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論文經典[15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寫過論文吧,論文是我們對某個問題進行深入研究的文章。為了讓您在寫論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數學論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數學論文1
以趣誘思。
如在教“圓的周長”時,教師先讓學生分別量出事先準備好的直徑3厘米、4厘米、6厘米的三塊圓形硬紙板的周長,學生得出了它們的周長分別是9厘米多一些,12厘米多一些,18厘米多一些。這時,教師提出一個問題:“有一個圓形的場地直徑是100米,用剛才的方法量周長方便不方便?”接著教師說:“現在看誰最聰明,不用量就可以知道這個直徑100米的圓周長大約是多少?”這樣就極大地調動了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學生很快算出了是300米多一些。教師稍作點撥,使學生很快理解了圓周率的意義,得出了圓周長的計算公式。
以疑激思。
如在教“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征”時,教師先讓學生隨便報數,教師很快說出了這個數能否被3整除,然后讓學生驗算,結果全對。
接著順勢誘導:這樣一個一個去除太費時間,能不能不用除法,一看就知道一個數能否被3整除呢?學生思維活躍,興趣很高。又如在教“面積和面積單位”時出示一塊長方形木板,正反兩面都擺滿小正方形,讓左、右兩邊學生分別觀察正面和反面,數一數,擺了幾個小正方形。一方觀察時,另一方要閉上眼睛。觀察結果,一方說是12個,一方說是18個。老師便引導學生討論,使之懂得了:用擺小正方形的方法度量面積,必須用同一大小正方形來度量。這樣就自然引出了面積單位的問題。教師通過演示質疑,在關鍵處激疑,組織學生討論解疑,逐步把學生的思維引向高潮。
以比促思。
根據神經系統的對稱規律,兩種性質不同或類似的對象同時或先后出現,由于大腦皮層的相互誘導規律,可以提高感知效果,增強思維的興趣。因此,在數學教學中,也要善于運用比較的方法,幫助學生分清知識的聯系和區別,以便加深對知識的思考、理解和記憶。如在教“三角形的認識”時,先讓學生拿出事先準備的6個三角形,看每個三角形的三個角各是什么角?把具有共同特征角的三角形歸為一類,看能分幾類?然后總結出三類三角形的相同點(都有兩個銳角)和不同點(另一個角分別是銳角、直角、鈍角)。這樣進行觀察比較,學生邊看邊比邊想,很快掌握了三角形的不同種類及其特點。
糾錯暢思。
學生在做題常常出現一些錯誤,教師要善于以學生解題之錯作為探究錯因之源,引導學生糾正錯誤,認識錯源,以便暢通正確的'思路,如在教完《比的基本性質》后,為了強化鞏固這一性質,教師出了這樣一道題:“3/8這個比的前項加上6,要使比值不變,它的后項要加上幾?”有的學生不加思索地回答:“要加上6”。有的則答不上來。為了糾正錯誤,疏通思路,教師引導學生思索:(1)什么是比的性質?(2)比的前項加上6等于9,就相當于把比的前項乘以幾?(3)要使比值不變,比的后項應該乘以幾?這樣巧設提問,使學生不僅糾正了錯誤,而且找到了思維的落腳點,尋到了解決問題的途徑。
以變活思。在應用題教學中,對已知條件進行適當的變化,不僅可以深化對應用題的理解,掌握規律,防止知識的負遷移,而且可以活躍思維,開闊思路。如一道分數應用題:“修一條路,面積是1600平方米,修了全路的3/4,修了多少平方米?”可以變為:“修一條路,面積是1600平方米,第一天修了全路的1/2,第二天修了全路的1/4,修了多少平方米?”
還可變為:“修一條路,面積是1600平方米,修了3/4,還剩多少平方米?”等等。
這樣幾經變化,使學生掌握了解答分數應用題的不同思路,思維更加活躍。有些應用題有多種解法,教師要引導學生變換思維角度,廣泛探求解法。
在數學教學中,運用多種形式激發學生的興趣,啟發學生積極思維,是提高數學教學質量的好方法。
數學論文2
[摘要]文章對新課程標準下的小學數學創新教育進行探討。文章提出,在小學數學課堂中,要營造和諧平等的氛圍,讓學生敢于創新;充分發揮主體作用,讓學生主動創新;開展積極評價,讓學生善于創新。
[關鍵詞]小學數學 創新教育 教學氛圍 主體作用 積極評價
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應貫穿在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必須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深入挖掘教材的多解因素,要勤于鉆研,吃透教材,鼓勵引導學生從多種角度、多側面、多方向思考問題。這不僅能提高學生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和解題技巧,而且還可以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一、營造和諧平等的氛圍,讓學生敢于創新
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教師必須首先堅持教學民主,在課堂內營造一個民主、平等、寬松、充滿信任的教學氛圍,讓學生產生自覺參與的欲望,無所顧忌地充分表達自己的創意。我在教學中非常注重教學情景,在教學上做到由單一知識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知心朋友、指導者、幫助者與合作者,轉變為和學生共同探索的伙伴。例如,在教學《長度單位》一課,我轉變了自己的角色,與學生融為一體,將自己和學生分成幾個小組,和學生一起比身高、度量身高,將所有人的身高記錄起來,然后每個小組進行,看看誰最高,高多少,當時的課堂氣氛十分活躍。我就抓住時機,在歡快的課堂氣氛中引入課文內容、講解課文內容、練習課文內容,學生也就在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中學習接受了新知識。
二、充分發揮主體作用,讓學生主動創新
創造性思維是一種具有主動性、獨創性的思維方式,它是思維過程中的最高境界。在教學中我們應充分挖掘教材的智力因素,多啟發、多引導,給學生以創新的機會。引導學生開展多角度、多方位的思維訓練,使他們在處理問題時能隨機應變,觸類旁通,培養他們思維的流暢性和獨創性。
基礎知識與智力發展是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的。要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抓好學生思維訓練,小學數學教師應立足課堂,更新教育觀念,從下面幾個方面引導學生把課本中的基本概念、法則、性質、定律等內容學懂、學實、學好、學活。
動手操作過程中進行思維訓練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要善于將抽象的內容具體化、形象化,將乏味的內容生動化、趣味化,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愉快地探索數學的認識規律。在教學中,要精心設計操作過程,讓學生在操作過程中建立表象,豐富學生的`直接經驗和感性認識。把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使學生比較全面、比較深刻地理解知識。如小學六年級學完圓柱體、圓錐體的計算后,為進一步細致探究圓柱、圓錐在不等底而等高等體及不等高而等底等體的幾種情況下二者的關系,可以布置學生課前做圓柱、圓錐的學具,并設置如下習題:
(1)一個圓錐的體積是18立方厘米,底面積是9平方厘米,求高?
。2)把一個圓柱體削成一個最大的圓錐體,削去部分的體積是圓錐體體積的多少倍?
。3)一個圓柱體和一個圓錐體底面積相等且體積也相等,已知圓柱的高是4分米,圓錐的高是多少?
。4)一個圓柱體與一個圓錐體高和體積分別相等,已知圓錐底面積是18平方厘米,圓柱的底面積是多少?好奇好勝的學生會用渴求知識而又疑惑的目光審題。教師就可抓住時機給予點拔,通過學生自帶的學具:圓錐、圓柱、沙子、大米、大豆等演示和動手操作,裝一裝、量一量、比一比、看一看、試一試、議一議,找出二者之間的規律以及解這種題的方法。學生通過實踐就可以對圓柱體和圓錐體的認識已從感性升華到理性,并從形象思維發展到抽象思維,進而培養其創新思維。
數學論文3
1.當前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對人才培養教育所存在主要問題
1.1教學課時過多,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少,很難激發他們的創造力
由于專業課的課時設置得過多,使得學生個人自學、獨立思考的時間變得很少,留給學生自由發揮的空間也很少,很難激發他們的創造力。一直以來,我國的高等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養教學型人才和科研型人才,而當前的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的教學模式和課程內容都呈現出陳舊老化的狀態,已經不能適應當前社會對新型人才培養的要求了。無論在哪種時期,經濟理論都是為當前時期的經濟建設和發展而服務的,是為指導當前時期的經濟活動而服務的,而教育體制的改革常常滯后于經濟體制的改革,導致教學內容很難滿足現階段的市場經濟發展的需求。
1.2不夠重視課外動手能力的培養環節,設置的實踐環節層面不高
縱觀現階段我國的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的教學實踐來看,還存在很多有待改進的地方,主要表現為學生學習課堂知識的環節設置很多,而動手實踐的環節設置很少,培養其創造能力的環節設置更少。因此,要對現階段的教育模式進行調整,改變傳統的學生聽老師講的方式,而是多創造師生之間交流探討的機會?陀^條件的限制也會影響教學模式的改進,有些學校由于一些客觀原因只能以傳統教學方式為主,使得教學質量得不到很大的提高,學生創造水平的發揮也受到了限制。
2.對于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的人才培養教育方案的探討
2.1明確數學教學的目標,改進教學模式,及時更新教學內容
實現教學目標的創新,要從以下三點入手:一是從注重知識結論變成注重知識體系的構建;二是從注重知識傳授變成注重能力培養;三是從注重技能訓練變成注重思維訓練。實現教學模式的改進,首先,要做到將教學模式從以教師為中心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其次,將教師的灌輸性教學轉變為協作互助的教學模式;再者,從純教學知識講解的模式轉變為以培養學生邏輯思考能力和創新能力為主的模式。以此來實現課堂模式從“一言堂”向“群言堂”的轉變,調節課堂氣氛,鼓勵學生積極發言,說出自己的見解和觀點,形成自己的邏輯思維,才能激發他們的好奇心,培養創新精神。在教學內容上,要注意將經典性與現代性相結合,將學科性與專業性相結合,提高課程的實用性,檢驗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實踐能力。
2.2完善數學課程體系,開設選修模塊,發展學生的個性
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課程體系的建立是由專業定位和社會需求所決定的,并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不斷完善和改進的。課程體系的建立是基于“三和模塊,四個平臺”的構件,三個模塊是指專業選修模塊、能力拓展模塊以及素質拓張模塊,四個平臺是指公共教學平臺、專業教學平臺、學科教學平臺以及實踐教學平臺。在課程體系的設置上,要從學生的后續發展出發,為其以后的發展奠定扎實的理論基礎,增加應用數學類的學時數,培養學生初步運用數學知識的能力。
2.3培養學生的創造力,重視應用型人才的培養
培養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學生的創新能力是我國培養教育的一個全新領域,還有很多問題需要去研究和探討。現階段在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所實行的新能力培養模式還不夠完善,存在很多弊端,例如,很多學校還在使用灌輸式教育模式,忽視了訓練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維,使學生處于被動地位,難以為其創造良好的個性發展空間。在培養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學生的創新能力的過程中必須突出“創新”,高校要采取相關措施,努力適應社會變革和科技發展的需求,不斷更新教育觀念,改革教育體制。實現教育模式從應試教育向創新教育和素質教育的過渡,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生理心理健康發育、社會適應能力強的復合型和創新型人才。更好地為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和經濟建設服務。
2.4提高實踐教學環節的設置層面,突出人才的素質培養
實踐教學體系由能力拓展平臺以及實踐教學平臺兩部分組成,其中,實踐教學平臺又可分為實驗與實訓、綜合訓練課程、各類實習等。隨著近年來數學建模教育的普及,數學建模對于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的培養所起的作用已得到大家的.共識。數學建模的一般步驟可分為問題的提煉、假設的提出、模型的建立、模型的求解、模型的檢驗和分析、模型的實施。進行數學建模的目的是通過觀察、類比、歸納和分析等環節,結合數學知識和思想,構造數學模型解決所遇到的問題,其是一個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或者說,數學建模的過程是一個“做數學”的過程。該模型已經成為數學教育領域的新觀點,有助于學生主動學習課本上的理論知識,主動參與到生動的思維實踐活動中,實現創新,提高自身素質。
3.結束語
綜上所述,培養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的創新型和復合型人才,關鍵是要進行創新。高等學校開展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課程的最終教學目的是培養大批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的創新型人才。對于高校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的模式,還要進行不斷的探索,尋求最佳的教育模式,開辟創新的新途徑,從而推進我國數學教育的發展。
數學論文4
摘要:21世紀的基礎教育,應該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充分展現學生的主體性,追求個人的全面發展。在課堂教學中,要打破傳統教學過程中教師是“主角”,學生是觀眾或聽眾的弊端,使學生主動深思理由,成為學習的主體。這就要求教師合理運用學習策略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鼓勵學生去發現理由,分析理由,并且解決理由,讓他們從發現中尋找快樂、主動獲取知識、體會學習的樂趣,形成自主學習的習慣。教師如何引導與推動學生自主學習呢?在小學數學教學實踐中,我從以下幾方面進行了探索。
一、培養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小學生的特點是:有求知 ,但大部分人求知欲不夠強烈,經不起挫折的考驗。如果一個學生有強烈的求知欲并能付諸于實際行動——學習,那么還有什么理由使他成為一個失敗的學生呢?鑒于此,我們教師所應該作的,就是激發求知欲,并引導學生保持和加強求知欲,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
1.創造情境,激發興趣
數學雖然是一門抽象學科,但數學也來源于生活。尤其是小學數學,與現實生活的接軌更加明顯。因此,情境教學,不單可以讓學生更好的記憶知識,尤其重要的是可以給予學生較好的認知形象。小學生愛玩,抽象的道理無法理解,但形象的實體卻能激發興趣。
例如,在教學分數的初步認識時,可以這樣設計:請學生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餅個數。并仔細聽老師要求,然后做。如果有4(2)個月餅,平均分給小明和小紅,請用手指個數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餅個數。學生很快伸出2(1)一個手指。教師接著說現在有一塊月餅,要平均分給小明和小紅,請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餅個數。這時許多同學都難住了,有的同學伸出彎著的一個手指,問他表示什么意思,回答說,因為每人分到半個月餅。教師進一步問:你能用一個數來表示“半個”嗎?學生被問住了。此時,一種新的數(分數)的學習,成了學生自身的 。
2.肯定深思,給予表揚
每個人都有被別人肯定的 ,小學生尤其如此,尤其希望得到老師的肯定。得到老師的表揚,是每個小學生心底的愿望。因此,在實際教學中,對于任何同學的理由,哪怕聽起來有些不可思議,只要他們自己動腦筋深思了,我都會給予肯定,給予表揚。
二、合理引導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師的第一作用就是傳道。何謂“道”?“道”,是策略,是認識理由,分析理由,解決理由的方式策略。因此,培養學生自主學習,首先要傳道。
1.注重學法指導,培養學習能力
在課堂之上,要讓愛動,愛玩的學生集中精神,積極深思,就必須在使他們有效地把耳、目、腦、口利用起來。教給他們科學的學習策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發展他們獨立學、思、用的能力,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真正地喜歡學習,主動學習。主要就是四會:會聽,會看,會想,會說。
會聽:讓學生聽講時要邊聽邊記,抓住重點。不僅要認真聽老師講,還要認真聽同學發言、聽同學發言中存在什么理由;會看:主要是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和觀察習慣;會想,首先要肯想;會說:語言是表達思維的重要方式,要說就要去想。在課堂上盡量讓學生多說,就能推動學生多想。
2.培養獨立解決理由的意識
一定要讓學生明白,學習是自己的事。學習知識,學會多少知識,都是自己的財富,跟同學,家長無關。面對理由,不愛動腦,稍有困難就求助老師同學,是沒有作用的。要想有所得,必須要經過自己的深思。雖然,有些同學現在不明白這個道理,但為人師者,必須培養學生獨立解決理由得意識。
三、分類要求
課堂教學目標要有層次性、針對性。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要有不同的要求。練習題一般分為基礎練習題,如教材后的“做一做”,可讓學習基礎較差的學生去講和做;變式練習題,如教材中的練習題,讓學習基礎一般的學生去講和做;綜合練習題,如教材中帶星號的練習題,讓學習基礎好的學生去講和做。這樣,全體學生會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來,真正體現了”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
以上三點,是我在教學中的一點心得體會。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有以學生為本,處處為學生著想,以學生為本,努力通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熱情高漲地自己動手、動腦、動口,學習知識,鞏固知識,拓展知識,學生才能不斷獨立,不斷自主地學習新知,也只有讓學生積極參與,才能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數學論文5
推薦“呼啦啦,嘩啦啦,我是種花的大行家……”狗熊笨笨正在為兔子一家種花賺錢,這時,狐貍狡狡正好路過,看到狗熊笨笨,心想:看那家伙熊樣,讓我來耍耍他。狡狡來到笨笨跟前,說:“嗨,熊大哥,怎么樣,干活累吧,兔子家有三塊土地,每塊土地是邊長30米的正方形,在那里面種花,一塊地種滿后是給你450元,而去我那里,種三塊邊長是40米的正方形,一塊種滿后,我給你660元,怎么樣,很合算吧!北勘渴莻文盲,沒學過數學,只知道基本的加減乘除,他算了算,兔子那里每米是450÷3=150元,狐貍那里每米是660÷4=165元,狐貍那里賺的錢多呀!于是,笨笨就答應了。
第二天,笨笨就來到狐貍那里干活了,他干得可賣力了,每天都大汗淋漓,可幾天下來,卻發現賺的錢不太多,笨笨心想,那可能是心理作用吧。
一天,笨笨的朋友猴子聰聰經過狡狡的田地,看到笨笨坐在邊上,滿頭大汗,聰聰問道:“笨笨大哥,你怎么累成這個模樣?”笨笨答道:“我在兔子家種花,狐貍狡狡過來說要我去他家種,而且他給我的'錢多,我就答應了,沒想到卻干得很累。”給的錢多?狡狡從來都是不愿意吃虧的,現在怎么這么大方?聰聰不禁心生疑惑,他問笨笨:“他給你多少錢?”“種邊長是40米的3塊地,每塊地660元!薄澳峭米蛹夷?”“也是種三塊地,每塊邊長30米,一塊450元!甭斅斂焖偎懔艘幌,說:“笨笨大哥,你上當了,兔子家是每平方米450÷(30×30)=0.5元,而狐貍家是每平方米660÷(40×40)≈0.41元,0.41元小于0.5元,所以,你是吃虧了!北勘柯犃,恍然大悟,他剛想生氣,但又想這是自己答應的呀,也不能怪狡狡騙他。聰聰拉著笨笨的手,說:“走,我們找狡狡辭職去。”笨笨“哦”了一聲,他邊走邊想:數學還真是重要啊,我也要去上數學班,學好數學,那樣才不會吃虧。對了,辭職后,我還是去兔子家種花吧。
數學論文6
一、導入技能
一個好的開端是一堂課成功的基礎,而導入不僅要自然、直接,更要讓學生能夠抽象出概念。導入的方式多種多樣,如復習導入、直接導入、激趣導入等。具體用哪種方法,要根據教材內容進行選擇。導入要跟新知識自然銜接。有的教師為了開頭能夠出彩,而使導入的部分與新知識脫節。例如,低年級的數學教材中情境圖比較多,很多教師會利用情境圖導入,讓學生觀察主題圖。為了能夠活躍課堂氣氛,教師對任何學生觀察到的內容都持表揚、鼓勵的態度,導致學生觀察主題圖時只是觀察出一些無關緊要的內容,而不是觀察到新知識。這就要求教師合理利用情境圖導入,切不可喧賓奪主。很多人認為,復習導入或者直接導入比較枯燥,但有的學習內容需要使用這兩種導入方法才有效。例如學習三位數乘兩位數時,可以通過復習兩位數乘一位數、兩位數乘兩位數導入,這樣不僅可以復習先前所學的相關計算方法,還可以增強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所以,知識之間有緊密關聯的最好用復習導入。直接導入的優點在于迅速進入主題,節約時間,讓學生一下子知道這節課要學習什么內容。導入要能激發學生學習新知識的興趣。導入只有能激發學生學習新知識的興趣,才是有價值的導入。例如,在學習“認識圓”時,可以通過多媒體課件向學生展示各種各樣有關圓的圖片,激發學生求知欲。還可以讓學生觀看在車輪不是圓形的情況下車子運動情況的視頻,初步讓學生感受圓形的奇妙,主動去探索關于圓的知識。
二、提問技能一堂課中應始終貫穿著提問,有效的提問能使教學事半功倍。
提問要有針對性。教學中,有時出現教師提問一個不算難的問題,而學生卻回答不上來的現象。這并不是因為學生水平低,而常常是因為教師提問得太泛,學生不知道怎么回答。這就要求教師提問的內容要明確、準確,讓學生明白教師到底要問什么。例如在教學“十幾減9”時,有教師一直問學生能不能根據以前學習“9加幾”時使用的“湊十法”,來想想“十幾減9”可不可以也用類似的方法呢?這樣提問,學生一定很難想出“破十法”。這時,教師可以提問:以前學“9加幾”時,是把9變成10,那計算十幾減9是不是也可以把其中一個數先變成10再拿去減呢?這種提問方式比前一種提問方式更有針對性,能幫助學生思考。又如《認識圖形(一)》這堂課,在讓學生說一說每類物體的特征這個環節中,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述第一類物體———長方體的特征時會說:“長方體有四個尖尖的地方,還有六個平平的長方形。”這樣的回答體現了學生的認知起點及初始經驗處于“生活數學”范疇,不足以反映數學的本質特征。如果教師不及時加以糾正和引導,學生便不明白觀察的側重點。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了解從哪些方面進行描述、怎樣描述才算完整準確,然后讓學生描述第二類物體的特征。這樣,學生就會根據之前的經驗進行描述,并且為以后學習其他物體的特征打下基礎。提問要引發學生認知沖突。提問是幫助教師更好地將教學活動進行下去的有效方法,所以提問要引發學生的認知沖突,讓課堂學習層層深入。例如在教學《路程、時間與速度》這課時,可以先安排路程一樣、所需時間不一樣,讓學生分辨誰跑得快;接著安排所需時間一樣、跑的路程不一樣,讓學生分辨誰跑得快;最后安排在路程和時間都不一樣的情況下,問學生誰跑得快。這樣提問,就引發學生認知沖突,有助于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提問形式多樣化。課堂上,教師提問學生是最常見的`一種方式,但有的時候一直是教師在提問,難免會讓學生產生疲勞感。如果課堂上夾雜著學生提問學生,小組之間互相提問,不僅可以使課堂教學層次更豐富,還可以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性。例如當一節課快要結束前,讓學生針對這節課給同學提出問題,讓同學們解答。又如在上新課之前可以先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預習,再在課上向別的小組提出問題。在學生一問一答的過程中,教師適時指導、總結,不經意間學生就獲得了知識。
三、講解技能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很大一部分內容要教師細心講解。20xx年版《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教師要處理好講授與自主學習的關系,引導學生獨立思考、主動探索、交流合作。這就要求教師掌握良好的講解技能,幫助學生學習。舉一反三,適時歸納總結。講解知識點時,不僅僅講其中一種情況,而要講多種情況,注重“變式”的作用。例如在講解梯形時,學生可能很容易就理解只有一組對邊平行的四邊形是梯形,但教師在黑板上要畫出幾個大小不一樣、視覺角度不一樣的梯形,讓學生明白這些圖形看上去不一樣,但都滿足梯形的定義,所以它們就是梯形。教師不應一味地追求正確答案,而要關注學生認識上的錯誤,巧妙引導學生回到正確的認識上。所以,講解時不僅要舉一反三,還要適時歸納總結。講解要與自主學習相結合。在教學過程中,不應該是教師一味地講,也要給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越來越多的專家學者提倡讓學生自學,但這不意味著教師完全放手,而是要教師適時指導、點撥。例如在教學《直線、射線和角》時,教師可以先拿一點時間讓學生自學,再提問學生直線、射線和角各有什么特點并進行講解。講解要有條理性。講解的線索要清晰,對先講什么、再講什么了然于心,要抓住重點和突破難點,這就要求教師熟悉教材內容、備課充分。講解的條理性不僅僅體現在順向思維上,還可以充分利用逆向思維輔助教學和學生學習。例如,在《認識人民幣》一課中,學習元、角、分之間的十進制關系時,除了強調1元等于10角,1角等于10分外,還要強調10角等于1元,10分等于1角。這樣講解,有利于學生進一步理解三者的關系,并為后續學習作好鋪墊。講解是一堂課的中心,教師講解技能的高低直接關系到學生的理解能力。所以,教師必須掌握必要的講解技能,方能引導學生更好地學習。
四、課堂組織技能
課堂組織技能是一堂課有序進行的保證。教師要調節課堂氣氛,創設有利于學生學習的良好氛圍。還要考慮細節問題,因為任何一個小小的細節處理不當都有可能破壞課堂的秩序,這需要教師在長期教學經歷中積累經驗。精心設計數學活動。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設計數學活動。小學一年級必不可少的學具就是學具盒,在認識各個數、數的加減法等內容的學習過程中,都應用到了學具盒里的小棒,這需要教師先利用小棒將抽象的知識具體化。例如《9加幾》這堂課,學習“9+5”時先要讓學生擺兩堆小棒,一堆9根,另一堆5根,接著從5根小棒中移動1根小棒到9根小棒中湊成10根,最后讓學生理解“湊十法”。這兩堆小棒的顏色如果沒有區分就不容易理解“湊十法”,所以有經驗的教師在教學時,往往一堆小棒用一種顏色,另一堆小棒用另一種顏色,這樣學生可以一眼看出9變成10是從另一個數中拿了一個1過來湊的。這雖然是個小細節,但如果忽略了,學生擺小棒時顏色多種多樣,就容易造成思路混亂。學生有了“湊十”這個基本思維活動經驗后,學習后面的《8、7、6加幾》時,會自然而然地運用湊十法。合理掌控課堂局面。在數學課堂上,很多教師喜歡采取小組合作的方式讓學生自主學習,但效果并不理想,甚至造成混亂。所以,小組合作前教師要講清楚規則,越是低年級越要講清規則。例如上《9加幾》這堂課,教學第一個知識點“9+4”時,不能一下子放手讓學生擺小棒計算,教師要一步一步指導,一邊示范一邊講清楚左邊擺幾根小棒,右邊擺幾根小棒,讓學生跟著一起擺,到了第二個活動時就可以直接放手讓學生去擺小棒計算了。這個過程必不可少,越是低年級越要重視這個由扶到放的過程。只有在第一個數學活動中,學生有效完成、積累了基本的操作活動經驗后,后面的數學活動才能順利展開。顯然,教師只有經過精心設計數學活動、合理掌控課堂局面,才能組織好一堂課。
五、結束技能
一堂課即將結束,以什么方式結束值得深思。總結式結束。很多教師喜歡在一節課的末尾提問學生這節課學到了什么,這雖然有利于讓學生注意本節課的重點知識,但并不利于激發學生的發散性思維,更不能激發學生的熱情。留有懸念式結束。如果在一堂課快結束時,教師能夠根據所學的知識繼續提問學生以后要學的相關知識,這樣留有懸念的結束方式,能夠激發學生思考的積極性。例如,教學完三位數乘兩位數后,可以提問學生三位數乘三位數怎么解答。這樣就達到活學活用以及拓展延伸的效果,讓學生感受到知識之間是有聯系的,而不是孤立的。這種結束方式對學生能力的要求較高,需要學生完全理解本堂課的知識基礎;叵胧浇Y束。教師讓學生回想這節課學到了什么,將整堂課的線索連成一條線,脈絡清晰地展示給學生。例如可以讓學生閉上眼睛,教師放慢語調向學生介紹這節課先學習了什么,然后學習了什么,最后學習了什么,使整堂課的脈絡牢牢地印在學生腦海中。這種結束方式以教師為主導,學生要跟上教師的思路方能領會整堂課的重點知識。各種結束方式都有其優缺點,需要教師審時度勢才能決定具體用哪一種方式結束本節課的教學。綜上所述,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技能的掌握對有效教學的實現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優秀教師能夠做到簡潔明了的導入、有效的提問、課堂講解有的放矢、課堂組織有條不紊、結束教學時游刃有余。掌握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技能是每個小學數學教師終身奮斗的目標,教師應加強對數學課堂教學技能的訓練。職前訓練是針對高等院校的師范生,職后訓練是針對在職的數學教師。職前訓練,可以通過微格訓練的方法讓師范生之間互相交流,互相評價,并把教學過程錄下來。通過觀看錄像,分析各個教學環節,進而分析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然后,一次次改進教學,一次次提高課堂教學技能。職后訓練要求在職教師積極對自己的教學過程進行反思,針對各個教學環節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進而改進自己的課堂教學。很多教師的教學方式多年一成不變,不能真正掌握數學課堂教學技能,有條件的學校應該注重對教師課堂教學技能的訓練。例如,可以讓一個教師上全年段的同一節課,每上完一個班級就分析這堂課上得怎么樣,各個教學環節是否設計恰當。接著修改教案,然后再上下一個班級的同一節課。這樣,能夠全面剖析各個教學環節,以最快的速度提高課堂教學技能。除了加強對數學課堂教學技能的訓練,教師還應加強對備課環節的訓練。備課充分與否,直接關系到課堂教學效果。備課不是備一堂課,而是備一類課。不僅要注重整個單元的整體設計,還要注重這堂課在整個數學知識體系中的作用。同時,應定期開展教研活動,針對教師的課堂教學技能進行評估和評價。作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應該站在促進學生發展的高度,努力與學生一同實踐,在教學中開展一切有意義的數學活動,為學生的數學素養從“雙基”向多元發展貢獻力量。
數學論文7
現代教學論認為,教學過程不是單純的傳授和學習知識的過程,而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包括思維能力的發展)的過程。從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來說,數學知識和技能的掌握與思維能力的發展也是密不可分的。辨證地看,數學知識和技能的教學只是為培養學生思維能力提供有利的條件,還需要在教學時有意識地充分利用這些條件,并且根據學生年齡特點有計劃地加以培養,才能達到預期的目的。
眾所周知,培養學生思維能力貫穿在小學數學教學的全過程。一是貫穿在小學階段各個年級的數學教學中。二是貫穿在各部分內容的教學中。三是貫穿在每一節課的各個環節中。本文著重從“練習設計”這個環節談一點體會。
一、練習的針對性。
練習設計時,應充分理解課本上練習的編排意圖,并結合本班的實際情況,設計一些有針對性的練習;A知識要變換形式多練,難點處要重點練,易混易錯的知識要突出練,對比練。這樣不但使學生扎實地掌握基礎知識,形成基本技能技巧,更重要的是學生的思維得到啟迪和發展。比如:學完“找質數”后,設計的練習是:
1、面各數哪些是質數,哪些是合數,為什么?
35 12 37 7 1 19
2、判斷:
。1)自然數分為質數和合數。()
。2)所有的偶數都是質數。()
。3)所有的質數都是奇數。()
。4)合數至少有3個因數。()
學生要完成第一題,必須理解什么數是質數?什么數是合數?判斷一個數是質數還是合數根據什么?學生明白了要根據一個數因數的個數來判斷時,又要知道怎樣很快找到一個數的因數?當學生做完后,反問:哪個數既不是質數也不是合數,為什么?這樣自然、巧妙地把“1”的特殊性突出來,學生理解透徹,印象深刻。懂得了自然數按因數的個數來分,不僅僅是質數、合數,還有1。為了了解學生對所學的數學概念是否清楚,同時也為了培養學生運用概念進行判斷的能力,第二題設計判斷題。舉個具體例子:“所有的質數都是奇數。()”如要作出正確判斷,學生就要分析偶數里面有沒有質數。而要弄清這一點,要明確什么叫做偶數,什么叫做質數,然后應用這兩個概念的定義去分析2的倍數里面有沒有一個數,它的約數只1和它自身。想到了2是偶數又是質數,這樣就可以斷定上面的判斷是錯誤的。
二、形式的多樣性。
數學課上一般有四種練習方式:口答、板演、筆頭、操作,但這四種練習在設計時可以采取靈活多樣的形式。通過多種練習形式,不僅有助于加深理解所學的數學知識,而且有助于發展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并激發學生思考問題的興趣。例如,講過乘法分配律,除了像課本中的練習題,給出兩個數相加再乘以一個數,要求學生應用運算定律寫出與它相等的式子以外,還可以給出一些等式,其中有的不符合乘法分配律,讓學生判斷那個是錯誤的;或者用3種圖形代替具體的數,寫成兩個式子,如(○+△)×□和○×□+□×△,讓學生判斷它們是不是相等,并說明根據。這些練習都有助于培養學生演繹推理的能力。
三、解法的豐富性。
一題多解或有多種解決問題策略的練習,是讓學生從多方面、多角度去思考一個問題,提高學生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發展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例如:
實驗小學有2500人,其中男生占總數的3/5,女生有多少人?
解法一:2500-2500×3/5
解法二:2500×(1-3/5)
解法三:2500-2500÷5×3
解法四:2500÷5×(5-3)
…………
但是,做有不同解法的練習題時,不宜讓學生片面追求解法的數量,而要引導學生運用不同的思路,或運用不同的知識去解決,并且要找出簡便的解法。
有些題目是解法和結論都是開放性的,解法不唯一,結論也不唯一,這就要求學生不但要具有一定的思維能力,還必須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選擇解決問題策略。例如:北師大版教材第九冊的選擇旅游方案。參加旅游的人數中,大人與小孩的人數直接影響到方案的選擇,所以要求學生根據具體情況來選擇最佳的旅游方案,這樣的題目沒有固定的解法。
四、設計的坡度性。
練習題的難度要適當,要是大多數學生經過努力思考運用所學知識能夠正確解答出來的。在教學中為了發展學生思維,往往出一些超過大綱課本范圍的題目,這樣不僅會增加學生負擔,而且由于難度太大,不利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也不能有效地發展學生的邏輯思維和思維的靈活性。一般的'數學課有三個層次的練習,第一層次是基礎練習,學生通過模仿性練習,加深對新知識的理解;第二層次是變式練習,如判斷、選擇題,使學生學的新知識納入到已有的知識網絡中去,形成一定的技能技巧;第三層次是提高練習,題目思維性較強,需要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從而發展了學生的思維。
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同學習計算方法、掌握解題方法一樣,也必須通過練習。而且思維與解題過程是密切聯系著的。培養思維能力的最有效辦法是通過解題的練習來實現。因此有的放矢地設計好練習題就成為能否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發展的重要一環。一般地說,課本中都安排了一定數量的有助于發展學生思維能力的練習題。但是不一定都能滿足教學的需要,而且由于班級的情況不同,課本中的練習題也很難做到完全適應各種情況的需要。因此教學時往往要根據具體情況做一些調整或補充。這就需要我們教師做足工夫,在優化聯系設計這個方面下一番苦功。這樣,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將不會成為一句空話。
數學論文8
=14189.04(元)
OK!搞定!我絲毫沒察覺到有問題,也沒有細細檢查,就問媽媽要了15000元錢飛奔向離廠不遠的供電局。
“伯伯,這里有15000元,我知道我們廠這次要交14189.04元電費!”伯伯查了下我們的'用電單,像我投來了詫異的目光,“你算錯了吧,明明是30989.04元!薄鞍!”我大驚失色,連忙拿出草稿紙看,“哦,少加了14000千瓦時該交的16800元,確實是30989.04元!蔽覍擂螛O了,恨不得找個地洞鉆進去,連忙灰溜溜地跑回廠里又取了16000元,才搞定了交電費的事。
同學們可別像我這樣犯類似的囧事呀!
數學論文9
一、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現狀分析
在國際數學比賽成績分析結果中,我們發現我們的學生在數學知識比賽中表現優異,成績突出。但是,在數學知識的實際運用中卻低于其他國家的學生。這就說明我們的數學教學中沒有很好地與生活聯系,導致學生也不能將數學知識很好地運用于生活中。
二、如何優化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
上面我們已經清楚地分析了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現狀,發現生活化的概念依然處于概念層,教學沒有很好地融入生活中。下面我們將提出幾種優化這一問題的解決方法。
1.我們的教學需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
建立新型的數學課堂。教學方法是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紐帶,傳統的教學方法不能夠讓學生在數學中尋找到生活,因此,改變這一教學方法是相當重要的。例如,針對五年級數學中循環小數的教學。教師可以在備課的過程中收集并整理資料,將大量的生活實例運用到教學中,再采用互動式的教學模式。社會的快速發展,很多知識學生在生活中或多或少的有所接觸。教師可以利用這一點,在教學中進行學生與教師的有效互動。這樣,會使課堂氛圍相當融洽,同時,教師的教學也會達到一定的效果。
2.對于我們數學課堂來說
良好的課程導入也是相當重要的。教師可以在課堂導入的環節中采用實際問題進行引入,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比如說,小學數學中關于任意角的問題,教師可以利用體操運動員在單杠上做大回環的例子,與學生進行探討,從而引出本節課的重點內容。這種教學的導入可以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逐漸地明白數學來源于生活,回歸于生活。
3.數學課堂其實不是一成不變的
我們可以用很多方法有效地改善課堂,讓學生感受數學課堂的魅力。教學生活化其實也是為了讓學生感受數學來源于生活,回歸于生活。情境教學法是一種較為開放的教學方法,數學課堂運用這一教學方法也能達到數學教學生活化的目的。我們在教學中為學生營造一個生活中的實際情境,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課堂的魅力,從而達到優化數學課堂的目的。
綜上所述,數學課堂生活化對于我們的數學教學有很大的好處。傳統的.數學教學無法達到素質教育的目的,學生的實際運用能力其實是很重要的,但是,我們卻忽視了這一點,更注重學生在試卷上表現出的分數。本文所分析的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目的在于培養出將數學運用于生活的學生,培養有創新精神、數學運用意識的學生。
數學論文10
1、組建學習小組,加強合作交流
考慮到學生的智力及學習能力等存在差異,在組建學習小組時,考慮到每個學生的特點,提出兩種分組方式:一是優差學生均衡搭配。這種分配方法主要針對初一及初二的學生,其好處是能夠起到優勢互補、取長補短的作用。分組時為方便教師整體把握,應當注意平衡每個學習小組的學習水平。學習能力強的優等生在這種分組方式下可得以充分發展,而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可借此得到學習能力強的學生的帶動與督促,使其能夠改變被動的學習方式而進行主動學習。這種分組方式,不僅能夠增強同學之間互幫互助的精神,還能夠改變學生自私自利的性格缺陷,增強同學間的團隊合作意識及能力。二是分層搭配。這種分組方式主要針對初三學生。分層搭配的原則是依據學生的學生水平進行分層,即將數學水平較高的學生與數學水平相對較低的學生分別分成一組。通過這種分組方法,學習優秀的學生得以互相學習,相互激勵,共同進步,而學習水平較差的學生由于在小組內不再處于受幫助的位置,這有助于樹立學生自信心,保障了其對基礎課程的掌握。總題來講,這種分組方式可實現學生的優勢發展。
2、開展實例探討,強化實際應用
對于教師,在開展實力探討方面,以教授“簡單的軸對稱圖形”一課為例,可將這部分內容分為角、線段、直角三角形同等腰三角形這四部分。將所有學生分為8組,要求每組同學先自己閱讀書本內容,總結出本課程中所有的知識點,然后每個小組派一名同學代表自己的小組講解對知識點的總結情況,最后再進行小組間的交流討論。這種分組學習的方法,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同時小組之間處于一種競爭的狀態,這有助于學生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意識去進行知識總結,這樣能夠大大提高數學的課堂教學效果。此外,在學生進行總結的過程中,教師的角色并不是任其發展,而是時刻關注各小組的學習進展,在學生學習中遇到問題時,能夠及時的'提供有效的解決方式和手段。
3、結語
初中數學教師應該緊緊跟住改革的步伐,不斷更新教學觀念以及改進高效課堂教學方法,教師應改變現有的以講授為主的枯燥的高效課堂教學方法,積極采取多種多樣的、高效的課堂教學方法,培養學生正確的學習態度,自主的學習能力以及強烈的學習興趣。教師應當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并且尊重每一個與眾不同的疑問及觀點,對學生的探索及求知欲望予以充分肯定,促進學生的知識擴展以及思維的發展和完善,進一步提高學習能力。
數學論文11
1電子書包在小學數學學科教學中的具體應用模式
小學數學具有自己的個性特征,它的教學需要借助于一些真實的教學情境來增強學生的理性認識,加深對于一些抽象數學概念的理解;需要學習者能夠通過一定的練習來深化對一些概念的理解,及時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需要數學教師可以對數學知識進行及時的反饋與點評,提高學生自我評價與反思的能力。那么,教師就應該在小學數學學科教學中借助于電子書包來構建兩種模式,即獲得教學模式和掌握學習教學模式。獲得模式這是小學數學概念形成的一種教學模式。小學數學是一門基礎教育學科,它的教學往往離不開一些基本的概念,比如數學定義和數學公式等,而且數學邏輯思維能力也是建立在這些概念基礎上的。因此,小學數學學科教學對于電子書包的應用就應該從這個角度出發,讓電子書包幫助小學生更好地理解數學概念,并基于此來切實提高他們進行數學運算與應用的能力。這是因為數學知識有些較為抽象,數學教師可以通過運用電子書包來提供一些感性的教學材料,讓學生在電子書包創設的真實教學情境中獲得更為豐富的數學知識,通過自身的體驗來加深對數學概念的了解。此外,小學數學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自我探究與主動學習,從而使得電子書包在小學數學學科教學中發揮出積極有效的作用,并通過監控系統來對學生學習情況進行實時監控,有利于促使學生形成數學思維習慣的同時,提高數學教師的教學能力與教學質量。
掌握模式增強小學數學教學效果,不僅需要利用電子書包對數學知識進行形象生動的展示,更需要利用電子書包對數學知識進行進一步的深化教學。這就需要根據掌握學習理論來對小學生進行數學知識的反復練習與測評,根據實際測評結果來強化對小學生的數學練習。實際上,小學數學練習環節對于小學生的數學學習來說有著非常關鍵和重要的作用,主要體現在它可以進一步鞏固和加深小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理解,并對數學新課的知識進行必要的補充與不斷的延伸。應該說,獲得教學模式可以讓小學生對于數學知識與概念形成一個較為初步的認識,即小學數學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電子書包來對數學知識進行鞏固與復習,讓小學生通過一定的數學練習來加深對數學概念的理解與把握,真正透徹地應用數學概念。此外,它還可以引導小學生進行正確的自我學習評價,及時進行自我完善。
2小學數學學科電子書包教學模式的具體應用方法
小學數學教師應該根據電子書包的測評結果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計劃電子書包能夠及時反饋出學生的數學學習情況,那么,這就有利于數學教師對小學生進行數學學習情況的實時測評與跟蹤。這也對小學數學教師的教學提出更高的要求,應該根據電子書包給出的相關測評結果來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計劃,尤其是要對課堂教學進行動態性調整,對少部分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讓小學生可以在電子書包的及時反饋系統下獲得更為個性化的數學學習,有利于減少不同學生間的學習差距,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小學數學教師應該利用電子書包來引導學生進行多元化學習電子書包作為一種新型的移動教學終端平臺,它有著跨越時空的獨特優勢。但是,由于其在我國的小學數學學科教學中的應用仍然處于起步階段,很多學校對于它的應用也只是局限在教室內部,反而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其作為無限網絡連接的移動終端的功能。那么,小學數學教師就應該把電子書包的多種功能進行最大化的利用,讓其把數學學科的教學過程進行課內與課外的有效連接,讓學生采取個性化且多元化的學習方式。當然,還應該對電子書包的各項功能進行不斷的完善與更新,讓其成為一個更為高效的數學教學輔助工具。
小學數學教師應該采取與電子書包相匹配的課堂使用與管理策略雖然說電子書包可以引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但是一些學生過于專注于電子書包這樣的新型電子產品,反而分散了他們的學習注意力。鑒于此,小學數學教師就應該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制定并嚴格實行電子書包的課堂使用制度,經常性地提醒并督促學生進行自主學習,讓電子書包創設的真實教學情境真正引領小學生進行積極主動的數學學習,避免出現小學生過于沉浸于電子書包平臺中的不良學習狀況。當然,數學教師也應該提醒小學生在應用電子書包時不必緊張或亂答。此外,小學數學教師還應該把教師板書同步給學生,并重視資源、電子書、搜索、反饋、診斷報告、補救教學等六個教學要素的合理應用,真正讓電子書包成為小學數學學科教學的得力助手。
數學論文12
偉大的數學王國由0—9、點、線、面組成。你可別小瞧這些成員,他們讓我們的生活奇妙無比,豐富多彩。例如這不起眼的點,它使我們的生活更美,更快捷。這個功勞非黃金分割點莫屬了。
把一條線段分成兩部分,其中一段與該線段的比等于另一條線段與第一條線段的比,比值近似0。618,這就是黃金分割點。
從古希臘以來,一直有人認為把黃金分割點應用于造型藝術,可以使作品給人以最美的感覺。因此,黃金分割點在生活中的應用十分廣泛。
一、畫圖的應用
1、畫長方形是我們小學生最平常的事,也是最熟悉不過的。你們可知道在無條件的情況下怎么把長方形畫的更美,給人一種更舒適的感覺?那就是長方形的寬與長的比值接近0。618,這樣畫出的圖形更美。
2、學過繪圖的人可能知道如果給你一張紙,把這張紙畫滿,不一定會好看,但要是就畫一點,留許多空白也不會太好看。但有一些畫就讓人感覺很美、很清爽。那是因為它應用了黃金分割點,才讓人感到賞心悅目。
二、人體的應用
1、在人體的結構上,黃金分割的應用更為廣泛,舉個最為熟悉的例子。人們常稱的帥哥、美女,就是他們的臉寬與臉長的比、腿長與身長的比值都約是0。618,這樣的身材堪稱最美。
2、人的肚臍是人體的黃金分割點、膝蓋是人腿的黃金分割點……
三、建筑物的應用
古今中外,許多建造師都偏愛0。618,他們的杰作另世人仰慕。如:古埃及的金字塔,巴黎的'圣母院,還有法國的埃菲爾鐵塔……
四、生活上的應用
1、大家平時可能注意到電工在檢查一根不導電的電線時,他總是選擇這根電線的黃金分割點來檢查,因為這樣可以最快速的找到損壞處。
2、我們家里大多數門窗的寬和長的比也是0。618,還有箱子、書本等都應用了黃金分割點,讓這些物品看上去更舒心。
大千世界,美輪美奐,到處都蘊藏著黃金分割點。讓我們一起努力吧,用知識和智慧創造出更多的美!
數學論文13
得出余數應該是0.2而不是2,在豎式上的余數2表示2個十分之一,即每次除后的余數數位與商的數位一致。
再如學完了“圓的面積”,出示:一個圓,從圓心沿半徑切割后,拼成了近似長方形,已知長方形的周長比圓的周長大6厘米,求圓的面積(下圖)。乍一看,似乎無從下手,但學生經過自主探究,便能想到:長方形的周長不就比圓周長多出兩條寬,也就是兩條半徑,一條半徑的長度是3厘米,問題迎刃而解。
教師作為教學內容的加工者,應站在發展學生思維的高度,相信學生的認知潛能,對于難度不大的例題,大膽舍棄過多、過細的鋪墊,盡量對學生少一些暗示、干預,正如“教學不需要精雕細刻,學生不需要精心打造”,要讓學生像科學家一樣去自己研究、發現,在自主探究中體驗,在體驗中主動建構知識。
二、實踐操作——讓學生體驗“做數學”。
教與學都要以“做”為中心。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教學做合一”的觀點,在美國也流行“木匠教學法”,讓學生找找、量量、拼拼……因為“你做了你才能學會”。皮亞杰指出:“傳統教學的特點,就在于往往是口頭講解,而不是從實際操作開始數學教學!薄白觥本褪亲寣W生動手操作,在操作中體驗數學。通過實踐活動,可以使學生獲得大量的感性知識,同時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求知欲。
在學習“時分秒的認識”之前,讓學生先自制一個鐘面模型供上課用,遠比帶上現成的鐘好,因為學生在制作鐘面的過程中,通過自己思考或詢問家長,已經認真地自學了一次,課堂效果能不好嗎?如:一張長30厘米,寬20厘米的長方形紙,在它的四個角上各剪去一個邊長5厘米的小正方形后,圍成的長方體的體積、表面積各是多少?學生直接解答有困難,若讓學生親自動手做一做,在實踐操作的過程中體驗長方形紙是怎樣圍成長方體紙盒的,相信大部分學生都能輕松解決問題,而且掌握牢固。
再如“將正方體鋼胚鍛造成長方體”,為了讓學生理解變與不變的關系,讓他們每人捏一個正方體橡皮泥,再捏成長方體,體會其體積保持不變的道理。在學習圓柱與圓錐后,學生即使理解了其關系,但遇到圓柱、圓錐體積相等,圓柱高5厘米,圓錐高幾厘米之類的習題仍有難度,如果讓學生用橡皮泥玩一玩,或許學生就不會再混淆,而能清晰地把握,學會邏輯地思考。
對于動作思維占優勢的小學生來說,聽過了,可能就忘記;
看過了,可能會明白;
只有做過了,才會真正理解。教師要善于用實踐的眼光處理教材,力求把教學內容設計成物質化活動,讓學生體驗“做數學”的快樂。
三、合作交流——讓學生體驗“說數學”。
這里的“說數學”指數學交流。課堂上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合作交流,能夠構建平等自由的對話平臺,使學生處于積極、活躍、自由的狀態,能出現始料未及的體驗和思維火花的碰撞,使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
因為“個人創造的數學必須取決于數學共同體的‘裁決’,只有為數學共同體所一致接受的數學概念、方法、問題等,才能真正成為數學的成分。”因此,個體的經驗需要與同伴和教師交流,才能順利地共同建構。
例如學習“分數化成小數”,首先讓學生把分數一個個地去除,得出1/4、9/25、17/40能化成有限小數的分數。
若像教材上一樣再將各分數的分母分解質因數,看分母里是不是只含有質因數2或5,最后得出判斷分數化成有限小數的方法,這樣哪能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呢?學生的表情是木然的,像機器一樣跟著教師轉,如此沒有興趣的學習,效果又能如何呢?可以先讓學生猜想:
這些分數能化成有限小數,是什么原因?可能與什么有關?學生好像無從下手,幾分鐘后有學生回答“可能與分子有關,因為1/4、1/5都能化成有限小數”;
馬上有學生反駁:“1/3、1/7的分子同樣是1,為什么不能化成有限小數?”
另有學生說:“如果用4或5作分母,分子無論是什么數,都能化成有限小數,所以我猜想可能與分母有關。”“我認為應該看分母。從分數的意義想,3/4是把單位‘1’平均分成4份,有這樣的3份,能化成有限小數;
而3/7表示把單位‘1’平均分成7份,也有這樣的3份,卻不能化成有限小數!
老師再問:“這些能化成有限小數的分數的分母又有何特征呢?”學生們思考并展開討論,幾分鐘后開始匯報:“只要分母是2或5的倍數的分數,都能化成有限小數!薄拔也煌。如7/30的分母也是2和5的倍數,但它不能化成有限小數。”“因為分母30還含有約數3,所以我猜想一個分數的分母有約數3就不能化成有限小數。”“我猜想如果分母只含有約數2或5,它進能化成有限小數。”……可見,讓學生在合作交流中充分地表達、爭辯,在體驗中“說數學”能更好地鍛煉創新思維能力。
四、聯系生活——讓學生體驗“用數學”。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要體現生活性。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教師要創設條件,重視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學習和理解數學;
要善于引導學生把課堂中所學的數學知識和方法應用于生活實際,既可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又能讓學生切實體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體驗到數學的價值。
如簡便運算125-98,可讓學生采用“購物付款的經驗”來理解:爸爸有一張百元大鈔和25元零錢,買一件98元的上衣,他怎樣付錢?營業員怎樣找錢?最后爸爸還有多少錢?學生都能回答:爸爸拿出100元給營業員,營業員找給他2元,爸爸最后的錢是25+2=27元。引導學生真正理解“多減了要加上”的規律。以此類推理解121–103、279+98、279+102等習題。
學習“圓的認識”后設計游戲:學生站成一排橫隊,距隊伍2米處放一泥人,大家套圈。學生體會到不公平,應站成一圓圈或站成縱隊才公平,更好地體會“在同一個圓內半徑都相等”。學完“用字母表示數”后,隨意取出一本書,問它有多少頁?學生們起先一愣,有的搖頭,有的茫然,過了一會兒恍然大悟:“這本書有X頁!薄坝衋頁!薄坝衎頁!薄覀兊慕虒W要給學生一雙數學的眼睛,不斷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使學生真正體驗數學的魅力。
再如:紅梅公園的門票每張10元,50張以上可以購買團體票每張8元,我們班一共有45人,該如何購票?學生們通過思考、計算,得出了多種解法:4510=450(元),508=400(元),508-58=360(元),508-510=350(元),在比較中選擇最佳方案。
體驗學習需要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全過程,在體驗中思考,鍛煉思維,在思考中創造,培養、發展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當然,創設一個愉悅的學習氛圍相當重要,可以減少學生對數學的畏懼感和枯燥感。讓學生親身體驗,課堂上思路暢通,熱情高漲,充滿生機和活力;
讓學生體驗成功,會激起強烈的求知欲望。同時,教師應該深入到學生的心里去,和他們一起歷經知識獲取的過程,歷經企盼、等待、焦慮、興奮等心理體驗,與學生共同分享獲得知識的快樂,與孩子們共同“體驗學習”。
數學論文14
一、問題現狀
現狀一:作業形式單一,缺乏操作性。目前的作業本類型有同步探究、補充習題、課堂作業本三種。以基礎練習為主:形式基本是口算、計算、解決實際問題。缺乏數學閱讀、數學審美、動手操作、撰寫數學日記等綜合實踐性作業。
現狀二:反饋形式單一,教師以作業批改為主。作業反饋形式單一表現在批改符號單一、缺乏激勵性語言。對開放性的、動手操作性的作業,缺少反饋評價。
現狀三:形成惡性循環,作業正確率不高。學生的數學作業量大,形式單一,對他們來講缺乏挑戰性,感覺作業枯燥乏味。對于老師布置的作業,學生只求寫完,至于審題習慣、書寫習慣、驗證習慣等沒有得到培養和提高。一旦形成這種惡性循環,作業的正確率就不高了。
造成這些現狀的主要原因是:教師缺少相關的數學課程理論學習,把教學設計重心全放在課堂教學上,忽略了對作業的精心設計,作業設計在教師教學設計中還屬于一片空白。這都說明教師缺少以學生為本的意識,忽視了學生在作業過程中情感與態度的發展。處理好作業數量與作業質量、作業內容與作業形式、作業結構與作業效益的關系,使作業成為一種有目的、高效的活動。怎樣設計出有效的作業這個問題擺在了我們面前;诖耍覀兲岢鲂W數學作業設計的策略研究。
二、什么是有效作業
就作業本身來說:有針對性(針對課堂教學;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有層次性(難易層次),多樣性(基礎題、應用題、思考題、知識閱讀、實驗報告、調查報告、數學日記、口述、小作品)。就學生來說:有效作業是符合學生年齡特點和身心發展的規律,能使其在原有基礎上得到發展的,具有趣味性、探索性、可操作性。充分考慮學生基礎差異,不造成學生負擔的(適量的、適時的)作業。就教師來說:有效作業是學生完成的作業速度快,質量高。就小學數學學科特點來說:有效作業應體現數學學科的基礎性、應用性、實踐性。
三、設計出有效作業的途徑
1作業設計
、沤⒁詡湔n組為單位的作業設計小組。⑵教師根據每堂課的教學設計思路,設計出有針對性的、符合知識建構原理的練習。⑶根據學生的.年齡和認知規律,設計適量、適時的作業。低段以操作性作業為主,書面作業為輔。時間控制在15分鐘以內。中段高段作業書面作業和實踐應用作業相結合,時間控制在30分鐘以內。適時的作業。根據遺忘規律,老師布置的作業一般應與當天的教學內容相關。⑷參照《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設計出有層次的作業。⑸加強理論和實踐的聯系,設計出生活中的應用性作業。⑹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引導其發揮自主創新能力:學生自己設計作業。⑺激發學生興趣的作業練習。創設情景:整篇作業設計成一個情景或闖關活動。數學作業與游戲結合,數學作業與美術結合。游戲和美術都是小學生感興趣的內容。⑻合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提高練習效率。運用多媒體進行分層練習,增強訓練密度(時間短,效率高)。課堂上,運用多媒體設計練習,省去教師板書和學生書寫的時間,能在較短時間內向深度、廣度伸展,練習容量大大增加,生動有趣地鞏固了新知。運用多媒體完成作業,對于某些抽象的練習內容,可以進行形象具體、動靜結合、聲色兼備的演示,起到了點撥、疏導的作用,使學生一目了然。
2作業反饋設計
優化批改符號,保護學生自尊心。我們普遍存在的批改方式,如:星級、年月日等,這樣單一的評價,讓學生對自己好的地方得不到賞識,不足的地方得不到改進,我們可以先將這個符號換一換,比如用圈△。評語評價,從批改走向對話。寫上老師的贊賞、感受、鼓勵、教誨、批評同時,還可以讓學生寫上學習的感受以及對老師想說的話,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評價以鼓勵和建議為主。
評價形式多樣化。面改和教師批改結合。適時也可以將學生自評、同學互評、小組評價等評價方式相結合。評價標準多元化。我們面對的學生沒有完全相同的心理傾向,更沒有相同的智力,他們擁有自己獨特的學習風格。反映在作業活動中,不管學生如何努力,他們都將做出水平各異的作業來。我們在評價學生作業的時候,就應該實行評價標準多元化。同樣一道題,一位學生完全做對。一位學生解題思路是對的,計算有錯,比起之前的作業算是進步,那后者的作業也應該給予一定的肯定。
四、總結
小學數學作業設計的策略需要老師從教學實際出發,在教育現實情景中去發現、研究和解決學校自身遇到的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學生作業低效的問題。教師不再是單純地布置作業讓學生低效地鞏固知識,教師參與研究設計高效作業,并進行反思。作業設計的直接目的都是為了提高教學質量,促進教師和學生共同發展。
數學論文15
數學,經常從人們身邊走過,生活中人們都離不開它,它為人們的生活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在我們的班級中經常要使用到數學。比如班級收飯費,一個班共有62名同學。在校吃飯的有60名同學,每人應付85元。這樣的話便要算出60人一共應付幾元。應用乘法就可以很簡便的算出結果。只要用85×60=全班60人應付幾元。這是我們身邊最普通的'例子了。
在我們的生活中,與數學的關系也十分的密切。大家一星期都要上一次超市的,但身上往往只會帶50元--80元左右。這個時候,我們就要很有計劃的買東西了。但是,商品的價格往往不是一個整數,如一塊香皂5.60元,一雙布鞋12.70元。這時,我們就要有良好的口算能力。上超市總不能每一次都帶著一個計算器。所以要想好了買,算好了買,要不然,錢就不夠了。
如果你長大了成了一名設計工人,那你就要把每一塊磚的長、寬都算的一清二楚呀!連0.1的誤差都不能有!
由此可見,數學是多么重要!所以,我們現在要學好數學,長大后才能去建設我們的祖國!
【數學論文】相關文章:
數學論文05-15
關于數學論文01-01
小學數學論文11-23
初中數學論文02-17
小學數學論文07-15
數學論文[優選]05-27
初中數學論文07-11
關于數學論文11-18
小學數學論文07-15
數學論文提綱范文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