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開題報告(通用12篇)
隨著人們自身素質提升,報告使用的次數愈發增長,我們在寫報告的時候要注意語言要準確、簡潔。相信許多人會覺得報告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物流開題報告,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物流開題報告 篇1
一、選題的依據和意義
醫藥制造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作為全球人口最多的國家,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和人口老齡化趨勢的出現,人們將越來越重視自己的健康,這也促使中國醫藥行業進入了高速增長的階段。隨著醫藥需求的快速增長,發展物流是醫藥制造業提高競爭力的必然要求。據全國重點企業物流統計調查數據顯示,我國醫藥制造業物流規模不斷擴大,但物流效率、物流服務水平等與發達國家相比差距依然較大。物流作為現代生產型服務業,是企業降低成本、獲取第三利潤源的重要途徑。尤其是在當前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背景下,醫藥制造業更需要大力發揮現代物流在行業轉型中的作用。如何完整地展示醫藥物流中心的物流成本結構,并對其進行物流成本分析及成本控制,也成了各醫藥物流中心迫切關注的問題。
二、國內外研究現狀
國外物流成本控制研究現狀:從國外知名的期刊上看,其物流成本控制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對微觀企業物流成本的研究,從企業的實際需要出發,例如:約束條件下的供應商選擇、物流及配送系統的設計、運輸及倉儲策略等。同時更加側重于從實證研究角度來研究企業物流成本的控制、優化策略及相關數學分析模型。本文則將從供應商選擇策略、庫存及倉儲策略、運輸及配送策略三個主要方面來綜述國外的物流成本控制的研究現狀。
1.供應商選擇策略中的物流成本控制的研究。Mooret和Fearon主張價格、質量和產品交付是影響供應商選擇策略的重要準則,他們認為線性規劃方法可以成為供應商選擇的一個重要方法。在這一思路的影響下,Gaballa首次從實證角度將數學規劃方法應用于供應商的選擇。Anthony和Buffa開創了一個單目標的線性規劃模型用以支持企業的戰略采購計劃,但是訂單成本、運輸和驗貨成本等因素未被考慮到該模型中。Narasimhan和Stoynoff將一個單目標混合型整數規劃模型應用于某大型制造企業,以優化面向供應商群體的訂單分配及物料獲取過程。Turner為British Coal公司提出了一個單目標線性規劃模型,該模型在考慮供應商能力、最大訂單量、最小訂單量、顧客需求,及區域布局的約束條件下,實現總折扣價格的最小化。Sharma等人提出了一個非線性的混合型整數目標規劃模型用以解決供應商選擇問題。他們在模型中考慮了價格、質量、產品交付和服務等因素,所有的準則均作為目標。Benton在多品類、多供應商、資源限制和數量折扣的條件下,應用拉格朗日放松法開發了一個非線性規劃和啟發式過程模型用于供應商的選擇。該模型目標是實現采購成本、庫存持有成本和訂單成本的最小化。Ghodsypour和O.Brien開發了一個決策支持系統(DDS),用于減少供應商數量和對供應商的商業伙伴數量進行管理。
除此之外,還有許多學者提出了自己的觀點,以S.H.Ghodsypour和C.O.Brien為例,他們在2001年討論了在多供應商、多種標準和供應商能力限制的約束條件下,供應商選擇決策中的物流總成本問題,他們開發了一個混合型的整數非線性規劃模型,并進行了相應的數學實例分析。
2.庫存及倉儲策略中物流成本控制的研究。庫存與倉儲問題,很早就被國外學者納入關于物流成本控制的研究范疇,因而國外學者在這一方面的研究十分深入,也取得豐碩的成果。
1913年,FordHarrisr在其論文中首次發表了著名的經濟訂貨批量(EOQ-Economic Order Quantity)模型;隨后,Clark和Searf開始研究多級庫存,并于1960年分析和建立了一個不考慮批量的N級流水系統(Serial System)。他們證明了對于考慮貼現和存儲成本的N級流水系統來說,其最優庫存控制策略是所謂的最大訂貨水平(Order-up-Level)策略。
在這些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后邊的學者相繼從不同的問題和角度出發,提出了一系列經典模型。例如:經濟生產批量模型、允許缺貨的經濟訂購批量模型、經濟訂購批量折扣模型、物料需求計劃(MRP)與及時化生產方式(JIT)庫存模型等等。
而關于庫存成本方面的研究,近些年也取得了很顯著的成就。例如:K.Skouri和S.Papachristos在對現有文獻中的庫存模型進行回顧與總結的基礎上,提出以下5種成本應該被視為關鍵性成本:(1)損壞成本;(2)持有成本;(3)缺貨成本;(4)機會成本;(5)補貨成本。RonaldS.Tibben-Lembkea和YehudaBassok于2005年討論了基于延遲定制化戰略的庫存模型,他們認為采用延遲制造戰略來維持其庫存戰略能夠帶來可關注的利潤增長。
3.運輸及配送策略中物流成本控制的研究。
運輸是物流系統的一大支柱體系,它被認認為是經濟增長和發展的重要條件。國外學者對物流運輸成本的研究涵蓋了宏觀、微觀的各項運輸及配送成本問題,具體研究成果如下所述。
Krugman進行了開創性的研究,他指出貿易成本規模在經濟地理模型中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Henderson等人也強調了運輸成本在貿易和收益方面扮演的角色以及其影響;Kumar和Hoffmann分析了貿易、運輸成本和適度全球化之間的多重聯系;而HensRunhaar和RobvanderHeijden探討了公共政策對貨物運輸成本的干預,以荷蘭的紙質印刷品的物流為例進行全面的分析,揭示了貨物運輸成本對供應鏈中的貨物運輸需求進行管理控制的機制。
除此之外,國外的一些學者對如何測量運輸成本進行了嘗試,開始使用到岸價對離岸價的比率作為測量海運成本的工具,但是對于這種觀點,也有許多學者提出了質疑,反對者認為,用到岸價對離岸價的比率計算出來的成本不能提供與時間變化趨勢相同的足夠信息。
綜合上述,可以看出國外物流成本研究體現出很強的實用性與針對性,研究內容和問題十分廣泛,研究成果也很多。他們對物流成本的具體構成及相互影響的認識存有許多差異。他們集中于對物流成本優化策略、方法及技術等實操性的研究很多,而對于物流成本理論體系等相關基礎理論的研究卻相對較少。
國內物流成本控制研究現狀:我國對物流成本控制的研究起步相對較晚,引入我國也僅有20多年的歷史,但是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開發出了一系列可操作性較強的各類物流成本測算模型,例如:物流成本總量的測算模型、第三方物流服務市場規模的測算模型、物流業成本水平的測算模型等。
黃巖提出了基于橫向控制、縱向控制以及供應鏈為對象的計算機網絡控制系統。在這個系統中,假設銷售、生產、采購和售后服務四個環節的物流成本分別是物流過程的函數,然后建立各部分的成本函數和總成本函數,最終構建了以物流成本的預測、計劃、分析、信息反饋和決策等步驟為主體的橫向控制和以過程為基礎的縱向控制以及以供應鏈為對象的計算機網絡系統控制。
柳鍵、馬士華從供應商缺貨對購買方的影響出發,引入有效庫存水平概念,創建了在供應和需求都不確定的情形下倉庫和零售商的庫存模型,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安全因子整體優化的思路和方法。
李慧對物流作業成本法中的物流成本與作業量的相關關系進行了研究,引入線性回歸預測與控制原理對物流作業成本預測和物流作業量的優化控制這一概念,并提出了多種作業的正態線性回歸模型。
張令榮,楊梅提出了基于價值鏈的作業成本法,分析一體化物流成本的數學模型。通過這個模型可以預測或模擬成本數據,并通過有關矩陣對應的變量,求取較優解或最優解,以便于物流成本控制。但是有所不足的是此模型僅僅是理論上的假設,并沒有進一步的分析和實證。
田肇云提出挖掘逆向物流潛在價值的策略。他指出有效的逆向物流管理能夠減少企業乃至整個供應鏈的運營成本、增加利潤,改善企業的現金流,提高客戶服務質量,并為企業贏得信用和品牌形象。
石明虹,滕芳提出制造業企業內部物流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探討了物流評價體系的量化方法,他們主張從內部物流成本控制能力、庫存物料管理能力、內部物流布局能力和內部物流管理成熟度四個方面構造評價指標。
張余華,翁君認為供應鏈物流中,物流作為整個供應鏈子環節,其決策最終必須服從供應鏈,單純對系統自身優化具有很大局限性。他們認為在供應鏈的背景下,物流系統優化將會遇到來自系統內部和外部的不同因素的影響,這些都會加劇優化的難度。
物流開題報告 篇2
一、國外研究現狀
在物流發展的同時,西方發達國家的物流成本控制研究經歷了。在了解物流成本實際狀況、物流成本實際核算、物流成本管理、物流收益評估、物流盈虧分析等五個階段。雖然很多物流企業開始分析其物流體系,但大多數情況下這種分析是根據經驗和直覺進行的,分析過程中很少使用分析模型或工具。雖然西方學術界開發了許多有效的分析模型、工具和決策支持系統,論述這些工具、模型和決策支持系統的著作也很少,但是工業界還未真正了解和應用這些技術,因而目前部分企業物流成本控制達到第四個階段,而大多數企業的物流成本控制還都處于第三階段,還沒有達到第四、第五階段。雖然現在對物流成本構成有了更加全面的理解,但是由于許多會計核算方法不健全成為解決物流成本的障礙,現在對物流過程進行有效的成本管理控制仍然存在困難。
二、國內研究現狀
我國現代物流經過了數十年的發展,已經迎來了物流業的春天。近十年來國家經濟持續穩定的高速增長、電子商務的興起、加入世貿組織等等,為我國物流業激起一個又一個的浪潮。目前由于政策環境與經濟環境的改善,企業改革日益深化,為物流企業發展建立了良好的宏觀環境與微觀基礎,物流事業的發展形勢越來越好。
然而對于物流成本的控制而言,我國的企業物流成本控制大多還處于了解物流成本實際狀況的階段,即對物流活動的重要性認知的階段,只有少部分企業達到了物流成本核算,即了解并解決物流活動中存在問題的階段(但核算水平很低,了解和解決問題的層次也不深),物流部門遠遠落后于生產部門,物流成本管理也遠遠落后于生產管理。對物流成本核算的相關理論和實務探討非常薄弱,對物流成本的計算沒有明確規定,對物流成本的計算方法的研究大多是基于日本的。
三、選題背景與意義
隨著人們物流管理意識的增強,降低物流成本已經成為物流管理的首要任務。無論采取什么樣的物流技術與管理模式,最終的目的都不在與這種模式與技術本身,而是要通過物流系統的整體優化,在保證一定的物流服務水平的前提下實現物流成本的降低?梢哉f,整個物流技術和物流管理的發展過程就是不斷追求物流成本降低的過程。
同時伴隨著現在新經濟時代的到來,經濟全球化、市場一體化的趨勢日益加強,企業面對變化無常、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以及顧客需求多樣化、個性化消費水平的不斷提高,其傳統的、機械的采購、生產、物流模式己經難以適應市場的需要。企業必須快速把握市場的真實需求,縮短產品的開發周期、采購供應周期、生產加工周期、流通配送周期,全面降低企業作業鏈過程的成本,才能提高企業的生存能力和競爭能力。在傳統的企業成本管理模式下,企業往往過于強調通過產量的擴大來降低單位產品所分攤的固定成本,通過采用廉價勞動力和原材料等措施降低企業的生產成本,從而獲得預期的利潤。但是,隨著企業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單純通過擴大產量來形成規模經濟而不考慮市場對產品接受程度和競爭對手的策略的做法,己經被證明是行不通的,通過改進產品的設計和控制生產過程中的浪費來降低成本的手段所能起的作用和降低成本的空間也越來越小。因此,人們意識到,為保持企業的生存能力和競爭能力,必須為企業尋找新的利潤源泉。
通過了多年的研究,發現在企業物資的流動過程中所發生的成本并不會增加顧客的價值,并且企業物流活動所發生的成本占企業總成本的比例較大。由此引發了學術界對企業物流的研究,同時,實務界也在積極地研究如何規劃和實施本企業的物流戰略。在另一方面,各國政府為搞活本國的經濟,通過大流通促進大生產,希望對本國基礎建設的投資來帶動國家的經濟發展,也迫切需要研究如何發展物流戰略。通過幾十年研究的積累,物流學界對企業物流成本管理的認識,形成了第三利潤源、物流冰山、效益背反等理論。國內企業一般沒有單獨對物流成本進行核算,往往都是和企業其它成本一同核算,沒有單獨設立核算項目。即使有些企業將物流成本劃分出來進行單獨核算也往往應用比較傳統的分步法或品種法等,導致物流成本核算的嚴重失真。
對于恩希愛這一個外資企業,雖然在日本的市場已經完全打開,但對于中國這個陌生市場,要打開這個市場就必須降低成本,提高競爭力。由于長期以來企業重生產和銷售,輕流通,導致企業的物流成本偏高。目前,我國生產企業生產中直接勞動成本占總成本的比重不到10%,而物流費用達到了40%。在當今激烈的市場競爭下,物流成本的降低比銷售額的提高更容易。這意味著在激烈的競爭中誰降低了物流費用,誰就降低了成本,誰就會在競爭中取勝。
從分析物流的成本入手,進行物流成本管理,改善企業物流,具有重要的意義。物流成本計算是物流成本管理的基礎,但在我國現行的會計制度下,難以按照物流成本的內涵完整地計算出物流成本,而且按照傳統成本法分攤出來的物流成本,也不能滿足物流管理的需要。這種狀況不僅打擊企業進行物流成本計算的積極性,更重要的是由于缺乏物流成本這一基礎數據,影響了企業物流管理、物流系統再造等決策的科學性和正確性,從而制約了企業物流管理水平的提高和企業競爭力的加強。
因此,開展企業物流成本計算研究,確定了其成本構成,可以有效地降低企業成本,提高資金利用率和提升企業競爭力。
物流開題報告 篇3
1. 研究目標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信息化步伐的加快,物流企業對行業信息的需求越來越大,促使物流信息網迅速發展,以適應物流行業的市場變化。而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使現代企業的專業分工和協作對現代物流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物流行業的人工管理早已不再適應企業發展的要求,信息化、自動化、網絡化、智能化、柔性化已成為現代物流的鮮明特征。物流行業的發展,使物流的信息化日益被廣大從業者和信息系統提供商所重視。物流信息網信息的及時性、準確性完全符合國內物流企業對行業信息的要求。同時,現代企業的供應鏈時刻在提醒我們,物流要在激烈的競爭中占據絕對的優勢,必須要求企業及時準確的掌握客戶信息,同時對客戶的需求做出快速的反應,在最短的時間內以最大限度挖掘和優化物流資源來滿足客戶需求,從而建立高效的物流經濟。
物流信息網站的出現,使得企業之間的物流信息能夠迅速的傳遞,使生產資料和商品得到快速的流動。實現物流企業之間,企業與客戶之間的物流信息和物流功能的共享,最終能夠充分發揮企業物流信息網的優勢,提高企業物流效率。
2. 課題研究背景和意義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企業間的競爭已突破了地域的限制。企業競爭優勢的建立和保持必須以可靠,高效的物流運作為保證,采取高效的物流運作模式來增強競爭實力、提高經濟效益。 隨著信息技術特別是計算機的不斷發展,國際互聯網的全球化熱潮使人類社會進入了一個新的信息時代,因此通過計算機來獲取物流信息已經是信息時代到來必然要發生的結果。物流信息管理系統,為企業提供各類管理決策信息,輔助企業進行現代化的管理,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以及社會效益。物流管理系統的應用價值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 建立了信息標準,規范了基礎數據管理。通過建立物流體系,會對系統涉及到的所有基礎信息進行整理,定義出基礎檔案的編碼標準和管理規范,從而使各部門能以共同的標準對業務信息進行描述,避免理解誤差。
、、 打破了部門信息壁壘,降低了信息溝通成本。首先,信息可以及時的傳遞。其次,信息通過物流系統傳遞不會失真。再者,信息的獲取方式從被動式變為主動式?傊,物流系統的應用改變了部門間信息溝通的方式,保證了信息溝通的效率和質量。
③、 規范、優化了業務流程。在實施物流系統的過程中,會對相關的部門和崗位進行明確的職能定義,規定其工作的范圍、內容和要求。在形成了流程規范后,還可以在物流系統中進行設置,確保在系統中只能按規定的流程開展業務,從而保證了業務流程的規范性。
、、 降低了對基層業務人員能力的要求。在應用了庫存管理后,庫管員只需要能在系統中輸入收發單據即可,報表會自動生成。
3. 課題研究內容
基于ASP.NET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統的開發和綜合性的物流信息網站平臺的建設。研究的重點是運輸管理信息系統. 本系統是一套基于運輸作業流程的管理系統,該系統以運輸任務、貨品、商務三大線索設計開發。運輸任務是該管理系統的核心,系統通過對運輸任務中的接收、調度、貨物配載、運輸狀態跟蹤過程確定任務的執行狀態;貨物是系統管理的對象,本套軟件通過對進入系統的貨物的品質、狀態的管理能夠實時反饋貨品所處的狀態,即實現動態跟蹤功能;商務是伴隨著運輸任務發生的應收應付費用,通過對應收應付的管理及運輸任務對應的收支的核算,能夠統計分析出實際發生的費用和每筆業務的成本利潤明細。
隨著流通經濟的發展,現代物流的重要性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為了減低成本,提高效益,充分發揮自身核心競爭力、增強企業對環境的 迅速應變能力、第三方物流這種新興物流形態和管理模式開始引起人們的重視。第三方物流企業引進先進的信息處理技術,不僅會提高物流企業的自動化程度和信息共享度、降低成本、提高工作效率還是會從根本上改變物流企業的發展戰略。當前第三方物流的競爭主要圍繞著信息志愿的占有而展開。
通過物流管理系統,研究以下內容:
系統主要用于物流信息的登記、查看以及自動變更貨物的信息,并能安排配送,可有效的提高工作人員以往手工登記和查看歷史記錄的不便,加快了工作效率,并且系統具有安全性高的特點,可以做到資料的安全保護及資料的完整性。
系統能夠通過應用平臺,快速處理下訂單、分配車輛、分配司機、路線分配等操作。
4.系統功能說明
4.1系統管理模塊
本系統主要由:基本信息、銷售管理、倉儲管理、配送管理、運輸管理等基本模塊組成。對于各系統模塊的功能,具體體現如下:
基本信息:提供已完成的物流信息和運輸在途的運單的信息,并提供查詢具體信息的功能,以及生成新的訂單;
銷售管理:記錄各種商品的銷售情況,并且可調整商品價格; 倉儲管理:負責進貨,并可調整庫存;
配送管理:安排配送貨物的始發地和接收地等相關信息; 運輸管理:為一趟配送安排運輸路線以及所用交通工具。
4.2主要實現的功能:
本系統能夠實現各種信息管理的基本功能:
(1)物流企業對企業訂單的管理:系統能夠生成訂單信息,并且進行查詢;
。2)倉庫及庫存管理:系統能夠提供倉庫及庫存的信息管理;
(3)統計銷售情況:通過物流信息分析出各商品的銷售情況;
。3)配送管理:系統能對物流的司機信息,車輛信息進行查詢及修改;
(4)配送路線管理:系統能夠對貨物的配送路線進行管理; 主要需解決的問題有:
(1)熟悉企業物流的各個流程,確定物流管理系統的有哪些功能
(2)確定用哪些工具來實現物流管理系統
。3)根據物流管理系統的功能確定界面結構,如何實現目標的功能
。4)對數據庫的數據安全性進行設置,減少數據的冗余
5. 研究方法、研究手段及技術路線、實驗方案等
5.1擬采取的研究方法
(1)調查法。收集相關材料,做到材料準確、全面,保證材料分析的準確性。
(3)技術分析法。本課題擬采用ASP.net編程技術,采用SQL server數據庫。由于ASP.net在服務器端運行,運行結果以HTML主頁形式返回用戶瀏覽器,因而增加了系統的安全性。
5.2可行性分析
由于傳統物流行業操作過程復雜,手續繁多,業務信息多,圍繞這些信息的處理也很紛雜。而且,物流行業競爭激烈,這種競爭,一方面表現在發展客戶的市場開拓上,另一方面也存在于收集處理信息的速度、廣度和深度,以及在業務操作中對業務數據處理的準確性和嚴密性,而更高層次上,還牽涉到公司決策層對整體業務的控制和協調。
物流管理系統從物流行業的實際需求出發,參照先進的物流理念和多家領先的物流公司實際的運營流程開發而成,系統從完善的基礎信息設置到貨物的托運管理、在線跟蹤,信息查詢、到最后各種報表的生成,清晰的業務流程,使操作人員能夠按照流程清晰的進行實際的操作,保證物流運作有序而高效的進行。
物流開題報告 篇4
一、論文選題的意義
物流業與制造業互為依托,兩者相互依存,相互促進。制造業是物流業發展的前提和基礎,而物流是制造業發展的加速器。同時,物流業與制造業具有反作用,沒有制造業的物流業是無本之木,沒有物流業的制造業是無輪之車。因此,推進物流業與制造業的協調發展具有重大的意義。
制造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也是我國經濟增長的主導部門。江蘇是一個制造業大省,制造業發展水平位居全國前列。隨著近幾年來世界制造業的轉移,江蘇省的制造業得到了強勢的發展,而且結構不斷完善、發展水平不斷提高,現如今制造業的價值正在迅速向產前、產后的研發、分銷和服務等領域轉移。
常州市作為江蘇省的一個經濟大市, 其制造業占據了全省經濟的較大部分且發展水平位居前列。2010年常州市擁有制造業企業6345家,工業總產值達73641810元,全部從業人員年平均人數達970114人,其中利潤總額為4081519元,實現利稅總額6131996元。由此可見,制造業對于常州的就業拉動以及經濟的發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物流是社會經濟活動的基礎環節,是當代經濟的主要組成部分之一。而物流業是商品經濟發達以及科技和管理飛速發展前提下提高綜合效益的知識型產業,是繼資源、勞動力之后的企業第三利潤源泉;物流業為為生產的連續性提供了保障;物流業狀況對生產環境和生產秩序起著決定性的影響。2010年,全市物流業運行情況良好,物流需求顯著增加,運行效率有所提高,行業繼續呈現出快速增長的發展勢頭。
全市社會物流總額10552.96億元,同比增長20.01%。從構成情況看,工業品物流總額8159.48億元,同比增長19.15%,占社會物流總額的77.32%;進口物流總額454.88億元, 同比增長58.06%,占社會物流總額的4.31%;農產品物流總額、單位與居民物品物流總額和外市商品購進額分別同比增長8.29%、11.06%和 18.06%。由此可見,物流業的發展為常州市社會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和保障。
未來企業之間的競爭已不是單純的企業之間或企業內的部門之間的競爭,而是一個供應鏈與另一個供應鏈的競爭,是企業內部之間的協調與配合,以及企業與外部供應鏈之間的整體合作的內外一體化合作競爭。而物流正是企業之間銜接的重要一環,更是供應鏈上重要的一環。要提高供應鏈的競爭力,就需要加強供應鏈上各企業之間的協作。
然而,傳統的制造業歷來都是重生產, 輕服務。制造業在服務上的缺失, 使整個產業鏈的附加值不高, 導致了大而不強的現狀,F如今制造業發展到供應鏈管理階段,為了迎接經濟全球化帶來的挑戰,實施供應鏈管理可以合理優化資源、提高行業綜合競爭力。按照這樣的發展趨勢,制造業與物流服務業之間的關系將變得愈發密切,兩者的協調問題關系到整個國民經濟產業結構的優化與升級,對促進國家或地區的競爭力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因此為了促進常州市的經濟可持續發展, 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問題已經擺在了面前。作為一個重要經濟子系統的物流業與制造業的協調發展, 對于優化產業結構、優化服務效應、促進制造業升級、達到可持續發展等方面都可以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目前對于物流業與制造業的協調發展問題受到了各個方面越來越多的重視。
但由于學術界對物流業與制造業協調性的研究還處于初級階段, 所以到目前為止研究的系統性不強, 實證的不多, 大多只是定性的提出一些促進兩者協調發展的粗略建議, 而對于兩者在具體地區協調狀況的具體研究則很少,因此本文從定量角度研究兩業協調程度非常必要。
本文研究的現實意義在于,引起地方政府和企業對物流業發展的重視,F今物流業物流成本高、第三方物流尚未形成規模、物流企業所提供的服務種類比較單一,這些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制造業的進一步發展。只有重視并落實物流業的發展、提高物流業運作效率和效益的同時,制造業才能同樣得以提升;對常州市物流業與制造業協調發展提出了相應的政策建議。
對于物流業與制造業協調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只有政府、企業以及高校共同努力,才能為物流業與制造業的協調發展提高強力支持。
二、國內外研究現狀
1.國外研究現狀
國外對于生產者服務業與制造業的關系有著很深的研究。
在服務業與制造業協調發展方面,Riddle 認為服務業能夠推動生產的發展,是刺激制造業發展的推動力;Quinn(1988)給出了制造業與服務業間的主要作用途徑,認為制造業與服務業相互依賴、相互作用,服務業可以開辟市場、降低生產成本且能夠增加產品的附加值。
在服務業對制造業的作用方面,Coffey &Bailly 提出,將服務類業務外包可以減少風險,企業能夠將主要資源集中到最有競爭力的環節,以此來提高核心競爭力;根據古典經濟學派的分工理論,生產服務外包是分工深化、專業化程度高的表現。新制度經濟學派的一些學者從交易成本理論角度,分析了生產服務外包問題,指出在規模效應的作用下,外部交易成本低于內部組織成本, 因此認為原單位選擇生產服務外包是出于節約成本的考慮。
2.國內研究現狀
在服務業與制造業關系方面,李冠霖 運用投入產出法,提出隨著制造業專業化程度的提高,服務業向制造業提供的服務會增加;葉茂盛 認為現代物流業與制造業相互影響、關系密切。制造業為物流提供先進的設備和技術水平,制造業釋放了物流需求,物流業推動制造業的技術升級。
在物流業與制造業協調研究方面,路甬祥 在中國機械工程學會上的報告中指出制造業中的資源浪費問題,就業壓力和人員短缺矛盾加劇;劉一霖 以第三方物流業為例,研究了第三方物流業與制造業的協調創新理論,討論了兩者的協調創新的動機、機制和過程,并通過了案例進行分析。
在區域物流業與制造業協調發展研究方面,方曉昌 在分析了遼寧制造業發展總體趨勢后,結合有關戰略理論,提出了遼寧省制造業物流供應鏈發展戰略。從管理角度,提出了遼寧制造業物流供應鏈管理模式,并從政府、行業、企業三個層面提出了具體實施對策。
王曉艷,李道芳 運用經濟學和管理學相關理論分析和討論了制造業與物流業有機融合、聯動發展的機理,并分析了安徽省物流業發展現狀和存在問題及制造業與物流業聯動發展的現狀和制約因素。最后提出聯動發展的策略建議。
在物流業與制造業協調發展實證研究方面,袁克珠 運用灰色關聯分析從定量的角度研究了長三角區域物流與制造業的相關性,并就分析結果得出的長三角區域物流與制造業發展不相匹配提出了長三角區域物流聯動發展的建議;高傳勝 從降低區域交易成本、專業化分工的深化與泛化、新型資本深化等角度分析了生產服務業支撐長三角制造業集聚與發展的機制。
綜述:總結國內外與本文研究相關的文獻,主要是研究物流業與制造業發展現狀并確定發展階段以及其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從宏觀或微觀角度進行兩
業聯動發展機理分析,提出物流業與制造業相互促進聯動發展戰略。對于區域的研究,大多是針對區域發展模式提出粗略的建議,而常州該領域的研究較少,研究方法上也少有利用數據模型對物流業與制造業協調度進行分析的。
因此,本文通過對常州物流業、制造業發展的具體現狀,基于DEA模型對常州物流業與制造業的協調發展進行具體分析從而得出結論,以期望引起對物流業及物流業與制造業協調發展的重視。
三、作者已進行的前期準備及資料搜集情況
本人從互聯網、期刊、書籍上搜集到其他學者對常州物流業與制造業相關發展的研究成果并進行歸納總結,此外還搜集了江蘇、常州十二五規劃的材料,以對制造業發展現狀充分了解;從中文數據庫中搜集到與物流業、制造業相關的一些論文資料;在研究工具方面,搜集到DEA工具模型的簡介及應用。
物流開題報告 篇5
1、本課題中物流外包的定義及其特點:
物流外包就是指即制造企業或銷售等企業為集中資源、節省管理費用,增強核心競爭能力,將其物流業務以合同的方式委托給專業的物流公司運作的業務委托和合約執行方式。
2、研究本課題的實際意義:
首先,物流外包的產生與發展建立在其為制造或者銷售企業提供了穩定而又長遠的供應鏈的基礎之上,也正就是這個原因,它使得相關企業有了更多的精力去發展自己的核心競爭優勢。而21世紀就是一個特殊的時期,企業之間的競爭開始轉型,傳統的資本競爭、技術競爭等受到了供應鏈競爭的強力挑戰。為此,企業的決策者必須看到自己的供應鏈運轉就是否高效,供應鏈成本就是否低廉。正就是這種競爭因素的轉變,物流外包的意義更加凸顯。
此外,物流外包由于建立在了更專業更精細的信息技術優勢之上,它為企業提供了質量更高風險更小的貨源。這兩種因素,都就是決定一個企業榮辱興衰的關鍵。不得不說,物流外包讓生產加工所承擔的風險更小,企業優化自身形象和提高利潤的機會更多。
物流外包還為企業最恰當地配置資源提供了更大可能。企業不需要過分研究與自身核心競爭優勢無關的資源配置。顯而易見,這不僅使得社會資源得到更有效利用,也為企業大幅度減小了成本。
對于物流外包中的第三方物流,他們得到了穩定的客戶和更多地與貨物相關的采購和運輸等經驗,他們也相應會提高效率,減小成本和風險。
綜上所述,物流外包就是長期的、戰略的、相互滲透的、互利互惠的業務委托和合約執行方式。在某些領域,研究它的相關問題就是一個企業走向興旺發達的過程中必須肩負的重要任務。
3、本課題的主要內容:
數據統計表明:中國大中型企業試試物流外包的比重不足20%,這就是很不正常的現象。很多企業沒有認識到物流外包的種種益處,導致資本損耗過大,從而加大了成本。這對企業,對社會,對資源無疑都就是很大的損失。為了使更多的企業增強物流外包意識,提高他們的運轉效率,本課題的研究十分必要,也將為更多的制造或者銷售企業提供準確而又實用的物流外包知識參考。
本課題介紹了如何讓培養企業領導人的物流外包意識,為什么要開展物流外包,如何準確把握企業開展物流外包的時機,如何選擇適合本企業的物流公司,如何與與之對應的第三方物流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如何建立建設物流外包的信息系統,物流外包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問題。
4、本課題的重點和難點:
正如上面所說,物流外包在中國并未在相關企業實現普及,更為嚴重的問題就是,很多企業領導層的頭腦中根本沒有物流外包的整體概念。沒有意識式發展的致命傷,企業還會長時間處于自營物流的低效率高成本的運作中發展。這就會使得企業走向更強大的過程中受到累贅因素的制約,不能畢其功發揮核心競爭優勢。此外,我國的物流外包體制尚不健全,企業與物流公司之間的合作管理還比較混亂,很多企業
與第三方物流公司不能建立長期的、戰略的合作伙伴關系。
所以,如何向企業決策者灌輸物流外包意識,引導他們準確把我物流外包時機就是本課題的重點。如何構建企業與物流公司建立行之有效的合作的基本模式,使保持他們長期合作,互相滲透,互利互惠的合作關系就是本課題的重點和難點。
在這兩個點上,本課題將詳細闡述物流外包一時的培養,實際的選擇以及物流外包企業與物流公司的基本合作模式,為企業和第三方物流公司提供參考。
5、課題研究步驟:
第一步:實地參觀部分大中型企業,通過問卷調查企業內部工作人員進一步了解該公司的物流供應狀態。
第二步:將調查的企業分類:物流外包程度高的,物流外包程度較高的,沒有開展物流外包的。
第三步:分別研究將他們的公司競技狀態,工作人員收入,內部工作管理秩序和工作氣氛,從而推斷他們的公司運轉效率。
第四部:制定符合實際的宣傳物流外包意識計劃和物流外包的合作模型。
物流開題報告 篇6
1、本課題中物流外包的定義及其特點:
物流外包是指即制造公司或銷售等公司為集中資源、節省管理費用,增強核心競爭能力,將其物流業務以合同的方式委托給專業的物流公司運作的業務委托和合約執行方式。
2、研究本課題的實際意義:
首先,物流外包的產生與發展建立在其為制造或者銷售公司提供了穩定而又長遠的供應鏈的基礎之上,也正是這個原因,它使得相關公司有了更多的精力去發展自己的核心競爭優勢。而21世紀是一個特殊的時期,公司之間的競爭開始轉型,傳統的資本競爭、技術競爭等受到了供應鏈競爭的強力挑戰。為此,公司的決策者必須看到自己的供應鏈運轉是否高效,供應鏈成本是否低廉。正是這種競爭因素的轉變,物流外包的意義更加凸顯。
此外,物流外包由于建立在了更專業更精細的信息技術優勢之上,它為公司提供了質量更高風險更小的貨源。這兩種因素,都是決定一個公司榮辱興衰的關鍵。不得不說,物流外包讓生產加工所承擔的風險更小,公司優化自身形象和提高利潤的機會更多。
物流外包還為公司最恰當地配置資源提供了更大可能。公司不需要過分研究與自身核心競爭優勢無關的資源配置。顯而易見,這不僅使得社會資源得到更有效利用,也為公司大幅度減小了成本。
對于物流外包中的第三方物流,他們得到了穩定的客戶和更多地與貨物相關的采購和運輸等經驗,他們也相應會提高效率,減小成本和風險。
綜上所述,物流外包是長期的、戰略的、相互滲透的、互利互惠的業務委托和合約執行方式。在某些領域,研究它的相關問題是一個公司走向興旺發達的過程中必須肩負的重要任務。
3、本課題的主要內容:
數據統計表明:我國大中型公司試試物流外包的比重不足20%,這是很不正常的現象。很多公司沒有認識到物流外包的種種益處,導致資本損耗過大,從而加大了成本。這對公司,對社會,對資源無疑都是很大的損失。為了使更多的公司增強物流外包意識,提高他們的運轉效率,本課題的研究十分必要,也將為更多的制造或者銷售公司提供準確而又實用的物流外包知識參考。
本課題介紹了如何讓培養公司領導人的物流外包意識,為什么要開展物流外包,如何準確把握公司開展物流外包的時機,如何選擇適合本公司的物流公司,如何與與之對應的第三方物流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如何建立建設物流外包的信息系統,物流外包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問題。
4、本課題的重點和難點:
正如上面所說,物流外包在我國并未在相關公司實現普及,更為嚴重的問題是,很多公司領導層的頭腦中根本沒有物流外包的整體概念。沒有意識式發展的致命傷,公司還會長時間處于自營物流的低效率高成本的運作中發展。這就會使得公司走向更強大的過程中受到累贅因素的制約,不能畢其功發揮核心競爭優勢。此外,我國的物流外包體制尚不健全,公司與物流公司之間的合作管理還比較混亂,很多公司與第三方物流公司不能建立長期的、戰略的合作伙伴關系。
所以,如何向公司決策者灌輸物流外包意識,引導他們準確把我物流外包時機是本課題的重點。如何構建公司與物流公司建立行之有效的合作的基本模式,使保持他們長期合作,互相滲透,互利互惠的合作關系是本課題的重點和難點。
在這兩個點上,本課題將詳細闡述物流外包一時的培養,實際的選擇以及物流外包公司與物流公司的基本合作模式,為公司和第三方物流公司提供參考。
5、課題研究步驟:
第一步:實地參觀部分大中型公司,通過問卷調查公司內部工作人員進一步了解該公司的物流供應狀態。
第二步:將調查的公司分類:物流外包程度高的,物流外包程度較高的,沒有開展物流外包的。
第三步:分別研究將他們的公司競技狀態,工作人員收入,內部工作管理秩序和工作氣氛,從而推斷他們的公司運轉效率。
第四部:制定符合實際的宣傳物流外包意識計劃和物流外包的合作模型。
物流開題報告 篇7
一、研究的目的及意義
航空物流是以機場為主體,依托機場航線網絡及航空運輸優勢,借助現代信息技術,整合多種運輸方式及相關資源,連接供給主體和需求主體,使原材料、產成品及相關信息從起點至終點有效流動的過程。它將運輸、倉儲、裝卸、加工、整理、配送、信息和資金交換等方面有機結合,形成完整的服務供應鏈,為用戶提供一站式、門到門服務為特征的一體化物流解決方案。與傳統航空貨運相比,航空物流不僅要完成貨物的空中運輸,而且還要參與物流運作的傘過程,對物流運作進行總體設計和管理,因此,航空物流更加強調物流功能的整合和合作關系的協調。
航空物流是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市場開放程度、經濟發達程度和物質交換便利程度的重要標準,它能夠有效地降低企業的綜合成本,有助于加快航空產業結構的調整升級,從而有力地推動內外貿易的發展。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科技的進步,物流產業作為現代經濟中的一個新興的服務產業,其作為第三利潤源所起的作用越來越大。
目前,我國航空物流業正處于傳統航空貨運向現代物流轉變過程中。努力探索我國航空物流管理及運營模式,以及可持續發展的對策將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競爭的漩渦航空公司的貨運業務專注于城市對機場與機場之間的航空貨物運輸,航空運輸因其快捷、安全而獲得競爭優勢。國民經濟的穩步增長、經濟全球化的逐步推進、地區產業結構的調整都給航空貨運業帶來無限的機遇。而另一方面,航空公司間運力投入的急速增加、貨運代理人專業化程度的提高和經營規模的擴大、客戶對航空貨運服務要求越來越苛刻,都導致了航空貨運業競爭形勢的日趨惡化。
為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占有優勢,獲取更多利潤,航空公司使盡渾身解數,服務制勝、質量制勝、價格制勝等等,各種競爭策略層出不窮。而經過一個接一個回合的競爭,航空公司們不免發現,從來都沒有一個可以獲得長期競爭優勢的競爭策略,航空公司之間的競爭結果是服務質量上去了、市場價格下來了,而利潤卻不升反降!
如何提高航空公司的競爭力是一個重大課題。本文從分析航空物流與供應鏈基本理論入手,將二者結合進行分析,探索航空物流發展現狀與存在的問題,并相應的提出供應鏈模式下的發展對策,最后對通過A航空公司采用供應鏈模式取得的巨大成效來驗證供應鏈模式的航空物流的正確性。
二、國內外研究現狀和發展趨勢
到目前為止,國內外關于本課題的研究基本上都是涉及到其中的一部分,大致上可以把相關的研究成果分為以下四種情況:
(1)從可持續發展角度研究航空物流。例如曹學明、王喜富的《中國航空物流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中在分析我國航空物流發展現狀、競爭優勢基礎上,結合最新頒布實施的《民用機場管理條例》,深入探討了我國航空物流管理與運營模式的發展方向,提出了我國航空物流可持續發展的對策。
(2)探索民航貨運企業轉型為現代航空物流企業。隨著GDP的逐年飛速增長,我國國民經濟中對航空貨運的需求迅速增加,我國貨運航空業步入了新一輪的上升周期,這對促進我國貨運航空企業轉化為現代物流企業而言,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然而,從目前情況來看,國內的航空貨運企業與國外的現代航空物流企業,如FedEx和UPS相比,在運營模式上存在著很多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嚴重制約著我國航空貨運企業向現代航空物流企業的轉變。如田蒙的《從傳統航空貨運到現代航空物流從現代物流理論的發展看中國國有航空貨運公司的轉型》一文試圖在現代物流理論的框架下,對我國民航貨運企業轉型為現代航空物流企業的重要改進方向給出一個探索性的闡述,并給出相關結論和政策建議。
(3)介紹航空運輸企業發展現代物流的戰略方法。此類文章一般采用SWOT分析方法,對深航空物流的優劣勢、機遇和威脅分析,明確發展航空物流的有利和不利因素,進一步提出相應的發展戰略。如張紅亮的《航空運輸企業發展現代物流戰略研究》中通過對目前中國航空運輸企業所處環境的分析,針對航空物流的現狀,闡述了航空運輸企業發展現代物流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分析了航空運輸企業發展的一般模式,在此基礎上制定出相應的物流發展戰略,如服務品牌戰略、與第三方物流合作戰略、供應鏈管理戰略等。再如范軍的《我國航空貨運發展形勢及策略》中認為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航空貨物運輸從最初作為航空公司業務的補充已發展成為航空運輸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和現代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之一,面對我國經濟社會的進一步發展要求和形勢全面整合和提升我國航空貨運業,從戰略的高度發展航空貨運已成為當務之急。
(4)對不同國家或中國不同區域的航運市場進行研究。許多學者通過研究不過國家的航空貨運市場發展格局將我國航運市場情況與其他國家進行比較,來對我國航空物流的現狀還發展趨勢進行描述,并提出相應對策。例如尚煜、盧潔在《我國及美歐亞航空貨運市場發展格局研究》主要對世界上主要的航空貨運市場美國、歐洲和亞洲進行分析,而后探討了我國航空貨運市場現狀及發展趨勢;對我國不同區域的航空市場也有眾多學者進行了探討,例如梁丹婷的《大珠江三角洲航空物流現狀分析及其發展對策》一文中從區域的角度對大珠三角地區航空物流的發展現狀進行分析,為各機場的發展量身定位,并提出區域航空物流資源整合的措施,促進本區域五大機場之間的分工合作,從而達到共同發展的目標。
物流開題報告 篇8
選題的目的與意義:
隨著物盛行業在我國的高速開展,物流業逐步被行內業界的學者以為是“物流是企業發掘利潤的最初一塊處女地”、“第三利潤源泉”等能為企業添加支出的重要途徑,不過與興旺國度相比,我們國度的物盛行業雖有“起步晚、開展快、潛力足”,開展潛力大的劣勢,但就目前來說,我國物盛行業開展的重心,次要停留在正向物流方面,而對逆向物流的注重水平,還是不夠。
由于我國物盛行業的技術含量都比擬低,以及相關制度的不完善,新興的逆向物流,不只不可以像正向物流那樣蓬勃開展,成為企業添加利潤的新途徑,反而還成為企業開展的絆腳石,而且在施行的進程中還呈現了不少制約和影響企業開展的成績。隨著物盛行業的不時壯大,國度不只提出“構建資源浪費型、環境敵對型社會迷信開展觀”等理念,還倡議以綠色消費,開展綠色工業等趨向作為開展重點,越來越多的學者和企業家把目光投向了逆向物流,開展逆向物流,成為企業和國度的新方向。所以,開展逆向物流,不只具有理想意義,而且關于世界的資源應用來說還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文獻綜述與研討現狀:
關于國際現狀來說,在物盛行業不時壯大的同時,逆向物流逐步成為開展的新方向。為了能使新興的逆向物流可以更好的開展,行業的專家、學者們從各個方面對它停止討論。
從逆向物流的組織方式上,華中科技大學管理學院的柳健在供給鏈的逆向物流一文中,指出逆向物流組織方式的樹立,應該從市場機制,網絡構造,等級控制構造(企業形式)這三方面動身,倡導逆向物流不應采取市場買賣機制,而是采用企業或網絡形式,再經過他對網絡組織實際的研討,得出企業間的協作關系及網絡關系可以發明某些無法復制的有形資產,從而提出逆向物流最佳的組織形式是,網絡構造(集成供給鏈)構造。
從開展逆向物流的戰略意義上,長沙理工大學的劉濤,胡列格,在回收逆向物流戰略研討一文中,提動身展回收逆向物流具有,有利于資源浪費,有利于環境維護,組織施行回收逆向物流,變廢為寶有利于促進我國早日完成“環境敵對型社會“的戰略性意義。
從逆向物流中的戰略方面,許金波,朱霞在回收逆向物流存在的成績和應對戰略文章中得出的,舉出我國的應對戰略有政府引導、社會推進、企業聯動、源頭控制。
從影響逆向物流開展緣由的討論上,天津大學管理學院的王國弘,趙濤,在逆向物流開展妨礙的技術實質及其戰略研討中得出,逆向物流開展呈現窘境最基本的緣由是,技術研討和開展的嚴重滯后,招致難以滿足目前逆向物流開展的技術需求。這些缺乏使企業無法取得足夠的利潤而缺乏進入動力,進而招致“市場生效”,使逆向物流的開展墮入到惡性循環當中。
從退貨逆向物流方面上,吳容,龍子泉,李琪在論批發企業的退貨管理對策指出,形成退貨逆向物流的緣由有,貨物運輸方面的成績、訂單輸出出錯、顧客退貨、工夫成績、供需成績等方面。退貨逆向物流對策確實定,要以處理成績呈現的緣由為根底。
有局部的學者還討論了企業構建逆向物流體系,如在網絡優化方面,徐莉,劉彩霞研討提出了逆向物流體系構建的3種選擇:基于原有物流體系而添加逆向途徑、樹立獨立的逆向物流網絡、外包給專業的第三方逆向物流公司。
關于國外現狀來說,物盛行業在興旺國度的起步早,開展的工夫也比擬長,關于物流,與逆向物流的研討,國外的學者不只是從實際上研討,而且還經過企業理論中得出技術開展戰略。
從逆向物流的成因上,早在1992年,由Stock所提出的,逆向物流就是基于減緩環境、動力危機而逐步構成的。
從逆向物流的定義上,美國逆向物流專家Rogers博士等人以為,逆向物流次要包括:
、儆捎趽p壞、時節性、再貯存、殘次品、召回或許過度庫存等緣由而構成的回流商品;
、谠傺h應用的包裝資料或容器;
③修復、改制或創新的產品;
④處置廢棄的機器或設備;
、萏幹蔑L險的物品;
、藁謴彤a品的價值。
從逆向物流的技術上,Fleischman等人以為,逆向物流需求進步容量和設備的靈敏性以及額定的平安庫存,來應對可變性和不確定性。國外關于硬技術的缺乏,次要表現為少量廢棄物的回收技術程度無限,軟技術的缺乏次要表現為缺乏無效的管理辦法及控制模型。
從技術開展戰略上,2004年2月歐盟經過,出臺了消費商擔任回收、處置廢舊電子用具的環保“雙指令”(WEEE,ROHS指令案),該指令對電子用具產品的資料、零部件和設計工藝提出了更高的環保要求;目前,通用汽車、西爾斯、3M等眾多知名公司已相繼引入逆向物流的信息管理零碎:柯達公司經過逆向物流零碎已回收一次性照相機達3.1億臺:日本索尼結合三菱、日立、富士通等15家公司共同樹立了一種低本錢、高效率的家電再循環零碎。
創新思緒:
結合目前學者們對逆向物流的研討,在歸結學者們實際的根底上,本文的創新之處是,提出綜合逆向物流形式,即:在回收逆向物流的根底上添加退貨逆向物流。
參考文獻:
[1]柳鍵.供給鏈的逆向物流[J].商業經濟與管理,2002:11-13
[2]劉濤,胡列格.回收逆向物流戰略研討[J].物流科技,2008:07-08
[3]許金波,朱霞.回收逆向物流存在的成績和應對戰略[J].物流工程與管理,2009:54-55
[4]王國弘,趙濤.逆向物流開展妨礙的技術實質及其戰略研討[J].科技提高與對策,2008:26-29
[5]吳容,龍子泉,李琪.論批發企業的退貨管理對策[J].物流技術,2005:12-14
[6]徐莉,劉彩霞.逆向物流體系的構建[J].科技提高對策,2004,21(8):10-12
[7]王冬冬,達慶利.含逆向物流的維修供給鏈運作方案研討[J].工業工程與管理,2006,11(5):36-39
[8]楊悅新,我國企業開展逆向物流成績研討[J].集團經濟研討,2007,(29)
物流開題報告 篇9
一、研究背景與研究目的
1.1研究背景
我國是世界上植物油消費最大的國家,食用植物油是最基本的生活資料,也是食品工業、烹飪行業的重要基礎原料。其生產供應狀況反映了一個國家或地區人民生活及經濟發展水平,因此各國都非常重視食用油產業的發展。
我國糧油加工業下一階段的發展戰略是:壯大規模,優化品質,逐步與國際接軌;根據國家優勢農產品區域化產業帶的規劃,在主產糧油的區域重組和建設一批年產農產品120-200萬噸的大型龍頭企業;嚴格實施HACCP規程,應對WTO的挑戰,來滿足國內各大城市和國際貿易的需求。在國家有關政策的指導下,中一國的糧油企業必然進入高速兼并、重組階段,將有一批大型糧油龍頭企業涌現和成長,一大批技術與設備落后、產品質量低下的小廠將會倒閉破產,使中國糧油企業走上規模化生產、集約化經營并與國際接軌的發展之路,加工及制成品開始向多樣化、營養化、方便化、安全化、優質化方向發展,綜合利用水平要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油脂工業加工能力大大提高,但我國依然是一個缺油的國家,糧食生產和消費關系到百姓的日常生活,是黨和政府關心的第一件大事。特別是近幾年來,油料作物的減產和出口貿易的波動引起了整個國民經濟的一系列問題。因此大力發展油脂工業、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消費需求是十分重要的事情。黨代會提出了我國在本世紀頭二十年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我國的人民生活水平將有較大提高,作為日常生活必需品的食用油消費量也將會有較大增長。同時人們對食用植物油的質量要求也將有很大提高,高級精制油將取代傳統品質產品,成為主流產品。這些產品需要有現代化的加工生產線來生產,建設這樣的工廠是市場需求和發展的必然趨勢。因此,該項目符合國家糧油安全的需要。
根據國務院《全國食品工業發展綱要》、《全國飼料工業發展綱要》等國家規劃要求以及青島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總部經濟發展的意見,青島渤海公司擬在山東青島地區興建一座輻射華東地區的糧油加工、蛋白飼料開發及生產的綜合加工企業,實施植物油料倉儲物流綜合設施項目。該項目擬建地點位于青島港內,海路運輸條件得天獨厚,計劃年加工菜籽120萬噸,生產菜籽油48萬噸,粕69. 6萬噸,磷脂8900噸。該項目對提高我國糧油加工業和植物蛋白飼料加工技術水平,促進地方飼料工業及養殖業的發展,豐富市場供應是十分必要的,而且對繁榮地方經濟將起到積極推動作用。渤海公司通過植物油料倉儲物流綜合項目的實施,會極大推進油脂加工行業的技術進步,其中涉及科研、加工及銷售,使產業鏈不斷延伸,將帶動食品、機電、包裝運輸、廣告、外貿、科技行業的發展。
論文將現代成熟的項目財務評價理論體系和方法應用到該項目中,論證了項目的盈利能力、償債能力以及不確定性,并最終得出財務可行性結論。
研究目的及意義
該項目投資額大、建設周期長,決定了該項目在實施過程中存在諸多不可遇見因素。論文以渤海公司植物油料倉儲物流綜合設施項目為例,通過對該項目進行的財務評價,分析了該項目財務能力,這對渤海公司進行投資決策有重大參考價值。首先,通過論文對該油脂項目的財務評價研究工作,能獲得該項目的盈利能力和償債能力指標數值,從而分析出投資的回收期及項目收益率等;其次,通過項目的不確定性分析和風險分析,找出對項目影響的關鍵因素,能降低該項目投資風險帶來的損失,將對項目的決策、實施和運行產生重大的影響;最后,論文的研究結果能作為政府審批項目以及商業銀行放貸的參考依據。
總之,通過論文的研究工作,極大豐富了財務評價理論體系和方法在我國油脂工業項目的應用,會為我國今后油脂工業投資項目的財務評價工作提供參考。
二、國內外研究現狀與發展動態
2.1國外研究現狀及發展動態
項目財務評價體系的產生與發展最早源于西方國家,最初投資者為了獲得投資利潤及了解投資風險,進行了一些簡單的指標計算,并依此進行了簡單評價,這就是項目財務評價的萌芽。但當時項目財務評價的沒有完整的理論支撐,也沒有實踐經驗的借鑒,更沒有經驗去估算財務評價的相關數據,因此項目財務評價實際效果并不是很理想,但是這奠定了財務評價體系的基礎。一般認為,西方國家項目財務評價的理論發展經歷了四個階段:
(1) 20世紀30年代一60年代
20世紀30年代初,西方國家爆發了嚴重的經濟危機,為重振經濟,一些西方國家大量投資基礎設施建設,以期拉動內需。這階段中,標志性文獻是《洪水控制法案》,它是美國在1936年頒布的,該法案規定了必須遵從效益大于所耗費用的原則,首次運用了簡單的成本一效益分析方法,以此法案為代表的此階段,項目財務評價方法單一,未形成理論體系。但是,該法案被認為是項目經濟評價的開端。
(2) 20世紀60年代一70年代
通常認為,此階段為古典效益分析時期。此時期還有一個特點就是項目財務評價應用開始推廣到發展中國家。60年代初,荷蘭經濟學家丁伯根教授推出了影子價格理論,主張使用影子價格對項目進行經濟評價,推動了古典效益分析的發展,應用范圍也得到極大拓展,使項目財務評價不僅僅應用到工程領域,而且還推廣到其他經濟部門;從發達國家推廣到發展中國家。英國Ritter學者和Mirrlees學者(1968)共同發表了《發展中國家工業項目評價手冊》,該文獻極大推動了項目財務評價理論體系在發展中國家的推廣。
(3) 20世紀70年代一80年代
通常認為,此階段為現代效益分析時期。此時期涌現了諸多研究成果。此時期標志性文獻是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1972 )出版的《項目評價準則》,該文獻被認為是現代效益分析的開端。世界銀行經濟學家恩夸爾等(1975)發表了《項目經濟分析》,推出了有關項目財務分析的一些計算方法和計算公式等閉,這些著作對財務評價的應用與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4) 20世紀80至今
這一階段,人們對項目財務評價普遍高度重視,獲得了極大的推廣和應用。伴隨著信息技術變革與世界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利潤與現金流量等財務指標為主的項目財務評價體系己顯得不適應,于是許多新的財務評價理論、模型與方法便應運而生。在這期間,美國Stem Stewart公司(1991)提出了EVA評價方法,這種評價方法是基于稅后營業收入、所需的資產投資和資產投資成本的財務評價方法;美國經濟學家羅伯特S卡普蘭教授和美國復興方案公司的總裁諾頓 (1992)提出了平衡計分卡的新財務評價方法,從財務、客戶、內部運營、學習與成長四個角度進行評價,有效克服了傳統的財務評估方法的滯后性、偏重短期利益和內部利益以及忽視無形資產收益等諸多缺陷。
進入新世紀后,世界經濟的發展推動著項目財務評價體系的繼續完善,推出了諸多更加關注項目風險的項目財務評價新理論、新模型,大大地推進與完善了項目財務評價的發展。John M. Nicholas (2001)提出,一個項目存在諸多風險,但只有一小部分的重要風險需要多加重視,把各種風險予以量化,并計算各種風險結果,根據結果將它們排序,需要對中高風險給予特別重視黃興錫(2004)發表了多屬性評價模型:肯赫(2007)提出實物期權法,該方法引出了機會價值概念。
在西方國家,項目財務評價理論體系從產生到發展大約經歷了將近百年的時間,從以靜態指標為主發展到以動態指標為主,各種理論、模型和方法不斷涌現,極大完善了該領域的發展。目前,西方國家依然引領著項目財務評價領域的前進步伐。
2. 2國內研究現狀及發展動態
新中國建國初期,在前蘇聯的援助下,我國對部分重大項目實行了財務評價,這對當時的項目投資決策起到了一定有益的作用,但是所使用的評價方法簡單,遠遠沒有達到預期,無法適應項目決策的要求,通常認為這是財務評價體系在我國的初次應用。
在改革開放之后,我國經濟駛入了快車道,各地項目如雨后春筍的上馬,國家部委和科研機構也開始著手研究、制定我國項目財務評價理論與應用。
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和投資體制改革,為了適應新形勢,解決新問題,我國在1993年和2006年分別推出了《建設項目經濟評價方法與參數》(第二版)[l9]和《建設項目經濟評價方法與參數》(第三版),第三版《方法與參數》的問世,標志著我國項目財務評價領域邁入一個新臺階,是當前我國項目財務評價領域的重要手冊。
三、論文主要內容與研究方法
3. 1論文主要內容
論文主要分為七個章節:
第一章節為引言,介紹了論文的研究背景目的、國內外研究現狀等;
第二章節為基本原理闡述,重點介紹了當前成熟的項目財務評價理論體系的內容、方法和步驟;
第三章節為項目簡介及市場需求分析,結合行業特點并根據目前市場特點分析的未來市場需求,分析了影響市場的主要因素;
第四章節為項目財務評價有關數據估算與相關報表編制,主要是根據項目所處行業本身特點估算了該項目財務評價所需的相關數據,并編制了現金流量表、損益表等相關財務報表;
第五章節為項目財務評價指標計算與分析,根據第四部分相關財務報表的相關數據計算了項目財務評價指標數值。
第六章節為不確定性及風險分析及應對措施,主要通過項目盈虧平衡分析和敏感性分析來研究項目的不確定性,并分析項目的風險及其規避風險措施;
第七章節為結論與展望,主要是做出結論,并就項目財務評價理論體系的發展做出展望。
3. 2論文研究方法
(1)理論分析與實踐分析相結合研究方法
論文首先概述了當前項目財務評價成熟的理論與方法,并將理論應用到渤海植物油料倉儲物流綜合設施的實踐項目上,理論分析與實踐相結合。
(2)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相結合研究方法
論文對渤海植物油料倉儲物流綜合設施項目的設計產能、產品價格等信息給出了較為完整的定性分析;另一方面,對該項目的財務數值估算及不確定性給出了較為嚴謹的定量分析。
(3)宏觀分析與微觀分析相結合方法
論文的研究工作既考慮了國家保障食用植物油安全、提高人民生活質量的需要,也考慮了渤海公司擴大經濟效益的需要,因此,論文采用了宏觀與微觀分析相結合的方法。
四、論文創新之處與研究不足
本論文將財務評價通用的理論體系應用到渤海公司植物油料倉儲物流綜合設施項目的實踐上,使用眾多指標對該項目進行財務評價,考察研究了該項目的盈利能力和償債能力,分析和確定了項目的不確定性因素,為該項目的成本管理提供信息和數據支持,為投資決策提供財務評價支持。同時,論文結合油脂項目的特點,在綜合考慮各種影響因素的基礎上,進行了油脂項目的財務評價,具有一定的創新。在研究過程中,進行了一定量的實測和實際分析工作,因此研究結果有一定的實際指導意義和可借鑒之處,能為今后類似的項目和研究提供參考價值。
由于筆者是在職學習,對當前項目財務評價理論體系中的最新研究模型和最新方法的掌握不夠全面,這些前沿的研究成果沒有應用到本論文中,本人希望在今后的工作學習生活中,結合工作需要,不斷加強項該領域的學習。
物流開題報告 篇10
一、 選題背景
電子商務時代的來臨,給全球物流帶來了新的發展。但電子商務快捷購物的需求,也對物流配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國內物流業發展相對緩慢,沒有一個有效的物流配送體系支持電子商務模式的發展。
但是在我國,由于人們對物流的研究起步較晚,水平還停留在較低的層次上,因此目前對電子商務環境下第三方物流的配送研究僅僅停留在膚淺的表面。這種認識和研究的落后不僅導致我國的現代物流理論沒有得到充分的發展,甚至使我國現代物流產業的發展受到了負面影響。因此,針對這一情況,建立一個與電子商務相配套的物流配送體系就成了當務之急。
二、電子商務下物流配送模式的概述
電子商務下的物流配送,就是信息化、現代化、社會化的物流配送。它是指物流配送企業采用網絡化的計算機技術和現代化硬件設備、軟件系統及先進的管理手段,針對社會需要,嚴格地、守信用地按用戶的定負要求,進行一系列分類、編配、整理、分工、配貨等理貨工作。定時,定點,定量地交給沒有范圍限度的各類用戶,滿足其對商品的需求。
電子商務下的物流配送除了具備傳統配送的特點以外,還具備信息化,現代化,社會化等特點。 電子商務下的物流配送模式有自營配送模式,協同配送模式,第三方物流配送模式,綜合配送模式。
(1)自營配送模式。自營配送模式是指企業物流配送的各個環節由企業自身籌建并組織管理,實現對企業內部及外部貨物配送的模式
。2)協同配送模式。協同配送模式是指在在城市里,為使物流合理化,在幾個有定期運貨需求的合作下,由一個卡車運輸業者,使用一個運輸系統進行配送。
。3)第三方物流配送模式。第三方物流配送模式也就是社會化、專業化的物流配送模式,通過為一定市場范圍的企業提供物流配送服務而獲取盈利和自我發展的物流配送組織形式。
(4)綜合配送模式。綜合配送模式是指企業以供應鏈管理為指導思想,全面系統地優化和整合企業內外部物流資源、物流業務流程和物流管理流程,對生產、流通過程中的各種環節實現全方位綜合配送,充分提高產品在制造、流通過程的時空效應,并為此形成的高效運行的物流配送模式。
三、國內外對電子商務環境下物流配送模式的研究觀點
。ㄒ唬﹪鴥妊芯繝顩r 國內對電子商務下物流企業配送模式的研究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電子商務下物流配送模式的重要性研究。例如中國石油大學(華東)管理科技與工程碩士劉海波在《電子商務環境下的物流配送研究》一文中指出,電子商務時代的物流配送,必須具有信息化、自動化、網絡化、智能化和柔性化特征。我國物流業經過多年的`建設雖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但隨著信息技術、網絡技術日益滲透到現代經濟活動中,我國傳統物流已經不能適應經濟發展的需求,傳統物流向現代物流轉化勢在必行。安徽財貿學院市場營銷系劉從久也在《論電子商務下的物流配送》中提出,近年來,人們討論電子商務時都十分強調信息流、資金流、網站、網上支付等技術實現手段,卻忽視了物流的實現過程。物流配送則是發展電子商務必須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 上海財經大學的陳崗,劉亞彬在《改進電子商務的物流配送能力》中提出,物流配送是電子商務中商品和服務的最終體現,是實現電子商務的根本保證。隨著電子商務的推廣與應用,物流配送對電子商務的影響日益明顯,已成為電子商務企業的生命線。
。2)電子商務下物流配送模式體系研究。物流是電子商務中實現以顧客為中心理念的最終保證,突破電子商務發展的物流配送瓶頸,建立高效快捷的物流配送體系,在當今顯得尤為重要。 江蘇科技情報所的嚴軍在《電子商務下的物流配送體系研究》這一文章中具體介紹了電子商務下的物流配送的概念和特點,闡述了中外物流配送體系的發展現狀,對物流配送體系加以研究分析,利用電子商務的特點,實現現代化的物流配送體系。 舒寧在《淺論電子商務條件下的物流配送》中提出,如何實現電子商務條件下的物流有效配送“是個系統工程,既要加強對傳統配送設備和技術的改善和改進,也需要利用新興的信息和網絡技術來提高配送的功能和效率。其總體思路是加強傳統的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完善物流及物流配送的標準化體系,加強物流信息網絡的建設,避免傳統條件下的物流配送存在功能單一,企業間相互自閉,網絡信息化程度滯后的弱點!
。3)電子商務下物流配送模式研究。張席洲,張小亮在《基于電子商務物流配送模式的探討》一文中指出,電子 商 務 條件下的物流配送應是信息化、現代化、社會化的物流配送。確切地講,是指物流配送企業采用網絡化的計算機技術和現代化的硬件設備、軟件系統及先進的管理手段,嚴格地按用戶的訂貨要求,進行一系列分類、編配、整理、分工、配貨等工作,定時、定點、定量地交給沒有范圍限制的各類用戶,滿足其對商品的需求。配送模式是企業對配迭所采取的基本戰略和方法。
。4)電子商務下物流配送的發展研究。安徽財經大學商務學院韋道菊在《電子商務環境下物流配送的發展》中指出,物流配送是完成電子商務完整交易過程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它是實現整個交易過程的最終保證。但長期以來,由于受計劃經濟的影響,我國物流社會化程度低,物流管理體制混亂,機構多元化,導致社會大生產、專業化流通的經營優勢難以發揮,規模經營、規模效益難以實現,設施利用率低,布局不合理,重復建設,資金浪費嚴重。另外,我國物流企業與物流組織的總體水平低,也制約了物流的發展。
。5)傳統配送與電子商務配送的比較分析,F階段我國物流配送方式的發展與傳統配送方式相比,已有了明顯改善,但與我國電子商務迅速發展相比較,物流配送仍然滯后。舒寧在文章《淺論電子商務條件下的物流配送》中分析了傳統物流方式的缺陷及電子商務條件下物流配送的優越性,提出了建立符合我國電子商務發展道路。
(二)國外研究狀況
。1)美國學者Haul.Lee,Seungin Whang在《Winning the last mile of E-Commence》一文中指出,物流配送能實現網上交易商品的末端配送,是整個電子商務活動的最后一個過程。
(2)C.L.Lai,W.B.A study of system dynamics in just-in-time logistics Lee.Journal of Materials Processing Technology指出美國物流成本雖然不是全世界最低(比日本略高),但近十幾年來,一直穩中趨降,目前物流總開支占GDP的比重基本維持在10%.而物流配送開支對整個物流總開支有著巨大的影響。
(3)電子商務的提出。電子商務是一個不斷發展的概念,電子商務的先驅IBM公司于1996年提出了Electronic Commerce(E-Commerce)的概念,到了1997年,該公司又提出了Electronic Business(E-Business)的概念。有人將E-Commerce稱為狹義的電子商務,將E-Business稱為廣義的電子商務。E-Commerce是指實現整個貿易過程中各階段貿易活動的電子化。E-Business是利用網絡實現所有商務活動業務流程的電子化。E-Commerce集中于電子交易,強調企業與外部的交易與合作,而E-Business則把涵蓋范圍擴大了很多。廣義上指使用各種電子工具從事商務或活動。狹義上指利用Internet從事商務或活動。其對社會的影響,不亞于蒸汽機的發明給整個社會帶來的影響。
。4)系統理論。電子商務下的物流配送模式的構建主要的依據來源于系統理論。隨著世界復雜性的發現。在科學研究中興起了建立復雜性科學的熱潮。貝塔朗菲指出,現代技術和社會已變得十分復雜,傳統的方法不再適用,”我們被迫在一切知識領域中運用整體或系統概念來處理復雜性問題“.普利高津斷言,現代科學在一切方面,一切層次上都遇到復雜性,必須”結束現實世界簡單性“這一傳統信念,要把復雜性當作復雜性來處理,建立復雜性科學。信息學家魏沃爾指出:19世紀及其之前的科學是簡單性科學;20世紀前半葉則發展起無組織復雜性的科學,即建立在統計方法上的那些學科;而20世紀后半葉則發展起有組織的復雜性的科學,主要是自組織理論。系統理論的基本觀點是:
①系統內部的相互作用是系統演化的內在動力;
、谙到y與環境的相互作用是系統演化的外部條件;
③隨機漲落是系統演化的直接誘因。
四、初步設想
在完成論文過程中,結合志勤美集科技物流有限公司在電子商務環境下配送發展現狀及自己所學知識,提出一些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方法。
努力做到體系完整,中心明確,材料翔實,理論系統。力圖實現宏觀分析和微觀分析的統一,理論與實踐的統一,質的認定與量化分析的統一。
五、突破點
第一次嘗試用實證分析方法解剖一個具體的物流企業在配送方面的問題,在分析了志勤美集科技物流有限公司的配送模式后,發現了其中的不少問題。就這些問題,對原有的體制進行了一些突破。例如,在招聘人才上,以物流專業和電子商務人才為主,其他為輔;在考核和晉升上,要以”才“為平臺,實行科學,合理,全面,透明的考核晉升管理制度。 由于志勤美集科技物流有限公司擁有著聯想控股美國APLL的投資背景,為IT企業提供專業的物流服務,所以決定了其與其他第三方物流企業有著不同之處。
六、理論和實踐的意義及可行性論述
。ㄒ唬├碚撘饬x:
在研究和分析過程中,本文借鑒從圖書館和網絡中獲取的資料,將國內外已有的研究成果應用到物流企業的實際操作中,檢驗已有理論成果。研究的最大意義在于,分析了志勤美集科技物流有限公司在電子商務環境下配送模式的價值,并提出存在問題。
。ǘ⿲嶋H意義:
本文根據對志勤美集科技物流有限公司在電子商務環境下配送模式的分析,了解到我國第三方物流企業的相關問題。進而跟據當今的研究理論,和國外先進的物流企業進行比較,提出了優化在電子商務環境下我國第三方物流配送模式的建議,力圖找出適合我國經濟發展情況,可以提高綜合實力發展道路和實際措施。
(三)可行性:
1、通過網絡,書籍等搜集掌握了諸多的文獻資料
2、學習過相關的理論知識
3、有相關的人脈資源
4、親自參與志勤美集科技物流有限公司的實習工作
5、 時間方面。根據學校規定時間,在開題報告和中期檢查與中期檢查和最后答辯之間都有充足時間。
物流開題報告 篇11
第一章 選題背景和意義
第一節 選題背景
1.1.1 濱海新區的集群發展
濱海新區位于天津市區與海濱之間,規劃面積2270平方公里,包括天津市塘沽、漢沽、大港三區和東麗、津南區的一部分,天津開發區、天津保稅區、天津港都在其中。新區擁有153公里的海岸線,地處東北亞中心,又是亞歐大陸橋最近的起點。濱海新區的開發始于1994年,是天津經濟發展非常重要的機遇,環渤海的經濟發展是中國經濟發展的一個必然的趨勢。經過十多年的開發建設,濱海新區生產總值由1994年的112億元增長到2004年的1250億元,年均遞增20.8%,人均生產總值達到1.13萬美元。財政收入由23.6億元增長到169億元,增長7倍。外貿出口由5億美元增長到137億美元,增長26倍。累計實際利用外資164億美元,世界500強中有70多家企業在新區投資,已成為外商在中國投資回報率最高的地區之一。
經過十年不懈努力,昔日的荒灘如今已初步建成了以外向型為主的經濟新區。形成了電子通訊、石油開采與加工、海洋化工、現代冶金、機械制造、生物制藥、食品加工等七大主導產業。建立起多層次科技創新體系和科技人才創業基地,一大批國際知名的企業落戶新區,一棟棟的高樓和工廠不斷建成,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正在迅速完善,一個現代化海濱城市的面貌正在展現。
1.1.2 集群化條件下的現代物流的作用
當前,伴隨著互聯網和電子商務快速發展,世界經濟貿易全面走向全球一體化,商品分銷的流程正在轉型,以供應鏈管理為特征的現代物流業己成為全球趨勢。供應鏈管理作為一種新的商業策略,使供應鏈上的貿易伙伴緊密合作,在盡可能少的供應鏈成本和時間內為顧客提供更高的價值,它的出現己經使美國和歐洲的制造商和零售商神奇地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在這種大背景下,現代物流業成為了一個新興的朝陽產業,成為二十一世紀全球經濟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受到各國政府和企業越來越多的重視。
發展現代物流是當今世界經濟的熱潮,我國也應順應這個潮流,大力發展現代物流業。我國推行“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對外開放的戰略,為物流業發展創造了條件。目前正是啟動中國現代物流產業的最好時機。選擇適當的物流產業發展途徑,己經成為國民經濟發展中的一個重要課題。
第二節 問題的提出
目前,物流業也不斷的革新技術,以適應激烈的市場競爭和社會要求。但是,在工業園區內,傳統的物流業暴露出的問題不容小覷。主要如下:
。1)物流市場供需結構性矛盾突出
一方面,物流需求聚集和釋放的速度不快,“大而全”、“小而全”的企業物流運作比例還比較大。另一方面,物流服務供給能力還不能滿足需求,特別是高端需求、即時需求、特色需求、“一體化”需求滿足率不高。需求不足與供給不夠并存,這樣,在工業園區內部的物流資源短缺與物流服務“過!蓖。
。2)物流服務社會化程度低。
物流企業經營規模小而分散,不利于園區內貨物迅速集結與規模化作業,嚴重影響了設施設備利用率、機械化作業效率、信息化水平和新技術的應用,制約了企業管理創新和技術創新……因此,這種運作方式不僅造成社會資源的浪費,還阻礙了物流企業服務功能的拓展、質量的提高,制約了物流業專業化和社會化的發展,抑制了物流服務需求的增長。
。3)物流市場不規范現象嚴重
現代物流是跨行業、跨地區的社會物流運行系統,它利用信息系統實現對顧客、經銷商、運輸商、生產商、物流公司和供應商之間的管理,讓物的流動具有最佳的目的性和經濟性,消除整個價值鏈上的浪費,讓每個參與者都能受益,從而提高整個社會的資源利用水平,提高整個社會的競爭力,抵消市場經濟條件下盲目競爭和調節滯后的制度性缺陷。但目前物流組織布局分散,物流資源和市場條塊分割管理,制約了物流業規范、有序的發展。
第三節 研究意義
。1)理論意義
、俦疚囊援a業集群的視角來研究制造業與物流的聯動作用,將提升物流能力的應用層次、拓展其應用范圍,從而將會對物流與技術產業的一體化的理論研究體系的構建與完善方面有所貢獻。
、诒疚囊援a業集群的視角來研究制造業與物流的聯動作用,將深化對于產業集群這一理論的研究體系,使更完整的產業集群理論體系具有更強的實踐性。
。2)實踐意義
天津目前正處于工業化中期轉型升級發展階段。物流業作為國民經濟發展的動脈和基礎產業,在促進生產、引導消費、推動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等方面的作用日益突出。本文有針對性地研究天津的濱海新區產業集群實施制造業與物流的融合與一體化的問題,將推動天津濱海新區的產業集群加快實施物流一體化的進程,并將為這一進程的健康順利發展提供重要的參考。
天津濱海新區的產業集群實施物流與制造業的聯動,有利于推動產業集群優化內部分工、并完善產業集群功能,提高產業集群的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有利于提升產業集群的檔次和水平,有利于增強產業集群的市場競爭能力,更好地應對全球金融危機帶來的挑戰。 天津濱海新區的產業集群實施物流與制造業的聯動,有利于增強產業集群對于物流方面的專業人才以及高級管理人員的吸引力,有利于提升泉州物流現代化水平,有利于催生出泉州物流產業集群。
天津濱海新區產業集群實施物流與制造業的聯動,有助于減輕產業集群物流對城市交通的壓力,也減小了物流對城市環境的噪聲、污染等種種不利影響,從而取得較好的社會效益。
第二章 文獻綜述
第一節 產業集群
產業集群(Industria1 c1uster)的概念是由美國哈佛大學的邁克爾·波特(Michae1 Porter)教授提出的。在波特教授看來,產業集群是指同一產業的、有相互關聯性的企業、基礎設施提供者、專業化供應商、服務供應商、金融機構、下游渠道和客戶、相關產業的廠商及其他相關機構等組成的群體,在特定區域內,具有競爭與合作的關系,且在地理位置上相對集中,既相互競爭,又相互依存、相互促進。具體來說,大量的企業聚集在一起,以某種特定產品為主導,在產業集群內部實行高度市場化、專業化的分工,從而形成產業集聚效應。產業集群超越了一般的產業范圍,形成了特定地理范圍內的多個產業相互融合,眾多類型機構相互聯結的共生體,構成了具有區域特色的競爭優勢。
產業集群具有以下特征:
。1)集群內元素間存在著以產業鏈為主線的相互關聯性;
。2)空間集聚性,表現為地理區位的集中、經濟聯系的集中、集群經濟的效應;
(3)專業化與柔性,表現為專業化的生產能力以及對市場需求量、產品構成和產品設計等方面快速變化的適應能力;
。4)網絡化與創新,加速知識、技術、管理創新速度。這些都有助于促進集群內產業鏈的完善,形成集群的外部規模經濟并最終形成區域競爭優勢。
有學者(夏曉軍,2003;吳利學等,2004)認為,對產業集群現象的描述可以追溯到亞當·斯密(Adam.Smith):而以著名美國哈佛大學戰略學家波特(Michae1E.Porter)為代表的大多數學者,認為是從英國著名經濟學家馬歇爾(A.Marsha11)的“產業區(Industria1 District)”開始的。
馬歇爾在《經濟學原理》(1920)中解釋了基于外部經濟的企業在同一區位集中的現象,發現了外部經濟與產業集群的密切關系,認為產業集群是外部性導致的。馬歇爾認為外部經濟給產業集群企業帶來三方面的好處:技術的外溢,提供專業技術工人的勞動市場,提供共享的中間投入品。
德國經濟學家、工業地理學家韋伯(A1fred Weber)分析單個產業的區位分布時(1909),最早提出聚集經濟的概念,首次使用聚集因素(agg1omerative factors)韋伯認為產業集群分為兩個階段,一是低級階段,企業自身簡單擴張引起產業集中,二是高級階段,靠大企業以完善組織方式集中于某一地方,引發同類企業集聚。
波特(1990)在其論著《國家競爭優勢》中提出了開創性的命題和判斷,從一個全新的視角—競爭力的角度來看待和分析產業集群現象。波特提出“鉆石體系”理論來分析研究一個國家某個產業的國際競爭力。20世紀90年代,以克魯格曼為代表的新經濟地理學理論為產業集聚的產生提供了很好的解釋。克魯格曼以規模報酬遞增、不完全競爭的市場結構為假設前提,壟斷競爭模型的基礎上,通過一個有效的“中心外圍”集聚模型,用數學模型分析,證明了工業集聚將導致制造業中心區的形成。
Rosenfe1d(1997)進一步對定義產業集群的標準進行了研究,包括產業集群規模、產業集群對于經濟和戰略的重要、產業集群產品和所需服務的范圍以及對公共投入品的使用。
Magnus Ho1men和Staffan Jacobon(1998)探討了產業集群的確定}CI題。傳統的投入產出分析和用戶——供應商關系是基于產品和產業,對于確定基于知識外部性和擴散產業集群是不合適的,提出了基于專利確定產業集群的新方法。
Suma S.Athreyr(2001)通過對劍橋高科技群增長和變遷的實證研究,探討了劍橋高科技群是如何增長和變遷的、哪些微觀經濟要素可以解釋這些現象、為什么劍橋高科技沒有達到硅谷的水平等問題。
第二節 城市物流理論
日本學者谷口教授將城市物流定義為:“城市物流是在市場經濟框架內,綜合考慮交通環境、交通阻塞、能源浪費等因素,對城市內私有企業的物流和運輸活動進行整體優化的過程”(方虹,2006年)。隨著城市物流在經濟發展中重要性的不斷顯現,城市物流理論也得到了一定的發展,不斷有學者開創性地提出新理論。其中,在國外城市物流研究領域較有影響的是:
1、綠色物流系統研究。Eiichi毛功iguchi等學者提出的以智能交通和電子商務手段減少環境污染、優化城市交通的綠色物流系統理論。
2、城市物流空間布局研究。一些學者對城市物流規劃、城市配送中心空間布局進行分析研究的理論。
3、城市物流戰略管理研究。LauraMeade、E.R.stock等學者利用網絡分析等多種方法進行的城市物流戰略管理研究。
4、城市代理物流研究。Timfinin、Jayweber等學者進行的城市代理物流研究。
5、第三方物流研究。20世紀80年代始于美國,后日漸成為西方物流理論研究和實踐的寵兒。目前,對第三方物流的解釋很多,主要的有:物流外包、合同物流、物流聯盟、全方位物流公司等(孟祥茹,2005)。
6、第四方物流。是1998年美國埃森哲咨詢公司率先提出并注冊。第四方物流是一種理論的創新和突破。John Gamoma在他的《戰略供應鏈》一書中指出,隨著企業從自營物流到第三方物流(3PL)再到第四方物流的(4PL)逐步轉變,供應鏈革命的時代已到來了。
物流一體化(Integrated 1ogistics)是20世紀末最有影響的物流趨勢之一。物流一體化的基本含義是指不同職能部門之間或不同企業之間通過物流上的合作,達到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的效果。所謂物流一體化就是以物流系統為核心的從生產企業、到物流企業、銷售企業直至最終消費者的供應鏈整體化和系統化,其目標是應用系統科學的方法充分考慮整個物流過程的各種環境因素,對商品的實物活動過程進行整體規劃和運行,實現整個系統的最優化。
第三章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第一節 研究思路
本文首先簡述了在產業集群化條件下的物流發展模式,然后以天津濱海新區為例,研究制造業在產業集群條件下與物流聯動的模式,最后提出實現的模式,以供后來人進行參考。
第二節 研究方法
。1)交叉研究。本研究涉及眾多學科。本研究將從經濟學、管理學、經濟地理、空間經濟學、聚集經濟學、系統論等研究領域出發進行多角度的探討。采用競爭經濟學、服務經濟學、網絡型產業、價值鏈理論、.模塊化分工理論研究物流產業和物流產業集群的內涵和本質特征;
。2)模型分析法
本文在理論分析基礎上,采用理論模型分析,將研究的問題進行高度抽象,建立產業集聚的條件下物流聯動效應的模型。
。3)理論研究為主,實證研究為輔的方法。
論文是針對現代物流產業集群這一前沿性課題進行研究,在這方面,實踐發展落后于理論研究,研究所涉及的某些方面的實際案例很少。因此,在本研究中,將以理論和模型化方法研究為主。同時,考慮到本研究非純理論研究,屬于應用基礎研究,必須要有實踐的驗證。本研究將選取綜合案例進行實證分析。
第五章 參考文獻
[1]徐宗元等.不等面積設施布局的收斂算法[J].杭州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7,24(3):214-219
[2]姚冠新,劉正剛.設施布置問題的非線性目標規劃模型及其遺傳算法[J].江蘇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6(2):57-61
[3]周亦波,李志華等.單元制造系統布局模型及其求解[J].華中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2,30(1):65-67
[4]于瑞峰,王永縣,彭海.工作地中設施布局問題的改進遺傳算法閉.清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3,43(10):1351-1354
[5]陳希,王寧生.基于遺傳算法的車間設備虛擬布局優化技術研究[J1.東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34(5):627-631
[6]秦進,史峰,任鵬.限制條件下的配送中心內部布局問題研究[J].系統工程,2004,22(11):30-32
[7]龔全勝,李世其.基于遺傳算法的制造系統設備布局設計[J].計算機工程與應用,2004,26:202-205
[8]許立,李經民,王秀倫.基于遺傳算法的車間設備布局優化設計[J].組合機床與自動化加工技術,2004,12:45-48
[9]陳希,王寧生.基于腦模型聯接控制器的車間布局多目標優化技術研究[J].南京理工大學學報,2004,28(6):595-600
[10]齊繼陽,竺長安等.遺傳算法在設備布局設計中的應用[J].中國儲備工程(理論與實踐),2005,10
[11]葉慕靜,周根貴.基于遺傳算法的系統布置設計及初步應用[J].工業工程,2005.,8(3):97-101
[12]曹振新,朱云龍等,制造系統的設備布局方法「J].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學報,2005,24(3):413-416
[13]葉慕靜,周根貴.混合遺傳算法在帶走道的雙目標布局問題中的應用[J].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2005,10:101-107
[14]據科昌、王轉.基于SLP的流程型制造企業物流設施布局分析方法及應用[JJ.物流技術,2006,10:79一81
[15]伍海華,產業發展理論,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4,5~77
[16]陳柳欽,產業集群與產業競爭力,南京:南京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30~44
[17]王輯慈,關于中國產業集群研究的若干概念辨析,地理學報,2004,24:5~6
[18]王旭章,區域性的主導產業市場選擇、集聚和擴散,鐵道師院學報,1998,53(3): 5~7
[19]蓋文啟,王緝慈,論區域創新網絡對我國高新技術中小企業發展的作用,北京,中國軟科學出版社,1999,1~50
[20]王緝慈,創新的空間-企業集群與區域發展,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21~55
[21]張智元,產業集聚、競爭優勢與西部開發,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學報,2001,12:12~13
[22]張玲,駱溫平,產業聚群優勢與物流園區建設,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55~106
[23]邁克爾·波特,競爭論(高登第、李明軒譯),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110~120
[24]邁克爾.波特,國家競爭優勢(李明軒,邱如美譯),北京,華夏出版社,1990,1~57
[25]李婉萍,羅賢棟,工業園區的競爭力分析,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05,33~110
[26]胡堅,國家創新系統,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1~50
[27]張耀輝,區域經濟理論與地區經濟發展,北京,中國計劃出版社,1999,21~200
[28]余惠華,趙曉彬,劉凱,物流園區需求有關問題研究,物流科技,2005,8:5~8
[29]梁少華,物流業發展和物流園區的規劃建設,規劃師,2002,5:22~26
[30]李賢沛,胡立君,21世紀初中國的產業政策,天津,經濟管理出版社,2005,15~150
[31]何明坷,物流系統論,中國審計出版社,2001,80~110
[32]潘文安,物流園區規劃設計,北京,中國物資出版社,2005,10~50
[33]錢延仙,物流園區的作用與選址,江蘇經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4,15:3~5
[34]高斌,張仁頤,物流園區選址的一種新模型,物流科技,2003,11:30~31
[35]李玉民,李旭宏,毛海軍等,物流園區規劃建設規模確定方法,交通運輸工程學報,2004,15:22~25
[36]張文松,物流園區發展模式研究,商業研究,2002,8:2~5
[37]吳峰,物流園區開發模式的探討,江西社會科學,2004,7:5~7
[38]張曉東,物流園區布局規劃理論研究,北京,中國物資出版社,2004,55~80
[39]劉澎,現代工業園區的產業集群現象研究,中國城市經濟,2004,8:17~19
[40]丁立言,張鐸,物流系統工程,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0,33~55
[41]吳清一,物流學,北京,中國建材工業出版社,1996,15~100
[42]霍紅,第三方物流企業經營與管理,北京,中國物資出版社,2003,25~15
[43]楊霞芳,國際物流管理,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2004,25~80
物流開題報告 篇12
一、選題的背景及意義
21世紀,人類面臨著人口膨脹、環境惡化、資源短缺三大危機,綠色物流備受關注。由于我國物流起步較晚,技術水平還不夠完善,必然會制約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因此,為順應時代的潮流建設可持續發展的綠色環保社會,我國也和世界發展同步,注重全局和長遠利益,利用先進的物流技術,物流規劃和管理通過改革運輸、存儲、包裝、加工等環節,以達到最大限度的降低對環境的污染,減少資源的消耗。我國在積極實施物流活動的同時也大力提倡發展綠色物流。
1、 綠色物流順應社會的發展潮流
綠色物流順應了世界發展的潮流,是全球經濟一體化的需要。特別是我國加入WTO后,將會取消大部分產品的分銷限制,外國商人可以分銷進口產品進入我國,國外物流企業也將進入外觀市場。國外物流起步較早,技術水平相對較高,勢必會給我國物流企業帶來沖擊,我國發展綠色物流迫在眉睫。
2、 綠色物流對可持續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可持續發展是以人為中心,在不超過資源和環境的承受能力下,促進可持續發展,保持資源永續的利用,不斷提高生活質量,既滿足當代人的需要又不損壞后代人的利益。而綠色物流正是注重全局和長遠利益,以最大限度的降低對環境的污染,減少資源的消耗為目標。一切是綠色運輸、綠色存儲、綠色包裝、綠色裝卸搬運等,符合可持續發展觀,因此,發展綠色物流對可持續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3、 綠色物流可以降低企業成本,提高企業利潤
綠色物流強調的是低投入大物流方式,通過對資源的集約利用,進行科學的規劃,使資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對環境最有效的保護。因而,它對生產經營成本的影響是不可估量的。
4、 綠色物流可以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
綠色物流將物流企業推到了可持續發展的前沿,由于綠色物流的特定意義,因而有助于物流企業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和贏得公眾的信任。
二、研究的內容
綠色物流就是以降低對環境的污染和減少資源消耗為目的,利用先進的物流技術、物流規劃和管理,實施綠色包裝,綠色運輸,綠色倉儲,綠色裝卸搬運,綠色流通加工,綠色配送和綠色廢棄物回收等過程的物流活動過程。
1) 我國綠色物流的發展現狀
1、 政策制度有待完善
2、 物流基礎設施不完善,信息技術不高
3、 綠色物流思想認識不夠
4、 物流企業經驗不足,企業之間缺少合作交流
5、 綠色物流專業人才短缺
2) 發展綠色物流的必要性與可行性
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物流量在飛速的增加,環境惡化程度在逐漸加深,綠色物流逐漸成為物流的發展趨勢。通過對我國發展綠色物流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提出綠色物流的發展具有一定的理論依據和現實依據。
3) 針對我國發展綠色物流存在的問題提出應對措施
1、 充分發揮政府的宏觀調控作用
2、 加快公共基礎建設,促進物流信息系統化和標準化
3、 加強宣傳、教育和引導工作,轉變思想觀念
4、 大力開發綠色物流技術,加強企業間的合作與交流
5、 加強對綠色物流的專業人才培養
三、畢業論文提綱
1,綠色物流的現狀分析
2,綠色物流的形式分析討論
3,提出解決問題的措施和舉措
四、畢業論文進度安排
(一)準備階段
1、閱讀大量的有關書籍及報刊,并上網查詢,做好材料的原始積累。
2、確定研究對象,擬定課題研究方案。與課題指導老師充分交流,探討創新的思路并提出的構想。
(二)實施階段
1、從收集的資料中整理出前人的基本觀點,并予以歸納和提煉。
2、從前人研究的基礎上,針對研究重點深入研究,提出自己的看法。
3、圍繞研究對象展開實地調查,并獲取第一手資料。
4、與課題指導老師保持經常的交流,及時匯報自己的研究動態,并聽取意見。
。ㄈ┛偨Y階段
1、將所有到手資料匯總,整理出論文的大致框架。
2、依照先前的計劃,著手撰寫畢業論文初稿,并請老師指導糾正。
3、準備論文答辯。最終成果將以論文的形式遞交。
(四)論文答辯階段
1、上交畢業論文。
2、進行畢業論文答辯。
【物流開題報告】相關文章:
物流開題報告03-06
物流開題報告04-14
物流的開題報告11-08
物流的開題報告11-04
物流論文開題報告04-09
物流開題報告范本11-04
關于物流的開題報告11-01
物流專業論文開題報告11-06
物流開題報告怎么寫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