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語言水平精確量化的思考及困惑
【摘要】水平的測量只能是相對精確,而且測量手段本身也存在誤差。因此,追求語言水平的精確量化,或試圖把人的語言能力發展劃分出精細的等級,諸如此類的努力,其意義和價值都值得懷疑。
【關鍵詞】語言水平:精確量化;思考;困惑
《義務語文課程標準》明確說明了評價的目的:“不僅是為了考查學生實現課程目標的程度,更是為了和改進學生的語習……從而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闭Z言水平能否精確量化的問題其本質是對科學化的認識問題?茖W技術對人類所產生的深刻而長遠的影響使得人們對“科學”有一種由衷的信賴。這種信賴的一個突出的表現就是人們習慣于把“科學的”看做是一種最終的評判標準。同時,由于科學技術的高度“精確性”使得人們自覺地把“精確”看做是“科學化”的一個重要指標。
于是,桑代克、麥柯爾提出,“凡客觀存在的事物都有其數量”,“凡是有數量的東西都可以測量”,認為只有精確的數量化結果才能反映出評價的科學性,這種認識今天在我國教育界頗具代表性。
科學的本質是追求對事物自身發展規律的正確認識和描述。為了能夠正確描述事物的自身規律,人們發展了精確,人們認識了因果關系,了決定論;同樣為了正確描述事物的規律,人們又發展了模糊數學,人們還創立了概率論。科學不能簡單地以“精確”二字來歸納概括。
就人的語言發展及其測量來說,如下的基本事實我們應該注意到:
作為一種符號系統,自然語言是不精確的。自然語言只能做到對事物的一種近似描述。對于符號系統來說,精確意味著每個符號(或每個符號在一個特定的中)都只有惟一的定義,而作為人們日常交流的自然語言符號的定義不是惟一的,甚至在一個特定的語言環境中也是如此。
語言發展水平或階段是相對的。人的語言發展可以劃分出一些基本階段和發展等級,但必須明白,這些劃分不論是在質的方面、量的方面,或者是時間分段都只能是相對的、大約的。
語言水平的測量只能是相對精確,而且測量手段本身也存在誤差。
因此,追求語言水平的精確量化,或試圖把人的語言能力發展劃分出精細的等級,諸如此類的努力,其意義和價值都值得懷疑。
例如:李白研究會會長郁賢皓先生評杜甫的“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時說:“兩個”“一行”,語言太精確,限制了讀者想象的自由,意境不夠闊大也。“門泊”“窗含”也削弱了境界的張力,使想象的翅膀無法張開,不及李白“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之氣魄浩大、情感深邃、胸懷寬闊。郁先生的話給語言水平精確量化劃了一個大大的問號!?搖“語言承載著思想,承載著情感,承載著知識,承載著。在學習語言的同時,也就接受了思想,接受了情感,接受了知識,接受了文化;也就訓練了思維,陶冶了情操!(洪鎮濤語)學生學習語言水平的高低,應該用思想、情感、知識、文化、思維、情操的得益狀況來衡量。但思想、情感、文化等是否可以精確量化呢?很顯然,“真情無價”。有的教師說,語言本身可以精確量化。是的,語言本身可以計數、分節、分段、背誦、默寫,但這樣的量化造就的是呆板,分析講解的教書匠,培養的是死記硬背、只會肢解文章的書呆子。?搖周國平先生說:“我始終不解,許多上海人為何寧愿死守上海,擠在鴿籠般窄小封閉的空間里,忍受最悲慘的放逐——被陽光和土地放逐!薄皶r至今日,無論何處,土地都在成為一個愈來愈遙遠的記憶。我僅獲得了一種海德格爾式的安慰:‘語言是存的家。’如果一個人寫出了他真正滿意的作品,你就沒有理由說他無家可歸。一切都是身外之物,惟有作品不是。對家園的渴望使我終于找到了語言這個家!笔堑,語言是鮮活的生命,是我們最后的“家園”。(將人與自然隔絕的裝置是不配稱做家園的)面對語言——這個充滿靈性的生命,我們打算做些什么呢?是給“她”裝上電腦芯片,砌上鋼筋水泥墻,讓她接受最科學、最精確的分析監控嗎?
百年來,語文教學最大的失誤是什么?是所謂的“科學化”——理性的分析、研究,已經使語文這個生命體沒有了生命的感覺。它只有注音解詞、理句分段等!盀槿诵择钡⒓丫,語不驚人死不休”是杜甫“毫發無遺憾”的詩歌追求。如“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中的“垂”“涌”二字,歷來被人稱絕,可謂準確有力,堪稱精確;然而這“精確”的本質恰恰是意境朦朧,含意模糊而深廣。
科學是理性的,可以精確量化的。但它們卻努力突破著量化的局限,追尋著藝術的光彩,增添自己的生機與魅力。如《死海不死》是說明文,可作者在文中卻注入了大量的藝術養分,給科學以藝術的血液,讓它活起來。神奇的故事傳說增添了死海神秘迷人的色彩;語言的跌宕多姿富有藝趣。錢夢龍在執教該文時,從藝術性的角度切入,并把藝術性列為教學重點。
張志公先生說:小學三年級以前的語文教學大都是成功的,因為識字任務很明確,三年級以后的語文教學則大多是失敗的。張老的話很有道理?雌饋,2500—3000個常用字學生已經會讀會寫了,可學生對每個字的意義很了解嗎?“精確”地把握了字的內涵了嗎?恐不樂觀。字義具有概括性、模糊性,隨著閱歷的增加,生活積累的豐厚,時代的變遷,學生對每個字的理解都在發生變化。盡管識字量可能沒變,但學生的語言水平卻在悄然增長,因為學生對字的內涵的把握不斷豐富、深化,使用范圍不斷拓寬。
語文的本質是不可以測量的。我們為了選拔測試的需要,在苦苦尋覓語言水平精確量化的最佳方式,這種追求是可敬的,但可能永遠沒有最佳答案。生命的價值是永遠無法探究標準答案的,語文也是鮮活的生命。
總之,評價,是為了“鼓勵”;學習,歸根結底是人的一種精神需要。評價的促進作用是特別值得細細研究的。無論教學還是考試,都應研究學生精神需求的具體內容,以培養學生的求知欲,以學生的發展為宗旨,使學習最終成為人的一種自覺追求。
【語言水平精確量化的思考及困惑】相關文章:
面對現代西方哲學困惑的若干思考03-04
淺論大學新生心理健康水平量化分析03-26
淺談初中英語教學的困惑與思考03-16
信息技術教學工作中的困惑與思考12-06
關于進步審計工作質量和水平的思考03-22
關于確定審計重要性水平方面的思考12-16
會計是最精確和最不精確的科學03-07
二語言語行為習得的思考03-03
淺析提高聽障大學生寫作水平的對策思考論文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