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我國當代中小學德育的現狀與展望
論文關鍵詞: 困惑 建議
論文摘要:本文首先概括了中國道德概念的思想起源及其功能,然后從三大方面分析了當代德育教育的窘境和困惑,目的在于讓更多的人來關注中小德育教育,在此基礎上,提出了中小學德育的新思路,以利于道德植根于學生的心靈,促進我們和諧。
一、道德概念的思想起源及德育功能
道德,神圣地矗立在那兒,作為社會生活的一種特殊的現象,充滿神秘感!墩f文解字》稱,“道,所行路也”。后來,“道”逐漸被引申為事理,引申為人們必須普遍遵循的行為法則、規矩和規范!暗隆痹凇恫忿o》中寫為“值”或“惠”,從“直”從“心”,意思是人做事要站得直,把心放得端正就是“德”。
德育能向人們傳遞不同形態,如人們如果擁有好的道德素養,就會有擁有積極的世界觀、人生觀,而且還可以傳遞深淺不同層次的規范文化,如我們學生的班級紀律、日常的意識,深層次的文化。德育可以幫助一個人形成負責的情感態度價值觀。這也是我們教學目標的情感目標。
二、當代德育的十字路口選擇
1.當代人們有著不同的價值觀,消極的價值觀使得人們丟失了德育的意識。我本身也是一名黨員,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會按照這樣的價值取向和信仰積極地要求自己,并做出有利的選擇:有些人信仰基督教,這也是讓人從善,積極面對人生的.一種信仰,能夠按照基督教的精神去行動;但是一部分人并沒有自己的信仰,不知道生活何去何從,再加上現代生活的物質化追求,使得他們喪失了自我。迷失了方向,走向了錯誤的方向,而德育在這些人面前的監督效果顯得有心而無力。這樣由于不正確的價值導向,使得原本的德育顯得無能為力。
2.利益為上,金錢第一的,使得當代德育教育弱化。在計劃的時代,一切都是按部就班,有著“民不患寡而患不均”思想。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經濟的繁榮,我們更主張“先讓一部分人富起來,再幫助其他人富起來!边@樣勢必出現貧富差距,如果這種差距越拉越大,就會使得人們有著難以平衡的心態。這樣有些人就會想到“急功近利”的掙錢手段,比如在地鐵上、街道旁、經?吹狡蜇,而且花樣多樣化,有年邁的老人,有年輕的殘疾人。讓人看了心痛不已,這些人很多都是“職業乞丐”,在乞討“別人的同情心”,卻忘了自己的道德。又比如假冒偽劣商品充滿了,消費者盡管睜大“火眼金睛”,也會上當受騙:更令人失望的是在學業上也有“急功近利”現象發生,學生開始找人幫考,這些學生似乎忘了自己作為學生的一個職責。與此相反的是,很多人有錢,卻不懂得怎么花,怎么做一些對人類有意義的事,而是不斷地揮霍,忘了人性,忘了向善的本性,忘了本真。
3.多元文化的時代使得道德教育再次走上了迷茫的道路。在全球的沖擊下,在文化出現的危機的情況下,更要發揮出德育的引導性作用,提高全民族的愛國之心,提高自己民族文化的自覺性。而不能一味地效仿國外,是德育面臨的緊急的任務。
三、學校道德教育的新思路
(一)學校文化與道德教育相互影響
學校道德教育必須同學校的改造聯系起來,努力創造理想的學校文化。學校的“校風”“班風”等就是一種學校文化,是指“在各自的學校里。洋溢著鞏固學校統一、鼓舞學校精神的某種風氣、氛圍”。形成校風的要素就是學校的辦學精神和傳統,也包括慶典和活動。例如上海師大有“學思節”,華東師大有“麗娃河節”。在中學可以開辦廣播站。以陶冶學生的情操,讓學生受到良好的德育:也可以每周創辦“彩虹周末”,讓學生盡情地享受自己的知識才華,并從中體會德育意識。
(二)學科教學與道德教育相互促進
學校道德教育只有借助各科教學,才能培育學生形成敏銳的知性與豐富的道德情操。形成深厚的文化能力。沒有這些作為基礎和保證,就不可能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道德判斷、道德態度、道德行為。智體美等不僅具有同道德教育緊密聯系的可能性,而且應當盡量使這些可能性變成現實性。這并不意味著一切教學都是說教式的教學,各門學科實現本學科固有的教學目標才是重要的。例如在教學中可以更好地促進學生了解國內外知識。為道德教育奠定了堅實的知識能力。學校道德教育有兩個要點是每個教育者都必須關注的:一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良好的人際關系:在語文教學中,可以充分利用語文課本,讓學生不僅達到知識目標。能力目標,更能達到德育目標。這樣可以充分發揮學科與德育的緊密聯系性。二是日常生活良好習慣的形成。這兩個方面既是生活的問題,又是道德教育的問題。例如日常乘車時,給老弱病殘人讓座,這些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可以讓學生充分體會到德育的重要性:生活中學生愛護財物,就會促使他們學會為他人著想,這也是德育的育人功能,能夠使人從善,從美。缺乏這兩個前提就不會有好的教學。
借助道德教育的這種促進作用,學科教學在成為出色的教學的瞬間也就產生了逆向的促進作用——出色的學科教學也有助于道德教育。這樣,兩者便處于良性循環的相互作用中。會利于促進學生——將來的社會成員的心靈和諧,使他們擁有一種靜心智慧的魅力品質,使他們達到一種高雅脫俗的境界。有了心靈和諧的人,何愁沒有和諧的社會?
參考文獻:
1.董秀娜,《道德討論策略及其對我校道德教育的啟示》,《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05
2.范樹成,《德育過程論》,2004
3.高德勝,《知性德育及其超越:現代德育困境研究》,2003
4.魯潔、王逢賢,《德育新論》,2002
【淺談我國當代中小學德育的現狀與展望】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