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經濟發展的若干統計特征及未來兩年預測
【摘要】本文選取了山西省1986年以來的經濟發展部分指標,總結和直觀展示出一些指標的變化規律,劃分了經濟發展的階段,采用新方法預測了2009和2010年的經濟指標,進而得出若干啟示和分析結論。【關鍵詞】經濟預測 時間序列 統計分析 前移回歸分析
山西省的經濟發展自改革開放開始,經濟增長潛力呈逐漸加快的趨向?偨Y這一時期的經濟發展規律,對正確認識未來的經濟運行變化,使經濟盡快進入新一輪的平穩發展周期,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本文僅分析1986—2008年資料較齊全的10項經濟指標,找出了一些統計特征,并進行2009—2010年的預測。
一、原始數據及其新型直觀展示圖
事物的發展都是相互影響,相互聯系的,通過有效的方法可以計算出事物的特征并預測它的發展趨勢。經濟事物是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相結合的結果,它的發展基于時間順序序列數據,而時間序列數據的發展往往是基于多項綜合屬性相互影響的,是可以預測的。根據《山西省統計年鑒(2008)》、山西省2008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中國經濟信息網,將原始數據整理成表1,這實際上是時間序列多元數據。
由表1可看出山西省的經濟指標、數量都比較多,現使用近年新創的一種表格型數據直觀圖展示信息。相對于表1,可以把每個數據在每個格子內換成橢圓,數據大小即橢圓大小,見圖1。
由圖1可以看出,10項指標中,除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不規則波動和人口自然增長率呈漏斗形向下減小外,其余指標全部呈寶塔形串珠排列,表示逐年的遞增。
從每個串珠的上下變化速度看,各項指標還是比較協調的,但各個指標(或各項事業)的'發展速度有所差異。貨物周轉量早期增大速度最快,表明貨物的流通走在各項事業的前列。接下來遞增較快的是旅客周轉量,它表明了國民經濟的人氣,山西省第一產業雖然起步較早,90年代末期略有回調,總的發展較快,但受耕地面積限制今后發展速度受到制約。第二產業、第三產業、固定資產投資總額、消費品銷售總額和人均GDP四項指標經歷了相似的漸增發展歷程,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呈現較協調和平穩的發展。
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波動較大1988、1994兩年達到最高峰,和政策有著直接的關系。
由于60年代生育高峰期出生的國民進入了育齡,1986—1994年人口自然增長率保持在11‰~15‰的高位。1995后人口自然增長率開始比較穩定的下降,2008降到5.31%,效果明顯,山西省計劃生育政策落實較好。
二、發展階段劃分
過去人們主要靠經驗和專業知識,作定性分類分析,而這種分析往往是帶有主觀性和任意性,不能揭示客觀事物的內在區別和聯系,現在人們廣泛采用聚類分析來研究事物的親疏程度,實踐證明這種方法是科學有效的。本文采用Q型聚類分析來研究山西省各年間的經濟發展相似程度,23年的發展,走過了不平常的道路。我們通過Q型聚類試探一下各年份間經濟特征的相似性,23年的譜系圖見圖2,相似性的度量指標采用夾角余弦。從直觀圖示(圖1)上也可以看出,大部分指標都呈現漸增趨勢,不存在周期性變化。
經濟信息是時間和經濟規律的函數,其資料或數據都按一定的時間順序排列(一般是由老到新)。為了探索事物發展的周期性或回旋性,并合理地劃分階段,就需要進行最優分割。分割的原理是用數學方法,使組內離差平方和最小、組間離差平方和最大,保證一組內有相似的特征,不同的組之間特征差異較大。本文進行最優5分割(計算過程從略),找出了4條界線,分別為I、II、III和IV。由于聚類譜系圖中年份的順序基本沒有打亂,故就把界線標注在圖2上,從系譜圖上看,分界線I、II、III在聚類分析的主要分界線上,界線IV不在聚類分析主要界線上故舍去! 根據Q型聚類分析和最優分割的結果,可以把1986年以來山西省的
【山西省經濟發展的若干統計特征及未來兩年預測】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