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多種教學方法讓信息技術課生動起來
摘 要:信息技術課應該有趣、生動,講究課堂教學的藝術性,注重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對這門課的興趣,增強學生的求知欲,提高學習效率。關鍵詞:信息技術 任務驅動 分層合作教學
新課程改革雖然給信息技術教學帶來了很多新的理念和契機,但一直以來,每一位中學信息技術課教師大概都遇到過這樣的困惑:學生對信息技術這門課的興趣是很高的,但在實際教學中,目前的教學方法難以得到良好的教學效率。
總結以往教學經驗,結合新課標的目標和內容,以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為主線,同時兼顧學生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培養,我嘗試采用以下教學法。
一、任務驅動法
“任務驅動”教學法是一種以學生自主學習,教師加以引導的一種教學方法,它打破了傳統教學方法中注重學習的循序漸進和積累的老套路,不再按照教學內容的從易到難的順序,而是以完成一個“任務”作為驅動來進行教學,完成教學任務。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又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創新精神和合作意識。例如,學生在學習“輸入文章”的內容時,可以先給學生布置一個任務“輸入一篇自己的短文并保存起來”,這個任務包含“輸入”和“保存”兩步操作,并強調“自己的短文”,體現了與學生的關系和文章的“短”,主要考慮不要讓學生把大量的上課時間花在輸入文字上。
二、分層合作教學和自主學習
在針對一個班學生信息技術基礎差異的問題上,我們大可以采用“分層合作教學”和“自主學習”的教學方法來解決差異所帶來的`一系列問題。每個班級中都會有幾個電腦高手,他們對于書本上的教學知識表示不屑,“這么簡單,早就會了”,就是,都會了還要聽嗎?但也不能讓他們脫離課堂啊!在有些課中,給他們出若干個難題,比如在學習搜索引擎時,要求大部分學生都要在教師引導下一步一步完成課堂任務掌握一般的搜索技能,要求“高手”通過自主學習,完成具有某種要求的高級搜索。下課時,我會很關心地問他們是否會操作,結果我發現有思路的高手能體驗到學習的快樂,而沒有想出來的高手也變得越加虛心。到后來在設置練習任務時都配上基礎題和挑戰題,而挑戰題就是供學有余力的同學操作的。
這種方法,可以讓一竅不通的學生開開竅,對信息技術產生興趣,讓學習緩慢的學生加快速度,達到教學進度的基本要求;同時,也能幫助那些基礎好悟性強的學生找到切合自己實際的學習目標。
三、趣味法
開展趣味性教學,可以使學生的學習充滿樂趣和情趣,優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的吸引力,開發學生的智力,提高學生的能力。例如,在教“計算機的組成”一課時,我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自制多媒體課件(教學游戲),將計算機組成的有關知識做成游戲的形式,讓學生在游戲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掌握了計算機組成的有關知識。
四、比喻法
比喻是想象的翅膀。在信息技術教學中,經常會碰到有些術語或命令是很難用一般的用語來解釋的,此時,最好的解釋方法就是用比喻。我們也可以把既有硬件,又有軟件支持的計算機比喻成一個正常的人,既有軀體,也有靈魂、思想,可以做很多的事情。 五、比較法
在信息技術課教學中,比較法也是較常用的。例如:學生經常會把“復制”和“移動”混為一談。學生首先進行復制操作,觀察其結果;然后進行移動操作,觀察其結果。經過比較,學生發現復制將會導致目標和原來的位置都會有相同的內容,而移動只是交換了位置。通過對比,學生提高了認識,加強了記憶,克服了易犯的錯誤,提高了操作水平,也鍛煉了學生在實際操作中,通過比較獲得自我發現、自我思考的能力。
六、幽默法
幽默法是信息技術教學中的一種很好的教學方法。幽默能使人在大笑之后領悟到真知。例如在介紹鼠標的使用前,我先講了一節幽默故事:“一個老師在上課時,說‘將鼠標移到屏幕中央’,不料,當老師在檢查同學的操作時,看到有一個同學,將鼠標拿到屏幕上,貼著屏幕正在移動。”我講完后,好些同學都大笑不已,大笑過后,大家心里都明白鼠標該怎樣移動、操作。
總之,課堂教學時,教師要努力營造活躍、寬松、快樂、協作、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氣氛,讓我們的課堂生動活潑起來,讓學生愛學、會學、知道自己要學什么、想學什么,激發學生的興趣、愛好,從而讓學生在應用中有所創新,有所收獲。要上好信息技術課程這門課程,必須使用易于學生接受的語言和教學方法,使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識變得有趣、生動。同時要讓學生把所學的知識和技能運用到實踐中去,讓學生感到信息技術課一定要學會,一定要學好。
參考文獻
[1]安桂清 研究型課程控微[J].課程·教材·教法,2000,(3)。
[2]郭芳 《淺探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中的“任務”設計》.人民教育出版社。
[3]《現代教育技術》.蘇州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
[4]《教育技術基礎》.新疆大學出版社.1993年版。
[5]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通覽(通識部分).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
【巧用多種教學方法讓信息技術課生動起來】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