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貿易順差持續擴大的內因探微
內容摘要:入世以來,我國貿易順差增速驚人,已經引起了各方的關注。本文主要從經濟運行和政策制度兩個角度,分析了我國貿易順差不斷擴大的內在原因。關鍵詞:貿易順差 內在原因 高儲蓄政策
入世以來,我國的進出口貿易及貿易順差出現了飛速的增長。表1是加入WTO后我國每年進出口情況統計。從表1可以清楚的看出出口和順差的增長速度,特別是在2007年,進出口總量突破兩萬億美元,順差達到2618.9億美元,增速達到49.2%,引起了各方的關注。在2008年,順差增速有所回落,為12.5%。而據海關的最新統計,2009年1至2月我國外貿進出口總值2667.7億美元,比上年同期(下同)下降27.2%,其中出口1553.3億美元,下降21.1%;進口1114.4億美元,下降34.2%。貿易順差438.9億美元,增加59.6%。可見在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下,盡管我國進出口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降,但貿易順差卻持續增長,且增速驚人。
貿易順差持續擴大的經濟運行原因
(一)內需不足
國內需求不足的問題長期存在,市場啟動困難,是造成順差的主要原因。與國民經濟連續多年的'較高增長速度相比,居民消費市場平淡,缺乏活力和持續的熱點。個別商品如轎車、房地產市場雖然也曾出現快速的增長,但受到多種因素的制約,還需要進一步的引導。收入差距擴大、三農問題等影響內需的結構性矛盾也沒有明顯的緩解。受資源約束,中國進口產品以能源原材料、技術設備為主,出口以低附加值的消費品和機電產品為主,整個內需不足的貿易結構導致了我國順差產生。
(二)早期國內的高投資
前幾年國內高投資形成的生產能力釋放出來,導致了某些產品的出口激增。最典型者莫過于鋼鐵產品,出現了進口銳減或增幅下降而出口激增的現象。2008年1-8月,我國出口鋼材1444萬噸,出口額92.9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97.2%和121.6%;進口鋼材1750萬噸,進口額170.0億美元,同比分別下降21.0%和增長17.9%;出口鋼坯及粗鍛件584萬噸,出口額22.7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167.0%和183. 5%;進口鋼坯及粗鍛件97萬噸,進口額5.1億美元,同比分別下降72.1%和60. 6%。2008年1-9月,我國出口鋼材1580萬噸,增長83%;進口鋼材2000萬噸,下降16.4%。從鋼鐵凈進口國轉變為凈出口國,中國花費的時間可能是全世界最短的。根據商務部市場運行司《2006年上半年600種主要消費品供求狀況調查分析報告》,目前中國市場上600種主要消費品中,供過于求的商品430種,占71.7%,可想而知,這些商品肯定會有一部分轉向國際市場尋求出路。
(三)廉價的勞動力和資源成本
通過分析我國的貿易結構可以發現,持續攀升的貿易順差主要源于加工貿易。近6年來的月度數據表明,我國的加工貿易順差一直大于順差總額。2005年,加工貿易出口額占總出口額比重則達到56.3%。而每100美元加工貿易就會產生30美元左右的順差。這一附加值,應當說主要地體現為我國土地和勞動力。于是,很大程度上可以說,貿易順差增加的本質是,我國額外、更多地輸出了土地和勞動力,或者說,在經濟全球化過程中,主要向世界配置了土地資源和勞動力資源。
就資源享賦而言,可以把世界各國劃分成兩大陣營: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依據經濟增長理論,發達國家的資源享賦是技術和資本;發展中國家的資源享賦是土地和勞動力。所謂貿易順差,表面看來是雙方產品的相互供給與需求問題,實質上則是雙方的資源享賦問題。要素享賦越懸殊,發達國家越是需要從發展中國家配置土地和勞動力,越不愿意向發展中國家輸出資本和技術;或者發展中國家還沒有產生足夠的資本、技術需求,則發達國家的逆差就越大,相應發展中國家的順差就越高。
其實,這正是我國加工貿易異常發達的真正根源。我國加入WTO已有多年,國內企業的競爭力已有所增加,且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低收入國家,工資水平、管理成本和原材料成本與其他國家相比有較大的優勢。因此,很多出口企業憑借勞動力和成本優勢所創造的低價優勢在國際市場上占有一席之地,這也是我國出口增長較快的原因。同時,2000-2005年我國加工貿易的順差比重分別占到總順差的89.1%、91.6%、88.2%、99.3%、98.6%和78.2%,可以看出,我國出口順差的絕大部分來自于廉價勞動力為商品帶來的成本優勢。 (四)高儲蓄
【我國貿易順差持續擴大的內因探微】相關文章:
8.于丹現象”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