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學開題報告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報告十分的重要,報告中涉及到專業性術語要解釋清楚。為了讓您不再為寫報告頭疼,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會計學開題報告,歡迎大家分享。
一、選題背景
公司治理有效性與公司融資結構密不可分。負債融資,作為一種融資方式可以使企業獲得財務杠桿從而創造收益,同時作為一種治理結構,債務融資同樣具有重要的治理效應。首先,負債融資可以有效發揮監督約束作用,抑制經理的非效率投資;其次,負債融資也是一種擔保機制,可以使公司管理人員更加認真投入地工作,并且令其在決定投資時采取更謹慎的方案;再次,在經理持有公司一定股份時,負債融資可以通過增加經理人員相對持股份額的做法,激勵其努力工作,降低聘請經理人員而產生的代理成本;從次,負債對經理形成一種壓力,如經理人經營失敗,令企業陷入財務危機時,會迫于債權人承受著執行控制權而不得不努力工作;最后,企業價值的信息可以通過負債體現,由于破產機率與企業效績負相關,與負債水平正相關,即在相同的負債水平下,優質企業破產概率低,反之亦然。
因此,研究公司治理問題時,只考慮股權融資而忽視負債融資是不是可取的。因此本文立足于負債融資和公司治理之間的關系,力求更全面的研究公司治理問題。交通運輸行業,是指通過利用交通工具,完成人員或貨物的空間位移的生產經營活動過程。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基礎產業,交通運輸行業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發揮舉足輕重的作用,同時直接影響區域產業經濟結構的發展。目前,交通運輸業中的新建項目以基礎產業投資為主,而上市公司募集資金的絕大部分被投入主業,其中多數公司與關聯方進行的資產重組收益較好,且近年來該行業上市公司投資效率較高。但行業內的上市公司仍存在一些問題,如一股獨大造成的大股東操縱、可行性分析落后和非理性融資等。從資產負債率的角度看,我國交通運輸行業上市公司歷年來平均資產負債率低于全行業上市企業的平均水平,整體來說相對較低,且基本處于平穩趨勢。資產負債率較低體現了我國債券市場發展的不完善以及上市企業的股權融資偏好。
大多數企業資產負債率較低,但仍存在過高和過低的企業。小部分企業過高的資產負債率是因為,傳統國有產權制要求國家是交通運輸行業上市公司的唯一所有者,在財政上實行統收統支,企業生產經營的資金過多依靠銀行貸款,因此有部分企業盲目舉債造成高負債率。雖然現在交通運輸行業上市公司經歷了股份制改革,但是無節制借貸的陋習仍有殘留。而另一小部分企業資產負債率過低,雖然憑借自身的壟斷條件平穩發展,但也限制了企業的長期發展空間。
導致交通運輸行業上市公司這一系列問題的原因,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公司治理結構的不完善,而交通運輸行業的融資結構中特別是負債融資,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交通運輸業上市公司的資本結構,從而影響公司的治理效應。不合理的資產負債率造成負債融資應有的治理效應未能得到很好的發揮。那么,為何會造成這樣的發展情態?在我國現有的經濟政治體制下,如何強化交通運輸行業上市公司的負債融資治理效應呢?因此本文認為,想要提高交通運輸行業上市公司的治理效率,就必須從其負債融資的治理效應角度深入探討,將更加有利于提高上市公司的治理效應,并且具有重要的現實和理論意義。
二、研究目的和意義
我國債券市場的目前的首要問題仍是總量不足。由表5-1可知,近五年來,債券發行總量逐年降低,由于gdp的持續增長,債券比gdp的倍數呈下降趨勢。根據中債發布數據顯示,20xx年的債券發行總量為55517.3億元,比上一年度繼續減少,在gdp可預測增長的情況下,債券比gdp的倍數仍將降低。債券發行總量不足,致使我國債券市場的發展較為緩慢。從我國債券市場的結構可以看出,我國債券市場目前仍以政府債券為主導。
20xx年我國發行的公司債券在總發行量中只占12.04%。我國交通運輸行業上市公司的主要債務融資渠道仍是銀行貸款,債券發行較少。相對于企業債券,當債權人為銀行時,由于企業和銀行的長期信用合作關系,以及協商對象較少且不分散,經理人與銀行協商成本相對低,加之政府對這一關系的千涉,請求債務延期或減免就更容易實現。由于這種軟約束,且出于控制權的考慮,經理人就不會提前終止無效率項目?傊,銀行貸款的軟約束相對于企業債券的硬約束,大大增加了經理人策略性違約的可能性。因此交通運輸行業利用這一特性發揮負債融資的公司治理效應,將目標轉移至資本市場是必然趨勢,但就目前而言,債券市場遠不能滿足這一目標的需要。雖然政府已經意識債券市場不足的問題,但要真正改善債券市場的融資問題,仍需要時間。
三、本文研究涉及的主要理論
關于債務融資的公司治理效應,國外的研究起步較早,研究成果相對豐富。modigliani,miller(1958)起初認為,企業價值與企業資本結構不相關,后在考慮所得稅的條件下,對mm模型進行修正,認為負債利息支付計入成本后享受免稅優惠,因此高財務杠桿會此機制增加企業價值。因此得出企業負債越多,價值越大的結論,認為企業應該100%負債。brxter,cragg使用了1950至1965年期間的129家工業企業的230次證券發行數據,檢驗了企業對融資工具的選擇,得出企業規模越大越傾向于采用負債融資方式的結論。jensen,meckling(1976)是融資結構理論的開創者,較早地從公司治理角度來研究資本結構。通過構建代理成本模型分析,他們指出,如果公司總投資額與經理層的投資額不變的情況下,債務融資與經理層擁有的股權比例正相關,這使得經理層與股東目標趨于一致,從而達到降低代理成本,優化公司治理的目的。
同時,jensen(1986)在其另論文中指出,負債合約可以減少企業的自由現金流量,也可以達到減少公司代理成本的目的。ross(1977)建立了激勵信號模型,其中引入了管理者行為。認為企業中經理人對融資方式的選擇,實際上是在向投資者傳遞信號,投資者認為企業發行股票,則傳達出一種質量惡化的信號,反之視債務融資為資產質量優良的信號。因此認為:企業質量越高,負債率越高。leland,pyle(1977)認為企業杠桿率與管理者的股權呈正相關關系,高質量項目的管理者可以提高杠桿率,向外部投資者傳遞這個投資項目優質的信號。同時證明了選擇高負債率是一種有效減少經理與外部投資者的信息差異、減少因此產生的資金成本、增加企業價值的方式。也就是說,在信息不對稱的前提下,企業家進行投資的意愿在本質上是投資項目質量優劣的信號。
myers(1977)認為當公司的負債比率增加時,公司的破產概率也隨之增加,股東與經理對npv大于零的項目可存在著投資不足的現象。負債削弱了企業投資優良項目的積極性,減少了企業價值,也就是負債會引起投資不足。grossman,hart(1982)在一個代理成本模型基礎上,解釋了負債融資緩解經理和股東之間沖突的作用機制,認為經理效用同時依賴于其職位和企業存續,因為企業一旦破產,經理必然承擔破產成本。因此經理人面臨的問題是,較高的個人收益與因此造成企業破產的風險而失去在職好處之間的權衡。企業的融資結構決定了破產對經理的約束是否有效,尤其是負債與股權的比。因此經理會為了避免企業破產,保有現有的職位及其好處,而盡職工作。
因此負債是一種約束經理個人消費,激勵其努力工作的擔保機制。bowen,daly和huber(1982)發現其研究樣本中約百分之二十五的企業因其所處行業而影響了資本結構的變化。認為處于一個行業中的企業,比處于不同行業的企業,在行業特征和資本結構的程式化事實方面更趨于一致,而且每個行業均都保持著一個相對的杠桿比率。masulis(1983)將負債成本從破產成本進一步擴展,如代理成本、財務困境成本等方面,同時又把稅收利益從原先的債務稅收利益引申到非債務稅收利益方面,擴大了成本及利益的內涵,把企業最優資本結構視為稅收利益與各類負債相關成本之間的權衡。得出結論:普通股票價格的變動與企業財務杠桿的變動正相關,企業績效與其債務水平正相關。
harris,raviv(1988)認為,新債發行后,股權換債權以及股票回購消息會隨之公布,股票價格也會隨之上漲。這被歸納為債務融資信號效應。這兩位學者(1991)對美國企業的樣本進行分析后,認為:在停業清算對股東有利的條件下,經理仍希望延續當前的企業運營,其沖突可以通過債權人強迫停止清算從而得到緩和。
同時得出行業特性的結論:醫藥、儀器、電子和食品行業杠桿比率一直很低,而造紙、紡織品、鋼鐵、航空和水泥行業的杠桿比率一向較高。fama(1990)認為負債融資的方式使得債權人集中監控違約風險,例如貸款、債券,能夠降低債務權益契約結構中的契約成本,并提出企業可以通過更多的短期負債融資減少代理成本的觀點。aghion,bolton(1992)以控制權轉移的角度分析了債務融資的公司治理效應,認為當債務契約失敗,其控制權就會發生從債務人轉移到債權人手里的情況,即為債務的本質特征。
其模型提出了債務融資的這一關鍵方面,即控制權轉移理論。如果企業僅選擇普通股來融資,那么投資者就會保有剩余控制權;如果企業發行不帶投票權的優先股,經營者則會掌握剩余經營權;如果企業選擇負債融資,有償還能力則經營者擁有控制權,無償還能力則控制權轉移至債權人。同時還提出,由于存在代理問題,合約的不完全性和剛性使得這種潛在利益沖突不能靠事前契約消除,所以控制權隨融資結構變化,而導致的相機治理是一種明智的做法。berglof,thadden(1994)著重研究不同期限債權的不同作用,并且認為短期債權人獲得控制權更有效。
四、本文研究的主要內容
第一部分,引言。引言部分總體上介紹了本文的選題背景及意義、研究方法、創新點等。
第二部分,文獻綜述。以本研究為主線,介紹了國外及國內的研究成果,對負債融資公司治理效應的各類觀點進行評述。
第三部分,理論綜述。此部分闡釋了本文涉及到的相關概念,包括公司治理、負債融資以及負債融資的公司治理效應。同時回顧了負債融資公司治理效應的相關理論,包括代理理論、激勵理論、不對稱信息理論、控制權理論、利益相關者理論。
第四部分,全面介紹中國交通運輸業上市公司的現狀。首先從宏觀上分析了中國交通運輸行業的行業特點及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然后具體對我國交通運輸上市公司的負債結構以及治理結構進行分析。
第五部分,實證研究。本章節對20xx年到20xx年的中國交通運輸行業上市公司樣本進行描述性統計和回歸分析,繼而對得出的實證研究結果進行分析,最后進行穩健性檢驗。
第六部分,結論與建議。本章節總結上文研究,得出本研究的結論,并提出優化我國交通運輸行業上市公司負債融資公司治理效應的相應建議。
五、寫作提綱
【會計學開題報告】相關文章:
會計學專業論文開題報告11-26
會計學論文開題報告模板12-02
本科會計學論文開題報告范文03-16
開題報告格式及開題報告的寫法03-21
會計學專業論文開題報告(精選5篇)06-18
開題報告03-02
會計學畢業論文開題報告優秀范文12-06
會計學專業畢業論文開題報告范文11-28
2017本科會計學論文開題報告范文03-16
開題報告的格式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