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率變動對中日貿易影響的實證分析
摘要:在全球金融危機的背景下,中日貿易是關乎亞洲乃至世界經貿格局和未來趨勢的關鍵,本文從不同角度分析了中日匯率變動對各自貿易狀況的影響,揭示了兩者動態關聯性中更深層次的現實,這對指導我國相關貿易政策的制訂有重要意義。關鍵詞:中日貿易;匯率;對策分析;全球金融危機
自2008年9月以來,以美國次貸危機為起因的金融危機席卷了全球大部分國家。從發展趨勢看,未來一兩年內全世界經濟、金融局勢極有可能變得動蕩不安。200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保羅·克魯格曼認為,世界經濟雖然不會出現像上世紀30年代那樣的大蕭條,但嚴重的衰退將無法避免,加大對公共事業部門的投入也只能起到緩解作用。要想阻止形勢的惡化,必須迅速采取進一步的行動。從以往的經驗和教訓看,積極的對外貿易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經濟危機給經濟實體帶來的危害。而且由于單個產業自身的發展以及作用發揮都離不開整體產業環境。因此,各國均采取各種措施刺激本國對外貿易,努力改善產業外部環境,力爭早日走出困境。在制約對外貿易的眾多因素中,匯率因素顯得尤為重要。
中日的貿易狀況關乎整個亞洲乃至世界的貿易、金融和經濟現實格局和發展趨勢。基于此,匯率變動與中日貿易關系將是我們深入研究的首要問題。相關領域的研究中尚存在某些缺陷,首先,中日貿易關系具有鮮明的特征性和強烈的互補性,不同類別的商品在進出口的雙方具有獨特的需求(供給)彈性,所以不同類別的商品貿易額度會對匯率變動做出不同的反應,顯然,若從整體層面單純研究匯率與貿易總額之間的關系是不夠全面的。從現實經濟發展和相關政策設計的角度出發,有必要對貿易基于商品分類進行細致研究。其次,當前對中日貿易的計算與研究,主要是以美元結算為統計口徑,然而,從現實經濟出發,處于貿易雙方各自內部的經濟主體往往更關心以本國貨幣結算的貿易額度及實物形式的貿易總量。而在剔除了通貨膨脹的條件下,以本國貨幣結算的貿易額度可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貿易的實物量。因此,它可作為中日貿易實證研究的一個全新的著眼點。然而,當前該方面的研究是相對比較匱乏的。
一、匯率變動對中日貿易影響的分析
自1972年中日邦交正;,中日雙邊貿易發展迅速,日本從1993年到2003年連續11年一直是中國最大的貿易伙伴國。中日貿易額對中國經濟的增長到較大的推動作用。同時,根據日本總務省統計局公布的統計數字,2007年日中貿易額達到27 8740億日元,同比增長13.4%,超過同年日美貿易(252 450億日元),中國取代美國成為日本第一大貿易伙伴國。由此可見,中日雙方都已成為對方最重要的'貿易伙伴之一,深入的中日貿易研究具有重大意義。
(一)匯率變化對中日貿易總額的影響
2001年到2006年間,中日匯率變動與進出口變動呈較為同步的變化趨勢,說明中國對日貿易的進口和出口與匯率的關聯性較顯著。然而從中國貿易收支角度看,其變動趨勢與匯率變動趨勢不明顯,2001、2003和2005年匯率增長與貿易收支變動呈負向關系,而其它各年兩者呈正向關系,且兩者比的絕對值(貿易收支相對與匯率的彈性)并不穩定,在1.O到11.0間變動。從中日匯率變動與貿易變動的相關性可看出,中國進、出口總額變動與匯率變動呈現較高的相關性,其數值分別是0.8563和0.9075;而貿易收支與匯率變動的相關性僅為O.0114。可見,匯率會對中國對日進口和出口有較顯著的影響,匯率對貿易產生(進口和出口)兩方面效應,盡管對兩方面的影響可近似的認為是顯著地,但由于以貿易差額為視角兩種效應方向相反且相位不同步,所以匯率和中國貿易收支關聯性并不明確。
(二)匯率變化對中日分項商品額的影響
通過以上的分析,從總體層面掌握了匯率與中日貿易總額之間的關系,其研究結論與當前該領域研究成果基本吻合,這是近似的方法論的客觀結果。在以上的研究基礎上,進一步以更加細致的商品分類和不同的結算方式對該問題進行分析。
【匯率變動對中日貿易影響的實證分析】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