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學術論文標準格式

        時間:2020-10-08 14:44:01 論文格式 我要投稿

        學術論文標準格式范文

          在大學期間學生們都需要寫學術論文,那么你知道學術論文的標準格式是怎樣的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搜集和整理的學術論文標準格式范文,希望大家喜歡!

        學術論文標準格式范文

          學術論文標準格式范文1

          【摘要】“編輯學者化”是當今學術編輯發展的趨勢,編輯身份加上學者身份是學術編輯工作創新性和學術性的內在要求。編輯勞動是建立在作者勞動之上的,作者是學術的真正引領者,編輯不要妄談引領學術,應在尊重作者的前提下依靠作者去實現引領學術。

          【關鍵詞】“編輯學者化”;引領;學術

          “編輯學者化”曾引起了編輯界的廣泛爭論,編輯是否有必要成為一個學者,成了大家爭論的焦點。目前,“編輯學者化”已基本得到學界的認同,但在當前編輯未必都是學者的情況下,學界又提出“編輯應引領學術研究”,對編輯學術水平的要求提出了新的高度。一方面,有學者把“引領學術”看作編輯的一項基本職能。依照傳統認識,在學術研究事業發展的序列中,編輯的工作是處于從屬地位的,編輯業務所涵蓋的一系列工作完全是輔助的、被動的,人們對編輯工作的一貫評價是‘為他人作嫁衣裳’,即文字裁縫而已。其實這是很片面的認識。無論從歷史上還是現實上看,編輯都應該而且可以做到主動推進學術研究、主動引領學術研究”[1]。另一方面,吳承學先生提出:編輯不要妄議引領學術潮流[2]。兩方面的觀點都有道理,看似矛盾實則并不沖突,只是從不同角度去看問題而已。學術編輯是否應引領學術研究?編輯、學者、作者之間應是什么關系?這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一、學術編輯的身份轉型

          所謂“編輯學者化”,這涉及編輯與學者之間的關系。筆者認為“編輯學者化”中的“編輯”應限定為學術編輯。編輯雖古已有之,但畢竟是一個現代新出現的概念。當今世界對“編輯”的定義有上百種之多,分歧亦大,而且現代分工越來越細致,編輯人員可細分為文字編輯、美術編輯、圖案編輯等,細分后的編輯工作有時只需要具備一定技能就能從事,并不一定要編輯達到學者的要求。另外,不同的發行內容、發行對象和發行效果,也會對編輯工作產生影響,如兒童畫報的編輯、大眾雜志的編輯,就不一定要求他們有學者的高度。所以在“編輯學者化”這個命題中,泛談編輯是沒有太大意義的,應該把范圍限定在編輯學術類出版物的編輯人員。

          學術編輯的學者化,編輯學界已探討得非常充分。在對學術編輯的認識過程中,學術編輯的身份發生了轉型,除了編輯身份還要再加上學者身份。

          首先,這種轉型來自對編輯工作的重新理解,編輯工作由傳統認識中單純的技術工作轉變成學者化的內涵深化工作,創造性的工作性質得到確認。人們對于編輯勞動的評估,一直存在兩種認識:一種認為編輯的勞動是創造性的勞動,一種認為編輯的勞動不過是技術性的勞動。但從編輯的實踐過程以及編輯勞動的整體看,創造性和技術性勞動兩者應兼而有之,而且各有其重要性[3]。把編輯工作形容為“剪刀加糨糊”的傳統偏見,是基于古代編輯活動的實際狀況的客觀評價,是對當時編輯活動表面的、局部的和片面的認識[4]。編輯對學術論著的再創造,體現在對原稿的提高、規范和優化上,有內容、形式方面的,也有專業、技術方面的。編輯對稿件觀點的斟酌、事實的訂正、結構的調整、文字的修飾,集中體現著編輯的創造性[1]。編輯加工是屬于內容再創新的過程,是價值再創造的過程[5]。在對編輯創造性確認的基礎上,編輯的主體性得到了大大的加強,編輯工作不僅僅是附屬性工作,而是有了再創造的用武之地,因此對編輯的要求也相應提高,學者型的編輯才能使編輯工作有更好的效果。

          其次,這種轉型來自對學術刊物的學術性的認識。學術性是學術期刊的本質屬性[6]。高等學校學報是由高等學校主辦的、以反映本?蒲泻徒虒W成果為主的學術理論刊物,是開展國內外學術交流的重要園地。人們在對學術期刊學術性認識的基礎上,學術編輯的學者化要求當然在所難免。編輯必須有學問,有閱歷,有見解,有獨到之處[7]。學報編輯的工作任務概括起來主要有三項:策劃作品、鑒定作品、提高作品。做好這幾項工作主要不是依靠學報編輯的編輯業務水平,而是學術水平[8]。編輯學術思考凸顯出學術編輯積極、主動的職業特征[1]。學術編輯的學者化水平不高,也招來諸多詬病。即使編輯們是正派的,甚至擁有一流的學術鑒賞能力,在這樣一個學術高度專業化的時代,他也不可能完全了解學術的最新趨向,從而做出明智的取舍判斷。許多學術期刊之所以大量刊發平庸的缺乏學術創新價值的成果,原因就是審稿者自身學術水平低下[9]。因此,學術性成為學術編輯的內在特質,學者化對學術編輯來說是一個基本的要求。

          二、學術編輯的“將軍夢”

          在明確學術編輯的學者化傾向后,一些有強烈進取心的編輯往往會意氣風發地向更高目標前進,提出引領學術研究甚至引領學術潮流的口號,這成了學術編輯的“將軍夢”。學術編輯是否有可能實現這個“將軍夢”?答案是肯定的,古往今來的大手筆編輯作品都是明證。這些作品有兩種類型,其一是大學者編輯的作品,如孔子編輯《詩經》等作品,引領中國學術數千年;其二是官修的編輯作品,如《四庫全書》,官方的權威性和內容的正統性,引領中國學術風尚。當代中國的學術編輯,無論是對社會輿論還是報刊風格都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編輯用什么樣的稿,約誰的稿,本身就有傾向性。具體地講,編輯是通過組稿、改稿、言論、組織語言等編輯過程或編輯手段來體現這種傾向性的[10]。

          學術編輯是一個群體概念,編輯的學術思考融合的是編輯群體的思想和智慧,它是學術編輯內在的編輯活動。編輯的學術思考應是辦刊思想、辦刊宗旨的體現,具體滲透在選題策劃、審稿組稿、編排設計等編輯過程及聯系作者、反饋作者等方面的編輯活動中[11]。在科學過程中,編輯既從宏觀上,也從微觀上發揮著學術作用。宏觀上,編輯著眼整個社會,而不埋頭于某一具體課題,身份超脫,視野開闊,在學科相互滲透、高度綜合的形勢下,能避免某一領域的專家因“!倍鴰淼木窒。微觀上,編輯從審讀加工著手,其不滿足于原稿值得發表這樣籠統的評價,不迷信專家權威,不放過一字一符,能彌補作者的疏誤[12]。編輯在文化出版業中,其積極主動的地位也越來越明晰。出版業已經轉型成為文化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文化產業最核心、最根本的任務就是傳播先進文化和建設先進文化,編輯不僅是文化的傳播者,還是文化的建設者[13]。因此,當代的學術編輯,是完全有可能引領學術研究甚至學術潮流的。 學術編輯可以擁有“將軍夢”,但并不等于這個夢一定會實現。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但真正能成長為將軍的士兵卻是少數。學術編輯有一定的導向性及影響力,這個可以做到,但其要達到引領學術的層次,恐非易事。我國的學術刊物有高、中、低三層次,不可能所有刊物的編輯都具備引領學術的能力。引領學術對于學術編輯來說,應該是一個較高的要求,而不應作為普遍性的要求。我們所稱的編輯學家,是自立一言的編輯家,他們不僅有自己獨到的學問,同時要以自己的學識鑄造編輯工作的特色,以自己的學識培養一批作者,從而形成一個有影響的著作者群體[14]。學報編輯的學術水平應高于或略高于撰稿者的水平,起碼也應具有相等的水平。

          學術編輯“將軍夢”的另一缺陷來自對學術潮流合理性及效果的判斷。學術編輯即使引領或迎合了某種學術潮流,但這種潮流的研究就一定是正確的嗎?即便像孔子這樣的圣人在編輯刪定《詩經》后,依然招來非議,他只是按儒家的思維去刪定詩三百,號稱“思無邪”,但那些被刪掉的所謂“有邪”的詩篇,讓后人難以再見其原真面目,在文獻史料詩歌藝術研究方面是一種巨大損失。《四庫全書》編輯定稿后,對文獻保存有重大貢獻,但其因各種原因未收錄大量著作,并因政治思想因素大量刪改原著,也是飽受后人詬病。當代學術編輯如果刻意去引領學術,這種學術潮流能影響一時,但未必都能在歷史上會有好的效果。作為科技文化信息傳播者的編輯,其承擔的社會角色已經不僅僅是科技文化信息的修補匠,而是科技文化信息傳播的規范者和控制者[4]。如果學術編輯對這種學術的自由性做出過多的人為干預,逼迫作者順從自己所引領的學術潮流,則可能會導致權力暴力或學術腐敗。吳承學先生的擔心不無道理:“如果編輯把用不用稿作為一種個人權力和資源,那是很危險的!盵2]現行的急功近利、工具理性占據主導的“以刊評文”模式導致學術期刊尤其是核心期刊的編輯們由過去的學界“邊緣人”成為學術舞臺上的活躍角色,從“為他人作嫁衣裳”的“幕后英雄”演變成號令“學界諸侯”的“無冕之王”,學術編輯的學術權力獲得了空前的膨脹[15]。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再片面強調編輯如何去引領學術,將編輯的權力凌駕于作者之上,讓作者圍著編輯的學術潮流指揮棒轉,可能會產生不少負面效果。

          三、編輯與作者:誰真正引領學術?

          編輯引領學術的'問題,引出的是編輯與作者的定位問題,即編輯與作者,誰真正引領學術?從表面上看,學術論文、著作原稿是否獲社會準入,編輯是把關者[1]。這種模式是現代出版制度的傳播方式決定的,沒有編輯的采稿,作者的作品可能永不見天日。在古代,沒有編輯的勞動,作者的作品很可能失傳。從這個意義上講,編輯如何挑選作者和作品,直接決定學術的方向,似乎編輯在引領學術。但具體情況并非如此簡單。以古代為例,古代有總集和選集之分,總集是總括收集,盡量搜羅,編輯總集一般不會把關剔除,起到一個保存完整文獻的作用,只有編輯選集時才會進行甄別選擇,所以并不是所有的編輯都在起把關者的作用。即使是編輯對論文進行選錄時,某論文可能收于某作者文集中,也可能轉抄于其他文集中,也可能收錄于官方文庫內,所以某個作者的某篇論文,可能面對多個編輯。這么多的編輯都在引領學術嗎?實際上真正引領學術的還是作者,真正體現學術意義的是作者的學術作品,后世要研究的學術問題還是要探究到作者作品的具體內容。而且學術作品的傳播方式也日趨多樣化,不一定非要經過編輯審定,古代可能會是洛陽紙貴,今天可能會是網絡花開,如何爭取到作者的好稿反而成為焦點。因此,作者對學術的引領作用是非常明顯而且是根本性的。

          無論如何肯定編輯的勞動,無法回避的一個現實問題,就是編輯的勞動必須建立在作者的勞動基礎之上。這樣一來,編輯的勞動就帶有強烈的服務性、隱藏性、評估性等色彩[3]。其實不管怎樣強調編輯的創造性,都不能否定作者的先前勞動,作者是第一性的,編輯是第二性的。如果編輯和作者的主從位置調換過來,編輯第一性,作者第二性,那編輯只能改稱為策劃了。當代的編輯雖然包含策劃功能,但主體功能仍然是對作者作品的編校整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學術編輯的學術能力再強,就算是一個鉆研精深的學者,也不能一人包辦學術期刊的所有篇幅,歸根到底還是要依靠作者投稿,為作者服務。學術編輯在學術發展中的角色定位應是“五大員”:學術論著的審查員、學術事業的服務員、學術領域的研究員、學術作者的資料員、學術外交的聯絡員[16]。從這“五大員”角色去看,學術編輯在學術態度上更應甘當一個配角,為作者做好服務工作。

          總的來說,學術編輯想引領學術研究或潮流,是學術編輯有責任心、上進心的表現,本無可厚非,雖然要求非常高,也是可以做到的。但是在表達編輯“引領”雄心之前,務必注意兩點:一是,是否有足夠的影響力和水平達到引領學術的層次;二是,是否對作者有充分的尊重和服務的態度。正如吳承學先生所強調,對于編輯引領學術問題,不是不議,而是不要妄談。

          參考文獻:

          [1]馬光. 編輯學術地位新論――編輯在學術發展中的主動作用[J].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學報,2009(60):115-120

          [2]吳承學. 編輯不要妄談“引領學術”[N]. 光明日報,2009-06-22.

          [3]金龍,克元. 編輯的勞動與作者的勞動[J]. 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1994(3):79-80

          [4]傅建祥. 對編輯形象的再認識[J]. 石油大學學報,2000(2):94-96

          [5]劉杲. 我們是中國編輯[M]. 北京:海豚出版社,2011.

          [6]陳正夫. 高校學報學[M]. 北京:北京工業大學出版社,1990.

          [7]孫犁. 孫犁文集[M]. 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1992.

          [8]楊煥章. 再論學報編輯學者化的必要和可能――兼答“學報編輯學者化”口號的質疑者[J]. 中國人民大學學報,1998(5):116.

          [9]許紀霖. 學術期刊的單位化、行政化和非專業化[N].文匯報,2004-12-12.

          [10]翟正蓀. 編輯不僅僅是編稿[J]. 新聞知識,1996(9):12.

          [11]劉嘉秀. 編輯的學術思考和創新思路――對學術期刊編輯而論[J]. 編輯之友,2011(6):82.

          [12]趙蘊. 芻議科技期刊編輯在審稿中的學術作用[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1996(4):90.

          [13]于殿利. 對新形勢下編輯定位的再思考[J]. 中國編輯,2012(3):22.

          [14]蔣廣學. 編輯通論[M]. 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5.

          [15]楊玉圣. 學術編輯的道義擔當[N]. 中國社會科學報,2006-02-16.

          [16]鄭東. 學術編輯在學術發展中的角色定位及職崗效能[J]. 中州學刊,2008(5):287.

          學術論文標準格式范文2

          摘要:本文運用抽樣對比分析的方法探索了英語本民族與非本民族語言人所寫的英文摘要在體裁結構上的不同。在理論上,分別采用引言-方法-結論-討論的模式及Swale的語步-步驟模式分析了英文摘要的宏觀與微觀結構。研究結果表明,英語非本民族語言人把引言語步當作英文摘要的必要部分,而英語本民族語言人把引言和結論語步當作必要部分。

          關鍵詞:體裁結構;語輪; 語步

          1.引言

          人們通常將“體裁”這一概念與文學和修辭學聯系起來。但隨著篇章語言學和話語分析等研究領域的擴大,“體裁”這一術語已進入語篇分析領域!绑w裁”被認為是一種內部結構特征鮮明、高度約定俗成的出現在特定的職業或學術社團范圍的交際事件(Bhatia,1993:13-16)。因此,在建構語篇時,應充分了解其體裁特點并遵循這種特定體裁所要求的慣例,以便達到更好的交際目的。作為學術語篇的重要組成部分,摘要應短小精悍,能夠客觀準確地描述科學研究,使科研人員掌握最新的學術動態,并向同行展示研究成果。但針對摘要語篇的分析卻比較有限。鑒于學術論文中英文摘要的重要性及相關研究的不足,本文通過抽樣對比分析的方式研究了英語本民族與非本民族語言人所寫的英文摘要在體裁結構方面的不同,旨在使讀者了解較為規范的英文摘要的特征并在今后的學術論文寫作中加以運用。

          2.研究方法

          2.1 語料收集

          考慮到學術論文語篇結構的一致程度受到學科領域的限制(Gnutzmann & Oldenburg,1991),本文并沒有選擇多種學科的英文摘要,而是從語言學領域選擇了相關材料。因為先前的學者對語言學論文英文摘要的研究非常有限,使之成為被忽略的領域。此外,作者對語言學領域的內容較為熟悉,能夠較為準確的判斷其語篇結構,使研究結果更加準確。

          為進行此項研究,本文隨機抽取了八十篇英文摘要,其中有 40篇由英語本民族語言人撰寫的發表在一些知名國際期刊的英文摘要,另外40篇是由中國學者撰寫的英文摘要來源于中文期刊《外語教學與研究》、《外國語》、《外語教育》、《山東外語教學》、《外語界》、《外語研究》等等。

          2.2 研究步驟

          本文旨在探索英語本民族與非本民族語言人所寫摘要在體裁結構上的不同。因此,論文分析也緊緊圍繞微觀結構和宏觀結構這兩個方面進行。首先,運用廣泛接受的引言-方法-結論-討論的模式來確定所研究語料所使用的語輪種類及數量。其次,用Swale的語輪-語步模式來具體分析其微觀結構。仔細核實所討論的英文摘要采用語輪和語步的數目,以及各自所起的作用。最后,對于研究結果進行分析。

          3. 研究結果與討論

          3.1 體裁結構

          3.1.1 宏觀結構

          根據研究結果,語料中英文摘要的宏觀結構與廣泛接受的引言-方法-結論-討論模式有顯著的偏差。研究表明,非英語本民族語言人只用一或兩個語步,這兩種情況各占一半;而英語本民族語言人會用兩到四個語步,分別占到50%,40% 和 10%。為了對比不同作者在英文摘要中語步使用的差異,將語料中語步的使用進一步細化,字母I代表引言語步;M代表方法語步; R 代表結論語步;D代表討論語步。那么IMR就代表了引言-方法-結論這一模式,以此類推。對英語本民族語言人來說,引言和結論語步是必不可少的。在語步順序上,通常也遵照引言-方法-結論-討論這一順序,只有10%的情況將方法和結論語步順序顛倒。然而,非英語本民族語言人傾向于使用更加簡便單一的語步,且只有引言語步是不可或缺的。

          造成上述研究結果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幾種:一是語言書面表達能力的差異。就篇幅長短來看,英語本民族語言人的摘要大概在100到200詞之間;而中國學者的摘要只用50到150詞。在有限的篇幅內,不同作者會根據個人需求選擇摘要中的內容,導致四個語步并沒有完全出現。二是母語的影響。非英語本民族語言人傾向于直接把源語言(在本文中為漢語)翻譯成目標語(在本文中為英語)。因不同的語言有各自的特點,這種直譯必然導致體裁結構上的偏差。

          3.1.2 微觀結構

          語步決定了語篇的宏觀結構,而語步是由不同步驟構成的。不同語步的使用實現了不同的交際目的,也決定了語篇的微觀結構。引言語步是必不可少的部分,具體的步驟主要包括概括主題、陳述目的、闡明中心議題、回顧相關概念、揭示研究本質以及解釋研究重要性。英語非本民族語言人會用1或2個步驟,而英語本民族語言人會用最多3個步驟。概括主題和陳述目的是最常用的步驟內容,體現了摘要需要重點突出,能使讀者快速了解作者文中所要探討的問題,以判斷是否閱讀。與引言語步相比,方法語步的步驟構成非常簡單,包括介紹分析方法、解釋研究本質、描述研究設計以及描述語料。非英語本民族語言人僅用了介紹分析方法這一個步驟,且出現頻率較低,只有10%。相形之下,英語本民族語言人更加重視方法語步,有70%的文章包含這個部分。并且在方法語步的實現上使用了更多的步驟,包括研究方法、研究本質及研究設計等等。結論語步則是擁有最為簡單的結構,僅由說明主要研究成果這一個步驟構成。值得注意的是,英語本民族語言人將這一語步作為不可或缺的部分,出現頻率為100%,而非本民族語言人卻不太重視這一語步,使之出現頻率較低,僅為40%。討論語步在本研究英文摘要里出現頻率很低,只有10%的英語本民族語言人運用了該語步,且只用了分析研究結果這一步驟進行實現。而英語非本民族語言人沒有使用這一語步。

          4. 結語

          本文通過對比分析的方式研究了英語本民族與非本民族語言人學術論文的英文摘要在體裁結構上的不同,揭示了語輪使用的頻率及其實現語步的特點。本研究對于大學英語寫作教學和閱讀教學有著重要的意義,有助于學生理解作者意圖,接受研究成果,同時也會為教師的教學提供了積極的指導作用。

          參考文獻

          [1] Askehave,I. and Swales,J.M. Genre identification and Communicative Purpose:A Problem and A Possible Solution [J]. Applied Linguistics,2001 (22):195-212.

          [2] Barton,E.,Dickson,B.,& Kinloch,V. Discourse Research in Applied Linguistics:Contrastive Rhetoric and Genre Analysis [J]. Word,1999,50 (3):375-386.

          [3] Bhatia,V.K. Analyzing Genre:Language Use in Professional Settings [M]. London & NY:Longman,1993.

          [4] Bhatia,V.K. Genre-Mixing in Academic Introductions [J].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1997,16 (3):181-195.

        【學術論文標準格式范文】相關文章:

        1.學術論文標準格式

        2.學術論文標準格式

        3.學術論文標準排版格式

        4.關于學術論文標準格式

        5.學術論文的標準格式

        6.學術論文標準寫作格式

        7.學術論文標準化格式

        8.標準的學術論文格式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