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電自動化論文
導語: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以下小編為大家介紹配電自動化論文文章,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配電自動化論文
1項目背景
目前,作為智能電網重要組成部分的智能配電網,在能量流、信息流、業務流三個方面都表現出于傳統配電網不一樣的特質:
(1)傳統電網能量流由電網單方向流向客戶,智能配電網的能量流可雙向流動。
。2)傳統電網信息流傳輸慢,信息不完整,存在較多信息孤島,智能配電網可以實現信息全面集成,高速雙向對等通信,支持分布式處理。
。3)傳統電網的業務流程局限于部門內部,智能配電網的業務流程貫穿多個部門,支持互動業務流程,全局角度的優化決策。因此,涵蓋電源、電網、用戶的全流程,貫穿電網規劃、設計、建設、運行維護、技術改造、退役的全過程,最終形成電力流、信息流、業務流的高度融合和一體化,將成為智能配電網發展、研究、建設的重點。
智能配電網的信息化建設已經全面開始,但我們仍然不能忽略存在的問題。
。1)對配網信息化的認識和定位不清楚,應用主體不明確,導致后期的應用具體的受益者少或不明顯。
。2)對配電信息化系統缺乏統一細致的規劃,存在“盲人摸象”的現象,提不出完整而準確的需求。
。3)容易套用調度自動化的建設思路,過分強調實時應用,而沒有針對配電信息量大面廣的特點,忽視了對其它系統的相關數據利用和整合,造成配電系統的信息缺口很大,模型不完整,后期的應用無法實用化。
。4)配電自動化涉及供電企業內部的生產管理環節較多,因此存在管理體制對自動化基于實時歷史數據庫開展配電網數據挖掘的應用與研究文/楊劭煒 邱佳杰 葉偉寶當前全球能源開發利用正呈現多元化、清潔化的發展趨勢,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用電需求急速增加,而煤炭、風能、水能、太陽能等傳統與新能源資源的分布與消費呈逆向分布,因此,國家電網公司在2009年5月21日,提出了建設“堅強智能電網”的發展戰略,并分三個階段逐步實現。國家電網“十二五”電網智能規劃中明確了“電網發展方式的轉變”是這一期間的核心,而作為“兩個薄弱點”之一的“配電網”將是重點需要解決的。本文以配電網為切入點,引入數據挖掘技術,圍繞最能體現配網管理水平的各類業務,既提高了傳統配電網業務的執行效率,又能發揮信息技術強大的`智能決策優勢。摘要系統的不適應,或者說是自動化系統對不同的管理體制的適應性不強。造成工作職責界定不清楚,運行管理工作跟不上,系統應用和數據維護工作很薄弱。另外,根據國網“十二五”規劃,國家電網公司明確要制定實施農電發展戰略,大力加強農網建設。本項目正是以縣公司這樣的基層供電公司為研究對象,綜合考慮配電網業務的復雜性,及縣公司覆蓋城網和農網的特點,力圖在建立一個有效配電網數據挖掘與分析模型的基礎上,依托先進的技術手段,提高在縣公司對智能配電網的認識和管理水平,并在可能的情況下,將研究成果在浙江省范圍內的縣級供電企業進行推廣。
2項目建設目標
實現對配調圖形數據的智能化管理與各業務環節的正常流轉;研究無線數據通信節點的接入及組網管理方式,接入包括可能的3G、GPRS、WIFI、RJ45、RS485、RS232等,基于星型、樹型等網絡結構,管理并維護多個節點,對數據進行預處理;應用有源電子標簽的電子標識系統來定位現場配網設備,解決管理人員在日常巡檢和維護中,突發狀況時的準確定位及地理環境變遷后的配網設備查找;為移動終端上各類信息(地理背景、電力網架、電力用戶信息,配網設備臺帳等)提供圖形化的展示和管理;實現以文件或接口的方式導入電網拓撲、電力用戶信息、設備臺帳信息等。項目主要研究內容:
。1)工作任務生成與流轉方式的研究。提出工作任務的概念,將其作為系統中業務流轉的唯一單元。設計并實現其具體流轉方式。
。2)無線數據網絡的研究。分析以無線數據網作為整個系統的通訊核心的技術可行性。研究無線數據通信節點的接入及組網管理方式,接入包括可能的3G、GPRS、WIFI、RJ45、RS485、RS232等,基于星型、樹型等網絡結構,管理并維護多個節點,對數據進行預處理。
。3)有源電子標簽的研究與應用。研究使用有源電子標簽的電子標識系統來定位現場配網設備的技術可行性,以解決管理人員在日常巡檢和維護中,對突發狀況時的準確定位及地理環境變遷后的配網設備查找。
。4)移動終端上配網信息可視化展現的研究。為移動終端上各類信息(地理背景、電力網架、電力用戶信息,配網設備臺帳等)提供圖形化的展示和管理。
。5)與相關系統數據接口的研究與實現。研究電網拓撲、電力用戶信息、設備臺帳信息等數據的載入方式及其技術可行性。涉及系統包括:GIS,PMS,營銷系統等。
3項目技術方案詳情
3.1系統架構
(1)總體要求及架構。系統將采用面向服務架構(SOA),遵循IEC61970標準接口和CIM數據標準,集成SCADA、市公司數據交換總線(IEB)、電力營銷、氣象網站、負控管理等相關系統,采用數據倉庫技術,有效解決多源頭復雜數據的采集、海量數據之上進行快速準確科學的數據分析的難題,貼近國內供電企業電網運行工況和負荷分析預測人員及電網規劃人員日常工作所需的基于省公司實時歷史數據庫開展配電網數據挖掘系統。
。2)技術路線。①基于IEC、CIM等標準,建立資源中心,通過IEB企業總線接收來自PMS、ACADA、電力營銷、用電采集、氣象系統等的多維數據;②采用C/A/S三層架構,保證平臺的穩定性和時效性;③部署上滿足大范圍推廣應用;
3.2集成框架
基于省公司實時歷史數據庫開展配電網數據挖掘平臺集成了SCADA、市公司數據交換總線(IEB)、電力營銷、氣象網站、負控管理等相關系統。集成框架如圖1所示。
4硬件架構
平臺應用發布采用單獨的應用服務器獨立部署,需要配置相應的軟硬件環境。應用服務器通過F5實現均衡負載,當用戶增加,已有服務器性能影響用戶體驗時,通過增加應用服務器的方式提升系統整體性能。
5軟件架構
基于省公司實時歷史數據庫開展配電網數據挖掘平臺將提供6大業務分析功能及3個基礎管理功能,共約40個分析子功能項,滿足各級負荷分析預測人員的日常工作所要。
6結論
由于歷史的原因,我國配電環節的建設長期落后于電網如輸變環節的建設,也制約著地區經濟的發展。但近年來,國網公司按照“統一領導、統一標準、統一規劃和統一管理、分布實施”的指導方針,以配電自動化管理系統(DMS)為代表的一大批的信息系統的建成與推廣使用,明顯提高了各級供電企業對配電系統的管理水平與效率,加上各級供電企業對配電網基礎建設投入的加大,配電網網架結構更合理,使得配網的供電可靠性、運行效率、電能質量得到了保證,配電網的運行也更加安全。
【配電自動化論文】相關文章:
1.裝配電子簡歷模板
3.機械自動化簡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