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齡化與療養服務貿易發展探討
內容摘要:人口老齡化給我國社會和經濟發展帶來了諸多挑戰。而療養服務貿易作為國際服務貿易的新領域,是化解我國老齡化難題的一個重要思路和途徑。發展療養服務貿易,不僅能解決我國養老資金的不足,而且可以改善和提高我國老齡人口多樣化的需求,對于我國產業結構和消費結構的提升同樣具有重要意義。關鍵詞:老齡化 老齡產業 療養服務貿易
在《聯合國2003年全球人口報告》中指出,人口過快增長和老齡化是當今世界無論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所面臨的主要人口問題。世界上許多國家、特別是發達國家同樣面臨著人口老齡化的問題。我國實行改革開放,建立并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一直致力于“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既然老齡產業是在開放的市場經濟環境中成長并發展起來的,那么加強合作,并用開放的眼光尋求解決老齡化所帶來的諸多問題應成為一條重要的途徑。
療養服務貿易問題的提出
二戰后,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世界各國的人口再生產由“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長率”的傳統類型逐步向“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長率”的現代類型轉變,由此形成人口年齡結構從“年輕型”向“老年型”過渡的結果。特別是發達國家,普遍進入了老齡型社會。依據聯合國有關規定,一個國家65歲以上的老年人在總人口中所占比例超過7%,或60歲以上的人口超過10%,便被稱為“老年型”國家,我國于2000年跨入了這一行列。但是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我國老齡化有著自身獨特的特征,有學者將我國老齡化特征概括為“二高三大”,即高速、高齡;老年人數量大,老年人扶養比大,地區差異大,真實地反映出我國老齡化的現狀,同時也表明老齡化將給整個社會和經濟發展帶來巨大挑戰。
隨著社會發展,我國人口老齡化將經歷快速老齡化、加速老齡化和穩定的重度老齡化三個階段。2030年到2050年是我國人口老齡化最嚴峻的時期;而到2050年,老年人口總量將超過4億,需要撫養的老年人口將占人口總數的40%-50%。屆時,重度人口老齡化和高齡化將日益突出,我國將面臨人口老齡化和人口總量過多的雙重壓力。
雖然老齡化一定程度上可以減輕就業壓力,提高就業水平,但也會造成勞動力比例下降,形成勞動力供求不足的新矛盾。加之過去人口高增長帶來的`“人口紅利”終將消失,由此導致勞動生產率和經濟增長的下降。不僅如此,老齡人口的過快增長提高了社會負擔系數,客觀上成為制約經濟發展的一個因素。目前我國的老年扶養比為0.11左右,即大約9個多勞動年齡的人就要供養1個老人。據測算,到2050年將上升到0.4左右。如此高的社會負擔系數需要強大的經濟實力和社會保障作支撐,也決定著傳統的居家養老方式難以維繼。而到2005年底,我國養老金“空賬”已達八千億。這需要大量的養老資金投入,但同時,我國人口老齡化速度加快,提前步入老齡社會使得老齡化超前于經濟發展水平和現代化,與發達國家在基本實現現代化的條件下進入老齡社會相比,我國成為世界上惟一進入老齡社會的發展中國家,具有典型的“未富先老”的特征。這種狀況表明在解決老齡化問題上我國面臨著嚴重的資金缺口。
老齡化也同時引發了嚴峻的產業結構矛盾,集中體現在與老齡人口消費需求相關的第三產業發展滯后上,包括醫療保健、生活撫養、休閑娛樂等方面。由此導致的結果是一方面存在前景廣闊的老齡市場,但另一方面卻對老年市場多元化的需要供給不足,同時又需維系并加強老年市場的購買力。更為重要的是,我國人口老齡化還存在地區發展不平衡、城鄉倒置顯著等特征,與經濟發展水平的地區差距及養老方式的城鄉差異交織在一起,使老齡化問題愈加復雜、艱巨。
上述分析指出的種種矛盾是化解老齡化危機不能回避、必須正視的問題。然而事情總有利弊的兩面。因為在壓力背后是開拓老齡市場和老齡產業的機遇,這必將對我國產業結構和消費結構帶來巨大的影響。但是問題的關鍵在于,老年人口的不斷增加確實形成了相當規模的市場需要,但那僅僅是一種潛在的市場,要真正形成市場供求,就需要老年人具有持續且具有一定水平的購買力,從而推動老年市場供給的增加及老齡產業的發展成熟。
【人口老齡化與療養服務貿易發展探討】相關文章:
3.人口與西方
8.個人發展的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