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全球經濟失衡背景下的外貿順差探討
摘要:中國的持續巨額貿易順差已經成為影響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而由此引起的外匯儲備管理、人民幣匯率調整,國內流動性過剩等問題,更是受到社會各界矚目的經濟熱點。在全球經濟失衡的背景下,以中美貿易關系為出發點,分析我國貿易順差形成的長期原因,闡述其對宏觀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以及所造成的負面影響,并在此基礎上討論了緩解國際收支不平衡的對策。關鍵詞:全球經濟失衡;貿易順差;匯率調整
1 全球經濟失衡背景下的中國經濟
按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定義:失衡現象是指一國擁有巨額貿易赤字,而與該國貿易赤字相對應的貿易盈余則集中在其他少數國家。當前階段全球經濟失衡的基本表現是,美國的貿易赤字龐大、債務增長迅速,而中國、印度等亞洲其他主要新興市場國家等對美國持有大量貿易盈余,而這些國家的匯率制度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釘住美元的匯率制度,包括匯率制度在內的金融體系與西方發達國家之間的差異。造成了美國與亞洲國家之間在消除外部經濟失衡時的制度障礙。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全球經濟失衡對中國經濟的影響集中表現為我國與美國、歐洲發達國家,主要是與美國的貿易順差呈現不斷增長的態勢。造成這一情況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生產要素稟賦的差異對進出口的影響。根據赫克歇爾——俄林的資源稟賦理論,一個國家總是出口其資源稟賦相對豐裕的要素密集型產品,進口其資源察賦相對稀缺的要素密集型產品。我國勞動力資源相對比較豐富,即在勞動密集型產品方面具有比較優勢。而歐美發達國家,資本和技術相對豐裕,第三產業占GDP的比重在70%以上,而制造業只占15%左右,因此需要進口大量的勞動密集型制成品,出口資本密集型的產品。顯然。中美、中歐貿易的商品結構符合國際分工及資源稟賦理論,各自在具有比較優勢的領域形成順差。
(2)由于國際產業結構調整所導致的國際分工的變化。貿易順差與由美國主導的全球產業結構調整有密切的關系,世界范圍內產業結構的調整,發達國家產業升級,使制造業加速從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轉移。世界經濟出現“美歐消費,亞洲加工”的格局;谖覈定的政治環境、較為健全的公共基礎設施、優惠的貿易政策安排和高效廉價的勞動力等優勢,自上世紀末以來,海外跨國公司開始走上跨國外包、制造業產業轉移之路,在我國投資建廠,開展來料加工業務并將制成品出口到國外,中國作為世界加工廠的角色日益明顯。國際產業轉移是中國對美國順差的主要原因。
2 持續大幅貿易順差對我國宏觀經濟的影響
對外貿易順差的出現和擴大,是一個國家經濟實力和國際競爭力顯著增強的結果和重要標志。但作為一把“雙刃劍”,它在拉動經濟增長的同時,也潛伏著巨大的風險。
2.1 外貿順差對國民經濟的積極影響
(1)有利于推動經濟增長,增加就業。由于我國出口導向型的國家政策、內需不足的國內經濟環境,決定了中國每年快速的經濟增長有相當大的一部分是由出口帶動的。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低收入國家,工資水平、管理成本和原材料成本與其他國家相比有較大的優勢。因此,很多出口企業憑借勞動力和成本優勢所創造的低價優勢在國際市場上占有一席之地。這種勞動密集型產業的出口增長為國內提供了大量的新增就業崗位,緩解了人口增長導致的就業壓力。
(2)有利于推動技術進步、制度創新,提高我國綜合實力。美國經濟學家保羅·克魯格曼在其規模經濟理論中。全面論述了在規模報酬遞減的條件下,通過出口擴大增加產量、降低成本,推動經濟增長的機制。我國可以通過大力促進產品出口,獲得貿易順差來拓展國際市場形成國內產業規模經濟。此外,擴大出口還可以加快本國的知識積累,促進技術進步。通過開展國際貿易可以促進知識與專業化人力資本的迅速積累;通過出口參與國際競爭可以迫使企業加大研究與開發部門的投入,增強其競爭力,從而使一國的經濟加速增長。 2.2 外貿順差對國民經濟的消極影響
畢業論文搜集整理:
【全球經濟失衡背景下的外貿順差探討】相關文章:
中國面對全球經濟失衡的應對措施03-19
試論小學語文在新課程背景下的作文教學探討12-05
新課標背景下中學英語課外活動探討02-28
信息化背景下中職機電教學策略探討03-28
探討和諧社會背景下醫院人力資源管理03-26
探討金融危機背景下的企業財務風險控制03-19
網絡背景下的閱讀教學03-11
試論課程改革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課有效教學問題與策略探討03-20
淺析知識社會背景下的守法精神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