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探析提高農民收入的財政支持政策選擇

        時間:2024-10-17 02:38:02 經濟畢業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探析提高農民收入的財政支持政策選擇

        摘要:財政應積極調整支農政策的重點,完善支農機制,充分發揮財政政策的導向作用和協調作用,切實促進和保證農民增加收入。

        關鍵詞:財政政策:“三農”問題;農民增收

          解決我國“三農”問題的關鍵是農民增收問題。而農民增收離不開財政的支持。解決農民增收問題必須完善財政體制。我國現行的財政支農機制存在許多不合理和不完善的地方,如財政支農管理體制不完善,財政支農重點不突出等,對農民增收產生了不利的影響。因此,如何完善財政政策機制,如何發揮財政政策的作用以增加農民收入,成為亟需解決的問題。
          一、完善財政支農機制,提高財政支出效率
          從目前財政支農的現狀看,財政支出的效率相當低下。以農產品政策補貼支出(其中主要是糧食價格補貼和糧食風險基金等)為例,最終落到農民頭上的實惠不足國家財政支出的50%.因此,要切實將增加農民收入落到實處,必須理順和完善財政支農機制,提高財政支出效率,確保支農資金收到實效。一是理順支農資金管理體制。目前支農資金分散,管理多頭,政出多門,效益不高。為此,必須理順各部門間的關系,明確財政管理各項支農資金的主體地位,設立隸屬于各級財政部門的支農資金管理機構,將分散于各部門的資金統歸其管理,集中使用,形成財政支農的強大優勢,集中財力辦大事。二是調整支出結構。我國財政農業支出60%至70%左右用于人員供養及行政開支,而用于建設性的支出比重不高;在農業建設資金中,用于大中型水利建設比重較大,而農民可直接受益的中小型基礎設施建設比重較。辉谵r業投入中,直接用于流通環節的補貼過高,而一些關系農業發展全局的基礎性、戰略性、公益性項目,或沒有財政立項支持,或缺乏足夠的投入保障。三是提高財政支出管理效率。主要是應減少管理層次,降低管理成本,提高工作效率。一方面將中央財政支農資金的50%以基數加因素的辦法下到省級,以增強省級支農的調控能力,降低基層向中央財政申報一般項目的機率。另一方面,省對基層的項目直接到縣,減少中間環節,確保資金落實到位,同時給予縣級充分的項目申報自主權,減少行政干預。另外,應構建支農資金績效評價體系。財政部門要從項目申報開始,進行必要的調查研究和可行性論證,參與到事前、事中、事后的全過程中去,編制項目全程報告,對其進行跟蹤問效,保證支農資金落到實處。
          二、發揮財政政策導向作用,促進農業結構調整
          在保護和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的前提下, 必須搞好農業結構調整,優化資源配置。在穩定糧食生產的同時,大力發展養殖業和經濟作物種植業等,形成優勢互補結構,確保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在農業結構調整中,財政部門應做好如下幾方面工作:在政策方面,配合農業結構調整規劃,出臺優惠政策,重點支持基地和大戶,通過示范效應帶動整個農業結構調整;鼓勵發展農村新型合作組織,鼓勵規模經營,通過規模經營產生聚合效應,有效抵御市場風險,鞏固農業結構調整的成果。在資金方面,多方面籌集資金,按照“誰投資、誰經營、誰受益”的原則,刺激銀行信貸、工商資本和民間資本投入農業,并引導資金流向結構調整的目標產業,支持目標產業的產業化,促進農業結構調整。在配套服務方面,積極支持農業信息網絡的建立和農技推廣服務體系的完善,鼓勵建立多渠道、多層次、多形式的農民技術培訓體系,大力引進農技人才和農業專家,為農產品品種改良提供技術保證,為農業生產結構調整鋪平道路。
          三、加大財政調控力度,支持農業產業化發展
          農業是弱質產業,投資收益率低。吸引資金能力差,在市場競爭中處于不利地位,客觀上要求國家特別是財政通過宏觀調控對其進行支持和保護。一是財政部門要切實將支持農業產業化作為發展農業和搞好財政支農工作的重點,明確財政在農業產業化過程中的位置。由于農業產業化的主體是農戶,所以,財政著力解決的是農戶、企業和市場無法解決的矛盾和問題,創新農業產業化發展的投融資機制。為此,財政要充分發揮引導和協調作用,多渠道籌集資金以支持農業產業化。農業產業化項目需要大規模資金投入,光靠財政支持顯然不能滿足其需要。財政應充分動員和引導企業、集體、農民、銀行信貸、外資等多種形式的資金注入,并鼓勵承包經營、合資、入股等多種形式發展農業,為農業產業化奠定雄厚的基礎。二是優化農業產業化發展的稅收環境,完善稅收調節機制。以農業產業化的總體目標為導向,充分發揮稅收杠桿對農業產業化的激勵作用,促進農村產業結構的合理調整和農民收入的穩定提高。要在鼓勵農民加大投入的基礎上,改革和完善增值稅制度,可借鑒國際成功經驗與做法,實施對農業部門流轉稅額的稅收調節,這樣,農產品進入流通領域后,農民可將其增加的實際負擔通過價格機制轉嫁給消費者,從而增加農民的實際收入;進一步完善稅收優惠政策,改變現行優惠政策手段較為單一狀況,通過稅率、稅基、抵免等多種稅收優惠形式,進一步挖掘稅收優惠政策扶持的潛力,加快農業產業化進程;優化稅收管理和服務。按照WTO透明度原則的要求,建立和完善稅法公告制度,抓好稅收政策服務。
          四、調整農業基礎設施財政投入機制,為農民增收提供基礎和保障
          完善財政在農業基礎設施方面的投入機制主要有:一是適當調整投入方向。我國在農業基礎設施方面的財政投入主要用于大江大河治理等大型項目,縣域范圍內與農民增收關系密切的中小型基礎設施的投入很有限,難以直接帶動農民增收,且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同全國性、區域性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配套性差。因此,要注意加強配套設施和中小型基礎設施建設。二是完善投資體制。多年來,很多農業基礎設施年久失修,使農業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減弱。要解決這些問題,首先應明確投資主體。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主體主要是政府、社區集體組織和農民個人,以目前的情況看,財政承擔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主體責任應是責無旁貸。其次,應按受益范圍和項目等級進行職責劃分,凡屬全局性、根本性和綜合性的跨區域項目都應由中央政府負責,而地方政府主要負責一些地方性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再次,要對項目建成后的管理職責和權限進行合理劃分,由國家、集體和農民共同管理,合理分擔,使農業基礎設施發揮長效作用。
         五、加大農業科技教育的財政支持力度,發揮其在農民增收中的作用
          科技和教育的發展,對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收入提高具有重要作用。而加大農業科技、教育的財政支持力度,將有效促進農民增收。一是增加對農村科技和教育的投入是我國現階段農村公共財政的重點之一。應加大對科技開發的投入,增加對科技成果推廣與運用的投入,促進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進而提高農業的科技貢獻率。尤其是高新技術、先進適用技各部門有法可依。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出口加工區同其他各類海關特殊監管區的協調發展。
         。ㄈ┩卣钩隹诩庸^功能,促進加工貿易轉型升級。出口加工區作為加工貿易的重要載體,理應成為加工貿易轉型升級的示范區。按照加工貿易轉型升級要求,出口加工區應具有以下功能:一是加工制造功能。包括設立研發機構、加工制造企業。二是采購、配送、倉儲等物流功能。包括設立倉儲、物流、運輸企業和專業采購中心、配送中心企業。三是售后服務功能。包括制造企業的售后服務和專業的售后服務企業,主要是產品的測

        探析提高農民收入的財政支持政策選擇

        【探析提高農民收入的財政支持政策選擇】相關文章:

        提高農民收入的財政支持政策選擇03-20

        實施穩健財政政策的探討03-20

        探析壯族對色彩的選擇與理解01-08

        WTO電子商務貿易政策探析03-21

        探析彩葉植物的選擇與配置03-25

        探析提高綠豆高產的田間管理03-18

        可轉債融資假說及其政策含義探析03-18

        企業人力資本選擇的路徑探析03-24

        探析提高企業員工韌性的途徑和方法03-19

        探析我國現行基金稅收政策幾大疑問03-19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