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新課程背景下語文教師教學能力的增長點
論文關鍵詞:新課程 課程資源 教學能力
相關論文查閱:大學生論文、工商財務論文、經濟論文、教育論文 熱門畢業論文
論文摘要:教師的專業化是課程改革的關鍵,但教師的專業化素養不是培訓出來的,它扎根于教育生活的土壤,以教師的自動力為源泉,以開發和利用課程資源為契機。新課程賦予語文教師開發和利用課程資源的權力,讓廣大教師有了用武之地。開發課堂資源,提升教師課堂設計和管理能力;開發校本資源,發展教師的學科專業水平;開掘社會資源,增強教師實施生活教育的能力,促進社會教育力量的整合,推動教育系統工程的構建。
對于語文教師而言,新課程的革命意義是給了教師開發和利用課程資源的權利,權利和能力往往相輔相成,教師們在語文教育天地里大顯身手、各顯神通,語文課堂出現前所未有的開放態勢,形形色色的校本課程新鮮出爐,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實踐課程不斷創生。教師的教學能力也水漲船高,涌現出一批學識淵博、思想開放、富有教學智慧和創造力的學科中尖力量。
開發和利用課程資源,是語文教師教學能力的增長點。但是語文課程資源包羅萬象,如何選擇優質的教學資源,創造性地開展學語文、用語文的活動?在開發和利用資源的過程中教師的哪些能力得到有機的鍛煉和培養?這些問題是我們開發課程資源的過程中應充分關注的,筆者從以下三方面闡述對這些問題的思考。
1.開發課堂資源,提升教學設計和課堂管理能力。課堂是師生精耕細作的園地,這片園地中蘊藏了無窮的財富。這些財富有的呈靜態分布,沉淀于組成課堂的各個元素中;有的則在各種元素的不斷碰撞中活動生成,積聚升華。對于靜態資源,我們要了解和設計:對于動態資源,我們要創造各種激活生成的機會。使課堂成為一座取之不盡、用之不絕的富礦。
I.1課堂靜態資源的設計。與傳統的語文課堂相比,新課程的課堂靜態資源更加豐富。因為傳統教學的主要目的是吸收有限的文本資源,而新課程提倡開放式教學,目的是幫助學生形成學習能力。從“學會”到“會學”,教學資源的設計也需發生重大變化,以“學會”為目的的教材資源是學習的終極點;而以“會學”為目的的教材資源是學習的起點,教學者需要拓展資源,使課堂內外勾聯,互相補充,構建“以外養內”的聚焦式學習方式或“以內促外”的輻射式學習方式。那么如何拓展課堂資源?這對教過程,“此”是什么?是文本,是文本教學主題。教師必須在研讀文本,確定合宜的教學主題后,設計拓展的途徑。拓展的路徑在哪里?對于一個學富五車的教師而言,途徑就在大腦中,回憶聯想,相關的內容紛至沓來;但普通教師不可能有如此大的閱讀量,何況如今網絡發達,網上搜索信息便捷,關鍵是教師要有于信息海洋中選擇優質資源的智慧眼光。如何遴選優質教學資源?筆者認為主要有兩條標準:其一是服務教學主題,其二是有效達成知識、能力和情感價值觀“三維一體”的效果。確定拓展內容后,如何安排合適的教學環節進行拓展?用多少時間進行這些看似“節外生枝”的拓展教學?此問題考驗教師對教學流程的把握能力。一堂課尤如一篇師生共同譜寫的文章,其中的拓展環節就是輕輕宕開的筆墨,收放自如、渾然天成的妙筆能使文章顯得豐富多彩、搖曳多姿。生拉硬扯的拓,尤如手長六指,是畸形的怪胎,必須切除。開發和利用預設的文本資源是一種藝術,這種藝術有賴教師的學識和課堂智慧去創造。
1. 2課堂動態資源的生成。課堂中預設的文本資源是一種顯性的資源,有“畫工”的教育者都能開拓和利用;但有一種隱性的課堂資源,則期待有“化工”的藝術家巧妙點化和創造。隱性的課程資源潛藏于師生的智慧中,流動于各種課堂元素的相互對接中。寬松和諧的課堂環境是孕育隱性資源的土壤,課堂管理者需努力創造開放自由的課堂生態環境,讓每一個生命在潤澤的教室中進發出創造活力。傳統的語文教學,教師是絕對的權威,課堂管理嚴肅嚴密,課堂環節步步為營,形成所謂的“完美”的怪圈,學生少有自由呼吸的機會。這樣的課堂學生是接受知識的容器,不是創造知識的活人;課堂是約束生命的空間,不是激揚生命的舞臺。管理者惟有形成生本意識,倡導開放的人性化的課堂管理,才能源源不斷地生成動態的課堂資源。生態化的課堂管理結構是“曲線形”結構,有張力,有思考的空間,可以隨著師生的互動靈活改變教學流程的行進方向。生態化的課堂管理重視營造師生、生生之間的對話場,師生對話實現教學相長,生生對話促進優勢互補。我們欣喜地看到,近幾年的語文課堂出現了如此鮮活的情景:學生的一個問題或一句話觸發教師的即興智慧,于是為師者適意譜寫一段精彩的對白;學生的一番有爭議有缺憾的言論,促使其他同學積極爭辯,課堂資源因此得以豐富和完善。
2.創生校本資源,增強學科專業能力和教育智慧。新課程明確規定三種課程資源形式:國家課程資源,地方課程資源和校本課程資源。國家課程資源多為宏觀指導,缺少具體的研發,目前能看到的實物僅限于課程標準(實驗稿)和教科書。地方課程資源是原生態的,地方教育部門除了編寫鄉土教材外,基本權利下放到學校教師手中。所以,校本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是課程資源管理的重頭戲,一線教師的權利增大,任務加重。但這種“趕鴨子上架”的做法迫使教師學習課程理論知識,盡快提高理論素養和實踐反思能力,由經驗型教師向研究型教師(專家型教師)轉化。
課程標準實施己有若干年,校本課程呈現萬千氣象,尤其是名校,將它作為學校品牌建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有多少學校對己開發的校本課程的必要性進行了論證,目前似乎找不到切實的文字資料。筆者所在的學校主要開發了三種校本課程資源:國學校本課程,綜合性活動課程和口語交際課程。國學校本課程的開發是基于本校的人才培養目標—為社會輸送以外語為特長的復合型人才。學生將來從事對外交流工作,而扎實的國學功底是對外交流的資本,F有教科書中涉及的國學經典比較單薄,大多零敲碎打,于是自編國學系列教材成為我們的校本課程研究行動之一。初一初二學習古典詩詞,初三學習明清小說和古典散文名篇。校本教材與教科書一起進入課堂,有一定的教學時間保證。教師在編寫教材和實施課程的過程中,需要閱讀大量的古文典籍,才能整理提煉出適合學生的學習資料,其工程是浩大的,但教師的學科專業知識、傳統文化底蘊得以增厚,教師的學科情感得以加深?谡Z交際課程是基于課程標準要求和學生發展的需要而設計的?谡Z交際課程的開設意味著學校在培養人才方面走向自覺,因為以應試為目的,將學校的生存和現實利益放在首位的學校是不可能開設口語交際課程的。我們的口語交際課程內容主要有三部分:朗誦、演講和辯論。課程資源的創生也主要有三條途徑:相關的知識和影像資料,活動過程設計和實踐知識積淀,評價和反饋資源。這些課程既有全程的活動設計,又貫穿于日常的學習生活中。教師在指導的過程中有一定的困難,畢竟口語交際能力與人的個性天賦有關,與人的成長經歷有關,不是所有的老師都有朗誦、演講和辯論的能力,但這并不影響學生鍛煉口語交際的機會,凡是學生發展需要的能力,學校教師有培養的責任,責任推動教師再學習,與學生共成長。綜合活動課程重在考察學生的合作意識、創新意識和探究精神,F行的語文教科書每一單元均有“寫作、口語交際和綜合性學習”課程,這些課程內容因課程之間的交錯雜揉而難理頭緒。從目前部分學校實施的綜合性活動課程來看,各有創意和特色。有的將地方文化和傳統文化(節日)作為綜合性活動的課程資源,有的將自然和人文景觀作為課程資源,有的以家庭、鄰里、社區、不同的社會群體作為課程資源,有的以國內外發生的重大事件作為課程資源。筆者所在的學校每一年級每學期都有一至二次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如感受自然系列,以關注地方文化、風土人情為主的民間采風,以改善生存環境為主的研究性活動。一張圖文并茂的小報,一段精彩的視聽錄像,一篇研究性小論文就是活動的成果;顒又薪處熓遣邉澱撸邉澋膬热葜饕腔顒臃桨傅脑O計和活動成果的展示。這是新課程為教師開辟的發展空間,它促使教師走出校園這座象牙塔,關注社會,關注生活,為學生創造鮮活有趣的活動課程內容。
校本課程資源中還有很重要的人力資源期待我們去發掘。學生是學校最寶貴的資源,他們每天都在創造生活,創造奇跡。·學校教師若能留住學生精心譜寫的成長篇章,用文字,用影像資料,或用實物保存記錄,這將是學校一筆巨大的教育財富。家長的教育資源也同樣不可忽視,他們來自社會各階層,有豐富的社會閱歷和育兒經驗。學校若能開發家長資源,通過文字、專題訪談、報告等形式積累家庭教育資源,對促進家校的通力合作將起到積極的作用。這些人力資源的開發需要教師和管理者有一定的教育理想、視野和智慧。不然,最寶貴的資源也會白白流失,校園的文化積淀自然蒼白貧痔。
3.開掘社會資源,提高教師實施生活教育的能力。校園是一個相對狹窄的空間,與社會有一定的距離;課本是間接經驗,若沒有直接經驗的補充對接,很難轉化為學習的動力和智慧的源泉。著名教育家杜威說:“學?颇柯撓档恼嬲行牟皇强茖W,不是文學,不是歷史,不是地理,而是兒童本身的社會活動。”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也是生活教育的忠實踐行者,他說:“到處是生活,即到處是教育;整個的社會是生活的場所,亦即教育之場所。”教育若離開社會生活,培養的人才便是不識時務的書生。應試教育最大的弊端是切斷了學生向生活學習的機會,從本本走向本本,從狹窄的教室走向狹窄的教室,知識成為機械的教條和升學的利器,學生難以享受學習的樂趣,難以體會知識的力量。新課程倡導生活教育,課程標準中明確規定:各地區蘊藏著自然、社會、人文等多種語文課程資源,要有強烈的資源意識,去努力開發,積極利用。開發和利用社會生活資源不是一件簡單的事,需要教師突破單純的校園生活,放遠眼光,積極參與社會,了解社會,明曉哪些資源可以為我所用,并與各資源管理部門溝通聯系,合力開發。假期是學生走向社會的最佳時期,社會的各種文化設施如何為孩子創造學習條件?曾經在本省的一家報紙上看到這么一則報告:浙江茶葉博物館準備在暑假吸收部分學生講解員,有意者可以前去報名。當時很為“茶博”館員的公共教育意識感動。若其他單位也有這樣的用心:新聞媒體為孩子門多提供寓教于樂的假期檔節目,網絡管理者能主動推薦一些適合學生的優質網站,大學能開設適合各級學生的實驗課程……所有的社會資源匯成一個資源庫,供學生選擇和使用,那么我們的社會教育力量會越來越強大。這些有意義的工作由誰來做?社會和學生之間由誰牽線搭橋?學校教師和相關的社會教育機構成員是最佳人選。當然,這對教師來說同樣是一個難題,因為教師是一個相對獨立的社會群體,他們接觸的主要對象是孩子,對紛繁復雜的社會缺少認識。教師生活的單純明凈逐漸讓他們游離社會,缺少相應的社會知識和歷練機會,這對培養學生和推動教師自身發展極為不利。所以,開發社會資源,讓教師獲得融入社會的機會,增強他們參與社會的意識和能力,是一項造福廣大教師和學子的社會系統工程。
開發課程資源是頗有彈性的教育工作。教師可以選擇不作為,簡單地教著簡單的語文;教師也可以大有作為,為語文找回本真和精彩。但無論如何,每一個從業者都希望提升專業能力,而開發語文課程資源無疑是全面提升教學能力的最佳契機。讓我們抓住機會,譜寫語文教學的華章,迎接教育生命的春天。
相關論文查閱:大學生論文、工商財務論文、經濟論文、教育論文 熱門畢業論文
【試論新課程背景下語文教師教學能力的增長點】相關文章:
淺談新課程背景下的詞匯教學11-21
新課程背景下的班主任能力要求及培養策略03-17
試論新課程背景下高中化學課程導入策略思考11-18
淺論新課程背景下的閱讀教學的策略12-13
試論新課程理念下的化學教學資源開發03-27
新課程背景下高中物理實驗教學11-24
談新課程背景下高師美術教學改革12-02
新課程背景下初中物理有效教學的實施策略11-18
新課程背景下對農村學校體育教學的思考11-22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