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高職院校的通識教育應體現高職特色論文

        時間:2024-09-11 02:41:40 論文范文 我要投稿

        高職院校的通識教育應體現高職特色論文

          論文摘要:通識已經成為大學教育的一個標識性部分,從過去到今天,對通識教育思想的追求一直是大學教育理念的精華。然而現在的通識教育卻步入了尷尬的境地,特別是在人文氛圍相對薄弱的高職院校如何開展通識教育爭議不斷。高職院校有不同于普通大學的許多特點,在某些情況下也正是其弱勢所在,這決定了高職院校應建設一條有高職特色的通識教育之路。

        高職院校的通識教育應體現高職特色論文

          論文關鍵詞:通識教育;高職

          到2008年,我國境內普通高等學校已達2263所,其中普通本科院校1079所,高職(?疲┰盒1184所。全國各類總規模達到2907萬人,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23.3%。高等教育的迅猛發展,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大,帶來了一些負面影響,其中高等教育質量下滑比較突出。特別是一些地方本科院校和高職院校,大多為合并升格而來,時間較短,積淀不足,與研究型大學相比,人文氛圍較弱,以至于成了通識教育的“盲點”。在教育部提出實施本科教育“質量工程”,并大力發展的新形勢下,這些院校如何開展通識教育,成為各界討論的熱點。實際上,由于高職教育的特殊性,和傳統研究型大學相比,在如何開展通識教育的問題上,應有所區別,理應走出一條新路。

          一、什么是通識教育

          筆者認為,通識教育(General education)系指高等教育階段面向全體學生實施的一種培養健全品格和理性精神的教育。通識教育的內涵,至少應該包含以下幾方面的內容:通識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部分;通識教育是非專業、非職業性的高等教育;通識教育是對所有人的教育,是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應該受到的一類教育。上對通識教育存有種種誤解,如把通識教育等同于通才教育、人文教育或素質教育,這些都是不準確的,為了能對通識教育有一個整體的把握,在此簡要回顧通識教育的歷史源流。

         。ㄒ唬┩ㄗR教育的產生

          中國古代即有通識教育的萌芽,在被譽為“初學入德之門”的《大學》一書中,開篇即提出“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大學的宗旨在于彰顯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對人的塑造,使人格境界更為完善。司馬光在《資治通鑒》中論述道:“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通識教育強調教育學生做“合格公民”、“健全品格”的重要性,即是對“德”的培養。通識教育同時強調對學生理性精神的培養,然而這在中國古代教育中未曾出現。通常認為,通識教育源于亞里士多德提出的自由教育思想。亞里士多德主張自由教育是自由人應受的教育,它的目的在于發展人的理性、心智,以探究真理,而不是為了謀生和從事某種職業作準備。他認為,自由教育以“自由學科”為主要內容,避免的、實用的、專業化的訓練,而各行各業的實際操作是奴隸們的事物,有損于人的理性的發展,是自由人所不應該從事的。在科學技術不甚發達的時期,自由教育一直在西方教育中占據統治地位。不過,自由教育也只適用于與奴隸、工匠們相對的“自由人”,因為他們不需要從事這些勞動,就能夠生活下去并有機會從事國家的。在革命以前的階級社會中,所謂自由人整體數量是比較少的。

          隨著18、19世紀工業革命的蓬勃展開,社會和科學技術也隨之迅猛發展,新知識大量涌現,它們在社會生產生活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由于自由教育完全排斥“實際的操作”教育,認為古典的人文知識是學院教育的絕對主流,使得人們不得不對學校教育的目的、內容進行反思。終于,在“實用主義教育價值觀”、“教育化思潮”等觀念的沖擊下,自由教育思想的堡壘開始動搖。

          通識教育實際上是對自由教育的革新,它起源于自由教育,但與自由教育又有所不同。通識教育在秉承自由教育基本內涵的同時,認同高等教育要傳授自然科學知識和工程技術知識的做法,只有這樣,大學教育才是完整的。另一方面,通識教育是主張面向全民的教育,這與自由教育過去宣揚的階級觀念不同,符合社會發展潮流。正是由于通識教育轉變了自身的社會屬性,滿足了時代的要求,才得以在現代社會中存在發展。

          通識教育自產生以來,由于社會背景或理論出發點不同,各種觀念不斷提出,人們對通識教育的認識并不完全一致,圍繞通識教育,也出現了幾種不同流派。但最有影響的通識教育思想以美國哈佛大學委員會在1945年發表的《自由社會中的通識教育》(General Education in a Free Society)的報告書為代表,即美國高等教育史上著名的《紅皮書》(The Red Book)。該書將通識教育定義為“學生在整個教育過程中,首先作為人類的一個成員和一個公民所接受的那部分教育”。這種通識教育可以“賦予人們在生活中必備的各種知識、能力、思考、信念、修養以及培養情感和智力全面發展的人”!都t皮書》確立的通識教育的內涵,在20世紀后期基本穩固,略有發展,并直接影響到美國的其他大學!都t皮書》中提出通識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完整的人,而這種人需要具備四種能力:(1)思考的能力;(2)溝通的能力;(3)判斷的能力;(4)辨別價值的能力。開展通識教育是保證學生能力培養和大學教育質量的重要環節。

         。ǘ皩嵱眯浴睜幷摯龠M了通識的發展

          通識教育要求在課程設置上注重人文及廣博知識的教育。通識教育反對大學一味迎合暫時的或短期的需要,過分專業化和取消專業的功利主義價值觀。這種教育從“以人為本”的思想出發,著眼于大學生的全面發展。然而對通識教育的“實用性”作用的懷疑,從來沒有停止過。而這樣的尷尬局面早在通識教育的前身自由教育占據主導地位的18、19世紀就已屢見不鮮。如洛克(John Locke)等,都對自由教育持反對意見。洛克認為,教育應該為著某種特定的目的,應該設計具體的事物和工作。在他看來自由教育一無所用:“它不能教我們改進產品,也不能擴大我們的莊園和土地,……也不能導致化學、天、學、磁學等任何其他一種學問的新發現!甭蹇说挠^點在當時逐漸流行,但也理所當然的遭到了自由教育學派的駁斥和反擊。同時代的重要人物紐曼(John Henry Cardinal Newman)就認為受過自由教育的人可以勝任諸多職業,因為自由教育可以教會人們思考、推理、比較和分析,鍛煉培養人們的品位、判斷力、洞察力,它或許不能一下子成為、政界要人、醫生、工程師,但是他的理智所達到的狀態使他能夠勝任這些職業中的任何一個,而且可以擔當其他任何他有興趣的職業。在紐曼看來,會縮小、貶抑人的精神力量,人就像某臺大機器上的附屬部分,處其中有用,游于外則微不足道。紐曼,以一名19世紀極為權威的神學思想家和作家的顯赫身份,對自由教育的“有用性”做了比較精辟的解答。他用“理性”、“有用性”等概念對自由教育的詮釋不但推進了自由教育思想的發展,也鼓舞著20世紀的一批專家學者繼續高舉著這面旗幟,如赫欽斯等。實際上紐曼本人并沒有完全否定職業教育,隨著時代變遷,自身的發展,自由教育的內涵已不只是單純追求發展理性,也注意到了對其他有用知識的學習。到了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自由教育在美國已經成為了通識教育的同義詞。

          有學者認為,現代的通識教育問題的實質是對自由和人文傳統的繼承,在本質上是塑造自由人,使人獲得理性的自由,從這種意義上講,通識教育是一種自由教育。今天的教育觀念中,對通識教育重要意義的認識已形成共識,爭議多存在于如何有效的實行通識教育。

          二、目前高職院校開展通識教育中的困惑

          通識教育是高等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所有的高職學生在職業技術教育之外,都應該接受與通識教育有關的教育。然而實際情況并非如此,在很多的高職院校,通識教育僅僅流于形式,成了“沒有人愿意去管,沒有教授愿意去教,沒有學生愿意花精神去聽”的“三不愿”,人們還沒有像重視專業教育那樣重視通識教育,通識教育的真正作用被忽視了。

          造成通識教育沒有真正在高職院校中開展的原因是多方面:

         。ㄒ唬╅_展通識教育的基礎和經驗不足,宣傳也不夠

          大陸通識教育是從20世紀90年代已經開始起步,基本上是從1999年教育部建立32個素質教育基地后才正式開展,人們對通識教育還沒有做到深入了解。盡管有些人熱衷考察美國大學的通識教育做法,但通識教育的外殼容易效仿,而精神內核卻不可能輕易掌握。

         。ǘ└叩冉逃蟊娀A段加速來臨后,通識教育未受到重視

          在通識教育起步初期,我們高等教育最顯著的變化就是高校的擴招,我國進入高等教育大眾化的時代。也正因為這樣,高校不得不忙于處理擴招后帶來的一系列問題,通識教育的有效開展受到沖擊,直接后果就是通識教育沒有真正落實到位和教育質量下滑。

          (三)很多教師及學生對通識教育有很大誤解

          通識教育是近些年才開始在學校興起的“舶來品”,人們還需要一個認識的過程。這些誤解主要是:(1)將通識教育等同于人文教育。和人文教育相對應的教育是科學教育,而通識教育不只是人文教育,通識教育包含著科學教育的成分。近代西方科學技術的繁榮,很大程度上源于自由教育包涵的理性精神。雖然通識教育的課程組織上,人文類課程較多,但把通識教育只說成是“做人”的人文教育,是不完整的;(2)把通識教育誤解為通才教育。通識教育重點在于“人”的通,這里的“通”有三方面的含義,一是具備良好的品格和一定的社會責任意識;二是知識結構較為完整、通連;三是理性精神凸顯。而通才教育注重于不同知識的融會貫通,重點在“才”的通;(3)把通識教育誤認為素質教育。通識教育的對應物是專業教育。專業教育給予人一定的專業知識與技能,但單純的專業教育把人的知識和能力局限在狹窄的范圍內,導致人的片面發展。通識教育強調共同性知識的教育,重在培養受教育者理性解決問題的能力。與素質教育對應的是“應試教育”,是為消除應試教育的弊端,提高全民綜合素質和國家創新能力。199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明確提出,素質教育應當貫穿于幼兒教育、中小學教育、職業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等各級各類教育,應當貫穿于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等各個方面,通識教育是特定在高等教育階段的教育。

         。ㄋ模└呗殞W制不利于通識教育的深入開展

          高職教育一般學制三年,很多專業正逐步向兩年轉化。兩年對于高職教育來說,完成職業技術教育本身就相當緊湊。在這兩年當中,學生必然都有或實踐的階段,職業實習要求學生必須離開課堂,走向實習場所,時間幾個月到一學期不等,加上畢業設計、論文、找工作等必不可少的階段,至少占去在校期間的四分之一。此外國家規定的思想理論課、外國語等課程也占去一定比例學時,留給學生們學習專業的時間也就一年,在這一年當中組織好專業課程都有一定的困難,如此一來,系統的開展通識教育無論從哪個角度看,則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五)通識教育的課程,還沒有很好的“高職化”

          高職學生的培養目標定位為培養高技能人才,教學內容、教材編寫都有不同于普通教育的特點,如在課程的開發上,已經進入“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開發”階段,這些特點符合高職生的特點和未來工作要求的特殊性。高職通識教育的課程,如果直接照搬本科院校,不考慮高職院校的實際情況,其結果不僅收不到效果,還徒增學習負擔。

          三、高職院校通識教育應體現高職特色

          高職教育要考慮到學生持續發展的需要,這既符合時代的要求,也是的應有之義。的基本目標既是職業性的,也是教育性的,受教育者要籍此獲得從業資格,也要籍此得以全面發展。高職教育如果忽略了對學生未來發展的教育,就很容易變成培訓類機構,畢竟職業教育和職業培訓還是根本不同的。這個不同點往往就體現在有無通識教育方面。但在開展通識教育上高職院校應該另辟蹊徑,體現高職特色,符合自己學生和學校的特點。

          (一)確立培養應用性“通”人為目標的高職通識教育模式

          這種通識教育模式,應該使學生認識到學習人文知識課等通識教育課的重要性,強調未來的人才實際上都是通識教育的受益者;能夠培養出適應發展需要的,應用能力突出的高技能人才,同時通曉一定的人文知識,樂于承擔社會責任,能夠理性做事。模式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這必然要求學校上下思想統一、行動一致。高職校院應將通識教育融入辦學理念之中,營造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校園,而這種校園文化沒有失去高職教育本身的特征。高職院校不僅要強調專業培養目標和職業定向性,還應特別強調培養學生氣質、人文素養等人格特質。

         。ǘ┚x通識課程

          當前,高職特色的通識教育主要通過課程的組織來實現目標追求。但是高職教育若采取追求增加通識課程數量的做法可能會適得其反。因為高職院校能夠從事通識教育的師資力量、教學條件是有限的,很難建成完整的高質量通識教育體系。在這種條件下,高職院校實施通識教育切忌樣樣俱全、華而不實的做法,而應該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做到“少而精”,通識教育的課程內容不要求多,但要體現通識教育的目標及精神。

         。ㄈ└母锿ㄗR教育的課程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不少高職院校都提出了高職教育是“通識教育基礎上寬口徑的專業教育”,結果把通識教育和專業教育在實際教學中一分為二,高職課程的整體性、系統性不足,通識教育課程與專業課程之間缺乏有機聯系,相互間脫節嚴重。在高職教育中的通識課程,必須考慮到與專業教育的內在聯系,突出其知識結構的均衡以及與專業教育相結合的文化氛圍的熏染,才能在實際教學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ㄋ模╈`活安排課程模塊

          在教育內容和形式上,不同的高職院?梢泽w現不同的特色和側重面,高職本身的特殊性決定了通識教育還不可能與專業教育搶奪更多的教育資源。所以課程的形式可以通過各種各樣的課外形式來進行,例如各種比賽、主題活動、社會服務、學生社團等等來補充。實現通識教育的目標重在精神氛圍的營造和知識結構的均衡,絕不是單靠加重學生的學習負擔,擠占有限的教育資源就能實現的。

          通識教育是高職教育階段不能缺失的教育,否則就是職業培訓,而不是高等職業教育。筆者主張高職通識教育是培養應用性的“通”人的通識教育,與培養專才的專業教育是能夠統一的。雖然高職教育開展通識教育有一定困難,但對每一個高職學生來說,不能僅局限在職業性的教育方面,還應該在學校教育中打下未來發展的基礎。哪怕只是為他們鋪就一條不起眼的小路,也會讓他們看到未來的機會。

          相關論文查閱:大學生論文、工商財務論文、經濟論文、教育論文  熱門畢業論文

        【高職院校的通識教育應體現高職特色論文】相關文章:

        通識課程在高職教育中的嵌入12-04

        高職院校中的創業教育11-24

        高職院校建設宿舍文化論文11-13

        高職院校的教育本位論析03-08

        高職院校宿舍文化建設論文02-24

        高職院校畢業論文致謝詞11-23

        高職院校畢業生論文致謝11-21

        高職院校新生入學教育問題及對策論文11-18

        高職院校計算機教育創新舉措論文03-04

        • 相關推薦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