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從《西游記》透視官場百態

        時間:2024-11-06 08:24:30 秀雯 論文范文 我要投稿

        從《西游記》透視官場百態

          畢業論文對很多沒寫過論文的同學來說,可是件難事。下面為大家收集了一篇從《西游記》透視官場百態,供大家參考。

          西游記官場百態

          熟讀《西游記》之后,從原本的對僧徒四人以及眾仙、妖的愛憎中超脫出來,隱約看到了它的另外一個牽著全文的脈絡,那就是“官場”兩字。

          對《西游記》的研究,自從它問世以來就從未間斷過,特別是對書中人物的研究,如對孫悟空、豬八戒、唐僧甚至是對各個神仙菩薩的研究,可謂是眾說紛紜,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也有的專家學者說《西游記》其實就是一部官場小說,之前我總是將信將疑,好端端的一部神魔小說,憑什么要硬生生地和官場扯上關系呢!偶爾瀏覽的幾個專家的觀點也覺得未免有點牽強附會?墒牵斪约赫嬲匝芯康难酃鈦韺徱晻r,以超脫普通的愛憎情感來重新細讀《西游記》之后,隱隱約約中,也看出來書中所描繪的僧徒與神妖之間的關系確乎道出了官場之百態。

          自古以來,官場,就是一個讓人感到神秘邪乎而又敬畏的地方,里面總是有很多的故事和豐富的內容。同樣,《西游記》也是如此,書中描寫的神靈妖魔,與封建社會的愚昧迷信思想以及“家天下”的封建官場制度結合在一起,讓人感到神秘邪乎,而且畏懼。

          然而,官場到底是一個什么樣子的?

          曾經看到一本書中這樣描述官場:官場沒有裁判,誰叫得最響,誰就是歌唱家;誰先到達終點,誰就是冠軍。然而,叫得最響的,未必是唱得最好的;得了冠軍的,未必是跑得最快的。官場永遠只有結果,沒有過程,不分春夏秋冬①。

          這段關于對“官場”的定義,可謂是一針見血地說出了官場的本質。我曾經看過許多官場小說,里面都是赤裸裸地描述權錢、權色交易以及勾心斗角、爾虞我詐的沒有硝煙的戰爭。而《西游記》中的官場,卻寫得相當隱晦,在封建官僚的高壓下,作者高明地把抨擊封建官場制度轉化為神魔之間的斗爭,今人讀《西游記》,只有通過透視,才能看出其中描寫的官場百態。

          作者是高明的,他的《西游記》里面的人物關系很簡單,不外乎是去西天取經的唐僧師徒四人與眾多神仙、鬼怪之間的關系,文章的情節脈絡也很清晰,就是寫師徒四人如何歷盡九九八十一難,最終取得真經的故事?删褪窃谶@如此簡單的故事情節中,卻透視出了另一種文化——官場文化。

          官場是錯綜復雜的,百態橫生。從《西游記》里我們可以看到封建官場中一些常見的現象:官員之間互相踢皮球與官官相護、賄賂與腐朽叢生、凡事都講究后臺靠山、關系網復雜以及官場中的懷恨報復等。

          注:①選自張耀南、李柏光、肖偉中 編著的《官場文化》 中國經濟出版社1995年版 第1頁

          一、踢皮球與官官相護

          在《西游記》中,唐僧師徒的取經路上有時候碰到的妖怪太過邪乎,憑己之力無法降服,只好上天請道行更高的神仙幫忙。在請求援助的過程中,我們便有機會看到神仙們的另外一番面目:不是互相踢皮球就是互相包庇。這種處事的態度與方法,我們現在俗稱為關系學,是官場上的一種關系學。有人這樣給“關系”一個說法:看不透人情世故,做什么都不靈;深諳關系之道,方能處處游刃有余。

          且看《西游記》書中這樣的一個例子:

          那人(烏雞國王的魂靈)道:“他的神通廣大,官吏情熟,都城隍常與他會酒,海龍王盡與他有親,東岳天齊是他的好朋友,十代閻羅是他的異兄弟。因此這般,我也無門投告!比氐溃骸氨菹拢汴幩纠锛葲]本事告他,卻來我陽世間作甚?”那人道:“師父啊,……夜游神……著我來拜謁師父。他說你手下有一個大徒弟,是齊天大圣,極能斬怪降魔。今來志心拜懇,千乞到我國中,拿住妖魔,辨明邪正,朕當結草銜環,報酬師恩也!”(節選自《西游記》第三十七回)

          從下劃線的語句中我們可以看出,在神界的政治關系,和人世間的政治關系是一樣的,打官司,講得是親戚朋友的關系,自古衙門一個口,有理沒錢莫進來,有錢沒關系也免談!官與官結親,官與官是友,那些地位低下、沒有人事的人要打官司,要想扳倒地位比自己高的人,談何容易!只有兩個字:沒門!

          這種情況不但在神界鬼界,人間照樣也存在。在封建社會,一個人一旦進入了官場,就會千方百計地去結識比自己官大的、地位高的人,并與之或稱兄道弟,或沾親染故,總會絞盡腦汁地攀上點關系,為自己的仕途鋪好路子,甚至是一旦自己出了問題,上面也好有人擔保庇護。這種現象,即為“官官相護”。平民百姓以及那些小官們被這些人侵害,莫想討回公道,也無從告起,只能是忍氣吞聲,含冤飲泣。再看衡陽峪黑水河神的遭遇,講的就是這種現象:

          只見那下灣里走出一個老人,遠遠的跪下叫:“大圣,黑水河河神叩頭!毙姓叩溃骸澳隳悄氰难埃謥眚_我么?”那老人磕頭滴淚道:“大圣,我不是妖邪,我是這河內真神。那妖精舊年五月間,從西洋海趁大潮來于此處,就與小神交斗。奈我年邁身衰,敵他不過,把我坐的那衡陽峪黑水河神府,就占奪去住了,又傷了我許多水族。我卻沒奈何,徑往海內告他。原來西海龍王是他的母舅,不準我的狀子,教我讓與他住。我欲啟奏上天,奈何神微職小,不能得見玉帝。今聞得大圣到此,特來參拜投生,萬望大圣與我出力報冤!”(節選自《西游記》第四十三回)

          對于那些飽受欺凌的弱勢群體來說,如上面劃線的語句,黑水河神伸冤無門,自身又無力報仇,結果往往是會尋找另一條出路:找個英雄替自己出氣。于是乎,孫大圣便成為他伸冤昭雪的一根救命稻草,一個可以寄托的希望。在封建社會,這種打抱不平的事常有發生,源頭就是為官者的踢皮球或官官相護,不能為民排憂解難,使得生活在底層的人民的利益受到侵害,冤屈難申,只好另謀出路。英雄也就應運而生。

          《西游記》中,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從官場的本質上來講,這種踢皮球或官官相護其實就是為了保護自己的既得利益,又不得罪于人,擺出一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態度,不想因為一點在他們看來是雞毛蒜皮的事而影響自己的前程,所以明哲保身。我們再看書中這樣一段情節:

          如來聽說,將慧眼遙觀,早已知識,對行者道:“那怪物我雖知之,但不可與你說。你這猴兒口敞,一傳道是我說他,他就不與你斗,定要嚷上靈山,反遺禍于我也。我這里著法力助你擒他去罷!(節選自《西游記》第五十二回)

          如來明明知道青牛是什么妖怪,與何人有關,可是他就偏偏不點破,只叫孫悟空去找太上老君。如此看來,這個如來佛祖的城府是何等的深!他深諳官場中的人際關系學,懂得領導之間要“官官相護”,不要互相拆臺,更是不超越彼此的管轄范圍,“解鈴還須系鈴人”,要清理門戶也不需要由他來強出頭,況且說不定人家是“故意”放青牛下界去考驗唐僧師徒來著,何必為這事去得罪于人呢!

          其實這就是所謂的“踢皮球”現象了。一個“皮球”, 一個有點刺頭的皮球,踢來踢去,誰也不接招,誰也不想也不敢接招,從哪里來的,踢回哪里去,甚至是踢給別人,迂回包抄,往來反復,就是得不出一個結果,白白耗費了時間和精力。上級安排任務踢皮球,下面出事情了踢皮球,同事之間在工作上、處理問題上踢皮球,誰也不想多干活,誰也不想自己吃虧讓自己的利益受損,更不因為自己多做了事情出了風頭結果招來人家的嫉恨報復,卻又得不到上級的贊許和提拔。

          二、“潛規則”原來是“顯規則”

          曾經有一位官員這樣定義“潛規則”:“潛規則”是一種不講原則、不講法理、不分是非、上不了臺面,但在一些社會生活領域卻行得通、能管用的行事規則。

          這句話說的很精辟,把潛規則的本質揭露了出來。在封建社會,要想在官場上混,要想混出個名堂,不懂得一些“道道兒”是行不通的,是迂腐的表現!暗赖纼骸本褪菨撘巹t,不需要別人點破,但一定是彼此間心知肚明,無師自通。

          在《西游記》中,也有不少故事情節反映了“潛規則”的存在。不過,有這么一個情節是這樣寫的:

          阿儺、伽葉引唐僧看遍經名,對唐僧道:“圣僧東土到此,有些甚么人事送我們?快拿出來,好傳經與你去。三藏聞言道:“弟子玄奘,來路迢遙,不曾備得!倍鹫咝Φ溃骸昂,好,好!白手傳經繼世,后人當餓死矣!”……行者嚷道:“如來!我師徒們受了萬蜇千魔,千辛萬苦,自東土拜到此處,蒙如來吩咐傳經,被阿儺、伽葉掯財不遂,通同作弊,故意將無字的白紙本兒教我們拿去,我們拿他去何用!望如來敕治!”佛祖笑道:“你且休嚷,他兩個問你要人事之情,我已知矣。但只是經不可輕傳,亦不可以空取,向時眾比丘圣僧下山,曾將此經在舍衛國趙長者家與他誦了一遍,保他家生者安全,亡者超脫,只討得他三斗三升米粒黃金回來,我還說他們忒賣賤了,教后代兒孫沒錢使用。你如今空手來取,是以傳了白本。白本者,乃無字真經,倒也是好的。因你那東土眾生,愚迷不悟,只可以此傳之耳!奔唇校骸鞍①と~,快將有字的真經,每部中各檢幾卷與他,來此報數!

          二尊者復領四眾,到珍樓寶閣之下,仍問唐僧要些人事。

          三藏無物奉承,即命沙僧取出紫金缽盂,雙手奉上道:“弟子委是窮寒路遙,不曾備得人事。這缽盂乃唐王親手所賜,教弟子持此,沿路化齋。今特奉上,聊表寸心,萬望尊者不鄙輕褻,將此收下,待回朝奏上唐王,定有厚謝。只是以有字真經賜下,庶不孤欽差之意,遠涉之勞也!蹦前恿,但微微而笑。被那些管珍樓的力士,管香積的庖丁,看閣的尊者,你抹他臉,我撲他背,彈指的,扭唇的,一個個笑道:“不羞!不羞!需索取經的人事!”須臾把臉皮都羞皺了,只是拿著缽盂不放。

          二尊者開口便把話說得很白,伸手向唐僧要人事。然而唐僧師徒欲取真經,沿途跋涉,一路化緣而來,亦不受人家的贈送,哪里會有什么“人事”相送?阿儺、伽葉見撈不到好處,便把無字經蒙騙師徒四人。后來事情暴露,仍是厚著臉皮討要“人事”,嘴里還振振有詞:“白手傳經繼世,后人當餓死”!說得多么理直氣壯!就連如來也如是說:“經不可輕傳,亦不可以空取,向時眾比丘圣僧下山,曾將此經在舍衛國趙長者家與他誦了一遍,保他家生者安全,亡者超脫,只討得他三斗三升米粒黃金回來,我還說他們忒賣賤了,教后代兒孫沒錢使用。你如今空手來取,是以傳了白本”。

          如此看來,在如來佛祖那里取真經,是有規矩的,不過這規矩并不是“潛規則”,而是成了名正言順的“顯規則”了。沒好處費就想來討要東西,只能是白紙相送,還謊稱“無字真經,倒也是好的”!由此我們可以看到什么呢,由此折射出的封建統治階級蒙騙百姓的手段是多么的不要臉!伸手要賄賂,赤裸裸地刻畫,絕妙的諷刺。

          讓“潛規則”變成“顯規則”,導致社會風氣敗壞,是因為上梁不正下梁歪,領導的緣故也。

          三、背景是保護傘

          一個人在官場上混,混得如意不如意,前景能不能被看好,有沒有出頭,很大程度上得看這個人有沒有背景,背景深不深,后臺硬不硬。平步青云和原地踏步甚至是一落千丈肯定是有原因的,而這個原因,也得歸功于“背景”二字。

          我說“背景”是一個人在官場上混的保護傘,是因為背景既可以保前程,也可以保性命。有了好背景,前途一片光明,提拔有望;有了好背景,出了問題也可以弄個“保外就醫”,就算丟職也能保命。

          在《西游記》故事里,孫悟空跟隨唐三藏上西天取經途中,數次遭遇邪乎的妖怪,不得已到天竺請如來幫忙解決。我們暫且來看這兩次孫悟空上西天請如來降魔的情節:

         、、孫悟空遭遇大鵬精,如來如是說:“但那三怪,說將起來,也是與我有些親處……自那混沌分時,天開于子,地辟于丑,人生于寅,天地再交合,萬物盡皆生。萬物有走獸飛禽,走獸以麒麟為之長,飛禽以鳳凰為之長。那鳳凰又得交合之氣,育生孔雀、大鵬?兹赋鍪乐畷r最惡,能吃人,四十五里路把人一口吸之。我在雪山頂上,修成丈六金身,早被他也把我吸下肚去。我欲從他便門而出,恐污真身,是我剖開他脊背,跨上靈山。欲傷他命,當被諸佛勸解,傷孔雀如傷我母,故此留他在靈山會上,封他做佛母孔雀大明王菩薩。大鵬與他是一母所生,故此有些親處!毙姓呗勓孕Φ溃骸叭鐏,若這般比論,你還是妖精的外甥哩!比鐏淼溃骸澳枪猪毷俏胰,方可收得”……大鵬金翅雕開口對佛應聲叫道:“如來,你怎么使大法力困住我也?”如來道:“你在此處多生孽障,跟我去,有進益之功!毖溃骸澳隳抢锍铸S把素,極貧極苦;我這里吃人肉,受用無窮!你若餓壞了我,你有罪愆!比鐏淼溃骸拔夜芩拇蟛恐,無數眾生瞻仰,凡做好事,我教他先祭汝口!(節選自《西游記》第七十七回)

          我們來分析這個故事情節,大鵬金翅雕和如來有沾親帶故的淵源,所以即使這妖怪之前如何折磨欺侮唐僧師徒,仍然會得到赦免,得到法外開恩,甚至如來還說:“跟我去,有進益之功……我管四大部洲,無數眾生瞻仰,凡做好事,我教他先祭汝口”?纯矗@就是有背景的好處!犯了法,又如何?。

          我們再來看孫悟空另外一次請求如來幫忙的情節:

         、啤⑽曳鸷险频溃骸坝^音尊者,你看那兩個行者,誰是真假?”……我觀假悟空乃六耳獼猴也。此猴若立一處,能知千里外之事,凡人說話,亦能知之,故此善聆音,能察理,知前后,萬物皆明。與真悟空同象同音者,六耳獼猴也!蹦谦J猴聞得如來說出他的本象,膽戰心驚,急縱身,跳起來就走。如來見他走時,即令大眾下手,早有四菩薩、八金剛、五百阿羅、三千揭諦、比丘僧、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觀音、木叉,一起圍繞。孫大圣也要上前,如來道:“悟空休動手,待我與你擒他!蹦谦J猴毛骨悚然,料著難脫,即忙搖身一變,變作個蜜蜂兒,往上便飛。如來將金缽盂撇起去,正蓋著那蜂兒,落下來。大眾不知,以為走了,如來笑云:“大眾休言,妖精未走,見在我這缽盂之下!贝蟊娨话l上前,把缽盂揭起,果然見了本象,是一個六耳獼猴。孫大圣忍不住,輪起鐵棒,劈頭一下打死,至今絕此一種。如來不忍,道聲:“善哉!善哉!”大圣道:“如來不該慈憫他,他打傷我師父,搶奪我包袱,依律問他個得財傷人,白晝搶奪,也該個斬罪哩!”如來道:“你自快去保護唐僧來此求經罷。”(節選自《西游記》第五十八回)

          從這段話中我們可以了解到,六耳獼猴死于孫悟空的金箍棒下。同樣是妖怪,同樣是孫悟空對付不了而求救于如來,可是為什么六耳獼猴的命運和大鵬金翅雕的命運竟如此不同?一個犯了罪不但能夠赦免,還能夠“有進益之功,可以先祭汝口”;而另一個犯了罪,卻只能就地正法,毫不足惜。

          出現這兩種截然相反的結果,就是有無背景的緣故。一個是如來的娘舅,一個是不入類的化外之猴,其命運當然會不同!大鵬金翅雕作難,如來是好言勸慰,許下諾言;而六耳獼猴作難呢,如來先是明知故問地詢問觀音誰真誰假,繼而惱羞成怒地下令大伙動手,待妖精被悟空打死時,又假惺惺地不忍道:“善哉善哉!”面對這兩種結果,旁人作何感想呢?就連孫悟空如此叛逆,也不多言語,返身繼續保唐僧去了。

          如來佛祖是西天的最高統治者,法力無邊。他所說的話就是圣旨,所作出的決定人人都必須服從,心不服也得口服,沒人敢反抗。這就是權力的好處,權力可以使一個人欲望膨脹,為所欲為。如來想赦免誰想打死誰,就在于他的一張嘴。正事有這等利害關系,誰不想拼了命和他結交攀關系呢!有了如來作背景做靠山,即使下界為妖害人,也不是不可以的。

          神界猶如此,人間何以堪!

          四、關于山神土地與妖怪

          那行者打了一會,打出一伙窮神來,都披一片,掛一片,裩無襠,褲無口的,跪在山前,叫:“大圣,山神土地來見……那洞里有一個魔王,神通廣大,常常的把我們山神土地拿了去,燒火頂門,黑夜與他提鈴喝號。小妖兒又討甚么常例錢……把我們頭也摩光了,弄得我們少香沒紙,血食全無,一個個衣不充身,食不充口……”行者道:“汝等乃是陰鬼之仙,有何錢鈔?”眾神道:“正是沒錢與他,只得捉幾個山獐野鹿,早晚間打點群精;若是沒物相送,就要來拆廟宇,剝衣裳,攪得我等不得安生!萬望大圣與我等剿除此怪,拯救山上生靈!(節選自《西游記》第四十回)

          山神土地本是一方管理治安的官員,可是在《西游記》里,往往有這樣一種情況:一旦一座山頭有了妖魔入住,那這里的山神土地就一個個變得畏畏縮縮,不要說管治抵抗,就連上告的勇氣都沒有了,甚至是任由妖魔欺凌宰割,天天忍氣吞聲,顏面掃地,只一味地企盼有人來搭救。如上面材料中的山神土地,被紅孩兒百般ling辱,連一點反抗的勇氣都沒有了。雖說自身的力量不足與紅孩兒抵抗,可是也不懂上天入地尋求幫助,只是愚昧地等待有人搭救。好不容易來了個孫悟空,便把全部的希望寄托在他身上了。

          在我看來,作者在書中反復多次地安排這樣的情節是有深意的。山神土地就好似人間的地方官員,妖魔鬼怪就猶如地方上的黑惡勢力。有多少的地方官掃黑除惡不力,不但沒法保境安民,連自個兒也被那些黑惡勢力的操縱了,任由惡魔為非作歹殘害百姓。更有甚者,有些官員還助紂為虐,充當這些黑惡勢力的保護傘,搞得烏煙瘴氣,民怨沸騰。

          當然,也有一些官員,不肯與黑惡勢力同流合污,卻沒有辦法治理這些害人毒瘤,采取聽之任之,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任由黑道橫行,天天只盼望上級會派人來處理,而不是自己積極主動地尋找辦法解決。這樣的態度,雖不似那些與之同流合污為虎作倀的官員,但這種“不作為”的為官態度照樣也沒法使百姓安居樂業。

          五、你犯我一尺,我犯你一丈

          唐僧師徒上西天取經目的是為了救助處于水深火熱之中的南贍部洲的人民,是一種純粹的義舉。根據如來的說法,取經路上所有的妖怪,都是他們故意設置的,是為了考驗唐僧師徒的取經的誠心,也為了湊足九九八十一難。然而,就是這樣純粹的義舉,為了解救南瞻部洲的人民的動機,在我看來,卻是一場政治騙局,是一場赤裸裸的政治報復。

          我們先來看下面這幾個例子,就可以明白了:

          行者道:“菩薩,這是你坐下的一個青毛獅子,卻怎么走將來成精,你就不收服他?”

          菩薩道:“悟空,他不曾走,他是佛旨差來的!毙姓叩溃骸斑@畜類成精,侵奪帝位,還奉佛旨差來。似老孫保唐僧受苦,就該領幾道敕書!”菩薩道:“你不知道;當初這烏雞國王,好善齋僧,佛差我來度他歸西,早證金身羅漢。因是不可原身相見,變做一種凡僧,問他化些齋供。被吾幾句言語相難,他不識我是個好人,把我一條繩捆了,送在那御水河中,浸了我三日三夜。多虧六甲金身救我歸西,奏與如來、如來將此怪令到此處推他下井,浸他三年,以報吾三日水災之恨。一飲一啄,莫非前定。今得汝等來此,成了功績!毙姓叩溃骸澳汶m報了甚么一飲一啄的私仇,但那怪物不知害了多少人也”。(選自《西游記》第三十九回)

          菩薩由于一己之仇,便要教一國之民受苦難。俗言一人做事一人當,烏雞國王將菩薩浸入河水,理應由國王一人承擔此罪過,可是,我佛慈悲,卻教妖怪篡了國王的位,霸占了他的后宮,害了不知多少百姓!更有甚者,有天竺國鳳仙郡一案:

          玉帝道:“那廝三年前十二月二十五日,朕出行監觀萬天,浮游三界,駕至他方,見那上官正不仁,將齋天素供,推倒喂狗,口出穢言,造有冒犯之罪,朕即立以三事,在于披香殿內。汝等引孫悟空去看,若三事倒斷,即降旨與他;如不倒斷,且休管閑事!(節選自《西游記》第八十七回)

          玉帝因鳳仙郡侯三年前的一次過失,觸犯天顏,懲罰鳳仙郡三年不下一滴雨,結果呢?受苦的當然是黎民百姓,使得當地“連年亢旱,累歲干荒,民田菑而軍地薄,河道淺而溝澮空。井中無水,泉底無津。富室聊以全生,窮民難以活命。斗粟百金之價,束薪五兩之資。十歲女易米三升,五歲男隨人帶去。城中懼法,典衣當物以存身;鄉下欺公,打劫吃人而顧命”。

          百姓有何罪?因為皇帝郡侯的過失,卻要老百姓來承擔痛苦,天理何在?就是這樣殘害百姓的作為,卻還要美其名曰“考驗唐僧師徒的九九八十一難”,考驗固然需要,卻為何要搭上黎民百姓的身家性命?其實不然,考驗是假,報復是真?简炛皇且粋借口,報復一己之仇方才是目的。官場險惡,為了達到目的而玩弄手段權術,不惜犧牲他人的利益。此乃“權”之過也。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領導要懲治下屬,總會找出一些冠冕堂皇的理由來,即使是莫須有罪名。在封建社會,官場上爾虞我詐的事多了,統治者往往憑著自己的喜好來處罰下屬,完全沒有法理可言,就像上面例子中的玉帝、菩薩,為了報私仇,便縱容自己的爪牙胡作非為,報的私仇之快,也陷百姓于苦難之中。

          《西游記》是一部神魔小說,也是一部官場小說。冷眼看書中各色人物的乖張舉止,影射的是封建官場的險惡,人世的炎涼,社會的腐朽。小說運用象征主義以及暗喻的手法,諷刺了為官者的虛偽與冷酷,口口聲聲說是救民於水火之中,仔細分析開來,卻是為了一己的利益,才無故生端些是非出來而已。所以說,在官場上,神亦是鬼怪,鬼怪也可以是神。

          西游記感悟

          可是站在客觀角度來看,《西游記》中的法寶終歸是一些外物,屬于外在因素,而不是真正的自身實力。那么當他們失去這種依靠之后,又會是怎樣一番狀態,還能否繼續維持強大的形象?

          對于這個問題,其實原著中早已給出了答案,離開法寶之后的神仙們,不僅實力上會大打折扣,同時在心態上也會發生十分明顯的變化。他們對法寶已經產生了一種深深的依賴,甚至因此忽視了自己本身的能力,丟掉了本該屬于他們的自信與強大內心。

          舉例說明

          1、托塔天王。

          在《西游記》原著中,托塔天王是一個非常形象化的人物,因為他的手中總是托著一座玲瓏寶塔。而至于他為什么要托著這一座塔,書中也已給出了交代。

          由于哪吒當年大鬧龍宮惹下了麻煩,事后天王大怒想要將其殺掉,結果誰知哪吒性情剛烈,竟然主動剔骨還父,割肉還母。此后他一點靈光不滅,來到了西天大雷音寺找如來佛祖訴苦,于是佛祖將碧藕為骨,荷葉為衣,念動起死回生真言重新將他救活。

          然而重生之后的哪吒卻并沒有善罷甘休,轉過頭來要殺天王以報當初之仇。而且此時的哪吒早已今非昔比,李天王根本不是其對手。為了平息他們父子二人的仇怨,佛祖特地賜給李靖一座玲瓏寶塔,用來震懾哪吒,使其不敢胡作非為。

          但是就在《西游記》原著第83回,孫悟空拿著白毛老鼠精供奉李靖父子的證據,在他府上撒潑耍賴時,李天王原本準備拿刀剁了猴子,可誰知卻被哪吒用劍抵住。當時只見李靖連忙回過頭來去取玲瓏寶塔,生怕哪吒趁機出手對付自己。

          不過細細品來這一幕又是如此滑稽,父子二人的關系,居然需要一座玲瓏寶塔來維持,實在是一個天大的笑話。因為不管怎么說李靖都是哪吒的父親,當年的事情對方早已釋懷,這次舉劍相抗只是不想看到他與孫悟空之間的矛盾進一步激化,并無任何尋仇之意。

          可是反觀李天王,卻連面對自己兒子的勇氣都沒有,還需要倚仗玲瓏寶塔才能保持從容和鎮定。難道這么多年過去了,他都沒有想過憑借一顆真心去化解當年的矛盾嗎?

          如此只能說明他對自己沒有信心,甚至不相信自己與兒子之間的感情,能夠勝過當初的仇恨。他對法寶的依賴,已經超過了父子之間的真情,同時也使其喪失了一顆真實而又強大的內心。

          2、孫悟空。

          孫悟空的法寶,可以說是整部《西游記》中最出名的一件神兵利器,名為定海神針,又叫如意金箍棒。

          這根鐵棒重達13500斤,而且能大能小,變化自如,孫悟空對它也是愛不釋手,從看到這根鐵棒的第一眼開始,兩者之間就已經結下了不解之緣。可事實上也正是從此時開始,孫悟空對金箍棒逐漸產生了一種依賴性,以至于發展成了沒有金箍棒就打不了妖怪的狀態。

          比如在黃獅精偷走金箍棒之后,孫悟空進妖怪洞府都需要經過一番喬裝變化。要知道在尋常時候,他歷來都是一路高歌猛進打進妖怪洞,或者在門外高聲叫喊正面挑戰。但是這一次他卻實實在在的慫了一回,就連在路上遇到的那兩個小妖怪都沒有打死,一直等到重新拿回金箍棒以后才開始斬妖除魔。

          可是在得到金箍棒以前,孫悟空其實并沒有這么慫。就像他從靈臺方寸山學藝歸來時,就曾經赤手空拳打敗過欺壓花果山群猴的混世魔王。當時他的手中沒有任何法寶,但心中卻有一股無敵的信念,無論對方是誰,不管敵人手中有沒有法寶或者兵器,他都敢與之正面抗衡。

          然而事到如今,他卻沒有了那份勇氣和信念,只剩下對金箍棒的深深依賴?墒聦嵣险嬲軌蚴蛊浔3謴姶笞藨B的因素,并不是這根鐵棒,而是當初那種無懼一切對手的勇氣。

          這也是《西游記》中大多數神仙的真實寫照,就比如青牛精那一難的時候,那些神仙們都是在被對方收去法寶之后紛紛敗退而歸。但是他們卻忘了金剛琢只能收法寶不能收人,倘若大家一起上的話,就算手中沒有兵器法寶,應該也能將青牛精輕松制服。

          可是他們卻都沒有選擇繼續戰斗,沒了法寶的神仙就像沒有了主心骨一樣,瞬間失去了底氣和戰斗意識。這樣的情況,已經充分證明了《西游記》中那些神仙,對于法寶過度依賴的反常現象。

          不過他們手中的法寶,只是尋常意義上的法器或者兵器。除此之外,原著中含有一種無形的法寶——權利和地位。

          3、玉皇大帝。

          在《西游記》原著當中,玉皇大帝似乎從未跟任何人動過手,也不曾展現過自己的法寶。但事實上,他的法寶其實是整部書中最厲害的,因為玉帝手中掌握著統治整個三界的權利,擁有三界中至高無上的地位。就連如來佛祖這樣的超級大佬,也需要乖乖聽命于他。

          然而也正是由于權力和地位這兩樣超級法寶的雙重加持,使得玉皇大帝對外界的依賴遠遠超過了一般神仙。

          如孫悟空大鬧天宮之際,如來佛祖曾親口說過:

          “他自幼修持,苦歷過一千七百五十劫。每劫該十二萬九千六百年。你算,他該多少年數,方能享受此無極大道?”

          由此可見,玉帝修行的時間早已超乎了一般人的想象。修煉這么多年,苦歷1000多次劫難,他的實力恐怕是整個三界中數一數二的存在,對付一個孫悟空應該不在話下。要知道孫悟空只修煉了幾百年,這點時間還不夠他的一個零頭,雙方的差距已然非常明顯。就算猴子再有天賦,也不可能用幾百年的時間,追上一個修行幾億年的老古董。

          可是在對方大鬧天宮的時候,玉帝卻始終沒有展示出應有的強大姿態。反而一直躲在凌霄殿內發號施令,等著別人前來救援,這又何嘗不是對權力和地位的一種依賴呢?

          由故事深入現實

          盡管俗話說光腳的不怕穿鞋的,但是一個人如果鞋穿久了,再脫下來的時候難免會不適應,甚至再也找不回從前那樣的勇氣和信念。這種現象不單單存在于《西游記》中,現實中也是如此。

          自古以來,很多人的成功都是依仗著權力、地位或者金錢,可是一旦失去這些條件之后,他們的人生瞬間就會發生坍塌。例如西楚霸王項羽,就是一個非常典型的人物,雖然拿得起,但是卻放不下。

          漢代著名史學家司馬遷的《史記》中記載,項羽臨死之前,曾有部下勸他東渡烏江,以便他日東山再起,重新與劉邦爭奪天下。

          可是項羽覺得自己大勢已去,沒有信心再次恢復昔日的盛況,于是對部下說道:

          “天之亡我,我以何渡為!且籍與江東子為八千人渡江而西,今天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縱彼不言,籍獨不愧于心乎?”

          不過根據他臨死之前所說的這些話來看,重新回到江東其實并非沒有希望。只是向來手握精兵良將,睥睨天下從未敗績的他,沒有信心收拾如今的殘局。

          可是回想當初,起兵反秦之前,他也不過是一個落魄的楚國貴族后裔,手下既無精兵也無良將。但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他隨叔父項梁刺殺太守殷通舉兵起義,而后在吳中募集8000子弟兵,從此開啟了一段戰爭史上的神話。年方24歲,就當上了西楚霸王。

          既然當初能夠憑借一股無敵的信念開創一番霸業,現如今為什么就不能重頭再來了呢?正如唐朝詩人杜牧在《題烏江亭》詩中所說:“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

          但只可惜項羽已不是當初那個勇往無前的少年,他已經在不知不覺中被西楚霸王的權利和地位捆綁。這些年來他早已習慣了天下無敵的姿態,放不下對權力與地位的依賴。尤其是當失去這一切之后,他的信心也迅速隨之崩潰,最終選擇揮劍自刎于烏江岸邊,空留一段千古遺憾。

          諸如此類的事情在歷史長河中數不勝數,包括在我們如今的生活當中也時有發生。事實上面臨這種狀態的人,其實和《西游記》中的那些神仙一樣,都是對外物產生了過度的依賴。那些神仙們倚仗法寶,而在現實中,金錢、權利、地位、面子等等,又何嘗不是我們所依仗的“法寶”?

          擁有它的時候可以春風得意,覺得人生充滿了光明。然而一旦情形發生逆轉,當輝煌不在之時,又總會感覺人生一片灰暗,就像陷入了無底深淵。

          這是因為在一開始不曾享有這些優厚條件的時候,人們往往可以保持艱苦奮斗勇往直前的精神,憑借自己的努力,一點一點實現成功之夢?墒钦嬲晒σ院,就會對這些東西產生深深的依賴,甚至將其當成人生的全部寄托,以至于難以承受失去它們的結果。

          但在失意之時請不要忘記,當初自己是如何從無到有,現如今其實也一樣可以。所有的身外之物不過是一些輔助工具,是為了幫助自己實現人生價值,而不是整個人生的全部。得也好,失也罷,都只是一個過程,真正能夠起到決定性作用的因素,往往是自身的心態。

          看成敗,人生豪邁,只不過是重頭再來。

          人生在世,應該多學一學春秋戰國時期的范蠡,曾在越王身邊功成名就,卻又主動急流勇退,改名換姓為鴟夷子皮。之后又憑借自己過人的智慧經商成為巨富,但是卻又三次主動散盡家財,最終定居宋國陶丘安享晚年。這種拿得起放得下的魄力,成就了他的傳奇人生,使其被后世尊為商圣。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睋碛羞@種心態才是真正的強者,因為真正能夠改變人生的力量,往往都源自于內心。一個人真正強大與否,其實并不在于能夠擁有多少,而是當有一天失去一切之后,能否能夠從容的面對,是否還有重新來過的勇氣和信念?

          外物的得與失終究屬于外界因素,雖然能夠給人生造成一定的影響,但是卻不能因此忽視對自身的信念,不要因外物而迷失原本擁有的強大內心。

          這是《西游記》中的故事,與現實相互結合之后而產生的啟發,是古往今來的歷史事跡,告訴我們的道理:

          人生中最強大的“法寶”,正是那一股發自內心的自信和勇氣。它可以使我們在困境中保持從容鎮定,并且重新迎來陽光燦爛的日子。

          結語

          讀古籍品名著,不只是對情節的解讀和分析,更需要結合自己的知識儲備與人生經歷,以及古代歷史中的真實故事,再加上一瞬間的靈感碰撞,才能產生一種對人生有所幫助的感悟。

          一個人的強大在于內心,而不在于外物。品讀名著也是一樣,只有發自內心的認真對待,才能品出有價值的東西。

        【從《西游記》透視官場百態】相關文章:

        透視賞識教育探討性論文10-30

        透視智能代理和協作學習06-03

        體育教學模式構建與實踐透視論文07-27

        透視職校新生不良情緒問題10-21

        透視教師生氣心理10-25

        透視主體性體育教學模式論文05-15

        透視計算機審計風險的成因的論文10-09

        消費心理透視市場營銷管理10-13

        簡述基于文化視角下的國學熱透視08-12

        • 相關推薦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