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議隨機通達教學策略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運用
[論文關鍵詞]隨機通達教學 高中化學教學
[論文摘要]隨機通達教學方式認為,人們不可能將已有知識簡單提取出來就可解決實際問題,而必須根據具體情垢,以原有的知識及大量的經驗背景的共同作用而實現。對同一內容的學習要在不同時間多次進行,每次的情境都是經過改組的,而且目的不同,分別著眼于問題的不同側面,這會使學習者對概念、知識形成新的理解。本文以隨機通達教學策略的步驟和特點闡述了其在中學化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在從事高中化學教學活動時,教師如何將化學概念全面地、深刻地建立在學生的腦海中,從長遠來看,是教學關鍵之關鍵。建構主義的隨機通達教學就為我們提供了這樣的一種教學方法:建構主義理論認為,在學習過程中,由于對意義的建構可從不同角度入手,從而獲得不同側面的理解;同時,在運用已有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時,又存在著概念的復雜性和實例間的差異性,任何對事物簡單的理解都會漏掉事物的某些方面,而這些方面在另外情境中,從另一角度看時可能是非常重要的?磥,由于事物的復雜性和問題的多面性,要做到對事物的內在性質和事物間相互聯系的全面了解和掌握,即全面而深刻的意義建構是很困難的。為克服這方面的弊端,斯皮羅等人根據對高中階段學習的基本認識提出了“隨機通達教學”。
一、“隨機通達教學”概述
隨機通達教學是依據建構主義的認知靈活性理論構建的一種學習模式。隨機通達教學認為,對同一內容的學習要在不同時間多次進行,每次的情境都是經過改組的,而且目的不同,分別著眼于問題的不同側面。學習者可隨意通過不同途徑、不同方式進入同樣內容的學習,從而獲得對同一事物或同一問題的多方面的認識和理解。顯然,學習者通過多次“進入”同一教學內容,將能達到對該內容所涵蓋的知識比較全面而深入的掌握。這種多次“通達”,絕不是像傳統教學中那樣,只是為鞏固一般知識、技能而進行的簡單的重復,即所謂的復習。這里的每次“通達”都有不同學習目的,都有不同的問題側重點。隨機通達教學模式以網絡環境為依托具有認知性、靈活性和多元性等特點,它能體現以學生為中心的三個要素,即“發揮首創精神、將知識外化和實現自我反饋”,有效地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和主動建構合理的知識結構,而這些正是以提高學生探究能力為特色的模塊教學所需要的,因為模塊教學最主要目的就是為了滿足學生多樣化發展的需要、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知識結構。因此,多次“通達”的結果,絕不僅僅是對同一內容的簡單重復和鞏固,而是使學習者獲得對事物全貌的理解和認識上的飛躍。
教學實踐證明,建構主義的隨機通達教學能強化、鞏固學生已學的化學知識,它對學生起積極作用的過程可這樣表述:進一步讓學生信服化學概念更正確,適用范圍更廣,先是在定性問題上,然后在定量問題上也是更加符合事實;讓學生獲得對事物全貌比較全面而深入的理解;讓學生再一次把自己的迷思概念與科學概念對照比較,從而意識到自己的腦子里所發生的轉變,檢測自己是否真正明確了課堂上所學的內容。
二、隨機通達教學策略與化學教學
隨機通達教學策略的基本模式包括以下步驟: 首先是教學內容的選擇和教學目標的分析,然后是呈現基本的教學情境,接著隨機進入學習、思維發展訓練和小組協作,最后是學習的效果評價和遷移應用,隨機通達教學策略具有其他教學策略不可比擬的優勢和特點,所以我們結合隨機通達教學策略的特點,在化學學科的教學中進行實踐和嘗試。
第一步,呈現基本的教學情境。依據其認知性的特點,我們可以創設各種數字化的教學模式,利用多媒體交互技術(文字、音樂、影像、圖片、動畫等),以便為學生提供一個復雜的學習環境,并鼓勵學生自己對化學知識進行主動研究和建構。用更加直觀和生動的形式展示所要傳授的內容。通過數字化的分析和各種感官的轉化,能夠更好的對所要認知的事物加以理解和同化,從而發揮主觀能動性去積極的嘗試各種方法進行信息加工。
例如,在講授《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時,教師可以利用工具軟件、教學軟件或教學素材庫等制作數字化學習資源,通過文字、音樂、影像、圖片、動畫等等,把與影響化學反應速率有關的各種自然現象、師生的各種實驗活動現象移入課堂,并且用flash動畫從微觀的角度去分析濃度、溫度、壓強和催化劑是如何影響反應速率的。這樣,一方面擴大了課堂空間、豐富了信息內容、增大了信息總量、增加了學習情趣,另一方面除了讓學生掌握了知識以外,同時讓學生明確學習時所要達到的認知目標,調整心理狀態,有利于他們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策略的選擇,為引導學生隨機進入教學做好充分準備。
第二步,隨機進入學習。提供大量的變式練習,引導學生開展隨機進入教學,讓學生學會學習策略使用的條件,使學習策略成為條件化知識。在此過程中,教師把對學習過程的監控權逐步交給學生,讓學生自主地判斷認知目標的理解是否正確,判斷策略選擇是否恰當,判斷認知活動是否始終指向認知目標,是否一步步在接近目標,判斷認知目標是否圓滿完成。
例如,教師在開展二氧化硫的性質的教學時,先使學生通過探究實驗學習了二氧化硫的酸性氧化物、漂白性和還原性等性質,然后通過教學軟件設計一定量的練習:首先是針對上面各個性質的知識分別設計一些題目,重在基礎知識的理解和鞏固,這是第一次“通達”;然后將二氧化硫的幾個性質結合去設計題目,比如設計一個“木炭與濃硫酸反應產物檢驗”的探究實驗,比較學習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性質上的共同點與相異性,運用所學知識作出正確的回答,進行二次的“通達”;最后還可以設計一些對比教學的例子:二氧化硫和氯氣的漂白性對比,如果將兩者按1:1混合后漂泊性又是如何變化等等,這是在上面的基礎上的發展與延伸,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是再一次的“通達”。如此通過多次引導學生開展隨機進入教學,學生隨意通過不同途徑、不同方式進入同樣的學習內容,從而促使學生的高級學習產生類推性、反加性與連貫性,這不僅達到“通達”強化、鞏固學生關于二氧化硫性質的目的,也使學生習得了一種獲取知識的新的思維方式。
第三步,思維發展訓練。由于隨機進入學習的內容通常比較復雜,所研究的問題往往涉及許多方面,因此在這類學習中,教師應特別注意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其方法是: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應在元認知級進行,即教師向學生提出的問題,應有利于促進認知能力的發展而非純知識性提問。具體來說,教師在數字化學習環境的基礎上,逐步訓練學生進行推理、提出假設、檢驗假設、發現自己理解的難點等認知活動,及時啟發學生進行自我分析評價,從多個角度發展學生的發散思維、聯想等方面能力。
例如,在講授高中化學人教版選修5《有機化學基礎》第三章第一節“醇 酚”(第一課時)時,通過介紹課本里有關乙醇的性質知識后,教師可依次提出下列問題:(1)乙醇和甲醚是同分異構體,為什么乙醇易溶于水,而甲醚不溶于水?(2)乙醇鈉能和鹽酸反應嗎?(3)如何檢驗無水乙醇中(乙醇的含量高達99.5%)還存在水?(4)與“-OH”相似的一種官能團“-SH”叫巰基,只是把氧原子替換為硫原子,試比較乙醇(CH3CH2OH)與乙硫醇(CH3CH2SH)的沸點高低,并說明為什么。通過解決這些問題,學生剛學過的乙醇知識得到進一步鞏固,探究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知識遷移能力得到了培養,知識更加開闊。
第四步,引導小組協作,體驗多元思維。學習策略、知識的遷移會因個體和群體(班集體)而異,所以小組學習顯得尤為重要。因為學生的水平因人而異,例如有的學生有較強的記憶能力而理解領會不足;有的分析能力較強而綜合能力差;有的擅長動手實驗而對理論知識不感興趣;有的習慣于聽教師講而不習慣于自己探索學習等等,可謂各有所長。為了讓學生能更好地揚長補短,這個時候就要協調好小組之間的分工,共同促進學習。一方面通過聆聽不同的聲音,感受不同的思維方式,使同學們的思維觀點都在討論的環境中受到考察、評論,從而幫助每位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特點的學習方法和策略,有利于提高學習知識的效率。另一方面,在協作中幫助學生更深入地了解自己的學習特點、學習現狀,便于他們自己調整和選擇好適合個性特點的最佳學習策略。合作學習能夠彌補單獨建構的缺陷,能讓學生在溝通與交流之中有效地建構意義。
第五步,開展多渠道評價。一方面可以使學生在活動的過程中反思自己的不足,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另一方面可以使老師更好的反思教學成果和教學方式的運用是否合理,是否能讓學生接受。通過多渠道的評價,從而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我們在探索中采用了包括學生自我評價、小組評價和教師評價三種評價方式。其中,學生自我評價的方法主要有:學生建立典型錯誤電子文檔,填寫單元反思表,反思學習態度、學習策略和效果;學生小組評價的方法主要有:通過學生的預習報告、歸納總結、討論報告和形成性練習等進行小組網上自評、互評;教師評價的方法主要有:教師評價檢測,在學校網站展示共享師生的優秀學習成果,強化檢測評價的情感激勵效果。
[參考文獻]
[1]施良方.學習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2]莫雷.教育心理學[M].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余艷.最佳課堂教學案例——六種模式的總結與應用[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4.
[4]許思安,高慧冰,吳清霖.隨機通達教學策略對高中生物新教材學習遷移影響的探討[J].中國電化教育,2005,(09)
[5]鄧湘文.隨機通達教學策略在大學商務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當代教育科學,2008,(13)
上一頁 [1] [2]
【淺議隨機通達教學策略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運用】相關文章:
淺議情境教學法在高職語文教學中的運用12-07
淺議企業管理中的激勵理論運用03-02
淺議生態工程在水利施工中的運用論文11-17
淺議大學英語口語教學策略12-09
淺議外國人漢語學習中的語音偏誤及教學策略12-08
高中化學課堂教學中多媒體的運用11-13
試論高中化學概念的教學策略12-08
淺議小學數學主題圖的教學策略與作用分析11-14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