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根語文生活 培養良好習慣
學習習慣是指在長時期的學習過程中,逐漸養成的不易改變的行為傾向,是極為穩定的思維和行為的動力定型。著名教育家葉圣陶說:"什么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要培養良好的習慣。養成能力、養成習慣,使學生終身以之。"《語文課程標準》在"總目標"中提出了"培植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養成語文學習的自信心和良好習慣,掌握最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的要求。筆者就此結合國標本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一冊"習慣篇"的教學說說自己的想法。一、從語文生活的高度領悟習慣
語文不是一種客觀意義上的,有待我們去認識、去把握的外在存在物,而是人之所以為人的語文生活世界。這是對語文的一種哲學理解。有一位加拿大學者說得很深刻,也很簡潔:"關注語言,同時也意味著對那些寓于此語言里的人的生活狀態的關注。作為語言教師,大家在努力尋找更好的向學生講話的方式時,其實也是在為他們講解更好的生活方式。從相對的和物質的意義上講,拙于辭令的人過的是貧困的生活。"我們把這種以語文為本體的生活存在稱之為"語文生活"。
"習慣篇"安排在每冊教材的第一篇,相當于一本好書的卷首寄語,包孕著編者的良苦用心,體現了它無與倫比的重要地位。但是有些老師往往忽視了"習慣篇"的教學。有的老師就圖講圖敷衍了事;有的老師蜻蜓點水,草草從事;有的老師照本宣科地讓學生了解一下就算教過了。語文習慣,其實就是一種生活。首先,語文的強大生命力就植根于生活,生活處處有語文,也就是說語文的聽、說、讀、寫充斥在生活的每一個方面。語文的本質就是生活,就是人的生活世界!美國教育家華特指出:"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世界的外延相等。"語文素養產生于生活,并且和人一起發展生長于生活。語文不僅僅是一門學科,而是人的生活,人的根基,人之為人的生活世界,它塑造著學生的思想、情感、性格,思維方式和生活方式直至形成一種習慣。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形成不是單純的課堂教學所能成就的,只有在"生活世界"才能得以發展和形成!
國標本蘇教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上冊《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1)》共有5頁插圖,向我們展示了豐富多彩的語文學習生活。這部分教材可分為三塊。第1頁為第一塊,第2、3頁為第二塊,第4、5頁為第三塊。這些插圖點面結合,內外相容,特別是一個個人物感情豐富,活靈活現,或神情專注,或一絲不茍,或興趣盎然,讓學生領略了語文學習的趣味性。"保持正確的讀寫姿勢"、"愛惜學習用品"這三種習慣其實都著眼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一旦養成了這些習慣,對學生的終身發展將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二 從語文生活的視角教學"習慣篇"
我們如果只是限于教室,就書講書,把習慣當成知識去教,"習慣篇"的教學就會流于形式,習慣養成就會落空。"習慣篇"的教學必須植根于語文生活,充分發揮課本插圖示范引領的作用,實行扎實有效的文本對話,把學生的直接經驗、個體感受、生活世界打通,使其在充滿活力的語文生活中得到鍛煉提高。
1、創設生活情境感受插圖
要克服"就圖講圖"、"紙上談兵"的做法,我們先創設一種與生活相似的情境,營造生活的現場感、真實感,讓凝固的、平面的圖"活"起來、"立"起來,以激活學生的生活經驗,使他們能夠順利地進入"圖"境之中。
然后,我出示幾張插圖,畫面展示了不正確姿勢帶來的嚴重后果。這一切震撼著孩子們的幼小心靈,激起了他們對掌握正確讀寫姿勢的欲望。
2、喚醒生活經驗讀懂插圖
使用教材的時候,只有把這些相關的內容有機地聯系起來,和學生的生活實際溝通起來,才能真正明白編者的意圖,課程目標才能得到更好的實現。教師聯系學生的生活對教材進行二度開發。讓學生根據自己已有的生活經驗建構新的知識、意義,逐步形成習慣。 這樣的教學喚醒學生的記憶儲備、生活儲備,使學生不同的思想、做法在一起碰撞、激蕩、從而把一幅幅圖還原成具體可感的生活。只有將教材的編寫意圖與學生的生活打通,圖片才能真正"活"起來,教學才能更加切近學生的生活,才能取得最有效的教學效果。
3、選擇生活實境演練插圖
養成習慣貴在"躬行實踐"。我們要充分發揮課本上照片的作用,指導學生仔細觀察,讓圖上那些示范意義的姿勢變成一定的"相似塊",儲存于學生的記憶之中,以備激活和調用。
比如可以將學習內容編成朗朗上口的兒歌讓學生誦讀。《寫字姿勢歌》寫字時要做到:頭正肩平腳放好,眼離書本要一尺,胸離桌邊要一拳,手離筆尖要一寸。在班級中選出讀寫姿勢規范的學生,每日輪流上臺示范;讓學生用彩線給鉛筆做出一寸的標記;教會學生做鉛筆套等活動促進習慣教學。 "教"要指導"到位","學"要行動"到位"。
此外, "習慣篇"教學雖然是獨立的,但是它絕不是孤立的,它還滲透在課本編寫的方方面面。如本冊《懷素寫字》就有這樣的內容:"懷素寫字非常認真。他總是先看清字的形狀,記住它的筆順,再一筆一畫照著寫。","他寫呀寫,日子一長,木板竟被寫穿了。"因此,在平常語文學習生活中也應該注意利用,讓學生進一步體驗強化。
三、常抓不懈 形成語文習慣
葉圣陶先生說:"語文方面許多項目都要經過不斷練習,鍥而不舍,養成習慣,才能變為他們自己的東西。"從知識到智能,由技巧到習慣,絕非一日之功。所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培養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師必須有足夠的耐心和毅力,取得家長的配合和支持,一絲不茍,持之以恒。
初入學的兒童可塑造性強,寫字姿勢尚未定型,在這個階段抓可收事半功倍之效。不管在什么場合下寫字,只要一提起筆來,就要一筆一畫地寫,認認真真地寫,力求做到筆畫清晰,間架合適,行款整齊。只要堅持下去,就能越來越熟,做到既寫得好又寫得快。
總之,"習慣篇"的教學走出了課本,走出了教室,走進豐富多彩、充滿活力的語文生活。專家研究表明,3-12歲是人形成良好行為的關鍵期,12歲以后,孩子已逐漸形成許多習慣,新習慣要想扎下根來就難多了。教師要尊重科學規律,尊重教材,把握要領,循序漸進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學生在學習、生活中有所發現,有所發明,提高獲取一切社會知識、經驗,從事社會活動的素質和能力。
參考資料:
1、《語文課程標準》(全日制義務教育試驗稿)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國家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語文(蘇教版)一年級上冊教學策略建議(上)國標本(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編委 楊新富
3、《基礎教育改革綱要》(試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2001年
【植根語文生活 培養良好習慣】相關文章:
淺談小學生良好習慣的培養12-12
初中英語學習良好習慣的培養12-03
淺談如何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良好習慣12-04
讓幼兒游戲植根于地方文化的策略12-03
幼兒游戲植根于地方文化的策略12-02
七年級學生英語學習良好習慣培養的策略12-04
語文建構性學習能力的培養11-25
淺談語文教學中語感的培養12-11
淺談學生學習語文興趣的培養02-19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