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度是非問句的歷史演變的論文
[摘要]本文討論的是測度是非問句,筆者從歷時的、共時的動態的角度來觀察是非問句繼承和發展的特點。上溯秦漢,下探明清,得以闡明測度是非問句的歷史銜接情況,這使我們對測度是非問句的歷史穩定性有經較明晰的時間輪廓,對其在各個時代時代的發展狀況有一定的把握。
[關鍵詞]是非問 測度問
測度問句是對事態現狀或未來作出推測的一種疑問句。提問者如果對某個命題不太有把握、需要對方確認,或者要謙虛、委婉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常常會使用測度問句。常見的測度語氣詞有:“乎”、“與”、“邪”等,譯成“罷(吧)”。測度語氣詞經常要和前面的副詞或句首、句中語氣詞前后呼應。較之一般是非問句,測度問句的產生可能略微偏晚。張玉金指出:“在西周漢語的語料中,可見詢問句、反問句,但未見到測度問句!庇纱耍梢酝茢鄿y度問句為春秋戰國時期的'產物。
一、上古的測度是非問句
上古時期測度問句的運用十分普通,主要依賴句中語氣副詞“其”、“得無”、“得微”、“得非”、“得毋”、“無乃”、“殆”和句末句中語氣詞“邪(耶)”、“乎”來生成。表示一種測度語氣,用于測度問句末,表示說話人對某一件事情已經有了一種估計,希望得到對方證實,表示這種介乎疑信之間語氣的“乎”,可譯為“吧”。例如:
1)其我獨芒而人亦有不芒者乎?(《莊子·齊物論》)
2)日食飲得無衰乎?(《戰國策·趙策四》)
3)堂下得微有疾臣者乎?(《韓非子·內儲說下》)
4)卿得無為劉備刺客邪?(《三國志·明帝紀注》)
5)得毋有伏兵乎?(《漢書·李陵傳》)
6)無乃為佞乎?(《論語·憲問》)
7)天則不雨而望之愚婦于以求之,毋乃(已)疏乎?(《禮記·檀弓下》)
8)今卒睹夫子于是,子殆可語敖為友乎7(《淮南子·道應》
二、中古的測度是非問句
上古的是非問句的測度語氣詞經常要和前面的副詞或句首、句中語氣詞前后呼應,而中古的是非問句則可單由“邪(耶)”、“乎”構成,根據一些文獻我們可以知道東漢末年,語氣助詞連用沒有發展。趙長才指出:“西漢時語氣助詞連用的現象”“已經明顯地比戰國晚期的語氣詞連用種類和連用次數減少了”,“隨著語言的發展,一些方言和個人的不規范成分被淘汰了,繼承下來的大多是最重要、最富表現力的連用形式”。如:
1)流可枕,石可漱乎?(《世說新語·排調》)
2)桓公曰:“同盤尚可相助,況復危難乎?”(《世說新語·黜免》)
3)銅山西崩,靈鐘東應,便是《易》邪?(《世說新語·文學》)
4)或謂之曰:“卿乃可縱適一時,獨不為身后名邪?”(《世說新語·任誕》)
即使如此,上古時期的一些句型在中古仍有保存,如:
1)人問之曰:“卿憑重桓乃爾,哭之狀其可見乎?”(《世說新語·言語》)
2)詩中得無激觸否?有章曰:“無”(《夢溪筆談·盛文肅》)
中古還新生出一批表測度的語氣副詞“將”、“將無”、“將乖”等。“將”是近現代漢語中非;钴S的一個動態助詞,它產生于唐五代時期。到晚清時期逐漸消失,其使用的時間大抵與近代漢語相始終。例如:
1)鬼曰:“卿太重,將非鬼也?”(《搜神記》第十六回)
2)君將哀而生之乎?(《捕蛇者說》)
3)謝安始出西戲,失車牛,便杖策步歸,道逢劉尹,道曰:“安石將無傷?”(《世說新語·任誕》)
4)方令宰牧華夏,處殺戮之職,與本操將不乖乎?(《世說新語·政事》)
三、近代的測度是非問句
唐五代之際,表測度的語氣副詞“莫”、“莫是”、“莫非”、“不應”、“應莫”、“敢是”、“想是”、“想必”、“敢是”、“敢莫是”、“莫敢是”等相繼問世,逐漸取代了先前的“將”、“將無”、“將不”。例如:
1)凈能問長官曰:“夫人莫先疾病否?”(《敦煌變文校注·葉凈能詩》)
2)你今只憑這小廝口內言語,便問他殺人的公事,莫非公道忒偏向么!(《金瓶梅詞話》第九回)
3)那廝看了永兒如花似玉生得好,肚里與決不下道“莫不昨晚我真個眼花了?”(《三遂平妖傳》第六回)
4)今日見此生口,莫是應我夢也?(《敦煌變文校注·廬山遠公話》)
5)三藏道:“這獐鹿想是太保養家了的?”(《西游記》第十三回)
6)“恭喜大王,上界此去十數年,想必得意榮歸也?”(《西游記》第四回)
7)敢問小姐常出來么?(《西廂記》第一本,第二折)
8)前此還有個傳說,道會上不見了許多皮,敢也是你么?(《三寶太監西洋記通俗演義》第五回)
四、小結
必須指出的是,此期出現的疑問語氣副詞的調整不是一個孤立的個案,而是類化的產物,其中蘊藏著類型學的意義。聯系其它類別的語氣副詞(肯定類、否定類、強調類、測度類)的演變狀況,我們認為:從中古到近代,漢語的整個語氣表達系統發生了根本性和全局性的更迭,這其中除了公認的語氣詞外,還應當包括語氣副詞在內。
【測度是非問句的歷史演變的論文】相關文章:
2.婦女節的演變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