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法經濟學研究方法的新思路-基于結構方程模型的簡介
摘要:結構方程模型在社會科學領域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和應用,與傳統的研究手段相比,它有顯而易見的優點。以法經濟學中公司理論的經理人報酬研究為例,可以很好地反映出各因素之間的關系和影響路徑,這就為公司法經濟學分析中的公司治理理論提供了更為清楚的結構關系。關鍵詞:法經濟學;結構方程模型;路徑分析
Abstract: SEM has been given more thought than ever in the researches of social science as it has some unipue advantages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methods. With regard to the compensation for manage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rporate theory in law economics,the paper expounds the intervelationship of those elements involved that clearly represent the structural relationship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Key words:law and economics;SEM;route analysis
結構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簡稱SEM)作為一種多元統計技術,產生后迅速得到了普遍的應用。20世紀70年代初一些學者(Joreskog,1973;Wiley,1973)將因子分析、路徑分析等統計方法整合,提出結構方程模型的初步概念。隨后Joreskog與其合作者進一步發展了矩陣模型的分析技術來處理共變結構的分析問題,提出測量模型與結構模型的概念,促成SEM的發展。結構方程模型為實際上即一種驗證一個或多個自變量于一個或多個因變量之間一組相互關系的多元分析程式 ,其中自變量和因變量既可是連續的,也可是離散的。另外,在學術活動方面,根據 Hershberger(2003)研究 1994 至 2001 年間的相關文獻發現,到了 2003 年,不論在刊登結構方程模型相關論文的期刊數、期刊論文的數量、結構方程模型所延伸出來的多變量分析技術等各方面,均有大幅度的成長,顯示結構方程模型已經是一門發展成熟且高度受到重視的學問與技術。結構方程模型除了擁有專屬期刊《結構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專門刊登與結構方程模型有關的論文與實證研究在心理學界也很重要。
結構方程建模涵蓋了多種原有的多變量數據分析方法,適用于定序、定類以及定距和定比尺度,在管理學、經濟學等社會科學以及自然科學的統計實證研究中逐漸得到大量的應用。結構方程模型整合了路徑分析、驗證性因素分析與一般統計檢驗方法,可分析變量之間的相互因果關系,包括了因子分析與路徑分析的優點。同時,它又彌補了因子分析的缺點,考慮到了誤差因素,不需要受到路徑分析的假設條件限制。結構方程模型可同時分析一組具有相互關系的方程式,尤其是具有因果關系的方程式。這種可同時處理多組變量之間的關系的能力,有助于研究者開展探索性分析和驗證性分析。當理論基礎薄弱、多個變量之間的關系不明確而無法確認因素之間關系的時候,可以利用探索性分析,分析變量之間的關系;當研究有理論支持的時候,可應用驗證性分析來驗證變量之間的關系是否存在。
雖然結構方程模型在多個學科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但很少有研究者對結構方程模型的建立過程做出說明,許多研究者在查閱相關資料時會遇到困難。因此,通過簡單介紹在法經濟學中如何合理應用結構方程,對結構方程模型的建立過程進行了探討,希望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除此之外對管理學和經濟學而言,結構方程模型特別有用,它提供了一種系統的思考方法,除了對特定的隱變量做研究外,還為定性研究向定量研究的轉變開辟了新的思路。
一、結構方程模型的基本原理
結構方程模型假定一組潛在變量之間存在因果關系,潛在變量可以分別用一組顯變量表示,是某幾個顯變量中的線性組合。通過驗證顯變量之間的協方差,可以估計出線性回歸模型的系數,從而在統計上檢驗所假設的模型對所研究的過程是否合適,如果證實所假設的模型合適,就可以說潛在變量之間的關系是合理的。
(一)一般方程模型
1.結構方程
帶有潛在變量的結構方程模型有兩種基本模式:結構式和測量模式(侯杰泰、溫忠麟、成子娟,2004)。結構模式說明潛在外生變量和潛在內生變量之間的因果關系,這種關系以圖形的形式表達出來就稱為路徑圖。
?結構方程η=Bη Γξ ζ
方程中為ξ潛在外生變量(潛在自變量)矩陣;η為潛在內生變量(潛在因變量矩陣;)為結構系數矩陣,Γ它表示結構模型中潛在自變量矩陣ξ對潛在因變量矩陣η的影響;B為結構系數矩陣,它表示結構模型中潛在因變量矩陣η的構成因素之間的互相影響;ζ結構方程的殘差矩陣。
2.測量方程
測量模式說明潛在變量η、ξ和測量變量y、x之間的關系。測量方程可以表示為Y=ΛYη ε,式中Y為η的測量變量矩陣;ΛY為測量系數矩陣,它表示潛在內生變量(潛在因變量)矩陣η和其測量變量Y之間的關系;η為潛在內生變量(潛在因變量)矩陣;ε為測量方程的殘差矩陣。
【法經濟學研究方法的新思路-基于結構方程模型的簡介】相關文章:
基于遞階結構的多模型切換控制03-07
基于多目標決策方法的優選模型及其應用研究03-23
基于戰略系統的審計風險模型研究03-04
基于活動的日活動計劃模型研究11-22
基于顧客價值的共生營銷模型研究03-22
基于教學知識點的模型框架與結構分析03-18
基于活動結構的供給鏈本錢研究03-21
基于SDO的異構服務數據模型研究03-28
基于網格的聚類方法研究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