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民族音樂的欣賞與鑒賞探討性論文
一、從民族性欣賞中國民族音樂
中國民族音樂是世界音樂界的一朵奇葩,是我國傳統音樂的精髓所在,是我們民族音樂的驕傲,這里面的精華就是“我國的民歌與歌舞,民族樂器和戲曲音樂”,我們用心感悟和聆聽就是里面的民族風和民族情,激發我們熱愛家鄉,熱愛民族和熱愛國家的意識。像《遼闊的草原》、《牧歌》這種描繪大草原風光的長調民歌,音調嘹亮悠揚,節奏自由,在富有蒙古民族特色的曲調中,去展示草原的遼闊與富饒,牧民的寬廣胸懷,鑒賞過程當中,我們可以引入多媒體演示,在播放音樂的同時,去展示大草原遼闊與富饒的景色,給我們以視聽的美感享受,我們體會的感情就是一種熱愛故鄉和國家的遼闊胸襟,一種豪放的情感意識,給我們的價值觀就是用我們博大的胸懷去容納這個真善美的世界,同樣的道理,在南方民歌的鑒賞當中,我們離開那種豪放與質樸,走進一片細膩的煙霧繚繞,雨霧空濛的江南水鄉,去感悟的就是一種委婉細膩的感情,這種感情存在與人民的愛情當中,存在于對大自然風光的贊美之中,我們在進行鑒賞的時候,需要去體會一種“欲抱琵琶半遮面”的含羞之情,走進南方民歌的內心世界,人民對幸福生活和自由愛情的渴望。
二、從特色性欣賞中國民族音樂
老師可以播放三段不同風格和類型的民歌讓學生欣賞,在優美、動聽的音樂中激發學生學習中國民歌的興趣,接著以學生的興趣愛好出發,讓學生根據音調特點、歌詞內容、節奏特點、音樂樂作用、演唱形式等特點,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學習內容與學習伙伴,自由組合學習小組,以小組匯報的形式進行學習交流,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的協作學習能力。再通過民歌聽辯練習進行及時反饋,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讓學生根據中國民歌(蘇動號子、山歌、小調)的音樂特點創編節目。此外,在教程中,我們會接觸到《瀏陽河》與《沂蒙山小調》等具有民族曲風的旋律,這種民族風格的樂曲,能夠提升我們熱愛家鄉的情感,培養我們樸實的民族感情,在欣賞的過程中,除了教師將歷史背景介紹給學生之外,還需要學生去進行自我的體會,在中國民族音樂的鑒賞當中,教師的音樂培養著重點應該由技術向藝術轉變,這是一個思想轉變和有效認知的過程,避免單一的理論知識背誦和記憶,避免枯燥的樂曲學習和訓練.再例如我們在學習歌曲《長城放歌》與民歌《長城謠》的時候,教師可以給學生介紹音樂的背景,特別是長城建成歷史等,這都是能夠幫助理解音樂主旨的,隨后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讀譜,根據既有的歌曲音高與旋律編配,去進行視唱,這樣的目的就是將樂譜和樂理與節奏的知識,與讀譜的技能融合到一起,從而達到一種認知與感悟的雙重目的,教師這個時候可以給予學生一定的自我發揮空間,讓他們自己上臺來講解這首歌曲的學習,包括樂理知識與節奏等,這樣學生就能夠將知識進一步深化與鞏固,提升自己的理解水平。
三、在民樂中融入愛國情感與民族情感
旋律當中去發現里面所要表達的內容和反應的社會事物與情感,這就是我們進行音樂鑒賞與評析的最高境界,而不僅僅是從耳邊劃過,避開世俗的一切喧囂,獨留一份音樂感悟的空間,在自己的靈魂深處去體會音樂所反映的情感,這就是我們需要達到的目標,在潛移默化當中去獲得一種情感的升華,提升我們的素養。在音樂的教程當中,民歌占據了很大的比例,還有一些革命曲子,像《奪豐收》和《送紅軍》等,這個音樂傾向是培養我們的愛國之情,學生在欣賞這類音樂的時候,需要將自我的情感融入其中,去切實體會,例如我們可以引進一些具有民族色彩風格的曲調去展開,,因為我們接觸的首先就是旋律,而民歌包含了我國的民族特色內容,風格各異,內容豐富多樣,旋律色彩鮮明,傳達著勞動人民的喜怒哀樂,表達了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與希望,我們體會民族情感,就要從南北方的民歌分別入手去感悟鑒賞,并且進行有效的融匯思考,使自己在民歌的欣賞與鑒賞過程當中,升華情感,思考感悟。在音樂欣賞之余,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參加音樂活動,到大自然中去,用心聆聽,感悟鑒賞音樂;以情傳唱,傳達個人共鳴,在實踐教學中,教師當將“知識、能力、情感”融為一體,達到綜合提升的教學目標,教師可以帶領學生深入生活,到社會和大自然去,為學生音樂素養的培養打下基礎。。對于民族音樂的發展,是促進我國現代化音樂發展的重要思路,必須培養學生的濃厚興趣,進行有效的傳承與發展,獲得深刻的思考。
【民族音樂的欣賞與鑒賞探討性論文】相關文章:
民族音樂教學方法探討論文10-08
民族音樂中作曲技術理論探討論文10-22
護理論文的創新性探討08-31
民族音樂對音樂教育的實用性論文10-20
探討高中音樂鑒賞能力論文09-11
探討護理論文發表的創新性08-11
生態光生物教學探討性論文10-13
護理論文的創新性探討內容08-12
關于民族音樂的論文10-22
民族音樂學論文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