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理學開題報告范文
開題報告是提高論文選題質量和水平的重要環節,是論文工作的不可忽視的一部分,接下來小編搜集了藥理學開題報告范文,歡迎閱讀查看,希望幫助到大家。
藥理學開題報告范文一
一、選題依據、目的和意義
骨折不愈合是骨科臨床常見病癥,其中以四肢長骨多發,例如脛骨,股骨,肱骨等,針對四肢長骨骨折不愈合二次手術我院多才用植骨術配合LCP重新內固定。自體髂骨作為植骨材料具有較多的優點:如取材簡單、組織相容性好、無移植排斥反應、骨誘導作用強等,這些優點使得髂骨成為一種最佳的植骨供材,這在臨床上已形成共識。植骨是治療骨折不愈合的重要方法,其機制是爬行替代所引起的支架作用與供給礦物質的作用,爬行替代順利進行的條件要求準確的復位、充分的植骨和堅強的固定。為達到充分的植骨,及早促進骨折愈合,我們采用髓內外360°植骨的方法,外用鋼絲環扎,配合LCP堅強內固定,術后3~12個月內進行隨訪,根據愈合情況和功能恢復情況分析手術的臨床療效。
本課題以導師多年的臨床資料為依據,通過對骨折不愈合手術治療的國內外文獻進行系統整理,結合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骨科病房對四肢長骨骨折不愈合患者的隨訪調查及回顧性分析,根據骨科特殊生物力學特點和導師治療骨折不愈合的多年臨床體會,分析治療效果,并對手術中的細節問題做初步探討與論述。同時也希望可以通過對導師的臨床實踐的研究、總結,能為今后的'臨床工作提供一些幫助和指導。
二、本課題目前國內外研究的動態、水平
治療骨折不愈合,可分為手術治療和非手術治療,其中手術治療最重要的就是植骨術加更改斷端內固定。骨折不愈合應用自體骨移植治療效果顯著,已經形成共識。 植骨是治療骨不連的重要方法,植骨方式臨床多采用髓內外聯合植骨。沿肌間隙進入, 骨膜下小心剝離顯露骨折部位, 取出內固定器械, 清除骨斷端間瘢痕, 咬除硬化骨, 打通髓腔, 修整骨折端, 手法復位, 按照骨缺損情況取骨。髓內植骨以比髓腔稍粗的骨棒,貼緊髓腔骨質;髓外上蓋植骨宜用螺絲釘固定植骨塊;骨碎屑充分填充殘余的空隙,這樣才能確實達到植骨的目的和要求。自體皮- 松質骨植骨的爬行替代縮短了骨折愈合過程,新鮮的自體骨具有生物活性,不存在免疫排異,無傳染疾病的風險,同時存在骨傳導和骨誘導能力。
內固定物更換得堅持以下原則,原鋼板內固定者,可更換成交鎖髓內針或更長的鋼板置于張力側;原交鎖髓內針內固定者,可選用更大號髓內針或鋼板內固定;原先短鋼板內固定者,可改成較長的鋼板。所有病例均需植骨。更換內固定物后,,術后石膏外固定者,應及早進行肌肉收縮鍛煉活動,骨痂生長良好后,去石膏開始關節屈伸功能鍛煉。但是臨床上醫師應該具體問題具體對待,可以根據骨痂生長情況酌情處理,出院時務必詳細醫囑病人注意事項,配合醫生,直到骨折完全愈合。LCP鋼板內固定適用于四肢長骨骨折不愈合,可用拉力螺釘固定碎骨塊及移植骨塊, 并對斷端行軸向加壓鎖定。手術關鍵是將骨折端的瘢痕結締組織全部切除, 骨端硬化骨全部咬除, 露出正常骨質, 鉆通髓腔, 植入的骨塊必須牢固的嵌入缺損區, 間隙用松質骨填滿,。應積極正確指導術后功能鍛煉, 嚴格定期隨訪及指導。避免過早的不正確的負重。綜上所述,對于骨折不愈合的治療,自體骨移植療效確切,安全穩妥,技術成熟,應用廣泛,值得提倡。
三、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
1.臨床資料
1.1病例來源
本研究病例均采集于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骨科病房
(二)采集時間
20XX年5月~20XX年12月
(三)病例選擇
1.診斷標準
(1)病史:明確的外傷史,骨折后6個月沒有愈合,并且沒有進一步愈合傾向已有3個月。
(2)癥狀:患者骨折端成角、旋轉、側移位、短縮畸形或者節段性骨缺損、持重疼痛或不能持重、局部在應力下疼痛等。
(3)體征:局部竇道形成、流膿、假關節形成或伴有局部軟組織瘢痕、缺損等
(4)輔助檢查:X線表現:骨端硬化,髓腔封閉;骨端萎縮疏松,中間存在較大的間隙;或骨端硬化,相互成為杵臼假關節等這三種形式中的任何一種就可以定為骨折不愈合。
2.納入病例標準:
(1)符合本病診斷標準;
(2)骨折平均愈合時間超過半年以上,有假關節形成;
(3)骨折平均愈合時間超過半年以上,多次復查X線拍片顯示,骨折線清晰可見,未見內外骨痂或內外骨痂極少;
(4)拍片顯示骨折線增寬,骨折端骨面致密性硬化,骨髓腔封閉,骨質疏松,骨痂間無骨小梁形成,或伴有明顯的骨缺損;
(5)臨床表現有骨的感染、缺損、畸形、肢體不等長、局部竇道形成、流膿等。
3.排除病例標準:
(1)不符合上述診斷標準者
(2)患者有嚴重的內科疾病,不能夠耐受手術者
(3)精神疾病患者
(4)資料不全影響判斷者
2.療效觀察方法
對骨不連愈合的評價應包括骨愈合和功能恢復雙重評價:
(1)骨愈合評價標準:本評價結果決定于四項指標:骨愈合、感染、畸形和肢體長度,其中骨愈合標準為X線示骨折線模糊,有連續骨癡通過骨折線,拆除或試行松動外固定物后骨折無異;顒,下肢可無痛行走,上肢持物骨折處有穩定感。 評價標準:
優:骨折愈合,無感染,斷端畸形<7°,雙側肢體不等長<2 CM。
良:骨折愈合及其他三標準中兩項。
可:骨折愈合及其他三標準中一項。
差:骨折未愈合或再骨折或雖愈合但不具備其他三標準中任何一個。
(2)功能評價標準
功能的評價分上肢與下肢的不同,上肢主要考慮其靈活性,而下肢主要功能為負重行走。
將下肢評價指標定為以下五項:①明顯跛行;②踝或膝任何一關節僵硬(完全伸膝或踝完全背伸時,活動范圍較正常或對側喪失15°以上):③軟組織情況不良;④有限制活動或影響睡眠的疼痛存在:⑤喪失工作能力或生活不能自理。
優:存在工作能力且無其他四項指標。
良:存在工作能力且具以上四指標中一至二項。
可:存在工作能力并具以上指標中三至四項。
差:喪失工作能力或生活不能自理,不考慮是否具備其他指標。
對上肢功能評價參照“Steuart和Hdlly對上肢功能評價標準”
觀察指標為三項:疼痛、關節活動范圍、日常活動能力。
3.課題進度及安排:
2009-05——2010-12 收集病例及隨訪
2010-10——2010-12 資料匯總及數據分析
2011-01——2011-03 撰寫論文、定稿
四、本課題特色、預期取得的結果
骨折不愈合應用自體骨移植治療效果顯著已經形成共識,治療過程中的經驗總結需要不斷的進行,更要求開展回顧性工作及進行系統的整理。因此,骨折不愈合的臨床資料分析就顯得尤為重要。
本課題通過搜集整理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骨科2009至2010年期間的患者臨床資料,對于自體骨移植治療骨折不愈合的相關性問題進行臨床研究與總結。應用統計分析評分進行術前、術后及相關方面比較,對自體骨移植治療骨折不愈合的臨床療效獲得客觀、真實、準確的評價,并進一步指導臨床工作。
五、可行性分析
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骨科是山東省中醫管理局評定的重點學科、重點科室,在省內知名度較高,病人來源廣泛。導師王明喜主任醫師從事臨床工作30余年,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對治療骨折不愈合做過大量研究、臨床工作,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課題搜集整理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骨科近幾年的臨床資料,并在導師指導下對這些一手資料進行研究與總結。
四肢長骨骨折不愈合由于并發癥較多,治愈比較困難,手術后功能恢復過程漫長,因此在治療過程中,經驗的總結是非常必需的,也是可行的。本課題主要研究山東省中醫院近年應用鋼絲環扎360°植骨配合LCP內固定治療四肢長骨骨折不愈合的治療效果分析情況,因此在選題上可行性較強。課題的研究也得到了學校、附院等各部門、科室的大力支持。相信可以圓滿地完成課題。
主要參考文獻
[1] 胥少汀,葛寶豐,徐印坎,等.實用骨科學[M]. 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7
[2] 王亦璁,等.骨與關節損傷[M].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
[3] 夏和桃.組合式外固定器簡介[EB/OL].北京骨外固定技術研究所,2005
[4] 蔣協運.骨科臨床療效評價標準[M].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5
[5] Boyd HB, Lipinski SW, Wiley JH J Bone Joint Surg Am, 1961; 43(2):159—168
[6] Audige L,Griffin D,Bhandari M,et al. Path analysis of factors for delayed healing and nonunion in 416 operatively treated tibial shaft fractures [J].Orthop Relat Res, 2005; 438:2
藥理學開題報告范文二
一、論文題目
五年制臨床醫學專業卓越醫生培養模式構建研究
二、研究專業
藥理學專業
三、研究對象
查閱國內外高等醫學教育的發展及人才培養的相關文獻、政策文件及著作,深入分析《中國高等醫藥教育課程指南》(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編(2004 年),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中的收錄 66 所醫學院校五年臨床醫學專業課程設置,對比研究相應人才培養教育模式,分析模式的現狀和不足,探索教育觀念、課程設置、教學組織形式等方面改革的可行途徑,為構建卓越醫生人才培養模式提供參考依據。
四、研究內容
(1)我國部分高等醫學院校臨床醫學專業課程設置及存在的主要問題;(2)構建五年制臨床醫學專業卓越醫生培養模式的理論模型。
(3)制定五年制臨床醫學專業卓越醫生培養方案,在人文教育體系、理論課程體系、實踐教學體系、科研創新體系和教學方法、考核評價等多方面的具體改革措施。
(4)五年制臨床醫學專業卓越醫生人才保障體系建設。
五、研究步驟
(1)準備階段
查閱相關資料、咨詢專家、文獻復習、網上調研,了解國內外醫學教育改革的發展歷史和現狀,研究現有人才培養模式存在的問題,找出制約我國五年制臨床醫學教育發展的主要影響因素。
(2)調研訪談階段
調研部分院校五年制臨床醫學專業教學計劃,對各校教學計劃和實踐成果進行比較,通過專家訪談征求專家意見,借鑒優秀教學經驗和做法,明確改革的重點和方向。
(3)分析總結階段
對收集到的資料進行分析比較總結,針對查找出的問題,從現代醫學教育世界性趨勢著眼,吸取國內外先進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遵循醫學教育特殊規律,立足實際需要,以提高質量為核心,尋找基礎教學、臨床教學和實踐教學的合理組合,擬定整合課程教學模塊和具體實施方案。
六、研究方法
(1)文獻復習和網絡調研
通過瀏覽期刊網、碩博論文集等,查閱大量文獻資料、廣泛調研收集所需資料,回顧我國五年制臨床醫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發展改革歷史,分析總結現階段的培養模式發展特點和存在問題。通過國內外醫學教育模式特點的對比,為我國五年制臨床醫學專業卓越醫生人才培養模式構建提供借鑒。
(2)專家咨詢和專題研討
為保證模式改革創新的科學性、合理性和實用性,本研究利用召開的多次會議,開展專家咨詢和課題組專題研討。邀請專家包括學校醫學教育研究所、基礎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國內有關高校等,參加國內和海峽兩岸醫學教育學術研討會等,借鑒其他高校的改革思路與措施,明確研究重點和方向,確定培養體系理論模型構成要素,從指導思想、培養目標、教學內容、課程體系、運行方式、保障機制等方面研究構建五年制臨床醫學專業卓越醫生培養模式的框架雛形。
(3)資料分析法
整理調研、訪談的記錄材料和收集到的國內部分醫學院校的教學計劃,結合學校原五年制臨床醫學專業的課程設置、培養目標,分析制定出符合醫學教育要求、具有一定特色的五年制臨床醫學專業卓越醫生培養模式的理論模型。
七、研究結果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醫學教育事業快速發展,取得了顯著成績。2004 年教育部明確提出我國醫學教育學制“以五年制為主體”,五年制醫學教育為高等醫學本科教育,培養能夠解決大多數常見醫療問題的合格醫療專門人才。2011 年我國每千人口執業(助理)醫師數從建國初期的 0.67 上升到 1.82,已超出 WHO 提出的每千人口醫師數為 1 的目標。目前我國醫學教育的主要矛盾不再是人才數量不足,隨著醫改的逐漸深入,醫學教育培養規格和質量有待進一步提高。通過對《中國高等醫藥教育課程指南》(2004 版)中的 66 所醫學院校五年臨床醫學專業教學計劃研究分析可以看出醫學教育存在的諸多問題日顯突出,迫切需要研究解決。
在傳統學科不斷發展、新興學科層出不窮的情況下,通過對《中國高等醫藥教育課程指南》(2004 版)中的 66 所醫學院校五年臨床醫學專業教學計劃部分課程進行了統計。課程設置上,85%以上的醫學院校臨床醫學專業的課程結構大多為老三段式(基礎、臨床、實習)傳統醫學教育模式,以 20 世紀初的課程體系為主體框架,以學科為中心;課程門類多,必修課程最多可達 60 門,最少 34 門,平均 45 門;必修課總學時最多為 4013 學時,平均 3312 學時;各門課程缺乏有機聯系,重復部分反復教學,未形成整體優化的課程體系;部分醫學院校的周學時已排到 32—36 學時。
80%以上學校均開設了大學英語,體育、組織學與胚胎學、生理學、生物化學、醫用高等數學、醫用物理學、醫學微生物學、醫學免疫學、病理生理學、藥理學、診斷學、內科學、外科學、婦產科學、兒科學、傳染病學等傳統學科,但對于反映適應醫學模式轉變的代表性課程如醫學心理學、醫學倫理學、醫學溝通學、社會醫學、分子生物學、細胞生物,對反映現代醫學科技新進展的代表性課程如臨床免疫學、急救醫學、臨床神經解剖學、臨床生化學、神經精神病學、神經生物學、腫瘤學,反映現代方法論工具性課程如流行病學、衛生統計學、文獻檢索、臨床流行病學、預防醫學、醫學專業英語、數據庫應用、醫學信息學、科研方法與論文寫作等設置比例不高。
【藥理學開題報告】相關文章:
開題報告 碩士開題報告12-12
開題報告格式及開題報告的寫法12-03
沖壓技術開題報告計開題報告03-21
課題開題報告的格式及開題報告的寫法02-06
課題開題報告格式及開題報告的寫法12-03
開題報告格式與開題報告寫作技巧03-28
教育開題報告12-03
外語開題報告12-04
護理開題報告12-04
開題報告的程序12-07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