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論小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
<提要>:課外閱讀是人生成功的風帆,可當前小學生的閱讀現狀不容樂觀。筆者以為,學生在課外閱讀過程中遇到的障礙是扼殺學生閱讀熱情的頭號“殺手”。
<關鍵詞>:小學生 閱讀 興趣 培養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睂W生把閱讀當作一種興趣、休閑活動,將可養成閱讀的習慣,將可獲得各種知識,對于陶冶其情操,培養審美能力,提高學生語文水平,提高文化素養,也是至關重要的。大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亦早有定論:“在小學里,獨立閱讀在學生的智力發展、道德發展和審美發展中起著特殊的作用”<1>。我國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曾經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因而培養閱讀興趣是十分重要的一點。人有學步時,讀有起步時。學生有了閱讀興趣,才能從內心深處對課外閱讀產生主動需要。適時施教,在學生開讀的最佳時段,教師幫助其樹立起閱讀的興趣是每個語文教師的責任,也是語文教育走向成功的機遇!
經調查發現,有相當多的學生還沒有培養起積極閱讀的興趣,不具有經常閱讀的習慣。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幾點:
1、應試教育的影響
教師嚴重地被應試教育束縛了思想,考什么就教什么,考什么就練什么,一切圍繞考試轉,師生陷入汪洋題海。指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的任務被視為可有可無因而被置之一邊,還有的老師甚至認為課外閱讀與學習無益因而公然反對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從家庭的角度來看,應試教育也使得家長只關注學生的考試成績,而一般不會積極地去為學生創造閱讀的條件。在不少家長的觀念里,課外閱讀也被認為是看“閑書”,是對學習無益的事情,不少學生因為課外閱讀一些文學作品而受到家長的批評或指責。
2、可供學生獨立支配的時間太少
雖然教育部幾次出臺減輕中小學生課業負擔的措施,但由于目前以考試為主的選拔人才的體制沒有變,以分數為主的學習評價方式沒有變,再加上偏頗的人才觀念以及由于目前工作競爭壓力而導致的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值過高等原因,總的來看,這些措施還沒起到應有的作用。目前,我們國家小學生的課業負擔仍然偏重,可供小學生獨立支配的時間相對較少。
3、電視等媒體的沖擊
以電視為主的現代信息媒體以其傳播信息的形象性、生動性、快捷性和豐富性,成為人們獲取信息、獲取愉樂的主要途徑,這使得人們用于閱讀的時間大大減少。電視媒體對兒童的文本閱讀也產生一定的消極影響。
4、小學生難以接觸到適合自己閱讀的優秀讀物
受應試教育和功利主義思想的影響,成人提供給學生的讀物多以各種作文選及各種練習冊為主,深受學生喜愛的各種優秀的兒童讀物很難走進學生的生活世界。
5、來自于學校語文教育的弊端抑制了學生的閱讀興趣
以肢解、分析為主的閱讀教學模式,破壞了文章的整體美;以考查抽象分析能力為主的閱讀測試,影響了學生閱讀的自信心。學校語文教育的弊端抑制了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
6、純功利化的閱讀觀挫傷了學生的閱讀興趣
一些教師把學生的閱讀目的指向好詞好句的積累,指向為寫作服務,在布置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的時候,總是與詞語的摘抄與讀后感的寫作聯系在一起。摘抄詞句和寫讀后感帶給學生的心理壓力挫傷了學生的閱讀興趣。
7、沒有形成一套培養學生良好閱讀習慣的完整體系
雖然有些教師和學校意識到閱讀對學生學習語文的重要性,對學生一生發展的重要性,但由于缺乏深入細致的研究,無論是對課外閱讀的指導還是對課外閱讀的評價,無論是對課外讀物的選擇,還是對實課內外閱讀的互動研究等,都沒有形成一套完整的體系。沒有系統的理論作指導,使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的形成效率大打折扣。
無論是從提高民族的文化素養來說,還是從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來說,學生閱讀習慣的培養都應引起我們高度的重視。新近頒布的《試用修訂版小學語文教學大綱》和《語文課程標準》,都特別關注課外閱讀,關注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并明確規定了小學階段的課外閱讀量不少于150萬字的任務。要使孩子們保持對課外閱讀的興趣并逐漸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這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由于年齡小,注意力不夠集中,維持對某件事的熱情的時間很短,許多孩子都只具有所謂的“三分鐘熱情”。如何培養小學生積極閱讀的習慣,筆者結合教學實際談談自己的淺見。
第一,為學生選好讀物,激發他們的閱讀興趣和愿望,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和認知水平,首先就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知識水平幫學生選好讀物,引導學生讀好優秀的課外作品。
一般地,低年級的學生的思維主要是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因此應選取圖文并茂的課外讀物;中部和高部的學生的思維已由具體形象思維逐步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因此,可以適當地選擇一些邏輯性、說理性較強的讀物給學生閱讀。低年級學生從開學就為他們設立圖書角,介紹好的圖書給他們看?梢宰屗麄兛匆恍﹫D文并茂的兒歌、童話故事。學完拼音后,給他們介紹帶有拼音的圖書,要求邊看圖邊讀拼音和漢字。以后學生學完課文后,還可以想學生介紹與課文有相關內容的課外書,讓學生去閱讀,并指導怎樣讀。如學了《回聲》一文,就讓學生<讀十萬個為什么》中相關的聲波文章。經過引導,學生逐漸養成閱讀習慣,提高了閱讀興趣。 。魯迅先生曾經告誡少年朋友:“只看一個人的著作,結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優點。必須如蜜蜂采蜜一樣,采過許多花,這才能釀出蜜來,倘若叮在一處,所得就非常有限了,枯燥了!边@富有哲理的話,正是我們語文教師指導學生選擇課外讀物的“金玉良言”。因此,我們在指導學生選擇課外讀物時,選擇的內容應較廣泛,可涉及兒童生活、歷史故事、科學常識等;體裁應多樣,可以是詩歌、散文,也可以是小說、童話、寓言,不拘一格,只要是思想內容健康,有教育性,對兒童的思想、品德、智力、情感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影響的文學作品,都可以推薦給學生閱讀,這樣學生才能博覽群書。
第二,要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其次,還要使課內和課外有機結合,由課內向課外延伸。
葉圣陶老先生說過:“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課本內數量有限的文章只能舉其一,只有課外閱讀拓寬知識面才能反其三,才能在應用中化方法為能力,使閱讀能力越來越強。因此,學生每學一篇課文,只要有相關的資料,我都會向學生介紹與這篇課文有相關內容的課外書,讓學生去閱讀,并指導學生怎樣讀。比如:學了《賣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鴨》這些課文,我就向學生介紹《安徒生童話》;學了《示兒》,我就向學生介紹詩人以及當時的時代背景,并讓學生去學習有關陸游的其他古詩;學了《將相和》,我就向學生介紹當時的背景以及文中主要人物的軼事,并讓學生課后去查找有關的故事……經過一段時間的引導,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大大提高,讀書的熱情也提高了。
第三,再次,給學生自由發揮的空間,也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我們常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應讓學生自主地學習,應授之以“漁”,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同樣,閱讀也應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讓學生愉悅地讀,快樂地讀,從中感悟作者的的思想感情,與作者心靈交匯,產生共鳴。
古人云:“不動筆墨不讀書!闭n外閱讀要“養成讀書記筆記的習慣”。讀書筆記的形式多樣,有“摘錄好詞好句”,有“概括主要內容”,有“寫讀后感”,還有“直接在書中圈點勾畫批注”等多種形式。而教師在知道學生記筆記時,大可不必統一形式,應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自己喜愛的筆記形式來記筆記。讀書也是一種創作,讀書筆記應成為學生自由發揮的空間。讀什么書,在筆記上記下篇名、出處及閱讀日期,這是日后考核閱讀量的依據。讀到好文章,摘錄下好詞好句,記下自己的心得體會。這樣日積月累,潛移默化,增加了詞匯量,為寫作打下堅實的基礎。讀累了,在本子上描描畫畫,或一朵小花,或一課小草,或高山流水,或鳥獸蟲魚,這樣,給閱讀增添了無限的情趣。
給學生閱讀的空間,自由發揮的空間,只有這樣,學生在這個過程中通過實踐、思考,才能真正地獲得能力,這是任何人都代替不了的。
第四,開展豐富的課外閱讀交流活動,也有利于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在閱讀的過程中,如果放任自流,肯定沒有收到實效的。組織圖書角。為了彌補學生書源的不足,教師可動員學生把個人的圖書暫時存放在班里,組織學生自己管理借閱。圖書角設在教室一角,課間課余隨時借還,十分方便。也可采用“流動圖書箱”的辦法,由各班干部輪流負責圖書的保管、借閱工作。為了介紹圖書,也可以組織學生舉辦圖書展覽,把被介紹的圖書陳列出來,同時展出學生整理編寫的宣傳圖書的資料。資料可包括圖書內容提要,作者簡介,時代背景等,這樣就為學生創造了良好的閱讀條件。通過開展“講故事”、“讀書匯報會”、“展評優秀的讀書筆記”、“剪貼冊”、“手抄報”、“知識競賽”、“比賽查閱資料”、“詩歌朗誦比賽”等生動活潑、形式多樣的課外活動,能有效地檢查閱讀情況、鞏固閱讀成果,讓學生享受閱讀的樂趣,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閱讀熱情,調動學生的閱讀積極性,推動課外閱讀步步深入。
在這么多的課外活動形式中,其中,最讓學生感興趣的非“講故事”莫屬了。因此,我們教學工作者可以針對學生的特點,利用“故事遷移”,培養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以此來推動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的延伸發展,激發學生自覺進行課外閱讀。
故事人人愛聽,尤其是小學生,一聽老師要講故事,都會挺直身子,豎起耳朵,兩眼閃爍著興奮的目光,嘴角露出甜甜的微笑,聽得津津有味。所以,這時候,當老師講完故事,向學生推薦課外書時,這效果肯定比任何說教都有效。但是,僅僅靠老師講故事,學生聽還遠遠不夠。講故事的形式可以多變,不僅老師講,還可以讓學生講,還可以師生、生生之間比賽講。這樣,學生有了自主的發言權,就會千方百計地尋找自己感興趣的課外書,選擇自己喜歡的故事,或有趣、或驚險、或奇特、或感人……每一個故事,都是一劑培養學生閱讀興趣的催化劑。讓講述者感受成功的喜悅,從而激發他們愛課外閱讀;讓聽者在講述者繪聲繪色的講述中感受課外閱讀的誘惑。你看,一舉兩得,何樂而不為呢?
第五,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是激發學生閱讀興趣的保障。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緊緊抓住課文,實行精講多讀,教會學生獨立閱讀的方法,提高學生獨立閱讀的自覺性。學生在課堂上學會了獨立閱讀的方法,在課外閱讀中能自主地進行閱讀,豐富了語文材料,擴大了知識面。
進行閱讀的根本目的是培養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而閱讀能力的核心是理解。提高理解能力是一個從膚淺到深刻,從理解不確切到確切理解,從被動記背結論到主動思考理解的過程。因而,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是學生理解閱讀內容的有效途徑。
閱讀的方法歸結主要有以下三個:
1、按順序朗讀,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每讀一篇文章,先按一定的順序朗讀,弄明白事情怎樣從頭說起,先說什么,再講什么,最后講什么。文章主要講一件什么事情。試著找出能表達作者思想感情的詞、句或段,細細體會這些詞、句、段表達了作者什怎樣的思想感情,用什么語速、語調或語氣朗讀就能表達作者的這種感情。
2、分步朗讀,評讀賞悟。通讀了全文,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內容后,就應分步賞讀文章。在這一環節上,教師應著力指導學生養成以適當地提出問題的習慣:“這本書大概講什么?”“主題是什么?”“告訴我們什么道理?”“有什么意義?”“給我們什么啟迪?”并且明確地告訴學生,僅僅會提問題是不夠的,還必須能回答問題,引導學生用筆在字里行間、文章的空白之處圈點重要的詞,劃出重要的段落,或把自己的閱讀感受以讀書筆記的形式記下來。通過這樣的方式,使學生加深對閱讀內容的理解,使學生對閱讀產生更大興趣,調動他們閱讀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第六,鼓勵先進,堅持閱讀。
課外閱讀的習慣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養成的,如果不及時檢查督促,容易自流。為了激發學生持久的興趣,提高閱讀質量,把該項活動引向深入,每學期應進行若干次定期和不定期的閱讀檢查、評比。其形式或是舉行讀書報告會、經驗交流會,或是展覽優秀的讀書筆記、經驗,評比表彰課外閱讀積極分子等。對課外閱讀取得一定成績的學生,教師要及時地鼓勵,讓他們體驗成功的喜悅。當學生在獲得成功后,會更堅持大量的廣泛的閱讀,良好的讀書習慣也就隨之形成。同時個人的進步往往又是同學們效仿的范例,這樣班里就會形成濃厚的課外閱讀氛圍,其意義也就更加深遠了。
總之,注重閱讀方法的指導,重視閱讀效果,注重正面引導,給學生閱讀的時間,給學生閱讀的內容,給學生閱讀的方法,讓他們去閱讀,去思考,使學生從小養成閱讀的良好習慣,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發展,讓學生與書為友,是一項系統工程,這項工程的諸多方面都有待進行
深入的研究。
注 釋
全日制義務教育小學語文課程標準,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全日制義務教育小學語文課程標準,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郭沫若《贈北京中國畫院》七律詩。
《廣西教育》2007年第五期,45頁。
黃桂堅,小學語文教學參考。山西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9期,65頁。
倪文錦。小學語文課程教學法。高等教育出版社,130頁。
參考文獻
[1]《基礎教育研究》2007年第2期。
[2]《基礎教育研究》2008年第1、2期。
[3]《廣西教育》2005年小教版第1、2、3期。
[4]《小學語文教師》2005年第9期。
[5]《小學語文教師》2006年第5期。
[5]《小學語文教師》2007年第8期。
【論小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相關文章:
論小學生科學閱讀習慣的培養10-15
論中小學生繪畫興趣的培養07-11
小學語文閱讀的有效興趣培養06-09
論初中數學教學學生學習興趣培養06-04
論中小學音樂教育中的興趣培養10-25
小學生學數學興趣的培養10-15
論如何培養農村中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05-20
談小學生英語學習興趣的培養10-16
淺議小學生音樂學習興趣的培養07-17
論閱讀教學中非智力因素的培養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