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視培養學生學習數學良好的學習的方式論文
《小學數學教學大綱》中明確指出:“在小學,使學生學好數學,培養起學習興趣,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質,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公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倍嗄甑慕虒W實踐使我們深刻體會到,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學習知識、培養能力、發展智力的重要條件。學習習慣不僅直接影響學生當前的學習,而且對今后的學習乃至工作都會產生重大影響。因此,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教師的一項重要任務。作為小學數學教師,對學生不僅要“教”,而且要“導”,不僅要教數學知識,而且要教如何學數學知識。下面就談談在教學基礎知識的同時,如何教給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1.教學生會聽課,養成積極動腦的習慣
每接一個新班,首先要著手培養學生積極動腦,認真聽講的習慣。教學生四會:會聽、會看、會想、會說。
1.1 會聽:聽要入耳,如果聽而不聞,等于沒聽。學生聽講時要邊聽邊想邊記憶,抓住要點。不僅要認真聽老師的講解,還要認真聽同學們的發言,并能聽出別人發言中的問題。為了考查和訓練學生“聽”的能力,可以組織如下練習:①教師口述題目,學生直接寫出得數;②教師口述應用題,學生寫出或說出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等。這類練習,可以訓練學生集中注意力,邊聽邊想邊記,培養學生思維的敏捷性和有意識記憶能力。
1.2 會看:主要是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觀察習慣。首先要給學生觀察權,不要以教師好心的“講”取代學生的“看”。凡學生通過自己看、想,就能掌握的東西,教師一定不講或少講。會看,首先是肯注意看,教學中要提供充分的觀察材料吸引學生看。教師的板書、演示等要準確,鮮明,能引起學生觀察的興趣。由教師帶領觀察到只給“觀察提示”的半獨立觀察,到完全獨立觀察,使學生逐步掌握通過觀察比較,做出判斷,發現規律的觀察方法。在課堂練習中要多設計一些能引起觀察興趣旨在訓練觀察能力的題目。使學生學會運用已掌握的概念進行觀察比較,作出判斷,在觀察中發展智力,逐步養成細心觀察的習慣。
1.3 會想:首先要肯想。課堂上要學生肯動腦子想問題,除了靠教師教學的啟發性外,還要靠“促”,促使他動腦子。要求學生,老師每發一問,人人都要立即思考,準備回答。如果不會答,也要把問題重述一遍并說出自己是怎么想的,想到哪兒不會了。告訴學生這也是一種回答。堅持這樣做,可以提高提問的教學效率。因為全班學生毫無例外人人都得積極動腦思考,會與不會都有的可想。提問時可讓可能不會答的優先做答,再請會答的針對前者的疑問做答。這樣,教師既可以了解后進生是不是在思考,思維的障礙是什么,又可提高一般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其思維的靈活性,深刻性得到鍛煉。提問后教師要及時評價,對回答好的,敢于發言的要給予鼓勵。
1.4 會說:聽、看、想,要通過“說”這一點來突破。語言是思維的結果,要說就得去想。課堂上抓住要學生盡量多說這一環,就能促進學生多想;要會想,想得出,想得好,就得認真聽,細心看。抓了會說,就能促進其它三會。因此要十分重視學生口答能力的培養和訓練。數學課上訓練說,可采用以下這些做法:
第一,訓練學生大聲發言。每節課都結合檢查復習,基本訓練等教學環節進行訓練。要求學生大聲回答問題,每個人都要通過“發言聲音合格”的達標驗收。
第二,讓學生習慣于“說想法”。所謂說想法就是說思路,說思維的過程。課上要給每個學生說自己想法的機會,可以個人獨自小聲說,同位之間練習說,四人小組互相說,等等。通過說,學習思維方法。長此訓練,學生就會習慣于說想法。如,一次要學生回答填空問題:“兩個連續偶數的和是82,這兩個偶數分別是( )和( )”在解答時,一位同學說:這兩個偶數是40和42。我是這樣想的,因為相鄰的兩個偶數相差2,也就是說,這兩個偶數和是82,差是2。82減去2的差除以2等于40,40是較小的偶數;40加2等于42,42是較大的偶數。所以這兩個連續偶數是40和42。第二位同學回答時說:我是用兩個偶數相加湊出來的,我想這兩個偶數都應該接近82的.一半,所以一個偶數是40,那么另一個偶數就是42。第三位同學說:我想,根據兩個偶數的和82,可以求出這兩個偶數的平均數是41,41是奇數,因為相鄰的兩個自然數相差1,那么和41相鄰的兩個偶數,一個是41減1等于40,另一個是41加1等于42,40和42是連續的兩個偶數。學生說得有根有據,有條有理。顯然,說想法的過程就是訓練邏輯思維能力的過程。通過說想法,培養了學生語言的條理性和思維的邏輯性。
第三,訓練學生使用數學語言。教學中要幫助學生理解課本上關于概念、法則的用語,要求學生用數學用語,簡明、準確的語言,完整地回答問題。在引導學生觀察、分析、推理、判斷后,啟發學生用自己的話總結概括出定義、法則或公式。使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這樣做不僅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而且教師能及時獲得反饋信息,考查學生理解的程度,以便在學生敘述中糾正他用語的錯誤,加深其對知識的理解。學生用自己的話說完后,還要統一到課本語言上來。如要學生總結關于分數的意義: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樣的一份或幾份的數叫做分數。學生在敘述時常常丟掉“平均”兩字,這時可出示事先準備好的小黑板,上面畫著幾個圓,其中一個圓平均分成2份,另外的圓各分成不等的2份。引導學生觀察相同點與不同點,使學生認識到“分成若干份”與“平均分成若干份”的不同。然后讓說錯的同學重新敘述。這樣,學生不僅理解了定義(法則)本身,又能理解表述這一定義(法則)的書面語言,而且自己還能準確地講述出來。學生在組織語言的過程中,思維的條理性,準確性得到了操練。
第四,給后進生發言權。培養學生積極動腦回答問題的習慣,難點在于訓練后進生。后進生上課一般表現為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因為他不善于觀察,不會聽講,不會思考。因此對后進生更要設法使他學會動腦子,這就要給后進生發言權。后進生在課堂上回答問題時心虛,聲音小,若說錯,遭同學嬉笑,下次就更不敢舉手發言了。不說也就不想,不動腦子。所以輔導后進生學會動腦子,就要設法使后進生開口,敢講話,會回答問題。例如,接班后的前幾節課可以作為爭取后進生的重點課來上。課前就把檢查復習的題目先告訴后進生,并具體教他們如何回答。由于后進生先學一步,心中有底,上課時就敢于舉手發言,回答時也聲音宏亮。稍有進步,就抓住時機給予表揚。后進生逐漸練大了膽,再逐漸加大難度。后進生嘗到了甜頭,有了自信心,說的積極性就高了。后進生也能積極動腦回答問題,也可促進中等生,優等生。說,促進了想,使學生的思維始終處于活躍狀態。
上述訓練可以通過課堂教學的口算練習,板演回講,總結定義,回答提問,小組討論,爭論問題等形式進行。
2.教學生會思考,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
教學生會思考,首先要讓學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這就要求我們的教學能創造條件并能激發學生思考。要讓學生在對數學材料進行觀察比較、分析綜合、抽象概括、推理判斷的過程中,掌握思考方法。思考的方法,單憑認真聽“講”是聽不來的。思考的方法是要靠學生自己的獨立思考來領悟。只有學生不斷地體嘗到思考的樂趣,才能逐漸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
現以教學求“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為例說明如何使學生在學習算理算法的過程中,學習思考方法,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
2.1 激發思考的欲望,明確思考的目標。“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里,為什么要至少包含它們公有的質因數,還要包含它們各自獨有的質因數?”這是這部分教材的難點,也是學生理解算法的關鍵。疑問是發現的鑰匙,思考的動力。我把這一難題作為自學思考題交給學生。面對這一問題,許多學生不禁會想:是啊,到底為什么呢?急于尋“根”找“據”思維積極活躍起來。這一問題不僅激起了思考的欲望,而且成了大家集中思考的目標。
2.2 提供適量的思考依據。由于課本沒有直接回答上述問題的講述,所以不能讓學生面對這一問題“硬”想,應提供一些資料,給以提示。如:思考題為什么18和30的最小公倍數里,至少要有它們公有的質因數,還要有它們各自獨有的質因數?提示:①18的倍數中,至少要包含哪幾個質因數?30的倍數中,至少要包含哪幾個質因數?②18和30的公倍數里,必須包含哪些質因數?(請試算一下,有何發現?)
參考資料:
18=2×3×3
30=2×3×5
36=2×3×3×2
54=2×3×3×3
60=2×3×5×2
72=2×3×3×2×2
90=2×3×3×5
90=2×3×5×3
2.3 要留有充裕的思考時間。如果思考時間太短,多數學生還沒有“想出來”甚至后進生還沒有“想進去”,就讓思維敏捷的同學發表意見,勢必會挫傷多數學生獨立思考的積極性。為使全班每個學生都進入思考之中,必須留有充裕的思考時間。經過五、六分鐘的獨立思考,試算練習,許多學生有所發現,神情興奮,躍躍欲試,產生了“說想法”的要求。
2.4 及時組織多項交流。為了滿足學生想“說”的要求,及時組織了小組議論和全班討論。在討論中,同學們逐步明確了求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既要“公”又要“小”,并研究了怎樣才能保證這兩點。如有的同學說:“在18和30的最小公倍數里,如果只要18和30公有的質因數2和3,那么相乘的積是6,6是18和30的最大公約數而不是公倍數!庇械耐瑢W講:“18和30的最小公倍數里,不但要包含它們公有的質因數2和3,而且要包含18獨有的質因數3和30獨有的質因數5,因為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是18和30的公倍數”。又有人補充說:“18的質因數里有一個2,30的質因數里也有一個2,18的質因數里有一個3,30的質因數里也有一個3,而在它們的最小公倍數里只能要一個2,一個3,這樣才能保證是18和30的最小公倍數。”同學們熱情高,發言涌躍,相互補充、糾正。許多人還能運用老師提供的資料作為自己的論據。由于這算理、算法不是聽老師講出來的,而是由他們自己想出來的,許多人流露出喜悅的神情。在獨立思考之后要及時組織議論、討論、爭論等多項交流活動,讓學生在交流中,表現自我,交換思考所得,體嘗獨立思考的樂趣。
只有獨立思考才能產生見解。有見解就有交流的愿望,有交流又可激起新的思考。在交流中思維的靈活性、深刻性得到訓練,思考能力隨之提高。學生有了思考的興趣,就會逐漸形成獨立思考的習慣。
3.教學生會閱讀,養成自己學習的習慣
課本是無聲的教師,是學生獲得系統知識的主要來源。因此,要指導學生認真閱讀課本,堅持課前閱讀,課內閱讀,課后閱讀,養成預習和復習的自學習慣。
課前閱讀,就是課前預習課本。要求學生每天完成家庭作業后要翻開課本,看看第二天要學的內容。特別是每一單元,每一小節的開頭新課,閱讀時要標出疑問,以便在老師講課時,帶著問題有重點地聽課。有時也可由教師提出能引起興趣的題目,引導學生自己找書去讀。如在講完“差倍”應用題的基本例題后,提出“差都有哪些表述方法,看誰找得多”的題目,要求學生課外完成。同學們起初是自己想,后來就到課本習題中去找,也有到處翻看課外書及習題集的。第二天討論,有的同學一人就歸納出六種“差”的不同提法:甲比乙多幾,乙比甲少幾,甲減少幾等于乙,乙加幾等于甲,甲給乙若干后,甲、乙相等,甲減去15,乙加上3,兩數相等。在這樣預習的基礎上再學較復雜的差倍應用題,學生學起來很輕松。這樣的預習可把學生的興趣引向課外,廣泛地閱讀、主動地學習。
課內閱讀,就是課內學習課本。課上在教師指導下有要求有檢查地閱讀數學課本,是教給學生自學方法,培養自學能力的主要途徑。數學課本,沒有故事情節,吸引力小,可讀性差。如果只是一般地要求閱讀,必然會出現“讀不進去”,“看不出(什么東西)來”的現象,因此閱讀課本一定要有要求,有指導。開始可由教師帶領學生閱讀,具體地指導學生如何抓住課本中每一小節的主要內容和重點,怎樣理解數學概念,思考問題,提出問題。對于一些關鍵性的字、詞、句要進行圈點劃批,咬文嚼字,正確理解數學語言,掌握數學概念。指導閱讀,要根據教材內容,選擇不同的方法。有的教材內容,學生不易看出重點,可由教師提出問題,學生帶著問題看書,尋找答案,弄清算理,掌握法則。有的教材內容,學生已有一定知識基礎,可由學生先做嘗試性練習,再與課本對照、印證,加深理解。有的教材內容,學生能獨立看懂,就放手讓學生自己看書,然后組織交流所得,進一步消化理解。
課后閱讀,就是課后復習課本。要指導學生養成做作業前先復習課本的習慣。要求學生每天做家庭作業前先看課本,看老師當天講的部分書上是怎么寫的,想想老師是怎么講的,做題時要注意什么,然后再做題。要指導學生養成邊看課本邊整理所學知識的習慣。每學完一個單元,教師可不留作業,由學生自己復習課本,整理已學知識,歸類、編號,練習寫簡短的復習提綱或筆記。每隔一段時間,選擇優秀筆記組織傳閱,進行評議,以調動“自己學”的積極性。
4.教學生會審題,養成認真完成作業的習慣
審題是正確解題的關鍵。學生在解題中出現的許多錯誤,往往并非是缺少必要的知識,而是缺乏必要的審題習慣和審題技能。要提高作業正確率,必須下功夫培養學生認真審題,看清題目要求再解題的習慣。每教一新課例題,教師都要有計劃,有目的地,堅持不懈地引導學生練審題,在學新課的同時學會審題方法,養成審題習慣。解題時要認真書寫,教學生解題時要書寫整潔,格式規范。算草要象正式答案一樣,一律寫在作業本上,做到算草不草,豎式排列有序,使學生養成認真仔細的學習習慣。解題時還要邊做邊驗。在教學中要指導學生學會驗算,養成解題時必有驗算的習慣。驗算首先是驗算理,驗方法,其次是驗計算。提倡邊算邊查邊驗,一步一“回頭”,爭取一次做對,防止無效勞動。引導學生解題時要自覺地靈活運用已學知識,使其形成這樣的習慣:解四則式題,不管是否要求簡算,只要有一步能簡算就簡算,并畫出標記,注明依據,解多步應用題,一般至少用兩種方法,并從中選出最佳方法,注上標記。
培養學生認真完成作業的習慣,主要靠課內教學的指導和訓練。家庭作業題要認真設計,數量要少,質量要好,解題的要求要高。由于題量少,學生不感到負擔,就樂于開動腦筋認真完成。這樣安排作業,學生負擔輕,積極性高,不有利于良好習慣的形成,而且有利于思維能力的提高。
5.教學生會改錯題,養成自我評價的習慣
能對自己的學習作出評價,是一種高水平的學習。善于從錯誤中學習也是一種能力。因此在教學中要培養學生判斷正誤,自我檢驗自我評價的習慣和能力。如口算的家庭作業,可由教師指定范圍和數量,由學生自己選題,自己計時,自己口算,自己用筆算檢查訂正。指導學生對自己作業中的錯題分析并登記錯因,認真改錯,是培養學生自我檢驗和自我評價能力,提高作業正確率的有效方式。每學完一個單元,學生可根據錯題情況評價自己該單元學習的成績和問題,確定自己復習的重點。要求學生做題時認真仔細,獨立完成,不依賴別人,不弄虛作假,做錯了也要錯個明白,學會真本事。但老師批改后,找錯題原因,改錯時可以互相研究,這樣促使同學們課下互相研究,養成求甚解和對自己工作負責任的習慣。再做題時就細心多了,錯題率大大降低。
總之,學習的能力和學習的習慣只能在學習中形成和發展。因此教師要更新觀念,積極進行教學改革。選取最能發揮學生學習主動性的教學方法,組織學生的學習活動。在教學基礎知識的過程中教學習和思考的方法,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持之以恒,使學生不但學會(知識),而且會學(知識),做學習的主人。
【重視培養學生學習數學良好的學習的方式論文】相關文章:
5.數學學習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