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于貿易開放發展影響研究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貿易開放發展影響研究
一、引言
自從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地區發展差距成了理論和實踐界關注的重要問題之一,如圖1所示,用各省人均實際GDP變異系數衡量的地區差距除了1996 —1997年出現了從0.6078到0.6014輕微的縮小和2006—2007年從0.6754到0.5849較大幅度下降外,90年代以來一直在近乎直線上升,我國已成為世界上地區差距最為顯著的國家之一。而與地區差距變化趨勢相對應的另一個現象是我國的對外貿易除了在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和 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前后出現回落甚至負增長之外,在這期間也一直發展十分迅速,從貿易總額來看,不到二十年的時間增長了近30倍,而單從出口額來看, 增長了30多倍,年平均增速分別23%和27%,如果除去亞洲金融危機前后三個年份來看,年均增速可達30%以上;從貿易依存度來看,從1990年的 30%上升到了2007年的67%,如圖2所示。從以上簡單的描述性分析中,我們可以發現對外貿易發展與我國地區發展差距之間有著十分類似的變化規律,那么它們之間存在著內在的聯系嗎?目前這方面的實證研究文獻還是比較豐富的,但是已有的實證分析也明顯存在一個不足的方面是對于貿易開放影響我國地區發展差距的機制分析的較少,尤其是定量的分析更是鮮有。大多數分析的是外貿與我國地區發展差距之間的相關關系或外貿對我國地區發展差距的貢獻度。因而本文認為嘗試借用MarcelaGonzálezRivas(2007)的分析方法,從各個地區的要素稟賦與貿易開放相互作用的角度定量分析貿易開放是如何影響我國地區發展差距的依然具有一定的創新性和實際意義。本文其余部分是這樣安排的:第二部分是對相關理論與實證文獻的簡要回顧;第三部分介紹本文應用到的理論模型;第四部分是對變量、數據和方法的說明;第五部分是對結果的分析;第六部分是簡要的結論和政策含義。
二、相關理論與實證文獻回顧
傳統的新古典經濟增長理論認為,在技術外生條件下,在資本規模報酬不變或遞減的規律作用下,即使地區之間沒有要素流動,沒有貿易,落后的地區其資本增長也將會超過富裕的地區,從而最終會導致地區收入差距的收斂而不是擴大收入差距,因此傳統的經濟理論無法解釋對外貿易發展往往與一國地區發展差距擴大相伴相隨這種特征事實,轉而他們求助于內生經濟增長理論和新經濟地理理論。內生經濟增長理論強調技術進步是經濟增長之源,而貿易則是國際技術外溢的重要渠道,但內生經濟增長理論也同時認為,東道國的R&D投入與人力資本狀況是影響本國技術創新和獲得技術外溢效應的重要條件,也即存在“門檻效應” (EatonandKortum1996,YukoKinoshita2000,ReddingandReenen2000,Xu2000,CaseliandCole- man2001,Keller2002)。那么內生經濟增長理論如何來分析貿易自由化與一國地區發展差距之間的關系呢?如果我們考慮到一國內部不同的地區其要素稟賦往往不是平均分布的,這樣的結果是不同的地區從對外貿易中獲益就存在不同,達到一定R&D投入和人力資本水平的地區受益多,經濟增長快,而沒有達到條件的地區則受益少,因此內生經濟增長理論一般預測貿易自由化的結果將是擴大一國地區之間的收入差距。而新經濟地理理論對于貿易自由化與一國地區發展差距之間的關系并沒有得出一致的結論,KrugmanandLi-vasElizondo(1996)建立的三區域NEG(新經濟地理)模型認為,在經濟封閉時,由于前向和后向聯系效應,一國國內的經濟活動是趨于不斷集中的,因而地區的收入差距也不斷擴大。然而當國家走向開放時,情況將發生變化,此時國內企業的投入產出更多地依靠國外,而與國內的聯系減弱,也就是向心集聚力將減小,同時由于國內城市集聚成本的增大,導致制造業的分布從城市向周邊地區擴散,地區收入差距將減小。而采用類似的NEG模型,Paluzie(2001),卻得出了貿易自由化會促使地區收入差距擴大的不同結論。這兩個模型會得出不同的結論主要源自于對農業部門所作出的不同假設。Paluzie假設農業部門的投入要素(如勞動力等)相對制造業而言的流動性要差,他還假設制造業經濟活動的離心力來源于潛在的分散的農村市場,因此在經濟封閉狀態下,制造業經濟活動是比較分散的,地區收入差距也較小。而當一國貿易開放,企業的投入與產出轉向國外市場時,因為城市一般有著更加便利的接近國外市場的條件,企業為了獲取規模效應和減少運輸成本,制造業經濟活動會更加集中在城市,又由于農村勞動力不流動,貿易收益將很難傳到給農村地區,地區收入差距于是擴大。由于在理論上對貿易自由化與一國地區收入差距之間的關系存在著不同的結論,故許多學者轉而做了許多實證研究,其中代表性的有如Giannetti(2002)研究認為歐洲一體化進程有利于成員國之間收入差距縮小的同時卻擴大了一國內部地區間的收入差距;Rodríguez-PoseandSánchez-Reaza(2003,2000)、Hanson(1996,1997)、 MarcelaGonzálezRivas(2007)等對墨西哥的研究認為,貿易自由化擴大了其地區間收入差距;PerniaandQuising(2003)以菲律賓為研究對象,實證研究也表明,貿易開放本身并不能帶來地區的平衡發展,也就是說不能縮小其地區收入和貧困的差距;Marjit,DandKar,S(2007)研究了印度貿易自由化對地區收入差距的影響,認為出口的州收入增長要快,而進口競爭州收入增長要慢,州之間的差距因而擴大。對于中國的研究,有如Jian,Sacks&Warner(1996)分析認為因沿海地區有參與國際貿易的先天優勢,結了1990年以后沿海地區與內陸地區之間的差距擴大和中國總體區域經濟的發散;Hu,DapengandF(1998,2001,2002)通過模型和實證認為貿易自由化改革是1985—1994年間中國沿海與內地差距不斷擴要原因;Yao,Yudong(2000)的研究結論是對外貿易擴大了中國的省際經濟增長差距;XiaoboZhang&KeZhang(2003)應用Shorrocks(1982)年提出的方差分解法計算出了各種增長要素對中國經濟增長地區差距的結果顯示,對外貿易是中國經濟增長地區差距的重要因素,其貢獻率達11.1%,僅次于資本因素;王麗娟(對貿易自由化和中國區域經濟差距進行了相關性分析,結果顯示二者高度相關;趙偉,何莉(2007)應用德特(DeLaFunente,2003)的趨同核算框架 (convergenceaccounting),分析了改革開放后對外貿易對中國省增長趨同與差異的貢獻,認為對外貿易是引致中國各省市勞均GDPσ發散和β發散的主要力量之一;張(2009)分析認為我國地區外貿差異與經濟發展差距間存在長期均衡關系,對外貿易差異是地區差距的格因,并且定性地分析了它們之間的作用機制;項衛星等(2010)研究發現,中國對外貿易在整體上擴大了中間的收入差距,但同時又是低收入省區縮小與全國收入差距的有效途徑;張銜等(2011)實證分析認為我國西部地區間對外貿易發展差異是導致地區間收入差距的重要因素。
三、貿易開放與經濟增長的一個理論模型
本文設Cobb–Douglas生產函數有如下形式:itit-1it這就是本文的基本方程,為了利用這個方程來分析對外貿易與地區要素特征相互作用對地區發展差距所產生的影響,還必須對(3)式進行一系列的變化。首先,把物質資本存量Lnkit分成兩項,一項是直接參加生產的私人物質資本存量用C表示, 另一項是間接參加生產過程的公共資本存量,相當于公共基礎設施用I表示,因而:其中f和w為線性函數,對于f(LnC)函數可以表示三項,第一項為滯后一期的私人資本存量水平;第二項為收入水平和貿易開放水平O交叉相乘項;第三項為收入水平,作為控制變量,以分析地區增長是否存在收斂效應。這樣函數可以表示為:(其中d、r、z為線性函數)(5)it-此外,為了分析公共基礎設施I與貿易開放之間的相互作用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我們把函數表示為其與貿易開放度O之間的交叉相乘項加上其滯后一項的基礎設施水平,因而有:其中p、q也為線性函數,把(6)、(5)代入(4)得:最后我們考慮技術進步項 LnAit,我們把它表示四項,第一項為貿易開放度O與人力資本h的交叉相乘項,以分析貿易開放與人力資本之間的相互作用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是本文的研究變量;其余三項是依據前人的研究而引入的控制變量,一項人力資本存量,以反映人力資本對技術進步直接和獨立的作用(Romer1986);一項是反映技術在最高水平與最低水平地區之間的擴散(NeslonandPhelps1966);一項是反映貿易對技術進步的促進作用(Connlloy2003),這樣技術進步函數可表示為:
四、變量、數據與方法說明
(9)式就是我們要估計的計量方程,因變量采用年人均實際GDP增長率。人力資本存量h采用獲大專以上學歷人數占總人數的比重,如果采用在教育上的支出或入學人數占總人數的比重是不合適的,因為它們代表的是流量。對于私人資本存量C應當采用的是全部企業資本存量之和,但我國這方面的數據,特別是分省數據無法獲得,作為替代變量,本文使用分省物質資本存量總和,1997-2000年的數據采用張軍估計的數據,2001-2007年的數據由筆者根據張軍的方法自己推算得到。技術追趕項Lnh)中的A用勞均GDP來代替,因為勞均GDP與技術水平正相關,勞均GDP用地區總GDP除以全省總勞動力。雖然采用貿易量來衡量貿易開放程度不是一個完美的指標,因為影響貿易量的還有其他很多因素如運輸成本、世界需求等,但是如果采用其他指標如關稅率、配額等帶來的是更多的問(RodrikandFernandez2001),因此本文貿易開放度依然用進出口總額除以GDP來表示,注意這里貿易開放度是全國的開放度,只隨時間變化不隨地區變化故采用Ot-1表示。對于公共資本存量變量I,我國同樣沒用直接可得的數據,本文根據以往研究的慣例采用公路密度來作為代理變量,公路密度等于各省公路長度除以各省面積。我們采用固定效應模型和廣義最小二乘法來估計方程(9),以控制截面個體效應,由于所用的自變量都是滯后一期,故也可以較好地避免變量的內生性問題。本文采用我國1997—2007年間的分省數據集,共31個省市區,所有數據均來自《中國統計年鑒1998— 2008》。表1是對變量的統計性描述。
五、回歸結果分析
從表2的模型(1)回歸結果我們可以看出,貿易開放度與人均GDP交叉相乘項的回歸系數是正的,且在1%水平上顯著,意味著貿易開放使發達地區(人均 GDP水平高)比落后地區(人均GDP水平低)具有更高的經濟增長率,從而擴大地區差距。這一點是與Myrdal(1971)的思想相一致的,他認為貿易開放將使地理位置和條件都優越的發達地區更能發揮其競爭優勢,從而擴大其與落后地區的差距。從單獨收入項來看,其回歸系數也為正,且在1%水平上顯著,表明我國地區收入水平存在著明顯的發散現象,這與以前的一些研究結論相吻合(蔡昉,都陽2000,沈坤榮、馬俊2002等),收入水平越高的地區增長越快。人力資本存量與貿易開放度交叉相乘項的系數為正,人力資本存量本身項也為正,表明在人力資本高的地區(發達地區),其在貿易開放中受益越多,增長也越快,具有擴大地區差距的效應,不過從統計顯著性來看卻都不顯著。公共基礎設施項和其與貿易開放度交叉相乘項的系數都為正,表明基礎設施水平越高的地區(發達地區),貿易開放將促使其具有更高的經濟增長率,從而擴大地區之間收入差距,雖然并不顯著。私人資本投資項的系數都為正,且在1%水平上顯著,說明私人投資是促進我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而勞動力投入的作用并不明顯,這可以從其回歸系數雖為正,卻不顯著看出,這些都與大多數的研究結論是相一致(沈程翔1999,劉木平,舒元2000,沈坤榮 2002等)。為了檢驗結論的穩健性,我們還分別做了模型(2)、模型(3)、模型(4)的回歸分析,模型(2)是利用高中學歷以上人數占總人數的比重來作為人力資本存量指標所作的回歸,模型(3)是利用鐵路加公路的道路密度來作為公共基礎設施變量指標所作的回歸,模型(4)是剔除不顯著的變量之后所作的回歸,從表2可以看出,其基本結論沒有改變,表明回歸結果是穩健的。以上的分析只是定性的讓我們知道,貿易開放將使收入水平、人力資本存量水平、公共基礎設施水平高的地區比在這三個方面都相對要落后的地區受益要多,經濟增長要快,從而拉大地區收入之間的差距。利用上面模型(1)回歸結果我們還可以定量地來分別計算出這三個方面的效應,表3是以我國人均GDP最高的上海和人均GDP最低的貴州為例所得出的計算結果:表3中計算公式的意義是貿易開放對地區經濟增長所起的作用可以分為兩個部分,一個部分是貿易開放的直接作用s,它對所有的地區都是一樣的;另一部分是貿易開放與各地區的收入水平、人力資本存量水平、公共基礎設施水平等特征相作用而產生的間接作用rLny。表3的收入效應意味著,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隨貿易開放度變化一個單位,經濟增長所變化的百分點數,其他類似。從表3可以看到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條件下,貿易開放通過收入效應、公共基礎設施效應、人力資本效應分別可以拉動貴州在樣本期間平均每年增長2.78、3.66、3.04個百分點,上海平均每年增長4.08、3.78、3.05個百分點,也就是說貿易開放的收入效應、人力資本效應、公共基礎設施效應分別使貴州比上海經濟增長平均每年低1.30、0.12、0.01個百分點,貿易開放的總效應使貴州經濟增長比上海平均每年低1.41個百分點,其中貿易開放的收入效應是主要的,占95%以上。
六、結論
本文通過對貿易開放影響我國地區經濟發展差距的機制的定量分析得到以下結論:(1)貿易開放對我國所有地區的經濟增長都具有促進效應,但這種促進效應的大小與各地區的具體特征相關。對收入水平高、人力資本存量高、公共基礎設施水平好的發達地區這種作用大,而這三方面都較差的落后地區這種作用要小,因此貿易開放在我國具有明顯的“棘輪效應”,越發達的地區受益越多,經濟增長越快,這是貿易開放導致我國地區發展差距的內在機制。(2)在貿易開放引起我國地區差距的收入水平、人力資本、公共基礎設施三種效應中,收入效應是主要的,因此應千方百計提高落后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使其能從貿易開放中受益更多。
【貿易開放發展影響研究】相關文章:
對于貿易開放發展影響研究03-21
環境對我國紡織品貿易發展的影響研究03-19
TBT對我國出口貿易的影響研究03-19
研究中國服務貿易發展趨勢03-18
空間知識溢出對產業發展的影響研究11-26
關于貿易開放空間效應的實證研究綜述03-21
研究影響我國執業藥師發展的因素與對策03-19
電子商務對經濟貿易的影響研究論文12-04
現代物流對國際貿易的影響及我國的對策研究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