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信公眾賬號的企業品牌形象傳播策略研究
【摘要】 微信公眾平臺的黏性傳播模式、高接觸度的信息推送、個人化體驗的信息接收等特點,讓這個平臺被越來越多的企業重視,成為了企業品牌形象傳播的一方沃土。但是企業能否遵循新媒體傳播規律,將互聯網思維理念靈活運用到品牌傳播中是企業利用微信公眾賬號進行品牌形象傳播的首要問題。本文結合成功的個案經驗分析,提出了使用微信公眾賬號進行企業品牌形象傳播的策略和建議,為企業開展更深層次的新媒體品牌推廣探索提供參考意見。
【關鍵詞】 品牌形象 品牌傳播 微信公眾賬號
Abstract: The viscous micro-channel communication model public platform, high contact degree of information push, personalized experience receiving information and other features, make this platform more and more enterprises to pay attention, become a fertile ground for the party spread the corporate brand image ?? But enterprises can follow the new media law, the concept of flexibility in the use of the Internet thinking to brand communication is the use of micro enterprises believe the most important issue of public accounts were brand communica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of the case put forward strategies and recommend the use of micro-channel public accounts were spread brand image for enterprises to develop a deeper exploration of new media branding provide a reference.
Key words brand image brand communication micro-channel public accounts
社會化媒體發展到如今,能在諸多媒介形態上占據潛力優勢的當屬誕生時間最短的微信了。2011年2月微信發布,2012年5月微信用戶突破一億。根據騰訊2015年3月公布的一季度財報中的數據,微信和WeChat的合并月活躍賬戶數達到5.49億,其中55.2%用戶每天打開微信10次以上。高數量的用戶群體,高活躍度的用戶表現,給予了企業依托此媒介平臺開展品牌形象傳播的新思路。這一新思路實施的有效保障則是基于微信提供的開放性平臺建設――微信公眾平臺。大量的企業、商家在平臺上注冊認證企業公眾賬號,截止到2014年12月,微信公眾平臺數量已超800萬。企業可以直接通過公眾賬號與廣大用戶和消費者進行點對點的交流互動,借助于這種細膩的交流溝通方式,深化自身品牌形象。
一、微信公眾平臺:企業品牌形象傳播的沃土
1、基于熟人關系網絡的黏性傳播模式
在學者克萊舍基的《未來是濕的――無組織的組織力量》一書中提到社會化軟件、社會化媒體、社會化計算等一系列基于網絡出現的溝通工具所帶來的最大好處是“我們的能力在大幅增加,這種能力包括分享的能力、與他人互相合作的能力、采取集體行動的能力”。這是互聯網社交化趨勢帶來的結果:“任何人基于愛、正義、共同的喜好和經歷,靈活而有效地采用多種社會化工具聯結起來,一起分享、合作乃至展開集體行動。這種關系是有黏性的。”大部分的社會化媒體形成的網絡社群是基于情感、身份或喜好等共同趨向而形成,成員們通過社交工具產生虛擬式的黏性交往。然而與之不同的是微信工具構建的關系網絡,是將手機通訊錄、QQ好友與同一地域使用者三個關系圈層合并,將虛擬社交圈與現實生活圈更強烈地融合在一起。由此產生了基于熟人關系網絡的黏性傳播模式。出于維持現實社交關系的需要,或者出于對熟人社交網絡的信賴,或者出于對周圍環境的關心,微信用戶會更熱衷于閱讀、評論或轉發朋友圈的內容。根據騰訊旗下深度研究性欄目企鵝智酷發布的數據顯示,微信用戶80%的人會選擇閱讀朋友圈里發布的內容,而只有20%的用戶會直接去訂閱號查看資訊。
2、基于高接觸度的信息推送
與一般性社會化媒體使用計算機作為主要載體這一特點有所不同的是,微信的載體是移動終端,包括了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具有隨身攜帶性質的電子工具。移動隨身的載體特性保證了微信用戶能隨時隨地接收信息、評論信息和分享信息。在微信平臺使用數據調查中發現,微信的重度使用者比例接近全部用戶數量的四分之一,也就是1.37億。這些用戶每天打開微信的平均次數超過30次。相比較微博依賴資訊和媒介屬性搭建的弱關系信息網,微信更偏向于搭建以人際交往與互動為平臺核心,信息附著其上的強關系網。所以微信平臺中的信息推送比微博平臺接觸度和到達率都更高。在歷經了四年的發展和滲透之后,微信改變的不僅僅是人們接受信息的習慣,更增強了人們對這一信息渠道的依賴。
3、基于個人化體驗的信息接收
微信平臺的信息表達行為和接收行為與傳統網絡社交媒體相比,更具個人化體驗。在微博平臺上,我們不僅能看到自己對某條信息的反饋,也能同時看到別人對同一條信息的反饋。但在微信平臺上,信息接收渠道具有私人化的特點。對公眾訂閱號的信息發布者來說,信息的推送模式是一個發布者推送到多個對應的信息接受者,信息發布者能準確掌握信息接受者的數量、賬號情況和個人基本資料。從信息接受者角度來看,他們所看到的是,此條信息由某一發送者推送給單個的“我”。這在很大程度上剔除了信息接收過程中的“雜音”和“噪音”。接受者以個人身份閱讀和體驗信息內容,注意力和情緒不會受到其他聲音的影響,繼而保證了微信平臺上信息接收的有效性和體驗感。
二、公眾賬號的企業品牌形象傳達:基于“FitTime睿健時代”的個案研究
公眾賬號是微信平臺中企業進行品牌形象傳達的重要符號載體,品牌消費者會借助于這個符號載體完成自身對企業品牌意義的生產。微信平臺的信息傳播特點讓它成為了眾多企業開展品牌形象傳播的重要陣地。在這塊眾多企業爭奪的戰場上要想打一場漂亮的品牌傳播戰,就要依賴于完成作為品牌消費的符號意義的建構。因此,建構一個有助于企業品牌形象傳播的企業公眾訂閱號,是一次從外而內的全方位包裝。
1、品牌形象表達的認可度:界面設計的服務性與友好度
界面是受眾進入公眾賬號中的第一印象體驗,其作用類似于舞臺。這是在進入一出戲劇之前,受眾會接收舞臺的布局和背景,幻化出對戲劇本身的期待。“FitTime睿健時代”(后簡稱睿健時代)是由無錫睿健時代貿易有限公司運營的企業公眾賬號。它的定位是致力于用互聯網思維做健身事業,將正確、健康的健身習慣帶入中國市場。中國的健身概念起步晚于西方,因此在健身市場中存在著大量有健身需求,卻沒有渠道獲取正確健身知識的“菜鳥”級消費者。為了讓有信息需求卻沒有信息滿足渠道的健身“菜鳥”們盡快獲取歸屬感,消除他們對自身健身信息匱乏的恐懼和羞澀,睿健時代在自身界面的開發設計上,給予了初學者和入門者充分的尊重和學習空間。界面中單獨開設“新手”系列信息鏈接,從訓練、飲食、營養補充和技巧要領等全方位入門資訊打包提供給新手。除此之外,界面還提供一些健身的簡單服務,比如打卡服務和社區交流服務,打造了一條“資訊獲取―訓練實踐―交流分享”的良性循環路徑。
2、品牌形象表達的效度:用戶體驗式的故事表述
品牌形象的傳達,并不僅僅是傳達品牌定位,樹立品牌認知。在微信的關系圈層傳播中,最具有說服力和傳播效度的是體驗和感受。體驗或感受層面的信息,在資訊堆積的微博中或許無法取得較好的傳播效果,但在以人際交往為核心的微信這一社交媒體中反而能獲得更多的共鳴。由于微信信息接收方式的私人化,讓微信用戶不那么容易受到其他信息的干擾,更能夠對體驗式的故事表達內容產生共鳴。睿健時代特別設置有“FT變型記”這一欄目,邀請睿健時代的粉絲們和健身愛好者用圖文的方式展現健身給自己帶來的變化。圖片以時間為軸線順勢放出,呈現出逐步階段性的改變。文字細膩,信息豐富,表達健身粉絲們對自身努力結果的欣喜和艱辛過程的堅持。這些故事的表述,扭轉了睿健時代在純技術貼和指導貼中冷冰冰的技術形象,增添了品牌的生命力,豐富了品牌的核心――健身的人文內涵。由此,人們感知到的不僅僅是我們追求健康的期望,更是健康應以我為標準的決心和勇氣。
3、品牌形象表達的熱度:結合時事熱點的話題推送
基于微信的黏性傳播模式,微信用戶的信息閱讀習慣更多依賴于朋友圈的推薦。所以作為企業公眾賬號,在內容運營中需要給予信息接受者們更充分的轉發理由,才能借內容傳播的熱度形成有更多關注度和更廣泛傳播熱度的品牌形象表達。睿健時代在這一點上采取的方式主要是抓住當下熱點,尋求時事熱點與品牌核心理念的結合,以熱點話題助推品牌形象傳播。比如結合《復仇者聯盟2》的熱映推出話題為“武裝自己”的健身照片評比活動。順應戀愛真人秀《我們相愛吧》的熱播風潮,推出參與此真人秀明星的健康飲食和健身生活寫照。傍上娛樂圈 “昆凌懷孕”的熱門新聞表達運動型孕媽的美好生活。這些熱點話題與核心定位的結合,既能形成新的話題熱度,又能引發轉發熱潮。結合“昆凌懷孕”的娛樂熱點所做的題為“你和天王嫂差的不僅是一個周杰倫”的內容文章,閱讀量達到10萬+,除此之外還獲得大量粉絲的評論和轉發。
三、公眾賬號的企業品牌形象傳播策略建議
使用任何工具或渠道所產生的作用和影響都應該是雙面的。微信公眾平臺雖然給企業品牌形象傳播提供了更多渠道選擇和更具新媒體特性的傳播機遇,但目前在新媒體尤其是微信平臺上進行的品牌傳播或品牌運營基本都處于探索狀態,因而與其說這是一次機遇,倒不如說這是企業發展在互聯網時代遭遇的一次重大挑戰。當然也有類似睿健時代這樣的公眾賬號,能夠抓住這個機會,因勢利導地運用微信社交媒體的傳播優勢,探索屬于自己的品牌形象傳播方式與技巧。這些艱辛的探索也逐漸構成了依托微信公眾賬號開展企業品牌形象傳播的可行性較強的策略建議。
1、碎片化的品牌內涵表達
碎片化不只是微信這一媒體的獨特內容傳播特性,而是絕大多數社交媒體的傳播特性。這個特性的形成是由于社交媒體在發展過程中逐漸依賴手機移動終端,成為了大多數社交媒體用戶用以打發碎片式時間的信息工具。碎片化的微信話語傳播方式,使得這個平臺中的信息傳播模式更偏向于短、平、快。碎片化的傳播模式,表現在事實層面則是多元化的信息源、分散的觀察視角、零碎的信息表達、不完整的信息要素等。由此,企業遵循此規律進行品牌形象傳播行為時,品牌內涵的表達、品牌認知的傳遞要依托更多樣化的表達技巧和多角度的表達視野,而不是將品牌內涵表達訴諸于同一個內容或者同一種類型的內容推送中。睿健時代的品牌表達視角就是在不斷轉換的,大體上產生的三個視角包括:其一,“我”的導師視角,這是從品牌角度直接入手推送品牌內涵。其二,“你”的用戶視角,以向用戶提供方法和督促性引導的方法增加品牌理解。其三,“她”的示范者視角,講述第三方通過健身從“土肥圓”變身男神女神的逆襲故事,傳達激勵精神,提高品牌認同度。
2、嵌入式的品牌信息傳遞
在騰訊提供的微信平臺數據中可以看到,微信用戶中73.4%的人群都關注了企業和媒體的公眾賬號。其中41.1%的人關注微信公眾賬號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獲取資訊,36.9%的人是為了方便生活,13.7%的人是為了學習知識。這個比例占據了全部份額的91.7%。從數據上看,用戶的目的性十分明顯的集中在資訊獲得、便利生活以及知識學習上。所以信息的豐富性是一個成功的企業公眾賬號進行內容運營時必須要考慮的事情。然而每個企業公眾賬號都不可避免地需要傳達企業品牌信息,這種必然附著的行為特質會造成內容信息量的損失。如何在兩者之間取得平衡,最好的方法就是做嵌入式的品牌信息傳遞,即尋求品牌廣告信息和資訊信息的優質結合點,讓品牌信息成為資訊信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使用戶在閱讀和獲取信息時潛移默化地接受內容中關于品牌信息的表達。健身與飲食之間的關系非常密切,食譜是睿健時代內容推送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食譜推薦內容中,睿健時代選擇的結合點是食譜的信息內容與睿健時代的粉絲文化、專業身份等品牌信息相結合。這些食譜的創作者都是睿健時代在不同網絡渠道的粉絲群,藉由創作者身份的介紹也進一步幫助用戶明確睿健時代的品牌傳播渠道的多樣性。每個食譜都有睿健時代營養師的點評專欄,睿健時代營養師的專業身份也影射和彰顯了睿健時代內容運營者的專業性和權威性,使用戶產生更多品牌信賴。
3、擬人態的品牌形象定位
正如文章開頭所提到的,微信公眾平臺目前擁有的公眾賬號超過了800萬。而且微信用戶關注公眾賬號和接收相關信息的行為具有私人化特點,因此如何讓自己企業的公眾賬號與眾不同,個性突出,其中比較有效的做法就是采用擬人化的品牌形象定位。用戶或許記不住你的品牌名稱,但個性明確、形象獨特的擬人式品牌形象會給他們留下更長久的記憶和更深刻的品牌印象。諸如睿健時代著力打造的全面、細致的專業級健身教練形象;星巴克品牌的懂咖啡更懂生活的小資咖啡專家形象;杜蕾斯的會調皮會賣萌的壞壞小男生形象。這些形象的建構,賦予了品牌更多人性化色彩,也讓用戶能以更快的速度了解、領會并接受這一品牌形象定位。
【參考文獻】
[1] 騰訊:2015年微信平臺數據研究報告[EB/OL].中文互聯網數據資訊中心,http://www.199it.com/archives/324845.html.
[2] 克萊舍基著,胡泳、沈滿琳譯:人人時代――無組織的組織力量[M].北京:人民大學出版社,2012.
[3] 邁克費瑟斯通著,劉精明譯:消費文化與后現代主義[M].北京:譯林出版社,2000.
[4] 童慧:微信的傳播學觀照及其影響[J].重慶社會科學,2013(9).
[5] 余明陽、舒詠平:論“品牌傳播”[J].國際新聞界,2002(3).
【基于微信公眾賬號的企業品牌形象傳播策略研究】相關文章:
互聯網背景下企業營銷傳播策略研究11-24
企業品牌形象設計策略12-11
基于對話理論的手機新聞傳播研究12-08
企業營銷策略的變化研究03-28
中小企業品牌形象提升策略論文02-21
建筑企業知識管理策略研究03-28
淺談基于營銷新形勢的電話營銷策略研究03-09
基于電子商務的供給鏈整合策略研究12-05
基于技術創新的知識產權保護策略研究03-27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