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析高!八枷氲赖滦摒B與法律基礎”課堂教學理念革新
論文摘要:“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主要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從大學生的思想實際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出發,培養學生堅實的思想道德素質和法律素質。但由于多種原因,該課程課堂教學中存在實效性低的問題,其非常關鍵的一個因素在于教師的課堂教學理念存在問題。要想提升該課程的教學效果,增強該課程的實效性,在課堂教學理念方面必須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對話與合作的師生關系理念以及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方法。
論文關鍵詞:高校;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教學理念
高校馬克思主義思想政治理論課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大學生系統進行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陣地!吨行拷逃<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意見>實施方案》(簡稱“05方案”)規定四年制本科的思想政治理論課開設包括“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以下簡稱“基礎”)在內的4門必修課。作為“05方案”的重要組成部分的“基礎”課,在新課程體系中的應用性、實踐性特點十分突出,主要是以理想信念教育為核心,以愛國主義教育為重點,以基本道德規范為基礎,以大學生全面發展為目標,深入進行社會主義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幫助大學生學習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增強法制觀念和社會責任感、使命感,使大學生成為社會主義事業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認真審視這些年的“基礎”課程的教學工作和教學效果,雖然在學生的道德修養與法律素養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是,回過頭來仔細分析,我們也存在嚴重不足和一些相對薄弱的環節,這需要我們從教學理念這一根本思想上認識問題的嚴重性和改革的必要性。據此,文章將就教學理念方面存在的問題和革新做嘗試性的探討與分析。
一、目前“基礎”課程課堂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基礎”課程博大精深,既是具有深刻的思想內容的科學,又具有鼓舞人、震撼人和引導人的強大精神力量,受到學生的歡迎本是應有之義。但是該課程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長期存在普遍的簡單化傾向。“一是教學方式簡單化!瓭M足于照本宣科,從書本到書本,從理論到理論,從概念到概念,只是將具有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大學生當成消極被動地接受馬克思主義理論知識的工具,一味地把概念化的理論知識往學生腦袋里塞,而不會聯系社會和學生的實際解答問題。……二是教學內容簡單化!\用非常膚淺、通俗甚至庸俗的語言講解馬克思主義理論,走了一條將高雅的理論通俗化,通俗化的結果庸俗化,庸俗化到最后簡直不像話的道路!
2.對話與合作的師生關系理念
以往的“灌輸”理念,師生地位的嚴重不平等,教學過程更多的是教師獨白,導致了學生批判精神壓抑,對學生的道德素質的培養和健全人格的發展等都非常不利。而對話就是通過語言形式所進行的交流,強調的是主體之間的交流和互動,把思維的空間留給學生,鼓勵學生質疑。正如保羅·弗萊雷曾說:“沒有了對話,就沒有了交流;沒有了交流,也就沒有真正的教育。”[3]在對話過程中,師生圍繞共同關心的話題,各自以自己的視角和經驗,通過心靈的溝通、思想的碰撞、意見的交換,實現知識的共有與個性的全面發展。師生合作,在“基礎”課程教學中就是強調教與學的合作,改變傳統的課堂教學由教師純粹講授書本知識的理念,充分發揮教師的個人專業知識,結合學生生活實際和社會現實,加強教師與學生的互動,以一種動態生成的方式推進教學活動的開展,在合作中共同成長。這樣一種師生對話與合作的雙向互動關系,推動學生對“基礎”課程知識的掌握、理解和運用,提升學生的思想品質,內化為學生自身素質,外化為學生自身行為和習慣。
3.根據課程類型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方法
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革新教學理念就必須配套改革教學方法。雖然一直我們都強調“教無定法”,但“教無定法”的法是可以非常具體的,可以具體到每一節課,可以具體到每一類課。在實施的過程中,教師采用的手段和方法可以根據課程的需要進行,可以根據學生的課堂反應來進行。“基礎”課程教學方法的具體運用跟課程特點(思想性、政治性、實踐性等)、課程目標和課程要求密切相關,總體原則是“基礎”課程教學堅持以培養學生能力為中心開展教學,貼近學生、貼近實際、貼近生活,使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種保持主動性,在根本上提升學生的道德觀、政治觀、人生價值觀和法制觀。據此,該課程的課堂教學可以從以下幾種教學方法中做一些嘗試。
。1)啟發式教學。這是最常用也最普遍的一種教學方式,根據教學目的、內容、學生的知識水平和知識規律,運用各種教學手段,采用啟發誘導辦法傳授知識、培養能力,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例如在“基礎”第三章“領悟人生真諦,創造人生價值”的講解中,針對什么是價值,什么是人生價值這個理論問題,教師可以進行啟發式教學,厘清概念、提升學生認識,變注入式教學為啟發式教學,激發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以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
(2)立體式教學,是多角度,多層次,多方面,相交叉的師生互動的一種教與學的方法。它能較好地體現以學生為中心的原則,發揮課堂教學的特點和優勢,提高學生的實際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最終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在第五章中關于社會公德的內容,可以讓學生查找、閱讀和整理材料,進行分散自主學習和協作學習,在此基礎上,以“大學生與社會公德”為主題,通過課堂討論與辯論,建立以“課堂教學”為核心,分散自主學習、協作學習和集中學習為三個支撐點的立體式教學。
。3)開放式教學。所謂開放式教學,是指以知識教學為載體,把關注人的發展作為首要目標,通過創造一個有利于學生生動活潑、自主的教學環境,提供給學生充分發展的空間,促使學生各方面素質得到全面發展。在講第二章“繼承愛國傳統,弘揚民族精神”時,該課程教學不應拘限于課堂、教材,而是結合社會現實,關注學生生活經驗,引導學生做一個忠誠的愛國者,充分體現該課程的實踐性特點。
。4)情境教學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引入或創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以形象為主體的生動具體的場景,以引起學生一定的態度體驗,促使學生的心理機能得到發展。如在講“樹立正確的人生態度”這個問題時,播放雷慶瑤身殘志堅的感人事跡和展示現代大學生人生態度不端的問題的強烈對比,促使學生思考應該以一種什么樣的態度面對自己的人生。從上面的論述中可以看出,這些教學方法不僅是一種教學方法、教學模式,它們更是一種教學理念,其核心是以學生的發展為根本。
上一頁 [1] [2]
【試析高校“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堂教學理念革新】相關文章: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的道德探究11-18
論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教學方法11-18
試析高校法律英語師資培養模式的構建03-10
試析和諧思想對高校學生亞健康狀態的影響03-28
試析法律原則的定位11-20
試析航班延誤的法律規制12-04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