不能做經驗實證,隨著時代的發展和人的認識水平的提高可以從中解讀出新意義,因此在國際關系研究中進行詮釋,要旨始終是要能提出更好的理解與解釋,即說出前人沒有理解或解釋的東西。
在詮釋的操作中,研究者可以不拘一格地運用許多具體的方法。例如,可以用歷史分析法解釋國際事件的由來,用演繹法把已有理論用于解釋現實問題,也可以用比較法對照反映國際事實的不同文本。在這個過程中,研究者始終要有明確的問題意識,即所有的理解與解釋都是為了回答預先提出的問題。需要注意的是,用詮釋法解釋出來的東西,盡管針對的是不可以觀察的對象,例如心理因素,但這種對象與可以觀察的事實是始終存在對應關系的,因為它或遲或早、或直接或間接、或局部或全部會以可以觀察的外在現象表現出來。例如,國家的對外戰略理念最終會表現為實際的對外政策行為。當然,要確定這種聯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主觀的東西與客觀的東西終究是不能劃等號的。
以上所介紹的四種方法,是適用于國際關系研究的主要途徑。除了這幾種學科方法之外,研究者們為了實現論證目的,還需要靈活運用其他工具性方法,例如訪談、問卷、層次分析等。研究者選擇方法,關鍵是要切合擬解決的問題!暗绞裁瓷缴铣裁锤琛、“看菜吃飯,量體裁衣”,就是對方法選擇的形象表述。
結語
了解論文的設計與寫作規范,對國際關系研究才能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在研究中自覺地做好這些方面,論文的論證目的才能夠達到。對研究者來說,要寫好論文,最關鍵的是要有好的觀點和好的論證。所提觀點好不好,要靠文獻綜述說明;所做論證好不好,則要看解釋是否自洽與深入。什么是好的解釋?也許可以從效果著眼,即人們讀過之后對于國際關系現實有更深層次的理解,對事態的未來演進能夠產生一定的前瞻性認識,并且能夠從中得到對策性啟示。
以上所講的規范與方法,對論文的設計和寫作是否有益,也需要進行檢驗。下面的評估簡表是對本文思路的概括。思考這個表中的幾個問題,可以衡量自己的論文設計,也可以評估別人的論文寫作,而這個過程同時也就是對這些規范的檢驗。
論文寫作規范6
一、引言
引言(前言、導言、緒言、序言)是正文的引子,相當于演說中的開場白。國內刊物引言部分不需另立標題。引言應當對正文起到提綱挈領和引導閱讀興趣的作用。在寫引言之前首先應明確幾個基本問題:你想通過本文說明什么問題?它是否值得說明?本文將在什么雜志發表或本文的讀者是什么人?在寫引言乃至整篇論文時都應注意這幾個問題。
引言在內容上應包括:為什么要進行這項研究?立題的理論或實踐依據是什么?擬創新點何在?理論與(或)實踐意義是什么?告訴讀者你為什么要進行這項研究是引言的主要內容和目的,這其中也包括說明這項研究的理論和(或)實踐意義。
語句要簡潔、開門見山,如 “ 重型繼發性腦室出血臨床表現嚴重,預后差,病死率高。本文著重探討用雙側側腦室穿剌交替引流尿激酶溶解血凝塊沖洗結合腰穿腦脊液置換的方法治療重型繼發性腦室出血 ” 。有時我們研究的項目是別人從未開展過的,這時創新性是顯而易見的,如 “ 左旋咪唑所至腦病患者的臨床與 ct 表現國內陸續有報道 , 但未見磁共振成像的研究 ” 。大部分情況下,我們所研究的項目是前人開展過的,這時說明你的研究與別人的研究的本質區別和創新點是至關重要的,如 “ 已有數項研究探討了阿斯匹林在缺血性腦卒中的應用,但這些研究均是小規模、非雙盲對照的。本研究則采用雙盲對照的方法,樣本大、觀察時間長 ” 。在引言中對與本文相關的研究作一簡要的回顧是十分必要的。在研究開始以前就應該對與本研究相關的內容作一系統的回顧,在引言中可以將回顧的結果作簡要的概括。
引言的寫作在包括上述內容的同時要注意以下事項: ① 內容切忌空泛,篇幅不宜過長;仡櫄v史擇其要點 , 背景動態只要概括幾句即可 , 引用參考文獻不宜過多。根據以往的經驗,一篇 3000 ~ 5000 字的論文引言字數在 150 ~ 250 字較為恰當。 ② 不必強調過去的工作成就;仡欁髡咭酝墓ぷ髦皇菫榱私淮舜螌懽鞯幕A和動機,而不是寫總結。評價論文的價值要恰如其分,實事求是,慎用 “ 首創 ” 、 “ 首次發現 ” 、 “ 達到國際一流水平 ” 、 “ 填補了國內空白 ” 等提法。因為首創必須有確切的資料。對此,可以用相對較委婉的說法表達,如 “ 就所查文獻,未見報道 ” 等。 ③ 不要重復教科書或眾所周知的內容。如在討論維生素 d 是否能預防骨質疏松的文章中,沒有必要再說明什么是維生素 d ,什么是骨質疏松。 ④ 引言只起引導作用,可以說明研究的設計,但不要涉及本研究的數據、結果和結論,少與提要和正文重復。結果是通過實驗或臨床觀察所得,而結論是在結果的基礎上邏輯推理提升的見解。在引言中即對結論加以肯定或否定是不合邏輯的。 ⑤ 引言一般不另列序號及標題。
二、材料與方法
材料與方法主要是說明研究所用的材料、方法和研究的基本過程,它回答 “ 怎樣做 ” 的問題,起承上啟下的作用。材料是表現研究主題的實物依據,方法是指完成研究主題的手段。材料與方法是科技論文的基礎,是判斷論文科學性、先進性的主要依據。它可以使讀者了解研究的可靠性,也為別人重復此項研究提供資料。
材料與方法的標題因研究的類型不同而略有差別,調查研究常改為 “ 對象與方法 ” ,臨床試驗則用 “ 病例與方法 ” ,論文寫作《醫學論文寫作》。不同類型研究的材料與方法的寫作也不完全一樣。實驗研究要交待實驗條件和實驗方法。 ① 實驗條件包括實驗動物的來源、種系、性別、年齡、體重、健康狀況、選擇標準、分組方法、麻醉與手術方法、標本制備過程以及實驗環境和飼養條件等。 ② 實驗方法包括所用儀器設備及規格、試劑、操作方法。 ③ 試劑如系常規試劑,則說明名稱、生產廠家、規格、批號即可;如系新試劑,還要寫出分子式和結構式;若需配制,則應交待配方和制備方法。 ④ 操作方法如屬前人用過的,眾所周知的,只要交待名稱即可;如系較新的方法,則應說明出處并提供參考文獻;對某方法進行了改進,則要交待修改的根據和內容;對創新的方法,要注意不要將新方法的介紹和運用該方法研究的新問題混在一篇論文中,若論文系報道新方法,則應詳細的介紹試劑的配置和操作的具體步驟,以便他人學習和推廣。
臨床研究的對象是病人,應說明來自住院或門診,同時必須將病例數、性別、年齡、職業、病因、病程、病理診斷依據、分組標準、疾病的診斷分型標準、病情和療效判斷依據、觀察方法及指標等情況作簡要說明。上述內容可根據研究的具體情況加以選擇說明,并突出重點。 ① 對研究新診斷方法的論文,要注意交代受試對象是否包括了各類不同患者(病情輕重、有無合并癥、診療經過等),受試對象及對照者的來源(如不同級別的醫院某病患病率及就診率可能不同),正常值如何規定,該診斷方法如何具體進行等等。 ② 研究疾病臨床經過及預后的論文,要注意說明病人是在病程的哪一階段接受治療,病人的轉診情況,是否制定了觀察疾病結果的客觀標準。 ③ 病因學研究論文則要交代所用研究設計方法(如臨床隨機試驗、隊列研究等),是否做劑量 - 效應觀察。 ④ 對臨床療效觀察研究來說,主要說明病例選擇標準,病例的一般資料(如年齡、性別、病情輕重等),分組原則與樣本分配方法(配對、配伍或完全隨機),療效觀察指標和療效標準。 ⑤ 治療方法如系手術,應注明手術名稱、術式、麻醉方法等;如系藥物治療則應注明藥物的名稱(一般用學名而不用商品名)、來源(包括批號)、劑量、施加途徑與手段、療程,中草藥還應注明產地與制劑方法。
在材料與方法中,還應簡要的說明在什么條件下使用何種統計處理方法與顯著性標準,必要時應說明計算手段和軟件名稱。
三、結果
將實驗或臨床觀察所得數據或資料進行審核,去偽存真,再對其原始數據進行分析歸納和統計學處理就可以得出研究的結果。結果是科研論文的核心部分,科研的成敗與否是根據結果來判斷的,結論與推論亦由結果導出。結果部分最能體現論文的學術水平和理論與實用價值。因此,對于這一部分的寫作要特別重視。結果部分的寫作要做到指標明確可靠,數據準確無誤,文字描述言簡意賅,圖表設計正確合理。
結果的具體內容取決于文章的主體。結果的內容包括記錄實驗或臨床觀察的客觀事實、測定的數據、導出的公式、典型病例、取得的圖像等等,但不同類型文章結果的內容應有不同的側重點。 ① 如研究新診斷方法的論文,要特別注意交代試驗結果是否與公認的金標準進行獨立的 “ 盲法 ” 比較,其符合程度如何,敏感性、特異性、陽性預測值、陰性預測值各多少等。 ② 研究疾病臨床經過的論文,要特別交代是否對所有病例進行了隨訪,隨訪率有多高(一般應大于 80% ),對影響預后的外加因素有無進行調整,結果如何等。 ③ 病因學研究的文章要特別注意交代暴露組與非暴露組結果的差異程度,所得結果是否出現于暴露之后等等。
未經統計學處理的實驗觀察記錄叫原始數據。統計學處理的目的是使難以理解的'原始數據變得易于理解,并從原始數據的偶然性中揭示某種必然規律。因此,實驗結果的表達一般使用統計量而不使用原始數據,也不必將原始數據全部端出。計數資料可用相對數如百分率,但當樣本數小于 100 時,則應在百分率后加括弧,在括弧內標明反應數 / 樣本數,如 54.41% ( 37/68 )。計量資料如符合正態分布,應用均值 + 標準差(或標準誤),如呈偏態分布,一般采用中位數和全距表示。如進行前后或組間比較,應說明統計檢驗的值(如 t 、 u 、 f 等)和 p 值。關于統計學處理的具體操作詳見統計學專著,這里不作詳解。關于統計名詞及符號應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 b3358-82 有關 “ 統計名詞及符號 ” 的規定。
結果的表達通常通過文字、圖、表相互結合來完成。下列情況可用文字表達為主或僅用文字表達: ① 結果中數據較少,能作同類比較的觀測項目不多者。 ② 以觀察形態特征為主的論文一般不用表格,而以文字描述為主配合形態學圖片。能用文字表達的內容不用列表、繪圖。已用圖表說明了的內容,不必再用文字詳述,只要強調或概括重點。文字表達主要是陳述本文取得的結果,不必強調過程,也不要重復 “ 材料與方法 ” 等項交待的資料,更不要將結果提升為理論上的結論,所以一般不引用文獻。
表與圖設計的基本要求是正確合理,簡明清晰。 “ 自明性 ” ( self-explanatoriness )是衡量表圖的重要標志。所謂 “ 自明性 ” 是指僅通過表與圖就能大體了解研究的內容和結果。
表是簡明的、規范化的科學用語。一般主張采用三線式表,即表由頂線、標目線、和底線這三條橫線組成框架,兩側應是開口的。頂線與標目之間為欄頭,標目與底線之間為表身。欄頭左上角不用斜線,但欄頭允許在設一條至數條橫線。一般表的行頭標示組別,欄頭標示反應指標。但這種劃分并不是固定的,著者可根據情況靈活安排。表的下方還可以加腳注。
圖是一種形象化的表達方式,它可以直觀的表達研究的結果。通常我們用柱圖的高度表達非連續性資料的大小,用線圖、直方圖或散點圖表達連續性或計量資料的變化,用點圖表示雙變量的關系。圖的標題應在圖的下方,注釋可放在柱或線附近。
論文寫作規范7
(一)選題:
應嚴格做到一人一題,應使用簡體中文寫作,論文中出現的數字、計量單位等應按照我國圖書報刊編輯要求和法定計量標準書寫,英語譯文必須按現行通用譯法翻譯。
(二)字數:
各院系可根據專業特點確定合理的正文字數,建議不少于4000字。
(三)內容及編排順序:
內封、中文題目、中文摘要、關鍵詞、英文題目、Abstract、Keywords、目錄、引言(緒論)、正文主體部分、結論(結束語)、主要參考文獻(含注釋)、附錄、致謝。
(四)正文文獻引用: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GB7714—20xx《文后參考文獻著錄規則》中關于正文文獻引用的規定,我校采用順序編碼制引用文獻(詳見寫作模板)。
(五)圖、表和公式
1、內容要求:
每一個圖、表均應有簡短確切的文字標題。圖應使人只看圖、圖題和圖例,不閱讀正文就可理解圖意。表除了文字標題外,必要時應將表中的符號、標記、代碼,以及需要說明的事項作為表注橫排于表題下。正文中的公式、算式或方程式等可使用公式編輯器編寫。
2、格式要求:
圖、表、公式均應有編號,編號使用阿拉伯數字編排,從“圖1”、“表1”和“(1)”連續編號順延到“主要參考文獻”之前。圖、表、公式較多時,可分章編號。
圖、表均應有文字標題,圖、表的編號與文字標題之間用冒號隔開,圖的編號和標題應位于圖的下方居中,表的編號和標題應位于表的上方居中,表的編排建議采用國際通行的三線表。
公式應另起行并左縮進若干字符,與周圍文字留出足夠的空間區分開。如有兩個以上的公式,應用從“1”開始的阿拉伯數字進行編號,并將編號置于括號內。公式的編號應右端對齊,標注于該式所在行(當有續行時,應標注于最后一行)。
較長的.公式需要轉行時,只能在+,-,×,÷,<,>處轉行。上下式盡可能在等號“=”處對齊。公式中分數線的橫線,其長度應等于或略大于分子和分母中較長的一方。如正文書寫分數,應盡量將其高度降低為一行,如將分數線書寫為“/”,將根號改為負指數。
(六)文中標題:
1、人文社科類專業:一般按五級標題進行標注
(1)一級標題為“一、”、“二、”、“三、” ……;
(2)二級標題為“(一)”、“(二)”、“(三)” ……;
(3)三級標題為“1.”、“2.”、“3.” ……;
(4)四級標題為“(1)”、“(2)”、“(3)” ……;
(5)五級標題為“①”、“②”、“③” ……。
2、理工類專業:一般按四級標題進行標注
(1)一級標題為“1 ”、“2 ”、“3 ” ……;
(2)二級標題為“1.1”、“2.1”、“3.1” ……;
(3)三級標題為“1.1.1”、“2.1.1”、“3.1.1” ……;
(4)四級標題:“1.1.1.1”、“2.1.1.1”、“3.1.1.1”……;
(七)版式:
使用 A4(210 mm×297 mm)標準大小的白紙打印并裝訂(距左10mm處裝訂)成冊;每一頁的上方(天頭)和左側(訂口)應分別留邊25mm,下方(地腳)和右側(切口)應分別留邊20mm;可根據需要在頁眉和頁腳加注相關內容;從阿拉伯數字“1”起自正文所在頁至致謝所在頁連續編號;單面打印。
格式規整就如同字跡工整,一目了然可以給導師好的印象,建議大家仔細閱讀然后參考整理論文格式。
論文寫作規范8
一、醫學論文種類
醫學論文根據其研究的內容和對象的不同,大致可以分為:實驗科研、病例(理)討論、病例報告、臨床分析、療效觀察、文獻綜述和調查報告。
1.實驗科研:一般為病因、病理、生理、生化、藥理、生物、寄生蟲和流行病學等實驗研究。主要分為以下四種:
①對各種動物進行藥理、毒理實驗,外科手術實驗;
、趯δ撤N疾病的病原或病因的體外實驗;
③某些藥物的抗癌、抗菌、抗寄生蟲實驗;
、芟、殺蟲和滅菌的實驗。
2.病例(理)討論:臨床病例討論主要是對某些疑難、復雜、易于誤診誤治的病例,在診斷和治療方面進行集體討論,以求得正確的診斷和有效的治療。臨床病理討論則以對少見或疑難疾病的病理檢查、診斷及相關討論為主。
3.病例報告:主要報告罕見病及疑難重癥;雖然曾有少數類似報道但尚有重復驗證或加深認識的必要。
4.臨床分析:對臨床上某種疾病病例(百例以上為佳)的病因、臨床表現、分型、治療方法和療效觀察等進行分析、討論,總結經驗教訓,并提出新建議、新見解,以提高臨床療效。
5.療效觀察:指使用某種新藥、新療法治療某種疾病,對治療的方法、效果、劑量、療程及不良反應等進行觀察、研究,或設立對照組對新舊藥物或療法的療效進行比較,對比療效的高低、療法的優劣、不良反應的種類及程度,并對是否適于推廣應用提出評價意見。
6.文獻綜述:以某一專題為中心,查閱、收集大量國內外近期的原始醫學文獻,經過理解、分析、歸納、整理而寫出綜述,以反映出該專題的歷史、現狀、最新進展及發展趨勢等情況,并做出初步的評論和建議。
7.調查報告:在一定范圍的人群里,不施加人工處理因素,對某一疾病(傳染病、流行病、職業病、地方病等)的發病情況、發病因素、病理、防治方法及其效果進行流行病學調查研究,給予評價,并對防治方案等提出建議。
二、醫學論文的格式構成
1 引言(前言)
是醫學論文開篇的一段短文,主要介紹本文的背景、理論依據、論文的范圍目的與工作的收獲、結果、意義等?筛鶕撐牡男枰蜷L或短。要求言簡意賅,點明主題。如“我院內科1992年2月至1995年10月應用鹽酸納絡酮治療鎮靜催眠藥急性中毒48例,與同期未用納絡酮治療的42例對照比較,療效滿意,報告如下!辈豢裳赃^其實,尤其是諸如國內外罕見,未見報道,無先例,屬最新水平之類,必須有充分證據,否則一般不用。
2 臨床資料(資料與方法)
是論著的主要內容,包括實驗對象、器具、采用什么方法、多少病例(男多少、女多少)、如何分組、診斷手斷、依據、治療方法(用藥)、療效標準、觀察及隨訪時間等等。應說明資料來源的時限、年齡、性別、職業的可比性。在此需要特別提醒注意的是說明療效或某種方法時需設對照組,條件同等、隨機分組、用藥或檢測采用雙盲法對照。共同的是使讀者具體了解該研究的具體內容,一方面便于理解和評價,另方面便于驗證和仿行。任何科學成果,必須能夠在方法同樣條件下重復出同樣結果,方能得到公認。因此,描述材料和方法以使讀者能進行重復為度,過分簡略固然不行,過分詳盡也無必要。
資料中如數字較多可用統計圖表表示。統計表應有表題和序號(一個表不用序號,列為附表)。統計表應按統計學原則制作,表格兩端開口,不用縱線,只用一條縱線說明主語與謂語,表格左上角不用斜線。表格內避免繁雜,更不能與正文重復。
3 結果
醫學論文的中心部分。即實驗研究、臨床研究、分析觀察、調查的各種資料和數據,進行分析、歸納,經必要的統計學處理后所得的結果。這是決定論著質量是否嚴謹,數據是否準確可靠,要求高度真實和準確,實事求是的撰寫。失敗就是失敗,成功就是成功,不要人為地夸大成功率,且要消滅統計方面的誤差。
4 討論
即將所得結論或研究結果,從理論上進一步認真分析?茖W的推論和評價,證實所得結果的可靠性,闡明具有科學性、先進性的論據,從而取得大家的公認。通常討論的問題有:闡述該文研究的原理與機制;說明該文材料與方法的特點及其得失;分析該文結果與他人的異同及優缺點;根據該文結果提出新假設、新觀點;對各種不同學術觀點進行比較和評價;提出今后探索的方向等等。當然,一篇文章通常只討論其中的某些方面,不可能面面俱到。重要的是,討論必須緊緊扣住該文的研究結果,突出自己的新發現與新認識。有的醫學論文討論部分只是重復過去的文獻,甚至抄襲某些專著和教科書的內容,這就失去了討論的意義。
討論的深淺、正確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掌握文獻的多少和分析能力。因此,必須了解本專業的近況及動向,才能比較客觀的得出正確的結論。
5 醫學論文的參考文獻
只限于自己閱讀過并引用的文獻(必須是公開發行的刊物),按文內引用順序排列寫在文后,文內按1.2.3……順序在引用處標出右上角碼,如在右上角標注[1]或[1-3]或[1,4]最好是著重引用近年的(3-5年)期刊文獻。 醫學論文參考文獻的書寫格式多采用溫哥華式。
拓展:醫學論文寫作要求
1、科學性。所謂科學性就是要求論文資料詳實、內容先進?茖W性是醫學論文的生命。如果論文失去了科學性,不管文筆多么流暢,辭藻多么華麗,都毫無意義,只能是人力和時間的浪費。
2、創新性。創新是醫學論文的.靈魂。能否為促進醫學發展作貢獻是衡量論文水平的根本標準。醫學論文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有新創見、新觀點。醫學論文不同于教科書及綜述講座之類的文章,而是在于學術交流,報到新發現,發表新方法、新理論。因此在內容中必須突出新字,對于已為人知的觀點不必復述,而應突出闡明自己新的觀點。
3、理論性。醫學論文不僅是醫學科學研究的總結,而且是一個在創造的過程。它不同于一般的科研記錄或實驗報告,而應提煉出指導醫學科研活動及臨床實踐的經驗教訓,發現規律,并上升為理論,反過來指導實踐。
4、簡潔性。醫學論文要求簡潔,這不同于一般的文學作品,需要各種修辭手段和華麗的詞藻,它要求行文嚴謹,重點突出,文字語言規范、簡明,能用一個字表達清楚的就不用兩個字,不濫用同義詞和罕見詞。文章盡可能簡短,材料方法部分應簡明扼要,結果部分可用較少的圖表說明較多的問題,討論部分不贅述已公認的東西,不重復已有的討論?傊,用最短的文字說明要闡述的問題,以減少閱讀時間,使讀者用較短的時間獲得更多的信息。
5、邏輯性。論文的邏輯性是指論題、論點、論據、論證之間的聯系一環扣一環,循序撰寫,首尾呼應,順理成章,并做到資料完整,設計合理,避免牽強附會,虎頭蛇尾,空洞無物。
6、可讀性。寫論文的目的就是進行學術交流,最終是給人看的,因此,論文必須具有可讀性,即文字通順,結構清晰,所用詞匯具有專業性,而且是最易懂,最有表達了的字眼。使讀者用較少的腦力和時間理解所表達的觀點和結論,并留下深刻的影響。
【論文寫作規范】相關文章:
論文的基本寫作規范10-13
論文規范寫作格式08-09
畢業論文寫作基本規范05-07
畢業論文提綱寫作規范05-06
應用外語專業畢業設計(論文)寫作規范08-04
論文提綱規范格式05-14
論文格式規范指導05-09
論文的寫作格式11-20
論文寫作思路04-19
論文的寫作指導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