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論文寫作中的常見問題
學術論文是指有系統的、較專門的討論或研究某科學領域中的問題,表述科學研究成果的文章,下面是小編搜集整理的學術論文寫作中的常見問題,供大家閱讀查看。
1. 以摘要代替前言
摘要動輒幾百個字,充斥著各種實驗方法和數據。有些作者特別喜歡羅列數字,讓人看得頭暈眼花。而到了正文的前言部分,反倒惜墨如金,幾十個字了事。這樣的前言作為摘要的背景部分還差不多。多數期刊要求摘要限制在250個單詞以內,作者必須以最簡潔的'語句闡明文章的背景、主要內容和意義。而前言則應回顧研究背景,提出問題或假說。很多中文作者對此沒有理解,只是簡單的說明研究目的,而對研究背景和問題不加理會。
2. 分組名稱隱晦難懂
實驗動物按照治療方法分了幾個組,作者命名為A組,B組,C組,A+B 組,B+C組和A+C組。讀者需要記住這些代號的含義才能理解各組不同的治療方法,讀到一半不小心忘記了,還要到前面再看一遍。其實直接用治療方法來命名簡單又明白。
3. 試劑儀器單獨成段
很多作者喜歡把用到的試劑和儀器單獨寫成一段,這雖不能說錯,但并不通行。一般是在試劑和儀器出現的位置,以括號內容來介紹其廠商和產地信息。
4. 濫用縮寫而不予介紹
有些作者似乎以多用縮寫為榮,以此來顯示文章的高水平。而且使用了縮寫也不予以介紹其全稱,讓讀者去猜。其實應該盡量減少縮寫的使用。特別是不要自己創造新的縮寫,除非的確非常有必要。
5. 結果部分灌水
一些初入科學殿堂的作者,好不容易做出些結果,幾乎把文章的結果部分寫成了實驗記錄,囊括了細胞培養照片、質粒酶切電泳,甚至固定動物的架子。其實這些“結果”并不是實驗數據,而只是中間過程。
6. 討論空洞無物
討論部分很多作者常見的問題是,要么重復前言,要么重復結果。總之就是不給你討論。討論部分應該把研究的結果與他人研究結果進行比較,發現異同并加以探討說明。
7. 喜歡引用中文文獻
參考文獻最好引用權威高分雜志的文章或者你投的雜志的文章,最好不要引用中文文獻,因為中文文獻往往無法通過Reference Check。如果不得已需要引用中文文獻需要在文獻后面注明(in Chinese)。
延伸閱讀:SCI論文寫作的語言特色
1詞語涵義的演變
在SCI論文發表中的專業性詞匯一般會出現在特定領域,通常分為兩類:一類是某一專業特有的詞匯,這類詞匯一般具有一詞對應一義的特點;還有一類由普通詞匯演變而來的專業詞匯,這類詞匯一詞多義,必須應用語言學知識和專業知識綜合分析,在翻譯實踐中不斷豐富擴大。
2詞綴
比如:從詞源學的角度來看,在醫學英語詞匯中,希臘語、拉丁語的詞素占有極高比率。據OscarE.Nybaken的統計,一萬個醫學詞匯約有46%來自拉丁語;7.2%來自希臘語,希臘、拉丁詞素是醫學英語詞匯的重要基礎。希臘語、拉丁語擁有極豐富的詞綴,且每個詞綴都有其固定意義,可與不同的詞干組成無數新詞。
3動詞
動詞多使用規范的書面語英語詞匯從語體的特點來分,可分為普通詞匯和正式詞匯。普通詞匯大部分是英語本族語,常用于英語口語和文學作品中,正式詞匯大部分是外來詞,常用于科技、經濟、政治等較正式的文章中。
4大量使用名詞化結構
SCI論文發表中大量使用名詞化結構(Nominalization)是SCI論文翻譯的特點之一,因為文體要求行文簡潔、表達客觀、內容確切、信息量大、強調存在的事實,而非某一行為。
5大量使用長句和定語從句
SCI論文發表中大量使用長句和定語從句,在論證上起到連接信息和強調信息的作用。
6名詞作定語和縮寫詞使用頻繁
SCI論文發表中要求行文簡煉、結構緊湊,名詞作定語和縮寫詞的頻繁使用,簡化了句型,增大了信息密度。
7廣泛使用被動語態SCI論文發表中
側重敘事推理,強調客觀準確,第一、二人稱使用過多,會造成主觀臆斷的印象。因此盡量使用第三人稱敘述,采用被動語態。
【學術論文寫作中的常見問題】相關文章:
1.學術論文的寫作
7.學術論文寫作特點
8.學術論文寫作分析
9.英語學術論文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