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生數學論文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熱)小學生數學論文
現如今,許多人都寫過論文吧,論文寫作的過程是人們獲得直接經驗的過程。那么你有了解過論文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生數學論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生數學論文1
在生活中,有許多的數學問題。也許是圖形的分類,可能是解方程,或許是小數知識和應用題。在這里我給大家主要講一下小數吧。
在一個周末,我媽媽帶我去公司玩。我興高采烈地和她一起去了公司。在路上我看見了一些小數,例如:加油站的油7。84/升,九毛九長壽面60。99元。街上的衣服15。5一件 媽媽問我說:你把上學期學的小數說一下。 我點點頭。
到了公司,我不慌不忙的打開電腦,媽媽說: 先別急,你先把小數題做一下。 我的臉上充滿了苦笑。啊!我從來把小數不看作一回事的。結果我一做,咦?好簡單呀!我一口氣把它做完了。媽媽說: 做的不錯,可我要檢查一下。 我下面的任務當然是去玩電腦了。不一會兒,媽媽走了出來,說粗心了吧?有錯題的哦。我好郁悶呀,我細看了看,原來是粗心時把得數寫錯了。我不好意思的低下頭,媽媽問我,知道小數的意義嗎?我說知道,小數是由整數部分、小數部分和小數點組成。當測量物體時往往會得到的不是整數的數,所以古人就發明了小數來補充整數。小數是十進制分數的`一種特殊表現形式。媽媽說,不錯,記住以后不要粗心嘍。我說好,我一定會加油的。
在生活中一定有許多數學問題,只要我們細細觀察,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你做到的。
小學生數學論文2
在新課程實施中,引導學生轉變學習方式被置于很重要的位置。下面我就新課程中,如何指導小學學生學習數學談幾點自己的看法。
一、注重引導學生構建知識模式。在學生構建知識模式的過程中,教師的講解并不是直接將知識傳輸給學生,教師要作為組織者、合作者和引導者的身份,使學生主動參與到整個過程中去。教師要充分發揮學生思維的主體性,引導學生分析知識的成因及特點,通過學生自己歸納總結得出知識模式。學生對某一知識的構建過程,也是學生求簡意識得到發展的過程,但學生自己不一定能構建好“最簡”模式。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利用多種手段,幫助學生構建最簡單、最科學的模式。要完成這一任務,往往要通過大量的`信息整合與多次模式的漸進來完成。不少數學問題都可以刪繁就簡,尋求解題的捷徑。例如,加法能用乘法進行簡便運算,減法能用除法進行簡便運算。
二、注重培養學生進行知識歸納與思維拓展。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生活環境,從學生的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歸納、類比、猜測、反思等活動,獲得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進一步培養思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教師處于教學第一線,大量而繁雜的知識需要教師整理、歸納和總結。倘若教師能引導學生自己歸納、總結,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在這一過程中始終貫徹求簡原則,則對培養學生的求簡意識大有裨益。例如,用量角器度量角的方法可以概括為“中心對頂點,零線對一邊,它邊看度數”;長方體、正方體和圓柱體的體積可統一歸納為用“底面積乘高”求得。
三、注重引導學生進行知識命名。對某些知識,經常訓練學生給予準確而精練的命名,是培養學生求簡意識的有效途徑。一方面,教材中有很多知識就非常簡練,教師要引導學生細心領悟。例如,角中的“銳角、直角、鈍角、平角、周角”;比例中的“正比例和反比例”;分數中的“真分數、假分數和帶分數”等。另一方面,要啟發學生自己給知識命名,這樣就可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并簡化知識,合理地利用,達到為我所用的目的。
四、注重數學問題解法上的刻意求簡。數學為人們交流提供了一種有效、簡捷的手段。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幫助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教學中要創造平等、民主的師生關系,使教學相長,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發展。數學在對客觀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畫的基礎上,逐步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論,并進行應用。這一過程除了邏輯和證明外,充滿著探索與創造。
五、注重發展學生的簡縮思維,增強學生的直覺能力。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由于把數學解題過分地嚴格化、程序化,把成功歸于解題的功勞,學生的直覺能力得不到重視,學生的內在潛能無法被激發出來,思維能力更得不到鍛煉,同時,也喪失了數學學習興趣,這種現象應該引起數學教育者的重視與反思。數學教學中要注重學生自主學習習慣的培養,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讓他們在學習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并認識問題,主動參與到教學中來,激發數學學習的探究精神與創新思維。
小學生數學論文3
一、培養數學學習興趣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重要性
關于數學是其他自然科學的基礎和保證,因此,學好數學對于學生以后其他學科的學習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小學數學主要是促進學生在幼年時期接受數學教育,進而為將來的數學學習奠定基石,因此,培養小學生對于數學的學習興趣顯得非常重要。處于7~12歲年齡段的小學生是各項認知技能都在快速發展的階段和人群。在這一年齡階段,其學習數學知識的能力會隨著其興趣而得到不同的發展。如果學生因為缺乏學習興趣,產生厭學心理,就會對其今后的發展造成不可修復的傷害。教育和教學就是培養人和塑造人的一門科學,所以說,好的教育教學是會使得人的全面發展得到增強的。
二、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
1.必須要實行的.原則
我們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數學興趣是一個重要的教學問題,它必須與學生的知識結構一致和協調,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和全面發展,那么,我們就必須必須遵循和執行一定的原則:
。1)適應性原則
適應性原則要求在小學數學教育的日常活動中,學習興趣是關鍵,那么,我們就需要以此為原則來不用該年齡階段的知識去引導學生的努力方向。比如說,現在小學階段,那些小學奧數比賽已經非常流行了。這些所謂的奧數競賽,不符合小學生的學習階段和知識結構,很多題目大大超出他們的知識范圍。但這在校園里卻是一種很普遍的風尚,這種錯誤的風尚打擊了一大部分學生,使他們發出“數學難”的呼聲。這樣的學習榜樣當然值得肯定,但不適宜在推廣而后實施,也不利于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和興趣。
(2)發展性原則
其發展性原則是為了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來結合社會的生活和學生的身心特點雙重因素。那么,啟發學生思考的問題要符合學生知識結構,既不能太簡單也不能太難,主要是要聯系理論知識與現實生活,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此外,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既感到有挑戰性,又感覺到好玩和有成效。這樣,學生在數學課堂上的學習中不但能學到一定的知識,又有了繼續學習的欲望和興趣,為以后的學習和生活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是實現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目的的。
2.所采取的方法
其中要以根本原則為基礎,以具體措施為方法來有針對性地達到教學目標。例如:我們在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可以采取趣味性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小學數學的教學學習環境來說分成兩個部分,一是課堂教學,二是課外思考和課外作業。在課堂教學中,應該:
。1)每名學生都積極參與
老師在授課的過程中,要以所教知識與學生的現有認知水平為基礎,設計師生共同參與的學習模式,讓所有學生參與其中,提高其學習的主動性和效率。
。2)不同的成功體驗
要讓每一名學生都有自己對成功的體驗,老師通過教學情境的創設來區別對待,并根據學生不同學習程度和學習能力因材施教,這樣所有程度的學生都能獲得成功的喜悅。數學這一學科具有系統性和連續性,所以說,循序漸進、激勵優生和表揚后進生都是可行之策,每一名學生都會體驗到自己的成就感來獲得喜悅之情,更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3)積極表揚和鼓勵
小學生具有年齡小和爭強好勝的特點以及榮譽感,所以,在教學的活動中,教師要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和優點來加以表揚。特別是,在學生取得進步時,教師要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這樣就會使得學生們不斷保持學習興趣。
。4)趣味性課堂活動
教師可以組織一些趣味活動。首先是重視直觀的教學方法,例如在教授小學一年級“加減法”的時候,可以讓同學們自制一些小工具,這樣課堂上玩耍的過程中就學會了知識,同時也使學生學習變得直觀化和簡單化。其次,我們教師在日常的教學中,盡量將一些大家都熟悉的生活場景引入到課堂來,通過生動有趣的故事,在中間穿插一些數學知識,并通過模型、實物等教具,配合多媒體等教育設施,形象而又直觀地引導學生去掌握新知識。在課堂外,應該:給學生創造自由的發展空間。因為小學數學學科本身以理解為主,只要在課堂上真正理解消化了,我們可以適當地減少家庭作業。畢竟在如此小的年紀搞題海戰術實在不是一件痛快的事。為了保持學生在課堂中的熱情和興趣,盡量不要給學生的課外生活布下陰影。課外作業以質量取勝。適量的人性的家庭作業能夠使學生對數學這一重要學科保持持久的正面的重視。所以我們在給小學生布置數學課外作業時,必須對題量和題型做細致的考察。歸根到底,作業的意義就是為了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而不是作為懲罰學生的硬性指標。
小學生數學論文4
同學們在平時的生活中因粗心大意解答數學問題而出過糗嗎?我在這一方面就有著深刻的教訓呢!
因為我對數學特別感興趣,媽媽經常叫我用數學解決一些我們家廠里的事情。這天,媽媽叫我到離廠不遠的供電局交電費。我發現廠里的用電繳費標準是這樣的':用電量不超過14000千瓦時,就按每千瓦時1.2元收費,如果用電量超過14000千瓦時,超過部分的單價可下浮10%。
我們這次的用電量是27138千瓦時,該交多少錢給供電局呢?我拿起筆在草稿紙上飛速地計算起來;
27138-14000=13138(千瓦/時)
14000×1.2=16800(元)
13138×[1.2×(1-10%)]
=13138×[1.2×90%]
=13138×[1.2×0.9]
小學生數學論文5
根據當今國內教育形勢發展的需求,國家相關教育部門以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教育思想為指導,為適應時代需要和實現初中素質教育教學目標,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相關實驗工作漸漸地逐步進行了科學、有效的實施,并將在此基礎上全面實施新課程,使用新教材。課程改革的核心環節是課程實施,而教學過程是有效地實施課程的基本方式所體現。就數學教學過程而言,從教學過程來看存在著一些有待解決的問題。因此,對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學過程進行相應的探討,尤其是初中數學高效率的教學過程,對于實施新課程,有效推動素質教育具有及其重要的意義。
其高效率體現在傳授知識的有效性、學生模仿老師做題的快速性和準確性,對付考試的靈巧性。本人認為,新課程理念下高效率的教學過程不僅是有效傳授知識的過程,而且是特殊形式的認識過程,是教師、學生、教材三者之間相互制約,統一協調的過程,是在最少的時間里使學生的知識、技能、智力獲得最大限度的發展和有效提升的過程。如何提升初中數學教學過程的高效率呢?本人就此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并且得出了以下研究成果和結論。
一.對學生實施有效知識教育、科學規范的研究數學新課程
教材曾經簡單、單一的一度被理解為規范性的.教學內容。教師在教學中只要按教學大綱傳授教材內容就可以了。然而,現如今初中數學教材無論是在內容上還是形式上都已經做出了很大的改動,就連課程體系都已經發生了不同程度的變化。這對所有教師與學生來講意義是不同的。而且就數學本身而言,數學學習中的“再發現”比其它學科難。所以需要教師以“學生發展為本”重新有效地研究新課程,重組、活化教學內容,以滿足學生不同階段的成長需求、發展需要。
二.師生密切配合,提升數學教學創造性
如何正確處理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老師教與學生學的關系,是長期以來教學理論屆長期議論的話題,也是值得進一步探討、鉆研的問題。以前的教育學者總是把教師擺在中心位置,過分聲明教師的主體地位和領導作用;現在的實用型學者則把學生擺在中心位置,強調學生的自主性和主觀能動性。其實在教學與學習的過程中無論是以老師為中心還是以學生為中心,都要遵循學圍繞教轉的原則,實際上,教學效果如何完全取決于教學過程中師生間的互動效果。
三.讓學生獨立思考、自覺體驗
傳統的初中數學教育把教育目標單一地理解成是傳授專業知識與訓練學科技能,如此一來學生課堂的一切盡在教師掌握之中,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往往因此而被泯滅、無法真正的發揮出創造性和應有的情感性。這也成了往屆初中生在考試過程中出現了高分低能的原因。新課程強調把“思考還給學生”,目的是讓學生經歷知識發生、發展和形成結論的豐富、生動的思考、探索過程,從而在這個過程中有效培養和鍛煉數學思維能力,獲得積極地情緒生活和愉悅的情感體驗,提高綜合素質。
四.在新授中有效發輝學生潛力
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的發展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學生知識拓展,認知結構由簡單到復雜,由低級到高級的發展。第二個階段是學生數學學習素質的提高。第三個階段是學生的應用、創造、發現等綜合能力的發展。我國不少數學教師只重視理論卻忽視了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新課程數學教材中出現了很多與實際生活聯系緊密的內容,因此在日常教學過程中老師們要轉變舊觀念,在實際教學課堂上培養學生應用能力。對于學生的創造和發現能力的培養,不能停滯不前。新課程中,出現了研究性課題,這些對學生動手、動腦能力的培養是有百益而無一害的。老師克服惰性心理、積極鉆研教材,將一些新穎的生動的生活實例帶入課堂新授部分,啟發學生思考問題、自我提問、集體解答,營造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進而讓學生對每一堂新授課都有不一樣的深刻記憶,從根本上讓學生學會知識的運用。
五.對學生實施德育、智育、美育,促進身心協調發展
結合數學教材內容,在教學過程中向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初中數學教材中如勾股定理、楊輝三角等都是反映愛國情懷的典型例子。教師應緊抓這些內容,向學生介紹我國古今數學家的事跡以及他們的光輝成就,激發學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利用多媒體等現代化教學手段對學生進行辨證唯物主義觀點的教育。從教材內容看,數學體系中常見的如:一次函數與二次函數、方程與不等式,通過講解它們之間的聯系與區別,培養學生對事物間存在的聯系轉化等觀點。由此可見,數學教學中不僅培養了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還讓學生接受辨證唯物主義的教育。
結合數學學習過程,培養學生的科學性、頑強性、創造性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F如今科技對人類的要求更高,需要學生具備有科學態度和創新精神。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結合數學學科的特點,鼓勵學生扎扎實實地系統學習知識。同時,通過幾何證明題的訓練,可以培養學生刻苦鉆研、獨立思考以及嚴謹、有條不紊的科學態度。在數學學科教學中,美育是以人為對象和載體,體現了“育人”功能與目的內在統一。
數學理論的簡單性、統一性;結構系統的協調性,對稱性;數學方法、數學結論的奇異性都是數學美的具體內容。在數學教學中實施美育,可以培養發展學生的數學美感,使之形成對數學科學的愛好,能夠啟發學生學習數學的最佳動機,促進學生創造思維的發展,也能促進教學,提高教學質量。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實事求是,聯系實際,善于引導,就能行之有效地進行德、智、體、美全方位滲透。
小學生數學論文6
今天是我舅公家的兒子俞勇舅舅的結婚大喜日子,我媽媽帶我去海鷗大廈吃喜酒。我心里樂開了花。
一大早,媽媽就在家說:“我們今天要去理發店洗頭做頭發,還要洗車,都很費時間,要抓緊時間!蔽蚁耄骸霸趺礃硬拍芄澥r間呢?”我動腦筋一想,有了,洗車不是就在理發店對面的街上嗎,我們可以先把車開到店里,然后把車交給店里的人后,我們去洗頭,洗完頭再來提車。這樣兩件事情同時進行,時間不是就可以節省了嗎?我把這個辦法告訴了媽媽,結果,我們真的節省了不少時間。
晚上,媽媽笑嘻嘻的對我說:“你今天動腦筋了,那你想想,平時我們還有什么時候可以用這個辦法來節省時間?”“早上起床,可以一邊微波爐里轉早飯,一邊刷牙洗臉;還有奶奶鍋子里煮菜時,可以先把用過的'碗收拾掉等!蔽医Y合自己看到的事情,回答媽媽。“歆歆,媽媽告訴你,這個辦法叫做統籌方法,就是讓幾件事情在可以的情況下一起進行來節省時間,而且這是一種數學方法!
今天我十分高興,知道了什么是統籌方法,并節約了時間,希望自己以后學好數學,運用到生活中,讓生活變得輕松又自在。
小學生數學論文7
一、教師應當接受專業的培訓
教師通過參加教育主管部門舉辦的各種教學培訓,更新教育觀念,改變教學方法,從原本單純的“教”,變成與學生互動,教學相長;認真學習專業知識,開闊視野,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對于數學教學來說,學生們學會了某一種數學知識,卻沒有學會學習的方法,更不會把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只是為了學習而學習,為了考試而學習。這不但不能達到素質教育的要求,反而抑制了學生本身具備的能力,堵死了學生多方面發展的道路。而接受過專業培訓的教師,在學生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的過程中,更能夠發掘學生的潛力,對學生未來的發展有著強大的推動作用。
二、教師應當認真研究教材
教材是教學最基本的依據,教師所有的教學活動都應當圍繞教材展開。教材也是連接學生學習和教師教學的重要紐帶,依據教材,教師才能夠把知識傳授給學生。雖然現在提倡多姿多彩的教學方法,然而前提是要基于教材和課程標準要求的基礎上。有些教師采取了趣味的教學方法而使課堂熱熱鬧鬧,卻忽略了教材中的內容,學生學習輕松了,興趣濃厚了,然而卻沒有學習到應該掌握的知識,這豈不是本末倒置嗎?熟悉教材中的知識是教師最基本的責任,并且還應該掌握一至六年級數學知識之間的聯系。教師應當根據教材中的知識,制定適當的教學方法,在把握好教材內容和教學目標的基礎上,采用多樣的教學模式,才能保證不“跑題”,從而讓學生在有趣的課堂上學到知識。
三、教師應當關注學生思維方式與心理情感
每個學生的性格不同,在學習數學時的表現就會有很大的差別。教師應當多加關注每個學生的具體情況,比如有些學生善于嚴密地思考,在某一處數學知識上,要把每一個點都想到,這種思維方式的優點就是不會漏掉重要的信息,但是,卻花費時間比較長,教師就應當教該學生如何篩選數學知識中的重要信息,忽略不重要的部分,從而節約學習的時間。而有些學生善于跳躍式思維,這種思維方式的優點是速度快、對知識的接受能力強,卻容易因為馬虎粗心犯下錯誤,教師就應當引導學生養成仔細認真的好習慣。關注學生的心理情感,有利于掌握學生的興趣所在,把學生喜歡的事物與小學數學教學融合到一起,讓學生在娛樂和游戲中學習,這比單純地講解教材中的知識效果要好得多。
四、教師應當靈活使用適當的教學方法
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還無法總結出具體的學習方法,而相對來說,教師的教學方法就決定了學生的學習模式,合適的教學方法,能夠帶來更好的教學效果。而所謂合適的教學方法,其真正的含義就是適合教師所教的學生的教學方法,某一種學習方法對于某一個班級適合而對于另一個班級就未必適合,而教師要做的就是要使教學方法盡可能地適合大多數的學生,而對于情況比較特殊的學生,教師要多花一些時間和精力,幫助他們適應學習環境或者是專門針對這些學生制定適應于他們的教學方法。對于教師來說,每個學生都是平等的,教師不應當因為自己教學方法的問題而造成某些學生學習方面的困難。教師是為學生“傳道授業解惑”,小學數學教學方法也應當符合這一要求。
五、教師應當做好課外的工作
要想讓學生在數學方面的學習取得好的效果,單純地依靠教師課堂上的教學是完全不夠的。教師在教學之前就應做好準備工作。教師應當在課外研究好教材中的內容,明確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和難點,預測哪些知識是學生難以理解的,應采用怎樣的教學方式學生更容易理解,并認真寫好教案設計。在上課的時候會用到哪些教具,教師也應當在課前準備好。而在講完一堂課之后,教師應當認真批改學生的作業,及時了解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分析學生在學習中遇到了哪些問題,并且及時與學生交流,分析問題存在的原因,幫助學生解決這些問題。教師在課外做好這些工作就會減輕自己和學生在上課時的負擔,學生們學習的時候也會很輕松。從這一點來看,教師的課外工作的重要性絕不亞于課上的工作。
六、教師應當積極參與教育科研
“開展教育科研是興教、興校、育人的根本保證!苯處煵粌H要善于教,而且要善于研究教;不僅要培養學生,而且要通過科研,培養自己,教研相長。一方面,教師研究的問題直接來自教育教學實踐,是為解決具體問題服務的,它有極強的針對性和目的性。只有使科研與教學相結合,教師的科研活動才有價值。另一方面,教師的科研應體現在如何將已有的教育理論研究成果盡快地轉化到教育教學實踐中去,促進教育教學水平的提高。第三,教師在教育科研中應是一名學習者。首先,教師參與教育科研的學習者角色是一種自主式的學習主體。教育科研是一個不斷發現、探索、解決問題的過程,這正是“學習”的本質所在。其次,教師作為自主式的'學習者是貫穿教育教學過程始終的,只有學習行為日;,教師的科研水平才能不斷提高。唯有如此,教師才不是在自己的領域里被動的工作,而是主動地創造;他便不再是一支燃燒得什么也沒有的蠟燭,而是用科研不斷照亮自己前進的道路;他便不再是一個只對教材做膚淺了解、按教案簡單操作的工匠,而是必然成為攀登教育科學藝術高峰的實踐者。
七、教師要不斷總結教學經驗
對于任何一名教師來說,都不可能一開始就把教學工作做得完美無缺,都是在一次次地教學中不斷地吸取教訓、總結經驗,教學能力才得以慢慢提高。教師在教學中應當總結出:哪些經驗適用于所有的教學情況,哪些經驗適用于哪種特殊情況。有了這些經驗,教師在以后的教學中,才更能把握小學數學教學的方向。在總結自己經驗的同時,也要借鑒其他教師的方法和經驗,尤其是那些有著豐富教學經驗、取得過優秀教學成績的教師,他們身上著很多值得學習的地方。作為一名教師,不但要教學生,同時自己也要不斷學習、反思,這樣才能夠讓自己的教學能力不斷進步,讓學生也跟著自己一起進步。新時期采取的素質教育,對教師的教學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適應教育事業發展的需要,小學數學教學也應當不斷地進步,教師要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教師接受專業的培訓、認真研究教學資料;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并且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采用適當的教學方法;做好課內和課外各方面的工作;積極參加教育科研,總結教學經驗,從各個角度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并且讓這種教學能力在實際的教學中得以運用。在教學中取得更顯著的成就,讓學生學到更多的知識,并且為學生進一步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也是素質教育對教師基本的要求。
小學生數學論文2
一、培養數學學習興趣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重要性
數學是其他自然科學的基礎和保證,因此,學好數學對于學生以后其他學科的學習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小學數學主要是促進學生在幼年時期接受數學教育,進而為將來的數學學習奠定基石,因此,培養小學生對于數學的學習興趣顯得非常重要.處于7~12歲年齡段的小學生是各項認知技能都在快速發展的階段和人群.在這一年齡階段,其學習數學知識的能力會隨著其興趣而得到不同的發展.如果學生因為缺乏學習興趣,產生厭學心理,就會對其今后的發展造成不可修復的傷害.教育和教學就是培養人和塑造人的一門科學,所以說,好的教育教學是會使得人的全面發展得到增強的.
二、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
1.必須要實行的原則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數學興趣是一個重要的教學問題,它必須與學生的知識結構一致和協調,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和全面發展,那么,我們就必須必須遵循和執行一定的原則:
。1)適應性原則
適應性原則要求在小學數學教育的日;顒又校瑢W習興趣是關鍵,那么,我們就需要以此為原則來不用該年齡階段的知識去引導學生的努力方向.比如說,現在小學階段,那些小學奧數比賽已經非常流行了.這些所謂的奧數競賽,不符合小學生的學習階段和知識結構,很多題目大大超出他們的知識范圍.但這在校園里卻是一種很普遍的風尚,這種錯誤的風尚打擊了一大部分學生,使他們發出“數學難”的呼聲.這樣的學習榜樣當然值得肯定,但不適宜在推廣而后實施,也不利于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和興趣.
。2)發展性原則
發展性原則是為了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來結合社會的生活和學生的身心特點雙重因素.那么,啟發學生思考的問題要符合學生知識結構,既不能太簡單也不能太難,主要是要聯系理論知識與現實生活,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此外,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既感到有挑戰性,又感覺到好玩和有成效.這樣,學生在數學課堂上的學習中不但能學到一定的知識,又有了繼續學習的欲望和興趣,為以后的學習和生活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是實現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目的的.
2.所采取的方法
以根本原則為基礎,以具體措施為方法來有針對性地達到教學目標.例如:我們在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可以采取趣味性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小學數學的教學學習環境來說分成兩個部分,一是課堂教學,二是課外思考和課外作業.在課堂教學中,應該:
(1)每名學生都積極參與
老師在授課的'過程中,要以所教知識與學生的現有認知水平為基礎,設計師生共同參與的學習模式,讓所有學生參與其中,提高其學習的主動性和效率.
。2)不同的成功體驗
讓每一名學生都有自己對成功的體驗,老師通過教學情境的創設來區別對待,并根據學生不同學習程度和學習能力因材施教,這樣所有程度的學生都能獲得成功的喜悅.數學這一學科具有系統性和連續性,所以說,循序漸進、激勵優生和表揚后進生都是可行之策,每一名學生都會體驗到自己的成就感來獲得喜悅之情,更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3)積極表揚和鼓勵
小學生具有年齡小和爭強好勝的特點以及榮譽感,所以,在教學的活動中,教師要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和優點來加以表揚.特別是,在學生取得進步時,教師要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這樣就會使得學生們不斷保持學習興趣.
。4)趣味性課堂活動
教師可以組織一些趣味活動.首先是重視直觀的教學方法,例如在教授小學一年級“加減法”的時候,可以讓同學們自制一些小工具,這樣課堂上玩耍的過程中就學會了知識,同時也使學生學習變得直觀化和簡單化.其次,我們教師在日常的教學中,盡量將一些大家都熟悉的生活場景引入到課堂來,通過生動有趣的故事,在中間穿插一些數學知識,并通過模型、實物等教具,配合多媒體等教育設施,形象而又直觀地引導學生去掌握新知識.在課堂外,應該:給學生創造自由的發展空間.因為小學數學學科本身以理解為主,只要在課堂上真正理解消化了,我們可以適當地減少家庭作業.畢竟在如此小的年紀搞題海戰術實在不是一件痛快的事.為了保持學生在課堂中的熱情和興趣,盡量不要給學生的課外生活布下陰影.課外作業以質量取勝.適量的人性的家庭作業能夠使學生對數學這一重要學科保持持久的正面的重視.所以我們在給小學生布置數學課外作業時,必須對題量和題型做細致的考察.歸根到底,作業的意義就是為了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而不是作為懲罰學生的硬性指標.
小學生數學論文8
=14189.04(元)
OK!搞定!我絲毫沒察覺到有問題,也沒有細細檢查,就問媽媽要了15000元錢飛奔向離廠不遠的供電局。
“伯伯,這里有15000元,我知道我們廠這次要交14189.04元電費!”伯伯查了下我們的用電單,像我投來了詫異的`目光,“你算錯了吧,明明是30989.04元!薄鞍!”我大驚失色,連忙拿出草稿紙看,“哦,少加了14000千瓦時該交的16800元,確實是30989.04元!蔽覍擂螛O了,恨不得找個地洞鉆進去,連忙灰溜溜地跑回廠里又取了16000元,才搞定了交電費的事。
同學們可別像我這樣犯類似的囧事呀!
小學生數學論文9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在我們數學王國里也有許多有趣的事情。比如,在我現在的第九冊的練習冊中,有一題思考題是這樣說的:“一輛客車從東城開向西城,每小時行45千米,行了2.5小時后停下,這時剛好離東西兩城的中點18千米,東西兩城相距多少千米?王星與小英在解上面這道題時,計算的方法與結果都不一樣。
王星算出的千米數比小英算出的'千米數少,但是許老師卻說兩人的結果都對。這是為什么呢?你想出來了沒有?你也列式算一下他們兩人的計算結果。”其實,這道題我們可以很快速地做出一種方法,就是:45×2.5=112.5(米),112.5+18=130.5(米),130.5×2=261(千米),但仔細推敲看一下,就覺得不對勁。其實,在這里我們忽略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條件,就是“這時剛好離東西城的中點18千米”這個條件中所說的“離”字,沒說是還沒到中點,還是超過了中點。
如果是沒到中點離中點18千米的話,列式就是前面的那一種,如果是超過中點18千米的話,列式應該就是45×2.5=112.5(千米),112.5-18=94.5(千米),94.5×2=189(千米)。所以正確答案應該是:45×2.5=112.5(千米),112.5+18=130.5(千米),130.5×2=261(千米)和45×2.5=112.5(千米),112.5-18=94.5(千米),94.5×2=189(千米)。兩個答案,也就是說王星的答案加上小英的答案才是全面的。
在日常學習中,往往有許多數學題目的答案是多個的,容易在練習或考試中被忽略,這就需要我們認真審題,喚醒生活經驗,仔細推敲,全面正確理解題意。否則就容易忽略了另外的答案,犯以偏概全的錯誤。
小學生數學論文10
摘要:人類已進入信息時代,信息化是世界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大趨勢,以網絡技術和多媒體技術為核心的信息技術已成為拓展人類能力的創造性工具。信息技術與教學的整合,是普及信息技術教育的關鍵,是信息技術教學和其它教學雙贏的一種教學模式。本文闡述了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整合的內涵與意義,著眼于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關鍵點,探討了信息技術與小學數教學整合的主要模式,并對整合過程中需注意的問題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關鍵詞: 信息技術; 小學數學 ; 教學整合
一、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整合的內涵與意義
1.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調動了多種感官
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師依靠“一塊黑板、一支粉筆、一本書”進行說教式的教學,媒體運用單一,學生容易產生疲勞感、乏味感。如何激發學生求知欲,調動其學習積極性,是教學成敗的關鍵所在。動畫是小學生最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設計制作出包含動畫的課件最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上《幾分之一》一課時,我們設計了“豬八戒吃桃子”動畫;娜宋,優美的音樂,詼諧的解說,成功地營造出了一種樂學氛圍,使枯燥的學習變得輕松而易接受,為學生自主有效的學習奠定了基礎。它比傳統的手段激趣,效果要好得多。通過有趣的動畫引入課題,一方面引起學生的興趣,另一方面為學習新知提供了要思考的問題,誘發了學生探究新知的濃厚興趣,迫切要求掌握新知的欲望也油然而生。
2.突出了教學重點,突破了教學難點
學生學習一個知識,一般都要經歷“感知——理解——積累——運用”這樣的一個過程。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可以把抽象的概念和不易操作的實驗活動過程進行處理,生動、形象地展現在學生面前。如在教學《圓的面積》時,學生對圓的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不易理解。關于圓的`面積公式的推導,教材雖然采用實驗的方法,把圓分割成16等份,再拼成一個近似的長方形,然后由長方形的面積公式推導出圓面積的計算公式S=2πr。但是,實驗過程比較復雜,難于操作,學生不易理解和掌握,再者用圓拼成的近似長方形時,讓學生想象出分割的份數越多,拼得的圖形就越接近于長方形(滲透了“極限”思想),這對于小學生來講很難想象,學生所看到的只能是把圓拼成的一個長方形,致使學生對所推導出來的公式的精確性持懷疑的態度。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充分發揮信息技術輔助教學的優勢,利用動態展示圓的面積公式推導過程,使抽象化為具體,化難為易,以達到最佳效果。
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整合可以彌補傳統媒體的不足,突破一些教學上的難點。如教學《角的初步認識》一課時,在講解角的大小與什么有關時,用傳統手段,包括直觀操作、投影演示等都很難把要害講清楚。而通過多媒體計算機可以方便地演示:將兩個角平移重疊,將角的兩邊長短隨意改變。學生通過觀察動態的過程,小學數學論文很容易地歸納出“角的大小與兩邊長短無關,而與角兩邊叉開的大小有關。”
3.提供了大量的信息,增加了教學容量
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整合具有常規電教媒體的特有功能,并且能綜合它們的優點。一節課的時間是有限的,一支粉筆、一塊黑板和一張嘴巴的能力也是有限的,它們都已無法滿足學生的需求。利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可將以前需要在黑板上抄寫的教學內容事先做在課件中,上課時鼠標、鍵盤輕輕一動,教學內容立即呈現于屏幕,節約了板書的時間;大大增加課堂的容量,豐富教學內容,提高教學效果。在復習課上,利用多媒體課件效果尤為理想。邊復習,邊進行課內練習、矯正練習、遷移性練習,并在其中加上習題答案,及時進行錯誤訂正,可以大大縮短教師板書時間,一節課下來,學生始終處于積極思考、學習的狀態。
4.優化了練習,深化了學生思維
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整合,可以達到優化練習,從而使學生思維得到進一步的發展。練習是學生理解知識、掌握知識、形成知識、形成技能的基本途徑,又是運用知識發展技能的重要手段,它需要有坡度、多角度、多層次的練習鞏固所學的知識。練習時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省時、容量大、拓寬思路的特點來強化練習效果,提高練習效率。如教學“元、角、分”的認識后,我們就利用計算機創設“虛擬商店”讓學生當售貨員與消費者,進行仿真練習。
由于信息技術演示具有“應變”、“重復”的功能,因而這種練習可不斷重復,使練習效果不斷強化。
二、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整合的主要模式
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整合,可以創設有利于學生學習探索與生活緊密結合問題情境和學習環境,引導學生在自主學習和合作交流的活動中分析問題,增進學生對數學的理解和應用數學的信心,逐步養成勇于探索、勇于創新的科學精神。其操作程序如下:
1.創設情境,提出問題——情境的創設,能變抽象為具體,喚起學生豐富的想象,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反響,激活學生的思維,在課堂教學中利用信息技術進行輔助教學,其形、聲、光、色并茂,更易于學生的接受,更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易于喚起學生創新的“火花”。
2.主動探索,嘗試解決——這一過程的設計是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通過小組合作、交流,使學生的個性充分得到發展,從而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歸納思路,提煉方法——學生通過主動探索、交流后,教師接著引導學生歸納反思自己探索解決問題的思路,從而使學生思考形成共識,以完成知識形成條理化、系統化。
4.練習鞏固,適當擴展——練習是對新知識的鞏固和延伸,是學生實踐活動的體現。在教學中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的交互性,設計一些變式練習和一些開放式的練習,以喚起學生創新思維。
三、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整合需注意的問題
1.不要一味追求信息技術的“技術含量”,忽視先進的教學理念。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重在其“實用價值”,并非其技術含量的高低。有的老師認為軟件越高級,會用的人越少越好。其實這偏離了信息技術輔助教學的初衷。在課堂教學中起主導作用的是教師,教師教學理念、教學思想的現代化,遠勝于技術手段的現代化。教師要認真鉆研教育理論,積極探索信息技術在教學應用中的規律,使信息技術在教師的駕馭下發揮最佳作用。
2.注意信息技術與傳統工具達成平衡。信息技術的使用為學生學更多更深的數學提供了可能,也為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應用數學開拓了廣闊空間。但是,它不能被用來代替基本的數學活動,如實際觀察、直觀感知、基本運算、邏輯推理等。因此,應當使信息技術的應用與傳統的紙筆運算、邏輯推理、動手操作、畫表作圖等之間達到一種平衡。
3.要重視學生的情感交流。情感作為非智力因素,是學生健全人格形成的重要方面,因此課堂上要加強生生及師生間的語言交流,建立積極和諧的人際關系,避免出現由傳統的“滿堂灌”變成了“滿機灌”,扼殺了學生的思維活動,抑制了學生創造力的發展,“心靈封閉”現象的產生
總之,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的整合,無疑是信息時代中占主導地位的課程學習方式,必將成為21世紀學校教育教學的主要方法。因此,我們應當充分挖掘現代教育信息技術的獨特優勢,揚長避短,努力使之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整合,開創課堂教學的新天地。
小學生數學論文11
今天,按計劃進行《三角形的內角和》的教學。事先進行了較充分的準備,我帶著三角形等各種教具、學具走進了教室。
“今天,我們在了解三角形特征的基礎上,進一步研究三角形的內角和。”一上課,我就直奔主題。
“不就是180°嗎,沒什么意思!边沒等我按預設的方案展開,快嘴的王瀚文就插了一句嘴。
“哦,你知道的還不少嘛!”對這個“小快嘴”我還真是有些無奈。“我也知道! “我也知道! ……看到“小快嘴”得到了表揚,一個個“小快嘴”便爭先恐后起來了。
看來我的精心預設是落空了,學生都知道,我該怎么辦?一個閃念,我決定干脆就往后退,讓這些小快嘴們唱大戲。
“三角形的內角和是多少度?”我再次問道。
學生們異口同聲地回答:“180°!
“確定嗎?”
“確定!”
“為什么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你能說說理由嗎?”我把皮球踢了回去。果然,剛才還舉得老高的小手一大半縮了回去!我乘機挑釁:“不是都知道嗎?”
一陣遲疑后,顧嘉婧發言了:“我可以舉例證明,這把三角尺的三個內角分別是90°、60°、30°,加起來正好是180°!
“對,另外一把三角尺也是!痹S多同學也隨聲附和。
我不慌不忙:“兩把三角尺也只能代表兩個三角形的情況,能代表所有的三角形嗎?”這下可把他們給問住了,一片沉寂,繼而竊竊私語…
過了一會兒,李聿童舉手發言:“老師,你課前不是布置我們每個人都做了三角形嗎,我們只要用量角器量出每個角的度數,再加一下就可以證明了!
這個建議得到了許多人的認可,張其樂還補充說:“我們有54個同學,每個人做的三角形都不一樣,各種三角形都有,就能說明問題了!
還沒等我發表意見,許多性急的同學都已開始嘗試了!不一會兒,各種議論聲相繼發出,有的說:“對,三角形三個內角的和就是180°。”有的驚訝:“我加起來怎么是185°。俊边有的說:“比180°少!”在請了十多位同學匯報了自己的度量結果后,我悠悠地問:“你們不是都說三角形內角和是180度嗎,怎么實驗結果千奇百怪?” 這下可真把他們給問住了!
教室里安靜了足有一分鐘后,黃婧琦說:“我覺得我們還是對的,有十幾個同學的結果都是180°!
我說:“那還有更多的人不是啊?”
許文睿接道:“我發現他們的結果雖然不是180°,但都相差不多,也應該算!”“我認為是他們量的時候不夠細心,有誤差!”“還有的人三角形做的不標準,邊都不是直的!” ……
“你們自己做的三角形,自己度量,自己計算,明明那么多人得出的結果不是180°,隨便找個理由就想蒙混過關?”我心中竊喜,嘴上卻故意刁難!
“不需要量每個角的大小,把三個角剪下來,拼一拼就行了!辈苻认鐾话l奇想。
“其實不要剪,只要折一折就能說明問題,也不會產生誤差!”不知是誰在下面插了一句嘴。立刻就有人應和:“對,書上就有!我看過書,我會折!”……
不一會兒,剪角的,翻書的,折角的,互相討論的……教室里熱火朝天。當下課鈴聲響起時,他們還意猶未盡。而我這“悠閑”了一節課的老師,內心卻充滿喜悅!
在數學學習上,學生的認知起點常常超越教材的邏輯起點,他們已有的認知經驗、思維方式也時常出乎我們的意料。面對這樣的情況,教師該怎么辦呢?
首先,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原認知”。學生不是一張白紙,但這張紙上到底涂抹了什么“底色”,勾勒了哪些“線條”,在平時的教學中卻往往容易讓人忽視,或是被我們憑經驗想當然的確定!教學不能無視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簡單強硬地從外部對學生實施知識的“填灌”,而應當把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作為新知識的生長點,引導學生從原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上生長新的知識經驗。信息加工理論認為,教學不是信息的簡單傳遞,而需要學生對信息的主動加工、處理和轉換。教師應該充分尊重學生的“原認知”,重視學生對各種現象的樸素認識和理解,傾聽他們的想法,思考他們這些想法的由來。弄清學生知道什么、知道多少、如何知道、還有哪些不知道。在實際教學中,我們發現學生的“知道”固然有真實的一面,但這種“知道”在一定程度上往往是表面的、零亂的、淺層次的,大多處于“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或有意會而口不能言的階段。對此,教師要有清醒的認識和準確的把握。充分開發學生已有的認知資源,關注學生認知中存在的問題和障礙,課前的學情分析是有效的途徑。談話交流、抽樣調查、嘗試問題解決、分層摸底等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其次,要真正尊重學生的主體性。換而言之,就是教師要有“退”的意識。從建構主義角度而言,數學教學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的主動建構的活動。也就是說,既強調學生的認知主體作用,又不忽視教師的指導作用,教師是學生意義建構的幫助者、促進者,而不是知識的傳授者與灌輸者。學生是意義的主動建構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動接受者和被灌輸的對象。因而在教學中,我們切不可沖鋒在前,遇水搭橋,逢山開路,而要適時而“退”,擇機而“退”!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認知經驗,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讓學生充分展示、表達,并在展示、表達的過程中,暴露問題,分析原因,從而深化認知,掌握方法,提升能力。但教師的“退”不是漫無目的、不講原則、不設底線的退,教師要成為學生建構意義的幫助者,就要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創設適當的教學情境和提示新舊知識之間聯系的線索,幫助學生建構當前所學知識的意義;要提出適當的問題以引起學生的思考和討論,在討論中設法把問題一步步引向深入,以加深學生對所學內容的理解;要啟發誘導學生自己去發現規律、自己去糾正和補充錯誤的或片面的認識。教師的“退”,是為了在學生自主建構學習的過程中,不喧賓奪主,是為了更好地凸顯學生的主體作用,更巧妙地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換個角度看,這又何嘗不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深入探究能力的重要策略?這樣的“退”,實質上就是以“退”為“進”。教師的“退”,是為了學生的“進”;戰術上的“退”,是為了戰略上的“進”;今天的“退”,是為了明天的“進”!
“以退為進”,這也應是一種教育的智慧吧!
小學生數學論文12
教學的成功與否在很大程度上表現在是否培養了學生的數學能力,而數學能力的強弱在很大程度上又表現在學生能否運用所學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
因此,在數學教學中,如何使學生"領悟"出數學知識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能用數學眼光去觀察生活實際,培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應成為每位數學教師重視的問題。下面就談談這方面的體會。
一、從生活實際中抽象出數學知識
數學研究的是客觀世界的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它來源于客觀世界的實際事物。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從生活實際出發,把教材內容與"數學現實"有機結合起來,符合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可以消除學生對數學知識的陌生感,同時也使他們受到辯證唯物主義的啟蒙教育。
1.從實際問題中抽象出數學概念、計算法則
小學數學中的許多概念都可以在現實生活中找到相應的實例。例如:在常見的數量關系"工作時間×工作效率=工作總量"中的"工作效率",學生不易理解。為此,我在教學前,在班里舉行了一次縫紐扣比賽。教學新課時,聯系縫紐扣的活動,學生就容易理解工作效率,就是指單位時間內所作的工作量。
又如,"小括號"的教學可以這樣進行:先出示"8+6×5"與"6×5+8"兩道算式,讓學生復習運算順序。然后出示應用題:
工人老師傅上午工作3小時,下午工作4小時,每小時做12個零件,他一天共做幾個零件?(要求列綜合算式)
學生列式計算如下:
12×3+4=12×7=84(個),
教師設疑:先做加法,再做乘法,好像不對吧?揭示新舊知識之間的矛盾,在學生束手無策時,適時引出小括號。這樣,通過問題的設計,矛盾的解決,使學生了解引進括號的原因和用途,懂得了先算括號里的數的道理。
2.從貼近學生實際水平的現實出發,一步步地引出概念
例如,"面積單位"可以這樣教學:先出示大小差別比較明顯的兩個三角形,讓學生比較它們面積的大小,得出:面積的大小可以用眼睛看出來;再出示兩個等寬不等長、面積差不多的長方形讓學生比較大小,得出:面積的大小可以用重疊的方法比較出來;然后出示不等長也不等寬、面積差不多的一個長方形和一個正方形讓學生比較大小,學生深思后得出:可以畫方格,再通過比較方格數的多少來比較面積的大小;最后出示兩個方格數相等,但面積明顯不等的圖形,引導學生討論,方格數相等為什么面積不相等?從這個現實問題中得出,方格的大小必須有統一的標準。這時引出"面積單位",已是"水到渠成"了。這樣組織教學,學生不僅掌握了面積單位的概念,而且了解了面積單位產生于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受到了辯證唯物主義的啟蒙教育。
二、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學習是為了應用。因此,教師應聯系實際培養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1.聯系實際,增強學生的數學意識
數學知識在日常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學了三角形的穩定性后,可以讓學生觀察生活中哪些地方運用了三角形的穩定性;學習了圓的知識,讓學生從數學的角度說明為什么車輪的形狀是圓的,三角形的行不行?為什么?還可以讓學生想辦法找出面盆底、鍋蓋等的圓心在哪里。通過了解數學知識在實際中的廣泛運用,培養學生用數學眼光看問題,用數學頭腦想問題,增強學生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
2.創設情境,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學生掌握了某項數學知識后,可以有意識地創設一些把所學知識運用到生活實際的環境。例如,學了"按比例分配"的知識后,讓學生幫助算一算本住宅樓每戶應付的電費;學了"利息"的知識后,算一算自己在"新星小銀行"存儲的錢到期后可以拿到多少本息等。
在學了百分比的知識后,我和學生做了一個游戲,方法是:在一個布袋里放6個同樣的小球,分別標上1~6六個數字,老師和學生輪流每次從袋中摸出2個小球,如果球上兩數相加和為偶數,學生贏,加起來和為奇數,教師贏。比賽結果教師贏的`次數多,然后引導學生討論,并把各種情況一一列出,得知,和為偶數的有6種情況,和為奇數的有9種情況,老師贏的可能性占60%,學生贏的可能性占40%,所以老師贏的次數多。最后還指出,街頭巷尾的有些賭博活動,"坐莊"者使的就是這種騙術,不要輕易上當受騙。
3.加強操作,培養能力
要把課堂上所學數學知識應用于生活實際,往往被錯綜復雜的生活現實所難住。這就要加強實踐操作,培養把所學知識運用于生活實際的能力。例如,教了"比和比例"后,我有意把學生帶到操場上,要學生測量計算操場邊的水杉樹高。水杉高參天,如何測量?多數同學搖頭,少數幾個竊竊私語,提出爬上去量,但是兩手抱樹怎么量?有人提議拿繩子,先用繩子量樹,下樹后再量繩子。
這可是個好辦法,可又無枝可攀,如何上去?教師適時取來一根長2米的竹竿,筆直插在操場上。這時正陽光燦爛,馬上出現了竹竿的影子,量得這影子長1米。啟發學生思考:從竿長是影子的2倍,你能想出測樹高的辦法嗎?學生想出:樹高也是它的影長的2倍。(教師補充"在同一時間內"。)這個想法得到肯定后,學生們很快從測量樹影的長,算出了樹高。接著,教師又說:"你們能用比例寫出一個求樹高公式嗎?于是得出:竿長:竿影長=樹高:樹影長;或:樹高:竿長=樹影長:竿影長。在這個活動中,學生增長了知識,鍛煉了能力。
小學生數學論文13
數學,經常從人們身邊走過,生活中人們都離不開它,它為人們的生活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在我們的班級中經常要使用到數學。比如班級收飯費,一個班共有62名同學。在校吃飯的有60名同學,每人應付85元。這樣的話便要算出60人一共應付幾元。應用乘法就可以很簡便的算出結果。只要用85×60=全班60人應付幾元。這是我們身邊最普通的例子了。
在我們的生活中,與數學的關系也十分的密切。大家一星期都要上一次超市的,但身上往往只會帶50元--80元左右。這個時候,我們就要很有計劃的`買東西了。但是,商品的價格往往不是一個整數,如一塊香皂5.60元,一雙布鞋12.70元。這時,我們就要有良好的口算能力。上超市總不能每一次都帶著一個計算器。所以要想好了買,算好了買,要不然,錢就不夠了。
如果你長大了成了一名設計工人,那你就要把每一塊磚的長、寬都算的一清二楚呀!連0.1的誤差都不能有!
由此可見,數學是多么重要!所以,我們現在要學好數學,長大后才能去建設我們的祖國!
小學生數學論文14
內容提要: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圍繞“數學問題”這一主題,尋求切實可行的解題策略,有效地進行教學活動,引導學生結合學習、生活實踐,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提出問題,靈活的理解問題,創造性的解決問題,并能合理地應用問題。從問題提出——解決及應用的過程中提高學生的數學素質,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及實踐能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 問題解決
正 文: 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中課程具體目標明確提出:要讓學生“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提出問題、理解問題,并能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解決問題,發展應用意識!薄靶纬山鉀Q問題的基本策略,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發展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被谶@一基本要求,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我們可以圍繞“問題”這一主題,尋求切實可行的方法,有效地進行教學活動,引導學生結合學習、生活實踐,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提出問題,靈活的理解問題,創造性的解決問題,并能合理地應用。從問題提出——解決的過程中提高學生的數學素質,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及實踐能力;谝陨险J識,我們在數學課堂教學中進行了初步探索,獲得了一些粗淺的認識。
一、引導學生從數學的角度提出問題。
愛因斯坦認為“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為解決問題也僅僅是一個數學上或實驗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問題,新的可能性,從新的角度去看待舊的問題,卻需要有創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標志著科學的真正進步!痹谛W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提問能力,對于開發學生智力,發展學生思維,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地探究,對于真正提高學生的全面素質有積極的作用。那么,怎樣才能使學生從數學的角度提出問題呢?
1、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提問。生活蘊涵著大量的數學知識,數學問題多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產生。教師要抓住學生思維活動的熱點和焦點,根據學生認知的 “最近發展區”,為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背景材料,從學生熟悉的事物、事件等入手,采用現實再現、猜迷、講故事、游戲、競賽等手段,創設生動有趣的、具有挑戰性的問題情境,使學生自主產生問題,激發探究的欲望。
如:在教學《連乘應用題》時,教師創設這樣一個問題情境:星期天,你媽媽讓你去買兩箱牛奶,那時你會思考那些問題?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紛紛發言:每箱牛奶多少錢,至少該帶多少錢?;也可以是每瓶牛奶多少錢?每箱牛奶有幾瓶?至少帶多少錢?……這樣,學生提出了許多切題的有價值的問題。教師及時提問,“你準備怎樣解決以上問題?”通過討論得出兩個方法:看標價說明;問售貨員。
這時可呈現兩種情境:
、偻ㄟ^調查知,每箱牛奶48元,買2箱。
②通過調查知,每箱牛奶24瓶,每瓶2元,買2箱。并提問:“你能根據以上兩條信息,解決哪些數學問題?
學生馬上提出:
根據調查①可解決買兩箱牛奶共需多少錢?;
根據調查②可解決一共買了多少瓶牛奶、買一箱需多少錢、買兩箱需多少錢?等數學問題。接著教師組織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等形式解決了以上問題?……這樣,教師通過創設學生熟知的生活中的購物情境,給學生提供一個廣闊的思維空間,讓他們自主的、全方位的、多角度的思考問題。
2、發揚民主意識,培養學生敢于提問、善于提問的能力!昂脤W多問”是孩子的一種天性,學生提出問題標志著其思維的萌發,小學生數學問題的提出直接體現他們對生活中數學的思考能力。但是,由于小學生沒有掌握好提問的方法和技巧,課堂表現為“怕提問”。
要學生提問,就要培養學生敢于提問的勇氣和膽量。教師應尊重每一位學生,通過自己的言行、態度,給學生一個個安全、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激發學生的情感共鳴,實現自主提出問題的學習行為。曾有這樣一個課例:一位語文教師在教學中,一位學生對“四萬萬同胞”的“四萬萬”提出了疑問,許多學生發出哄笑。這位教師不但沒有責怪學生愚昧無知,反而鼓勵了他,同時在解決“四萬萬”就是“四億”概念的基礎上,進行“為什么用四萬萬而不用四億“的研究,加深了學生對文章的理解。不但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而且使提問學生增強了學習的信心,培養了學生敢于提問的決心。
可見,只有當學生能積極思考,大膽表述時,教師才知道學生“疑”在哪里,“惑”于何處。才能對所教知識進行有效的指導、點撥和調整。反之,如果教師把學生的一些發自內心卻又異想天開的問題,看作是旁門左道,是“有意搗亂”采取壓制的方法,那么,久而久之,學生思考問題、提出問題的積極性、主動性將會大大降低,甚至被扼殺,成為真正接受知識的“容器”。所以,發揚民主意識是學生敢于提問的前提,是開啟思維之門器官的鑰匙。
3、引導學生積極反思,進一步掌握提出數學問題的針對性。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反思是學生以自己的學習活動過程作為思考對象來對自己的行為、決策以及所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的過程,是一種通過提高參與者的自我覺察水平來促進能力發展的途徑。在數學教學過程中,經常引導學生對本堂課所涉及的數學問題進行自覺反思,逐漸明確哪些問題是有價值的,哪些問題是無關緊要的,使以后提問更貼近所學數學內容,從而提高學生善于提出數學問題的能力。
二、引導學生靈活地、創造性地解決問題。
引導學生從數學的角度提出問題僅僅是教學的開始,“問題解決”的核心內容就是要讓學生靈活地解決問題。同時,在解決問題過程中,其活動的價值不只是獲得具體的結論,更多的是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經歷、體驗知識產生的'原始狀態,體會到解決問題的不同策略,每一個人都應當有自己對問題的理解,并在此基礎上形成自己解決問題的基本策略。這樣,在鼓勵個性發揮的意義之下,學生的創新精神的培養才成為可能。
怎樣豐富學生“問題解決”的實踐過程,在靈活多樣的問題解決過程中,盡量使每位學生發揮其思維的最大潛能,使他們感到腦力勞動中取得成功的喜悅,已成為我們數學課堂教學中思考的重要課題。
首先,要激勵學生自主探究,尋求方法。數學學習活動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學生進入角色以后,教師應留出足夠的時間讓學生探究交流,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并發表自己的獨特見解和感受。
有一位教師在叫“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時,一改往常教材中的“講解式”(擺小棒)的呈現方式為學生自主探究的“問題發現式”,這位教師是這樣設計的: “爸爸讓明明計算18+7,明明冥思苦想了一會兒,向同學們求助,誰有妙法幫我嗎?”一石激起千層浪,同學們頓時情緒高漲,積極思考,此刻教師及時組織學生討論,通過小組討論、同桌互說等形式,充分發揮集體的作用,體現團結合作的精神,讓每個學生都有主動參與的機會,加強了學生間多向交流。最后,學生想出了多種方法:有把18看成20(20+7-2)的;有把18分成13和5(13+7+5)的;有把7分成2和5(18+2+5)的;有數手指的;也有用豎式計算的,等等。 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后,用語言表達出自己的思維過程,這正是學生自主創新的一種體現。
問題一旦經過一番努力后被解決,學生就會有緊張愉快的體驗,有成就感、自豪感、價值感,這些心理傾向是激勵學生進一步探究的源動力。 其次,可建立學習小組。學生的發展存在者不平衡性,無論哪個班的學生,他們的智力發展水平、所具有的能力以及他們對生活、對數學問題的認識是各不相同的。在課堂上,面臨著要解決的一個個數學問題,學生的解決方法是各不相同的。為了使不同發展水平的學生都能解決問題,我們可采用小組學習的方法,建立學習小組,小組中學習水平上、中、下的學生進行合理搭配,推薦一個學習水平較高的學生擔任組長,讓不同水平的層次的學生的信息聯系和反饋信息在多層次、多方位上展開。
這樣,小組成員對所要解決的數學問題進行適時的合作交流,互相探討解決問題的最佳策略與方法,互相取長補短,共同達到圓滿解決問題的目的。在經常性的合作交流中,提升理解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再次,要鼓勵學生動手實踐,在操作探索中解決數學問題。
皮亞杰認為:“認識一個客體,必須動之與手”、“一切真知都應由學生自己獲得,或由他重新‘發明’,至少由他重新構建,而不是草率地傳遞給他。”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因突破教材的局限,變傳遞結論為鼓勵發現新知。
事實證明,學生提出的問題,有很多可以讓學生自己通過操作探究而獲得。如針對學生所提問題“圓柱上下兩個底面的面積相等嗎?”教師可以不直接告訴學生,而引導學生動手操作,讓他們對自己的圓柱模型進行自主操作,討論“有什么方法驗證圓柱兩個底面是否相等?”這樣學生通過剪、量、疊等多種方法,進行積極地討論、探索,得出“把上下兩個底面剪下疊起來,是否完全重合”;“量上下兩個底面的直徑、半徑、周長,是否相等”;“上下兩個底面的對稱軸是否相等”等多種檢驗方法,并從中得出“圓柱上下兩個底面面積相等”這一結論。學生通過這樣的學習過程,自己動手、動腦、動口、動眼,解決了問題,使其即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又如,在學習“平行四邊形”這一內容時,一位教師設計了這樣一題:“請在下面平行四邊形上畫一直線,使分成的兩部分面積相等!
于是學生紛紛投入“如何分”的學習活動中,熱烈地討論、大膽地嘗試、獨立地操作、積極地思考……結果找到了不同的解題方法。(如圖) ……得出,這樣的線可畫無數條。 但教師并不到此為止,而是接著提問:這些平分線有什么共同的特點嗎?再次激起了學生的探究熱情,學生通過討論明白了只要是通過平行四邊形中心點的直線,都能平分這個平行四邊形,同時孕伏了平行四邊形是中心對稱圖形這一知識。這樣的處理使學生獲取知識、拓展思路、培養能力有機的結合起來了。
三、引導學生合理地應用知識,發展學生的應用意識。
學生的應用意識主要表現在“認識到現實生活中蘊含著大量的數學信息、數學在現實世界中有著廣泛的應用;面對實際問題時,能主動嘗試著從數學的角度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尋求解決問題的策略;面對新的數學知識時,能主動地尋找其現實背景,并探索其應用價值!保〝祵W課程標準) 學生學習數學不但要弄清課堂所提的問題,掌握現成的數學知識和技能,而且要知道如何運用課堂上所解決問題的方法自覺地、有意識地認識周圍的事物,理解并處理有關問題,使所學知識成為與生活和社會有密切聯系的內容,真正做到數學“從生活中來,再用之于生活”。在這方面,教師要自覺做到學生“用數學”的引導者。
例如,學了“統計知識、價格與購物計算、長度、面積、體積、容積等測定”后,我們要盡可能提供給學生實際操作的機會,引導學生把數學用之于生活,我們可以讓學生量一量教室的長、寬;量一量黑板、課桌、書本的長和寬;量一量家中家具的長和寬、爸爸媽媽的身高;測一測爸爸媽媽的體重;算一算逛街所購貨物的價格等,在“用數學”中,體驗所學知識的作用,更大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解決問題的興趣,又使學生從中品嘗到學以致用的樂趣。
又如,在學習了 “利率、利息”等概念后,一位教師創設情景,引導學生溝通數學與現實的聯系,他編制了這樣的題目:“今天,爸爸把這月領到的工資1850元存入銀行,所存定期三年,那么三年后的今天,爸爸取錢時,可取回多少元?”
這樣的問題,與生活非常貼近,容易激起學生的興趣,他們通過調查,了解銀行利率,并應用自己剛學的百分數知識,通過實際計算,學生不僅鞏固學習知識,了解了金融知識,從而增長了見識,培養了實際應用數學的能力。 學生的數學知識就是在不斷地發現問題、不斷地探究問題、不斷地解決問題、不斷地應用問題的過程中不斷地提高、和諧地發展。
小學生數學論文15
學老師說今天要在我們班舉行公開課教學,讓我們昨晚預習課本第64---65頁,可我看了半天也不知什么意思,只知道書中有幅圖畫好熟悉和我們的操場設施一樣?衫蠋熣f過"一定要預習,不然明天很多老師聽課,叫到不會的話會很丟臉的,"沒辦法只好把書中的幾個名詞如"平行、垂直"記住,但究竟什么意思我還真不明白!
上課時間很快就到了,我們有些興奮又有些緊張,因為這樣的課每學期我們都會舉行一次,開始上課了,老師首先讓我們猜一猜,如果兩根小棒把它們從高處往桌面上扔,這兩根小棒可能會落在哪里?。很快我們就討論出很多種的結果,有的說相交、有的說不相交、有的說會疊在一起、有的說快要疊在一起,同學們七嘴八舌的說著。。。。。。。,(老師提示說:如果把桌面和地面分別看成同一個平面),這兩根小棒的位置關系會怎樣的呢?
讓我們閉著眼想想,如果我們把兩根小棒看成是兩條直線,哦原來兩根小棒還可以看成兩根直線,那不是就好思考多了,老師接著讓我們把想的用彩筆畫一畫這兩根小棒會出現的位置,我平常最喜難畫畫了,這可難不倒我,我一下子就畫出了九種,同學們都爭先恐后的拿著自己的作品上去"展覽",因為作品比較多,老師挑出一幅畫得最多的我的作品出來講解,開始我很得意以為我觀察最仔細了,可是經過老師用直線可以無限延長原理講解,最后只成了兩類:一類為相交,另一類為不相交。我恍然大悟原來表象也是會騙人的呀!接著老師引導我們去概括"不相交"時為何為"平行",老師利用課件把兩根直線無限延長結果無論怎樣它也不會相交在一起,這樣我一下子我就明白了,接著老師讓我們思考是不是不同的平面這兩條直線也會平行呢?經過我們和老師印證結果并不一定,所以必須記住它有一個前提就是在同一個平面內,這樣完整的平行定義就在我腦海中產生了,同一個平面內不相交的兩條直線就是平行線,老師叫我們用自己的話說說兩條平行直線:如直線a和直線b,我們可以說直線a是直線b的平行線,還可以說直線b是直線a的平行線,還可以說直線a和b直線互相平行的,接下來做練習時我們輕而易己就把它們給"解決"了。
認識了"平行",老師直接讓我們認識了另一位朋友"垂直",并讓我們認真觀察什么時候圖形是最特殊的?
我們觀察后運用了解決平行的有關知識很快就發現第(2)圖形不一樣,用三角板一測還發現兩條相交的這個角是直角呢!于是老師一一對垂直的有關知識進行了講解,"交點"這時叫"垂足",相交的這兩條直線叫垂線,同樣老師也讓我們做了類似的練習,結果我們以更快的'速度完成了練習。
最后一環是找"垂直與平行"老師說其實我們每天都在和垂線、讓我們大家一起找一找,首先我們到了教室的,然后又到操場上去找,我們最后到了我們經常去玩的地方"云龍橋"去,結果發現這些我們經常去地方有很多的"垂直與平行",我們大家都是驚訝極了,垂直與平行的現象真是無處不在,它不僅用處廣泛而且美觀,而且我們的生活也離不開垂直與平行。同學們,其實,生活就是數學的課堂,只要你有一雙數學的眼睛,你也能發現很多的數學秘密噢!
【小學生數學論文】相關文章:
小學生數學論文06-30
數學論文05-15
關于數學論文01-01
小學數學論文11-23
數學論文[優選]05-27
小學數學論文07-14
初中數學論文02-17
關于數學論文11-18
小學數學論文07-15
數學論文提綱范文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