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教學的思想品德教育
一、預習方法的階梯性
培養學生數學預習能力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在預習方法的指導上也要遵循這樣的原則,預習方法具有階梯性。第一步為預習中的讀。我們不難發現現行的教材中有很多主題圖,這些主題圖圖文并茂,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能夠引起學生的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預習時,學生不僅要讀教材的結論、概念、公式、圖表等,也要讀懂情境圖。通過“讀”讓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因此教師要教給學生正確的閱讀方法,在預習中提出明確的閱讀要求,要求學生邊讀邊畫,遇到重點語句,或難理解的語句多讀幾遍,邊讀邊思考,在思考中理解升華,在思考中引發新的問題。第二步為預習中的記。進行預習時,把一些重要的概念、結論、公式、定理等記錄下來,便能在數學學習中起到一定的作用。首先幫助記憶和理解,在預習里要求學生摘記,可以幫助學生從無意識的、被動的學習轉變為有意識的學習活動,這樣既加強了學生的記憶也增強了其對知識的理解。預習筆記的摘記也方便學生在復習時對所學知識進行梳理。如果每次的預習都能進行摘記,長此以往,學生會養成讀書就要做筆記的良好習慣。第三步為預習中的思。“學起于思,思源于疑”,《數學課程標準》提出要培養學生問題意識,要讓學生帶著問題進入課堂,預習就是尋疑的過程。在布置預習作業時教師一般都要提出要求:你能提出什么問題?或預習后你有什么疑問?學生有了問題,對新課的學習才有目標,思維才有方向,在新課學習中才能專注聽講。教師有了這些問題,可以知道學生學習的起點,了解學生預習后對知識的理解程度,就可以更有針對性的去設計教學過程。第四步為預習中的練。練是學的反饋,做對了說明學會了,在預習中要求學生嘗試著對例題后的“做一做”進行練習,是必不可少的環節,通過練習,加深對新知的理解,檢驗預習的.效果。做練習過程學生可以發現自己的不足,進而深入地去思考探究。通過練習可以了解到哪些問題是自己沒有能力完成的,記錄下來,方便在新課學習時尋求老師的幫助,聽課也就更有針對性,注意力也更集中了。
二、學習內容的差異性
預習材料的特點不同,勢必導致學生預習方法的不同,教師在指導學生預習時要充分考慮到這點。預習方法的指導一般按概念類、計算類、問題解決類、幾何類等不同課型進行。
1.以數學概念系統結構作為預習內容
數學概念有較強的系統性,先前的概念往往是后續概念的基礎,從而形成了概念的系統結構。因此,若先前的概念在學生的認識結構中比較模糊,就會影響學生對新知識的認知和理解。所以在學習新概念及解法前,要預習先前的概念。如學生在學習百分數的意義和寫法時,以分數的意義及寫法作為預習內容。在學習梯形面積時,以三角形面積計算及推導過程作為預習內容。這樣既能明確新舊概念的異同,又可加深對新概念的理解,有利于學生系統地把新知識納入已有的認知結構,為開展探究學習做好充分的準備。
2.從學生生活實際出發設計預習內容
以學生熟悉的生活場景為預習內容,使已有的生活經驗和未知的概念建立聯系,既可以使學生較容易地接受新概念,探究學習新概念,又能幫助學生鞏固新概念。如學習人教版四年級上冊“平行與垂直”概念時,可以請學生收集熟悉的平行和垂直的實例,鐵路上兩條筆直的鐵軌,課桌的兩條對著的邊,教室的墻面與地面等等,然后引導學生探究、分析這些事物的共同屬性,形成科學認識,從而提示新概念的內涵。
3.以數學史料作為預習內容
如學習五年級上冊“多邊形的面積”知識時,書上提供了關于數學名著《九章算術》提及的各種形狀的圖形計算方式,又如在六年級上冊學習“圓的周長”知識時,書上提供了關于圓周率的補充知識,這時可以鼓勵學生在課余搜索相關的資料,讓他們不僅知道圓周率的來歷,還了解有關我國古代數學家祖沖之的偉大成就,也可讓學生查閱《周髀算經》中關于圓的內容的記載,產生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達爾文曾說過“關于方法的知識是最重要的知識”。在學生預習的過程中,如果不講究方法,那么預習的效果就可想而知,所以教師必須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指導學生進行合理有效的課前預習。掌握科學的預習方法可以讓學生學得輕松又高效,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小學數學教學的思想品德教育】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