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創造認識論導論
【提要】創造認識論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提出有其前提和現實基礎。創造主體的特質、創造認識的本質、創造認識的“創造度”、創造認識的類型、創造認識的基本過程、創造認識的宏觀和微觀規律等,是創造認識論的重要內容。研究創造認識論,對于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在當代的有著重大的理論意義。對于開發和培養人的創造素質和創造能力,對于創造型人才的培養和,又有著深遠的現實意義!娟P 鍵 詞】認識論/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創造認識論【 正 文 】一
在80年代中期,我國界就認識的本質展開了一場激烈的討論。有人提出了認識選擇論和認識建構論,認為認識的本質不在于反映,而在于選擇和建構。這一觀點受到了大多數人的批評,認為認識的本質不在于選擇和建構,而在于反映,但反映又包含著選擇和建構的環節。在此基礎上,又有人提出了認識的創造性問題,認為認識還包含著創造性因素,認識過程中的創造性因素說明:一方面,反映包含著創造。反映是創造性的反映,反映的能動性本身就包含著創造性因素,能獨創性地提出新的認識內容和認識。另一方面,創造是反映基礎上的創造。反映為創造提供了內容,離開了反映就根本談不上創造。
認識論的這場討論,雖然個別觀點較為偏激,但大多數觀點是建設性的,把選擇、建構和創造因素納入到反映過程之中,這無疑是對反映論的深化,更深刻地揭示了認識反映的能動本質。同時,這場討論自覺不自覺地指出了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創造性內容,提出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包含著創造認識論。
西方非理性主義認識論拒斥反映論,貶低和否定理性在認識中的作用,主張非理性化的認識論,認為只有在創造性的直覺中,才能達到主體和客體的相互交融和合二為一的兩忘境界,這樣主體就直觀到了客體,也就達到了對客體的認識和把握,這實質上把認識看作是在主體的直覺、直觀狀態下的創造過程。后現代主義哲學認識論在消解傳統認識論的主客二分和反映論之后,取而代之的則是一種約定、任意、不斷增生和開放創造的認識論。后現代主義哲學認識論不關注認識的基礎和終極目標的追求,而只強調認識的自由創造和任意流浪。可見,現代西方非理性主義認識論和后現代主義哲學認識論,在唯心主義的基礎上,把創造性認識提到了議事日程上來。
創造認識論的提出,不僅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發展的要求,而且也是當今世界發展所提出的要求。人類許多全球性問題要急需探討,同時,世界高和各國綜合國力的競爭又使得每個國家和民族都面臨著新的機遇與挑戰,這些都離不開人的創造認識和創造活動?梢哉f,當今世界是處在一個和平、發展與創造的新。另外,知識時代已見端倪,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不僅標志著知識在經濟生活中所占比重越來越大,而且更標志著知識的不斷創新和創造。因此,建立一門以人類的創造認識為研究對象的創造認識論就很有必要。
其實,創造是人的本質之一。單就人的生物本能來說是很不完善的,人的生理器官是很不完善的,它和外界環境并未形成特定化的關系,因為外界環境不能完全自發地滿足人的需要。外界環境對人來說是匱乏的,人為了求生存,必須改造甚至創造外界環境以滿足自身的需要。對于這一點,生物哲學人類學家格倫作了很好的論述,他說:“通過他自己的努力,人從壓迫中獲得解脫,并試圖把他存在的匱乏轉換成一種被改善了的生存條件!保ㄗⅲ簞⒎磐┑龋骸冬F代西方哲學》下冊,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702頁。)
就連人的生物本能和外界環境的關系都是開放的和創造的,那么人的社會本質與文化本質同外界環境的關系就更是開放的和創造的了。因為人的社會需要和文化需要不可能從外界環境中自動地得到滿足,人必須在改造外界自然的基礎上,創造人類社會和文化世界,以滿足自身的社會需要和文化需要。人類第一次制造石器開始,就標志著人類第一次創造性活動的開始,正是由于人的創造性活動,人才從動物界提升出來,組成了人類社會。人類社會經歷了多種形態而發展到今天,技術已高度發展,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也不斷豐富,這些都應歸于人的創造性本質和創造性功勞。
然而,人類的創造實踐活動總是有其創造認識活動作為先導,或者 總是相伴著創造認識活動的。正是由于人類的創造實踐和創造認識活動,才使人類認識不會停滯在原有的水平上,而是不斷地超越原有的認識,不斷地向著認識客體的深度和廣度,不斷地向著認識主體能力的高水準,不斷地向著認識工具的多樣化和精確化進步著、開放著。人類認識的不斷進步與開放,是有其創造實踐和創造認識作為原動力的,同時后者又表征著人類認識的不斷進步與開放,人類認識在其本質上是創造性的。因此,研究人的創造認識,建立創造認識論也是研究人,研究人的認識本質的根本任務之一。
二
創造認識論就是研究人的創造認識的一般過程和具體環節的認識理論。創造認識是指探索人類未知世界,并能獲取創造性認識成果和產生新認識方法的特殊認識活動。因此,創造認識中的“創造”一詞主要是名詞和形容詞,用來修飾認識的,即是創造性認識,為了方便起見就簡稱為創造認識。探索性和獨創性是創造認識的兩個顯著特點。只有探索性的認識才是獨創性的認識,同時也只有獨創性的認識才是探索性的認識。
創造認識論首先要研究創造認識主體的特質,因為創造認識是具有創造認識能力的人的認識,那么創造認識主體就不僅具有一般認識主體的性質,而且更要具有能從事創造認識活動的特殊性質。這些特殊的性質可以歸結為:具有非凡、高超的創造力。主體的創造力包括有敏銳的感覺能力、非凡的抽象思維能力、理性思維能力、非理性思維能力和豐富的想象力,創造力是主體的各種能力、素質的有機整合和集中表現,它是主體的認知、人格和社會層面的綜合體;豐富的知識及其優化、合理的知識結構。創造主體的知識結構應是金字塔型的,專業知識是其中心,相鄰學科知識和文理互滲知識是其邊緣;健全、優秀的心理素質等。
創造認識的本質、創造認識的程度和創造認識的類型,是創造認識論研究的重要內容。
馬克思主義認識論深刻地揭示一切認識的反映的本質,認為認識是主體對客體的能動反映,能動的反映過程就包含著映現、選擇和建構等環節于自身之中。作為特殊認識活動的創造認識,當然也毫無例外地服從著認識反映的一般過程和規律。反映的能動性就多少包含著創造性,是創造性的初級形式。但創造認識論所說的創造性不是指一般意義上的能動性,而主要是指一種開創和探索,并能獲得獨創性認識成果這一高級形式的創造性。因此,創造認識的本質是由一般本質和特殊本質構成的,認識的反映本質是創造認識的一般本質,認識活動的探索性和開放性,認識成果的獨創性和認識方法的新穎性等,則是創造認識的特殊本質。認識的反映和創造是統一的,這種統一就意味著創造認識的一般本質和特殊本質的統一,創造認識的一般本質是基礎,創造認識的特殊本質是其升華。
創造認識的“創造度”即創造認識的程度。認識的能動性是創造認識的基礎或者說是創造認識的初級形式,認識的創造性是以認識的能動性為基礎,并且是從認識的能動性發展而來的。自覺性、意識性、自主性、自為性和積極性等,是能動性的重要內容。創造認識的能動性,表征著人的創造認識活動在堅持物質第一性和遵循客觀規律的前提下,認識活動所走過的不同于客觀物質運動的具有自身特性的道路,正是創造認識過程和道路的自身特性和規律,就表征著創造認識的自覺能動性。
認識的創新性則是比能動性更進一步和高一級的創造認識形式。認識的創新性不再停留和局限在認識的意識性和自覺性等認識的能動性上,而上升為對認識的新貢獻和創新上。認識的創新性大致包含有四方面的內容:第一,對已有的認識成果提供了新的證明材料。認識創新性的這一情況表明,創造認識活動雖然沒有創立一種新的、完整的理論的學說,但對已有的理論和學說(即認識成果)提供了新的論證材料,從而使這一認識成果更加正確、全面和豐富。第二,指出了已有認識成果和認識理論的錯誤和不足之處,這也應屬于創造性認識,這種認識具有創新性。第三,把認識成果創造性地運用和于生產實踐和生活實踐。第四,通過另外的途徑和方法,論證著已有的認識成果,這也屬于創造認識的范圍,具有認識的創新性。這種創造認識既沒有提出一種較獨立和典型的理論或觀點,也沒有為某一理論和學說提供新的證明材料,而是采取了新的認識方法和論證方法得出了同樣的認識理論和觀點。
在創造認識中,獨創性是比創新性具有更高程度的創造性,是創造認識中最具創造性的認識形式,是創造認識的最高表現。獨創性的認識成果決不是照搬、照抄,也不是模仿,而是創造性地發現和構想出新的理論、新的觀點,發明創造出新的技術成果,當然,獨創性的認識成果不是支離破碎和現象描述性的,而是典型的、完整的和本質的。但只提出某一學說中的關鍵原理和觀點,也是認識獨創性的表現。獨創性認識成果是最新的,是前人沒有提出過的。獨創性認識既指獨創性的認識成果,又指獨創性認識成果的獲取過程,即是獨創性認識成果和認識過程的統一。
認識的能動性、創新性和獨創性,既是創造認識的不 同形式,又是創造認識的創造度不斷遞進和增強的三級階梯,它們分別表征著創造認識的依次遞進和創造認識程度的不斷提高和上升過程。創造認識的創造度的不同,也反映在創造認識的時效上,創造認識能力強,其創造度也高,所消耗的認識時間就短,而獲取的創造性認識成果就更大、更多。
創造認識不僅有程度的差異,而且也有類型的不同。從創造認識的前提成果的不同情況,可以把創造認識分為始創造和再創造。認識的始創造是指沒有現成的、直接具體的認識成果前提下的最初的創造認識活動。當然,認識的始創造也是有間接的人類認識材料和成果作為前提的。認識的再創造則是指在已有認識成果的基礎上,完善和反展著這一認識成果的創造認識活動。這就是說,認識的再創造所獲取的創造性認識成果是有其直接的前提成果的,它不是最初和第一次創立理論和學說,而是對某種理論和學說的再創造,進一步發展和完善某種理論和學說。
從創造認識的理論層面和實用層面的不同,可以把創造認識分為理論創造和實用創造。理論創造是指發現客觀世界的本質和規律,提出關于客觀世界的某種原理和學說的創造認識活動。實用創造則是指在某種基礎理論的指導下,在生產實踐的基礎上,構想、發明某種實用技術和工藝,制定某項決策的創造認識活動。實用創造又有兩種情況:一是運用某種基礎理論應用于實踐過程中的實用發明創造,如運用力學原理解決一系列機械問題的發明創造。二是根據實際需要,對技術進行改造或者發明新技術的創造。理論創造和實用創造就其認識對象、認識性質、認識的思維層面等方面都是有差別的。總的說來,認識的理論創造更具有純理論的性質,而認識的實用創造則更具有認識的應用性質,認識的理論創造和實用創造又有相互包含的成分。另外,創造認識還可分為個體創造和群體創造、科學認識創造和認識創造等不同的類型。所有這些都應成為創造認識論研究的重要內容。
創造認識論也要研究創造認識的基本過程和一般規律。創造認識毫無例外地遵循著認識的一般過程和規律,但又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一般來說,創造認識過程是由其起點階段、探索階段、突破階段和驗證、評價階段構成的。
創造認識的起點階段是指在創新實踐的基礎上確立待知客體的過程,待知客體是處于已知客體和未知客體之間的中介,認識客體由未知到待知再到已知,表明客體不被主體所不知到知的不斷轉化過程,表明主體對客體的認識由不知到知、由少知到多知、由淺知到深知的不斷深化過程。待知客體在本質上是未知的,但它又不等同于未知客體,因為待知客體已納入到人們的實踐和認識領域之中。然而,待知客體又不等同于已知客體,因為它在本質上是未知的。待知客體是未知客體轉化為已知客體的橋梁,它的確立就成為創造認識的起點。
創造認識的探索階段首先是獲取新感性材料的過程。要獲取新的感性材料,首先就要了解前人在這方面所積累的知識和經驗,同時又要對這一新客體(即待知客體)進行新的觀察和實驗,并且把所獲取的新感性材料同原有的知識和經驗相對照,或者發現原有知識和經驗的不足,從而完善著原有的知識和經驗;或者為新理論和學說的產生準備了感性材料。當然,獲取新感性材料的過程始終有理性認識的滲透。進而,創造認識的探索階段就開始對新感性材料進行加工整理的理性思維過程。這時,認識主體動用了自己所掌握的各種知識和經驗,認識主體也運用了各種思維方法,包括各種邏輯思維和非邏輯思維。在創造認識的探索階段,認識主體的情感也集中傾向于所研究的問題,精力高度集中,全身心地投入在所研究的問題上。這時,認識主體是忘我的如醉如癡的,由于受研究對象的強化,主體全身心的進入客體中,客體也占據了主體的整個意識。這時,主體雖然全身心地投入在對客體的研究中,但并未獲取對客體的本質和規律的認識,主體的精力既高度專注和緊張,又心急如焚和焦慮不安。正是主客體的這種既統一和隔離,主體心境的極度矛盾二重性,為創造認識的突破階段的到來作好了準備。
創造認識的突破階段是指憑借直覺等非理性思維形式,獲取創造性認識成果的過程。當認識問題經過相當長的探索過程而得到強化,但又沒有最后解決,并且創造認識的進程又處于停滯和受阻狀況。這時,認識主體不再想去探索那令人討厭的認識問題,只想調整一下思維,去從事一下輕松、愉快和休閑的活動。這時,意外的情況往往會令人難以置信地出現。在輕松、愉快的活動中,在某一細小的偶然事件的啟發和觸動下,那一百思不得其解的認識問題在直覺等非理性思維的作用下,得到了意外的、完滿的解決,并獲得了獨創性的認識成果。
創造認識的驗證、評價階段是對創造性認識成果作出真理性、創造性及價值性的檢驗。真理性的檢驗就是檢驗獨創性認識成果是否和客觀事實相符合,是否是正確的認識理論。創造性的檢驗就是檢驗獨創性認識成果是否超出了前人的水平。價值性檢驗就是檢驗獨創性認識成果是否符合全人類和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實踐是檢驗 創造性認識成果的真理性、創造性及價值性的唯一的、最終的標準。
在創造認識的這一整個發展過程中,包含著在實踐基礎上由感性認識向理性認識發展的一般內容和過程。創造認識的探索階段包含著感性認識,因為創造認識在創新實踐的基礎上一旦確立了待知客體,就開始了對這一新客體的感性認識。和一般的感性認識相比,創造認識的探索階段則更具有開放性,這主要在于一般的感性認識在獲取感性材料后就基本結束了,一旦對感性材料進行思維的加工和整理,就標志著正進入到理性認識階段。而創造認識的探索階段在獲取感性材料后,并不標志著該認識階段的基本結束,而是要對感性材料進行長期的苦苦研究和探索,只不過還沒有揭示出客體的本質和規律,還沒有獲取創造性的認識成果。因此,創造認識的探索階段包含著感性認識,也包含著理性思維的內容。創造認識由探索階段發展到突變階段,標志著創造認識的質變和飛躍。因為,創造認識的突破階段獲取了獨創性的認識成果,并加速了認識的發展,提高了認識效率,而這認識成果是關于客觀事物的本質和規律的認識,所以,創造認識由探索階段發展到突破階段,包含著感性認識向理性認識的發展,但又有自身的特殊規律。
創造認識由探索階段到突破階段,也就是創造認識由漸進向突變的發展。因為,創造認識的探索階段雖然是開創性的和探索性的,但就認識的時效來說,創造認識的探索階段的認識時速是漸進的,是按照有步驟、分階段的認識程序進行的,創造認識的探索階段還沒有最后獲取創造性的認識成果。而創造認識的突破階段不是漸進的,而是突變的,其認識進程是跳躍、濃縮和聚焦地發展的。因為,創造認識的突破階段主要是憑借直覺思維而開啟和完成的。而直覺是一種對客觀事物本質的突然領悟和把握的非理性的思維形式,它具有不自覺性、瞬時性、非邏輯性和突然性等特征。從而,由直覺開啟和完成的創造認識的突破階段就具有了以上的特征。這可被視為創造認識的客觀之一即漸進和突變統一律。
創造認識的發展過程就展現為創造認識的宏觀規律,即在創新實踐基礎上的認識要素的新配置。也就是說,新認識客體、具有非凡的創造力的主體與之相適應的新認識工具配置在一起,在創新實踐基礎上從事著創造認識活動。另外,和一般認識相比,創造認識過程表現得異常的復雜和艱巨,成功是在無數次失敗后達到的。這些都可被視為創造認識的宏觀規律。
從創造認識的微觀思維機制來說,理性思維和非理性思維的相關和互補,即意識和無意識、邏輯和直覺、理智和情感的相關和互補,在創造認識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梢哉f,理性思維是創造認識中起到了的基礎、定向和支撐的作用,而非理性思維在創造認識中則起到了輔助、補充和激活的作用。在推動創造認識的發展過程中,理性思維和非理性思維之間又形成了一種張力,并且其張力的重心又不是在絕對的中心,而是稍為向理性一邊靠近,但它又不是無限制地逼近理性最后如溶入在理性中。理性和非理性之間除了張力外,還有一種共同的力量或合力,即驅動力或推力,這推力就是推動創造認識向前發展的力量。正像理性和非理性之間的張力其重心稍偏向理性一樣,作為認識驅動力的理性和非理性其重心也稍偏向于理性。這就是說,理性和非理性所產生的力量平衡,不是絕對的均衡,而是有其側重的平衡,并且又是在推動創造認識發展過程中的動態平衡?偟恼f來,理性思維是創造認識的堅實基礎和中堅力量,非理性思維則是創造認識的催化劑和助推器。思維的理性和非理性的相關和互補,可被視為創造認識的微觀規律。三
創造認識論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進一步完善和發展,是整個馬克思主義認識論體系中的一個分支學科。因此,創造認識論和馬克思主義認識論之間有著內在的本質聯系,它們是個別和一般、分支和總體的關系。
在對象上,馬克思主義認識論以整個人類認識的一般活動為研究對象,它不僅研究認識在實踐基礎上怎樣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而且也研究認識怎樣回到實踐,指導實踐和受實踐的檢驗。它不僅研究認識的主觀反映過程,而且也研究認識的知識化和知識的運行過程?傊,馬克思主義認識論深刻地揭示了人類認識活動的一般規律。而創造認識是人類認識的一個組成部分,它要服從人類認識的一般規律。因此,創造認識論的研究對象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研究對象的特殊部分。
在認識上,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研究人類認識的一般方法,即歸納和演繹、和綜合、因果分析、類比以及觀察、實驗、假說等一系列理性方法和非理性方法。而創造認識論主要研究創造性的認識方法,如發散思維、逆向思維、直覺思維以及想象和幻想等,因為這些認識方法同創造認識直接相關,所以成為創造認識論研究的重要。
在特征上,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具有三個重要特征、即實踐性、能動性和辯證性。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全面而深刻地揭示了能動反映的全過程,認為認識就是在實踐基礎上主體對客體的能動反映,不僅感性 認識向理性認識的飛躍是能動和辯證的,而且理性認識向實踐的飛躍也是能動和辯證的。而創造認識論的最突出特征就是它的創造性。
從以上分析可見,創造認識論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但它又是一個特殊的組成部分,即是把馬克思主義認識論所研究的創造認識這一部分抽取出來,突現出來,重視進來,作專門的研究。
研究創造認識論對于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在當代的發展是有著重大理論意義的。同時,研究創造認識論,對于開發和培養人的創造能力,對于創造型人才的培養和,又有著深遠的現實意義。
【創造認識論導論】相關文章:
科學邏輯導論03-01
醫學導論論文05-23
淺談數學新課改的認識論文01-01
創造貨幣創造不出產品12-07
論萊布尼茨認識論的調和性11-18
社會教育的認識論文01-09
導師指導論文致謝通用06-29
小學數學有效探究的實踐及認識論文11-07
網絡工程導論結業論文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