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劇目人物形象塑造與舞劇人物形象塑造之比較
音樂是與舞蹈關系最為密切的一種藝術形式,因此,它在對塑造人物形象方面所起到的作用自然不言而喻,下面是小編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舞劇人物形象塑造比較的論文范文,歡迎閱讀參考。
摘 要:本文根據舞蹈劇目與舞劇同是隸屬于舞蹈藝術的表現形式,就兩者誕生的環境不同,文化大背景的差異,論述了它們在藝術創作過程中的側重點以及在創作的終極效果方面所反映的不同。
關鍵詞:舞蹈劇目 舞劇人物 形象塑造 比較
舞蹈劇目最初出現在東方,東方人的思維是人類的原型思維,這種思維決定了人們習慣于以手舞足蹈的語言形式來表達思想,交流感情。因此,盡管東方舞蹈的文化屬性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的被表演性所消減,并最終轉化為以藝術欣賞為目的的舞蹈藝術,但其創作的重點與追求的最終目標,依然是借營造某種意境來表達個人理想,以及展現對于人生的認識。然而,與東方的思維有所不同的是,西方人的思維屬于人類原型思維的部份思維,即理性思維。這種思維習慣于從局部把握世界,認為人的力量一定能夠戰勝自然。所以,這種“天人對立”的意識形態使西方不可能擁有真正的舞蹈,而只有以表現人物關系與戲劇沖突才得以生存的舞蹈藝術,即西方的舞劇。由此可見,西方的舞劇藝術是以展現人物關系以及制造戲劇沖突為己任的。
一、從舞蹈動作方面塑造人物形象
我們可以從兩個層次來分析舞蹈動作,一是立體于整個舞臺空間的肢體運動,二是在視覺上較為平面的舞臺調度。對于舞蹈劇目而言,它對意境的終極追求致使它在進行人物形象塑造時更加講求動作形態的純粹性和象征性,以及舞臺調度的抽象性與意象性,從而以高度概括的人物形象抒發編導對人生的慨嘆與對崇高精神的贊美。而對舞劇來講,展現人物關系與矛盾沖突則是它的終極目的,這就使它在塑造人物形象時,更加注重身體動作的生活化和舞臺調度的戲劇化。
例如舞蹈劇目《風吟》,編導旨在利用抽象的人物形象,以寫意的手法,展現風中吟唱的心緒,營造無限寬廣的宇宙空間意象。所以,在對人物形象進行塑造時,編者就編創出了不同于人們在自然狀態下的動作,而是脫離于生活的純粹性動作。他以人物輕盈飄逸的跳躍與靈巧敏捷的旋轉等象征性的肢體動作,把人們不可視的孤寂蕭瑟的秋風視覺化,將個人內心抽象的似道家般飄零如風的人生態度具象化的`展現在觀眾們的面前。又如劇目《昭君出塞》,主人公昭君的舞臺調度并不具有存在于舞劇藝術中的戲劇沖突性,而只有簡明流暢的迂回線路。但也就是這迂回的自然調度,加之昭君的一個深情回眸,便將主人公對家鄉的依依惜別之情與對故土的深深眷戀之感淋漓盡致的抒寫了出來。
還有20世紀經典芭蕾舞劇《奧涅金》,它因表現不同人物關系與不同戲劇沖突的兩段男女雙人舞大獲好評。在第一段雙人舞中,達吉亞娜的舞臺調度總是緊隨奧涅金之后,步伐含蓄而謹慎。
二、從舞蹈服裝方面塑造人物形象
劇目與舞劇的服裝設計都要遵從兩個原則,一是要美觀,二是要便于舞者表演。但由于前者的人物形象較為抽象,后者的形象則更為具體,所以,設計劇目服裝一般都要注重其象征性,而設計舞劇服裝則更關注人物身份與個性等問題。
我國經典劇目《荷花舞》的舞蹈服裝,就為塑造舞蹈形象與營造舞蹈意境提供了良好的條件。服裝沒有完全模擬荷花的形態,而注重了其象征意味——裙子的下擺是荷葉盤,盤上四角各有一枝亭亭玉立的荷花。遠遠望去,舞臺就如一汪荷花池,而在其上翩翩起舞的美麗純潔的荷花仙子們,也不止代表了仙子本身,還因服裝的象征意味被賦予了光明、幸福與和平的意義。與《荷花舞》同樣具有仙氣的是浪漫主義芭蕾《仙女》。白色的薄紗舞裙與背上裝點的小翅膀,使仙女這個人物一上場,便讓人感到仙氣十足。但是在舞劇里,仙女這個角色除了代表仙女這個具體的人物之外再無他意,于是在設計這套舞蹈服裝的時候,設計者只需注重它的外型的真實,而不必在意它是否具有某種象征意義。
三、從舞美設計方面塑造人物形象
有時舞美設計也能從一個側面輔助編導對人物形象的塑造。它們或為人物個性的描摹增上畫龍點睛之筆,或是將某個具體人物的身份地位交代得更加詳細。而劇目與舞劇由于各自的特性,前者更偏于舞蹈氛圍的營造,設計簡潔而非奢華。后者則更重于鋪陳設置,追求場面的宏大。
劇目《雀之靈》是楊麗萍的成名之作,它除了柔美典雅的舞蹈動作之外,舞美設計也別有一番韻味。設計者只在布景上設計了一個又大又明的月亮,除此再無任何華艷無意義的圖案。但正是這皎潔的“月亮”,以及明暗有度的舞臺追光,便映襯出了舞者纖美的身姿,并影射出圣潔高尚的舞蹈形象。而舞劇《吉賽爾》和《睡美人》的舞美設計與前者相比就華麗宏偉得多。
四、從音樂方面塑造人物形象
音樂是與舞蹈關系最為密切的一種藝術形式,因此,它在對塑造人物形象方面所起到的作用自然不言而喻。然而,在劇目與舞劇這兩種表現形式有所不同的藝術樣式中,音樂所表現出的特點也有所不同。在劇目中,音樂為了塑造抽象的人物,其概括性與象征性就會被有意的增強。它并不代表某一具體人物,而只抽象為某種心境或品格;但在舞劇中,音樂的個性性特征則站在了首要位置。它要求不同的樂器代表不同的人物,音調的高低與節奏的緩急也要強化出不同角色的秉性和性格。
因此,綜上所述,舞蹈劇目人物形象塑造與舞劇人物形象塑造的根本區別就在于,不論是從舞蹈本體、道具服裝的層面入手,還是從舞美設計、伴奏音樂的角度切入,前者的重點都是力圖以象征性的形式將人物的形象高度概括化、抽象化,以致營造出某種意境,抒發某種難以言表的情感與心緒。而后者則是力爭用較為具象的表現手法,通過塑造具體的人物形象,來展現人物間的愛恨糾葛,以及人們之間錯綜復雜的矛盾沖突。
參考文獻:
[1]李英.戲曲基本功的訓練和軟開度的關系[J]1黑龍江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 2001, (3) : 36 - 38
[2]萬鳳珠,萬如泉.戲曲表演做功十技[M] 1中國戲劇出版
【舞蹈劇目人物形象塑造與舞劇人物形象塑造之比較】相關文章:
6.禮儀與形象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