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理風險管理在心血管內科護理中的應用
在心血管內科通過護理風險管理能夠提高護理質量,減少工作失誤,降低了不良事件發生率,增 強了護理滿意度。下面是小編搜集整理的相關內容的論文,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摘要】目的探討在心血管內科實施護理風險管理的效果。方法選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患者240例,隨機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對照組的患者采用常規護理的方式,觀察組的患者采用風險護理。結果兩組患者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心血管內科,采用護理風險管理效果非常好,值得在臨床上應用。
【關鍵詞】護理風險管理;心血管內科;效果
護理風險指的是在護理過程中存在很多不確定因素,這些因素會對患者造成意想不到的傷害,甚至會導致患者死亡,而且護理中,存在風險高和各類不確定的因素。心血管內科患者的病情比較嚴重,而且患者的病情變化很快,常常會出現心功能不全的問題,甚至會出現心肌梗死和心力衰竭,威脅著患者的生命。
一、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患者240例為研究對象,隨機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各120例。兩組患者的臨床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風險因素
1.2.1意外事件因素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可能會出現器官衰竭的問題,也會出現跌倒等意外的損傷,并且心血管內科的患者的血液循環能力比較差,他們長期臥床,會出現壓瘡。
1.2.2藥物因素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平時要服用不同的藥物,所以,在藥物控制的環節上會出現藥物濫用或者誤用的情況。
1.2.3管理因素很多護理人員缺乏相關的護理經驗,他們在護理中,各項技能并不是特別的熟練,所以,會導致各類糾紛的產生。
1.2.4人為因素在護理的過程中,有個別的護理人員沒有樹立較高的責任意識,在對患者搶救的過程中,不能將藥物準備齊全,導致患者錯過搶救的最佳期限[1]。
1.3護理管理方法
對照組的患者僅僅采用常規的護理方法,觀察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患者還接受護理風險管理。
1.3.1完善管理的制度在風險管理的過程中,要做好相關的基礎工作,防止在護理過程中導致醫療事故的發生,按照病房的特征,建立搶救機制,護理工作應該進行規范化的引導,將各類風險事件進行總結。對護理過程中的危險因素進行評估,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提高他們的生活自理能力,幫助患者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救措施。如果在護理工作中發生了不良事件,應該填寫報告單,對患者造成的后果進行分析,并且提出相應的改進措施[2]。
1.3.2成立管理小組在心血管內科,應該成立健全的護理質量管理小組,科室的護士長進行全權負責,定期對科室的護理質量進行評估,找到問題,及時的反饋,定期對科室內的護理情況進行綜合,完善護理的質量,相關的護理人員應該進行風險管理知識的學習,了解起作用,強化風險防范意識。
1.3.3藥物護理在使用藥物中,護理人員應該向患者及其家屬明確的解釋藥物的機制,告知患者在使用藥物后可能會出現的不良反應,如在采用靜脈注射的方式進行硝酸甘油的注射中,應該對硝酸甘油的滴速進行嚴格的'控制。
1.3.4完善安全管理患者的病床周圍應該設計好護欄,防止患者出現跌傷,確保病房內的地面清潔干燥,防止患者滑倒。護理人員應該與患者的家屬經常的溝通,應該在患者上廁所的時候陪伴患者。
1.3.5完善業務素質通過對護理人員的實際能力的分析,應該對科室內的護理人員強化培訓,尤其是一些年齡小而且經驗不足的護理人員,應該強化相關的培訓工作,強化專業培訓的力度,使護理人員熟練的掌握藥物的使用和醫療器械的使用,在發生突發狀況后,可以及時的采取應急措施,對護理人員的工作進行定期的考核,完善規范操作技術[3]。
1.4統計學方法
運用SPSS15.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二、討論
隨著我國醫療體制的不斷完善,人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極大的改善,人們對護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風險管理可以對各類風險起到良好的預防作用,提高護理人員防范風險的意識,盡量防止各類安全問題的產生。在心血管內科,進行完善的護理風險管理,可以對患者進行更加有效的干預,通過本次研究,可以發現,觀察組患者的評分明顯比對照組高,所以,在心內科進行護理風險管理后,護理人員可以掌握護理中存在的風險,在工作中可以規避風險,效果很好,防止患者在治療中出現各類事故。
參考文獻
[1]徐小雅,王永生,王效惠,胡敏,江美芳.護理風險管理在心血管、呼吸內科護理中的應用及效果評價[J].四川醫學,2012,05:906-908.
[2]韓瑩.護理風險管理在心血管內科重癥患者護理中的應用價值[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5,01:148-149.
[3]關薇.基于護理風險管理在心血管內科、呼吸內科護理中的應用分析[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6,04:707-708.
【護理風險管理在心血管內科護理中的應用】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