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本科畢業論文
無論是在學習還是在工作中,大家都寫過論文吧,論文是描述學術研究成果進行學術交流的一種工具。那要怎么寫好論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醫學本科畢業論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醫學本科畢業論文1
摘要:醫德就是醫務人員在從醫過程中表現出的道德規范要求。學醫不只是學醫術,更是學醫德。學校應對醫學生在進行社會實踐活動中注重醫德教育,注重在課堂教學中滲透醫德教育,把醫學生培養成具有高尚醫德情操和精湛技術的是醫務人員,使其更好地為廣大人民群眾服務。
關鍵詞:醫學生; 醫德教育;醫護人員
醫德就是醫務人員在從醫過程中表現出的道德規范要求,醫德的高尚與否直接關系著人的生命安危。醫德修養長久以來受到醫學界的重視和社會各界的關注!暗聻獒t之本”,以仁愛之心治病救人是醫生的職業操守,長期以來一直被認為是真正成為醫生以后的事。其實,學醫不只是學醫術,更是學醫德。一名良醫留下的不只是他的醫術,更是他的醫德。規矩行醫,善待病人,設身處地地為病人著想,這些醫德醫風教育的培養是該從學醫那一刻就開始的。
從醫學院校畢業進入醫院的學生,無論是從事臨床或非臨床工作,而工作的對象始終是病人,對每一位病人都應含有責任感,這種責任感在醫德培養中若得到恰當的引導、培養,最終將使治病救人的職業道德觀念形成道德習慣。高尚的醫德情操是醫務人員開發智力,勤奮工作,努力學習,發展科學的積極動力,它能激勵醫務人員為解除患者疾病而積極思考,刻苦鉆研和忘我工作,使其更好地為廣大人民群眾服務。在長期從事輔導員工作中,我們在以下幾方面進行醫德教育的嘗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醫德情感和醫德習慣的培養
(一)醫德情感的培養
社會實踐是醫德教育的重要手段。社會責任感、使命感是醫德情感的基礎。醫學生在學習公共課和醫學基礎課階段,這階段的職業道德教育以培養社會責任感、使命感為主。我們利用節假日,組織學生參加志愿者活動,到商丘市睢陽區社會福利院為老年人服務,為他們梳頭、洗臉、洗腳、剪指甲等,使醫學生在為老年人服務的同時產生同情、撫慰、捐獻、關愛、助人等社會行為,同時不斷地進行整合,提升情緒體驗的水平,培養仁愛、高尚的道德情感,以達到培養學生的醫德情感。在寒暑假里,讓他們參與研究課題等社會實踐和醫療活動,如“豫東農村0~3歲小兒‘四病’相關因素調查研究”、“河南農村60歲以上老年人現狀研究”等課題,在農村調查的日子里,他們深深感到我國存在的城鄉差別的距離,農村健康知識的普及的重要性。在農村進行醫療實踐的過程中,特別是遇到危重病人,在對病人進行搶救治療和護理的過程中,親眼目睹患者的痛苦、家屬的焦急心情,這些經歷深深地印刻在學生的心中,人文關懷的情感油然而生,醫學道德的責任感自然增強。在此期間不僅使學生學會了怎樣對待患者,如何與人相處,提高了醫德素質,增強了合作意識,培養了團隊精神,而且使在校學習的理論知識得到了鞏固,促進了理論與實踐的結合。通過醫德情感培養達到了培養醫學生的社會意識、服務意識,使醫德教育在為人民服務中、奉獻中得到深化,起到良好的道德提升效果。
(二)醫德習慣的培養
一項調查顯示,66%的被訪者認為,“醫護人員服務意識差、醫療求助體系不完善”,是我國醫療衛生體制存在的突出問題之一。從開大藥方到收紅包等不良行為,從見死不救的冷漠到轉賣病人的利欲熏心,個別醫療機構和醫護人員的不良行為降低了醫療衛生行業的整體形象。而要扭轉這種局面,在學醫期間培養學生醫德醫風顯得尤為重要。
臨床實習階段是醫德習慣形成階段。這階段的職業道德教育的目標是把自覺的醫德意識,轉化為實踐中相應的醫德行為,并經過日積月累而形成自覺的醫德習慣,這是醫德教育的最終目標。臨床實習階段,學生勢必會受到來自不同渠道和負面功利色彩的影響,造成理想和現實之間的落差和心態失衡。這是醫德教育面臨最大挑戰的階段,要本著正面教育為主,教育者先受教育的原則,通過加強臨床帶教醫師樹立強烈的醫德教育意識;組織醫學專家、杰出校友和實習生座談,強化榜樣的激勵和感染作用;由專業老師正面導向,及時解決醫學生的道德困惑等形式,使醫學生在培養科學精神,嚴謹工作作風的同時,將醫生天職是治病救人的職業道德觀念形成為道德習慣。
二、課堂教學中的醫德培養
醫學生的醫德教育是一個連續的整體教育過程,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上要始終把醫德教育貫穿于其中,任課教師要做醫德教育的楷模,并以自己的言行去影響和感染他們。如老師的按時上課、認真授課的敬業精神對學生可起到潛移默化的感染作用;上解剖實驗課之前,組織學生向死者敬獻鮮花以表示其尊重,因為無論死者生前是好是壞,但現在他在向后人做著貢獻,我們都要尊重他們;在講到急癥威脅到人的生命時,搶救病人的生命是醫生的天職,任何怠慢病人的行為都是可恥的等等;從而使學生在課堂上得到醫德的熏陶。
總之,醫德教育是一個連續的過程,應從學醫的第一天開始,并貫穿從醫的一生。因此,醫學院校應結合本校的實際情況,從各個方面加強對醫學生的醫德教育,并隨著時代的變化,不斷改進和探索醫德教育的方法,努力把他們培養成為有強烈的使命感、職業責任感、良好的道德品質和心理素質、掌握科學技術、有扎實嚴謹的工作作風和治學態度的醫學生。
【參考文獻】
[1]李廣光,姜旭光.淺談醫學專業課教學中醫德教育的滲透[J].衛生職業教育,20xx,(4).
[2]袁愛梅.談醫學生的德育教育[J].衛生職業教育,20xx.
[3]李中文.對大學生實施道德教育應當注意的兩個問題[J].職業教育研究,20xx,(4).
醫學本科畢業論文2
摘要:探討深入實施人性化服務在手術室護理中的重要作用。方法:術前一天由手術室巡回護士與手術醫生分別到床前與患者進行有效溝通,并在次日術前、術中、術后充分延續。結果:通過有效溝通,使患者對次日手術流程有了一定了解,充分做好了接受手術的心理準備,大大減輕了恐懼感,對手術醫生、護士增強了信任感。結論:深入實施人性服務是建立良好醫患關系的重要措施,患者在心理和生理條件呈最佳狀態時接受手術對日后康復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從而全面提升了手術室護理質量。
關鍵詞:人性化服務 手術 護理 康復
人性化服務是一門藝術,是一種創造性、整體性、深入性的有效護理模式。并以“尊重人性、關愛生命、關愛患者身心健康”為主題。手術治療作為重大的心理性和躲體性應激源,可通過心理上的恐懼和身體上的創傷,直接影響病人的正常心理活動,從而造成心理和軀體的不適,甚至導致強烈的生理與心理應激反應,這些反應過于強烈,不僅對神經、內分泌及循環系統產生影響,而且會直接干擾麻醉和手術順利進行,影響愈后。對手術患者實施人性化服務,將有效提升手術室護理質量、促進患者早日康復。具體做法如下:
1、手術患者的人性化服務
1.1術前溫馨訪視
提起手術室,人們馬上會想冰冷的色調,嚴肅的醫生和令人窒息的氣氛;颊咴谛g前這一短暫而特定時期,存在嚴重緊張、恐懼、焦慮的心理反應,嚴重缺乏安全感。術前一天手術室巡回護士接到手術通知單后到病區向管床醫生了解患者基本信息,如病史、病情、經濟狀況、文化程度、宗教信仰及手術相關問題。然后由管床護士陪同到床邊,有禮節的向病人作自我介紹,相互認識,面帶微笑,耐心傾聽其內心感受,并輔以點頭表示理解。要時刻以病人為中心,尊重對方,可使用幽默鼓勵的話語,向患者介紹次日巡回護士接診時間、注意事項、步入手術室后的流程,在身體條件允許下,可帶患者到手術室了解外環境,從而有針對性地進行心理支持和引導,增強病人戰勝疾病的信心,使其處于最佳心理狀態,配合手術,在做好患者溝通的同時,適時做好家屬指導,向病人及家屬說明手術室有嚴格的無菌制度,謝絕家屬入室,術晨有1-2位家屬陪同前往即可。入室后,家屬可在候區或病房等候,方便及時聯系。
1.2術中關心體貼
在患者進入手術間前30分鐘,調節好室內溫度22℃-24℃,濕度40%-60%,當患者步入室門前,巡回護士再次三查七對,核對無誤將患者接進室內,為患者做任何處置時都嚴格按照動作要輕柔、熟練、準確的原則,為防止護士在準備器械時發出的金屬碰撞給患者帶來的恐懼感,我院在每間手術室都分離隔成一個器械準備室,這樣一來,不同的事情在不同房間內同時進行,互不干擾。充分體現了人性化服務。麻醉后,巡回護士會立即給病人蓋上一個“保溫毯”,這個毯子是通過一根管子與能產生熱風的機器連接在一起,因此打開機器開關,熱風會從一側吹進去,保證了患者的最大舒適感,手術即將開始時,醫生和護士都會微笑著跟患者談論一些題外話,比如“今天天氣不錯,我們都準備得很好了,你覺得身體有什么不舒服嗎?”“一會兒手術結束后,護士會贈送美麗的鮮花給您,不知道您喜歡玫瑰還是百合呢?”這一類的話,會迅速轉移患者的注意力,使之不再緊張。手術正式開始后,巡回護士除了每隔幾分鐘詢問一下患者的感受,比如是否感到呼吸困難,寒冷等,還會在患者身邊緊緊握住患者手,不斷地鼓勵他、給他加油。并播放患者喜歡的音樂,手術順利結束后,親親呼喚病人的名字,謝謝他的合作,告訴患者他配合的很好,現在就可以回玫瑰,家人正在門外等候。
1.3術后真情探視
患者經過手術后,尤其是大手術的患者,他們渴望知道自己的手術效果,由于身體受到嚴重的創傷,產生焦慮不安的心情。術后第2-3天對患者進行訪視,詢問切口疼痛、愈合情況,腸蠕動恢復情況,術后感受等,同時就患者的不適給予安慰和解釋,并記錄患者對在手術室內的切身感受及對護理服務的評價,并祝早日康復。
2、討論
2.1 傳統式的術前訪視內容不夠深入
由于術前患者心理壓力較大,容易分散注意力。手術室護士工作負荷大,人員配置相對較少,使護士用于宣教的時間相對較短,從而影響術前訪視效果。護理人員應充分了解人際溝通的技巧,靈活運用,拓展訪視內容與患者建立充分的信任關系,才能取得預期效果。
2.2傳統式的手術間布局不夠合理
患者在手術室內心情十分緊張,會密切關注室內發生的一切事情,包括對聲音的敏感程度,若我們的所有的操作都在室內進行尤其在準備器械時發出的叮咣聲響,會給患者帶來強烈的恐懼感,因此若能將空間分隔開來,則會消除此不足。
2.3傳統式的手術室內溫度與患者所需溫度不易調整一致
麻醉后,患者血流速度變慢,體溫降低,常會感到寒冷,然而,手術室內溫度又不能太高,否則一來,細菌容易繁殖;二來,裹著厚厚手術服醫護人員會感到燥熱;三來;醫護人員汗水還可能造成污染。為此,給患者加蓋保暖毯無疑是最好的選擇。
3、結果:
3.1在巡回護士的全程人性化服務的實施下,在手術醫生的鼓勵下,患者身心得到了充分放松,為今后的身體康復提供了有利保障。
3.2通過實施人性化服務,讓護士得到了患者的認可與信任,增強了溝通能力,也增強了今后工作的熱情度,激發了學習熱情。自身素質得到了提高,也使手術室整體素質得到改善從而達到了提升手術室護理質量的目的。
3.3為了提供最人性化的服務,醫生與護士擁有共同的信念,在此期間配合默契,加強醫護通力合作精神。
深入實施人性服務是需要手術室護士想患者之所想及患者之所及的過程,充分發揚奉獻精神的過程,是一項精神層面的工作,因此要達到患者在術前擁有最佳的心理狀態,護士必須在每個細節都做好百分之百的努力,因人施教,使患者以最佳心態配合手術。提高提升手術室護理質量。
。蹍⒖嘉墨I]
賀大菊.術前訪視對手術患者焦慮情緒的影響[j],xxxx醫學,xxxx.23(2):128—129。
錢玉秀.中日兩國手術室護理的比較[j].實用護理雜志,xxxx,17(12):17-18.
陳翠屏.術前訪視的現狀與對策[j].實用護理雜志,xxxx,17(3):55
醫學本科畢業論文3
醫生是直接影響的原因,醫生對使用抗生素藥理作用、適應證等掌握不全,不重視病原學檢查,憑經驗使用抗生素,有的不了解各類抗生素的藥代動力學特點、給藥劑量、給藥途徑及間隔時間等方面不規范,個別醫生受經濟利益驅動,加速了藥源性疾病的發生率。大眾媒體大量刊播抗生素廣告,夸大其治療作用,誤導了消費者。使用抗生素的誤區表現在:抗生素可以預防感染;抗生素可以外用;廣譜抗生素比窄譜抗生素效果好;新的抗生素比老的抗生素好;抗生素是消炎藥。我國某醫院2000年對該院住院患者使用抗生素情況進行調查,住院患者中使用抗生素的占80.2%, 其中使用廣譜抗生素或聯合使用2種以上抗生素的占58%,大大超過了國際平均水平。20世紀20年代,醫院感染的主要是鏈球菌。中國近2000萬聽力障礙的殘疾人中,相當多數人是不合理使用氨基糖苷類抗菌藥造成的。喹諾酮類抗生素進入我國僅僅20多年,耐藥率已經達到60%~70%。我國ADR中心監測的不良反應報告病例數抗生素占了所有中西藥報告病例數的近一半,其數量和嚴重程度都排在各類藥品之首。
一.合理選用抗菌藥物
1.所選藥物的抗菌譜應對感染的微生物有效(最好是首選)
溶血性鏈球菌是引起上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菌,肺炎球菌致肺炎,草綠色鏈球菌致感染性心內膜炎,它們對青霉素仍敏感,所以宜首選青霉素。大環內酯類可用于對青霉素過敏者,但不宜用于嚴重感染,紅霉素對G-菌無效,但對支原體肺炎有效。鏈球菌感染不宜用慶大霉素,因氨基糖苷類屬靜止期殺菌藥,只對需氧G-桿菌作用較好,如大腸桿菌、變形桿菌屬、克雷伯菌屬、志賀菌屬等,其特點是對厭氧菌無效,對鏈球菌、肺炎球菌作用較差。哌
拉西林對銅綠假單胞菌有效,適用于敏感菌所致的全身感染。對青霉素耐藥時,應首選苯唑西林。院外呼吸道感染應選氨卞西林為宜,但氨卞西林對銅綠假單胞菌無效。頭孢曲松、頭孢派酮等第三代頭孢菌素類抗菌活性強,尤其是對腎臟基本無毒,對銅綠假單胞菌有較強的抗菌作用,但對金葡菌的作用不及第一代頭孢菌素類。氯霉素是控制傷寒、副傷寒的首選藥物,對流感桿菌引起的腦膜炎有效。萬古霉素是治療抗菌藥相關性偽膜性腸炎的首選藥,也是治療耐甲氧西林金葡菌感染的首選藥物。亞胺培南或頭孢曲松是治療醫院獲得性肺炎的首選方案。第四代氟喹諾酮類莫西沙星對慢性支氣管炎急性發作及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肺炎的細菌感染有獨特的療效。
2.注意藥物在體內的作用過程
透過血腦屏障好的藥物可用中樞感染,治療各種腦膜炎時,可選易進入腦脊液的抗菌藥如頭孢噻肟,氯霉素、氨卞西林、磺胺等。氨基糖苷類、大環內酯類都不易透過血腦屏障,不宜用于中樞感染。大環內酯類在膽汁中濃度高于血清濃度,對膽道感染有效。膽道中氯霉素的濃度雖高但膽汁中的氯霉素因呈結合形式而失去殺菌能力,不宜用作治療膽道感染。頭孢菌素類、氨基糖苷類在尿中濃度甚高,對于尿路感染有效。腎功能不全者則不宜選用多粘菌素B、氨基糖苷類、萬古霉素、一二代頭孢菌素類、兩性霉素B等對腎臟有損害的藥物。對肝功能不全病人不宜選用四環素類、紅霉素類、氯霉素等。新生兒肝功能發育不全,對氯霉素缺乏解毒能力,它又可以抑制骨髓的造血功能,故列為禁用。
3.避免不合理的給藥方法
氨基糖苷類若進入血液過快,由于神經肌肉阻滯而導致呼吸抑制可產生嚴重的副作用,因此這類藥物不可直接靜注,以免產生不良后果,慶大霉素嚴禁從莫菲管給藥,不加稀釋從莫菲管給藥相當于直接靜注,已有致死的病例。我國城鎮醫院使用慶大霉素作穴位封閉很常見,鄉鎮醫院治療普通感冒、氣管炎、胃腸炎等就用慶大霉素、卡那霉素、鏈霉素等耳毒性藥物。資料顯示,藥源性耳聾患者占后天聾人的45%-50%,是致聾的首位因素,應禁止5歲以下兒童使用。四環素類易與鈣、鎂、鐵等金屬陽離子結合,在消化道中形成難以吸收的螯合物,且易形成黃斑牙齒和影響骨骼發育,因而8歲以下的兒童及孕婦禁用。
4.盡量避免引起病原菌的耐藥性
感染和抗感染是細菌和人類之間生存的斗爭,這種斗爭愈演愈烈,很難說人類是永遠的贏家,感染性疾病在經過一度抗生素治療下降后,近些年又有些上升趨勢,以難治性感染為主,主要表現為院內感染的控制和危重癥的搶救,其原因是細菌耐藥性的產生,細菌耐藥有些是由細菌固有屬性決定的,如糞鏈球菌對磺胺有耐藥性,是因它們不合成葉酸;大腸桿菌對青霉素有耐藥性,是由于大腸桿菌體表面有一層脂蛋白,對菌體起保護作用;L型金葡菌對青霉素的耐藥性,緣于該細菌外層無細胞壁,而青霉素的作用機理在于阻止細菌細胞壁的合成。而有些屬于獲得性耐藥,是濫用抗菌藥引起的,在藥物與細菌的長期接觸過程中,敏感菌漸漸被殺死、清除取而代之的是具有耐藥性的細菌。還要避免頻繁的更換或中斷抗菌藥物,治療72h無效時可考慮更換抗菌藥;皮膚、黏膜等局部應用應盡量避免,以防引起過敏反應和導致耐藥均株的產生。有些感染性疾病的癥狀和體征消失后,體內微生物可能并未消除,最好能做微生物學檢測。
二.嚴格掌握抗生素臨床應用指證
1.確定是否需要用抗菌藥物治療
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基本原則為在安全的前提下確保有效。幾乎所有臨床醫師都基本了解抗生素應用過程中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除抗生素本身的因素外,與藥物的有效選擇、合理應用有重要關系。而合理使用抗生素需具體患者具體分析,制定出個體化治療方案。選擇針對性較強的抗生素是取得抗感染療效的關鍵。因此合理選用與合理用藥是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兩個關鍵性問題。這就要求醫師掌握不同抗生素的抗菌譜,根據致病菌的敏感度選擇抗生素,根據感染疾病的規律及其嚴重程度選擇,根據各種藥物的吸收、分布、排泄等特點來選擇。
病毒感染時選用抗菌藥是沒有必要的。如咽峽炎、咽痛及上呼吸道感染大部分為病毒所引起,急性水樣腹瀉70%是由病毒引起,這些病毒對抗菌藥不敏感,應使用抗病毒藥物治療。在未明確診斷病因前可先進行經驗治療,如皮膚瘡癰等多為葡萄球菌感染;3歲以上患兒的中耳炎、扁桃體炎多為鏈球菌或肺炎雙球菌感染;3歲以下者還可由流感桿菌致病;泌尿道感染多為變形桿菌和大腸桿菌引起;外科感染中如分泌物呈蘭綠色,應考慮銅綠假單胞菌感染。
2.用藥前盡可能做到細菌培養和常規藥敏實驗
病情嚴重時如敗血癥、化膿性腦膜炎、細菌性心內膜炎等;致病菌產生耐藥性者;病情 反復發作或轉為慢性感染者如痢疾和腎盂腎炎等,以上情況最好做細菌培養和藥敏實驗。藥敏結果是選擇抗菌藥的“指南針”,要遏止抗菌藥的濫用,就必須重視細菌培養和藥敏實驗對臨床擇藥的指導意義。在使用抗菌藥時,應盡量用敏感藥物和窄譜抗菌藥,要消除越新越貴的抗菌藥療效越好的觀念。發生腸道菌群失調后應立即停用原用抗菌藥,改用萬古霉素或甲硝唑,并使用雙桿菌及嗜酸性乳桿菌等以培植正常腸道細菌。
3.嚴格控制預防用藥
在外科領域中,預防性應用抗菌藥主要指征為:風濕病或先天性心臟病手術前后;結腸手術前后;拔牙或感染病灶手術切除前后等。清潔無菌手術盡可能不預防用第一文庫網藥,若手術時間較長或術中發現感染因素存在時,可術中給藥,術后加用3-4次即可,最好用殺菌劑。目前認為手術前0.5-1h給藥效果最好,用藥時間過早,手術時往往組織中抗菌藥物已消除,達不到預防術后感染的作用。應嚴格掌握適應癥,預防用藥絕對不能代替無菌操作原則。反對預防用藥時間過長、用藥種類過多、治療劑量過大、療程過長或不足、聯用率過高及盲目選擇貴、新抗菌藥物。
4.注意溶媒的選擇
具抑菌性質的藥物常要求在體液中保持一定的濃度,以維持其作用,繁殖期殺菌性藥物則要求快速進入體內,在短時間內形成高血藥濃度以發揮殺菌作用。青霉素的最佳溶媒是0.9%氯化鈉注射液(PH值為4.7-7.00)。由于抗菌藥的后效應,青霉素1日給藥1次也有效,在給藥總量相等時,1日給藥1次可減少給藥次數,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機會和降低醫療費用?股氐暮笮≒AE)對臨床抗感染治療有重要指導意義,PAE反映了抗生素在消除后仍可使細菌受到一定時間的抑制,可減少給藥次數、降低不良反應、減少細菌耐藥性的泛濫。輸注氨卞西林等抗生素時最適宜的溶媒是0.9%氯化鈉注射液,最適宜的液體量是50-100ml, 并于短時間內輸注完畢。
5.注意患者的病理生理情況
腎功能不全的病人,盡量不選用氨基糖苷類、多粘菌素B、萬古霉素、一二代頭孢菌素 ,必須選用時要調整給藥方案,如慶大霉素,用于腎功能嚴重不全的病人時,半衰期可長達24h(正常腎功能病人約為2-3h),故必須延長給藥間隔,以避免蓄積中毒。青霉素類、頭孢菌素類及喹諾酮類均有不同程度的腎損害。對免疫功能低下者選擇抗菌藥物要遵循應用殺菌劑、足量和靜脈給藥等原則。
6.抗菌藥物致偽膜性腸炎
正常人腸道內存在大量的大腸桿菌,它們在腸道內完成消化食物的重要任務和保護腸黏膜的重要作用,當濫用抗菌藥時,除殺死致病菌菌外,也殺死了大量的正常大腸桿菌,破壞正常細菌的分布,導致難辨梭狀桿菌乘機滋生,并產生大量毒素,發生二重感染,引起嚴重的偽膜性腸炎,出現腹瀉和發熱,此時如繼續使用原抗菌藥,嚴重時則可導致死亡。
7.防止抗菌藥物致真菌感染
濫用抗生素是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股刂饕鸬氖庆钚暗淖饔,但必須通過機體自身的免疫力才能發揮作用。我國專家提出了“用微生態療法防治疾病”的觀點。而此療法則是通過扶持生理性微生物調整和改善人體微生態的內環境,促進微生態平衡,提高機體的免疫水平和抵抗力而獲得防治疾病的效果。同時,要加大宣傳和管理力度,普及醫學科學知識,
使人們樹立合理使用抗生素的科學觀念。合理應用抗生素已成為目前以至將來很長一段時期內醫療工作的一大主題。濫用和頻繁換用抗菌藥可使機體生態平衡失調,致真菌過度生長。如糖尿病、惡性腫瘤等機體免疫功能低下者,亞胺培南/西司他丁由于具有超廣譜的抗菌活性,可使真菌成為優勢菌極易引起深部真菌感染,一般其療程在3-5d,應注意監測二重感染的發生,停藥后及時用抗真菌藥并補充微生物制劑。廣譜抗真菌藥物可減少腸內敏感細菌的數量, 導致正常棲生的真菌和耐藥菌增多,停藥后,雖然敏感菌又重新定植,但因需氧腸桿菌的生長快于代謝緩慢的厭氧菌,這種不平衡易導致菌群失調,建議停用氨基糖苷類抗菌藥物之前24-36h先停用抗厭氧桿菌藥物,有利于厭氧菌的生長,避免菌群失調。
三. 掌握好抗菌藥物的聯合應用
1.無明確指征不宜采用多種抗菌藥聯合應用
傷寒或副傷寒單獨選用氯霉素,肺炎雙球菌感染單用青霉素等都會收到較好的療效,只有少數情況下,單用一種抗菌藥效果不佳時,可以聯合使用,如感染性心內膜炎、結核病、腸穿孔致腹膜炎、銅綠假單胞菌感染、敗血癥等。氨卞西林和氯霉素合用治療細菌性腦膜炎較單用氨卞西林療效高3倍;青霉素與鏈霉素聯用除用于治療草綠色鏈球菌感染引起的心內膜炎外一般不聯用,因為兩者過敏時搶救方法不同,難以判斷是由哪一種藥物引起。
2.聯合用藥應用原則
聯合用藥時要符合用藥適應癥,選用具有協同作用的藥物,一般二聯即可,對細菌感染而言,青霉素類或頭孢菌素類之一與氨基糖苷類的聯合最為普遍,該聯合具有明顯的協同抗菌作用,可提高療效。青霉素可合用氨基糖苷類,但兩者有配伍禁忌,應分瓶靜滴,避免不合理的配伍。
3.防止配伍禁忌
青霉素、頭孢菌素和林可霉素不宜聯用,一般認為繁殖期殺菌劑與速效抑菌劑聯用可產生拮抗作用,林可霉素與紅霉素聯用亦產生拮抗,β-內酰胺類抗菌藥與大環內酯類抗菌藥聯用屬于典型的配伍禁忌。除了藥理禁忌外,還應注意理化禁忌,如環丙沙星注射液與氨卞西林混合會出現結晶、環丙沙星注射液與頭孢派同混合出現渾濁現象。
4.避免不適當地聯合用藥
同類藥物的聯合應用,除抗菌作用相加外,毒性也是相加的。如氨基糖苷類中同類藥物聯合應用,常導致耳、腎和神經肌肉阻滯毒性增加。不同類的聯合應用也可導致毒性增強,如氨基糖苷類和強效利尿藥聯合應用可導致耳毒性增強,妥布霉素并用呋塞米時可發生耳鳴及耳聾。慶大霉素并用妥布霉素可發生少尿及醫源性腎衰。慶大霉素和氯霉素合用后因增毒致呼吸衰竭可致死。
總而言之,在臨床工作必須掌握抗生素的應用指證,應首選敏感、窄譜及價廉的抗菌藥,耐藥率各地不盡相同,最好結合細菌培養和藥敏實驗來選擇,同時預防多種細菌感染實際上是一種濫用,注意選擇藥物的合理性和掌握藥物的撤換原則,避免耐藥菌的出現和腸道菌群失調,適當保留和限制某些抗菌藥如萬古霉素和美羅培南作為二線用藥,使抗菌藥得以合理應用。在抗菌治療中真正做到“臨床合理應用抗生素”的這一目標。
最后,最理想的抗生素應具有:對致病病原微生物有高度選擇毒性而對宿主無毒或毒性極低,或能與其他抗病原微生物藥聯合應用時增強療效,殺滅病原體;細菌對其不宜產生耐藥性;具有優良的藥動學特點,最好為速效、強效及長效藥物;性狀穩定,不宜被酸、堿、光、熱及酶等破壞;使用方便、價格低廉,作為臨床應用首選的抗生素。
在臨床工作中作為一名醫務工作者應該很好的使用抗生素,嚴把適應癥,盡量避免二重感染和毒副作用的產生。用藥前應給認真考慮,不要盲目的去用藥,更不能要有有什么藥去用什么藥的理念。其實作為一名醫務工作者在選藥時稍不注意就會給治療帶來很大的困難,同時也會給病人帶來許多痛苦和麻煩,在臨床工作中作為一名醫務工作者應給以“一切為了病人,為了病人的一切”為服務理念。不要追求短期療效,不要給患者帶來多年以后才出現的藥物毒副作用,作為一名基層的醫務工作者,接觸的是廣大老百姓患者,盡我們的微薄之力,解除人類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
醫學本科畢業論文4
一些干擾物質可對尿液的檢測造成一些不利的影響,如不進行避免會對臨床檢驗工作帶來不良的后果。例如:青霉素、右旋糖酐、碘造影劑會造成尿蛋白磺柳酸法出現假陰性的現象;鏈霉素、Vc、異煙肼、先鋒Ⅰ等物質會造成用還原法進行尿糖檢驗時出現假陰性的結果。而且大量的Vc會抑制隱血實驗的正常進行。所以,在檢驗工作中,如需用到以上物質,要特別注意對尿液的檢測結果做出正確的分析與總結,切忌盲目下結論。
2 糞便標本的留取
2.1 留取時間的要求
大多檢驗對標本留取前的飲食沒有太大的要求,但在進行便潛血檢驗時必須要求患者三天之內不得使用新鮮的動物食品,并且在留取過程中要盡可能地去避免銅與鐵對標本的污染,若被銅于鐵污染后進行檢測會引起假陰性結果的出現,干擾檢驗的進行。而且,在服用大量K1以及Vc以后也會引起假陰性結果的出現[2]。
2.2 送檢時間的要求
糞便標本與尿液標本一樣,在留取后應立即送往接受檢驗,切不可污染有尿液或是一些其他的污水雜質,若標本被污染,則病原性原蟲的滋養體就會迅速的死亡,自然界中非致病性原蟲就會混入到標本之中,對結果產生影響。此外,許多細胞成分會在PH值以及腸蛋白酶的影響下迅速的溶解,造成細胞的提前衰亡,致使再利用觸酶法進行潛血試驗時實驗的靈敏度會有所下降。
2.3 腦脊髓液(CSF)的留取
在對腦脊髓標本進行留取時要有檢驗醫師進行留取操作,一般情況下,整個留取過程應分為四個階段進行,在最開始因為一管中大多存在有血液的成分混在其中,所以該部分一般不用于一些常規項目的檢查,第二管和第三管分別可以用于一些細胞成分和化學成分的檢測,而等到第四管則可以用來做手術醫生觀測網膜形成情況的重要依據[3]。因為腦脊髓液的采取十分的困難,采取的量又很少,所以腦髓也的標本對中樞疾病的診斷來說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所以,腦髓液標本在采取后應該立即送往進行檢測,并且,檢驗操作要迅速,盡可能防止各種有效成分由于時間的延長而發生不可逆的改變,從而對檢驗結果產生不良的影響。
醫學本科畢業論文5
近幾十年來,經濟和科學在世界范圍內取得了長足的進步,隨著醫學的社會化、疾病譜和死亡譜的改變、健康需求的提高以及醫學學科的內部融合與外部交叉發展,醫學模式從單一的生物學角度去觀察和處理醫學問題的生物醫學模式向由多元的生物、心理和社會學角度綜合觀察和處理醫學問題的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轉變。預防醫學是醫學的一個分支,它是應用基礎醫學、環境醫學等有關學科的理論,運用流行病學、統計學、毒理學等方法,研究自然和社會環境因素對健康的影響及其作用規律,并予以評價,進而采取措施,以達到預防疾病或傷害,促進身心健康、延長壽命的目的的科學。預防醫學面向社會、面向人群,在新的醫學模式里,它的作用越來越大。而預防醫學自身也要發展、完善,以適應新形勢的變化,其中,預防醫學專業必修課《社會醫學》的教學改革就是很重要的一環。社會醫學是從預防醫學中發展起來的一門學科,它是在適應疾病譜變化和醫學模式轉變的背景下發展起來的,是預防醫學發展的必然產物。社會醫學側重于社會預防,重點研究社會環境、衛生服務、行為生活方式等因素與健康和疾病的關系,制定綜合性的社會預防策略和措施[1]。社會醫學就是完整體現醫學模式從生物型向生物心理社會型的轉變的一座橋梁。目前,《社會醫學》這門課程是我校預防醫學專業學生的必修課,安排在第三學年學習。本課程采用人民衛生出版社第四版李魯主編教材,全部為理論課教學,共32學時,理論課由教師按教材和大綱進行課堂講授。為了能更好地培養出一專多能的高素質型人才,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社會醫學教學的改革就變得迫在眉捷。
一、教學方面目前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教學內容較舊。本課程教材已改編了4版,總體上來說,無論是結構還是內容均有所變化,增加了一些新的章節,擴充了一些新的知識。但是,教材的編寫出版周期往往較長,每次改編的教材對新的專業發展動向仍不能及時反映,一些新的知識在教材中沒有得到很好體現。
2.教學方式單一。教學仍然是以教師的“講授式”授課為主,學生聽課時要做的就是記筆記,考試也主要是考記錄的重點內容,這只是對學生掌握知識情況作一種考查。由于這些知識主要是通過被動的途徑獲得的,印象不深,考試結束后大部分很快又忘記了。雖然有一些內容也采取討論式教學,但由于學時上的限制尤顯不足。這種純灌輸的教學方式不能把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調動起來,其造成的結果就是,學生對本門課程學習的積極性不高,而他們提出問題、運用知識來解決問題等方面的能力也欠缺。
二、教學模式改革的探索
當今社會更注重能力、素質教育,一個人有良好素質和各方面能力比單純掌握某方面知識具有更大的優越性。因此,在新的形勢下,學生的培養應從知識型教育向知識、能力和素質型教育轉變[2]。為了達到這個目標,我校對預防醫學專業本科生社會醫學課程的教學進行了改革嘗試,即建立社會醫學社區現場實踐教學基地,構建了適應醫學模式轉變的社會醫學教學方法,經過實踐取得了滿意的效果。社區現場實踐教學基地的建設就是讓學生走進社區,參與社區的日常衛生服務工作,進一步掌握初級衛生保健和預防醫學工作的基本技能,了解我國主要公共衛生問題及其基本對策,使學生能建立社會大衛生觀念。
1.具體方法。社區實踐教學的具體方法是:根據社區機構的工作安排,輔助參與社區居民家庭健康檔案的建立。根據實際情況主要采取入戶調查的方式進行,學生每2~3人組成1個小組,設組長1人,以轄區所有居民為主要對象,以面對面訪談方式為主進行調查。調查內容包括問卷調查和體格檢查。問卷內容主要是個人基本信息、生活方式、現存主要健康問題、既往病史、主要用藥情況等;體格檢查主要包括腰圍、臀圍、身高、體重測量,血壓測量,心、肺聽診和腹部觸診等,以及血糖及血、尿常規的檢測,并在調查中進一步對居民感興趣的保健問題進行適時的解答。要求學生在調查過程中遇到問題及時和帶教老師溝通,并將調查中所發現的問題帶回課堂一起和老師、同學們討論。參與社區教學的老師平均2~3天即召開學生討論會,把同學們在實踐調查中遇到的問題匯總起來進行討論,各組同學互相交流各自情況,幫助大家分析出現問題的原因,使調查可以順利完成。
社區現場實踐給同學們提供了一個運用所學知識的機會。在現場,邊學邊干,既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了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也加深了學生對社會醫學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促進了理論聯系實際;社區實踐還培養了學生主動學習、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研究素質[3]。
2.教學效果。社會醫學教學模式改革取得了顯著的效果。社區現場實踐完成后,通過學生反饋的信息、成績分析以及社區實踐基地評價等,對社會醫學教學改革的效果進行了評價。結果顯示,教學模式的改革使學生的綜合素質提高了,也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
。1)學生學習興趣濃厚,成績明顯提高。通過與學生交流及現場問卷調查發現,90%以上的學生都較支持這種教學方式改革,認為這樣不僅使他們對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更是給了他們積極思考、表達自己觀點和想法的機會,使他們對書本知識的掌握和理解更加深刻、牢固。成績考核也顯示,學生的平均成績明顯高于實行教改前的學生,說明學生對知識掌握得更加扎實。
。2)著重能力培養,提高學生掌握獨立開展群防群治的基本技能。社區現場實踐充分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組織能力、溝通能力、實際工作能力,知識上收獲比較大,也比較扎實。通過以問題為導向的討論,不僅提高了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對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均有所提高。
3.不足與期待,F階段,我校社會醫學教學模式改革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我們在教學改革中也遇到了許多問題和困難。如師資的問題:規范地建立社區教學基地需要一定的師資力量,我校就是由于師資的原因遲遲未能很好地開展教學基地建設;經費問題:學生參與社區實踐缺乏資金的支持,只能在預防醫學專業學生中試行,而大批學習社會醫學課程的臨床醫學專業學生未能獲益;當然還有許多問題需要協調解決。這些問題值得我們思考,如何構建適合我校的社會醫學教學模式更值得我們探索。
醫學本科畢業論文6
下面對兩組獻血者采用不同方法的穿刺和拔針進行可行性比較,現報告如下:
對象與方法:
1.對象20xx年3月對在xx流動獻血車上的初次獻血者中的165人,其體檢符合獻血條件的初篩標準(隨機進行分組)其中對照組81例實驗組84例。
2.方法選用山東威高集團醫用高分子制品有限公司提供的一次性塑料采血袋,采用針頭為16號進口針頭,采血者均選擇上肢肘窩靜脈,每人次獻血量為200-400ml(其中400ml居多)
2.1實驗組:采用一般護理方法,靜脈穿刺的同時和獻血者聊一些感興趣的話題,以分散其注意力,左手拇指按住靜脈下方,在所選靜脈正上方,針頭斜面向上呈30°角,直接快速刺入靜脈,一旦感到手有落空感,即刻變換進針角度,<15°平行勻速進針1㎝。拔針時,用左手按住紗布塊,壓力以不牽動皮膚為限,右手持針頭尾部保持進針時的角度、速度進行拔針,并告訴獻血者用三指順針眼處向下按壓3~5分鐘左右,切忌按揉,在靜脈穿刺和拔針時盡量不告訴獻血者。
2.2對照組采血前只做一般護理,不做心里護理。常規靜脈穿刺,拔針時左手按住紗布進針穿刺點,右手用力拔出針頭,按壓針眼處不出血,穿刺前拔針后需要告訴獻血者。(這一點與上有所不同)
2.3觀察獻血者的面部表情
操作結束后詢問獻血者疼痛的感覺,以判斷疼痛的程度
無痛:獻血者接受操作時,面部表情無任何反應,局部無痛感;
微痛:獻血者面部表情無改變,無任何反應,但在穿刺部位有短暫的刺痛感,疼痛時間<3s;
劇痛:獻血者出現皺眉咬緊牙關或張口甚至呻吟頭部抬起,主要告知護士穿刺點的疼痛,疼痛時間>12s。
結果:
對兩組獻血者采取不同方法進行穿刺和拔針,結果差異均有顯著性,見表1.2。
表1兩組獻血者經不同穿刺操作后的疼痛比較
組別劇痛無痛和微痛合計實驗組176784對照組315081合計48117165
表2兩組獻血者經不同拔針操作后的痛覺比較組別劇痛無痛或微痛合計實驗組107484對照組285381合計38127165
討論:
護理工作是血站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無償獻血對現代護理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護理工作是一種服務性強,服務面廣的工作,時刻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是護士的崇高職責,只有在這個思想指導下,護士才能自覺注意自己的語言、行為、態度、表情和姿勢等。為此,我們作為一名采血護士要做到:語言親切、態度和藹、服務周到、親切信任感;儀表端莊、整潔文雅、穩重大方;動作敏捷、利落、緊張有序;具有高尚的醫德醫風,認真負責嚴謹的工作作風,精益求精的服務技術。
如何讓獻血者在獻血過程中以最佳的心里狀態獻血,使獻血者感到安全和愉快,是采血護士的基本技能,只有掌握了與對方溝通的技巧,才能確保采血工作的順利完成。
1、語言是溝通的重要工具
(1)要有主動性;
(2)要有針對性;
(3)要有科學性、藝術性。
2、善用非語言性溝通
(1)注意外在形象;
(2)營造溫馨環境;
(3)保持眼神的交流。
3、加強服務意識,提高自身素質。
獻血者看見采血針頭較易產生緊張恐懼心里,并促使血管、肌肉收縮而造成穿刺阻力大,痛感增強。同時,心里因素對個體的痛域及耐痛域影響較大,而疼痛又加劇獻血者血管痙攣、血管坍塌及心里緊張等,易促發獻血反應。
因此,做好獻血者的心理護理工作是無償獻血工作中的重點部分。“良言一句三冬暖”工作人員的愉悅的心情,誠懇的態度,善意的談吐,文明的問候,以及親和的體態語言,與無償獻血者頻頻交流,使他們有一種賓至如歸、如沐春風的感覺,和他們聊一些輕松的話題,有意識地轉移其注意力,可以消除其緊張恐懼的情緒,增強其對疼痛耐受閾值,減少因緊張而帶來的疼痛,使整個獻血過程在獻血者精神放松的情況下順利完成。常用的心里護理方法有以下幾種:
(1)比較法對身體素質較好而本人又擔心的可以提示他看那些比較弱小者也能承受,讓其增強信心順利完成獻血。
(2)脫敏法有些獻血者認為獻血很可怕,針對這種情況,可讓其先觀看別人獻血,直到恐懼心里有所減輕再開始獻血。
(3)分散注意法有些人從開始直到結束均處于緊張狀態,此時必須特別注意應站在其身旁與之交談,話題應盡量與獻血無關,比如生活中的一些輕松話題,以轉移其注意力,達到緩解緊張心里的目的(4)暗示法有些獻血者在獻血過程中由于各種原因引起心慌、四肢無力、嘆息或打哈欠,可暗示獻血者,你氣質很好,臉色紅潤,采血馬上就完成等安慰性語言,使獻血者增強信心,盡快回復正常。
采血時的疼痛強度與外在刺激強度、時間和作用面積有關。采用銳利的進口針頭可以減少進針阻力;選擇正確的進針角度可以使針頭以最短距離自皮膚進入血管,減少刺激時間,減輕疼痛;一般針頭斜面向上呈30°角快速穿刺,對靜脈表淺者可適當減少進針角度,肥胖者血管位置相對較深,進針時可適當加大角度;進針后,按血管走向固定針頭,避免針頭上翹或移位刺激血管壁而引起疼痛。
皮膚用碘伏消毒后應作用兩分鐘,待吸收后再進針,否則,消毒液會刺激穿刺點而引起疼痛。
進針的快慢與下列因素有關:
(1)與血管的位置、深淺度、滑動度有關。一般首選血管彈性好、充盈、粗大、不易滑動的血管,無論是何種血管,進針時要一手固定住血管的下方,對滑動度大的血管,要由助手在距穿刺點上方6㎝左右按壓血管,距離不可太近,否則容易造成采血的同時血液噴出(壓力大、進針慢)或觸摸不到血管等。
(2)與導管折疊位置有關。采血者為防止空氣進入導管,應將導管折疊。在導管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處折疊,左手拿住折疊處的同時固定血管下方,右手持針靈活,可以控制進針速度。
(3)與進針方式有關。采用兩步進針法(先進皮再進血管),因皮內血管神經末梢豐富,會增加采血的疼痛,所以,進皮時速度要快,針頭在皮下停留時間要短,不要來回穿刺。
拔針時,針頭與皮膚保持進針角度,減少針頭對皮膚、血管壁造成新的損傷而引起疼痛。拔針時按住紗布的力量以不牽動皮膚為限,壓力過大可增加血管壁皮下組織及皮膚的張力而加大對針頭的阻力,壓力過小則局部易被牽拉,造成疼痛發生或加重。針尖完全拔出后可加大壓力。
精湛的技術和全面的知識是維系溝通效果的紐帶,嫻熟的技能是取得對方信任,建立和維持良好關系的環節。所以,作為一名血站的護士應注意技術的培養和專業知識的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能力,更好的為獻血者服務。
參考文獻
1、王培華,主編.輸血技術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xx.4
2、洪煒,主編.醫學心理學.北京:北京醫科大學出版社20xx.12
醫學本科畢業論文7
【摘要】 目的:探討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的最佳護理方法,提高護理效果。方法:對觀察組78例肝炎、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病人采用病情觀察,針對性的護理和基礎護理。結果:采用此護理的78例患者,其中,72例因護理措施得當,無護理并發癥,降低了死亡率。結論: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嚴重威脅人的生命,及時正確的治療和良好有效的護理,對提高治愈率和防止再出血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 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 護理
肝硬化是一種常見的慢性肝病,由一種或多種病因長期持續或反復發作而致的彌漫性肝肝臟損害。其病理特點以廣泛的肝細胞變性、壞死、彌漫性纖維組織增生并有再生小結節組成。肝小葉的正常結構破壞導致肝臟質地變硬而成為肝硬化。臨床上早期可無癥狀,晚期則肝功能損害與門靜脈高壓為主要表現,其并發癥很多,上消化道出血是肝硬化病人的一種嚴重并發癥,如何提高搶救病人的成功率,給予及時有效的護理,減少并發癥,降低死亡率,具有重要的意義。
1.臨床資料
本組病人78例,其中男性56例,女性22例,年齡28-75歲。出血量500ml以下的為26例,500ml—1000ml的為30例,1000ml以上的為22例。經過醫護人員的積極治療和護理,72例好轉出院,6例因治療無效死亡。
2.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見病因及其誘因
消化性潰瘍、飲食不當、服藥不當、精神因素、季節影響、胃癌等因素都是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見病因[1],本組病例常見的誘因為進食粗糙的食物,如果仁、帶刺的魚肉、烤玉米、烤牛肉等;劇烈咳嗽、用力排便等能使腹腔壓力增高的因素,肝硬化合并出血的發生率還與四季變化有關[2],冬季最高,春季、秋季次之,夏季最低。本組6例死亡病例中,有3例是由于出血停止后,由于精神高度緊張及偷進食物而致大出血,搶救無效而死亡。
3、病情觀察
3.1嚴密觀察病情,判斷病情 盡早發現出血先兆以及有無繼續出血的征象,如喉部癢感、異物感、胃部飽脹不適、灼心、惡心等癥狀,應考慮有出血可能[3];如反復嘔血或黑便次數增多,甚至嘔血轉為鮮紅色,黑便呈暗紅色,周圍循環衰竭,提示有繼續出
血征象,護士應密切觀察血壓、脈搏、尿量等預見性地判斷病情,及早采取相應的預防措施避免出現嚴重后果。
3.2 急救 做好搶救準備,嚴格執行搶救程序,提前備好搶救藥品及物品以備搶救時需要[4],對有出血史和出血傾向較大的患者提前查出血型,通知化驗室備足血源,必要時抽血樣備用,以便出血時及時配血,盡早輸血。避免因治療和護理不當導致并發癥,如補充血容量時,對血壓、脈搏及尿量進行動態監測,防止因輸液不足造成不可逆的休克或因速度過快致血壓升高發生再出血或心力衰竭、肺水腫。
4、護理
4、1針對性護理
4.1.1 三腔兩囊管壓迫止血的護理
應用宜限于藥物不能控制出血時,作為暫時止血用,以贏得時間去準備其他更有效地治療措施,適用于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利用充氣的氣囊分別壓迫胃底和食管下段曲張靜脈,以達到止血目的[5]。護理人員應定時抽取胃液,注意觀察出血是否停止,并記錄引流液的性狀、顏色及液量,。放置三腔兩囊管24小時后應放氣數分鐘(放氣前應口服石蠟油10—30ml)再注氣加壓,以免食道胃黏膜受壓過久而致壞死。注意患者呼吸是否通暢,有憋氣現象速通知醫生。每天向胃管的鼻孔滴潤滑油數滴,以減少三腔管對胃粘膜的刺激,每天口腔護理兩次。當出血停止后,放出囊內氣體,繼續觀察24小時,未再出血可考慮拔管。拔管前應口服石蠟油10—30ml。氣囊壓迫一般以3—4天為限,繼續出血者可適當延長。
4.1.2 藥物止血的護理
人工合成生長抑素的應用可減少內臟血液容量和門脈主干血流量,降低門靜脈壓力,減少側肢循環血容量,促進凝血。嚴重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包括食道靜脈曲張出血的治療,首選此藥,在應用此藥過程中,要確保給藥的連續性,一般建立兩條以上靜脈通路,一條供輸血、輸液搶救使用,另一條專用于止血藥的輸注。同時嚴密觀察藥物的副作用。且避免在同一血管中長期輸入,每24小時更換穿刺部位,若出現靜脈炎,應對癥給予處理措施。
4.2 基礎護理
4.2.1 出血時的護理
出血時讓患者絕對臥床休息,防止暈倒,采取平臥位或下肢抬高30度改善顱內循環[6],以保持腦的供血而不增加腹內壓力,頭偏向一側,避免嘔吐時造成窒息,保持呼吸道通暢,必要時給予氧氣吸入。
4.2.2 周身保暖
因為大出血患者,血容量突然減少,有效循環血量減少,組織器官血流灌注不足,而發生休克,周圍血管呈收縮狀態,四肢厥冷,大量輸血也可以使患者體溫降低,因此保持病室溫度適宜 ,避免受涼,防止上呼吸道感染[7]。
4.2.3 口腔和皮膚護理:大量出血的病人口腔內有陳舊血液殘留,口腔內有血腥味可以引起患者惡心、嘔吐,因此必須做好口腔護理,用清水或淡鹽水漱口,霉菌感染時用2%—3%蘇打水清潔口腔,由于患者絕對臥床休息,應每天定時翻身,檢查受壓部位,定時更換襯衣及床單,保持皮膚干燥,以免發生壓瘡。
4.2.4 預防感染: 因為肝硬化患者長期臥床,加上腹水壓迫胸腔導致肺活量下降,且白蛋白發生嚴重丟失,機體抵抗力下降,易導致呼吸道感染,護理人員應定時協助患者翻身拍背,鼓勵患者,病室定期消毒,室內空氣流通,限制陪護人數,尤其是呼吸道感染患者禁止探視,杜絕院內感染的發生。
4.2.5飲食護理: 肝硬化患者飲食不當,可誘發肝性腦病或再出血[8],出血時應禁食,避免食物刺激胃粘膜引起出血,當出血停止24小時后,可給易消化的全流或半流食,飲食要求溫涼些,防止食用過熱飲食加重出血。
4.3 心理護理
肝硬化病程長,病情不穩定,易反復發作,特別是大出血的患者,應予專人陪伴,及時消除血跡,以減少對患者的不良刺激。護理人員應主動耐心地與患者交流,耐心做好解釋工作,安慰體貼患者,穩定患者的情緒,積極為患者提供心理上的支持。良好的社會支持有利于健康[9],必要時可安排特護,讓患者有安全感。
4.4 恢復期的護理和出院指導
4.4.1恢復期的護理 上消化道出血因飲食不當而復發率高,因此恢復期的飲食參數十分重要。患者在恢復期常有饑餓感,飲食難以控制,應從少量全流食向全量全流食,半流食逐漸過渡到普通飲食。護士要加強巡視,嚴格把關。認真檢查患者食物,避免食用粗糙堅硬或刺激性食物,囑患者少食多餐,進食時細嚼慢咽,口服片劑要研碎后服用,以進無渣飲食為宜,保持大便通暢,多飲水,適當活動,便秘時可給少量潤腸藥,以防用力過大引起痔靜脈破裂。此外,恢復期的患者體質仍然虛弱,應加強營養,給高熱量,適當蛋白質及高維生素飲食,做到營養均衡,利于健康,注意保暖,防止肺部感染的發生。
4.4.2出院指導 患者出院后,應注意生活起居,保證充足的睡眠,避免精神過度緊張。勞逸結合,保持樂觀的情緒,保證身心休息。飲食要合理,少量多餐,每餐不宜過飽,進營養豐富、易消化的少渣飲食,避免暴飲暴食。積極治療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如消化性潰瘍要持續遵醫囑藥物治療,預防復發,尤其在季節轉換時更應注意。指導患者及家屬學會早期識別出血征象及應急措施,如上腹疼痛節律發生變化或加劇,出現嘔血、黑便時應遵醫囑治療,慢性病者應定期門診隨訪。
5.總結
肝硬化病人發生消化道出血的原因是門靜脈壓力升高,造成食管、胃底靜脈曲張,不良飲食等誘發因素可造成靜脈破裂出血[10]。上消化道出血是肝硬化患者常見并發癥及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密切觀察病情,準確及時的搶救處理,是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搶救成功的關鍵。護士應針對可能發生的并發癥,把護理工作做在癥狀發生之前,增強預見性,有效減少或避免并發癥,這樣,才能更好的服務于患者,挽救患者的生命。
醫學本科畢業論文8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總以為遙遙無期的畢業季悄然降臨在我身上,來不及思考,容不得猶豫,我被歲月的大潮悄無聲息地推向這傷感的六月。在這個我不愿面對的畢業季,回首來時路,有太多的感慨在心中,太多的情愫想訴說。
四年前,我如愿來到上海--這個對我充滿誘惑的都市,稚氣未脫的我在燈紅酒綠的花花世界中變得浮躁和不安,慶幸的是我選擇了師大,對外漢語學院選擇了我,我遇見了齊老師,這妙不可言的緣分讓我的生命有了質的變化。雖然這四年,我有過迷惘,有過膽怯,有過退縮,但是在齊老師的影響下,我變得勇敢也學會了堅強。在師門的影響下,我懂得為人要低調,做人要踏實,學術要嚴謹。是齊老師在我論文無法進行下去時給我指導會診,是齊老師在我生病痛苦時給我關懷和安慰,是齊老師在我找工作遇挫時給我支持和鼓勵,是齊老師一直默默的關注和關愛支撐我勇敢走下去。我想,簡單的“謝謝”二字是遠遠不夠的,我會銘記您的教誨,好好工作,珍惜當下,不辜負您的希望。
此外,還要特別感謝胡建鋒老師和姚占龍老師。胡老師那親切坦然的笑容,驅散我的不安和躁動;姚老師那堅毅睿智的目光,支撐我克服困難跨越障礙。論文路上,謝謝你們給我提出了很多寶貴的意見,讓我能更好的理清思路,完成論文。在此,還要對學院的其他老師的不吝賜教表示深深的謝意,你們淵博的知識,風趣的講解,令我這個門外漢真正走進了語言學的世界。感謝所有老師對我的幫助和指導!
我的同門,我最摯愛的人,許蕾、吳永榮、加怡,李航還有美女星,在你們的包容和理解中我漸漸地成長,雖然我是你們當中年齡最大的,但很多事情都是你們教會我,提點我,從你們身上我學到了很多,也感受到師門深深的暖意。尤其在我論文幾乎無法進行,壓力遠遠超過我想象時,是許蕾陪著我熬過我人生中最難忘的論文路,是你在自己工作未定、猶豫彷徨之時依舊鼓勵我、幫助我完成論文,我要再次說聲“謝謝”!還有吳永榮,謝謝你在背負巨大壓力準備公務員考試之時依舊向我伸出援助之手,與我討論并解決論文路上的各種難題,這種恩情我會銘記心間!還有加怡、李航、李星,謝謝你們四年的鼓勵和陪伴。
我的師兄師姐,謝謝你們對我論文的指導,尤其要感謝遠在北京求學的謝心陽師兄和在新加坡深造的張琬師姐本科畢業論文致謝信致謝詞范文本科畢業論文致謝信致謝詞范文。謝心陽師兄,感謝你為我的論文提出寶貴的意見,謝謝你不厭其煩地幫我解決各種問題,忘不了那一路飄紅的論文修改批注,忘不了一直以來你對我論文不曾放下的關心和指導,你的真誠、細膩以及對學術的敬畏和專注是我學習的榜樣。還要謝謝張琬師姐,忘不了每一次在你宿舍的促膝長談,每一次在網上反復的討論,忘不了每一次你對我的鼓勵、支持,你那堅毅的目光、樂觀的態度深深感染著我,激勵著我。春光師兄,每每見到你,心里都會特別的坦然和淡定,生活中、論文上,感謝你常為我帶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希冀和勇氣,在此我深表謝意。還有很多很多,我不能一一道來,但師門給予我的這份感動我將銘記于心。
別過師大,歲月的腳步依舊匆匆,我將帶著每一份關懷,每一份勉勵,每一份希望懷抱感恩之心踏上新的征程。前路多艱,歲月荏苒,吾將且歌且行。
醫學本科畢業論文9
摘要:分化型甲狀腺癌約占甲狀腺癌的80%~90%,是近年世界上發病率上升最快的惡性腫瘤之
一。手術是此型甲狀腺癌的基本治療方法。由于該類癌的腫瘤細胞存在促甲狀腺激素(TSH) 受體,對垂體分泌的TSH有一定依賴性。抑制垂體產生TSH ,進而降低血中TSH 的濃度,就可能抑制分化型甲狀腺癌的生長。因此,內分泌治療成為甲狀腺癌術后輔助治療的有效治療手段。而隨診中超聲、細針穿刺細胞學檢查、甲狀腺功能、甲狀腺球蛋白等監測, 能有效監測其復發及反應監控內分泌治療的臨床效果,從而降低腫瘤復發率、早期發現復發或轉移, 以及改善患者生存質量。
關鍵詞:分化型甲狀腺癌 術后 內分泌治療 監測
甲狀腺癌是最常見的甲狀腺惡性腫瘤,約占全身惡性腫瘤的1%。甲狀腺癌在生物學特性、病理學表現及對治療的反應等方面與其他器官的惡性腫瘤有一定差異,而分化型甲狀腺癌約占甲狀腺癌的80%~90%,是近年世界上發病率上升最快的惡性腫瘤之一[1]。分化型甲狀腺癌一般分為乳頭狀腺癌和濾泡狀腺癌。分化型甲狀腺癌作次全切或全切術者應終身服用甲狀腺素片,以預防甲狀腺功能低下以及抑制TSH。乳頭狀癌和濾泡狀癌均有TSH受體,TSH通過其受體能夠影響甲狀腺癌的生長。
1 TSH抑制治療的生物學基礎
甲狀腺的發育和功能與身體各器官、系統相互影響,并受下丘腦—垂體前葉系統的調節和控制。垂體前葉分泌的TSH能促進甲狀腺素合成和加速甲狀腺素分泌。當人體甲狀腺素的需要量增加或甲狀腺素的合成障礙時,可刺激垂體前葉分泌TSH ,使甲狀腺合成和分泌甲狀腺素的速度加快;當血中甲狀腺素濃度達到一定程度時,抑制垂體分泌TSH ,使甲狀腺素合成和分泌的速度減慢。持續給予TSH時[2],將使甲狀腺重量增加。在TSH 缺乏時,甲狀腺體積縮小。TSH分泌有明顯的節律性,入睡后2h開始升高,凌晨2~4 時達到高峰。人體每天可產生和降解40~150mg TSH,正常人血TSH的測定值為0.5~4.5mIU/L。檢測應用甲狀腺素患者的晨起血液,若TSH維持在較低水平,說明達到了抑制TSH 分泌的效果。TSH 通過與甲狀腺組織內的TSH 受體結合影響甲狀腺的增生和功能[3]。
2 TSH抑制治療的原理
分化型甲狀腺癌的腫瘤細胞存在促甲狀腺激素(TSH) 受體,對垂體分泌的TSH有一定依賴性。抑制垂體產生TSH ,進而降低血中TSH 的濃度,就可能抑制乳頭狀癌和濾泡狀癌的生長。適量甲狀腺素的攝入,能夠抑制垂體分泌TSH ,減少TSH 對殘余甲狀腺癌組織的刺激,抑制腫瘤的生長和復發。另一方面應用甲狀腺素可糾正甲狀腺次全切除或全切除術后的甲狀腺功能低下。文獻報道TSH 抑制治療組的復發、轉移率明顯低于甲狀腺素替代治療組,并提高生存質量[4]。
3 常用的甲狀腺素
3.1 甲狀腺素片:自動物(豬或牛) 的新鮮甲狀腺提取。將除去結締組織與脂肪組織的甲狀腺在60 ℃以下干燥、研磨制成。主要成分為甲狀腺素?诜湛,作用好,但有較明顯蓄積作用。
3.2 左旋甲狀腺素鈉[5]:自家畜中提取或人工合成。主要成分為T4左旋體,在周圍組織中脫碘形成T3 和反T3 。部分激素在肝臟中代謝,代謝物由膽汁排泄。
4 甲狀腺素使用劑量
甲狀腺素片因其甲狀腺激素含量不穩定和T3 含量過高已很少使用[6],常用劑量80~120 mg/ d。左旋甲狀腺素鈉常用量為75~150μg/ d 或1.5~2.5μg/(kg·d);
5 應用甲狀腺素的副作用
劑量過大時可出現甲亢癥狀,如心悸、多汗、神經興奮、性欲增高及失眠等。嚴重者可有嘔吐、腹瀉及發熱,甚至發生心絞痛、心力衰竭[8]等。一旦產生,須立即停藥至少2 周,再從小劑量開始應用。近年研究發現,老年人長期補充外源性甲狀腺素可導致骨質疏松癥,股骨頸及腰椎骨折發生率增加2~3 倍。但甲狀腺素本身與骨折的關系不大,可能為TSH 水平下降所致。此外,患者長期在亞臨床甲亢情況下,對心臟形態及功能亦有影響,并影響生活質量。
6 DTC 病人的隨訪和監測手段
由于DTC病程緩慢,對DTC長期隨訪第1個目的是監測其復發,第2個目的是監控TSH抑制治療不夠或治療過度。
6.1 頸部超聲、細針穿刺細胞學檢查 DTC復發早期多無明顯癥狀,常以發現頸前腫物或頸部淋巴結腫大就診。頸部超聲檢查是監控DTC病人術后腫瘤復發或頸部轉移的高敏感方法,可作為首選[9]。但對術后改變與再發的超聲圖像鑒別需要有豐富的臨床經驗,對無明顯聲像特征性表現而高度懷疑癌變的結節,應行細針穿刺細胞學檢查(FNA),以免漏診。FNA 準確率可達82.3%~93.4%,對超聲提示淋巴結可疑惡性,可行FNA 或檢測抽吸物的Tg 濃度,陽性結果提示有淋巴結轉移灶存在[10]。RAI WBS 是診斷DTC轉移或復發病灶的主要方法[11]。對于甲狀腺全切除術后,Tg增高而頸部超聲未探及可疑病灶時,可選擇使用。大部分DTC 的復發或轉移病灶可以濃聚RAI,轉移灶的常見發生部位為頸部淋巴結、雙肺以及全身骨骼。一般情況下,RAI WBS 的特異度較高,可以達到100%,而其敏感性則隨著給予RAI 劑量的增大而提高。
6.2 甲狀腺功能、TSH 的意義 甲狀腺癌全切除術后服用L-T4的治療劑量應個體化,并通過甲狀腺功能的監測來制定和調整[12]。左旋甲狀腺素鈉常用量為75~150μg/ d 或1.5~2.5μg/(kg·d)。
6.3 Tg、TgAb 對監測全甲狀腺切除術后的意義 Tg是人體內唯一由甲狀腺合成、濾泡上皮細胞分泌的特異性蛋白質。甲狀腺的大小是決定Tg水平的主要因素。DTC 可合成或分泌Tg,Tg 升高的程度與DTC 腫瘤的大小、分化程度及遠處轉移有關,但對于甲狀腺未全切除的病例診斷價值較小[14]。臨床常遇到病人因Tg值增高而恐懼腫瘤復發情況,單純Tg升高而未發現甲狀腺癌或轉移灶影像學證據時,應如何分析Tg 升高的影響因素以指導治療,仍有待于進一步研究。TgAb存在于25%的甲狀腺癌病人和10%的普通人群。多年來, TgAb 因為假性降低Tg 值測定,僅用于檢驗Tg分析的診斷準確性。然而,近年來有學者觀察到, DTC 治療后TgAb 消失提示預后較好;若TgAb 持續高水平存在,提示存在復發或轉移病灶,即使Tg 陰性,也應高度注意。 7 甲狀腺癌的其他內分泌治療
6.1 TSH合并131 I 治療甲狀腺癌:分化良好的甲狀腺癌可在術后1 ~ 3個月行131 I 掃描,以便發現殘余和轉移病灶,并對其進行治療。但應用TSH 抑制治療后,TSH 降低,病灶對碘的攝取率降低,殘余和轉移病灶的檢出率下降。一般情況下,應用131 I 之前,要停TSH 抑制治療2~4 周,使內源性TSH 水平達到最高水平,以刺激殘留及轉移病灶對131 I 的攝取。但停用TSH 抑制治療可能促使原有病灶復發,特別對有骨、腦轉移的患者不利。在不停用TSH 抑制治療的情況下,給予rhTSH,可提高腫瘤病灶對131I 的攝取率,以達到診斷和治療目的[15]。
6.2 雌激素用于甲狀腺癌的治療:甲狀腺乳頭狀癌及濾泡狀癌組織內有雌激素受體的存在。有人觀察到三苯氧胺可影響甲狀腺髓樣癌、乳頭狀癌及濾泡狀癌細胞株移植瘤及體外組織培養細胞的生長,具有抗腫瘤細胞增殖的作用。臨床方面,有應用三苯氧胺對進展期髓樣癌進行短期治療的報道,取得了一定療效。
醫學本科畢業論文10
品管圈活動在產科護理的應用
摘要:目的探討品管圈活動在產科護理風險管理中的效果。方法通過對20xx年9月~20xx年9月在我院產科應用品管圈活動,觀察比較品管圈活動實施前后產婦滿意度、知識掌握情況、護理缺陷發生率、護理病歷合格率差異。結果實施品管圈后產婦滿意度、相關知識掌握情況和護理病歷合格率同實施前比較均明顯提高,護理缺陷率顯著低于實施前,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針對產科護理風險管理采用品管圈活動可提高護理質量、產婦滿意度及護理病歷合格率,降低護理缺陷發生率,降低護理風險,臨床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品管圈活動;產科;護理風險管理
產科為繁衍下一代的重要科室,同時也是涉及人文和倫理的重要科室,產科護理工作具有重要臨床意義。產科具有高風險,急診多,產婦病情復雜且變化快等特點,同時產婦及家屬期望值高,易導致護理糾紛,甚至醫療事故[1][2][3]。加強風險管理,可降低護理風險發生率,保證護理安全及母嬰安全。品管圈活動為全新護理模式,全員參與品管圈活動,推進管理工作順利進行,在輕松的管理模式,護理人員獲得滿足感和成就感[4][5]。本文通過對我院實施品管圈前后產科護理風險管理效果進行分析,討論品管圈活動在產科護理風險管理中的意義,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20xx年9月~20xx年9月我院產科實施品管圈活動,護理人員28名,全部為女性,年齡為20歲~38歲,平均年齡為(26.89±2.14)歲,按照職稱劃分,護士12名,護師6名,主管護師9名,副主任護師1名,按照學歷劃分,中專2名,大專13名,本科及以上13名,按照工作年限劃分,5年內護理人員7名,5年~10年護理人員10名,10年以上護理人員11名。實施前后均選取400例產婦臨床資料進行分析。
1.2方法
產科護理人員進行培訓,培訓內容包括:品管圈活動原則、方法、特點,鼓勵護理人員自愿報名,組成品管圈小組。對產婦品管圈展開護理工作[6]:嚴格執行巡查制度,對可能出現的問題給予積極的指導,耐心解答產婦提出的疑問。護理人員將產婦情況及時同醫生溝通,防止出現護患糾紛。同產婦及家屬溝通,保護產婦隱私,尊重產婦。新生兒易出現手圈和胸牌丟失情況,針對上述情況采取應對措施:與采購科溝通,提高手圈和胸牌質量,加強培訓,保證新生兒佩戴手圈、胸牌規范化。向產婦及家屬講解手圈和胸牌的重要性,防止脫落。加強對產婦及家屬的健康教育:通過查閱相關文獻,制定產婦健康路徑表,尤其是初產婦,缺乏哺乳期和妊娠期相關知識,對產婦進行健康教育,結合產婦實際情況給予一對一指導,提高產婦知識知曉率。對護理人員進行培訓,了解最新的產科知識,提高護理人員知識知曉率,可對產婦進行良好溝通。
1.3觀察指標
觀察比較品管圈活動實施前后產婦滿意度、知識掌握情況、護理缺陷發生率、護理病歷合格率差異。產婦出院時應用護理滿意度量表評價患者滿意度;相關知識掌握率80%以上表示掌握;護理缺陷考察手圈丟失和胸牌丟失;護理病歷合格率判斷:護理記錄單滿分7分,體溫單滿分2分,醫囑單滿分1分,得分7分以上表示合格[7]。
1.4統計學處理
數據資料利用SPSS15.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與計量資料分別利用X2檢驗與t檢驗表示,P<0.05說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實施前后產婦滿意度和知識掌握情況差異實施后產婦滿意度為95.25%、知識掌握率為94.00%,較實施前均明顯提高,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說明其具有統計學意義。見附表1。
2.2實施前后護理缺陷發生率對比實施后胸牌丟失率和手圈丟失率分別為1.50%和2.00%,均明顯低于實施前,具有顯著差異(P<0.05)說明其具有統計學意義。見附表2。
2.3實施前后護理病歷合格率對比實施后護理病歷合格率為98.57%,同實施前70.00%比較明顯提高,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附表3。
3討論
產科為醫院重要科室,因其特殊性,增加了護理難度。如何提高護理質量,為產婦提供更加優質的護理為臨床研究的重點。品管圈小組是指具共同目標的護理人員自愿組成的小組,可及時發現護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通過學習溝通,為患者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8]。品管圈小組同隊對護理缺陷原因進行分析,尋找解決方法,提高護理質量。品管圈活動充分發揮自主性特點,護理人員自覺參加培訓學習,提高健康教育效果。品管圈活動是以產婦為中心的護理理念,完善工作流程,保證工作標準化,提高護理質量和產婦滿意度。針對病歷書寫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改進病歷書寫時缺項、錯項等問題,制定產科護理病歷書寫標準。本研究顯示,實施品管圈后產婦滿意度、相關知識掌握情況和護理病歷合格率同實施前比較均明顯提高,護理缺陷率顯著低于實施前,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綜上所述產科護理風險管理中采用品管圈活動可提高產婦滿意度及知識知曉率,降低差錯發生率,臨床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李艷琴,何然,張偉,等.品管圈活動在降低昏迷患兒院內壓瘡發生率中的應用[J].中國醫學創新,20xx,12(25):79~81
2萬梅,孫冬慧.品管圈活動在提高電動止血帶使用安全性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xx,21(16):112~113
3李功基,蘇雪琴,劉燕華,等.護理風險管理在產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及效果分析[J].黑龍江醫藥,20xx,27(5):1231~1233
4熊麗,何婭娟,蔣明珉.品質管理圈活動在降低新生兒沐浴風險中的應用[J].西部醫學,20xx,27(7):1094~1097
5潘繼紅,葉寧,周立平,等.追蹤管理法和品管圈活動在產科護理質量持續改進中的作用[J].護理學雜志,20xx,28(19):50~53
6劉靜.品管圈聯合護理風險管理在婦產科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當代醫學,20xx,21(25):109~110
7江淀淀,王自秀,劉劍梅,等.品管圈活動在提高住院患者對護理工作滿意度中的應用[J].蛇志,20xx,25(2):124~126
8潘燕.品管圈活動在降低ICU中心靜脈置管患者非計劃性拔管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xx,10(15):11~14
兒科護理中靜脈留置針探析
【摘要】目的:探析兒科護理中靜脈留置針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我院50例兒科的患兒,隨機性質的把患兒分為兩組,分別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其中觀察組使用靜脈留置針的方法,對照組使用常規的靜脈穿刺護理的方法,然后通過觀察來對比兩組患兒的護理效果和現象。結果:觀察組和對照組無論是在操作技能和并發癥等方面都有著明顯差異。觀察組的應用效果明顯的比對照組要好,有著很強的護理效果,能夠更好的促進兒科的患兒的治療,有著良好的臨床推廣意義。
【關鍵詞】兒科護理;靜脈留置針;應用效果
靜脈留置針被廣泛的應用在臨床護理中,尤其是對于兒科的護理,靜脈留置針有著良好的治療效果,靜脈留置針是讓患者實現靜脈輸液的目的,使用靜脈留置針的患者大多部分是需要實施長期治療的、靜脈補液、靜脈穿刺比較困難的現象,能夠有效的改善此類患者的病情,促進患者更好的痊愈。靜脈留置針相對于靜脈穿刺有著多項的優勢,包括操作流程簡單、不容易穿破血管、套管較為柔軟、在靜脈中留置的實踐較長等優勢。
1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
我院兒科患兒50例,其中分為兩組,分別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25例患兒,其中男患兒有26例,女患兒有24例,年齡在5到11歲之間,患兒的住院時間都是在10到20天之間,兩組患兒在性別、住院時間、年齡上沒有明顯的差異,可以作為對比的對象,完全符合規定。兩組患者在進行穿刺治療之前都要做好消毒工作,充分的保證患兒的身體健康。
1.2方法
觀察組的患兒在治理過程中采用的是靜脈留置針,而對照組在治療過程中采用的是傳統的靜脈穿刺治療,常規靜脈穿刺護理中首先是對患者實施皮試和體征的檢測,最后在完成輸液后進行拔針,而觀察組的患者實施靜脈留置針的時候要充分的觀察患者的.藥物皮試、靜脈穿刺和體征檢測等,兩組的患者都需要在良好的環境中接受治療,這樣充分的保證患兒能夠實現無菌的操作,減少發生感染的頻率,防止發生并發癥的現象出現。護理的工作人員還要加強巡視工作,如果發現患兒出現不良的反映要及時的進行治療,做好預防工作,在工作過程中工作人員還要做好交接班和護理記錄工作,按照三查七對的方法實施工作,最大程度的做好患兒的護理工作,在兩組的患兒完成護理工作之后,要采用病情記錄和對患者進行問卷調查,來分析兩種護理方法的治療效果,讓兩組患兒家屬都對護理工作滿意度做出評價。
2兒科護理中留置針的具體應用
在進行留置針工作中,首先要以穿刺點消毒常規消毒皮膚,范圍是在穿刺點為中心直徑6-8厘米,然后在按照標準來實施穿刺工作,用食指與拇指把留置針的針柄握緊,讓針柄和患者靜脈之間的角度設置為十五度和三十度之間,然后把針刺入,在回血狀態良好的情況下后退針芯1-2mm再將外套管送入血管中,通過左手把留置針外套管固定住,在用右手把針心拔出來,最后用透明的敷貼規定留置針的時間,采用正確的封管操作能夠防止并發癥的發生,在封管工作中首先要注意一定是采用正壓封管,將封管液3-5ml從肝素帽的處的輸液針頭內緩慢推注2-3ml,再邊推余液邊拔出輸液針頭,這樣才能最大程度的保證管腔呈現一個充滿的狀態。最后留置針保留的時間是4d左右。在留置針工作結束后,護理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其關系著患兒是否會引起并發癥和感染的現象發生,所以在護理工作中要使用無菌操作,隨時觀察患者的情況,如果發生紅腫、干燥、滲出的情況立即采取相應的措施。
3結果
經過對比發現靜脈留置針的護理效果較好,最后通過患兒家屬對兩種護理方式進行評分,靜脈留置針的護理得到的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并且兩組實驗的并發癥發生率觀察組明顯的低于對照組。靜脈留置針的應用能夠有效的節省成本,減少患兒的疼痛,并且穿刺的成功率較高,所以靜脈留置針的護理效果更為理想。
4討論
在兒科護理中采用靜脈留置針的護理效果明顯比常規的穿刺要好的,但是在靜脈留置針護理中要加強預防和消毒工作,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概率,防止出現感染、堵管的現象發生,發生堵管的現象多數是因為血液把留置針堵塞了,最終藥物沒有辦法進入到體內中,靜脈炎很容以導致患者的血管脆弱,所以密切的觀察和護理對患兒的健康有著很重要的作用,在靜脈留置針護理工作中,要選擇和患兒符合的穿刺部位和型號,工作人員的手法盡量要熟練,這樣能夠充分的減少患兒的痛苦,在穿刺過程中要最大程度的保證針頭無菌和對皮膚的消毒,在留置工作結束后要觀察患者的病情現象,充分的預防并發癥現象的發生,只有把靜脈留置針的方法做好,才能最大程度的提高靜脈留置針的臨床價值。隨著經濟的迅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也在逐漸提高,這就導致家長對醫院的要求更高,在穿刺治療中多數要求一次性穿刺的成功,所以采用靜脈留置針的護理方法,能夠實現穿刺成功率較高,并且比較容易固定,最大程度的減少了患兒的疼痛,最大限度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質量,工作人員除了做好巡視工作,還要加大和患兒的溝通交流,減少患兒的心理壓力。
5總結
總之,靜脈留置針的應用效果是非常理想的,能夠有效的減輕患者的疼痛,減少成本的支出,但是在靜脈留置針護理工作中要做好消毒工作,采取無菌的操作流程,最大程度的減少并發癥現象的發生。靜脈留置針在兒科的護理工作中有著十分理想的效果,具有良好的臨床推廣意義。
參考文獻
醫學本科畢業論文11
摘要:近年來,社會需求對臨床醫學的質量和服務的要求有了一個階段性的提高,尤其是基層醫院缺乏大量的全能型的人才。但是臨床醫學專業教學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需要我們解決,注重對教學過程中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決措施。
關鍵詞:臨床醫學;本科專業教學;問題;應對措施
一、臨床醫學本科專業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教師教學的問題。目前,我國的臨床醫學教學普遍的采用灌輸式的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法是以教師為教學主體,向學生灌輸知識,學生只能被動的接受。學生的學習觀念需要遵循教師的思想,這就限制了學生的主動性和探索性。這種教學模式主要強調學生死記硬背教材上的知識點,但是大多數學生無法將這些知識點串聯起來,融會貫通的使用,學生無法將知識點靈活的運用到實際臨床問題當中。對于教師而言,教師的角色就是講解員,只是將自己知道的知識和教材上涉及的知識講解給學生,因而只要求教師對教材熟練,能夠清楚地將教材上的知識講解給學生,這就算盡到了教師的責任。即使在新課改之后,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也只是想方設法使自己的語言更加的幽默,能夠將問題講解的深入淺出,使學生愛聽。
2.學生學習的問題。臨床醫學對理論和實踐的要求較強,特別是對理論知識的要求更為嚴格。醫學理論具有廣、博、散、亂等特點,因此在記憶的過程中需要學生強記,并且需要持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會感覺枯燥乏味,學習的積極性也會慢慢的減弱。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信息量呈指數增長,對于一名醫學生而言,需要記憶的醫學知識本身就已經達到了學生自身的極限,此外還需要學習其他的知識,更是加重了學生的負擔。
3.教學評價的弊端。事實上,醫學教育界對這些問題早已有了深入的認識,但是,我國教育改革以來這些問題一直存在,究其原因主要是現階段的考查制度和評價制度尚未進行改革。現階段的考試制度仍然是考察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偶爾出現病例分析題也只占很少的分值,迫使學生將大量的時間花費在記憶理論知識上。而現階段的教學評價方法也只是重視學生的考試分數,并未強調學生臨床素養的培養。
二、解決臨床醫學本科專業教學中存在問題的措施
1.構建以學生為主體以病例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在我國,大多數醫學院校的本科生都需要四年的理論學習和見習時間,然后再安排到醫院實習一年,這種傳統的教學模式造成學生理論的學習和實踐間隔的時間過長,在前期的理論學習中缺乏臨床實踐,學生很難真正將學習到的知識融會貫通,在學習理論的過程中對所學的知識不理解,只能死記硬背。在后期的醫院實習階段,許多學生已經忘記了自己所學過的知識,知識儲備明顯不足。這種教學模式造成基礎理論課程與實踐課脫節,學生學習過的理論知識無法熟練地運用到臨床實踐當中去。如果學生在學習1至2年的理論知識后,進入臨床教學醫院進行學習,由具有較高資格的主治醫師負責帶、教,在臨床上對各種理論知識進行講解。在病例分析中復習發病機制、臨床表現、診治原則等等,在講解臨床知識的同時也讓學生早期接觸病人,積極開展病例分析,讓學生在臨床實踐中密切的聯系學到的理論知識。這種教學模式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可以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有助于學生靈活的運用學到的知識。在指導老師的帶領下對患者的病史進行詳細的詢問,然后進行病史匯報,并進行病例討論,分析診治原則和疾病的治療原則。帶教老師還可以利用多種教學手段進行教學,對于那些不利于觀摩的或者是臨床上比較少見的疾病可以通過視頻教材或者是模型教學進行講解,引導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指導學生查閱參考文獻和資料。除此之外指導老師還可以適量的安排一些講座和學術報告,使學生真正的學習到各種醫學知識,積累實踐經驗,加深學生對臨床疾病的認識。
2.加強學生職業道德和醫患溝通能力的培養。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對醫療服務需求的質量和層次都有了一個階段性的提高。在媒體曝光的眾多醫療事故中,有很多都是因為醫患之間的溝通不到位,相關工作人員的責任心不強導致的。很多以學生都將會成為未來醫學界的棟梁,培養以學生的責任心、同情心以及奉獻精神是勢在必行的。目前,在我國計劃生育的影響下,大多數學生都是獨生子女,思想道德素質水平參差不齊,加上目前我國以學生就業難、投入高、風險高、醫患關系差等導致了學生對自己的就業前景感到迷茫,使學生失去的思想方向,缺乏學習的熱情。臨床實踐是臨床醫學學習過程中至關重要的一環,是學生將所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踐中的過程。醫生在臨床工作的每一天都會和患者進行大量的溝通,醫學生在臨床實踐的過程中不僅要學習臨床醫學知識,還要學會如何跟患者以及家屬溝通,主動學習帶教老師日常溝通的技巧,尊重患者的隱私理解患者的感受。要培養學生的溝通能力,首先要提高醫學生的溝通意識,使學生意識到學習溝通的重要性,引導學生主動地與患者溝通。
三、結束語
我國的臨床醫學教學一直存在一些問題,實行以學生為主體,以臨床實踐為中心的教學模式能夠有效地解決這些問題。同時還需要注意的是加強對學生醫患溝通能力的培養,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參考文獻:
。1]楊成順,高茹菲,吳小翎.加強醫學生在見習階段醫德教育的思考[J].重慶醫學,20xx,(11).
[2]翟金國,費孔軍,楊洪峰,陳敏,張秋梅.精神醫學專業臨床課程教學方法改革初探[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xx,(03).
[3]奚春睿,趙青,歐炯光.口腔醫學課程體系的分析研究[J].昆明醫學院學報,20xx,(S2).
。4]吳健林,蘇明華,陳務卿.臨床醫學教學面臨的挑戰及應對措施的探討[J].廣西醫科大學學報,20xx,(S1).
醫學本科畢業論文12
本科體檢前20xx,教育系統要五年的醫學學士培訓,一些機構要培養四年制的體檢。教育部國家教育部于20xx從本科醫學檢驗專業進入一流的醫療技術類,授予理學學士學位。培養五年制本科院校保持“五年計劃”的畢業論文是培養計劃改革的重要任務之一。
1.現狀分析
我國高等醫學院校于20世紀80年代相繼開設醫學檢驗5年制本科專業。隨著形勢的發展,國家教育部醫學檢驗專業(101001)納入新成立的一級學科醫學技術類(1010)之下,授予理學學士學位,學制也改為四年。自20xx年起,所有醫學檢驗本科均調整為四年制[1]。因此,對于原來以培養五年制醫學檢驗本科的院校來說,鑒于部分較早設立四年制醫學檢驗本科的院校并未要求畢業論文設計;如何使醫學檢驗專業教學適應新形勢,培養高素質醫學檢驗應用型人才,對于原來培養五年制醫學檢驗專業的院校,是否保持五年制方案的畢業論文要求,是需要探討的重要問題。
畢業論文是本院醫學檢驗專業本科教學培養方案中的一個重要環節[2,3],其目的是通過畢業論文這一教學環節,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分析和解決學科內某一實際問題的能力,使學生的科研能力得到一次完整的綜合訓練。同時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式和理論聯系實際的工作作風,樹立嚴謹的治學態度,為畢業后獨立進行科學研究打下良好基礎。
我校自20xx年開辦五年制醫學檢驗本科以來,一直嚴格要求學生在實習階段由實習單位高年資帶教老師結合檢驗工作實際,進行畢業研究論文設計、實驗工作、分析匯總、撰寫畢業論文、返校論文答辯等環節。使學生從實際工作出發,培養實用科研能力。在五改四大背景下,我校仍然在培養方案中明確維持畢業論文要求,F我結合我校以往培養過程,分析探討醫學檢驗本科生畢業論文要求對培養醫學檢驗應用型人才的必要性。
2.畢業論文各環節對培養學生綜合能力分析
2.1實習基地的選擇
醫學檢驗本科生畢業論文工作的開展是在各實習基地進行的。因此,實習基地的選擇不僅要充分考慮到實習醫院的臨床規模,更要求實習醫院有帶教實力的充足的、高素質的論文指導教師。我校在開始實習之處,經過多方努力,在上海、江蘇開辟了多家知名大學的附屬醫院作為實習基地。對于指導教師的選擇,與實習單位積極溝通,實習醫院檢驗科均安排責任心強、理論基礎扎實、實踐經驗豐富、有各級科研課題并具有中級以上職稱的專業技術人員擔任論文導師,且實行導師一對一的指導方式,為保證論文質量奠定了基礎。
2.2論文選題
選題是進行論文做初也是最關鍵的一步,選題得當決定了論文研究的意義和創新性。選題鼓勵學生結合導師現有的科研課題,在對本專業的現狀進行調研,提出課題的初步方向或題目,由導師分析結合學科發展方向后確定。有條件的實習醫院在選題時應盡量結合一些前沿技術,如最近質譜技術在微生物鑒定中的應用。這樣,從選題開始就使得論文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2.3論文開題
選題完成后,學生在導師的指導下,閱讀相關文獻,對所選擇的研究課題進行初步了解,并整理出課題設計的目標、內容、試驗方案及預期結果,形成開題報告。該階段鍛煉學生查閱、理解、消化和提煉文獻的能力,好的開題報告應在總結文獻的基礎上,提出具有創新性的實驗或設計方案,是學生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基礎。每個實習點均有多名實習同學,相應有多名帶教老師,帶教老師組成指導組,學生圍繞課題設計進行PPT演講。導師組對課題立項、方案的可行性進行分析,并指出存在的問題,為課題的順利進行提供依據,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能力。
2.4課題實驗研究
實驗研究是學生真正進入課題中的階段,該階段是畢業論文的核心。在實驗研究開始,指導教師應嚴格要求,并在實施過程中,逐步讓學生獨立實施,并做好詳細的實驗記錄,導師定期與學生溝通,對研究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及時給予指導,關注實驗進度,并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該階段積極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可以同學間先討論分析問題,網上查找資源,嘗試解決問題。培養學生運用掌握的知識對實驗內容和結果進行及時分析處理,對實驗方案進行可能的修正,學會對結果進行分布總結。該階段可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
2.5論文撰寫
我校畢業論文大綱要求由綜述及科研論文組成,綜述要求學生圍繞科研論文,查閱大量文獻,總結出課題目前的現狀及發展方向。科研論文由標題、摘要、正文、參考文獻等四個方面內容構成。要求學生參考相應格式文獻,立論正確,依據充分,數據資料準確,正確認真嚴密結合自己的實驗結果,利用圖表等手段表述自己的研究成果,論證推理嚴密,統計推導。指導教師認真評閱、仔細修改,督促學生保質保量完成論文寫作。該過程能夠鍛煉學生的文字表達能力及綜合分析能力。
2.6論文答辯
論文答辯是訓練學生進行科研匯報的良好途徑。論文按臨檢血液、免疫、微生物、生化檢驗等專業分組。答辯評委會由本校附屬醫院醫學檢驗專家及資深任課老師組成,根據分組情況,論文先由相應專業組專家函審,初審合格同意答辯,如問題較大提出初步整改意見,修改后參加答辯。答辯過程包括學生陳述、評委提問、學生回答、評委打分等環節,該過程充分鍛煉學生歸納總結、口頭表達及臨場發揮的能力。
3.結束語
加強大學生科研創新能力的培養是高等教育適應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四年制本科醫學檢驗專業培養目標是檢驗技術人員,直接從事醫學檢驗和醫學檢驗工作的特點是應用醫學實踐能力,具有一定的科研潛力的檢驗人才。畢業論文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手段,通過多年的教學實踐和經驗,我們相信本文能檢驗學生理論知識運用的綜合能力,是理論與臨床相結合的一種好方法;通過完成畢業論文,學生將學到的理論知識與臨床實踐,科學素養調查的畢業生增加;畢業論文實習培訓過程中訪問的學生,畢業后的效益,了解科學研究和寫作的基本知識的基本程序,能快速促進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因此,我們認為,在五至四的畢業論文的背景下,醫學檢驗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將在我校發揮重要作用,已被列入四年的畢業論文所需的體檢培訓方案的關鍵。
醫學本科畢業論文13
1.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重慶醫科大學20xx屆醫學檢驗專業本科生共69篇畢業論文。
1.2基礎工作
在校期間開設專業英語、醫學統計學、文獻檢索、文獻綜述等課程,在實習前進行科技論文寫作講座,主要內容包括:論文開展的基本步驟和內容、論文選題和開題報告、論文的撰寫格式和要求。把豐富臨床思維與提高創新能力有機統一起來,為做好畢業課題、文獻查閱、撰寫綜述及畢業論文打下良好的基礎。
1.3課題開展和論文撰寫
由實習基地帶教教師指導學生掌握文獻復習、課題設計、開題報告、實驗準備和完成、資料總結、分析及統計學處理、論文撰寫指導與修改、論文答辯準備工作等。并為課題的順利進行提供技術和經濟支持。
1.4成績評定辦法
系部根據畢業論文的研究方向進行亞專業分類,分為臨床基礎檢驗、臨床血液學、臨床微生物學、臨床免疫學、臨床生物化學與生物分析化學等研究方向。畢業論文送交答辯委員會成員初審后,進行畢業論文答辯,學生也根據畢業論文的研究方向進行分組。各論文答辯小組委員由醫學檢驗系研究決定,主要由教學基地和醫學檢驗系各亞專業的專家組成。論文答辯小組成員根據論文的先進性與難易度、實驗設計合理性、原始記錄完整性、統計學運用的正確性、推理邏輯性及結論情況、答辯時表達與回答問題能力、論文文字表達、書寫格式、圖文運用、多媒體制作、所附綜述水平及論文中應用情況為每位學生的畢業論文評分。
2.結果
2.1畢業論文指導教師
畢業論文指導教師全部由實習醫院中具有中級以上專業職稱、有較強科研能力和較高學術水平的教師擔任。20xx屆69名學生的畢業論文由62名教師指導。畢業論文指導教師情況見表1。
2.2論文選題范圍的分析
論文選題范圍較廣,體現專業特色,涉及臨床生物化學、臨床微生物學、臨床免疫學、臨床基礎檢驗、臨床血液學、分子生物學等各亞專業。見表2。
2.3論文成績分析
根據論文的先進性與難易度、實驗設計合理性、原始記錄完整性、統計學運用的正確性、答辯時表達與回答問題能力、論文文字表達、書寫格式、圖文運用、多媒體制作、所附綜述水平及論文中應用情況,將論文質量分為優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個等級。分布情況見表3。
3.討論
3.1指導教師水平
指導教師經教學基地所在科室推薦,由檢驗系答辯管理委員會進行資格審定并備案。表1顯示,有62名教師指導20xx屆69名學生完成畢業論文,每位教師帶1~2名學生。指導教師以副高級職稱為主,占53.23%。但由于招生人數的增加,每個實習基地的實習生人數也逐年增加,導致指導教師數量不足。而各實習基地科研能力參差不齊,科研能力較高的教師有限,因此大量中級職稱的青年教師也參加了畢業論文的指導工作,中級職稱指導教師占40.32%。
3.2論文選題
論文選題工作至關重要。選題是做好畢業論文的開端,它不僅關系到畢業論文的質量,還關系到人才培養規格和學生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培養。表2顯示,69篇論文選題范圍比較廣,涉及醫學檢驗的各亞專業,以臨床生物化學、臨床微生物學、臨床免疫學為主,大部分選題能夠圍繞專業的前沿性、熱點性的問題進行選題。但有的學生一味追求前沿問題,而平時對理論性問題鉆研不夠深入,使得文章缺乏深度;有的是已經研究很成熟的問題,缺乏創新;有的選題較大,主題包含2個或多個中心,學生難以把握,導致文章內容重心不明確。
3.3論文成績
本屆69篇畢業論文成績呈正態分布,優秀論文較少,占4.38%;良好比例相對較大,占65.21%;中等占30.43%。優秀論文較少主要有以下原因:①畢業論文經費缺乏。經費問題是目前困擾醫學檢驗專業畢業論文可持續發展的首要問題。要提高畢業論文質量,必須有相對固定的經費投入。經費是實驗順利進行的保障,由于目前學校沒有畢業論文專項經費,實驗經費全部由實習基地承擔。各實習基地用于指導學生畢業論文的經費有限,隨著招生人數的逐年增加,畢業論文經費不足問題突顯。②學生重視不夠。學生實習期間學習任務重、就業壓力大,很多學生無法投入更多精力在畢業論文工作中,部分學生甚至把畢業論文作為任務來完成,應付了事。③指導教師水平參差不齊。由于學生實習基地分布廣,各實習基地教師科研能力參差不齊。此外擴招后學生人數增加,大量青年教師加入到指導教師行列,這些教師由于缺乏帶教經驗,在指導學生完成論文時缺乏具體的要求,不能具體幫助學生克服遇到的問題。
3.4提高論文質量的措施
畢業論文質量的高低不僅是學生綜合能力的體現,更是學校辦學水平、教師教學質量、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校風學風等諸多因素的綜合體現。為了從根本上提高我系學生的畢業論文水平,對下一屆的畢業生論文必須抓好以下幾點。
3.4.1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改革實踐教學體系,實驗課獨立開設,強調設計為主線(包括設計性實驗、創新實驗等),重點在于提升學生實踐層次和水平,并且把科學研究引入教學過程,全面培養學生科學研究思維能力,增加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創新意義的實踐能力培養,進一步增強了學生創新能力。
3.4.2嚴格把關學生的選題
學生根據選題原則,在對本專業的現狀進行調研后,提出擬做課題的方向或題目,經與指導教師商定與討論,報所在基地檢驗科畢業生畢業論文指導小組審查,經審查合格后,再進行開題的準備。每位學生原則上一人一題,不得重復或相近。
3.4.3嚴格把關指導教師資格審查
加強指導教師培訓指導教師必須具有主管技師及以上技術職稱,每位教師原則上最多帶兩名學生。指導教師經教學基地所在科室推薦,由檢驗系答辯管理委員會進行資格審定并備案。對于缺乏帶教經驗的青年教師,由系部聘請科研能力和帶教能力強的高年資教師對青年教師定期開展培訓課程。
3.4.4加強對課題實施與進展進行質量監控
系部領導、實習帶教教師和學辦管理人員親臨實習基地進行中期檢查,正確引導學生合理安排畢業論文與其它工作,加強與指導教師的溝通,了解學生實習的進度和存在的問題,同時協調和解決課題所需的實驗器材、試劑和標本等問題,保證課題順利完成。此外,學生人數逐年增加和畢業論文經費的缺乏的矛盾也應向學校反映,以便得到相應的支持。
3.4.5嚴格把好畢業論文成績評定關
畢業論文在所在實習基地完成后,按照科研論文撰寫的要求成文,經指導教師修改和審查后,由實習基地科室領導安排在科內進行預答辯,預答辯通過后,再回學校參加正式答辯。預答辯不合格的學生不能回校參加正式答辯。畢業論文及原始記錄本和課題相關的綜述交檢驗系部審查,嚴查弄虛作假現象,對有抄襲者給予一定處罰。杜絕答辯流于形式,對不合格的論文,限期修改后再答辯。
3.4.6建立畢業論文獎勵機制
每年對優秀畢業論文給予表彰,并將每年論文評定成績反饋給各實習基地,對優秀論文的指導教師給予表揚。
醫學本科畢業論文14
1預防醫學的內涵及其面臨的挑戰
1.1預防醫學的內涵
預防醫學是醫學中的一門學科,也是公共衛生服務的基礎。預防醫學是使用宏觀或微觀的技術,以環境、人群、健康為基礎,通過結合環境衛生學、臨床醫學的研究結果來對影響健康的環境或因素進行理論分析的一門學科。預防醫學在預防各種疾病,保證人體的健康,提高生命質量上具有重要的作用。預防醫學的對象包括了群體和個體,關注健康及無疾病征兆的人群,其主要目的在于預防疾病的發生和及時制定阻礙疾病傳播途徑的方案,減少疾病對人體健康的危害。
1.2傳染病及非傳染性慢性病的蔓延
抑制傳染病的傳播一直是預防醫學的一大難題,即便近幾年醫學技術對病毒及藥理的研究有了極大的進步依然無法遏制傳染病的傳播。目前預防醫學致力于蛋白質組學的研究,對一些病原體和細菌的科研力度加大,希望對遏制流行性的傳染病的傳播有幫助。心腦血管疾病、腫瘤、慢性阻塞性肺病都屬于非傳染性慢性病,由于城市化的發展,生活環境的變差,因慢性疾病而死亡的人數居高不下。因此,需要加大預防醫學在此類疾病上的研究,保證人們的生命健康。
1.3心理問題及精神問題日益嚴重
心理健康問題和精神問題漸漸成為一種疾病,侵害人們的思想和生活。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和生活節奏的加快,競爭壓力的不斷變大及人口和家庭結構的變化使得人們的心理壓力越來越大,因為心理疾病和精神疾病而自殺的人數逐漸增多。據調查,目前大多數現代人都有著不同程度的抑郁癥,現代社會人們的心理問題和精神問題日益嚴重。
1.4預防醫學服務體系不完善
預防醫學的研究需要完備的信息量作為研究基礎,但目前信息的采集和整理僅僅依靠上級的指令,采集時不注重信息的時效性,整理時缺乏科學統一的整理方法,在信息的完整方面及信息的統計方面存在嚴重的問題。預防醫學的組織機構也有待完善、人員的素質有待提高,目前沒有明確的部門進行信息的收集整理工作,沒有明確的規章制度來約束工作人員,工作人員對數據處理的能力較低,使得信息收集和管理工作滯后。
2預防醫學與社區服務的聯系
2.1社區服務是預防醫學的實踐
預防醫學注重研究環境、人群、健康之間的相互聯系,即如何改善環境,如何控制疾病發展、如何保證人們的健康,而社區服務則主要研究如何采取措施有效的防范疾病,社區服務是將預防醫學的研究結果進行實踐的一種方式。社區服務致力于人民群眾生活的各個細節,將預防醫學的知識應用到了實際生活中,給人們提供了解預防疾病知識一個新的捷徑。
2.2預防醫學是社區服務中的重要環節
廣義來說,社區衛生服務涵蓋了許多的醫學知識,預防醫學則是其中的一個重要部分。普及醫學知識在社區服務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預防醫學是社區服務的重要環節,它將加大人們對預防醫學的了解程度,對人們的生命健康具有積極的作用。
2.3社區服務與預防醫學相互促進
預防醫學與社區服務在發展中互相結合、互相促進,預防醫學需要社區服務對其進行有效的管理,社區服務需要預防醫學對其發展指引方向。社區服務可促進預防醫學在實踐應用中的研究,提高預防醫學的研究水平,預防醫學可促進社區服務的醫療衛生建設,提高社區服務的預防疾病的水平。只有預防醫學與社區服務兩者緊密結合,才能更好的發揮醫療衛生的效力,保證人們的身體健康。
3預防醫學在社區中的應用
3.1加大對環境衛生、食品衛生的監督力度
在社區中加大預防醫學的普及,將有效提高居民對環境衛生和食品衛生的重視程度。預防醫學的知識中闡述,疾病的蔓延與環境衛生有著直接的關系,不健康的環境和不衛生的食品為疾病的傳播提供了載體,加快了疾病的蔓延。因此,在社區中普及預防醫學知識,將提高管理部門對環境的關注,社區居民也將自覺維護環境衛生及購買健康安全的食物,減少了疾病對人體的侵害。
3.2加大對疾病預防的力度
近幾年,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和一些流行性的傳染性疾病成為威脅人們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隨著城市化的加快,社區環境差、社區的居民人數多且集中,這些都導致社區成為疾病的主要高發地區。預防醫學致力于預防疾病的發生,社區加強對預防醫學的宣傳和提高對疾病的監控,在疾病未出現時便采取相應的措施進行防范,將有效的抑制疾病在社區中的產生及蔓延。
3.3保證居民的心理健康
現代社會的進步使得人們生存競爭的壓力越來越大,預防醫學在輔助人們的心理及精神問題上具有重要的作用,只有提前對人們加以心理輔導,才能提高人們的抗壓能力,幫助人們以合理的方式方法緩解心理壓力。在社區中應加強預防醫學知識的應用,及時了解居民的心理、精神狀態,對心理出現問題的居民及時進行引導,疏解心理壓力,使得居民保持健康向上的狀態,有助于社區的管理和居民之間的和諧相處,避免疾病的發生。
4預防醫學在社區服務及社會中的重要性
4.1提高社區對疾病的防范能力
加強社區服務中預防醫學的宣傳將有效的提高居民對疾病的防范意識。許多流行性疾病的蔓延大多在于人們平時不注重對身體的保養,在疾病到來時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防范。因此,社區應加強對預防醫學的重視,定期對居民身體的各項指標進行監控,加大居民自身的防范意識。
4.2預防醫學關系到民族的身體素質
國家傳染病的發病率、人民的身體健康、壽命的長短都直接關系到民族未來的發展,民族的健康素質直接關系著社會經濟建設的好壞。目前世界上已具有多種傳染性疾病和慢性疾病,預防疾病對民族產生的效果要遠遠勝于治療疾病。因此,應加大對預防醫學的研究力度,提高預防醫學對疾病的防御水平,全面提高民族的身體健康素質。
5結論
綜上所述,預防醫學在社區服務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并且兩者互相結合,具有促進居民身體健康的作用。預防醫學對居民的環境衛生、勞動衛生、食品衛生等進行了要求,在社區中普及預防醫學知識將有效的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增強人們預防疾病的意識,提高社區對流行性疾病及突發疾病的處理能力,減少疾病對居民的侵害。
醫學本科畢業論文15
淺談醫學類院校校內實訓基地建設
摘要:校內實訓基地在培養學生專業實踐能力方面的作用不可或缺,只有充分利用校內實訓基地這個平臺,嚴格按照培養目標進行訓練,才能使學生真正掌握必備的專業實踐技能。認識校內實訓基地的重要性并探索加強校內實訓基地建設的有效辦法,從而促進醫學高等院校加強校內實訓基地建設并持續穩定發展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實訓基地 高等院校建設 作用
合格的人才必須具備適應行業崗位要求的專業技能和人文精神。其中,醫學院校學生的專業技能只能在實習實訓教學過程中培養。所以,認識實習實訓環節教學的重要性,探索校內實訓基地建設的有效辦法,對于加強學生實踐能力和職業技能的培養、醫學高等學校的建設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對促進醫學教育持續穩定發展也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一、實訓教育目標和實訓基地功能
1.培養目標
從培養目標可見,醫學教育更側重實踐技能和實際工作能力的培養,不僅要讓被培養者掌握從事某一職業必備的文化科學知識和專業理論,還要通過實訓教學使被培養者掌握必備的專業技能,具備良好的素質。
2.基地的功能
醫學教育強調理論與實踐并行、知識與專業并重,因此實訓教學的比例較高。而實習實訓基地則是實施實訓教學過程所必需的實踐訓練場所。所以,校內實習實訓基地是實訓教學的主體,對實訓教學的質量起決定性作用。而校外實習實訓基地的功能有實訓教學、科學研究與從事社會服務等。
二、校內實訓基地的重要作用
1.加強學生專業知識培養是堅持教育辦學方針的基本要求
教育的辦學方針是“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只有以服務為宗旨,才能促進教育教學與生產實踐和社會服務相結合;只有以就業為導向,把就業率作為衡量教育教學工作的重要指標,才能積極推動人才培養模式的轉變。
《教育部關于院校試行工學結合、半工半讀的意見》提出:“在確定教學目標時,要注重培養學生具備適應崗位的實踐能力、專業、敬業精神和嚴謹求實作風以及綜合素質。”“院校要盡快突破傳統的偏重課堂知識講授、輕視崗位技能訓練的做法,切實加強實踐教學,創新有利于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教學方法!
由此可見,高度重視實踐和實訓環節教學是非常必要的。樹立“教育是就業教育”的理念,按照需求培養人才,是堅持教育辦學方針的必然要求,而加強校內實訓基地建設以提高學生的專業水平,則是落實教育辦學方針的具體舉措。
2.基地是實現培養目標的必要條件
目前,許多院校由于自身實訓條件有限,都在校外建立了實訓基地,采取校院合作培養模式,通過安排學生實習來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但由于現在的社會輿論以及新形勢下的醫患關系,醫院對學生實習的重要性認識不足,面對學生實習,會影響到自身的正常業務。因此,更多地是采用“少插手、少操作”的消極合作方式,將實習學生安排在醫生辦公室里放任不管,而指導教師的不重視是學生基本得不到上手鍛煉的機會,從而很難達到提高學生專業水平的目的。
所以,加強校內實訓基地建設是能夠真正提高學生動手能力的唯一有效方法。因為校內實習實訓基地聽命于學校,與教學掛鉤,是學校教學的有機環節,只有在這里才能嚴格按照培養目標進行訓練,才能使學生真正掌握必需的實踐技能,沒有在校內實訓基地的鍛煉過程,就不能完全實現教育的培養目標。
3.實訓基地建設是推進教育教學改革、更新人才培養模式的基礎
醫學院校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解決懂不懂的問題,更重要的是解決會不會的問題。因此,改革傳統教學方式、更新人才培養模式是醫學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要任務。
學生的培養主要是在實習實訓中進行的,可分為三個階段,即專業學習、校內實訓、醫院實習。
專業學習在教室進行,是以教為主,邊教邊學。要求學生通過本階段學習,使專業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解決為什么這樣做的問題,同時掌握要領,規范動作。
校內實訓在校內實訓基地進行。校內實訓以學生操作為主,依次完成具體的實踐技能訓練,教師負責指導,學生通過專業技能的培訓與操作,以最終提交實踐報告作為評分依據。這個階段非常重要,能夠極大地提高學生解決具體問題的能力,使學生逐步成長為相對熟練的專業人員。沒有校內實訓基地,這個階段的實訓是不可能完成的。
醫院實習在校外進行。學校和實習單位按照專業培養目標的要求,共同制定本階段實習計劃和實習評價標準,醫院實習階段要求必須輪崗,指導教師會經常深入對實習學生進行指導,及時解決學生在實習中遇到的難題,學生在這個階段的實習主要是進一步熟悉操作,同時增加歸屬感與認同感。
4.校內實訓基地建設符合國情
由于理論學習和基地實踐是院校教育的雙翼,缺一不可,在國家相關政策尚不明確、校外實訓基地辦學熱情不高的情況下,我們要想大力發展校外實訓基地以代替校內實訓基地的模式尚不具備。因此,對尚未組建教育集團的院校來講,加強校內實訓基地建設,是提高學生專業技能水平的重要途經,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做到在做中教,在做中學。
三、校內實訓基地建設的有效方法
1.充分發揮自身優勢,促進校內實訓基地建設
每個院校在長期辦學過程中,都有自己的特色和優勢專業,這都是吸引各個單位與之合作的基礎。如我校培養的醫學專業學生既有較全面的理論知識,又具有較強的動手能力。因此,我院就是利用這種有利條件,以保證為醫院優先提供學生資源為吸引力,通過定單培養等模式,調動醫院參與實訓基地合作的積極性,吸引醫院在學校建實習基地或提供必要的和閑置的設備,完善校內實訓基地建設,使醫院在享受學生資源的同時,學校共享醫院的設備資源,從而實現雙方實質性資源共享,為校內實訓基地快速、健康、可持續發展注入活力。
2.校內基地建設應結合實際,量力而行
在校內實訓基地建設上,必須結合自身實際,不一定非要購置最先進的設備,而是應該保證所購設備的行業技術發展趨勢,以能夠培養出需要的高素質為標準。
3.政府進一步加強對區域實訓中心建設的指導和扶持
由教育行政管理部門牽頭或協調,在龍頭專業所在學校組建區域性專業實訓中心,也可在不同院校組建不同專業的區域性實訓中心,供專業相同的院校共同使用,學生在實訓中心完成實訓獲得的學分各院;フJ。這樣,不僅使接受實訓的學生人數大大增加,基地的作用得到更充分的發揮,減少實訓基地的空轉費用,降低管理運行成本,而且可以通過實訓基地中心這個紐帶,進一步加強專業相同或相近院校之間的聯系和合作。
我們只有進一步加強校內實訓基地建設,不斷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才能使院校和所培養的學生具有較強的活力和競爭力,才能完成國家和社會賦予教育的歷史使命。
參考文獻:
[1]連純華.實訓基地建設探討[J].教育評論,20xx,(3):37-40.
[2]胡重慶.對我國教育實訓基地建設的思考[J].江西社會科學,20xx,(6):233-236.
[3]王應海,史小波,金曦.關于校企共建實訓基地的研究[J].教育與職業,20xx,(26):162-163.
[4]蘇華龍.校內實訓基地建設的實踐研究[A].崔炳建.教育教學研究與探索[C].河南:河南大學出版社,20xx.86-98.
【醫學本科畢業論文】相關文章:
醫學本科的畢業論文08-30
本科醫學畢業論文09-01
醫學本科畢業論文精選11-22
醫學護理本科畢業論文09-23
本科醫學專業畢業論文08-29
本科公衛醫學畢業論文03-21
醫學函授本科畢業論文09-03
本科臨床醫學畢業論文08-28
醫學檢驗本科畢業論文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