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維特根斯坦與言語行為理論問題
論文摘要:維特根斯坦先后提出兩種迥然有別的哲學思想,對西方哲學乃至整個世界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由此被稱為“哲學家的哲學家”“哲學史上的轉折點”。文章著重闡釋其后期以語言游戲觀為基礎的語言哲學思想,并深入探討這一全新哲學觀對言語行為理論的影響。
論文相關查閱:畢業論文范文、計算機畢業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行政管理論文、畢業論文
論文關鍵詞:后期維特根斯坦;語言游戲;言語行為理論
路德維希·維特根斯坦(1889~l951)是“二十世紀六個最有影響的哲學家之一”。他的思想改變了哲學爭論的術語.在當代西方哲學的“語言轉向”中發揮了決定性的影響。維特根斯坦一生以1933年為界(44歲,開始向學生口述《藍色筆記本》,表明他的思想發生了轉變).前后發展了兩種哲學.即所謂“前期維特根斯坦哲學”和“后期維特根斯坦哲學”。前期以《邏輯哲學論》(1922)為代表.討論了弗雷格和羅素提出的一些問題,但同時也追求他自己在邏輯、語言及其哲學意義方面的獨特目標.對邏輯實證主義產生影響了后期以他去世后出版的《哲學研究》(1953)為代表,對日常語言學派產生了影響。同一個維特根斯坦,其前后思想迥然有別.而且義分別對語言哲學的兩個不同流派產生了重大影響,這種情況在哲學史上是罕見的。
除卻其哲學思想。維特根斯坦的個人生活在人們心中也有著許多傳奇色彩——與藝術界的若即若離,性格孤僻和作風怪異.渴望人類本真情感和追求近乎原始生活。筆者研讀了關于他的傳記和著作,試圖走近這位“西方哲學工周的雖后牛仔”。本文是在此基礎上的一些述評.著重闡釋其后期的語言哲學主張,并試圖深入分析言語行為理論與維氏觀點的思想淵源關系。
1后期維特根斯坦語言哲學觀
維氏后期的語言哲學思想散見于《藍色和棕色筆記本》《哲學語法》《哲學研究》《論確定性》及其他的一些相關論述中,其中,《哲學研究》最為主要,它是后期維氏思想的總匯和代表。其實。維特根斯坦后期的哲學思想源于他對自己前期思想的反恩與批判。自20年代起.維特根斯坦就擯棄了《邏輯哲學論》中的觀點.從重視邏輯語言的研究轉向日常語言的分析.逐步提出了一個全新的語言哲學觀。
“語言游戲(Sprachspie1)觀”是維氏后期語言哲學的基礎。這一觀點的提出是出于對以奧古斯丁為代表的傳統語言觀念的批判。在《哲學研究》的一開篇.奧古斯丁給我們描繪了“人類語言本質的一幅特定的圖畫,即:語言中的語詞是對象的名稱——句子是這樣一些名稱的聯系蚍。這就導致了這樣一種語言觀;“每個詞都有一個含義;含義與語詞一一對應;含義即語詞代表的對象。為了批判奧古斯丁的哲學圖廁,為了批判傳統的語言觀念.維特根斯坦提出了“語言游戲”觀。在《哲學研究》中。維氏像在后期的其他著作中一樣,并沒有給出“語言游戲”的一個明確定義。在他看來,“語言游戲”不可定義,只可描述。“我們會向他描述一些游戲,也許還會加上一句:“這個.以及諸如此類的,就叫‘游戲。”維氏正是這樣向我們描述的:“孩子們學習母語的諸種游戲”。“某種原始語言”.“跳皮筋時的唱詞‘小皮球,香蕉梨。馬蘭開花二十一”,“語言和活動所組成的整體”等相類似的事情就是語言游戲。
語言游戲具有復雜性.如同“迷宮蚍。]卸”,如同“老城”;語言游戲又是多種多樣的.例如:請求.感謝,問候.唱歌。報道一個事件,把一種語言翻成另一種語言等等。“這種多樣性決不是什么固定的東兩。一旦給定就一成不變I新的語言類型。新的語言游戲.我們可以說.會產生出來,而另一些則會變得陳舊。被人遺忘”。
在這些多種多樣的語言游戲之間并沒有什么共同的本質,“你睜著眼睛看.看不到所有這些活動有什么共同之處.但你會看到相似之處、親緣關系,看到一整系列這樣的東西。這種相似是“盤根錯節的復雜網絡——粗略精微的各種相似陽。維特根斯坦用“家族相似”來表達這些相似形的特征.因為家族成員之間的各式各樣的相似形就是這樣盤根錯節的;身材、面貌、眼睛的顏色、步態、脾性。等等.等等”.因此“各種‘游戲’構成了一個家族”。
在語言游戲觀的基礎上,維特根斯坦對于意義問題進行了重新理解。提出了“意義即用法”的口號。維特根斯坦問:“符號自身似乎都是死的。是什么給了它生命?”答日“它在使用中有了生命。”維特根斯坦呼吁:“請把句子視作上具,把句子的意義視作其使用!”一個詞的含義是它在語言中的用法”,字詞的用法相同,它們的意義也相同.用法相同的句子就是意義相同的句子。在此需要提醒的是.“維特根斯坦并不是給‘意義’一詞下定義。也不是要提出任何關于意義的理論“盡管后人常把他的觀點稱為是意義的用法理論”。在維特根斯坦看來.他僅僅描述了“意義”。
意義即用法的觀點實際上是反對人們討論字詞、語句時抽象地討論它們的意義問題,要求人們深入生活,從豐富的日常生活中探討它們的具體意義。例如,“這是紅的”這句話.要了解其意義.只有將其放到使用這個句子的語言游戲中。這句話用于不同的語言游戲.就有不同的意義.它可以是一句臺詞、教師講課時的例句、一句澤文、某種特殊的“黑話”或口令……在每一種用法中都有不同的意義。正如游戲沒有統一的本質。只有一種家族相似一樣,語言也不存在一種共同的本質(如語言的邏輯形式),也沒有統一性意義.而只有意義的家族?傊饬x存在于語育游戲之中.由在語言游戲中的用法(使用、功能)決定。按照這種理解.語言有意義就是語言具有能在游戲中使用這種功能或性質.因此語言的意義不再是某種實體。也就避免了對應實體是否存在與意義之間的那些無法解決的困難。“無論是否具有承擔者,只要它仍能在交際中使用.就應該說是有意義的,而不必再去追問其意義是什么實體。
語言游戲說與“意義即用法”的理解離不開一個關鍵的概念。生活形式。生活形式的概念在《語言哲學》中先后僅僅出現過5次,但卻有著特別的意義。它是維特根斯坦語言游戲觀的基礎。從廣義上來說.人類的生活形式是“人類對待自己生存環境的特殊方式.“語言行為是人作為生物有機體的存在物對于環境的反應的自然延伸。維氏說:“命令、詢問、講述、聊天.這螳都和吃喝、走路、玩鬧一樣,屬于我們的自然歷史。”狹義的生活形式是指“一定的民族一定的社會群體等的生活形式釘”,在這樣意義上的生活形式是多樣的。“想象一種語言就叫做想象一種生活形式。語言游戲是生活形式的一個組成部分:“用語言來說話是某種行為舉止的一部分.或某種生活形式的一部分。”由于語言游戲與生活形式的聯系.語言的意義也與生活形式緊密相連。因此理解意義。就要深人理解生活。用維特根斯坦的話說.如果一頭獅子會說話.我們也不能理解它。這是因為它的生活形式(不管是廣義還是狹義的)對于我們來說是完全陌生的.即使它所說的是我們的話語,我們也無法理解它。
最后.我們還要注意到.作為游戲的語言活動具有自己的游戲規則。沒有規則就沒有語言游戲.語言符號就失去了意義。語言游戲的規則具有實踐性,正如我們不是在岸邊學會了游泳規則再下水.而是在下水后才懂得如何遵守游戲的規則一樣,我們是從語言游戲活動中感受規則的存在,并在語言游戲中體現對規則的遵守的。語盲游戲的規則具有多樣性,不同的規則帶來不同的語言游戲。也會使語言符號具有不同的意義。語言游戲的規則也是易變的.在我們玩游戲時.“我們不是也有‘邊玩邊制訂規則’這樣的情況嗎?而且也有我們邊玩邊修改規則的情況。借助于語言與游戲的類比,維氏說明了語言使用規則的不確定性和可變性。給語言制訂新的規則實際上就是使語言在新的情況下具有新的用法,而新的用法則意味著字詞具有新的意義。
有規則,就有遵守的問題。人們如何遵守規則呢?維特根斯坦在此提出了一個悖論在他看來.人們往往“盲目的遵從規則:因為語言游戲是在我們不了解規則的情況下進行的.但我們又只能在遵守規則的前提下才能從事語言游戲遵守規則成了一個進退維谷的問題悖論如何消除呢?我們還需訴諸于上面提及的實踐。“遵守規則’是一種實踐”在生活形式的實踐中,在每個具體的語言游戲的活動中來顯示遵守或違反規則的情況。“規則悖論”只是脫離語言游戲,抽象的靜觀規則而產生的問題?傊谄浜笃冢S特根斯坦提出了一種全新的語言哲學觀:語言游戲觀.否定了奧古斯丁關于語言與實在一一對應的精致的語言圖畫.擯棄了追問語占本質的企圖,而且在意義、規則等問題上提出了嶄新的觀點。與前期語哲觀相比,他從理想語言觀轉為后期的lt-常語言觀,從追求意義轉換為觀察用法.不求本質,但求相似.擯卉了《邏輯哲學論》中嚴格的埋輯形式而轉向流動的生活形式。
2后期維氏語言觀對言語行為理論的影響
言語行為理論由奧斯丁首創,他指出.“說話就是做事”,人們借助于語言表達式可以完成各種各樣的行為。其學生塞爾繼承了他的言語行為理論,并在分類等一系列問題上作了重大補充與修改,使理論進一步系統化、嚴褂化仔細分析這一理論,不免發現其與后期維氏語言哲學觀之問的相似之處。筆者擬在下文深入分析言語行為理論對后期維氏哲學的繼承與發展。
(1)日常語言分析。奧斯丁與塞爾屬于鼎盛一時的日常語言學派,他們的言語行為理論是關于日常語言的理論。奧斯丁說:“我們所擁有的日常詞匯體現了多少代人所發現的各種值得注意的區別與聯系。”。因此.他認為語言哲學的目的不是七制造“理想語言”。而應該從人們慣常使用的日常語言出發,研究現實語青現象.研究日常語言的功能。塞爾繼承了奧斯丁的日常語言分析法。
他們所持的這一日常語言觀是與后期維特根斯坦的語青觀一脈相承的。維特根斯坦說:“我們踏上了光滑的冰面,沒有摩擦,因此往某種意義上條件是理想的.但我們也兇此無法前進。我們要前行;所以我們需要摩擦;氐酱植诘牡睾巧蟻戆!”從這里我們町以看出。后期的維特根斯坦茜定了“光滑”“沒有摩擦”的理想沿青.要求回到日常生活語言。他呼吁:“我們把語詞從形而上學的川法重新帶回到日常用法。”“他展示了對符合常識的日常語言的充分信任,認為日常語言不僅是合適的研究對象.而且是有效的表達手段:“我要對語言(詞、句等等)有所說.我就必須說日常語言。”維特根斯坦還認為,日常語言并非如羅素、邏輯經驗主義者、甚至他前期所言的那樣,全是混亂與迷障.阻礙了人們對世界對生活的正確認識#而是相反.由于它嵌進了我們各種各樣的“生活形式”中,因此更加接近,更加真實地反映了我們的生活。維氏的日常語言觀顛覆了索緒爾等人確立的“語言”的統治地位.將抽象的語言還原為各種不同形式的、具體的“言語”活動。奧斯丁與塞爾等人繼承了這些觀點.認為日常語言本身是完美的、正確的。奧斯丁相信:“對一種自然語言.比方說英語的某些表達式的日常使用方式進行艱苦的研究具有肯定的價值”正是在這種日常語言的分析上,奧斯丁才首創了后來卓有影響的言語行為理論。
不過.需要注意.維特根斯坦與奧斯丁、塞爾等人對日常語言分析在研究動機上是不同的。維特根斯坦“沒有而且也不希望對日常語言作出語言學或邏輯上的技術分析,他的日的只是為了通過澄清或描述日常語言的止確用法,治療傳統哲學的語言疾病’,而言語行為理論則是描述某些語詞所能完成的各種不同的功能以及完成這些功能的條件。維氏也曾洞察到.日常語言學派的成員“與其說是哲學家,不如說是語言學家”。
(2)行為角度。言語行為理論的核心在于“說話就是做事”。“一段育語的發出正是一個動作的實施”。這一點從奧斯丁的著作名“HOWtoDoThingswithWords”即可見一斑。后人對這一“說話即做事”的角度評價極高。當代德國哲學家施太格纓勒在《當代哲學主流》一書中曾寫過:“說起來這正是荒唐。而且對于過去2500年問所有那些以任何一種方式研究語言的人來說這也是一件令他們感到麓恥的荒唐事,即他們竟然沒有遠在J.L.奧斯丁之前就作出這樣一種其本質可以用一句很簡單的話來表示的發現:我們借助與語言表達可以完成各種各樣的行為。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到有一位哲學家發現存在象言語行為這樣的東西時,已經是現代哲學中‘語言轉向’幾十年后的事了”。施太格繆勒充分肯定了奧斯丁在創立言語行為理論方面的功績,但對奧斯丁之前的哲學家和語言學家所做的批評卻不免偏頗其實。在后期維特根斯坦的語言觀中就有與之相近且比較明確的“行為”論述。維特根斯坦說:“語言游戲’這個用語在這里是要強調.用語言來說話是某種行為舉止的一部分。“詞語就是行動”。他把語言與活動緊密相連.
將無主體的語言分析引向有語言主體的言語行為分析。把維氏與奧斯丁的思想對比一下,我們不難發現兩者莊主張方面的共同點.這充分說明了言語行為理論中的“維氏烙印”。當然,不可否認,奧斯丁、塞爾等人對言語行為的研究要比維特根斯坦在這方面的論述深入、全面和系統得多。.
(3)初步分類:述謂句與施事句。奧斯丁早期將日常語言的基本功能分為述謂式和施事式兩種。相應的,就有述渭句與施事句。述謂句的功用在于描述情況和報道事實.施事句則在交際過程中直接利來施行某種行為.例如:許諾、命令、命名、感謝等等。維特根斯坦雖來做明確的分類.其論述卻是與奧斯丁異曲同工。他要求與傳統觀念徹底決裂:“別認為語言始終以單一的方式起作用.始終服務于同樣的目的傳達思想。”這一決裂實際上是區分了語言的描述功能和其他功能。“我們稱之為‘符號’、‘語詞’、‘句子’的.所有這些都有無數種不同的用法”,略舉一些,各種各樣的語言游戲包括:下達命令以及服從命令、演戲、唱歌、講笑話、把一種語言翻澤成另一種誑言、請求、感謝、謾罵、問候、祈禱等等,這又是何其相似的論述。與奧斯丁不同的是。維特根斯坦以“多樣性”來指這各式各樣的功能,而“多樣性”是個比較寬泛的概念,對“語句描述事實”這個傳統觀念的沖擊不太明顯,而奧斯丁則明確提出了“施事”的概念,矛頭直指傳統。在此之后,他還作了更系統的分類:評判行為、施權行為、承諾行為、論理行為、表態行為;塞爾進一步修改,分為:指令行為、承諾行為、斷言行為、表情行為、宣告行為。言語行為由此得到廣泛關注與研究。
(4)言語行為三分法。奧斯丁在其言語行為理論后期提出了著名的言語行為三分法.分別為“說話行為”(1ocutionaryact),。施事行為”(illoeutionaryact)和“取效行為”(perlocu-tionaryact)(也有學者把它們相應的譯為“言之行”、“言之的”、言之果”)。通俗的說,說話行為是指說出合乎語言習慣的、有意義的話語;施事行為指在特定的語境中賦:有意義的話語一種。言語行為力量”(illocutionaryforce)}墩效行為則指說話行為或施事行為在聽話者身上所產生的某種效果。例如:A說話行為——他對我說:“你不能做這件事。”;B施事行為一他抗議我做這件事;C墩效行為——他使我清醒過來,不讓我任性下去或他使我煩惱等等。如果我們把上述三分法與維特根斯坦在《哲學研究》中對“板石!”的分析對比一下.便不難看出奧斯丁的三分法與后期維特根斯坦對具體交際中語言意義的分析的相通之處。維特根斯坦假設一個在建筑工地上建筑師和其助手的對話過程。A——建筑師對助手喊出;。板石!”“在喊‘板石!’時.我(建筑師)所要的卻是他(助手)拿給我(建筑師)一塊板石。阻助手把板石遞過來(“一方喊出語詞.另一方依照這些語詞來行動”可以說,相通之處。顯而易見。不過.維特根斯坦如此分析的目的是為了提出語言游戲說.以反駁奧古斯丁為代表的傳統語言觀,也因此并未沿著行為這條線深入下去,而奧斯丁則志在從行為角度對日常語言的分析,三分法的提出,使其言語行為理論進一步趨于系統化和精確化。
(5)間接言語行為。塞爾繼承了奧斯丁的理論并作了重大補充。其中間接言語行為理論是其最重要的成就之一。塞爾區分了說話者話語中旬子的字面意義與他交際的話語意義。句子的字面意義與話語意義一致的是直接言語行為;字面意義與話語意義不一致,則為間接言語行為。“在間接言語行為中,通過完成一種以言行事而間接的完成另一種以言行事行為。”例如.你能把鹽遞給我嗎?”字面上只是一個詢問,實際上卻是一個命令。其實.維特根斯坦早就在二十年前就注意到,句子的結構和功能之間存在著問接的關系。維特根斯坦說;我們可以設想一種語青,其中所有的斷言都具有設問的形式和語調;或每個命令都具有‘你愿意這樣做嗎?’這樣的提問形式。這樣一來,人們也許會說;‘他說的句子具有問句的形式.實際上卻是個命令。’一一即在語言實踐中具有命令的功能。維特根斯坦在此揭示了語句的結構與功能間存在的非直接的多元關系。不過維氏旨在以此說明語言游戲的多樣性、復雜性,而塞爾在這方面比他走的更遠,明確區分了結構與功能問的直接對應和間接對應關系,使得言語行為理論更為完善.
3結語
維特根斯坦不是語言學家.他關于語言的許多論述與同期語言學上取得的成就相比還缺乏體系性.但正因為他不是語言學家.他對語言的某些精彩的論述又讓人感到驚喜?梢哉f,維特根斯坦是一位地地道道的語言哲學家,他在語言哲學史上的重要地位是不言而喻的。其中.他的后期語言哲學思想中包含了豐富的言語行為理論的內容。稱得上是言語行為理論的先驅。當然,思想的繼承總應伴隨后繼者對其的發展。奧斯丁、塞爾等人的言語行為理論趨于體系化,逐步完善,自有其獨特之處,對當代語言哲學、語言學產生了巨大影響。
論文相關查閱:畢業論文范文、計算機畢業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行政管理論文、畢業論文
【維特根斯坦與言語行為理論問題】相關文章:
語言哲學視閾談言語行為理論中的意向性問題08-02
談追溯言語行為理論08-03
初探間接言語行為理論08-03
以“聯”行事—對聯與言語行為理論08-02
談言語行為理論新認識08-02
從塞爾的言語行為理論看08-03
論塞爾對言語行為理論的創新08-03
言語行為理論在大學英語聽力教學08-03
論言語行為理論對會話語篇中“沉默”的解釋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