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小論文《高一物理教學方法探討》
摘 要: 本文作者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介紹了高一物理的教學方法。
關鍵詞: 高、初中銜接 高一物理教學 教學方法
高一年級的教學對象是長期被“喂著吃”的剛剛從初中畢業的學生,他們對物理知識的理解能力和思維能力尚處于低級階段,在初中,他們往往以完成作業為主,不習慣看書,不會記筆記,不善于總結,不善于觀察和解釋現象,不善于動手實驗等。學習方法上的不適應,使學生在學習中處處遇“紅燈”。因此,教會學生學習方法,讓他們更快、更好地適應高中物理的學習是當務之急。我結合十幾年的教學經驗認為,高一物理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方法方面必須注意以下問題。
一、加強教材閱讀
物理教材既是學生學習物理的根據,又是獲得物理知識的主要來源。因此,盡快培養學生閱讀教材的良好習慣,提高閱讀教材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閱讀教材絕不同于看小說。教材中既有物理過程、物理現象的描述,又有對物理現象的分析和概括;既有定性描述,又有定量推導;表達方式上,既有文字,又有公式和插圖等。我是從以下幾個方面指導學生閱讀的:(1)課前預讀。對教材的某些內容可布置讓學生預讀,教師提出預讀提綱,要求學生記下要點,以明確聽課目的(注意,對可建立懸念的內容不宜預讀)。(2)課堂精讀。課堂上老師在精講的基礎上,要求學生對重點段落,逐字逐句地分析其含義,以加深理解,強化記憶。(3)課后通讀。心理學理論告知我們:知識的遺忘率最高的時間是初掌握知識那一段。因此,要及時指導學生課后通讀教材,對進一步鞏固已學知識十分重要。(4)系統閱讀。在教材每章結束后或期中、期末復習時,必須指導學生系統閱讀,在此基礎上,指導學生用列表法或結構圖等形式處理教材中的概念、規律和知識要點,從而達到深化知識,提高邏輯思維能力的目的。
二、增強課堂意識
老師的作用是導航開竅,聽講是學生的頭等知識來源,輕視課堂聽講,就是在浪費時間。教育學生尊重老師的勞動。首先要求學生做到:(1)有寄希望于課堂的愿望;(2)課前要做好充分準備,即:包括知識準備、物質準備和精神準備;(3)上課后,立即進入學習狀態,謹防走神,聽不懂時做個記號,繼續聽,不鉆牛角尖,相信科學,尊重事實,是學生應有的修養;(4)智商較高的同學,聽課要有超前意識,不能只滿足于跟著老師走,而要力爭通過自己的思維,悟出其中道理。其次,訓練學生課堂記筆記的習慣,筆記的內容主要有:(1)板書。因板書言簡意賅,并可體現整節課的教學內容;(2)教師對教材的處理(增、刪、改);(3)聽課中的疑點;(4)不宜板書但又比較關鍵的內容。這樣既有利于聽課時思想集中,手腦并用,又是一種能力的訓練,更是復習時與教材配合的重要依據,是非常有效的學習方法之一。而且隨著知識層次的提高,記筆記的能力顯得尤為重要。所以,在學生入學的第一學期特別在學生還不自覺、不習慣的初期,更要來點“強制”措施。例如:在課堂上不定期地有意識地提問,以檢查聽課效果,平時不定期地檢查筆記,并將檢查結果與學生成績掛鉤,以幫助他們養成習慣,從中嘗到甜頭,進而變成他們的自覺行動。
同時,立足于用物理學科本身魅力增強課堂的吸引力,激發學生對課堂的興趣,無疑對增強課堂意識起到促進作用。
三、培養觀察能力
觀察實驗,不僅是為了學習物理知識,它本身就是物理知識。觀察實驗,可使學生豐富感性知識,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而且是讓學生(主體)與物理世界(客體)相互作用的最好環境。在教學中,實驗能力的培養一般很少被忽視,但觀察能力的培養往往不被重視。我僅就培養觀察能力方面談幾點體會。(1)課堂觀察演示實驗。要求學生充分觀察老師的演示實驗。所謂充分觀察,就是全面觀察,重點觀察和對比觀察。盡可能地讓學生自己分析現象,判斷出本質特征。在充分觀察的基礎上,由學生逐步思考,分析、討論,并總結出物理現象的本質規律。(2)課外觀察自然現象和身邊事物。培養學生平時善于多觀察自然現象和身邊事物的習慣。啟發他們練習應用物理規律解釋自己觀察到的現象和生活中的物理問題,使“物理生活化,生活物理化”。例如:在乘火車旅行時,只要稍加留心觀察,就可以從司空見慣的現象中,發現許許多多物理問題。如:火車啟動前,總要向后倒一下,是為了分別克服每節車廂的靜摩擦,以降低啟動的難度;路旁的樹木、房屋向后倒,這是由于人們總是習慣以自己為參照物;在平穩行駛的車廂里豎直向上跳起后,仍落回原地,是由于慣性,即由于人在水平方向上沒有受力,仍以原來的速度與車同行;鐵道轉彎處外高內低,目的在于提供火車作圓周運動的向心力,等等,都是物理問題?梢,人們就生活在物理世界中,每時每刻都在和各種各樣的物理現象打交道。只要善于觀察、勤于思考,定能從中挖掘提煉出妙趣橫生的事例來。這樣,不知不覺就鞏固了已學知識,而且充實了閑暇空余。
四、教會復習方法
學生平時所學知識都是些被分割的、零碎的知識片斷。非常容易被遺忘,而且新課教學,不宜也不可能把概念的內涵和外延揭示得十分透徹和全面。只有通過復習,才有可能把知識拓寬和加深,才有可能對已學知識達到深刻理解的程度。因此,復習的過程,絕不是簡單的原課程的重復,而是拾遺補缺,尋找知識內在聯系的.過程,是在較大范圍內貫穿知識的過程,是強化知識提高能力的過程,而且復習有更積極的意義――溫故而知新。因此,教會學生復習方法是非常重要的。首先教會學生對知識進行正確劃分,抓教材內容的輪廓梗概和列表對比,自編復習提綱,歸納出知識要點,找出主線,并指導學生對難點、重點和關鍵問題作進一步討論;熟記公式、定理,并弄清其來龍去脈。但必須注意,教師不能越俎代庖,只是在初期教師可適當示范。如:力學第二章結束后,我便圍繞著運動學和動力學的主線――運動的因果關系,指導學生,提綱挈領,逐個分析各種運動的規律及其原因。通過老師指導下的復習,不僅使學生理順教材脈絡,建立整體認識,掌握知識間的縱橫聯系,更重要的是,學生從中學會了自己應該怎樣去復習。其次,引導學生通過解題進行復習。具體做法是,在做基本訓練的基礎上,可選一些綜合性的、具有針對性的典型例題示范,通過例題滲透解題方法和解題思路。引導學生反復推敲題意,細心觀察已知和未知,留心挖掘出字里行間的隱含條件,還要注意排除一些多余條件,切不可匆匆動手亂套公式或企圖投機取巧。要養成做完題進行總結的良好習慣,想一想,這道題在知識上屬于哪一類?解題的思路、方法、過程如何?爭取每做一題都有新的啟發,這樣既可使學生進一步理解概念、規律,又可拓寬解題思路,提高靈活應變能力,從而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之目的。
萬事開頭難,要從頭抓起。幫助學生在知識和學習能力上盡快“接軌”,對整個高中物理教學是至關重要的。所以,在教學中必須給學生創造最佳的外界條件,真正讓學生經歷求知過程,學會求知方法,即通過起始年級的物理教學,不僅要使學生“學會”物理,而且要教會學生“會學”物理。
參考文獻:
[1]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4.
[2]張民生.中學物理課程標準解讀[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3]張熊飛.誘思探究學科教學論[M].兩安:陜兩人民出版社,2003.
【物理小論文《高一物理教學方法探討》】相關文章:
3.物理與生活小論文
4.初二物理小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