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飲食文化概論》課程論文

        時間:2021-03-17 17:52:52 文化畢業論文 我要投稿

        《飲食文化概論》課程論文范文

          《維摩詰經》與飲食文化

        《飲食文化概論》課程論文范文

          在《維摩詰經》這本書中,我對《香積佛品第十》這一卷印象最為深刻,也對這一篇章中的一些情節片段產生了飲食文化的聯想。

          在這一篇的篇首,說,經過很久的交鋒,時間快到正午,無我的舍利弗開始想這些菩薩該怎么吃飯,維摩詰開始訓斥舍利弗,說他不該在聽法的時候總是想著吃飯,這樣境界太低了。

          在這一段中,舍利弗的行為,讓我想到了中國餐飲禮儀。其實對于飲食,大多數人過于看重食材本身和烹飪方法,卻忘了餐飲禮儀也是飲食文化很重要的一部分。我查閱了網絡資料,知道了餐飲禮儀大致可以細化為八種:出席時間、入座位置、上菜順序、餐具擺放、進餐禮儀、餐桌氣氛、用餐細節、停餐方法。而維摩詰的行為如果類比到我們的生活中,就是先考慮別人別人的口味,讓別人先開始用餐,尤其是對長輩和客人,這樣似乎才是合乎禮儀的。但是再回想自己的生活里,卻似乎又不是這樣的。我在小學和初中都是在姥姥家吃中午飯,在炎炎夏日,廚房里更是像火爐一樣,我回來前姥爺就把電扇空調打開,姥姥每做好一道菜端進屋子我就開始吃,不管桌上還有誰,只要自己餓了就一定要馬上吃飯,感覺是再平常不過的事,偶爾媽媽也會說我,說大人還沒上桌你就吃上了,姥姥姥爺馬上就笑著說,沒事沒事,小孩嘛,餓了就吃,講什么規矩,F在想想,簡直是與傳統餐飲禮儀背道而馳。如果我們都能學習哪怕舍利弗十分之一,在就餐時先考慮別人,對客人和年長者表示尊重,那么我們的餐飲禮儀一定會有很大提升。我上網查閱資料后,發現中國的餐桌禮儀在周代就已經相當完善了,而且經過了孔子的稱贊推崇,成為大國之貌的重要方面。餐桌禮儀在我國各個地區也有很大的差別,經過歷史上各種因素的影響更是相差很大,而且自清朝以來還受到了西餐引入的影響。我在查閱過程中發現,有一點特別有意思,中國的餐桌禮儀有很大一部分是與封建迷信有很大關系的,他們認為如果吃飯示犯了禁忌,就會招來災禍,例如吃魚,當吃完了一面魚身,不要用筷子把整條魚翻轉至另一面,他們認為若翻魚時弄破魚身,便意味著漁船會翻沉;此外,中國人從不會端上七碟菜肴用飯,因為葬禮后的“解慰酒”須有七碟菜肴;不可用筷子垂直插入碗飯的中央,因這樣有點像在拜祭祖先;用飯后不可說“我吃完了”,這意謂自己已死去,不會再有機會吃飯,而應該說“我吃飽了”;吃飯時避免筷子觸碰飯碗而發出聲音,這不單止是不禮貌,亦意味著“無飯吃”。其實,這些禮儀習慣中的很多方面,在現在的生活中還是隨處可見,這也說明餐桌禮儀作為一種傳統習俗也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們的生活。

          之后關于舍利弗求食還有一段是這樣說的,維摩詰知曉了舍利弗的擔心,于是化作菩薩到“眾香國”“香積佛”處取回“滿缽香飯”。飯的香味充滿了整個毗耶離城,城里的婆羅門和居士聞到香味感覺特別舒服,于是長者主月蓋就帶著八萬多人來到維摩詰的屋子里來,天神也來了,地神,虛空神,香味都來了。這讓我想到曾經看過一篇文章,在說佛教對飲食的看法提到,從世間出世間上講,飲食有九種類型:段食:以色、香、味、觸等為體,分段而飲食的;觸食,又稱樂食,以精神的感觸器官,接觸外界之境,產生喜樂作用,而不覺饑餓,不吃飯亦不覺饑餓;思食,又稱意念食,人們通過求生的頑強意志力可以維持生命;識食:識是精神的主體,識的活動,能締造眾生未來的高低層次的生命載體;念食:修行人憶念出世間善法,恒常不忘,能養育增長一切善根;法喜食:修行人聞法歡喜,能增長道業,養育法身慧命;禪悅食:修行人得禪定力,禪悅充滿,能滋養修道品級;愿食:修行人發大誓願,常修萬行,普度眾生,長養無上菩提道種;解脫食:修行人解脫種種惑業,不受生死壓迫,得大自在。我認為這九種境界看似不易懂,但是其實其中很大一部分是我們能夠在生活中感受到的。每個人平時吃每一頓飯的時候應該就是段食的境界,著重于食材的色香味,就是好吃不好吃,吃沒吃飽來評斷一頓飯。觸食應該也是很多人有所感覺的,比如閱讀一本書,或者看一部電影,看得太過入迷就忘記了干其他事情,即使忘記了吃飯也不會覺得餓。思食的例子也可以在一些雜志報紙的報道中見到,被煤礦塌陷困在地下的礦工依靠堅強的意志力戰勝了缺水缺食物的看似不可能的困難,這強大的意志力也許就來自于他們對見到家人的渴望和對生存的希望。其他的幾種雖然看似只是說食物,但背后卻隱藏了人生智慧,對待食物的態度彰顯出的是接人待物的方法;飲食作為一種物質層面的東西,卻能最深層次折射出人的精神,這讓我想到一些人總是空談精神,摒棄一切與物質有關的`東西,認為那些都是迂腐不堪的,但是他們卻忘記了,物質永遠是精神的載體。更具體地說,對于《舌尖上的中國》這一節目,人們總是褒貶不一,有很多批評的人認為,《舌尖上的中國》所宣揚的物質享受太重,沒有注重精神,對于各地美食過于夸張的描述不利于人們對精神文明的重視。但是我卻不這樣認為,我認為《舌尖上的中國》這一欄目的文化意義更加深遠。這個節目不但第一次讓我們領略到博大精深的中華美食文化,更

          讓我們經歷了一次難忘的洗禮,片中凸顯的對普通人的人生價值和生活信仰。《舌尖上的中國》總編導陳曉卿曾明確表示過:“我們是用敬畏的態度來對待食物,我們把所有的日常生活都儀式化,觀眾看后再看看我們平時的生活,發現它是那么的莊嚴! 日常生活看似普通和世俗,但它存在于每個社會之中。日常生活離不開“食”,在中國,早就有“食色,性也”。食物、飲食一開始即與儀式、禮儀有著密切聯系。我們看到的是一個民族的文化傳統、價值信仰。《舌尖上的中國》主要描繪各地鄉村中農民,也包括牧民、漁民等,如何捕獲和加工最普通的食材,整體上來看,這個節目將鄉村生活狀態展現出來。這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表現出來:首先,食材本身是直接從自然界中獲取的,比如下水捉魚捕螃蟹;其次,食材制作也都保持鄉村生活的典型特征,如內蒙牧民制作奶豆腐;再次,《舌尖上的中國》還著力描繪各處的地理環境、風土人情以及生活在那片土地上的人的故事。民族飲食文化與地理環境以及在這種環境中成長的人是密不可分的,如打漁賠錢的船長、“村宴”、“壽宴”等,展現了充滿生機的場景。

          接著說《維摩詰經》中的內容,維摩詰說,“仁者可食,如來甘露味飯,大悲所熏!边@不是普通的飯,這是如來甘露味飯,是佛的大悲功德所熏的,這個香是四無量相,大慈大悲的香,維摩詰對舍利弗說,不要以隨意,即有限的有量的分別心食之,要不然會消化不良。這是我聯想到了每個人都應有的對食物的尊重,這個尊重不僅僅體現在現在大力倡導的節儉節約上,如光盤行動等,更是對勞動成果的尊重,這個勞動成果及包括人工,也包括自然,而我認為現在社會最嚴重的一種不尊重行為,就是食品安全問題。這個問題看似是檢查監管的問題,但是我認為者更深層次的折射出人們對食物的不尊重。這幾年,各種食品安全問題層出不窮,比如,三鹿奶粉三聚氰胺事件、大頭娃娃事件、福壽螺事件、咸鴨蛋中含有蘇丹紅、飲料中有塑化劑、爆裂黃瓜、染色饅頭、瘦肉精、地溝油、面包用漂白等等。這一系列問題都被媒體大眾歸為食品監測監管不利,或者是食品廠商沒有公共道德,但在我看來,這是一大部分人對食物的不尊重。維摩詰說的話就是在強調對食物應有的尊重,這在中國傳統飲食文化上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我記得在舌尖上的中國曾看到這樣一幕,人們得到松茸之后并沒有用很多復雜的方法去腌漬,也沒有用復雜的方法去烹飪,只是放在火上煎一煎,烹飪者說這是為了保持松茸最原始的味道,我認為這樣其實就是對食材的尊重,并不需要你做出多么重大的事,對事物的尊重體現在生活里的點點滴滴。

          以上就是我在閱讀《維摩詰經》是對飲食文化的聯想。

        【《飲食文化概論》課程論文范文】相關文章:

        電子商務概論課程的授課模式改革探討09-20

        談社會學概論課程反身性教學法論文08-12

        美國飲食文化09-24

        對外漢語專業西方文化概論課程的教學探索論文08-08

        高職院校中國文化概論課程的案例探討的論文10-19

        英國飲食文化論文07-24

        印度飲食文化介紹09-24

        墨西哥飲食文化介紹09-24

        行動導向教學法在《電子商務概論》課程中的應用09-26

        職業速記概論11-12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