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學桃花題材和意象分析論文
【文章摘要】桃花對中國古代文學的貢獻頗深,早在春秋戰國時期,桃花這一題材就出現在了文人墨客的字里行間。其中最為大家所熟知的是《詩經》中的桃夭篇: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桃花是美好的象征,通過描寫桃花之美反映出古人對美好品質的孜孜追求。歷代文學中,更不乏對桃花的描述和贊美,本文帶你領略桃花之美,探究中國古代傳統文化的濃厚底蘊。
【關鍵詞】桃花;中國古代文學;意象分析
在中國古代傳統文化中,桃花一直是美好和繁榮的象征,大多數描述桃花的文學作品都將桃花指向于女性。有時桃花只作為風景用以渲染氣氛,有時桃花被作者用于托物言志和借物擬人,不同的時代背景和民俗信仰都賦予了桃花不同的文化內涵,不變的是,桃花一直都盛開在文人墨客的筆下,成為人們詠嘆不止的美麗象征。
1不同時期的桃花題材
1.1桃花的命名與栽培
據我國古代著名的山川地理之書《山海經》描述,野生的桃樹主要生長于我國的西部和北部,山海經對于桃的描述也是十分之多,對桃的記載就有16處。因為桃的果實可以食用,花朵也具有觀賞功能,因此古人開始栽培種植桃林。先秦時期的人們在種植基礎上,逐漸懂得了如何更好的栽培桃以及運用它的觀賞功能。就是在這樣日復一日的栽培實踐中,桃在古代逐漸分布廣泛,桃文化也由此開啟新的篇章。
1.2桃花在先秦文學中的運用
先秦時期,人們主要從事簡單的農業活動,對桃花賦予的文學內涵也是比較簡單淳樸!疤又藏玻谱破淙A”幾筆便勾勒出桃花燦爛美好的樣子,表達了對女性的贊美。桃花的果實豐盈多汁,因此常被作為禮物送予他人,桃樹枝繁葉茂,因此也將桃花看成是青春健康的象征。先秦時期文學作品中對桃花的描寫,主要作用是用于比興,古人借助桃花之美來贊揚人之美,這對后世的文學創作提供了靈感,先秦時期文學作品中的桃花奠定了后世桃文化的底蘊。
1.3桃花在魏晉南北朝文學作品中的運用
魏晉南北朝時期是中國傳統文化發展非常繁榮的時期,許多關于桃花的描述在魏晉南北朝時期也可得見。詠桃詩的出現為這個時代增添了新的文化內涵,這種新的文學描述方式打破了以往的`套路,例如《桃賦》、《園桃賦》古人受時代背景、心理因素等的影響,將更豐厚的情感予于桃花之上,為魏晉南北朝時期文學的發展提供了素材。
1.4唐代文學中桃花題材的繁榮
唐代是一個繁榮昌盛的時代,受大環境的影響文學的發展也呈現欣欣向榮的景象,唐文化中關于桃花的描述大多具有女性氣息,唐朝人更懂得如何挖掘桃花的女性之美,詩歌的繁榮也為桃文化的發展提供了契機。唐代人對桃花的喜愛勝過了其他的花卉,盛唐時期園林藝術高度發達,桃花的分布也十分廣泛,唐代詩人更喜歡種桃賞桃,其代表人物陶淵明在《桃花源記》中也賦予了桃林“仙境”的涵義。
1.5宋代桃花題材在文學中的運用
宋代是一個奢靡與動蕩并存的時代,在開國之初社會比較穩定的階段,人們熱衷于賞花,賞花的風氣日漸濃重。宋代人更講究對生活品質的要求,在人們對花卉品格講究方面就可以見得。宋朝自建立以來,內憂外患從未停止,時局動蕩,許多文人空有報國之志而無法舒展,這涌現出一批詠物嘆物的文人作品。宋詞中的文化印象,不只包含感傷家國破碎的,關于愛情的宋詞也占有很大一部分。時代的大背景下,許多士大夫和文人對世俗生活感到了厭倦,轉而投向了隱逸,這使得陶淵明的桃花源記得以傳承和發展。宋詞中關于桃花的描述是雅俗共賞的,這和宋朝的民俗風情有很大聯系。
2桃花的意象分析
2.1桃花與女姓的不解之緣
桃花盛開在春天,花朵芬芳爛漫,古人用人面桃花來形容女性之美。桃花是青春和健康的代表,詩經中的《周南桃夭》用桃花比喻待嫁的女子“,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此詩句表達了對女子在出嫁之后“宜其室家”的美好愿望。女性的妝容也與桃花有著不解之緣,隋朝就出現了“桃花妝”這種妝容。
2.2桃花流水的意象分析
“桃花流水”一詞被大家熟悉大概是因為唐代張志的《漁父歌》中那句“桃花流水鱖魚肥”事實上,桃花流水在古代文學中有更豐富的含義,單從字面上來看,桃和流水都是大自然所賦予人類的財富,它們是人們生存的根基。桃花與流水,這兩個自然物象組合在一起,從視覺上就給人帶來欣欣向榮的美麗感受,他們是春天美好景象的象征。另一方面,在桃文化中,桃花流水又是仙境的象征,在李白的《山中問答》中,就有詩句“桃花流水杳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
2.3“桃花源”題材的意象分析
陶淵明在古代文壇中的地位舉足輕重,他不僅是那個時代文人的代表,而且影響著后世的文人墨客,他的“桃花源”被一代又一代人銘記著。事實上桃花源這一題材在歷代的文人眼中是有不同的,他們賦予桃花源更多的神秘色彩,這種多樣性和創新性也使桃花源能夠被歷代文人墨客所傳承,這是一種思想和文化上的傳承。桃花源的構想與現實的區別才造就了它的獨一無二,后世對于陶淵明文化的探討,更加深了對他的理解。桃花源一直是人間仙境的象征,人們飽受戰亂和貧困的痛苦,渴望能夠找到一個像桃花源一樣的人間仙境,在那里人人平等,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百姓過著安居樂業的生活,桃花源更像一個古樸的樂園,所有的和平、美好、幸福都源于那里。在道家莊子的眼里,天人合一,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桃花源也符合莊子的美感哲學。在古代,相同的題材也許被不同文人塑造成不同的樣子,對于桃花源的理解,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見解。桃花源的原型通過不斷的衍生和豐富,避世和隱逸的主題已經從消極躲避延伸到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3總結
桃花不僅是中國古代文化史上重要的植物,更是這些文學作品中重要的意向,無論是先秦時期、魏晉南北朝時期、唐朝還是其他朝代,桃花的意象之美都被很好的傳承發展,展現了它經久不衰的藝術魅力。
【參考文獻】
[1]由娜.淺談中國古代文學中的桃花意象[J].雞西大學學報:綜合版,2012,12(7):114-115.D
[2]潘婷.中國古代文學桃花題材與意象研究[J].劍南文學,2013,(12):50-51.D
【古代文學桃花題材和意象分析論文】相關文章:
3.古代文學論文格式
4.古代文學碩士論文