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試論體態語的內涵與特點
論文摘要:在社會交際活動中,與言語交際相伴產生的非言語交際(體態語),不可避免的以其自身的表現形式影響著言語交際的進程和效果。
論文關鍵詞:體態語;社會交際;特點
社會交際是語言交際和非語言交際(體態語)的結合。在交際中,一個人的儀態和舉止所提供的信息量往往大大超過其談吐所提供的信息量。脫離了體態語配合的孤立語言行為往往是難以達到有效的交際目的的。體態語同有聲語言一樣,具有多方面的屬性。它是情感、態度的表達手段和表現形式,也是形象思維的工具之一。它的構成是人體活動的結果,它不僅具有輔助性,而且具有習慣性、差異性、可塑性等特點。體態語的這些特點決定了它對社會交際進程和效果的影響是必然的。
1體態語的內涵
所謂體態語言,又稱非語言符號,是指人帶有一定情感色彩、能夠傳遞一定信息、表示一定態度的、在人的交際過程中所呈現出來的非有聲語言表現。近年來,國內外許多研究者對體態語表達系統進行研究,將體態語言表達系統大致劃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言語者身體的動作及態勢(包括面部、上肢、軀干、下肢);第二部分是副體態語表達系統。副體態語表達系統是指言語者穿著服飾、發型打扮等等能給人一定感覺信息的附加物。第三是言語者的空間語言表達系統。所謂空問語言表達系統,是指人在交際過程中所主動選擇,或被動選擇的空間位置。但無論怎樣劃分,體態語都是指特定的身體態勢,這種特定的身體態勢可以支持、修飾或者否定言語行為;又可以部分地代替言語行為,發揮獨立的表達功能;同時又能表達言語行為難以表達的感情和態度。體態語同語言相輔相成,貫穿交際過程的始終,共同實現交際的目的。
體態語在信息傳播中具有語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人們進行傳播活動的有效工具。薩莫瓦曾說:“絕大多數研究專家認為,在面對面交際中,信息的社交內容只有35%左右是語言行為,其它都是通過非語言行為傳遞的。”美國有的研究還表明,在表達感情和態度時,語言只占交際行為的7%,而聲調和面部表情所傳遞的信息卻多達93%?梢,人們進行交流、表達思想、傳遞信息,除了通過語言表達,大量的信息還依靠非語言符號。靜態非語言符號在很多時候起到了有效的暗示作用;另外,如人的動作(目光、表情、手勢、上下肢體行動過程)、音響、氣味、色彩等則往往會達到“此時無聲勝有聲”、“一切盡在不言中”的效果。所有這些非語言符號,都為著一個目的,加強講話的印象,增強交際的效果。
2體態語的特點
體態語是社會交際活動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雖然不能獨立完成交際目的,但卻有其自身的特點,并以此影響著交際活動的進程和效果。
2.1輔助性
春秋時代的孔子道:“說之,故言之:言之不足,故長言之;長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可見體態語只是支持、輔助有聲語言,加強有聲語言的力度,增強有聲語言的效果。換句話說,體態語言經常是伴隨有聲語言而起作用的,但這種作用又是強勢的,不可或缺的。體態語直接訴諸人們的視覺器官,在人際交往過程中具有相當重要的意義。心理學家有一個有趣的公式:一條信息的表達=7%的語言+38%的聲音+55%的人體動作。這表明,人們獲得的信息大部分來自視覺印象。因而美國心理學家艾德華·霍爾曾十分肯定地說:“無聲語言所顯示的意義要比有聲語言多得多。”這些數字我們認為只是研究體態語時的一個參考,但是一個道理是明顯的,體態語言在交際中的輔助性并不說明體態語是無足輕重的。相反雖然體態語是輔助的,但它的作用卻是不可替代的。這一點可以從在家看劇本或聽話劇錄音和到劇院看話劇的不同效果來證明。有人說,我們永遠無法從印在紙上的演說詞來認識一個演說家是為什么成功的。有時印在紙上的演說詞可能是平淡無奇的,但當時確實得到很大的成功。他的演說并不全是他口中說出的語言,實際上包括他展現在聽眾面前的整個體態,包括他說話時的聲調、手勢、面部表情等。
2.2習慣性
人的體態語言的習慣性很容易理解,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生活環境,不同的教育程度,不同的個性.使不同的人養成了不同的習慣性體態語。比如有的人一著急就咬手指頭,這是一個習慣性的體態語言。又比如,有的教師在與學生講話時喜歡用手指指點學生,這都體現了體態語具有習慣性這一特點。有人說,演說家在演講前要練習手勢、動作。我們說,那他是在糾正不良的習慣性體態語,設計能更好的影響交際效果的體態語。
2-3差異性
從社會學角度講,體態語言的差異性是由于不同國家民族的發展背景造成的。例如,見面時打招呼的體態語,不同文化背景的不同民族就有不同的表達方式:中國人在辛亥革命前用磕頭和作揖表示,之后用握手或點頭以示問候,歐美人常以擁抱、接吻或招手的方式表示,,庫泊愛斯摩人用拳頭捶打對方的頭和肩,薩磨亞人互相嗅聞對方,瑞典的拉普人互擦鼻子,太平洋群島上的玻利亞人見面時邊擁抱邊揉搓對方的背部等等。另一方面,同一體態語,有時也會因文化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含義,如翹大拇指,在中國有高度贊揚的意思,在希臘表示要對方“滾蛋”.在英國、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地除了表示要求“搭車”之意外,還是一種侮辱人的信號。
從個體角度看,人與人的體態語言的差異性是由于不同的生活背景造成的。比如,一年級小孩子剛入學,班主任教師會發現非常不同的行為習慣,有的低頭順目,有的趾高氣揚;有的慢聲細語,有的高聲吵鬧;有的跑跑跳跳,有的靜坐不語,這些常常反映了學生的不同的家庭背景。
2.4可塑性
人體的體態語言是可以通過練習來改變的。有人曾作過這樣一個實驗:指定某學校的兩位能力相當的青年教師甲乙二人,同時給每人一份同樣的文章,要求兩人熟記成誦。然后,單獨通知甲兩天后演講,而沒有通知乙。兩天后,甲乙二人分別給師范大學的學生講演。雖然兩人都準備好文章內容,但因為甲事先作了準備,設計了體態語,而乙沒有做這項準備,因此兩人的講演效果大不一樣。甲講演時體態調控從容,和諧自然,獲得了成功。而乙演講中,缺少手勢,單調呆板,而且出現了一些消極的體態語,如翻眼看天花板,引得學生發笑。最后統計結果:甲運用得體的手勢共9次,消極體態語2次;乙出現消極體態語6次,積極體態語3次。這個實驗說明,體態語在有所準備的條件下是可以控制的,有所控制的體態語會收到比較好的交際效果。
【試論體態語的內涵與特點】相關文章:
藝術試論08-23
試論誠信及其價值06-01
試論言語行為理論05-02
試論人的生態化問題08-09
自學考試論文致謝09-29
試論音樂在舞蹈教學中的作用04-24
試論建筑給排水的環保節能分析05-02
試論廣告魅力提升途徑探析05-10
試論劉勰的視聽覺美學思想08-09
試論教育促進個人的身心發展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