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經濟的困境與突圍
以網絡資源交易為基礎的網絡經濟市場正在發育形成當中,但是一系列在邏輯上環環相扣的經濟學規律成為制約該產業發展的瓶頸,如:研發階段的檸檬市場效應、市場階段的準公共產品問題、融資階段的鎖定效應與囚徒困境局面等。本文旨在分析網絡產業市場的現狀和特征,探索和解決網絡經濟市場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確保這個市場的良性運作,促進網絡經濟健康發展。
網絡經濟;困境; 產權保護
一、網絡經濟發展瓶頸存在的源頭
在經歷了世紀末的“郁金香泡沫”破裂之后,自2003年始,信息網絡產業似乎有風云再起的跡象。與Ebay、雅虎、Google、亞馬遜等網絡巨頭有關的一系列并購案例宣告了新一輪產業內洗牌的開始。2005年,這一風潮仍在繼續,直到最近的阿里巴巴收購雅虎中國,這些規模達數千萬甚至十數億美元的交易讓網絡產業出盡風頭。信息網絡業的“第二次春天”是否已經來臨?
前景似乎沒有那么樂觀。有一點是不容忽視的:至少迄今為止,這一產業的盈利狀況還是不盡人意。像亞馬遜這樣的電子商務企業,仍基本沒有找到盈利途徑。也就是說,盡管資金來往量巨大,但它們是幾乎不賺錢,甚至虧損的。即使是那些宣布盈利的企業,如果將機會成本考慮進去,其業績也極其有限。這就是網絡產業的硬傷:畢竟,靠計劃和誓言在股市上“圈錢”總不是長久之計。
似乎有一種強大的作用力在制約著信息網絡產業,使它在時間、技術、基礎設施、投融資、企業家才能、市場等關鍵要素都具備的情況下,仍然無法走向正常的'盈利和發展軌跡一。經濟規律告訴我們,整個市場長期普遍存在某種經濟特征的時候,問題肯定不是偶然發生的。更微觀層面的影響信息網絡產業發展的制約因素,可以說是該產業發展不能盡如人意的終極根源。
二、研發風險與檸檬車市場問題
眾所周知,信息網絡產業屬于高風險的產業。其前期風險主要集中在研發上。無論是做物理硬件、軟件、還是電子商務的企業,在競爭中關鍵的環節往往是看誰能代表著新技術率先進人市場。市場進人競爭的結果是“超邊際的”,即先進人者才可能得到回報。信息網絡產業還有一個特點是市場回報周期長,即投資者可能很長時間內看不到利潤。這“兩長”結合起來,就會帶來與傳統市場不同的后果。
最嚴重的后果莫過于“檸檬車市場(lemon market)問題”(在美國俚語中,檸檬是次品的意思)。這是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阿克洛夫教授的著名理論。他的研究證實,在二手車市場上,由于買者和賣者之間存在著嚴重的信息不對稱,經歷一段時何之后,次品車會完全將好車擠出市場。這一理論是具有高度解釋力的。在信息網絡產業市場上,也存在某種程度的檸檬車市場問題。如前所述,該產業的絕大多數項目研發風險大,初期工作周期長,這會導致很多私人投資不愿意涉險,而寧愿將資金投到風險更小、初期投人成本更少的經營項目中。經歷一定周期之后,低風險、低技術含量的企業就會占據市場。
硅谷的“風險投資模式”就代表針對這一市場悖論所做的努力之一,它積累了不少成功經驗,但也不是盡善盡美。一方面其他國家模仿硅谷模式幾乎無一例外遭到失;另一方面近些年硅谷本身也遇到了一些問題,風險投資并不能帶領市場完全擺脫檸檬車效應。
三、準公共產品、搭便車問題
公共產品的特點不是“公有”,而是“公用”,也就是在消費上的集體性;而且在一定范圍內,消費是非競爭的。同時,每個消費者的潛在意圖都是隱性的,而公共產品又具有高度“非排他性”,這就決定了公共產品很難防范消費者的搭便車行為。所以,一般認為,私有產權幾乎無法與公共產品提供并存。公共產品的私人運營注定是虧損的。
信息網絡產品當然非公共品,但它在很大程度上具有“準公共品”(Semi一Public Goods)的特性。首先是極端的非競爭性,無論是軟件業還是網絡業,增加一個人消費的成本微乎其微。其次,它也具備一定程度的“非排他性”。將其他人排除消費并非不可能,但在技術上非常困難,或者因為實踐成本過高而不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